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8392A - 滑動接點材料及其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滑動接點材料及其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38392A TW201738392A TW106102669A TW106102669A TW201738392A TW 201738392 A TW201738392 A TW 201738392A TW 106102669 A TW106102669 A TW 106102669A TW 106102669 A TW106102669 A TW 106102669A TW 201738392 A TW201738392 A TW 20173839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
- alloy
- less
- sliding contact
- contact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7/00—Casting ingots, e.g. from ferrous met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5/00—Alloys based on noble metals
- C22C5/06—Alloys based on silv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1/00—Casting non-ferrous metals or metallic compounds so far as their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are of importance for the casting procedure; Selection of composition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1/00—Casting non-ferrous metals or metallic compounds so far as their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are of importance for the casting procedure; Selection of compositions therefor
- B22D21/02—Casting exceedingly oxidisable non-ferrous metals, e.g. in inert atmosphe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7/00—Treating the metal in the mould while it is molten or ductile ; Pressure or vacuum casting
- B22D27/04—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oul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7/00—Casting ingots, e.g. from ferrous metals
- B22D7/005—Casting ingots, e.g. from ferrous metals from non-ferrous met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7/00—Casting ingots, e.g. from ferrous metals
- B22D7/02—Casting compound ingots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metals in the molten state, i.e. integrally cas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0/00—Alloys containing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each constitu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5/00—Alloys based on noble metals
- C22C5/06—Alloys based on silver
- C22C5/08—Alloys based on silver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02—Details for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 H01R39/18—Contacts for co-operation with commutator or slip-ring, e.g. contact brush
- H01R39/20—Contacts for co-operation with commutator or slip-ring, e.g. contact brush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act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馬達的構成零件,特別是關於用在電刷的滑動接點材料。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係由以下成分構成:20.0質量%以上50.0質量%以下的Pd;合計濃度為0.6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的Ni及/或Co;及剩餘部分Ag及不可避免的雜質。這個滑動接點材料係進一步包含由Sn、In的至少任一者所構成的添加元素M,添加元素M的合計濃度為0.1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者為佳。包含添加元素M時,在Ag合金基質(alloy matrix)中,具有包含Pd與添加元素M的金屬間化合物而成的複合分散粒子分散的材料組織,前述複合分散粒子係Pd含量(質量%)與添加元素M含量(質量%)之比率(KPd/KM)位在2.4以上3.6以下的範圍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由Ag合金構成的滑動接點材料。特別是關於在可能因高旋轉數化而使負載增大的馬達之電刷用途中可適合使用的滑動接點材料。
馬達為在各種家電製品或汽車等多種用途中所使用的機器,但近年對於馬達的小型化、高輸出化要求更高的標準。第7圖為表示小型馬達之一態樣的微型馬達之構成的圖。又,第8圖為同樣說明小型馬達之一態樣的空心杯馬達之構造的圖。藉由馬達的小型化、高輸出化,馬達旋轉數會增加,因而要求具有可對應此要求的耐久性之長壽命馬達。
作為提升馬達的壽命之手法,首先提出調整構成組件的材質。特別是,主要的構成組件亦即電刷為在整流子(整流器)上面不斷滑動的組件,由於磨耗造成電刷折斷為馬達停止的要因。因此,以往作為電刷用的材料要求耐磨耗性優良者。在此,作為目前為止的馬達電刷用
滑動接點材料,已知有Ag與Pd的合金(AgPd30合金、AgPd50合金等)。
AgPd合金從以往即已知作為馬達電刷用滑動接點材料,但其耐磨耗性的提升有限度。原因在於,雖然AgPd合金可隨著Pd含量增加而提升耐磨耗性,但添加為超過50質量%的話,在滑動時接點表面的有機氣體會由於Pd的觸媒作用而反應生成褐色粉末,使接觸電阻不穩定。因此,AgPd合金不易應付今後負載會增加的馬達。
作為提升AgPd合金系的馬達電刷用滑動接點材料之耐磨耗性的手法,已知有作為添加元素將Cu合金化的方法。又,已知有對AgPdCu合金添加其他添加元素,來進一步提升耐磨耗性的材料(專利文獻1、2)。這些習知的馬達電刷用滑動接點材料在耐磨耗性方面得到一定評價。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921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192171號公報
然而,由AgPdCu系合金構成的滑動接點材料,由於滑動中的熱會造成Cu氧化,而有使材料的接觸
電阻不穩定之問題。又,即使使用這個滑動接點材料,對於今後要求高輸出化‧高旋轉數化的馬達,能夠應付到何種程度仍受到質疑。
更且,在馬達高性能化時,不僅電刷的構成材料,與電刷成對的組件亦即整流子(整流器)的材質也要求改良‧提升耐磨耗性。因此,在開發電刷的構成材料方面,較佳為也考慮這種對象材的改良之傾向。
本發明為鑑於以上背景而完成者,目的在於針對馬達電刷用滑動接點材料,提供比習知技術在耐磨耗性方面更優良者。
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明為由以下成分構成的滑動接點材料:20.0質量%以上50.0質量%以下的Pd;合計濃度為0.6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的Ni及/或Co;及剩餘部分Ag及不可避免的雜質。
以下,針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藉由在AgPd合金添加Ni及/或Co來提升耐磨耗性。提升耐磨耗性的機制之基礎為藉由添加Ni、Co,使作為基質的AgPd合金相進行結晶粒微細化而產生強度上升的作用。本發明的接點材料不添加Cu即可提升AgPd合金的耐磨耗性,因此不須掛慮由於Cu氧化導致接觸電阻不穩定化。
首先,針對構成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之各
金屬元素進行說明。首先,Pd濃度設為20.0質量%以上50.0質量%以下。在本發明的材料中,Pd也為提升耐磨耗性的元素,未達20.0質量%即無法確保充分的耐磨耗性。又,Pd濃度超過50.0質量%時,在滑動時會有產生褐色粉末而有接觸電阻不穩定化的顧慮。
而且,本發明藉由對AgPd合金添加Ni及/或Co,使合金的基質之結晶粒微細化而提升材料強度‧耐磨耗性。Ni、Co的添加濃度合計為0.6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未達0.6質量%的話,無法期待這些效果,而超過3.0質量%的話,材料強化的效果也會變少。Ni、Co係可添加其中一者,但也可添加兩者。由於上述表示合計濃度,因此在添加Ni、Co兩者時,合計為3.0質量%以下。
由以上說明的AgPd(Ni、Co)合金構成的滑動接點材料,藉由添加Ni、Co,可使習知的AgPd合金發揮高耐磨耗性。而且,這個AgPd(Ni、Co)合金的滑動接點材料藉由添加由Sn、In至少其中一者構成的添加元素M,而展現更高的耐磨耗性。這個添加元素M能提升耐磨耗性的機制在於包含由Pd與添加元素M構成的金屬間化合物之複合分散粒子所產生的分散強化效果。
在此,Sn、In皆為可與Pd形成金屬間化合物的金屬元素,可形成不只1種而是複數種的金屬間化合物。例如,就由Sn與Pd構成的金屬間化合物而言,從第1圖的Pd-Sn系狀態圖可知,可形成Sn與Pd的構成比率相異的複數種金屬間化合物。若依照本發明者等的研究
結果,得知對AgPd(Ni、Co)合金添加Sn時,具有材料強化之作用的金屬間化合物為Pd3Sn。而且,除此之外的構成比率之金屬間化合物被視為無助於強化材料。
同樣,添加In時,也為特定的金屬間化合物有助於強化材料。In也可形成複數個金屬間化合物,但經研究得知帶來有效強化作用的金屬間化合物為Pd3In。
又,在本發明,也容許同時添加Sn與In兩者。Sn與In被視為在本發明的合金系會顯示類似的行為。Sn與In被認為連同Pd結合形成金屬間化合物(Pd3(Sn,In))可發揮強化作用。
而且,已知在包含有效金屬間化合物的複合分散粒子,粒子中的Pd含量(質量%)與添加元素M的含量(質量%)之比率(KPd/KM)為一定範圍。這個比率(KPd/KM)為2.4以上3.6以下。在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對於包含存在的Pd與添加元素M兩者的分散粒子,大致所有(粒子數基準為90~100%)的KPd/KM皆為2.4以上3.6以下。而且,在算出複合分散粒子的KPd/KM時,添加元素M的含量係以Sn含量(質量%)與In含量(質量%)的合計為基準算出,其範圍為2.4以上3.6以下。
尚且,複合分散粒子的構成必須包含由Pd與添加元素M構成的金屬間化合物,但並不要求只由這個金屬間化合物構成。複合分散粒子可包含與金屬間化合物共同構成基質的Ag、Ni、Co。雖然複合分散粒子包含這
些金屬元素,但特徵為Pd、添加金屬M的含量,也就是KPd/KM之比率可為2.4以上3.6以下。
而且,複合分散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1μm以上1.0μm以下較佳。原因在於欲提升耐磨耗性須藉由分散強化作用,而粗大化的分散粒子缺乏強化作用。
添加元素M(Sn、In)的添加量之合計濃度設為0.1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如此一來,不只可使複合分散粒子的構成為適當,還可防止分散粒子粗大化及由此造成的強度降低。較佳為,Sn的含量設為0.5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又,In的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添加Sn與In兩者時,合計含量較佳為0.5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
如上所述,在對AgPd(Ni、Co)合金添加Sn、In的滑動接點材料中,由於複合分散粒子(Pd3Sn、Pd3In)的作用而使材料強化。然而,本發明並未否定此等特定金屬間化合物以外的相(析出物)之存在。雖然此等相無助於強化材料,但也不會造成阻礙,因此容許其存在。
作為複合分散粒子以外的分散粒子相,可舉出Pd與Ni、Co的合金粒子(PdNi合金粒子、PdCo合金粒子)。PdNi合金粒子、PdCo合金粒子為球狀或針狀的分散相,而且為與Pd的濃度比(Ni/Pd、Co/Pd)位在0.67~1.5的範圍內之合金相。這個合金相並不會影響合金全體的強度。
尚且,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之基質(母相)不論有無Sn、In皆由AgPd合金所構成。然而,有時由於接點材料全體的Ni、Co之含量而成為包含0.5質量%以下的微量Ni、Co之AgPd合金。
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可期待為比習知的馬達電刷用材料亦即AgPd合金具有更高耐磨耗性和更長壽命。另外,雖然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作為適用於馬達電刷的材料而被討論,但較佳為也考慮作為接點構造之性能,該接點構造係由滑動接點材料與電刷的對象材亦即整流子的構成材料組合而構成。
在此,作為馬達的整流子之構成材料,習知者為AgCu合金系材料,包括AgCu合金、AgCuNi合金等。就具體組成而言,特別為人所知者為包含4.0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的Cu及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的Ni,而且剩餘部分為Ag的AgCuNi合金。又,在AgCuNi合金添加0.1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的Zn、0.1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的Mg、0.1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的Pd之任一者的AgCuNi系合金也適用。這些習知型的整流子之構成材料的維氏硬度為Hv120以上150以下。
另外,近幾年,作為使耐磨耗性提升的改良型整流子用之材料,已開發對上述列出的AgCu合金、AgCuNi系合金添加0.1質量%以上0.8質量%以下的稀土類金屬(Sm、La)或Zr的至少一種以便使金屬間化合物
分散的材料。這種改良型的整流子之構成材料比上述習知型的材料具有更高硬度,維氏硬度顯示為Hv140以上180以下。
而且,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具有由AgPd(Ni、Co)合金所構成的情況,另外還具有由添加Sn、In的至少一種之合金所構成的情況。基本上,本發明中與上述的習知型及改良型的整流子用材料組合的接點構造,相較於適用習知技術之AgPd合金的情況,可謀求較高耐磨耗性‧較長壽命。
然而,作為較佳的組合,由AgPd(Ni、Co)合金所構成的接點材料在與AgCu合金、AgCuNi系合金之習知型整流子材料組合的情況下,會發揮適合的耐久性。
另外,本發明中對AgPd(Ni、Co)合金另外添加Sn、In的材料,不僅對於AgCu合金、AgCuNi系合金等習知型的整流子材料,對於添加上述稀土類元素、Zr的改良型整流子材料,也會展現高耐久性。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基本上可藉由溶解鑄造法來製造。溶解鑄造製程為對調整成既定組成的Ag合金之熔湯進行調整,然後將達到鑄造溫度的Ag合金之熔湯冷卻凝固的製程。Ag合金的熔湯為製造目的之合金組成,亦即上述的合金組成。就AgPd(Ni、Co)合金而言,通常可適用一般的溶解鑄造法。
然而,針對在AgPd(Ni、Co)合金添加了Sn、In的至少一種之合金材料,必須使含有既定組成(Ni含量與添加元素M的含量之比率(KPd/KM))的複合分散粒子分散。為了使組成被如此規定的金屬間化合物析出,要求管理鑄造溫度(熔湯溫度)與調整冷卻速度。上述的有效金屬間化合物皆為高熔點,而且固相線溫度高。針對要求析出該高熔點的金屬間化合物之合金,必須管理鑄造溫度與冷卻速度兩者。
具體而言,將鑄造溫度設定成比與製造目的之Ag合金的Pd濃度相同的Pd濃度之AgPd二元系合金的液相線溫度高100℃以上。這個鑄造溫度的設定方法係使用如第2圖的AgPd二元系合金之狀態圖,從該狀態圖讀取製造目的之Ag合金的Pd濃度之AgPd合金的液相線溫度,並且將高於該溫度100℃以上的溫度設為鑄造溫度。本發明的合金材料係由Ag、Pd、Ni、Co、Sn、In的多數金屬元素所構成,但使用AgPd二元系合金的狀態圖係為了簡化鑄造溫度的設定之故。將鑄造溫度設成比AgPd二元系合金的液相線溫度高100℃以上,係因為在該溫度以下的溫度無法產生作為目的之金屬間化合物。尚且,針對鑄造溫度的上限,從能源成本或裝置維護等現實觀點,以比前述液相線溫度高200℃以下的高溫為佳。對於這個鑄造溫度,熔湯在冷卻前達到前述溫度即可,不必長時間保持在鑄造溫度,保持5~10分鐘左右再冷卻為佳。
更且,在製造本發明的合金材料時,鑄造製程的冷卻速度之設定也十分重要。構成本發明的複合分散粒子之金屬間化合物由於會產生高熔點,因此必須提高冷卻速度。冷卻速度過慢的話,有析出低熔點的不理想金屬間化合物之虞。考慮到這一點,本發明將凝固時的冷卻速度設成100℃/min以上。冷卻速度的上限則設成3000℃/min以下為較佳。
如以上說明,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可比習知的AgPd合金展現更高的耐磨耗性。本發明適合作為進一步小型化‧高旋轉數化的馬達之電刷用材料。
第1圖為針對本發明生成的金屬間化合物說明用的Pd-Sn系狀態圖。
第2圖為Ag-Pd二元合金的狀態圖。
第3圖為說明本實施形態所進行的滑動實驗之實驗方法的圖。
第4圖為針對第2實施形態所製造的接點材料進行SEM所得到的組織觀察結果。
第5圖為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B2(Ni1%+Sn1%)之分析點的放大相片及EDX分析結果。
第6圖為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B5(Ni1%+In2%)之分析點的放大相片及EDX分析結果。
第7圖為說明微型馬達之構成的圖。
第8圖為說明空心杯馬達之構成的圖。
第1實施形態: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在本實施形態,製造由AgPd(Ni、Co)合金構成的滑動接點材料而評估其特性。
製造實驗材時,將各金屬元素的高純度原料混合成為既定組成,然後以高頻波熔解成為Ag合金的熔湯,將鑄造溫度設成1300℃,之後急速冷卻製造合金鑄塊。將冷卻速度設成100℃/min。鑄造合金後,進行壓延加工然後在600℃退火之後,進行再壓延加工以及切斷加工,而做出實驗片(長度45mm、寬度4mm、厚度1mm)。
在本實施形態,將後述表1的A1~A5之實驗材藉由上述製程而製造成各種組成的滑動接點材料。又,為了與習知技術對比,而製造不添加Ni、Co的AgPd合金(A6)。
接下來,針對各實驗片進行滑動實驗用於評估耐磨耗性。第3圖係概略說明滑動實驗的方法,在這個實驗中,對於假設為各實驗材電刷的可動接點進行加工,在假設為整流子的固定接點上使可動接點滑動。此時,使
可動接點以12V、100mA常時通電,同時施加負載40g,將從起始點往返前後5mm(10mm)時(20mm)設成1個循環,一共滑動50000個循環(滑動長度合計1km)。完成這個實驗後,測定可動接點的滑動部分之磨耗深度(μm2)。
在這個滑動實驗,使用了2種固定接點用材料。所使用的固定接點材料為習知型的電刷用接點材料亦即AgCuNi合金(92.5質量%Ag-6質量%Cu-1質量%Zn-0.5質量%Ni:以下稱為「AgCuNi-1」。)、以及在改良型的電刷用接點材料亦即AgCuNi系合金添加稀土類金屬(Sm)的合金(89.6質量%Ag-8質量%Cu-1質量%Zn-1質量%Ni-0.4質量%Sm:以下稱為「AgCuNi-2」。)2種。
滑動實驗的評估係以習知技術的未添加Ni、Co的AgPd合金(A6)相對2種對象材(AgCuNi-1、AgCuNi-2)的磨耗深度的測定值為基準,並且以約75%的磨耗量(相對AgCuNi-1的磨耗深度為2500μm2、相對AgCuNi-2的磨耗深度為3500μm2)為基準值。而且,對於各實驗材,將磨耗量比基準值少的情況判定為「合格」。在本實施形態製造的各實驗材之磨耗實驗的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首先可確認藉由對習知的電刷用滑動接點材料亦即AgPd合金(試料A6)添加Ni及/或Co可改善耐磨耗性。然而,可知過度添加Ni達4%的話,則會接近未添加時的磨耗面積,效果會變差(試料A3)。
第2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製造各種由對AgPd(Ni、Co)合金另外添加Sn、In之Ag合金所構成的滑動接點材料,再評估其特性。
實驗材的製造基本上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將各金屬元素的高純度原料混合‧溶解成Ag合金的熔湯,再一邊測定熔湯溫度,一邊加熱至比AgPd二元系狀態圖的液相線溫度高100℃以上的高溫,之後急速冷卻製造合金鑄塊。這個鑄造溫度在Pd30質量%的合金為1350℃,在Pd40質量%的合金為1450℃。而且,冷卻速度皆設為100℃/min。合金鑄造後,經過壓延加工‧退火‧再壓延加工,而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尺寸的實驗片(長度45mm、寬度4mm、厚度1mm)。
在本實施形態,如後述的表2所示,對於B1~B12使用上述的製造製程製造各種組成的滑動接點材料。更且,在本實施形態也討論由於合金的製造條件所帶來的影響。在此,製造將鑄造溫度設成比AgPd二元系狀態圖的液相線溫度高約50℃的高溫(1250℃),再急速冷卻的合金(B13),也製造將熔湯溫度設成比AgPd二元系狀態圖的液相線溫度高100℃的高溫(1350℃),同時藉由逐漸冷卻(爐冷)而使冷卻速度低到未達100℃
/min的合金(B14)。
在本實施形態,對於所製作的各實驗材,首先使用SEM進行組織觀察,調查是否析出複合分散粒子。而且,任意選出20個複合分散粒子,利用EDX進行分散粒子的定性分析,測定分散粒子中的Pd含量與M含量,再算出這些粒子的比率(KPd/KM)。又,也測定分散粒子的平均粒徑。平均粒徑係基於分散粒子的高倍率(20000倍)SEM影像測定粒子的長徑(L1)與短徑(L2),再算出算術平均((L1+L2)/2),將該值作為該分散粒子的粒徑D。而且,測定20個分散粒子的粒徑(Dn(n=1~20)),將這些粒徑的平均值設成分散粒子的平均粒徑。
第4圖例示一部分對各實驗片進行的組織觀察結果。對這些材料組織更詳細進行基質與分散粒子的分析。第5圖為針對B2(添加Ni1%、Sn1%)說明分析點(3點)的放大相片及分析結果的結果。又,第6圖為針對B5(添加Ni1%、In2%)說明分析點(3點)的放大相片及分析結果的結果。在本實施形態,對於各實驗片進行組織觀察及分散粒子的組成及平均粒徑之測定。在本實施形態,可確認於B1~B8、B10~B12的各實施例之合金,經測定的複合分散粒子的KPd/KM皆在合適範圍內。在本實施形態,算出這些數值的平均值(表2)。
另外,在不符合鑄造製程的條件之實驗材(B13、B14),雖然觀察到包含Pd與添加元素M的分散
粒子,但並未發現KPd/KM的值在適當範圍內的任何分散粒子,未有複合分散粒子存在的狀態。
接下來,針對各實驗片進行滑動實驗用於評估耐磨耗性。滑動實驗的實驗條件設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又,在此也測定相對2種對象材(AgCuNi-1、AgCuNi-2)的磨耗深度之測定值。在本實施形態製造的各滑動接點材料之組織觀察結果及滑動實驗的結果如表2所示。
可知藉由對AgPd(Ni、Co)合金添加Sn及/或In,可展現進一步提升耐磨耗性的效果。特別是,作為對象材(整流子)而適用耐磨耗性高的改良型AgCuNi-2時,耐磨耗性之提升效果更為顯著。而且,作為整體上耐磨耗性優良的組成,將Sn設成0.5%以上1.0%以下(B1、B2),將In設成1.0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B4、B5)為佳。超過這些適當值的合金,由於分散粒子變粗大,因此對於AgCuNi-1的磨耗面積會超過基準值。又,B9的實驗材為添加Sn及In而且合計量超過3質量%的合金,雖然觀察到包含Pd與添加元素M的分散粒子,但KPd/KM的值皆不在合適範圍內。對此僅進行分散粒子的粒徑測定以供參考。由於粒徑粗大化,故耐磨耗性也不足。
而且,如B13、B14所示未將合金製造上有差異的鑄造條件適當調整時,不會產生合適的複合分散粒子。此時,即使添加Sn、In,耐磨耗性的改善效果也完全不會展現,而成為耐磨耗性劣於AgPd合金的合金。已確認本發明的材料不僅必須控制組成,還必須適當調整鑄造條件,才能得到合適的材料組織。
又,一併考慮未添加第1實施形態之Sn、In的AgPd(Ni、Co)合金(A1~A5)之結果的話,雖然對象材為AgCuNi合金2時的耐磨耗性之提升效果並未太高,但對於AgCuNi合金1則被視為十分有效。因此,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在適用於電刷時,宜考慮對象材亦即
整流子之構成材料再選擇。利用如AgCuNi合金1的習知型材料構成整流子時,可適用將AgPd(Ni、Co)合金作為電刷的接點構造。然而,若為對AgPdNi合金添加Sn、In的材料,則不必特別限定對象材的材質。
如以上說明,本發明的滑動接點材料相對於習知的Ag系滑動接點材料具有較高的耐磨耗性。本發明特別適合作為進一步小型化‧高旋轉數化的微型馬達或空心杯馬達等小型馬達的電刷用之滑動接點材料。
Claims (8)
- 一種滑動接點材料,其由以下成分構成:20.0質量%以上50.0質量%以下的Pd;合計濃度為0.6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的Ni及/或Co;及剩餘部分Ag及不可避免的雜質。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滑動接點材料,其中該滑動接點材料進一步包含由Sn、In的至少任一者所構成的添加元素M;添加元素M的合計濃度為0.1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在Ag合金基質中,具有包含Pd與添加元素M的金屬間化合物而成的複合分散粒子分散的材料組織;該複合分散粒子,係Pd含量(質量%)與添加元素M含量(質量%)之比率(KPd/KM)在2.4以上3.6以下的範圍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滑動接點材料,其中複合分散粒子的平均粒徑為1.0μm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記載之滑動接點材料,其中作為添加元素M至少包含Sn,其含量為0.5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記載之滑動接點材料,其中作為添加元素M至少包含In,其含量為1.0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記載之滑動接點材料,其中作為添加元素M包含Sn與In兩者,該些之合計含量為0.5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
- 一種馬達,其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滑動接點材料適用在電刷者。
- 一種滑動接點材料的製造方法,其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滑動接點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包含熔解鑄造製程;前述熔解鑄造製程為將達到鑄造溫度的Ag合金之熔湯冷卻的製程;前述Ag合金之熔湯由以下成分構成:20.0質量%以上50.0質量%以下的Pd;合計濃度為0.6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的Ni及/或Co;0.1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的添加元素M;及剩餘部分Ag及不可避免的雜質;將前述鑄造溫度設定成比具有與前述Ag合金的Pd濃度相等的Pd濃度之AgPd二元系合金的液相線溫度高100℃以上的高溫;將冷卻時的冷卻速度設為100℃/min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11607 | 2016-01-25 | ||
JP2016011607 | 2016-01-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8392A true TW201738392A (zh) | 2017-11-01 |
TWI639715B TWI639715B (zh) | 2018-11-01 |
Family
ID=59398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2669A TWI639715B (zh) | 2016-01-25 | 2017-01-24 | 滑動接點材料及其之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68382B2 (zh) |
JP (2) | JP6713006B2 (zh) |
CN (2) | CN111411252A (zh) |
TW (1) | TWI639715B (zh) |
WO (1) | WO20171307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10986A1 (ja) | 2018-11-30 | 2020-06-04 |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耐摩耗性及び耐熱性に優れる導電材料 |
CN113265561B (zh) * | 2021-05-28 | 2021-12-21 | 云南滇工李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 一种熟斑铜材料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
CN113403498B (zh) * | 2021-06-17 | 2023-03-14 | 云南大学 | 一种高强度铂基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34118B2 (zh) * | 1972-12-05 | 1976-09-24 | ||
US3929474A (en) * | 1974-08-05 | 1975-12-30 | Williams Gold Refining Co | Tarnish resistant silver based dental casting alloy capable of bonding to porcelain |
JPS6017034A (ja) * | 1983-07-11 | 1985-01-28 |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 刷子用摺動接点材料 |
JPS6017030A (ja) * | 1983-07-11 | 1985-01-28 |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 刷子用摺動接点材料 |
JPS6017031A (ja) * | 1983-07-11 | 1985-01-28 |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 刷子用摺動接点材料 |
JPS60138876A (ja) * | 1983-12-27 | 1985-07-23 |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摺動接点装置 |
JPS60138878A (ja) * | 1983-12-27 | 1985-07-23 |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摺動接点装置 |
JPS60159138A (ja) * | 1984-01-27 | 1985-08-20 | Tokuriki Honten Co Ltd | 摺動接点材料 |
JPS60159139A (ja) * | 1984-01-27 | 1985-08-20 | Tokuriki Honten Co Ltd | 摺動接点材料 |
JPH0351263A (ja) * | 1989-07-17 | 1991-03-05 | Happy Kogyo Kk | ボビンワインダ |
JP3699507B2 (ja) * | 1995-09-08 | 2005-09-28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の内蔵ストロボロック装置 |
US6245166B1 (en) * | 1997-07-02 | 2001-06-12 | Mabuchi Motor Co., Ltd | Material for sliding contact, composite clad material, and small-sized direct current motor using the same |
JP4019294B2 (ja) | 1998-12-25 | 2007-12-12 | 株式会社徳力本店 | 摺動接点材料 |
JP3995129B2 (ja) | 1998-12-25 | 2007-10-24 | 株式会社徳力本店 | 摺動接点材料 |
JP3956841B2 (ja) * | 2002-12-09 | 2007-08-0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点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操作スイッチ |
JP4111906B2 (ja) * | 2003-11-26 | 2008-07-02 |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 摺動接点材料及びクラッド複合材並びにそれを使用した直流小型モータ |
CN101217226B (zh) * | 2007-12-27 | 2010-07-21 |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弱电滑动接点材料 |
CN101246758B (zh) * | 2008-03-19 | 2011-09-14 |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弱电流的滑动电接触材料 |
CN102304640B (zh) * | 2010-08-10 | 2014-06-25 | 上海集强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银基稀土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2134666A (zh) * | 2011-02-09 | 2011-07-27 |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银基电接触弹性材料及其应用 |
JP6026117B2 (ja) * | 2012-03-14 | 2016-11-16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摺動式液面検出装置 |
JP6142347B2 (ja) * | 2012-09-28 | 2017-06-07 | 株式会社徳力本店 | 電気・電子機器用途のAg‐Pd‐Cu‐Co合金 |
JP5913556B1 (ja) * | 2014-12-26 | 2016-04-27 |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摺動接点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9301649A (zh) * | 2018-09-14 | 2019-02-01 |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直流微电机的电刷复合材料和应用 |
-
2017
- 2017-01-17 JP JP2017564178A patent/JP671300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1-17 US US16/067,755 patent/US111683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1-17 CN CN201911365192.5A patent/CN111411252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1-17 WO PCT/JP2017/001324 patent/WO20171307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1-17 CN CN201780007965.5A patent/CN10860324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24 TW TW106102669A patent/TWI639715B/zh active
-
2019
- 2019-12-19 JP JP2019228750A patent/JP6941663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03249A (zh) | 2018-09-28 |
US20190345583A1 (en) | 2019-11-14 |
JP6941663B2 (ja) | 2021-09-29 |
TWI639715B (zh) | 2018-11-01 |
JPWO2017130781A1 (ja) | 2018-11-15 |
JP2020063515A (ja) | 2020-04-23 |
JP6713006B2 (ja) | 2020-06-24 |
CN108603249B (zh) | 2020-03-27 |
WO2017130781A1 (ja) | 2017-08-03 |
CN111411252A (zh) | 2020-07-14 |
US11168382B2 (en) | 2021-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43827B2 (ja) | Pbフリー銅合金摺動材料を製造する方法 | |
JP3857503B2 (ja) | アルミニウム系軸受合金 | |
JP6444379B2 (ja) | 銅合金、銅合金の使用、銅合金を有するベアリング、および、銅合金からなるベアリングを製造する方法 | |
JP5868510B2 (ja) | 快削性無鉛銅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8266787A (ja) | 銅合金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3115363A1 (ja) | 耐食性に優れた黄銅 | |
JP6941663B2 (ja) | 摺動接点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586819B (zh) | 滑動接點材料以及其製造方法 | |
EP4083244A1 (en) | Heat-resistant powdered aluminium material | |
JP6573661B2 (ja) | 滑り軸受け又はその部品、そ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滑り軸受け材料としてのCuCrZr合金の使用 | |
EP3124630A1 (en) | Ni-Ir-BASED HEAT-RESISTANT ALLO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
JP2005200703A5 (zh) | ||
JP2007169765A (ja) | 銅合金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1630194B (zh) | 青铜合金和使用该青铜合金的滑动件 | |
JP6736869B2 (ja) | 銅合金素材 | |
JPWO2020110986A1 (ja) | 耐摩耗性及び耐熱性に優れる導電材料 | |
KR20210129045A (ko) | 구리 합금재, 정류자편, 전극재 | |
JP2014196524A (ja) | 銅系摺動材料 | |
JP2010106332A (ja) | 抵抗溶接機の構造部材用銅合金材料 | |
JP4326417B2 (ja) | 高強度アルミニウム焼結鍛造部品の製造方法 | |
US20220119919A1 (en) | Copper alloy material, commutator segment, and electrode material | |
JP6860300B2 (ja) | 軽量タングステン合金、工具及び摩擦攪拌接合装置 | |
JP2004359968A (ja) | 耐高温脆性に優れた黄銅合金 | |
JP2020059898A (ja) | 時効硬化型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 |
JP2006028569A (ja) | 高強度耐摩耗性アルミニウム焼結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