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719173A - 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 Google Patents

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9173A
TW201719173A TW105129974A TW105129974A TW201719173A TW 201719173 A TW201719173 A TW 201719173A TW 105129974 A TW105129974 A TW 105129974A TW 105129974 A TW105129974 A TW 105129974A TW 201719173 A TW201719173 A TW 2017191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pattern
flexible board
contact
board
signal wi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9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8060B (zh
Inventor
永田孝弘
Original Assignee
友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9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9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0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 G01R31/2889Interfaces, e.g. between probe and tes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檢查輔助具的本體之接觸單元,包含:在一面設有要與待檢物件接觸的接觸部之撓性板;構成為支持撓性板之支持構件;以及設於撓性板的另一面側之塊體。在撓性板的該一面設有第一接地配線圖案,在撓性板的該另一面設有訊號配線圖案,在撓性板中形成有用來使該訊號配線圖案與該接觸部電性連接之通孔,且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係在有該撓性板介於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與該訊號配線圖案之間之形態下覆蓋該訊號配線圖案。

Description

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本發明係關於例如用來檢查半導體積體電路的電氣性能之接觸單元以及例如探針卡(probe card)之檢查輔助具(inspection jig)。
用來檢查半導體積體電路的電氣性能之例如探針卡之檢查輔助具係包含有:設有接觸部(contact part)以與待檢物件(例如晶圓)的電極接觸之撓性板(flexible board)。在撓性板的接觸部的背側,設有用來將撓性板壓抵在待檢物件上之塊體(block)。此塊體由例如彈簧之彈推單元(urging unit)往待檢物件彈推,因而將相對於待檢物件之接觸力施加至撓性板。
在檢查電氣性能時,係透過同軸纜線在檢查輔助具與檢查裝置(測試機(tester))之間以高頻傳輸電子訊號。檢查輔助具設有同軸連接器(coaxial connector),使從測試機延伸出的同軸纜線能夠以可拆卸的方式被連接。該同軸連接器係藉由焊接等而電性連接至撓性板。撓性板的接觸部與同軸連接器之間的電性連接係藉由設在撓性板上的導電配線圖案而施行(參照例如日本特許第3942042號 公報及日本特許第4237761號公報)。
晶圓上形成有很多個彼此緊鄰之隨後將分割為一個個獨立的個片之裝置(device)(亦即IC晶片)。晶圓之檢查係針對每一組預定個數(單一個或複數個)的裝置而進行。因此,若待檢物件為晶圓,則設在撓性板的一面(晶圓側的面)之訊號配線圖案會與相鄰接於正在檢查中之裝置且彼此緊鄰的裝置相向,而可能發生電容耦合(capacitive coupling)或電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結果,就會有:發生阻抗不匹配(mismatch of impedance),而無法高精度地量測裝置原本的性能之問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提供可高精度地量測裝置的性能之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aspect),提供一種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檢查輔助具的本體之接觸單元,此接觸單元包括:在一面設有要與待檢物件接觸的接觸部之撓性板(flexible board);構成為支持撓性板之支持構件;以及設於撓性板的另一面側之塊體(block),其中,在撓性板的該一面設有第一接地配線圖案,在撓性板的該另一面設有訊號配線圖案,在撓性板中形成有用來使該訊號配線圖案與該接觸部電性連接之通孔(through hole),且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係在有該撓性板介於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與該訊號配線圖案之間之形態下覆蓋該訊號配線圖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還提供一種檢查輔助具,包括:在一面設有要與待檢物件接觸的接觸部之撓性板;構成為支持撓性板之支持構件;以及設於撓性板的另一面側之塊體,其中,在撓性板的該一面設有第一接地配線圖案,在撓性板的該另一面設有訊號配線圖案,在撓性板中形成有用來使該訊號配線圖案與該接觸部電性連接之通孔,且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係在有該撓性板介於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與該訊號配線圖案之間之形態下覆蓋該訊號配線圖案。
1‧‧‧檢查輔助具
5‧‧‧晶圓
6‧‧‧電極
10‧‧‧主板
11‧‧‧接觸用通孔
15、45‧‧‧通孔
16‧‧‧連接器腳穿孔
17、18、47、48、67‧‧‧螺絲緊固孔
19、49、69、93、94‧‧‧定位孔
20‧‧‧保持器
21‧‧‧接觸用通孔
22‧‧‧阻擋用基部
27、28‧‧‧螺絲鎖孔
30‧‧‧接觸單元
40‧‧‧撓性板
41‧‧‧接觸區域
41a‧‧‧凸塊
41b‧‧‧高速訊號用凸塊
41c‧‧‧接地用凸塊
42‧‧‧訊號配線圖案
43a‧‧‧接地配線圖案
43b‧‧‧接地配線圖案
45a‧‧‧通孔
45b‧‧‧通孔
45c‧‧‧電極
46、48‧‧‧螺絲緊固孔
49‧‧‧定位孔
50‧‧‧同軸連接器
51‧‧‧主體
51a‧‧‧凸緣部
52‧‧‧訊號用腳部
53‧‧‧接地用腳部
60‧‧‧子板
61‧‧‧中心通孔
62‧‧‧連接器固定連接盤
66‧‧‧連接器腳穿孔
67‧‧‧螺絲緊固孔
69‧‧‧定位孔
70‧‧‧塊體
71‧‧‧中心角錐部
72‧‧‧腳部
73‧‧‧平行度調整螺絲
74‧‧‧平面部
75‧‧‧凹入部
80‧‧‧接合片
81‧‧‧切除部
90‧‧‧單元施壓構件
91‧‧‧彈簧
92‧‧‧彈性構件
93、94‧‧‧定位孔
95‧‧‧連接器主體穿孔
96‧‧‧彈簧用凹部
103、104、109‧‧‧定位銷
106、107、108‧‧‧螺絲
842‧‧‧訊號配線圖案
843‧‧‧接地配線圖案
第1圖係從下觀看之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之接觸單元30的分解透視圖。
第2圖係從上觀看之接觸單元30的分解透視圖。
第3圖係從下觀看之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之檢查輔助具1的分解透視圖。
第4圖係從上觀看之檢查輔助具1的分解透視圖。
第5圖係從下觀看之省略掉單元施壓構件90後之檢查輔助具1的透視圖。
第6圖係從上觀看之省略掉單元施壓構件90後之檢查輔助具1的透視圖。
第7圖係使用檢查輔助具1進行檢查時之撓性板40與晶圓5間的相接觸部周圍的區域之放大斷面圖。
第8圖係使用檢查輔助具1進行檢查時之高速訊號用 的凸塊41b周圍的區域之放大斷面圖(省略了第7圖中出現的塊體70及接合片80)。
第9圖係沿著第8圖中的A-A線所見之斷面圖,其顯示利用微帶線(micro strip line)來傳輸訊號之情況。
第10圖係沿著第8圖中的A-A線所見之斷面圖,其顯示利用共平面線來傳輸訊號之情況。
第11圖係從塊體70所見之撓性板40的中央部周圍的區域之放大平面圖,其中塊體70係想像性地以虛線表示。
第12圖係從待檢物件(亦即晶圓5)所見之撓性板40的中央部周圍的區域之放大底面圖,其中塊體70係想像性地以虛線表示。
第13圖係使用比較例的檢查輔助具進行檢查時之高速訊號用的凸塊41b周圍的區域之放大斷面圖。
第14圖係沿著第13圖中的B-B線所見之斷面圖。
第15圖係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之檢查輔助具進行檢查時的部分之放大斷面圖,顯示的是利用微帶線來傳輸訊號之情況(對應於第9圖)。
第16圖係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之檢查輔助具進行檢查時的部分之斷面圖,顯示的是利用共平面線來傳輸訊號之情況(對應於第10圖)。
第17圖係第15或16圖中的接合片80之底面圖。
第18圖係第15或16圖中的塊體70的平面部74周圍的區域之放大底面圖。
以下參照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其中,將各圖中相同或相等的構成元件、構件等都標以相同的元件符號,並適當地將重複的說明予以省略。而且,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實施形態,實施形態只是例子,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所有的特徵及其組合並非絕對是本發明所不可或缺的。
實施形態1
首先,參照第1至6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之接觸單元30以及設有接觸單元30之檢查輔助具1的構成。如第3、4圖等所示,接觸單元30係為例如探針卡之檢查輔助具用的可交換式接觸單元,係可拆卸地固定至檢查輔助具1的主板(main board)10。接觸單元30包含:撓性板40;例如SMA連接器(SMA connector)之四個同軸連接器50;由例如玻璃環氧樹脂板之硬板所形成之子板(sub board)60;以及由例如樹脂模塑體(resin molded body)所形成之塊體(block)70。塊體70係為了使撓性板40與待檢物件接觸而設置。當撓性板40與待檢物件接觸時,塊體70確實地將撓性板40壓抵在待檢物件上,且保持撓性板40使之不會移動。因此緣故,塊體70最好以硬質材料形成,且以例如聚醯亞胺(polyimide)或聚醯亞胺醯胺(polyimide-amide)之材料最佳。
撓性板40係為了與例如晶圓之待檢物件接觸而設置。撓性板40位於該子板60的一面(下側面)。如第1圖所示,在撓性板40的十字形部的下側面(與子板60 相反側之面)的中央部係界定作為將與例如晶圓之待檢物件接觸之接觸區域41。在接觸區域41設有在檢查時與待檢物件的電極接觸的各凸塊(bump)(接觸部),具體而言,設有高速訊號用的凸塊、低速訊號用的凸塊、電源供應用的凸塊及接地用的凸塊。除了接地用的凸塊之外,其他的各凸塊都拉出有訊號傳輸用的導電配線圖案(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ttern)及供電用的導電配線圖案。各導電配線圖案都延伸到撓性板40的十字形部的端部,且與相對於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之接合部或通孔45a電性連接。通孔45a係為了與主板10電性連接而設置。
除此之外,撓性板40還設有連接器腳穿孔46、螺絲緊固孔47,48、及定位孔49,如第1及2圖所示。連接器腳穿孔46係為了讓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穿過而設置。螺絲緊固孔47係為了讓用以將接觸單元30固定至檢查輔助具1的主板10之螺絲(緊固元件)107穿過而設置。需注意的是,第1及2圖中所示之螺絲107並非接觸單元30的必要構成元件。螺絲緊固孔48係為了讓用以將第3及4圖中所示的檢查輔助具1的單元施壓構件(unit pressing member)90固定至主板10之螺絲(緊固元件)108穿過而設置。螺絲緊固孔48分別設於通孔45的兩側。定位孔49係為了讓用來使接觸單元30相對於主板10就定位之定位銷109(第4圖)穿過而設置。定位孔49係與螺絲緊固孔48相鄰而設置。將接觸單元30附接到檢查輔助具1時,並未藉由焊接等將撓性板40接合到後述 的主板10。
四個同軸連接器50係直接且電性連接至撓性板40上之圍繞撓性板40的接觸區域41之位置,從未圖示的檢查裝置(測試機)延伸出之同軸纜線能夠以可拆卸之方式連接至同軸連接器50。各同軸連接器50都包含有主體51、一個訊號用腳部52、及四個接地用腳部53。同軸纜線的一端係連接至檢查裝置,同軸纜線的另一端係可拆卸地連接(附接)至該主體部51。主體部51係位於子板60的另一面(上側面)。主體部51的凸緣部51a藉由焊接等而固定至子板60的連接器固定連接盤(connector fixing land)62(未圖示)。訊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係從主體部51延伸出且穿過子板60的連接器腳穿孔66及撓性板40的連接器腳穿孔46,再藉由焊接等而直接且電性地連接至撓性板40之與子板60相反側的面。將接觸單元30附接至檢查輔助具1時,同軸連接器50並未藉由焊接等而接合至後述的主板10。
作為支持構件(支持板)之子板60係為了防止在將同軸纜線附接至同軸連接器50或從同軸連接器50拆除同軸纜線時有大負荷施加於撓性板40與同軸連接器50間的接合部(焊接部)而設置。子板60係設有中心通孔61、連接器腳穿孔66、螺絲緊固孔67、及定位孔69。中心通孔61係提供用來配置塊體70之空間。連接器腳穿孔66係為了供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插入而設置。螺絲緊固孔67係為了讓用來將接觸單元 30固定至檢查輔助具1的主板10之螺絲107穿過而設置。定位孔69係為了讓用來使接觸單元30相對於主板10就定位之定位銷109(第4圖)插入而設置。
塊體70在組裝於檢查輔助具1中之狀態係由彈簧91將之往下被彈推,藉此而將撓性板40保持成使接觸區域41從主板10的下側面向下突出之狀態。塊體70在其向下凸出的中心角錐部71的四周具有四個腳部72。塊體70的各個腳部72分別附接有平行度調整螺絲(parallelism adjusting screw)73。平行度調整螺絲73的頂端係與後述之保持器(retainer)20的阻擋用基部22接觸。當平行度調整螺絲73的頂端與保持器20的阻擋用基部22接觸時,受到彈簧91的彈推之塊體70的垂直方向的位置便被決定。由塊體70保持著的兩根定位銷103向上突出。定位銷103具有使後述之單元施壓構件90相對於接觸單元30就定位之功能。雖然第2圖中將彈簧91顯示成位在塊體70的上側,但請注意彈簧91亦可藉由焊接等而被保持在檢查輔助具1的單元施壓構件90上,而並不一定要是接觸單元30的構成元件。塊體70在角錐部71的頂部具有平面部74。此平面部74係與撓性板40的接觸區域41的背面接觸。
檢查輔助具1係例如探針卡,用來檢查處於晶圓狀態之半導體積體電路的電氣性能。檢查輔助具1包含:由例如玻璃環氧樹脂板所形成之主板10、由例如不銹鋼等金屬所形成之保持器20、上述的接觸單元30、以及由 例如樹脂模塑體所形成之單元施壓構件90。
如第4圖所示,主板10係設有:接觸用通孔11、通孔15、連接器腳穿孔16、及螺絲緊固孔17,18。接觸用通孔11係為了讓撓性板40的接觸區域41向下突出而設置。通孔15係為了建立與撓性板40的通孔45a之電性連接而設置。連接器腳穿孔16係為了避開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而設置。螺絲緊固孔17係為了讓用來將接觸單元30固定至主板10之螺絲107穿過而設置。螺絲緊固孔18係為了讓用來將單元施壓構件90固定至主板10之螺絲108穿過而設置。未圖示之接地配線圖案係設在主板10的上側面(與撓性板40相向的面)上之連接器腳穿孔16及螺絲緊固孔17的周圍。藉由將螺絲107鎖上,主板10的接地配線圖案就會與撓性板40的接地配線圖案相互做面接觸。因為兩邊的接地配線圖案延伸於螺絲緊固孔17,47的周圍,所以兩邊的接地配線圖案會緊密地相互做面接觸,尤其在利用螺絲107鎖緊之位置周圍的區域。
如第3及4圖所示,保持器20係為例如薄片金屬,具有限制接觸單元30從主板10向下突出的量之功能。保持器20係利用螺絲(緊固構件)106而附接(固定)至主板10的下側面。保持器20設有:十字形狀之接觸用通孔21、及螺絲鎖孔27,28。阻擋用基部22(第4圖)係形成在接觸用通孔21的周圍。接觸用通孔21係為了讓撓性板40的接觸區域41向下突出而設置。螺絲鎖孔27係設置 成與螺絲107鎖合以將接觸單元30固定至檢查輔助具1的主板10。螺絲鎖孔28係設置成與螺絲108鎖合以將單元施壓構件90固定至主板10。阻擋用基部22分別位於塊體70的腳部72的下方,承接(支持)被附接至腳部72且從腳部72向下延伸之平行度調整螺絲73的頂端。定位銷104及109係設在保持器20上且從主板10的上側面向上突伸出。定位銷104具有使單元施壓構件90相對於主板10就定位之功能。定位銷109具有使接觸單元30相對於主板10就定位之功能。主板10及保持器20構成檢查輔助具1的本體。
單元施壓構件90係用來從上方施壓接觸單元30之構件。如第4圖所示,單元施壓構件90設有:定位孔93,94、連接器主體穿孔95、及彈簧用凹部96(第3圖)。定位孔93係為了讓用來使單元施壓構件90相對於接觸單元30就定位之定位銷103穿過而設置。定位孔94係為了讓用來使單元施壓構件90相對於主板10就定位之定位銷104穿過而設置。連接器主體穿孔95係為了讓同軸連接器50的主體部51向上突伸出而設置。彈簧用凹部96係為了支持第2圖中所示的彈簧91的一端而設置。在利用螺絲108將單元施壓構件90固定至主板10之狀態下,彈簧91將塊體70向下彈推(亦即,將撓性板40的接觸區域41向下彈推),藉此對撓性板40的接觸區域41施加與例如晶圓之待檢物件相抵接之接觸力。單元施壓構件90的下側面(與撓性板40相向的面)上保持有兩片條狀(線狀)之由矽橡 膠(silicone rubber)等所形成之彈性構件92(第3圖)。彈性構件92係設在撓性板40的通孔45a及主板10的通孔15的正上方位置,在利用螺絲108而將單元施壓構件90固定至主板10之狀態下將撓性板40的通孔45a朝向主板10的通孔15施壓。螺絲108分別在彈性構件92的兩側將單元施壓構件90固定至主板10,因而增進彈性構件92的施壓效果。藉由彈性構件92使通孔15,45a相互做壓力接觸從而使兩者電性連接。
以下說明檢查輔助具1的組裝作業流程。
第一個步驟,係預先將接觸單元30組裝起來。詳言之,係進行以下的步驟。使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穿過子板60的連接器腳穿孔66,並藉由焊接等將同軸連接器50的凸緣部51a固定至子板60的上側面上的連接器固定連接盤(未圖示)。接著,在使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穿過已預先安裝有電子元件(未圖示)且接合有塊體70之撓性板40的連接器腳穿孔46之情況下,將撓性板40設置至子板60的下側面(與固定有同軸連接器50的主體部51之面為相反側的面)。然後,藉由焊接等將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直接且電性地連接至撓性板40的下側面(與子板60相反側的面)。亦可在預先將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電性地連接至撓性板40的下側面之後,才將同軸連接器50的凸緣部51a固定至子板60的上側面。因為藉由焊接等而將同軸連接器50的訊 號用腳部52及接地用腳部53固定至子板60,所以撓性板40並不直接固定至子板60。以此方式,完成接觸單元30的組裝作業。應注意的是,亦可在最後步驟中,才使塊體70穿過子板60的中心通孔61,並藉由焊接將之固定至撓性板40的接觸區域41的背面。
然後,利用螺絲107將接觸單元30附接(固定)至主板10。詳言之,係使從主板10突伸出的四支定位銷109分別穿過撓性板40的定位孔49及子板60的定位孔69。同時,使四根螺絲107分別穿過子板60的螺絲緊固孔67、撓性板40的螺絲緊固孔47、及主板10的螺絲緊固孔17,並鎖入預先固定在主板10的下側面之保持器20的螺絲鎖孔27。以此方式,使撓性板40夾在主板10與子板60之間。
然後,利用螺絲108將單元施壓構件90固定至主板10。詳言之,係使從塊體70向上突伸出的兩支定位銷103及從主板10向上突伸出的兩支定位銷104分別穿過單元施壓構件90的定位孔93,94。同時,使四根螺絲108穿過單元施壓構件90的螺絲緊固孔、撓性板40的螺絲緊固孔48及主板10的螺絲緊固孔18,並鎖入保持器20的螺絲鎖孔28。撓性板40的接觸區域41的平行度可視需要而藉由轉動平行度調整螺絲73來調整。以此方式,完成檢查輔助具1的組裝作業。需注意的是,可藉由進行與上述組裝步驟相反的步驟而將接觸單元30從主板10拆下。
接著,參照第7至14圖來說明在撓性板40 上之訊號傳輸。第7圖中,塊體70的平面部74與撓性板40利用接合片(bonding sheet)80而彼此相接合。設在撓性板40上之各凸塊(接觸部)41a與形成在晶圓5上之裝置的各電極6彼此相接觸。
在待檢物件為包含有多個(複數個)裝置之晶圓5的情況,當檢查如第7圖所示般進行時,撓性板40的下側面(與晶圓5相向之面)會與未在檢查中(非檢查中)但與正在檢查中的裝置彼此緊鄰地相鄰接的裝置的電極6相向。因此緣故,由如同第13及14圖所示之比較例可看到者,在高速訊號傳輸用的訊號配線圖案842係在撓性板40下方被拉到外側且接地配線圖案843係設在撓性板40的整個上表面之情況,訊號配線圖案842會與未在檢查中但與正在檢查中的裝置彼此緊鄰地相鄰接(相互間以數十μm之單位相鄰接)之裝置相向,使兩者間發生電感耦合及電容耦合。結果,就會發生阻抗不匹配,而無法高精度地量測裝置原本的性能。
有鑑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8及11圖所示,高速訊號(例如數GHz之GHz頻段的訊號)傳輸用的訊號配線圖案42係在撓性板40的上側面(與晶圓5相反側的面)被拉到外側,以及如第8及12圖所示,接地配線圖案43a(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第一接地配線圖案)係設於撓性板40的下側面之除了接觸區域41(形成有複數個凸塊41a之區域,且該區域相對於各凸塊41a的邊緣留有一定寬度)以外的整個面。第9圖顯示訊號配線圖案42 與接地配線圖案43a一起形成微帶線之例,第10圖顯示訊號配線圖案42與分別緊鄰地設在訊號配線圖案42的兩側之接地配線圖案43b(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第二接地配線圖案)一起形成共平面線之例。接地配線圖案43b係透過靠近通孔45b之未圖示的通孔而與接地配線圖案43a電性連接,且與同軸連接器50的接地用腳部53電性連接。
如第8圖所示,訊號配線圖案42透過通孔45b而與高速訊號用凸塊41b電性連接。通孔45b係與從高速訊號用凸塊41b延伸出的電極45c連接,且從與撓性板40的接觸部形成區域垂直的方向看,通孔45b係設在靠近高速訊號用凸塊41b但未與高速訊號用凸塊41b重疊之位置。另外,訊號配線圖案42係經導引到撓性板40的連接器腳穿孔46(參照第1圖等)的下面側,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穿過該連接器腳穿孔46,且訊號配線圖案42藉由焊接等與訊號用腳部52電性連接。如第12圖所示,接地配線圖案43a係與凸塊41a中的接地用凸塊41c電性連接,同時藉由焊接等與同軸連接器50的訊號用腳部52電性連接。圖中雖未顯示,但在撓性板40的上側面設有導電性配線圖案(電源供應用配線圖案或低速訊號用配線圖案),此導電性配線圖案透過通孔而與高速訊號用凸塊41b及接地用凸塊41c之外的各凸塊41電性連接。該導電性配線圖案與設在撓性板40的十字形部的各端部之通孔45a之任一者電性連接。
根據本實施形態,高速訊號傳輸用的訊號 配線圖案42係在撓性板40的上側面被拉到外部,且接地配線圖案43a係設於撓性板40的下側面之除了接觸區域41以外的整個面。因此,與第13及14圖中的比較例的構成相比較,可使訊號配線圖案42與裝置的電極6之間的距離多了撓性板40的厚度量。同時,接地配線圖案43a係在有撓性板40介於接地配線圖案43a與訊號配線圖案42之間的形態下覆蓋訊號配線圖案42,藉此接地配線圖案43a發揮作為屏蔽(shield)之作用(因為接地配線圖案43a介於訊號配線圖案42與隔鄰的未在檢查中的裝置的電極6之間)。因而,可防止訊號配線圖案42與隔鄰的未在檢查中的裝置間發生電容耦合或電感耦合,而可高精度地量測裝置原本的性能。
實施形態2
以下,參照第15至18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在實施形態1中訊號配線圖案42係與接合片80接觸,但在本實施形態中卻是構成為使接合片80在與訊號配線圖案42相向的區域具有切除部81,如第17圖所示。塊體70在與訊號配線圖案42相向的區域具有凹入部(凹入溝槽)75,如第18圖所示,因而可使訊號配線圖案42在與凹入部75相向的區域與空氣接觸。凹入部75及切除部81的寬度及高度,亦即在訊號配線圖案42上方的空氣層的寬度及高度,最好比訊號配線圖案42的寬度之三倍大。本實施形態的其他特徵都與實施形態1大致相同。根據本實施形態,因為訊號配線圖案42在與凹入部75相向的位置與空 氣接觸,所以相較於訊號配線圖案42和接合片80(其為具有比空氣大的感應率(inductivity)之感應體)接觸之情況,可抑制高頻性能之劣化。
本發明已參照作為例子之實施形態而說明如上。然而,熟習本技術領域者當可輕易瞭解可在實施形態中的構成元件及處理程序加上各種不同的修改變化,將此修改變化簡單說明如下。
接地配線圖案43a並非一定要設於撓性板40的整個下側面,只要設成在有撓性板40介於接地配線圖案43a與訊號配線圖案42之間的形態下覆蓋訊號配線圖案42即可。例如,接地配線圖案43a可為沿著訊號配線圖案42延伸之圖案。在此情況,接地配線圖案43a的寬度最好比訊號配線圖案42的寬度之三倍大。通孔45b可設於從與撓性板40的接觸部形成區域垂直之方向看與高速訊號用凸塊41b重疊之位置。
檢查輔助具亦可構成為使同軸連接器50及撓性板40藉由焊接等直接固定至主板10,而不設置子板60。此外,例如同軸連接器50的數目、通孔的數目、用來固定各個部分之螺絲的數目、及定位銷的數目等參數並不限於實施形態中作為例子而說明之特定數目,可根據所需要的性能及設計上的方便性而任意決定。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可提供可高精度地量測裝置的性能之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5‧‧‧晶圓
6‧‧‧電極
40‧‧‧撓性板
41a‧‧‧凸塊
41b‧‧‧高速訊號用凸塊
42‧‧‧訊號配線圖案
43a‧‧‧接地配線圖案
45b‧‧‧通孔
45c‧‧‧電極

Claims (9)

  1. 一種接觸單元,其係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檢查輔助具的本體,該接觸單元包括:在一面設有要與待檢物件接觸的接觸部之撓性板;構成為支持該撓性板之支持構件;以及設於該撓性板的另一面側之塊體,其中,在該撓性板的該一面設有第一接地配線圖案,在該撓性板的該另一面設有訊號配線圖案,在該撓性板中形成有用來使該訊號配線圖案與該接觸部電性連接之通孔,且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係在有該撓性板介於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與該訊號配線圖案之間之形態下覆蓋該訊號配線圖案。
  2. 一種檢查輔助具,包括:在一面設有要與待檢物件接觸的接觸部之撓性板;構成為支持該撓性板之支持構件;以及設於該撓性板的另一面側之塊體,其中,在該撓性板的該一面設有第一接地配線圖案,在該撓性板的該另一面設有訊號配線圖案,在該撓性板中形成有用來使該訊號配線圖案與該接觸部電性連接之通孔,且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係在有該撓性板介於該第 一接地配線圖案與該訊號配線圖案之間之形態下覆蓋該訊號配線圖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檢查輔助具,其中,該塊體在與該訊號配線圖案相向之區域具有凹入部,該訊號配線圖案在與該凹入部相向之區域係與空氣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檢查輔助具,其中,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係設於該撓性板的該一面之除了設置有該接觸部之區域以外的整個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檢查輔助具,其中,在該訊號配線圖案的兩側設有第二接地配線圖案而藉此形成共平面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檢查輔助具,其中,該訊號配線圖案與該第一接地配線圖案形成微帶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檢查輔助具,其中,該通孔係形成於該撓性板中從與設置有該接觸部之區域垂直之方向觀看時靠近該接觸部但未與該接觸部重疊之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檢查輔助具,其中, 該訊號配線圖案係用來傳輸GHz頻段的高頻訊號之配線圖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檢查輔助具,更包括:構成為將該塊體往該待檢物件彈推之彈推單元。
TW105129974A 2015-09-15 2016-09-14 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TWI708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2081A JP6525831B2 (ja) 2015-09-15 2015-09-15 コンタクトユニット及び検査治具
JP2015-182081 2015-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173A true TW201719173A (zh) 2017-06-01
TWI708060B TWI708060B (zh) 2020-10-21

Family

ID=5825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9974A TWI708060B (zh) 2015-09-15 2016-09-14 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74902A1 (zh)
JP (1) JP6525831B2 (zh)
TW (1) TWI708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6142B2 (ja) * 2014-12-26 2019-04-03 株式会社ヨコオ 交換用コンタクトユニット及び検査治具
CN109270421B (zh) * 2017-07-17 2024-09-27 林上煜 Led测试装置
DE102017128593A1 (de) * 2017-12-01 2019-06-06 RF360 Europe GmbH Testeinrichtung zum Prüfen elektrischer Einheiten
JP7336176B2 (ja) * 2017-12-18 2023-08-31 株式会社ヨコオ 検査治具
JP2019109103A (ja) 2017-12-18 2019-07-04 株式会社ヨコオ 検査治具
CN110391574A (zh) * 2018-04-19 2019-10-29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压合治具
TWI718938B (zh) * 2020-04-20 2021-02-11 中華精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隔式薄膜探針卡及其彈性模組
CN113533805B (zh) * 2020-04-20 2024-01-23 台湾中华精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隔式薄膜探针卡及其弹性模块
TWI719895B (zh) * 2020-05-11 2021-02-21 中華精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陣列式薄膜探針卡及其測試模組
CN113640555B (zh) * 2020-05-11 2023-11-10 台湾中华精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式薄膜探针卡及其测试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0348A2 (en) * 1986-01-07 1987-07-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est probe
US4891585A (en) * 1986-09-05 1990-01-02 Tektronix, Inc. Multiple lead prob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in wafer form
US4912399A (en) * 1987-06-09 1990-03-27 Tektronix, Inc. Multiple lead prob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in wafer form
JPH02126160A (ja) * 1988-09-28 1990-05-15 Hewlett Packard Co <Hp> 試験プローブ
JPH02237047A (ja) * 1989-03-09 1990-09-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試験装置
JPH07109840B2 (ja) * 1989-03-10 1995-1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icの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JP2511621B2 (ja) * 1991-09-03 1996-07-03 エイ・ティ・アンド・ティ・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ウェ―ハ検査装置
US5559446A (en) * 1993-07-19 1996-09-24 Tokyo Electron Kabushiki Kaisha Probing method and device
US5594358A (en) * 1993-09-02 1997-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frequency probe and probe card including a signal needle and grounding needle coupled to a microstrip transmission line
JPH1123615A (ja) * 1997-05-09 1999-01-29 Hitachi Ltd 接続装置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
JP2002139547A (ja) * 2000-10-30 2002-05-17 Hitachi Ltd 電気的特性検査装置におけるプロービング装置およびプロービングシート構造並びに角錐バンプ付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145293B2 (ja) * 2004-12-28 2008-09-03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検査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07057944A1 (ja) * 2005-11-15 2007-05-24 Advantest Corporation 電子部品試験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試験装置へのパフォーマンスボードの装着方法
JP2007309682A (ja) * 2006-05-16 2007-11-29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伝送回路、接続用シート、プローブシート、プローブカード、半導体検査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49694B2 (ja) * 2007-08-07 2012-10-17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カード、半導体検査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594114B2 (en) * 2014-06-26 2017-03-14 Teradyne, Inc. Structur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an application space between a device under test and test electronic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74902A1 (en) 2017-03-16
JP6525831B2 (ja) 2019-06-05
JP2017058201A (ja) 2017-03-23
TWI708060B (zh)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8060B (zh) 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US6343940B1 (en) Contact structure and assembly mechanism thereof
TWI537565B (zh) 探針卡
TWI639837B (zh) 可交換式接觸單元及檢查輔助具
US5089772A (en) Device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ethod of testing the same
WO2006093185A1 (ja) プローブ及びプローブカード
TWI669511B (zh) 探針卡測試裝置及測試裝置
TWM610980U (zh) 半導體測試設備的連接器裝置
US10024883B2 (en) Contact unit and inspection jig
JP2023507917A (ja) 自動テスト機器用のプローブカード内の同軸ビア配置
KR101299715B1 (ko) 양방향 좌굴핀을 이용한 검사용 소켓
CN111722093A (zh) 探针卡测试装置
US5175496A (en) Dual contact beam assembly for an IC test fixture
JP2023507916A (ja) 自動テスト機器用のプローブカード内の移設されたビア配置
TWI401437B (zh) Probe card
JP2681850B2 (ja) プローブボード
KR102146158B1 (ko) 웨이퍼 레벨 다중 사이트 테스트 구조
TWI635281B (zh) Contact unit and inspection fixture
US20110204911A1 (en) Prober unit
JP5145332B2 (ja) プローブカード
US10184978B2 (en) Probe car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robe card
US9933479B2 (en) Multi-die interface for semiconductor test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1182194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bing device-under-test
US8159250B2 (en) Testing device for tes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130102837A (ko) 프로브 카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