TW201813874A -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13874A TW201813874A TW106132209A TW106132209A TW201813874A TW 201813874 A TW201813874 A TW 201813874A TW 106132209 A TW106132209 A TW 106132209A TW 106132209 A TW106132209 A TW 106132209A TW 201813874 A TW201813874 A TW 20181387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ocket
- tooth
- shift
- teeth
- bicycle rea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基本包含一第一鏈輪,該第一鏈輪包含一第一鏈輪本體及設置於該第一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之複數個第一鏈輪齒。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各者具有一第一圓周長度。該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一第一總數目係一偶數。在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驅動旋轉方向上自一第一換檔起始齒之一驅動表面至一第二換檔起始齒之一驅動表面的一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該驅動表面至該第一換檔起始齒之該驅動表面的一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該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不同於該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
Description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更具體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經構形以提供平穩且可靠換檔之一後鏈輪總成之鏈輪。
騎自行車變成一種愈來愈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一種交通工具(means of transportation)。此外,騎自行車已變成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非常流行的競技運動。無論自行車是否用於娛樂、交通或競技,自行車產業正不斷地改良自行車之各種組件。近年來,一種已經廣泛重新設計之領域係自行車傳動系。具體言之,自行車組件之製造商已不斷改良各種換檔組件(諸如換檔器、變速器、鏈條及鏈輪)之換檔效能。 在過去幾年里,一種已經廣泛重新設計之自行車傳動系之特定組件係鏈輪總成。具體言之,鏈輪總成已經設計而具有改良之鏈輪以提供更平穩且可靠換檔。
一般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各種特徵。 鑑於已知最先進技術且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基本上包含一第一鏈輪,該第一鏈輪包含一第一鏈輪本體及設置於該第一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之複數個第一鏈輪齒。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含一第一換檔起始齒及一第二換檔起始齒。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各者具有一第一圓周長度,其對應於自該第一鏈輪齒之一齒之一驅動表面至該第一鏈輪齒之一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界定的一單個齒距。鄰近齒鄰近於該齒而在鄰近齒與該齒之間無該第一鏈輪齒之另一齒。該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一第一總數目係一偶數。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安置於一第一換檔促進區域中,且該第二換檔起始齒安置於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中。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一換檔起始齒之一驅動表面至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一驅動表面的一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該驅動表面至該第一換檔起始齒之該驅動表面的一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該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不同於該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即使當一自行車鏈輪之一總齒數目係一偶數且該自行車鏈輪具有複數個換檔促進區域時,仍可可靠地完成一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以包含一第二鏈輪,該第二鏈輪包含一第二鏈輪本體及設置於該第二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之複數個第二鏈輪齒。複數個第二圓周區域之各者具有一第二圓周長度,其對應於自該第二鏈輪齒之一齒之一驅動表面至該第二鏈輪齒之一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界定的一單個齒距。該鄰近齒鄰近於該齒而在該鄰近齒與該齒之間無該第二鏈輪齒之另一齒。該複數個第二圓周區域之一第二總數目係一偶數且小於該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該第一總數目。該第二鏈輪在平行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鏈輪而無另一鏈輪安置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該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該第一總數目減去該複數個第二圓周區域之該第二總數目等於或大於二。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即使當一自行車鏈輪之一總齒數目係一偶數且該自行車鏈輪具有複數個換檔促進區域時,仍可可靠地完成一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含一相鄰齒,其在該第一鏈輪本體之該外周邊上自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該驅動旋轉方向之一上游側中鄰近於該第二換檔起始齒而在該第二換檔起始齒與該相鄰齒之間無另一齒。當自該軸向方向觀看時,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包含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圓周方向上安置於該第二換檔起始齒與該相鄰齒之間之一鏈條支撐齒。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除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域之外亦可在該第二換檔促進區域中平穩地完成該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鏈條支撐齒具有比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之齒高度大之一齒高度。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除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域之外亦可在該第二換檔促進區域中平穩地完成該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第二至第四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域及該第二換檔促進區域經構形以促進自該第一鏈輪至該第二鏈輪之一換檔操作。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可可靠地完成自一較大鏈輪至一較小鏈輪之一換檔操作(即,一升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第二至第五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經構形以與包含複數個外鏈板及複數個內鏈板之一自行車鏈條嚙合。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及該第二換檔起始齒經構形以當該自行車鏈條自該第一鏈輪換檔至該第二鏈輪時與一對外鏈板嚙合。該等外鏈板對之各對中之該等外鏈板在該軸向方向上面向彼此。根據本發明之第六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可平穩地完成該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第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當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及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一者與一對內鏈板嚙合時防止該自行車鏈條自該第一鏈輪換檔至該第二鏈輪。該等內鏈板對之各對中之該等內鏈板在該軸向方向上面向彼此。根據本發明之第七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可平穩地完成該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第三或第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鏈條支撐齒在面向該第一鏈輪之一軸向面向表面上具有一凹槽。根據本發明之第八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可平穩地完成該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凹槽之一頂部表面經構形以在一升檔操作期間接觸一自行車鏈條。根據本發明之第九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可平穩地完成該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第二至第九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鏈輪進一步包含經構形以促進自該第二鏈輪至該第一鏈輪之一換檔操作之一第三換檔促進區域。根據本發明之第十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可可靠地完成自一較小鏈輪至一較大鏈輪之一換檔操作(即,一降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第十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三換檔促進區域與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域部分重疊。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一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即使當一自行車鏈輪具有一升檔促進區域及一降檔促進區域時,仍可增加驅動齒之一數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基本上包括一第一鏈輪,該第一鏈輪包含一第一鏈輪本體。複數個角區段源自將該第一鏈輪本體均等地劃分成一偶數且等於或大於十個角區段。將複數個第一鏈輪齒設置於該第一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含一第一換檔起始齒及一第二換檔鏈輪齒。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完全安置於該複數個角區段中之一第一角區段中且該第二換檔起始齒完全安置於該複數個角區段中之一第二角區段中。該複數個角區段之一第一總數目係一偶數。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安置於一第一換檔促進區域中,且該第二換檔起始齒安置於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中。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一角區段至一第三角區段之一第一角區段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二角區段至一第四角區段之一第二角區段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之一上游側中,該第三角區段鄰近於該第二角區段而在該第二角區段與該第三角區段之間無另一角區段。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之一上游側中,該第四角區段鄰近於該第一角區段而在該第一角區段與該第四角區段之間無另一角區段。該第一角區段計數數目不同於該第二角區段計數數目。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即使當一自行車鏈輪之一總齒數目係一偶數且該自行車鏈輪具有複數個換檔促進區域時,仍可可靠地完成一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樣,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以包含一第二鏈輪,該第二鏈輪包含一第二鏈輪本體,且複數個角區段源自將該第二鏈輪本體均等地劃分成偶數且等於或大於十個角區段。將複數個第二鏈輪齒設置於該第二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該複數個角區段之一第二總數目係一偶數且小於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角區段之該第一總數目。該第二鏈輪在平行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鏈輪而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無另一鏈輪。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角區段之該第一總數目減去該第二鏈輪之該複數個角區段之該第二總數目等於或大於二。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三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即使當一自行車鏈輪之一總齒數目係一偶數且該自行車鏈輪具有複數個換檔促進區域時,仍可可靠地完成一換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域及該第二換檔促進區域經構形以促進自該第一鏈輪至該第二鏈輪之一換檔操作。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可可靠地完成自一較大鏈輪至一較小鏈輪之一換檔操作(即,一升檔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樣,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鏈輪進一步包含經構形以促進自該第二鏈輪至該第一鏈輪之一換檔操作之一第三換檔促進區域。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可可靠地完成自一較小鏈輪至一較大鏈輪之一換檔操作(即,一降檔操作)。 又,自以下詳細描述(其結合附圖揭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例示性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白所揭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其他目的、特徵、態樣及優點。
現在將參考圖式說明選定例示性實施例。熟習自行車領域者自本發明將明白例示性實施例之以下描述僅為圖解且不為限制如藉由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目的而提供。 由於自行車之各種部件在自行車技術中眾所周知,故本文將不詳細論述或繪示自行車之此等部件,惟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修改其等除外。熟習自行車領域者自本發明將明白,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具有不同數目個鏈輪。 參考圖1至圖24,根據本發明之一示例性實施例繪示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包含九個鏈輪13至21。鏈輪13至21以預定間隔彼此軸向間隔開。鏈輪13至21經構形以固定地安裝於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上使得鏈輪13至21經構形以繞一旋轉中心軸A一起旋轉。當騎乘者在一向前(順時針)方向上踩踏時,鏈輪13至21通常在一驅動旋轉方向D上(例如,在如圖1中觀看之一順時針方向上)一起旋轉以在一向前方向上推進自行車。熟習自行車領域者自本發明將明白,後鏈輪總成可具有更少或更多鏈輪。 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鏈輪13至21係由一適合材料(諸如一金屬材料)形成之硬質剛性圓盤形構件。在所繪示例示性實施例中,鏈輪13至21各係由適合於一自行車鏈輪之一金屬材料形成之一單件式整體構件。參考圖2,用展示一升檔操作及一降檔操作之方向之箭頭繪示鏈輪總成11。一升檔操作在一自行車鏈條23 (圖18及圖19)自一大鏈輪移動至下一較小鏈輪時發生,而一降檔操作在自行車鏈條23自一小鏈輪移動至下一較大鏈輪時發生。鏈輪13至21經設計使得自行車鏈條可執行平穩且可靠降檔及升檔運動。鏈輪13至21可包含經修改齒(諸如具有傾斜表面及/或凹槽之齒)以促進降檔及升檔操作,如下文詳細描述。 在所繪示例示性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後鏈輪總成11具有分別針對鏈輪13至21之12T-14T-16T-18T-20T-23T-26T-30T-34T之一齒構形。當然,熟習自行車領域者自本發明將明白,鏈輪13至21可具有其他齒構形。 基本上,當鏈輪總成11在如圖1中所觀看之一順時針方向D上旋轉時,一自行車鏈條23之內鏈板23a及外鏈板23b (圖18及圖19)與鏈輪之一者之齒嚙合。在具有偶數個齒之一鏈輪之情況(諸如,鏈輪13至17及19至21)中,內鏈板23a及外鏈板23b將始終與相同齒嚙合。在具有奇數個齒之一鏈輪之情況中,內鏈板23a及外鏈板23b將隨著鏈輪總成11之每次旋轉而與不同齒交替地嚙合。因此,鏈輪18之齒(具有奇數個齒)將與內鏈板23a及外鏈板23b兩者交替地嚙合。 現參考圖2及圖3,鏈輪21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24及自鏈輪本體24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三十四個)圓周間隔齒25。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鏈輪本體之外周邊」位於對應於齒25之根直徑之一圓上。鏈輪本體24具有面向下一較小鏈輪(鏈輪20)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24a及面向自行車輪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24b。鏈輪21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24c。 現參考圖2及圖4,鏈輪20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27及自鏈輪本體27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三十個)圓周間隔齒29。鏈輪本體27具有面向下一較小鏈輪(鏈輪19)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27a及面向下一較大鏈輪(鏈輪21)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27b。鏈輪20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27c。 現參考圖2及圖5,鏈輪19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31及自鏈輪本體31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二十六個)圓周間隔齒33。鏈輪本體31具有面向下一較小鏈輪(鏈輪18)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31a及面向下一較大鏈輪(鏈輪20)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31b。鏈輪19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31c。 現參考圖2及圖6,鏈輪18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35及自鏈輪本體35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二十三個)圓周間隔齒37。鏈輪本體35具有面向下一較小鏈輪(鏈輪17)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35a及面向下一較大鏈輪(鏈輪19)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35b。鏈輪18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35c。 現參考圖2及圖7,鏈輪17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39及自鏈輪本體39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二十個)圓周間隔齒41。鏈輪本體39具有面向下一較小鏈輪(鏈輪16)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39a及面向下一較大鏈輪(鏈輪18)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39b。鏈輪17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39c。 現參考圖2及圖8,鏈輪16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43及自鏈輪本體43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十八個)圓周間隔齒45。鏈輪本體43具有面向下一較小鏈輪(鏈輪15)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43a及面向下一較大鏈輪(鏈輪17)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43b。鏈輪16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43c。 現參考圖2及圖10,鏈輪15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47及自鏈輪本體47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十六個)圓周間隔齒49。鏈輪本體47具有面向下一較小鏈輪(鏈輪14)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47a及面向下一較大鏈輪(鏈輪16)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47b。鏈輪15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47c。 現參考圖2及圖11,鏈輪14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51及自鏈輪本體51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十四個)圓周間隔齒53。鏈輪本體51具有面向下一較小鏈輪(鏈輪13)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51a及面向下一較大鏈輪(鏈輪15)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51b。鏈輪14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51c。 現參考圖2及圖13,鏈輪13基本上具有一鏈輪本體55及自鏈輪本體55之一外周邊徑向且向外延伸之複數個(十二個)圓周間隔齒57。鏈輪本體55具有面向一自行車外側方向之一第一軸向側或小鏈輪側55a及面向下一較大鏈輪(鏈輪14)之一第二軸向側或大鏈輪側55b。鏈輪13之中心具備以一習知方式安裝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自由輪(未展示)上之一花鍵孔55c。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包含一第一鏈輪,諸如圖10中所展示之鏈輪15。鏈輪15包含鏈輪本體47及設置於鏈輪本體47之一外周邊之複數個鏈輪齒49。複數個鏈輪齒49包含一第一換檔起始齒49a及一第二換檔起始齒49b。第一換檔起始齒49a安置於一第一換檔促進區域59a中。第二換檔起始齒49b安置於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9b中。鏈輪15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三換檔促進區域59c中。第三換檔促進區域59c與第一換檔促進區域59a部分重疊,如圖10中所展示。 第一換檔促進區域59a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9b經構形以促進自鏈輪15 (即,第一鏈輪)至鏈輪14 (即,第二鏈輪)之一換檔操作。因此,第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9a及59b促進一升檔操作。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9a及59b並非對徑地對置,即,通過第一換檔促進區域59a之中心及旋轉中心軸A之一線並未通過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9b之中心。第三換檔促進區域59c經構形以促進自鏈輪14 (即,第二鏈輪)至鏈輪15 (即,第一鏈輪)之一換檔操作。因此,第三換檔促進區域59c促進一降檔操作。第一至第三換檔促進區域59a至59c之各者分別包含一軸向凹入部分59d至59f。 軸向凹入部分59d及59e係升檔凹入部分,且軸向凹入部分59f係一降檔凹入部分。升檔凹入部分59d及59e經構形以在自鏈輪15至鏈輪14之升檔期間減小自行車鏈條23與鏈輪15之間之干擾。降檔凹入部分59f經構形以在自鏈輪14至鏈輪15之降檔期間減小自行車鏈條23與自行車鏈輪15之間之干擾。升檔凹入部分59d及59e以及降檔凹入部分59f之各者提供於鏈輪本體47之第一軸向側47a上。 鏈輪15具有複數個圓周區域。各圓周區域具有對應於自鏈輪齒之一齒之一驅動表面至鏈輪齒之一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界定的一單個齒距之一圓周長度。鄰近齒係鄰近於該齒而在鄰近齒與該齒之間無鏈輪15之另一齒之齒。例如,圖10中所展示之第一圓周長度L1自一齒之驅動表面49c延伸至鄰近齒之驅動表面49d,且對應於第一圓周區域A1。第二圓周長度L2自鄰近齒之驅動表面49d延伸至下一鄰近齒之驅動表面49e,且對應於第二圓周區域A2。然而,當不存在具有驅動表面49e之鄰近齒時,諸如在鏈輪齒之間提供一間隙,由於圓周長度係基於單個齒距而不僅僅基於鄰近齒之驅動表面之間之距離,故圓周長度仍係如所展示之L2。因此,鏈輪15具有十六個圓周長度L,且因此具有十六個圓周區域A。因此,鏈輪15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係一偶數。 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一旋轉中心軸A之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一換檔起始齒49a之驅動表面49f至第二換檔起始齒49b之驅動表面49g的一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如圖10中所展示,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旋轉中心軸A之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一換檔起始齒49a之驅動表面49f至第二換檔起始齒49b之驅動表面49g的鏈輪15之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九。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一旋轉中心軸A之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二換檔起始齒49b之驅動表面49g至第一換檔起始齒49a之驅動表面49f的一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如圖10中所展示,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旋轉中心軸A之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二換檔起始齒49b之驅動表面49g至第一換檔起始齒49a之驅動表面49f的鏈輪15之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七。鏈輪15 (即,第一鏈輪)之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九,且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七。因此,鏈輪15 (即,第一鏈輪)之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不同於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鏈輪,諸如圖11中所展示之鏈輪14。鏈輪14 (即,第二鏈輪)在平行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旋轉中心軸A之一軸向旋轉方向上鄰近鏈輪15 (即,第一鏈輪)而無另一鏈輪安置於鏈輪15與鏈輪14之間。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鏈輪14安置於鏈輪15之輸出面向側47a上而無另一鏈輪安置於鏈輪14與鏈輪15之間。 鏈輪14包含鏈輪本體51及設置於鏈輪51之一外周邊之複數個鏈輪齒53,如圖11中所展示。當自軸向方向觀看時,複數個鏈輪齒53包含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之一圓周方向上安置於第二換檔起始齒49b與相鄰齒49h之間之一鏈條支撐齒53a,如圖15中所展示。鏈條支撐齒53a具有比複數個第二鏈輪齒之齒高度大之一齒高度,即,鏈條支撐齒53a具有鏈輪14 (即,第二鏈輪)之複數個齒53之最大齒高度,如圖11、圖14及圖15中所展示。鏈條支撐齒53a在面向鏈輪15 (即,第一鏈輪)之一軸向面向表面51b上具有一凹槽53b,如圖12及圖22中所展示。凹槽53b之一頂部表面53c經構形以在一升檔操作期間接觸自行車鏈條23,如圖22中所展示。在將鏈條23自鏈輪15換檔至鏈輪14期間,鏈條支撐齒53a之頂部表面53c支撐鏈條23以促進一平穩且可靠升檔操作。該對內鏈板23b在升檔操作期間安置於鏈輪15之一齒49與鏈條支撐齒53a之間,如圖18、圖19及圖22中所展示,且該對內鏈板23b由鏈條支撐齒53a支撐。 鏈輪14具有複數個圓周區域。各圓周區域具有對應於自鏈輪齒53之一齒之一驅動表面至鏈輪齒53之一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界定的一單個齒距之一圓周長度。鄰近齒係鄰近於該齒而在鄰近齒與該齒之間無鏈輪14之另一齒之齒。例如,圖11中所展示之第一圓周長度L1自一鏈輪齒之一驅動表面53d延伸至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53e。第二圓周長度L2自鏈輪齒之驅動表面53e延伸至鄰近齒之驅動表面53f。因此,鏈輪14 (即,第二鏈輪)具有十四個圓周長度,且因此具有十四個圓周區域。因此,鏈輪14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係一偶數。鏈輪14 (即,第二鏈輪)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小於鏈輪15 (即,第一鏈輪)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鏈輪15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減去鏈輪14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等於或大於二(即,16–14=2)。 鏈輪14具有經構形以促進自鏈輪14至鏈輪13之一換檔操作之一第一換檔促進區域53g及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3h,如圖14中所展示。因此,第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3g及53h促進一升檔操作。如圖14中所展示,第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3g及53h對徑地對置,即,通過第一換檔促進區域53g之中心及旋轉中心軸A之一線通過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3h之中心。一第三換檔促進區域53i經構形以促進自鏈輪13至鏈輪14之一換檔操作。第三換檔促進區域53i與第一換檔促進區域53g部分重疊。一第一換檔起始齒53j完全安置於第一換檔促進區域53g中。一第二換檔起始齒53k完全安置於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53h中。鏈條支撐齒53a完全安置於第一、第二及第三換檔促進區域53g、53h及53i之外部。 鏈輪15 (即,第一鏈輪)及鏈輪14 (即,第二鏈輪)在圖15中展示為耦合在一起。鏈輪15之複數個鏈輪齒49包含一相鄰齒49h,其在鏈輪本體47之外周邊上在自第二換檔起始齒49b之驅動旋轉方向之一上游側中鄰近於第二換檔起始齒49b而在第二換檔起始齒49b與相鄰齒49h之間無另一齒。 當自軸向方向觀看時,鏈輪14 (即,第二鏈輪)之複數個鏈輪齒53包含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之一圓周方向上安置於第二換檔起始齒49b與相鄰齒49h之間之一鏈條支撐齒53a。如圖15、圖20及圖21中所展示,當自軸向方向觀看時,鏈輪14之鏈條支撐齒53a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之圓周方向上安置於鏈輪15之第二換檔起始齒49b與相鄰齒49h之間。 鏈輪15 (即,第一鏈輪)之複數個鏈輪齒49經構形以與包含複數個外鏈板23a及複數個內鏈板23b之自行車鏈條23嚙合,如圖18及圖19中所展示。第一換檔起始齒49a及第二換檔起始齒49b經構形以當自行車鏈條23自鏈輪15 (即,第一鏈輪)換檔至鏈輪14 (即,第二鏈輪)時與一對外鏈板23a嚙合。各對中之外鏈板23a在軸向方向上面向彼此。當第一換檔起始齒及第二換檔起始齒之一者與一對內鏈板23b嚙合時,防止自行車鏈條23自鏈輪15換檔至鏈輪14。各對中之內鏈板23b在軸向方向上面向彼此。 鏈輪17包含鏈輪本體39及設置於鏈輪本體39之一外周邊之複數個鏈輪齒41,如圖7中所展示。複數個鏈輪齒41包含一第一換檔起始齒41a及一第二換檔起始齒41b。第一換檔起始齒41a安置於一第一換檔促進區域61a中。第二換檔起始齒41b安置於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61b中。鏈輪17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三換檔促進區域61c。第三換檔促進區域61c與第一換檔促進區域61a部分重疊,如圖7中所展示。 第一換檔促進區域61a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61b經構形以促進自鏈輪17至鏈輪16之一換檔操作。因此,第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61a及61b促進一升檔操作。如圖7中所展示,第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61a及61b並非對徑地對置,即,通過第一換檔促進區域61a之中心及旋轉中心軸A之一線並未通過第二換檔促進區域61b之中心。第三換檔促進區域61c經構形以促進自鏈輪16至鏈輪17之一換檔操作。因此,第三換檔促進區域61c促進一降檔操作。第一至第三換檔促進區域61a至61c之各者分別包含一軸向凹入部分61d至61f。 軸向凹入部分61d及61e係升檔凹入部分,且軸向凹入部分61f係一降檔凹入部分。升檔凹入部分61d及61e經構形以在自鏈輪17至鏈輪16之升檔期間減小自行車鏈條23與鏈輪17之間之干擾。降檔凹入部分61f經構形以在自鏈輪16至鏈輪17之降檔期間減小自行車鏈條23與自行車鏈輪17之間之干擾。升檔凹入部分61d及61e以及降檔凹入部分61f之各者提供於鏈輪本體39之第一軸向側39a上。 鏈輪17具有複數個圓周區域A。各圓周區域A具有對應於自鏈輪齒之一齒之一驅動表面至鏈輪齒之一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界定的一單個齒距之一圓周長度L。鄰近齒係鄰近於該齒而在鄰近齒與該齒之間無鏈輪17之另一齒之齒。例如,圖7中所展示之第一圓周長度L1自一齒之驅動表面41c延伸至鄰近齒之驅動表面41d,且對應於第一圓周區域A1。第二圓周長度L2自鄰近齒之驅動表面41d延伸至下一鄰近齒之驅動表面41e,且對應於一第二圓周區域A2。然而,當不存在具有驅動表面41e之鄰近齒時,諸如在鏈輪齒之間提供一間隙,由於圓周長度係基於單個齒距且不僅僅基於鄰近齒之驅動表面之間的距離,故圓周長度仍係如所展示之L2。因此,鏈輪17具有二十個圓周長度L,且因此具有二十個圓周區域A。因此,鏈輪17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係一偶數。 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一旋轉中心軸A之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一換檔起始齒41a之驅動表面41f至第二換檔起始齒41b之驅動表面41g的一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如圖7中所展示,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旋轉中心軸A之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一換檔起始齒41a之驅動表面41f至第二換檔起始齒41b之驅動表面41g的鏈輪17之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十一。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一旋轉中心軸A之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二換檔起始齒41b之驅動表面41g至第一換檔起始齒41a之驅動表面41f的一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如圖7中所展示,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旋轉中心軸A之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二換檔起始齒41b之驅動表面41g至第一換檔起始齒41a之驅動表面41f的鏈輪17之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九。鏈輪17之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十一,且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九。因此,鏈輪17之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不同於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 鏈輪16在平行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旋轉中心軸A之一軸向方向上鄰近鏈輪17而無另一鏈輪安置於鏈輪17與鏈輪16之間。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鏈輪16安置於鏈輪17之一輸出面相側39a上而無另一鏈輪安置於鏈輪17與鏈輪16之間。 鏈輪16包含鏈輪本體43及設置於鏈輪本體43之一外周邊之複數個鏈輪齒45,如圖8中所展示。當自軸向方向觀看時,複數個鏈輪齒45包含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之一圓周方向上安置於第二換檔起始齒41b與相鄰齒41h之間之一鏈條支撐齒45a,如圖17中所展示。鏈條支撐齒45a具有比複數個鏈輪齒之齒高度大之一齒高度,即,鏈條支撐齒45a具有鏈輪16之複數個齒45之最大齒高度,如圖8、圖16及圖17中所展示。鏈條支撐齒45a在面向鏈輪17之一軸向面向表面43b上具有一凹槽45b,如圖9中所展示。凹槽45b之一頂部表面45c經構形以在一升檔操作期間接觸自行車鏈條23。 鏈輪16具有複數個圓周區域。各圓周區域具有對應於自鏈輪齒45之一齒之一驅動表面至鏈輪齒45之一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界定的一單個齒距之一圓周長度。鄰近齒係鄰近於該齒而在鄰近齒與該齒之間無鏈輪16之另一齒之齒。例如,圖8中所展示之第一圓周長度L1自一鏈輪齒之一驅動表面45d延伸至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45e。第二圓周長度L2自鏈輪齒之驅動表面45e延伸至鄰近齒之驅動表面45f。因此,鏈輪16具有十八個圓周長度,且因此具有十八個圓周區域。因此,鏈輪16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係一偶數。鏈輪16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小於鏈輪17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鏈輪17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減去鏈輪16之複數個圓周區域之總數目等於或大於二(即,20–18=2)。 鏈輪16具有經構形以促進自鏈輪16至鏈輪15之一換檔操作之一第一換檔促進區域45g及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45h,如圖16中所展示。因此,第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45g及45h促進一升檔操作。如圖16中所展示,第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域45g及45h對徑地對置,即,通過第一換檔促進區域45g之中心及旋轉中心軸A之一線通過第二換檔促進區域45h之中心。一第三換檔促進區域45i經構形以促進自鏈輪15至鏈輪16之一換檔操作。第三換檔促進區域45i與第一換檔促進區域45g部分重疊。一第一換檔起始齒45j完全安置於第一換檔促進區域45g中。一第二換檔起始齒45k完全安置於第二換檔促進區域45h中。鏈條支撐齒45a完全安置於第一、第二及第三換檔促進區域45g、45h及45i之外部。 鏈輪17及鏈輪16在圖17中展示為耦合在一起。鏈輪17之複數個鏈輪齒41包含一相鄰齒41h,其在鏈輪本體39之外周邊上在自第二換檔起始齒41b之驅動旋轉方向之一上游側中鄰近於第二換檔起始齒41b而在第二換檔起始齒41b與相鄰齒41h之間無另一齒。 當自軸向方向觀看時,鏈輪16之複數個鏈輪齒45包含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之一圓周方向上安置於第二換檔起始齒41b與相鄰齒41h之間之鏈條支撐齒45a。如圖17中所展示,當自軸向方向觀看時,鏈輪16之鏈條支撐齒45a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之圓周方向上安置於鏈輪17之第二換檔起始齒41b與相鄰齒41h之間。 具有偶數個鏈輪齒之剩餘鏈輪可如上述般類似地構形。為簡潔起見,本文中省略其之一描述。 參考圖23及圖24,將鏈輪15及14劃分成複數個角區段。各角區段藉由將鏈輪均等地劃分成偶數且等於或大於十個角區段而形成。鏈輪15及14之構形與上文所描述實質上相同,惟被劃分成角區段(而非圓周區域)除外,使得省略其之一重複描述。 如圖23中所展示,鏈輪15 (即,第一鏈輪)具有複數個角區段S,其等源自將鏈輪本體47均等地劃分成偶數且等於或大於十個區段。鏈輪15具有十六個角區段。因此,鏈輪15之複數個角區段S之一第一總數目係一偶數。 第一換檔起始齒49a完全安置於複數個角區段中之一第一角區段S1中,如圖23中所展示。第二換檔起始齒49b完全安置於複數個角區段中之一第二角區段S2中。第一角區段S1與第二角區段S2並未對徑地對置。 一第三角區段S3在驅動旋轉方向D之一上游側中鄰近於第二角區段S2而在第二角區段S2與第三角區段S3之間無任何角區段。一第四角區段S4在驅動旋轉方向D之一上游側中鄰近於第一角區段S1而在第一角區段S1與第四角區段S4之間無任何角區段。第三角區段S3與第四角區段S4並未對徑地對置。 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1之一旋轉中心軸A之一驅動旋轉方向D上自第一角區段S1至第三角區段S3之一第一角區段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如圖23中所展示,第一角區段計數數目係九。在驅動旋轉方向上自第二角區段S2至第四角區段S4之一第二角區段計數數目係一奇數。第二角區段計數數目係七。因此,第一角區段計數數目(九)不同於第二角區段計數數目(七)。 如圖24中所展示,鏈輪14 (即,第二鏈輪)具有複數個角區段S,其等源自將鏈輪本體51劃分成偶數且等於或大於十個角區段S。複數個角區段S之一第二總數目係一偶數且小於鏈輪15 (即,第一鏈輪)之複數個角區段之第一總數目。鏈輪14之角區段之第二總數目係十四。因此,角區段之第二總數目係一偶數且小於鏈輪15之角區段之第一總數目(十六個角區段)。鏈輪15 (即,第一鏈輪)之複數個角區段之第一總數目減去鏈輪14 (即,第二鏈輪)之複數個角區段之第二總數目等於或大於二(即,16–14=2)。 在理解本發明之範疇時,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包括」及其派生詞意欲為開放式術語,其特指存在所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前述內容亦適用於具有類似含義之字詞,諸如術語「包含」、「具有」及其等派生詞。又,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零件」、「區段」、「部分」、「部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一單一零件或複數個零件之雙重含義。 如本文中所使用,以下方向性術語「車架面向側」、「非車架面向側」、「向前」、「向後」、「前」、「後」、「上」、「下」、「上方」、「下面」、「向上」、「向下」、「頂部」、「底部」、「側」、「立式」、「水平」、「垂直」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術語係指在一直立、騎乘位置中且裝備有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自行車之該等方向。因此,此等方向性術語在用於描述自行車後鏈輪總成時應相對於在一水平表面上之一直立騎乘位置中且裝備有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自行車進行解釋。術語「左」及「右」係用以當如從自行車之後方觀看自右側參考時指示「右」且當如從自行車之後方觀看自左側參考時指示「左」。 此外,應瞭解儘管術語「第一」及「第二」可在本文中使用以描述各種組件,但此等組件不應由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係僅用以區分一個組件與另一組件。因此,舉例而言,上文所論述之一第一組件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教示的情況下可被稱為一第二組件且反之亦然。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附接」涵蓋藉由將一元件直接附裝至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固定至另一元件之構形;藉由將元件附裝至(若干)中間構件繼而將該(等)中間構件附裝至另一元件而將元件間接固定至另一元件之構形;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整合(即,一個元件本質上係另一元件之部分)之構形。此定義亦適用於類似含義之字語,例如「結合」、「連接」、「耦合」、「安裝」、「接合」、「固定」及其派生詞。最後,如本文所使用之程度術語(諸如「實質上」、「約」及「近似」)意謂經修飾術語之一偏差量,使得最終結果無明顯改變。 儘管僅已選擇選定實施例以繪示本發明,但熟習此項技術者自本發明應明白可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而不背離如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範疇。例如,除非另有特定陳述,否則各種組件之大小、形狀、位置或定向可視需要及/或期望改變,只要該等改變未實質上影響其期望功能。除非另有特定陳述,否則展示為彼此直接連接或接觸之組件可具有安置於其等之間的中間結構,只要該等改變未實質上會影響其等期望功能。一個元件之功能可藉由兩個元件執行,且除非另有特定陳述,否則反之亦然。一項實施例之結構及功能可用於另一實施例中。在一特定實施例中不必同時呈現所有優點。不同於先前技術之每個特徵(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亦應視為申請人之另外發明之一單獨描述,包含藉由此(等)特徵體現之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上述描述僅為圖解且不為限制如藉由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目的而提供。
11‧‧‧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13‧‧‧鏈輪
14‧‧‧鏈輪
15‧‧‧鏈輪
16‧‧‧鏈輪
17‧‧‧鏈輪
18‧‧‧鏈輪
19‧‧‧鏈輪
20‧‧‧鏈輪
21‧‧‧鏈輪
23‧‧‧自行車鏈條
23a‧‧‧外鏈板
23b‧‧‧內鏈板
24‧‧‧鏈輪本體
24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24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24c‧‧‧花鍵孔
25‧‧‧圓周間隔齒
27‧‧‧鏈輪本體
27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27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27c‧‧‧花鍵孔
29‧‧‧圓周間隔齒
31‧‧‧鏈輪本體
31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31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31c‧‧‧花鍵孔
33‧‧‧圓周間隔齒
35‧‧‧鏈輪本體
35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35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35c‧‧‧花鍵孔
37‧‧‧圓周間隔齒
39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39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39c‧‧‧花鍵孔
41‧‧‧圓周間隔齒/鏈輪齒
41a‧‧‧第一換檔起始齒
41b‧‧‧第二換檔起始齒
41c‧‧‧驅動表面
41d‧‧‧驅動表面
41e‧‧‧驅動表面
41f‧‧‧驅動表面
41g‧‧‧驅動表面
41h‧‧‧相鄰齒
43‧‧‧鏈輪本體
43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43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43c‧‧‧花鍵孔
45‧‧‧圓周間隔齒/鏈輪齒
45a‧‧‧鏈條支撐齒
45b‧‧‧凹槽
45c‧‧‧頂部表面
45d‧‧‧驅動表面
45e‧‧‧驅動表面
45f‧‧‧驅動表面
45g‧‧‧第一換檔促進區域
45h‧‧‧第二換檔促進區域
45i‧‧‧第三換檔促進區域
45j‧‧‧第一換檔起始齒
45k‧‧‧第二換檔起始齒
47‧‧‧鏈輪本體
47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47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47c‧‧‧花鍵孔
49‧‧‧圓周間隔齒/鏈輪齒
49a‧‧‧第一換檔起始齒
49b‧‧‧第二換檔起始齒
49c‧‧‧驅動表面
49d‧‧‧驅動表面
49e‧‧‧驅動表面
49f‧‧‧驅動表面
49g‧‧‧驅動表面
49h‧‧‧相鄰齒
51‧‧‧鏈輪本體
51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51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51c‧‧‧花鍵孔
53‧‧‧圓周間隔齒/鏈輪齒
53a‧‧‧鏈條支撐齒
53b‧‧‧凹槽
53c‧‧‧頂部表面
53d‧‧‧驅動表面
53e‧‧‧驅動表面
53f‧‧‧驅動表面
53g‧‧‧第一換檔促進區域
53h‧‧‧第二換檔促進區域
53i‧‧‧第三換檔促進區域
53j‧‧‧第一換檔起始齒
53k‧‧‧第二換檔起始齒
55‧‧‧鏈輪本體
55a‧‧‧第一軸向側/小鏈輪側
55b‧‧‧第二軸向側/大鏈輪側
55c‧‧‧花鍵孔
57‧‧‧圓周間隔齒
59a‧‧‧第一換檔促進區域
59b‧‧‧第二換檔促進區域
59c‧‧‧第三換檔促進區域
59d‧‧‧軸向凹入部分/升檔凹入部分
59e‧‧‧軸向凹入部分/升檔凹入部分
59f‧‧‧軸向凹入部分/降檔凹入部分
61a‧‧‧第一換檔促進區域
61b‧‧‧第二換檔促進區域
61c‧‧‧第三換檔促進區域
61d‧‧‧軸向凹入部分
61e‧‧‧軸向凹入部分
61f‧‧‧軸向凹入部分
A‧‧‧旋轉中心軸
A1‧‧‧第一圓周區域
A2‧‧‧第二圓周區域
D‧‧‧向前旋轉方向/驅動旋轉方向/順時針方向
L1‧‧‧第一圓周長度
L2‧‧‧第二圓周長度
S‧‧‧角區段
S1‧‧‧第一角區段
S2‧‧‧第二角區段
S3‧‧‧第三角區段
S4‧‧‧第四角區段
現參考形成本發明之一部分之附圖: 圖1係根據一項所繪示實施例之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側視圖; 圖2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後視圖; 圖3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三十四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4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三十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5係圖1之自行側後鏈輪總成之一二十六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6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二十三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7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二十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8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十八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9係圖8之十八齒鏈輪之一鏈條支撐齒之一部分俯視平面圖; 圖10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十六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面視圖; 圖11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十四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12係圖11之十四齒鏈輪之一鏈條支撐齒的一部分俯視平面圖; 圖13係圖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十二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14係耦合在一起之十二齒鏈輪及十四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15係耦合在一起之十四齒鏈輪及十六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16係耦合在一起之十六齒鏈輪及十八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17係耦合在一起之十八齒鏈輪及二十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圖18係在一向下換檔操作期間之一自行車鏈條之一透視圖; 圖19係在圖18中所繪示之向下換檔操作期間之自行車鏈條之小鏈輪側視圖; 圖20係十四齒鏈輪之一鏈條支撐齒輪之一大鏈輪側視透視圖; 圖21係圖20之鏈條支撐齒之一俯視平面圖; 圖22係支撐一自行車鏈條之圖20之鏈條支撐齒之一橫截面正視圖; 圖23係劃分成十六個角區段之十六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及 圖24係劃分成十四個角區段之十四齒鏈輪之一小鏈輪側視圖。
Claims (15)
-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包括: 一第一鏈輪,其包含 一第一鏈輪本體; 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其等設置於該第一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含一第一換檔起始齒及一第二換檔起始齒,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各者具有一第一圓周長度,其對應於自該第一鏈輪齒之一齒之一驅動表面至該第一鏈輪齒之一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界定之一單個齒距,該鄰近齒鄰近於該齒而在該鄰近齒與該齒之間無該第一鏈輪齒之另一齒; 該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一第一總數目係一偶數; 一第一換檔促進區域,其中安置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及 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其中安置該第二換檔起始齒; 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一換檔起始齒之一驅動表面至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一驅動表面的一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及 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該驅動表面至該第一換檔起始齒之該驅動表面的一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及 該第一圓周區域計數數目不同於該第二圓周區域計數數目。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進一步包括 一第二鏈輪,其包含 一第二鏈輪本體; 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其等設置於該第二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複數個第二圓周區域之各者具有一第二圓周長度,其對應於自該第二鏈輪齒之一齒之一驅動表面至該該第二鏈輪齒之一鄰近齒之一驅動表面界定之一單個齒距,該鄰近齒鄰近於該齒而在該鄰近齒與該齒之間無該第二鏈輪齒之另一齒;及 該複數個第二圓周區域之一第二總數目係一偶數且小於該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該第一總數目; 該第二鏈輪在平行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鏈輪而無另一鏈輪安置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及 該複數個第一圓周區域之該第一總數目減去該複數個第二圓周區域之該第二總數目等於或大於二。
-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含一相鄰齒,其在該第一鏈輪本體之該外周邊上自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該驅動旋轉方向之一上游側中鄰近於該第二換檔起始齒而在該第二換檔起始齒與該相鄰齒之間無另一齒;及 當自該軸向方向觀看時,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包含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圓周方向上安置於該第二換檔起始齒與該相鄰齒之間之一鏈條支撐齒。
-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鏈條支撐齒具有比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之齒高度大之一齒高度。
-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域及該第二換檔促進區域經構形以促進自該第一鏈輪至該第二鏈輪之一換檔操作。
-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經構形以與包含複數個外鏈板及複數個內鏈板之一自行車鏈條嚙合;及 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及該第二換檔起始齒經構形以當該自行車鏈條自該第一鏈輪換檔至該第二鏈輪時與一對外鏈板嚙合,該等外鏈板對之各對中之該等外鏈板在該軸向方向上面向彼此。
-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當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及該第二換檔起始齒之一者與一對內鏈板嚙合時,防止該自行車鏈條自該第一鏈輪換檔至該該第二鏈輪,該等內鏈板對之各對中之該等內鏈板在該軸向方向上面向彼此。
-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鏈條支撐齒在面向該第一鏈輪之一軸向面向表面上具有一凹槽。
- 如請求項8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凹槽之一頂部表面經構形以在一升檔操作期間接觸一自行車鏈條。
-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進一步包含經構形以促進自該第二鏈輪至該第一鏈輪之一換檔操作之一第三換檔促進區域。
-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三換檔促進區域與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域部分重疊。
-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包括: 一第一鏈輪,其包含 一第一鏈輪本體,複數個角區段源自將該第一鏈輪本體均等地劃分成偶數且等於或大於十個角區段; 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其等設置於該第一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含一第一換檔起始齒及一第二換檔起始齒,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完全安置於該複數個角區段中之一第一角區段中且該第二換檔起始齒完全安置於該複數個角區段中之一第二角區段中; 該複數個角區段之一第一總數目係一偶數; 一第一換檔促進區域,其中安置該第一換檔起始齒;及 一第二換檔促進區域,其中安置該第二換檔起始齒; 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一角區段至一第三角區段之一第一角區段計數數目係一奇數;及 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上自該第二角區段至一第四角區段之一第二角區段計數數目係一奇數; 該第三角區段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之一上游側中鄰近於該第二角區段而在該第二角區段與該第三角區段之間無另一角區段, 該第四角區段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之一上游側中鄰近於該第一角區段而在該第一角區段與該第四角區段之間無另一角區段,及 該第一角區段計數數目不同於該第二角區段計數數目。
-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進一步包括 一第二鏈輪,其包含 一第二鏈輪本體,複數個角區段源自將該第二鏈輪本體均等地劃分成偶數且等於或大於十個角區段; 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其等經設置於該第二鏈輪本體之一外周邊;及 該複數個角區段之一第二總數目係一偶數且小於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角區段之該第一總數目; 該第二鏈輪在平行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鏈輪而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無另一鏈輪;及 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角區段之該第一總數目減去該第二鏈輪之該複數個角區段之該第二總數目等於或大於二。
-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域及該第二換檔促進區域經構形以促進自該第一鏈輪至該第二鏈輪之一換檔操作。
-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進一步包含經構形以促進自該第二鏈輪至該第一鏈輪之一換檔操作之一第三換檔促進區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288,960 US10457353B2 (en) | 2016-10-07 | 2016-10-07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US15/288,960 | 2016-10-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3874A true TW201813874A (zh) | 2018-04-16 |
TWI712546B TWI712546B (zh) | 2020-12-11 |
Family
ID=61695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32209A TWI712546B (zh) | 2016-10-07 | 2017-09-20 |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57353B2 (zh) |
CN (1) | CN107914819B (zh) |
DE (1) | DE102017009227A1 (zh) |
TW (1) | TWI71254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2721B (zh) * | 2018-05-24 | 2023-08-21 |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多重鏈輪及自行車鏈輪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03441B2 (en) * | 2015-07-03 | 2020-07-07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
US10889353B2 (en) * | 2018-01-24 | 2021-01-12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JP2019064505A (ja) * | 2017-10-03 | 2019-04-2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 |
JP2019177797A (ja) * | 2018-03-30 | 2019-10-1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
US11518474B2 (en) * | 2019-01-24 | 2022-12-06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
US11591044B2 (en) * | 2020-08-28 | 2023-02-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sprocke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5096A (en) * | 1995-08-29 | 1996-08-13 | Su; Bor-Lin | Sprocket mechanism for a multistage bicycle |
US6340338B1 (en) | 2000-09-13 | 2002-01-22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DE10347784B4 (de) * | 2003-10-10 | 2017-04-06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Geräuscharme Kettenschaltung |
DE102007045424A1 (de) * | 2007-09-21 | 2009-04-02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Mehrfachkettenradeinheit für Fahrräder |
EP2108579A1 (en) * | 2008-04-10 | 2009-10-14 | CAMPAGNOLO S.r.l. | Toothed wheel and group of toothed wheels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 |
US8235850B2 (en) * | 2008-12-01 | 2012-08-07 |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
US9376165B2 (en) * | 2009-10-16 | 2016-06-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US8696503B2 (en) * | 2011-03-01 | 2014-04-15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US9440706B2 (en) * | 2013-05-07 | 2016-09-13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US9701364B2 (en) * | 2013-05-17 | 2017-07-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crank assembly |
CN203780729U (zh) * | 2014-03-21 | 2014-08-20 | 深圳市日晖车业有限公司 | 自行车多级变速飞轮 |
US9297450B2 (en) * | 2014-04-02 | 2016-03-29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sprocket |
US9463844B2 (en) | 2014-09-01 | 2016-10-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US9334014B2 (en) * | 2014-09-01 | 2016-05-10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US9278728B1 (en) * | 2014-10-29 | 2016-03-0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erailleur |
US9919764B2 (en) * | 2015-01-15 | 2018-03-20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US10112681B2 (en) * | 2016-07-21 | 2018-10-30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supporting member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
2016
- 2016-10-07 US US15/288,960 patent/US104573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9-20 TW TW106132209A patent/TWI712546B/zh active
- 2017-09-26 CN CN201710881469.4A patent/CN107914819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04 DE DE102017009227.3A patent/DE102017009227A1/de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2721B (zh) * | 2018-05-24 | 2023-08-21 |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多重鏈輪及自行車鏈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7009227A1 (de) | 2018-04-12 |
TWI712546B (zh) | 2020-12-11 |
CN107914819B (zh) | 2021-05-11 |
CN107914819A (zh) | 2018-04-17 |
US10457353B2 (en) | 2019-10-29 |
US20180099725A1 (en) | 2018-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12546B (zh) |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 |
TWI661979B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TWI639785B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TWI690458B (zh) | 自行車鏈輪 | |
TWI730191B (zh) | 自行車曲柄總成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JP3779706B2 (ja) | 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のためのトップスプロケット、及び自転車のため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 |
TWI659897B (zh) |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 |
TWI642594B (zh) | 自行車鏈輪,自行車後鏈輪,及自行車多鏈輪總成 | |
TWI738997B (zh) | 自行車鏈輪 | |
TWI460099B (zh) | 腳踏車鏈輪 | |
CN114802583B (zh) |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 |
TWI697442B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TW201800686A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JPH0995285A (ja) | 自転車後輪用スプロケットホイールユニット及びこのユニットを用いた自転車後輪用多段ホイール | |
TWI706893B (zh) | 自行車鏈輪 | |
TWI813777B (zh) | 自行車鏈輪配置 | |
TWI727138B (zh) | 自行車鏈輪總成 | |
TWI690457B (zh) | 自行車用鏈輪及此種鏈輪總成 | |
TWI755587B (zh) | 自行車後鍊輪總成 | |
TW202005870A (zh) | 自行車鏈輪 | |
US10689067B2 (en)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 |
US10717495B2 (en) | Bicycle sprocket | |
TW202300399A (zh) |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前鏈輪總成 | |
RU2006133133A (ru) | Зубчатое колесо велосипедной трансмисс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