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2338A - Usb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Usb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42338A TW201742338A TW106104887A TW106104887A TW201742338A TW 201742338 A TW201742338 A TW 201742338A TW 106104887 A TW106104887 A TW 106104887A TW 106104887 A TW106104887 A TW 106104887A TW 201742338 A TW201742338 A TW 20174233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housing
- latch
- contact
- car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能夠以簡易之構成使切換卡之姿勢穩定。本發明為如下構成:於覆蓋絕緣殼體11之至少一部分之導電性外殼13,設置抵接於切換卡P之兩面而使該切換卡P為夾持狀態之一對外殼突起部13b、13b,將切換卡P自兩面利用一對外殼突起部13b、13b夾持並牢固地保持,即便於USB連接器嵌合於其他連接器20時亦可穩定地維持切換卡P之姿勢,而獲得良好之訊號傳送功能。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USB連接器,為連結有訊號傳送媒體之切換卡連接於接觸構件之構成,該接觸構件電性連接於嵌合對象之其他連接器。
關於USB連接器之規格,存在各種規格,但近年來,正使用所謂稱作C型(Type-C)之USB連接器,其為如下構造,即,藉由上下左右對稱之構造,而於任一方向上均可插入。此種C型規格之USB連接器中,連結於同軸纜線等訊號傳送媒體之切換卡(中繼基板)配置於導電性外殼之內部。而且,成為如下構成,即,安裝於絕緣殼體之接觸構件之觸點部藉由焊錫接合等而與形成於該切換卡之電極部電性連接,並且當USB連接器成為嵌合於其他對象連接器之狀態時,上述接觸構件之其他觸點部與其他對象連接器電性接觸。
此處,一般C型規格之USB連接器中,為如下構造,即,藉由向設置於絕緣殼體之凹狀夾持部插入切換卡之端緣部,而將切換卡保持為懸臂狀。因此,認為除對於切換卡之保持力容易不充分之外,於絕緣殼體之夾持部產生刮擦之情形時,切換卡之保持力會急速降低而切換卡之姿勢變得不穩定,從而有導致電性連接可靠性產生問題之虞。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2307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195845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能夠以簡易之構成穩定地維持切換卡之姿勢之USB連接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請求項1之發明為一種USB連接器,包括:絕緣殼體;覆蓋該絕緣殼體之至少一部分之導電性外殼;以及安裝於上述絕緣殼體且電性連接於嵌合對象之其他連接器之接觸構件,且為於連結有訊號傳送媒體之切換卡之兩面中的至少一面連接有上述接觸構件之構成,上述導電性外殼為具備一對外殼突起部之構成,上述一對外殼突起部抵接於上述切換卡之兩面而使該切換卡為夾持狀態。
根據具備上述構成之請求項1之發明,因設置於導電性外殼之一對外殼突起部將切換卡以自兩面夾持之方式牢固地保持,故即便於USB連接器嵌合於其他連接器時,亦可穩定地維持切換卡之姿勢,而獲得良好之訊號傳送功能。
此時,如請求項2之發明般,理想的是上述外殼突起部抵接於上述切換卡之部位配置成如下狀態,即,相對於上述接觸構件抵接於上
述切換卡之部位而向訊號傳送之方向位移。
根據具備上述構成之請求項2之發明,因於訊號傳送之方向上以接觸構件與外殼突起部這2個部位保持切換卡,故即便於切換卡被賦予如在厚度方向上撓曲般之所謂衝擊方向之外力之情形時,切換卡之姿勢亦得以良好地穩定。
而且,如請求項3之發明般,理想的是上述外殼突起部具備外殼觸點部,上述外殼觸點部電性連接於設置於上述切換卡之接地導電路。
根據具備上述構成之請求項3之發明,因導電性外殼經由外殼突起部而接地連接,故接地功能得以強化。
進而,如請求項4之發明般,理想的是具備側閂鎖,上述側閂鎖卡合於上述其他連接器之接地觸點部,一面保持嵌合狀態一面進行接地連接,上述側閂鎖具備:與設置於上述切換卡之接地導電路電性連接之第1閂鎖觸點部,及連接於上述導電性外殼之第2閂鎖觸點部。
根據具備上述構成之請求項4之發明,因經由側閂鎖之第1及第2閂鎖觸點部而進行接地連接,故實現接地功能之強化,並且經由側閂鎖之第1閂鎖觸點部而更穩定地保持切換卡。
進而,如請求項5之發明般,理想的是上述絕緣殼體具備殼體突起部,上述殼體突起部相對於上述第1閂鎖觸點部隔著上述切換卡而相向,且為利用上述第1閂鎖觸點部與殼體突起部夾持上述切換卡之構成。
根據具備上述構成之請求項5之發明,因側閂鎖之第1閂鎖觸點部之保持力由殼體突起部而進一步得到強化,故該切換卡之姿勢進一步提高。
如以上般,本發明因設為如下構成,而能夠以簡易之構成使切換卡之姿勢穩定,即,於覆蓋絕緣殼體之至少一部分之導電性外殼,設置抵接於切換卡之兩面而使該切換卡為夾持狀態之一對外殼突起部,將切換卡以利用一對外殼突起部夾持之方式而牢固地保持,即便於USB連接器嵌合於其他連接器時亦可穩定地維持切換卡之姿勢,而獲得良好之訊號傳送功能。
10‧‧‧插頭連接器
11‧‧‧絕緣殼體
11a‧‧‧殼體突起部
12‧‧‧接觸構件
12a‧‧‧前端側觸點部
12b‧‧‧後端側觸點部
13‧‧‧導電性外殼
13a‧‧‧接地連接片
13b‧‧‧外殼突起部
14‧‧‧側閂鎖
14a‧‧‧連結板
14b‧‧‧卡合部
14c‧‧‧接地連接部
14d‧‧‧第1閂鎖觸點部
14e‧‧‧第2閂鎖觸點部
20‧‧‧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
P‧‧‧切換卡(中繼基板)
P1‧‧‧訊號傳送用之電極部
P2‧‧‧接地用之電極部
圖1係自連接器後方側之上方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USB連接器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係自連接器前方側之上方表示圖1所示之USB連接器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3係圖1及圖2所示之USB連接器之俯視說明圖。
圖4係圖1~圖3所示之USB連接器之前視說明圖。
圖5係圖1~圖4所示之USB連接器之後視說明圖。
圖6係圖1~圖5所示之USB連接器之側視說明圖。
圖7係表示將圖1~圖6所示之USB連接器中之導電性外殼及絕緣殼體卸除後之內部構造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8係將圖1~圖6所示之USB連接器之後端部分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單側放大表示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9係於圖1~圖8所示之USB連接器安裝有切換卡之狀態之外觀立
體說明圖。
圖10係將圖9中之由IX表示之部分放大表示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1係表示圖9中之安裝有切換卡之USB連接器之後視說明圖。
圖12係將圖11所示之安裝有切換卡之USB連接器之後端部分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單側放大表示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3係表示將圖1~圖8所示之USB連接器嵌合於作為嵌合對象之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之狀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4係表示圖13所示之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與USB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之俯視說明圖。
圖15係表示圖13及圖14所示之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與USB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之後視說明圖。
圖16係表示圖13~圖15所示之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與USB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之圖,且係將USB連接器之一部分斷裂而表示內部構造之側視說明圖。
以下,基於圖式對應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關於USB連接器之整體構造]
圖1~圖8所示之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插頭連接器10具備呈薄中空箱狀之由絕緣性樹脂材料所構成之絕緣殼體11,並且於該絕緣殼體11之中空狀內部空間,將以呈多極狀之方式保持複數個接觸構件12之副殼體(省略圖示)跨及上下2段而排列。而且,自外方側覆蓋保持該等絕緣殼體11及接觸構件12之副殼體之、薄板之金屬狀構件之由中空箱狀彎折體所構成
之導電性外殼13,係以包圍絕緣殼體11之方式安裝。
進而,於上述絕緣殼體11之中空內部,例如如圖7所示般將同樣地由薄板之金屬狀構件之衝壓體所構成之具有一對側閂鎖14、14之連結板(參照圖7中之符號14a),以夾在上述上下2段副殼體之間的部分之方式而安裝。該一對側閂鎖14、14為如下構成,即,於如後述般與作為嵌合對象之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嵌合時(參照圖13及圖14),卡合於該插孔連接器20之一部分。
即,本發明之插頭連接器10尤其如圖13~圖16所示,具備如下構成,即,嵌合於安裝於印刷配線基板(省略圖示)上之作為嵌合對象之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此時之嵌合係沿著印刷配線基板之表面之延伸方向而進行。此處,以下,將插頭連接器10嵌合於作為其他連接器之插孔連接器20之方向,即印刷配線基板之表面之延伸方向,設為「水平面方向」。
而且,當進行插頭連接器10之嵌合、拔除時,成為該插頭連接器10之前端部分插入至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之內部,或自插孔連接器20拔除之關係,將如此般進行插頭連接器10之嵌合、拔除之方向設為「連接器前後方向」,將嵌合之方向設為「連接器前方」,拔除之方向設為「連接器後方」。進而,將插入至插孔連接器20之插頭連接器10之前端部分設為「連接器前端部分」,將其相反側之部分設為「連接器後端部分」。另外,由本實施形態中之插頭連接器10及插孔連接器20所執行之「訊號傳送」係於「連接器前後方向」上進行。
另一方面,上述接觸構件12呈多極狀排列之「多極排列方
向」為「水平面方向」,且為與進行插頭連接器10之嵌合、拔除之「連接器前後方向」大致正交之「連接器寬度方向」。而且,將與該「多極排列方向」即「連接器寬度方向」、及「連接器前後方向」之雙方正交之方向設為「連接器高度方向」,將離開印刷配線基板之表面之方向設為「上方向」,將靠近印刷配線基板之表面之方向設為「下方向」。
於此種插頭連接器10之「連接器後端部分」例如如圖9所示般連結有切換卡(中繼基板)P,該切換卡P連結有同軸纜線等訊號傳送媒體(省略圖示)。為如下構成,即,於形成於該切換卡P之表背兩面之訊號傳送用之電極部P1,連接有上述接觸構件12之後端側部分。而且,為如下構成,即,於形成於切換卡P之表背兩面之接地用之電極部P2,藉由焊錫接合而電性連接有上述側閂鎖14之後端側部分、及設置於後述之導電性外殼13之一對外殼突起部13b、13b。
[關於接觸構件]
如上述般跨及上下2段而配置之接觸構件12係分別保持於上下2段副殼體(省略圖示),自該等各副殼體向「連接器前後方向」呈懸臂狀突出之接觸構件12之前端部分,以收容於複數個接觸安裝槽(省略圖示)之內部之狀態而安裝,該複數個接觸安裝槽以沿「連接器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形成於絕緣殼體11。即,該等接觸安裝槽於形成絕緣殼體11之中空部之上下之內壁部,以隔著該中空部而於「連接器高度方向」上相向之狀態跨及上下2段配置。而且,安裝於該等上下2段接觸安裝槽之接觸構件12之懸臂狀突出部分,亦隔著絕緣殼體11之中空部而於「連接器高度方向」上跨及上下2段以沿「連接器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配置,該等上下之接觸構
件12、12彼此成為於「連接器高度方向」上對稱地相向之配置關係。
如此,各接觸構件12中之「連接器前後方向」之前端部分及後端部分自上述絕緣殼體11之接觸安裝槽,分別朝向前方側及後方側呈懸臂狀延伸,並且於該延伸端部,例如如圖7所示般呈突形狀之前端側觸點部12a及後端側觸點部12b成為以上下之接觸構件12、12相互接近之狀態相向之配置關係。該等前端側觸點部12a及後端側觸點部12b為如下構成,即,基於接觸構件12之彈性,以於「連接器高度方向」上相互接近或離開之方式彈性地移位。
而且,上述接觸構件12之前端側觸點部12a於插頭連接器10嵌合於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時,相對於設置於插孔連接器20之電極部(參照圖16),成為彈性地抵接而電性連接之配置關係。而且,接觸構件12之後端側觸點部12b為如下構成,即,以抵接之狀態藉由焊錫接合而電性連接於上述切換卡(中繼基板)P之訊號傳送用之電極部P1。
[關於導電性外殼]
另一方面,於上述導電性外殼13之前端部分,例如如圖2所示般設置有嵌合於作為嵌合對象之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之橫長狀之前端開口部,於該前端開口部以呈舌片狀之方式將接地連接片13a設置複數個。該等各接地連接片13a為如下構成,即,於插頭連接器10嵌合於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時,電性嵌合於設置於插孔連接器20側之接地端子(省略圖示)。
而且,通過設置於該導電性外殼13之前端部分之前端開口部,上述上下2段接觸構件12之前端側觸點部12a例如如圖4所示般為朝
向連接器前方側露出之狀態。進而,於上述導電性外殼13之後端部分,亦同樣地設置有橫長狀之後端開口部,通過該後端開口部,上述上下2段接觸構件12之後端側觸點部12b例如如圖5所示般成為朝向連接器後方側而向外方突出之狀態。
而且,於如此通過導電性外殼13之後端開口部而向外方突出之上下2段接觸構件12之後端側觸點部12b、12b彼此之間的部分,例如如圖9所示般成為連結有同軸纜線等訊號傳送媒體(省略圖示)之切換卡(中繼基板)P自連接器後方側朝向前方插入之狀態。接觸構件12之後端側觸點部12b、12b以自上下接觸之狀態藉由焊錫材而接合於形成於該切換卡P之表背兩面之訊號傳送用之電極部P1,由此構成訊號傳送電路。此時,能夠於多極排列之方向上將後端側觸點部12b一次性焊錫接合。
而且,如上述般於導電性外殼13之後端緣部分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兩側部分,將呈板狀之外殼突起部13b設置成朝向「連接器後方側」突出。該等各外殼突起部13b例如如圖8所示般,以成為形成導電性外殼13之後端開口部之外殼壁部之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單側部分各自一對外殼突起部13b、13b具有於「連接器高度方向」上相互對稱之形狀。該等單側一對各外殼突起部13b、13b成為具有相互相向之頂部之形狀,於向該等相互接近之方向突出之各頂部,形成有作為接地觸點部之外殼觸點部。
即,於上述單側一對外殼突起部13b、13b彼此之間的部分,例如如圖9所示般將上述切換卡(中繼基板)P之端緣部分以自連接器後方側朝向前方插入之方式安裝,上述單側一對外殼突起部13b、13b之外殼觸
點部以自「連接器高度方向」之上下抵接之狀態,利用焊錫材而接合於形成於該切換卡P之表背兩面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兩側部分之接地用之電極部P2。由此,切換卡P之端緣部分夾持於單側一對外殼突起部13b、13b間而成為固定狀態,並且構成接地(ground)電路。
如此抵接於切換卡(中繼基板)P之接地用之電極部P2之外殼突起部13b為如下構成,即,配置成相對於抵接於上述切換卡P之訊號傳送用之電極部P1之接觸構件12之後端側觸點部12b,向「連接器後方」側稍微位移的狀態,於訊號傳送之方向即「連接器前後方向」上,以接觸構件12與外殼突起部13b這2個部位保持切換卡P,由此,即便於切換卡P被賦予如在厚度方向上撓曲般之所謂衝擊方向之外力之情形時,切換卡P之姿勢亦得以良好地穩定。
[關於側閂鎖]
另一方面,上述側閂鎖14例如如圖7、10所示般,以自多極排列方向(接觸寬度方向)上之兩側之接觸構件12,向該方向之外方突出之方式配置一對,將該等一對側閂鎖14、14彼此一體連接之平板狀之連結板14a,以於配置於上述絕緣殼體11之中空部之內方之狀態下,夾在上述上下之副殼體彼此之間之方式加以固定。而且,於配置於此種絕緣殼體11之中空部之內方之連結板14a中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兩端緣部,一對側閂鎖14、14以向「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外方突出之方式設置,該等各側閂鎖14於「水平面方向」上朝向「連接器前方」側呈懸臂狀而能夠彈性移位地延伸。
於上述各側閂鎖14之延伸側(前方側)之前端部分,呈鉤狀之卡合部14b分別以朝向「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內方側(連接器中心
側)突出之方式而設置。該等各卡合部14b為如下構成,即,於插頭連接器10嵌合於作為其他連接器之插孔連接器20時,自「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外方側卡合於以呈凹狀之方式設置於插孔連接器20之內部之卡止部(省略圖示),由此,維持兩連接器10、20彼此之嵌合狀態。
此時,於設置於上述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之卡止部(省略圖示),形成有接地觸點部,藉由插頭連接器10嵌合於作為其他連接器之插孔連接器20,當各側閂鎖14之卡合部14b卡合於插孔連接器20側之卡止部時,經由該側閂鎖14構成如下之接地(ground)電路。
即,首先,於上述平板狀之連結板14a中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兩端緣部,接地連接部14c以自相對於各側閂鎖14而靠近「連接器後方」之部位,朝向「連接器後方」側延伸之方式分別設置。於該等各接地連接部14c之延伸端部分設置有成為接地觸點部之第1閂鎖觸點部14d,設置於該接地連接部14c之第1閂鎖觸點部14d以抵接之狀態藉由焊錫材而接合於形成於上述切換卡P之單面(上表面)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兩側部分的接地用之電極部P2(參照圖9)。
接合有該第1閂鎖觸點部14d之切換卡(中繼基板)P之接地用之電極部P2,相對於接合有上述接觸構件12之後端側觸點部12b之訊號傳送用之電極部P1,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兩側外方配置有一對。
與此種接地連接部14c之第1閂鎖觸點部14d對應地,例如如圖8所示,於絕緣殼體11設置有殼體突起部11a。該殼體突起部11a為如下構成,即,於上述第1閂鎖觸點部14d之下方位置,以隔著切換卡(中繼基板)P而於「連接器高度方向」上相向之方式配置,於該等第1閂鎖觸點
部14d與殼體突起部11a之間的部分夾持有切換卡P。
進而,於上述各側閂鎖14之後端部分,例如如圖10所示般,將與電性外殼13之內壁面接觸而電性連接之第2閂鎖觸點部14e以呈突起片之方式設置。該第2閂鎖觸點部14e為經由上述電性外殼13之外殼突起部13b而接地連接之構成。
根據具備上述構成之本實施形態,設置於導電性外殼13之一對外殼突起部13b、13b將切換卡(中繼基板)P以自表背兩面夾持之方式牢固地保持,因而即便於插頭連接器10嵌合於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時(參照圖13~圖16),亦可穩定地維持切換卡之姿勢,從而獲得良好之訊號傳送功能。
尤其,本實施形態中之外殼突起部13b配置成如下狀態,即,相對於接觸構件12抵接於切換卡(中繼基板)P之部位而於訊號傳送之方向(連接器前後方向)上位移,因而於訊號傳送之方向(連接器前後方向)上以接觸構件12與外殼突起部13b這2個部位保持切換卡(中繼基板)P,即便於切換卡P被賦予如在厚度方向上撓曲般之所謂衝擊方向之外力之情形時,切換卡P之姿勢亦得以良好地穩定。
進而,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於導電性外殼13之外殼突起部13b具備外殼觸點部,該外殼觸點部與設置於切換卡(中繼基板)P之接地用之電極部P2電性連接,因而經由該外殼突起部13b進行導電性外殼13之接地連接,接地功能得以強化。
進而,本實施形態中之側閂鎖14之卡合部14b除卡合於設置於作為嵌合對象之插孔連接器(其他連接器)20之卡止部(省略圖示)
的接地觸點部而保持嵌合狀態之構造外,本實施形態中之側閂鎖14具備:抵接於切換卡(中繼基板)P之接地用之電極部P2而進行接地連接之第1閂鎖觸點部14d,及連接於導電性外殼13之第2閂鎖觸點部14e。由此,經由側閂鎖14之第1閂鎖觸點部14d更穩定地保持切換卡P,並且經由側閂鎖14之第1及第2閂鎖觸點部14c、14d進行接地連接,從而實現接地功能之強化。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之絕緣殼體11具備相對於第1閂鎖觸點部14d隔著切換卡(中繼基板)P而相向之殼體突起部11a,因而側閂鎖14之第1閂鎖觸點部14d之保持力由殼體突起部11a穩定地獲得,切換卡P之姿勢進一步提高。
以上,基於實施形態對由本發明者完成之發明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當然能夠進行各種變形。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為接觸構件與切換卡之表背兩面接觸之構成,但亦可為接觸構件僅與切換卡之單面接觸之構成。
本發明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電氣設備中所使用之各種各樣之USB連接器。
12b‧‧‧後端側觸點部
13‧‧‧導電性外殼
13b‧‧‧外殼突起部
14‧‧‧側閂鎖
14c‧‧‧接地連接部
14d‧‧‧第1閂鎖觸點部
14e‧‧‧第2閂鎖觸點部
P1‧‧‧訊號傳送用之電極部
P2‧‧‧接地用之電極部
Claims (5)
- 一種USB連接器,包括:絕緣殼體;覆蓋該絕緣殼體之至少一部分之導電性外殼;以及安裝於上述絕緣殼體且電性連接於嵌合對象之其他連接器之接觸構件,且為於連結有訊號傳送媒體之切換卡之兩面中的至少一面連接有上述接觸構件之構成,上述USB連接器之特徵在於:上述導電性外殼具備一對外殼突起部,上述一對外殼突起部抵接於上述切換卡之兩面而使該切換卡為夾持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連接器,其中上述外殼突起部抵接於上述切換卡之部位配置成如下狀態,即,相對於上述接觸構件抵接於上述切換卡之部位而向訊號傳送之方向位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連接器,其中上述外殼突起部具備外殼觸點部,上述外殼觸點部電性連接於設置於上述切換卡之接地導電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連接器,其具備側閂鎖,上述側閂鎖卡合於上述其他連接器之接地觸點部,一面保持嵌合狀態一面進行接地連接,上述側閂鎖具備:與設置於上述切換卡之接地導電路電性連接之第1閂鎖觸點部,及連接於上述導電性外殼之第2閂鎖觸點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USB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殼體具備殼體突起部,上述殼體突起部相對於上述第1閂鎖觸點部隔著上述切換卡而相向, 為利用上述第1閂鎖觸點部與殼體突起部夾持上述切換卡之構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87762A JP6344576B2 (ja) | 2016-04-26 | 2016-04-26 | Usb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42338A true TW201742338A (zh) | 2017-12-01 |
Family
ID=60161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4887A TW201742338A (zh) | 2016-04-26 | 2017-02-15 | Usb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44576B2 (zh) |
TW (1) | TW201742338A (zh) |
WO (1) | WO20171877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90259A (zh) * | 2020-10-13 | 2021-01-29 | 深圳市精睿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 Type-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68007A (ja) * | 1998-08-20 | 2000-03-03 |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 ケーブル付き平衡伝送用コネクタ |
JP2010212017A (ja) * | 2009-03-09 | 2010-09-2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TWM459553U (zh) * | 2013-03-20 | 2013-08-11 | Zk Tek Technologies Co Ltd | Usb連接器改良結構 |
JP6265803B2 (ja) * | 2014-03-19 | 2018-01-2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22675B2 (ja) * | 2014-06-03 | 2018-11-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195845U (ja) * | 2014-11-26 | 2015-02-05 | 三盈精密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エレクトリックコネクター構造 |
-
2016
- 2016-04-26 JP JP2016087762A patent/JP634457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2-08 WO PCT/JP2017/004560 patent/WO20171877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2-15 TW TW106104887A patent/TW201742338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344576B2 (ja) | 2018-06-20 |
JP2017199493A (ja) | 2017-11-02 |
WO2017187709A1 (ja) | 2017-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90838B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US9502821B2 (en) |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513113B (zh) | 連接器裝置 | |
JP5563241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4901086B (zh) | 连接器 | |
CN102868069B (zh) |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 |
CN102780106B (zh) |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 |
US925253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gnetic element | |
TWI621309B (zh) | 電連接器 | |
JP2009016138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201304306A (zh)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 |
TW201324969A (zh) |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 |
US20180287282A1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 |
TWI415335B (zh)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體 | |
TW200427400A (en) | Connector enhanced i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function | |
US20100068940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uxiliary hold-down arrangement | |
CN205335539U (zh) | 序列连接器 | |
JP511040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2016184505A (ja)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
TW201742338A (zh) | Usb連接器 | |
TW201841442A (zh) | 安裝金屬配件、連接器、插頭及連接系統 | |
JP2016106343A (ja) | Usb規格準拠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
JP726625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518232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3161166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