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802647A -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2647A
TW201802647A TW105122369A TW105122369A TW201802647A TW 201802647 A TW201802647 A TW 201802647A TW 105122369 A TW105122369 A TW 105122369A TW 105122369 A TW105122369 A TW 105122369A TW 201802647 A TW201802647 A TW 2018026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disposed
patterned
upper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2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2849B (zh
Inventor
彭彥鈞
馬冠炎
Original Assignee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2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2849B/zh
Priority to CN201710491765.3A priority patent/CN10762189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2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28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2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2647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於第一基板上形成透明導電層,於透明導電層上形成第一圖案化保護層,於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及透明導電層上形成金屬層。然後於金屬層上形成第二圖案化保護層,其中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包括重疊部,其與一部分之第二圖案化保護層重疊。進行圖案化製程,移除未被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覆蓋的金屬層以及未被第一圖案化保護層或/及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覆蓋的透明導電層,以形成觸控感測電極、下部導線以及上部導線。移除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以及未被金屬層覆蓋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並留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之重疊部。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尤指一種同時蝕刻透明導電層及金屬層以分別形成觸控感測電極及走線之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由於觸控面板具有人機互動的特性,已逐漸取代鍵盤而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裝置的輸入介面上。近年來,觸控感應技術迅速地發展,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行動電話(mobile phone)、衛星導航系統(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電腦(tablet PC)以及筆記型電腦(laptop PC)等均有與觸控功能結合的產品推出。觸控面板的技術發展非常多樣化,較常見的技術包括電阻式、電容式以及光學式等。在習知的觸控面板中,設置於可視區的觸控感測電極以及設置於周圍區的走線一般係分別各自形成,其形成的方法可包括曝光微影、蝕刻等步驟。換言之,為了在觸控面板中形成觸控感測電極及走線,至少需要兩道的蝕刻製程,因此無法有效減少製程的數量,進而無法降低製造的成本。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藉由同時蝕刻透明導電層及金屬層以分別形成觸控感測電極及走線,藉此可減少製程的數量而可降低製造的成本。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於一第一基板之表面上形成一透明導電層。於透明導電層上形成一第一圖案化保護層,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透明導電層上定義出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於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及透明導電層上形成一金屬層。於金屬層上形成一第二圖案化保護層,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金屬層上定義出一上部導線,其中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包括一重疊部,重疊部與一部分之第二圖案化保護層重疊,而未與第一圖案化保護層重疊之另一部分之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透明導電層上定義出一下部導線。進行一圖案化製程,以移除未被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覆蓋的金屬層以及移除未被第一圖案化保護層或/及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覆蓋的透明導電層,以使留下的透明導電層形成觸控感測電極與下部導線,同時使留下的金屬層形成上部導線。移除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以及未被金屬層覆蓋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並留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之重疊部。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圖案化透明導電層、一圖案化金屬層以及一保護層。第一基板定義有一可視區以及一周圍區位於可視區之至少一側。圖案化透明導電層設置於第一基板之表面上,圖案化透明導電層包括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以及一下部導線。觸控感測電極至少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可視區內,下部導線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周圍區內,且下部導線係對應連接於觸控感測電極之其中一者。圖案化金屬層設置於周圍區內之圖案化透明導電層上,其中圖案化金屬層包括一上部導線,且上部導線包括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其中第一側壁與對應之下部導線之一第三側壁實質上切齊。保護層設置於上部導線之一部分與對應之圖案化透明導電層之間,且上部導線之另一部分與對應之下部導線直接接觸。
有關上述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1圖至第7圖。第1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的步驟流程圖,第2圖至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之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發明,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如第2圖所示,提供一第一基板100,且第一基板100定義有一可視區R1以及一周圍區R2位於可視區R1之至少一側,並於第一基板100之表面上形成一透明導電層102,進行第1圖所示之步驟S10。本實施例之第一基板100可包括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玻璃膜片、塑膠膜片、透光覆蓋板、顯示器之基板或其他適合之材料或/及功能之基板。透明導電層102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導電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 IZO)或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 AZO)或其他適合之透明導電材料;另外,透明導電層102也可以是由奈米金屬細線、網格狀金屬層或是其他非透明導電材料所形成的,並不限制於透明導電材料。接著,如第3圖所示,進行第1圖所示之步驟S12,於透明導電層102上形成一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詳細而言,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可經由先於第一基板100上全面形成一光阻材料層(圖未示),再對此光阻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製程例如黃光微影與顯影製程而形成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藉此,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可具有後續欲形成之觸控感測電極的圖案。換言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係用以在透明導電層102上定義出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的圖案,例如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可用來在後續如蝕刻等用來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02之製程中作為遮罩,以使圖案化後的透明導電層102形成觸控感測電極,因此,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可包括複數個電極圖案104a,主要設置在可視區R1,但部分電極圖案104a可延伸至周圍區R2。雖然本實施例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的材料以光阻材料為例,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可以為任何其他對透明導電層102之蝕刻製程具有高蝕刻選擇性的材料或其他抗蝕刻材料。
如第4圖所示,進行第1圖所示之步驟S14,於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及透明導電層102上形成一金屬層106,其中金屬層106可全面地形成在第一基板100上,並覆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及透明導電層102。接著,如第5圖所示,進行第1圖所示之步驟S16,於金屬層106上形成一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本實施例形成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的方法可與上述形成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的方法類似,但不以此為限。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包括用來在金屬層106上定義出走線的圖案,以在後續如蝕刻等圖案化金屬層106之製程中作為遮罩,保護用來形成走線的金屬層106。第5圖係以在周圍區R2中形成兩條走線為例,因此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可包括兩個走線圖案108a,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可視實際需求設計在周圍區R2中形成一至複數條走線圖案108a。本實施例之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的材料可為光阻材料,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可以為任何其他對金屬層106與透明導電層102之蝕刻製程具有高蝕刻選擇性的材料。需注意的是,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與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係部分重疊,如第5圖所示,其中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包括至少一重疊部110,重疊部110與一部分之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重疊。此外,另一部分之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並未與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重疊,其係用以在透明導電層102上定義出走線的圖案。
如第6圖所示,進行第1圖所示之步驟S18,隨後進行一圖案化製程(例如蝕刻製程),以移除未被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覆蓋的金屬層106以及移除未被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或/及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覆蓋的透明導電層102,以形成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與圖案化金屬層136,其中留下的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形成觸控感測電極112、第一下部導線114以及第二下部導線118,而留下的圖案化金屬層136形成第一上部導線116以及第二上部導線120。所形成的第一上部導線116可包括一第一側壁124與一第二側壁126,第一下部導線114可包括一第三側壁128。若本實施例之圖案化製程為蝕刻製程時,則可用同一蝕刻劑對金屬層106以及透明導電層102蝕刻,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變化實施例中,亦可分別針對金屬層106以及透明導電層102使用不同的蝕刻劑以進行蝕刻。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之重疊部110的設置使得在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時,觸控感測電極112與第一下部導線114之間不會發生斷開的現象,以避免觸控感測電極112與第一下部導線114之間發生斷路。
接著,如第7圖所示,進行第1圖所示之步驟S20,移除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以及未被圖案化金屬層136覆蓋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留下的部分保護層104’即為重疊部110。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留下之重疊部110位於部分第一上部導線116與對應之透明導電層102(即對應的觸控感測電極112)之間,而第一上部導線116之另一部分與對應之第一下部導線114直接接觸連接,且互相連接之第一上部導線116與第一下部導線114構成走線122A。類似的,第二上部導線120與第二下部導線118至少部分重疊而構成走線122B,且走線122A、122B為電性隔絕。另一方面,由於本實施例之蝕刻製程係對金屬層106及透明導電層102一併蝕刻,因此在蝕刻完成後,第一上部導線116的第一側壁124與對應之第一下部導線114之第三側壁128實質上切齊,而第一上部導線116的第二側壁126與重疊部110之第四側壁130實質上切齊。由上述可知,藉由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可透過一道蝕刻製程一併形成觸控感測電極112以及與其連接的走線122A、122B。因此可減少製程的數量,進而可降低製造的成本。藉由上述之製作方法可獲得如第7圖所示之觸控面板10。此外,在本實施例之製作方法中,亦可視需要再形成一裝飾層(未繪示)至少與走線122A、122B重疊。
綜上所述,本發明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主要包括第1圖所示之步驟:
步驟S10:於一第一基板之表面上形成一透明導電層;
步驟S12:於透明導電層上形成一第一圖案化保護層,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透明導電層上定義出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
步驟S14:於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及透明導電層上形成一金屬層;
步驟S16:於金屬層上形成一第二圖案化保護層,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金屬層上定義出至少一上部導線,其中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包括一重疊部,重疊部與一部分之第二圖案化保護層重疊,而未與第一圖案化保護層重疊之另一部分之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透明導電層上定義出至少一下部導線;
步驟S18:進行一圖案化製程,以移除未被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覆蓋的金屬層以及移除未被第一圖案化保護層或/及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覆蓋的透明導電層,以使留下的透明導電層形成觸控感測電極與下部導線,同時使留下的金屬層形成上部導線;以及
步驟S20:移除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以及未被金屬層覆蓋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並留下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之重疊部。
請參考第8圖並一併參考第7圖。第8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且第7圖為沿第8圖中A-A’剖線所繪示之剖面示意圖。由上述可知,本發明提供了根據前述方法所製作的觸控面板,而本發明觸控面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介紹如下。如第7圖與第8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00以及設置於第一基板100上的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圖案化金屬層136和一保護層104’(亦即本實施例製作方法中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之重疊部110)。第一基板100定義有可視區R1以及周圍區R2位於可視區R1之至少一側。在本實施例中,可視區R1係被周圍區R2所環繞。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包括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112,至少設置於第一基板100之可視區R1內,而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測電極112有一部分會延伸至周圍區R2,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測電極112的形狀為三角形,但並不以此為限,觸控感測電極112的形狀也可為其他合適的圖形,例如菱形或矩形等。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另包括至少一下部導線設置於第一基板100之周圍區R2內,例如第7圖所示之第一下部導線114與第二下部導線118。以第一下部導線114為例,由於第一下部導線114與觸控感測電極112皆由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所構成,因此第一下部導線114係與對應之觸控感測電極112在周圍區R2直接接觸連接。圖案化金屬層136設置於周圍區R2內之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上,其中圖案化金屬層136包括至少一上部導線,例如對應於第一下部導線114之第一上部導線116以及對應於第二下部導線118之第二上部導線120。第一上部導線116包括第一側壁124以及第二側壁126,其中第一側壁124與對應之第一下部導線114之第三側壁128實質上切齊。再者,保護層104’是在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中,經過移除第二圖案化保護層108以及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的步驟後,被圖案化金屬層136覆蓋所留下的第一圖案化保護層104之重疊部110。保護層104’設置於第一上部導線116之一部分與對應之圖案化透明導電層134(即對應之觸控感測電極112)之間,而第一上部導線116之另一部分與對應之第一下部導線114相重疊而直接接觸連接,且第一上部導線116之第二側壁126與保護層104’之第四側壁130實質上切齊。因此,上、下接觸連接之第一上部導線116與第一下部導線114係構成與對應之觸控感測電極112電連接的走線122A。類似的,觸控面板10可於周邊區R2另包括走線122B,其可由第二上部導線120與第二下部導線118所構成,且走線122B亦可與對應之觸控感測電極112連接,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變化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可依需求而具有更多條的走線。另外,觸控面板10可另包括裝飾層設於周圍區R2內,並至少與圖案化金屬層136重疊。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可為自容式之觸控面板,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變化實施例中,觸控面板亦可為互容式之觸控面板。
下文將針對本發明的不同實施例進行說明,且為簡化說明,以下說明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不同之處進行詳述,而不再對相同之處作重覆贅述。此外,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中相同之元件係以相同之標號進行標示,以利於各實施例間互相對照。
請參考第9圖,其繪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一變化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且其剖面對應第8圖中的A-A’剖線。如第9圖所示,本變化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面板10A另包括裝飾層138設置於周圍區R2內,並且設於第一基板100與圖案化金屬層136之間,與圖案化金屬層136部分重疊,並遮蔽圖案化金屬層136,例如第一上部導線116與第二上部導線120,因此使用者從觸控面不會看到圖案化金屬層136。裝飾層138係由抗光材質所構成,所述抗光材質定義為光通過其介面會發生損失的材質,以用於遮蔽電子裝置中不欲被看到的元件或光線,例如圖案化金屬層136。裝飾層138的材質可包括陶瓷、有機材料、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之混合物或有機-無機混成化合物,其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堆疊結構。舉例而言,裝飾層138的材質可為感光樹脂(例如有色光阻)或非感光樹脂(例如油墨)。此外,本變化實施例之第一基板100可為玻璃基板,用來作為觸控面板10A的蓋板,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0圖,其繪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二變化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且其剖面對應第8圖中的A-A’剖線。如第10圖所示,本變化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面板10B可另包括第二基板200,第二基板200可例如為觸控面板10B之一蓋板,可包括硬質蓋板例如保護玻璃(cover glass)或塑膠蓋板,此外也可以是可撓式(flexible)蓋板例如薄玻璃、塑膠蓋板或塑膠膜片,或是其他適合材料所形成之蓋板。此外,觸控面板10B可包括裝飾層138設置於第二基板200之表面上並位於周圍區R2內,並且設於第二基板200與圖案化金屬層136(例如第一上部導線116與第二上部導線120)之間,與圖案化金屬層136部分重疊。再者,觸控面板10B可包括一黏著層140,設置於第一基板100與第二基板200之間,用以黏合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200。黏著層140可例如為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等,但不以此為限。換言之,可先分別於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200各自形成所需要的結構,例如於第一基板100上形成第一實施例所述之結構以及於第二基板200上形成裝飾層138,再經黏著層140將第二基板200與第一基板100之一表面黏合,使得第一基板100位於圖案化金屬層136與裝飾層138之間,以製作出本變化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B,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在其他變化實施例中,第二基板200可經黏著層140與第一基板100之另一表面黏合(黏著層140位於第一基板100與第二基板200之間),使得圖案化金屬層136位於第一基板100與裝飾層138之間,亦即第一上部導線116與第二上部導線120位於第一基板100與裝飾層138之間,並使裝飾層138部分重疊第一上部導線116與第二上部導線120。
請參考第11圖與第12圖。第11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第12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其中第12圖為沿第11圖中的A-A’剖線的剖面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面板20另包括第二基板200,其中第一基板100包括一組觸控感測電極112及與其對應之走線122A、122B,第二基板200包括另一組觸控感測電極212及與其對應之走線222(僅示於第11圖),觸控感測電極112與觸控感測電極212可分別至少設置於第一基板100與第二基板200之可視區R1,而與觸控感測電極112對應設置之走線122A、122B以及與觸控感測電極212對應設置之走線222分別設置於第一基板100與第二基板200之周圍區R2。此外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可分別包括類似第一實施例所述之結構並由其製作方法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測電極112、212為長條形之電極,各自沿不同方向延伸且交錯設置,但不以此為限。此外,舉例而言,第一基板100可為塑膠膜片,而第二基板200可為玻璃基板,以同時作為觸控面板20之保護玻璃。換言之,第二基板200可作為觸控面板20之蓋板,但不以此為限。另外,觸控感測電極112係設置於第一基板100之第一表面142上,觸控感測電極212係設置於第二基板200之第二表面144上,其中第二表面144係面對第一基板100。本實施例之第一基板100與第二基板200可以第一基板100之第一表面142靠近第二基板200之第二表面144的方式藉由黏著層140黏貼。此外,在其他變化實施例中,第二基板200可經黏著層140與第一基板100之另一表面黏合(黏著層140設於第一基板100與第二基板200之間),使得第一基板100位於第二基板200與觸控感測電極112之間,亦即第一基板100位於第二基板200與第一和第二上部導線116、120之間。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可為自容式或互容式觸控面板,但不以此為限。此外,觸控面板20可另包括裝飾層138,例如設置於第二基板200之第二表面144上以及周圍區R2內,並至少與走線122A、122B、222部分重疊,但不以此為限。裝飾層138亦可依需求設置於周圍區R2內其他適合的地方,以用於遮蔽觸控面板20中不欲被看到的元件或光線。
請參考第13圖,其繪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第一變化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且其剖面對應第11圖中的A-A’剖線。如第13圖所示,本變化實施例之觸控感測電極112係設置於第一基板100之第一表面142上,觸控感測電極212係設置於第二基板200之第二表面144上,其中第二表面144係為第二基板200相反於第一基板100的表面,而第二基板200另具有相反於第二表面144之第三表面146,其面對第一基板100之第一表面142。本變化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一基板100與第二基板200可以第一基板100之第一表面142靠近第二基板200之第三表面146的方式藉由黏著層1401黏貼。另一方面,本變化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A可另包括蓋板148,並藉由黏著層1402將蓋板148黏貼於第二基板200之第二表面144。此外,本變化實施例之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的材料皆為膜片,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在其他變化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也可為玻璃基板,或者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的其中一者的材料為膜片,而另一者的材料為玻璃。另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可分別包括類似第一實施例所述之結構並由其製作方法形成,且並不以此為限。再者,觸控面板20A可另包括裝飾層138,設置於蓋板148面對第二基板200的表面上,裝飾層138位於周圍區R2內並至少與走線122A、122B、222部分重疊,但不以此為限。裝飾層138亦可依需求設置於周圍區R2內其他適合的地方,以用於遮蔽觸控面板20A中不欲被看到的元件或光線。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本發明係在透明導電層上形成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以定義出觸控感測電極的圖案,在還未圖案化透明導電層,在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形成金屬層,再於金屬層上形成第二圖案化保護層,定義出走線的圖案,之後利用第一圖案化保護層與第二圖案化保護層當作遮罩,同時移除曝露出的透明導電層及金屬層,以分別形成觸控感測電極及走線,藉此可減少製程的數量而降低製造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10A、10B、20、20A‧‧‧觸控面板
100‧‧‧第一基板
200‧‧‧第二基板
102‧‧‧透明導電層
104‧‧‧第一圖案化保護層
104a‧‧‧電極圖案
104’‧‧‧保護層
106‧‧‧金屬層
108‧‧‧第二圖案化保護層
108a‧‧‧走線圖案
110‧‧‧重疊部
112、212‧‧‧觸控感測電極
114‧‧‧第一下部導線
116‧‧‧第一上部導線
118‧‧‧第二下部導線
120‧‧‧第二上部導線
122A、122B、222‧‧‧走線
124‧‧‧第一側壁
126‧‧‧第二側壁
128‧‧‧第三側壁
130‧‧‧第四側壁
134‧‧‧圖案化透明導電層
136‧‧‧圖案化金屬層
138‧‧‧裝飾層
140、1401、1402‧‧‧黏著層
142‧‧‧第一表面
144‧‧‧第二表面
146‧‧‧第三表面
148‧‧‧蓋板
R1‧‧‧可視區
R2‧‧‧周圍區
S10、S12、S14、S16、S18、S20‧‧‧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2圖至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示意圖。 第8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一變化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二變化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12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13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第一變化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S10、S12、S14、S16、S18、S20‧‧‧步驟

Claims (21)

  1. 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 於一第一基板之表面上形成一透明導電層; 於該透明導電層上形成一第一圖案化保護層,該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該透明導電層上定義出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 於該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及該透明導電層上形成一金屬層; 於該金屬層上形成一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該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該金屬層上定義出一上部導線,其中該第一圖案化保護層包括一重疊部,該重疊部與一部分之該第二圖案化保護層重疊,而未與該第一圖案化保護層重疊之另一部分之該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係用以在該透明導電層上定義出一下部導線; 進行一圖案化製程,以移除未被該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覆蓋的該金屬層以及移除未被該第一圖案化保護層或/及該第二圖案化保護層覆蓋的該透明導電層,以使留下的該透明導電層形成該等觸控感測電極與該下部導線,並使留下的該金屬層形成該上部導線;以及 移除該第二圖案化保護層以及未被該金屬層覆蓋之該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並留下該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之該重疊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圖案化保護層之該重疊部位於該上部導線之一部分與對應之該透明導電層之間,且該上部導線之另一部分與對應之該下部導線直接接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其中該上部導線包括一第一側壁與一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對應之該下部導線之一第三側壁實質上切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製作方法,其中該上部導線之該第二側壁與該重疊部之一第四側壁實質上切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其中該上部導線與該下部導線構成至少一走線。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另包括於該第一基板上形成一裝飾層,其中該裝飾層設置於該上部導線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另包括: 提供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以及 利用一黏著層黏合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其中該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該第一基板設置於該上部導線與該裝飾層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另包括: 提供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以及 利用一黏著層黏合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其中該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該上部導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裝飾層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另包括: 提供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與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以及 利用一黏著層黏合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表面上的該等觸控感測電極與該第二基板表面上的該等觸控感測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另包括: 提供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與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以及 利用一黏著層黏合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設置於該上部導線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作方法,另包括: 提供一第二基板與一蓋板,其中該第二基板表面設置有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該蓋板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 利用一黏著層黏合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二基板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表面上的該等觸控感測電極與該第二基板表面上的該等觸控感測電極之間;以及 利用另一黏著層黏合該第二基板與該蓋板,其中該裝飾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與該蓋板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12.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定義有一可視區以及一周圍區位於該可視區之至少一側; 一圖案化透明導電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表面上,該圖案化透明導電層包括: 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至少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可視區內;以及 一下部導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周圍區內,該下部導線係對應連接於該等觸控感測電極之其中一者; 一圖案化金屬層,設置於該周圍區內之該圖案化透明導電層上,其中該圖案化金屬層包括一上部導線,該上部導線包括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其中該第一側壁與對應之該下部導線之一第三側壁實質上切齊;以及 一保護層,設置於該上部導線之一部分與對應之該圖案化透明導電層之間,且該上部導線之另一部分與對應之該下部導線直接接觸。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上部導線之該第二側壁與該保護層之一第四側壁實質上切齊。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包括至少一走線,由該上部導線與該下部導線互相重疊所構成。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裝飾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周圍區。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裝飾層設於該圖案化金屬層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圖案化金屬層部分重疊。
  17.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 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以及 一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基板設置於該上部導線與該裝飾層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18.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 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以及 一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上部導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裝飾層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19.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 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與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以及 一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基板表面上的該等觸控感測電極與該第二基板表面上的該等觸控感測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20.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 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與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以及 一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基板設置於上部導線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該裝飾層與該上部導線部分重疊。
  21.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 一第二基板,其表面設置有複數個觸控感測電極,其中該上部導線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一蓋板,其表面設置有一裝飾層,其中該裝飾層位於該蓋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以及 二黏著層,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以及該蓋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TW105122369A 2016-07-15 2016-07-15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TWI592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2369A TWI592849B (zh) 2016-07-15 2016-07-15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CN201710491765.3A CN107621897B (zh) 2016-07-15 2017-06-20 触控面板以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2369A TWI592849B (zh) 2016-07-15 2016-07-15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2849B TWI592849B (zh) 2017-07-21
TW201802647A true TW201802647A (zh) 2018-01-16

Family

ID=60048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2369A TWI592849B (zh) 2016-07-15 2016-07-15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21897B (zh)
TW (1) TWI5928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9853B (zh) * 2018-09-10 2020-04-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08752B1 (en) * 2020-02-14 2021-02-02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 with touch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7915B2 (ja) * 2009-12-01 2014-07-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
CN102486692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器图案及信号导线的制造方法
CN103064574A (zh) * 2013-01-14 2013-04-24 无锡力合光电石墨烯应用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电容式触摸屏金属电极的精细图案化方法
KR20140143645A (ko) * 2013-06-07 2014-12-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608528B (zh) * 2014-10-23 2017-12-11 Aplus Microstructure 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electrode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9853B (zh) * 2018-09-10 2020-04-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2849B (zh) 2017-07-21
CN107621897A (zh) 2018-01-23
CN107621897B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9174A1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5159515B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TWI47665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553534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566153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與觸控顯示面板
WO2018000849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屏
TW201340185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JP2011186717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85480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I585644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WO2019029226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M458612U (zh) 觸控面板
CN103455203A (zh) 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TW201516815A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WO2015027639A1 (zh) 触摸屏、触摸屏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TW201314536A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TWI486842B (zh) 觸控面板及其蓋板結構
CN205028254U (zh) 触控面板
CN102981676B (zh) 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3455204A (zh) 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TWI592849B (zh) 觸控面板以及其製作方法
CN102479008B (zh) 触控面板、其形成方法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TWM478870U (zh) 觸控面板
TWI416397B (zh) 觸控面板、其形成方法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TW201520845A (zh) 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