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7499A - 在d2d通訊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在d2d通訊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07499A TW201707499A TW105122287A TW105122287A TW201707499A TW 201707499 A TW201707499 A TW 201707499A TW 105122287 A TW105122287 A TW 105122287A TW 105122287 A TW105122287 A TW 105122287A TW 201707499 A TW201707499 A TW 20170749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ority
- logical channels
- data
- prose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04W74/0875—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with assigned priorities bas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無線通信系統。更具體地,本發明關於一種在D2D通信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該方法包括:配置複數條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其中該等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每一條具有一關聯優先權;在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中,選擇具有帶有一最高優先權的一邏輯通道的一ProSe目的地;對於屬於該選擇的ProSe目的地的全部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執行一LCP程序;以及發送由該LCP產生的一MAC PDU。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無線通信系統。更具體地,本發明關於一種在D2D(Device to Device,裝置對裝置)通信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作為可應用本發明的行動通信系統的一範例,簡單描述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長期演進(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 Term Evolution,於下文中稱作3GPP LTE)通信系統。
第1圖係說明作為示範性無線電通信系統的演進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Evolve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E-UMTS)結構的視圖。E-UMTS係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的進階版本,並且其基礎標準化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中正在進行。E-UMTS一般可稱為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例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技術規格群組無線電存取網路」的第7版及第8版有提供UMTS及E-UMTS的技術規格細節。
參考第1圖,E-UMTS包括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EU)、演進型節點B(eNoteBs,eNBs)、以及存取閘道(Access Gateway,AG),其中該AG位在網路(E-UTRAN)的一端並且連接至一外部網路。該eNBs可同時發送用於廣播服務、多重傳播服務、及/或單一傳播服務的多重資料串流。
每一eNB都可存在有一或更多蜂胞(cells)。該蜂胞被設定為在頻寬的其中之一操作,例如1.25、2.5、5、10、15、及20MHz,並且在該頻寬內提供一下行鏈路(downlink,DL)或一上行鏈路(uplink,UL)傳送服務至複數個UEs。不同的蜂胞可設定為提供不同的頻寬。eNB可控制至複數個UEs(user equipments,使用者設備)的資料發送或從複數個UEs的資料接收。eNB發送DL資料的DL排程資訊至一對應的UE,藉以通知UE於其中DL資料預期被發送的時間/頻率領域、編碼、資料大小、及混合型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and request,HARQ)相關的資訊。此外,eNB發送UL資料的UL排程資訊至一對應的UE,藉以通知UE可被UE使用的時間/頻率領域、編碼、資料大小、及混合型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and request,HARQ)相關的資訊。用於發送使用者流量或控制流量的介面可在eNBs之間使用。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可包括用於UEs的使用者註冊的AG及網路節點等。AG管理在追蹤區域(tracking area,TA)上的UE的行動性。一TA包括複數個蜂胞。
裝置對裝置(D2D)通信表示分布式通信技術,其在鄰近節點之間直接傳輸流量而不使用基礎架構例如基地臺。在D2D通信環境中,各節點例如可攜式終端發現實質上鄰近的使用者設備並且在設定通信對話後傳輸流量。以此方式,由於D2D通信可藉由分布集中於基地臺的流量解決流量超載,D2D通信可受到注目成為4G的後次世代行動通信技術的元素技術。為此,標準協會例如3GPP或IEEE已基於LTE-A或Wi-Fi進行建立D2D通信標準,以及高通(Qualcomm)已發展其專屬的D2D通信科技。
可預期的是D2D通信貢獻於增加行動通信系統的傳輸量並且創造新的通信服務。再者,D2D通信可支援鄰近社群網路服務或網路遊戲服務。陰影區域使用者的鏈結問題可使用D2D作為中繼站而得以解決。以此方法,可預期的是D2D技術將在各種領域中提供新的服務。
D2D通信技術例如紅外線通信、紫蜂(ZigBee)、無線電頻率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以及基於RFID的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已被使用。然而,由於這些技術僅支援
受限距離(約1m)內特定對象的通信,該等技術難以嚴格地被視為D2D通信技術。
雖然,D2D通信已被描述如上,從具有相同資源的複數個D2D使用者設備發送資料的方法的細節尚未提出。
被設計以解決問題的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一種在D2D通信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不限於上面的技術問題,並且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下面描述理解其他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藉由提供如在後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列舉之一種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操作使用者設備(UE)的方法來達成。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於此所提供的是如在後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列舉之一種通信設備。
要理解的是,本發明前述一般描述及隨後詳細描述二者皆為示範性及解釋性,並且意圖提供所主張的發明的進一步解釋。
依據本發明,當MAC實體產生MAC PDU時,MAC實體選擇包括具有最高SL-LoCH優先權的SL-LoCH的ProSe目的地,並且對於屬於選擇的ProSe目的地執行LCP程序。
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察知本發明所達成的功效不限於在上文中所特別描述的,並且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將從連同後附圖式一併提出的隨後詳細描述獲得更明確的理解。
10‧‧‧使用者設備
20‧‧‧演進型節點
30‧‧‧行動管理實體/系統架構演進閘道
105‧‧‧電源管理模組
110‧‧‧DSP/微處理器
115‧‧‧顯示器
120‧‧‧按鍵墊
125‧‧‧SIM卡
130‧‧‧記憶體裝置
135‧‧‧RF模組/收發器
145‧‧‧擴音器
150‧‧‧輸入裝置
155‧‧‧電池
S1201‧‧‧步驟
S1203‧‧‧步驟
S1205‧‧‧步驟
S1207‧‧‧步驟
所附圖式為了提供本發明進一步理解而被包括其中並且被納入本申請案中以及構成本申請案的一部分,其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且與所描述的內容一同被用於解釋本發明。
第1圖係顯示作為無線通信系統的範例的演進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E-UMTS)的示意圖;第2A圖係說明演進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E-UMTS)的網路架構的示意圖,以及第2B圖係描述典型E-UTRAN及典型EPC的結構的方塊圖;第3圖係顯示基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無線電存取標準的UE與E-UTRAN之間的無線電介面協定的控制平面及使用者平面的示意圖;第4圖係在E-UMTS系統中使用的實體通道結構的範例的示意圖;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通信設備的方塊圖;第6圖係用於正常通信的預設資料路徑的範例;第7圖及第8圖係用於鄰近通信的資料路徑情境的範例;第9圖係說明用於側行鏈路的第2層結構的概念圖;第10A圖係說明用於ProSe直接通信的使用者平面協定堆疊的概念圖,以及第10B圖係用於ProSe直接通信的控制平面協定堆疊;第11圖係對於三種不同上行鏈路授權之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示意圖;第12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在D2D通信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示意圖;以及第13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在D2D通信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範例。
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係第三代(3G)非同步行動通信系統,其操作於基於歐洲系統的頻寬碼分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MCDMA)系統、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及一般封包無線電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中。UMTS的長期演進(LTE)正被標準化UMTS的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討論。
3GPP LTE係一種能允許高速封包通信的技術。為了包括那些降低使用者及提供者成本、改善服務品質、及擴大與改善覆蓋範圍與系統容量之LTE目標,已提出許多方案。3G LTE需要降低的每位元成本、提升的頻帶彈性使用、簡單結構、開放介面、及作為高階需求的終端的適當功耗。
於下文,本發明的結構、操作、及其他特徵將從本發明實施例被立即理解,其範例在附隨圖式中得以說明。以後描述的實施例係本發明技術特徵應用於3GPP系統的範例。
雖然本發明實施例在本說明書中在長期演進(LTE)及長期演進升級版(LTE-Advanced,LTE-A)的背景下被描述,其皆為單純示範性質。因此本發明實施例對於任何其他對應上面定義的通信系統係可應用的。於其中可執行於此揭露的發明之示範性系統係遵循TS 36.321 3GPP規格12.6.0版本。此外雖然本發明實施例在本說明書中基於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方案被描述,本發明實施例可被簡單修飾並且應用於半雙工FDD(half-duplex FDD,H-FDD)方案或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方案。
第2A圖係說明演進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E-UMTS)的網路架構的示意圖。E-UMTS亦可稱為LTE系統。通信網路廣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種像是網際網路協定語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至IMS及封包資料。
如第2A圖所示,E-UMTS網路包括演進型UMTS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演進型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及一或多個使用者設備。E-UTRAN可包括一或多個演進型節點B(eNB)20,而且複數個使用者設備(UE)10可位於一蜂胞內。一或多個E-UTRAN行動管理實體(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系統架構演進(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閘道30可位於網路的一端並且連接至一外部網路。
如同在此所使用的,「下行鏈路」(downlink)描述從eNB 20至UE 10的通信,以及「上行鏈路」(uplink)描述從UE 10至eNB 20的通
信。UE 10描述使用者攜帶通信設備,並且可被稱為行動臺(mobile station,MS)、使用者終端機(user terminal,SS)、用戶臺(subsriber station,SS)、或無線裝置。
第2B圖係描述典型E-UTRAN及典型EPC的結構的方塊圖。
如第2B圖所示,eNoteB 20提供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的端點至UE 10。MME/SAE閘道提供通信期端點(an end point of a session)及行動性管理功能至UE 10。eNoteB 20與MME/SAE閘道可經由S1介面連接。
eNoteB 20一般為與UE 10通信的固定電臺,而且可被稱為基地臺(base station,BS)或存取點。每一蜂胞都可部署有一eNoteB 20。用於發送使用者流量或控制流量的介面可在eNoteBs 20之間使用。
MME提供各種功能,其包括:發信至eNoteB 20的NAS、NAS發信安全、AS安全控制、用於3GPP存取網路的行動性的內CN節點發信、閒置模式UE可達性(包括呼叫重新發送的控制和執行)、追蹤區域清單管理(用於閒置和啟動模式中的UE)、PDN GW和服務GW選擇、用於具有MME改變的轉移的MME選擇、用於轉移至2G或3G存取網路的SGSN選擇、漫遊、認證、包括專用的承載建立的承載管理功能、以及PWS(包括ETWS和CMAS)信息發送的支援。SAE閘道主機提供各種功能,其包括:個別使用者基礎的封包過濾(例如,深度封包檢測)、法定檢測、UE IP位址配置、下行鏈路中的傳輸層級封包標記、UL和DL服務層級收費、限制和速率強制、基於APN-AMBR的DL速率強制。為清楚起見,MME/SAE閘道於此將被稱為「閘道」,但要明白的是此實體包括MME和SAE閘道兩者。
複數個節點可經由S1介面在eNoteB 20和閘道30之間連接。eNoteBs 20可經由X2介面互相連接,而且eNoteBs 20可具有網狀網路結構,網狀網路結構具有X2介面。
如圖所示,eNoteB 20可執行閘道30選擇、在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啟動期間路由至閘道的路徑、呼叫信息的排程和發送、排程和發送廣播頻道(Broadcast Channel,BCCH)資訊、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兩者中對UEs 10的資源動態分配、eNodeB測量的配置和供應、無線電承載控制、無線電許可控制(radio admission control,RAC)、及在LTE_ACTIVE狀態下的連接行動控制的功能。在EPC中,如上所註明的,閘道30可執行呼叫起始、LTE-IDLE狀態管理、使用者平面的加密、系統構架演進(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承載控制、及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發信的加密和完整性包護的功能。
EPC包括行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務閘道(serving-gateway,S-GW)、及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PDN-GW)。MME具有關於使用者的連接和能力的資訊,主要在管理UEs的行動中使用。S-GW係具有作為端點的E-UTRAN的閘道,並且PDN-GW係具有作為端點的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的閘道。
第3圖係顯示基於3GPP無線電存取標準的UE與E-UTRAN之間的無線電介面協定的控制平面及使用者平面的示意圖。控制平面係描述用於發送控制信息、用於管理在UE和E-UTRAN之間的通話所使用的路徑。使用者平面係描述使用於發送在應用層中所產生的資料,例如語音資料或網際網路封包資料,所使用的路徑。
第一層的實體(physical,PHY)層使用實體通道供應資訊發送服務至較高層。PHY層經由傳輸通道連接至位於該較高層上的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層。資料經由傳輸通道在MAC層與PHY層之間傳輸。資料經由實體通道在傳輸側的實體層與接收側的實體層之間傳輸。實體通道使用時間和頻率作為無線電資源。詳細地,實體層在下行鏈路中使用正交頻分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方案來調變,並且在上行鏈路中使用單一載波頻分多重存取(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方案來調變。
第二層的MAC層經由邏輯通道供應服務至較高層的無線電連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第二層的RLC層供應可靠的資料發送。RLC層的功能可藉由MAC層的功能區塊執行。第二層的的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執行標頭壓縮功能以減小不需要的控制資訊,用於在具有相對小頻寬的無線電介面中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例如IP版本4(IP version 4,IPv4)封包或IP版本6(IP version 6,IPv6)封包的有效率的發送。
位在第三層底部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僅定義在控制平面中。RRC層控制邏輯通道、傳輸通道、及關於配置、重新配置、及無線電承載(RBs)釋放的物理通道。RB係描述第二層在UE和E-UTRAN之間供應資料發送的服務。為此目的,UE的RRC層和E-UTRAN的RRC層彼此交換RRC信息。
eNB的一蜂胞被設定以在頻寬例如1.25、2.5、5、10、15、及20MHz的其中之一中操作,並且在該頻寬中供應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至複數個UEs。不同的蜂胞可設定為供應不同的頻寬。
用於從E-UTRAN至UE的資料發送的下行鏈路通道包括用於系統資訊發送的廣播通道(broadcast channel,BCH)、用於呼叫信息發送的呼叫通道(paging channel,PCH)、以及用於使用者流量或控制信息發送的下行鏈路共享通道(shared channel,SCH)。下行鏈路多重傳播或廣播服務的流量或控制信息可經由下行鏈路SCH發送,而且也可經由不同的下行鏈路多重傳播通道(multicast channel,MCH)發送。
用於從UE至E-UTRAN的資料發送的上行鏈路通道包括用於初始控制信息發送的隨機存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和用於使用者流量或控制信息發送的上行鏈路SCH。定義在傳輸通道之上並且映射至傳輸通道的邏輯通道包括廣播控制通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呼叫控制通道(PCCH)、共同控制通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多重傳播控制通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以及多重流量通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
第4圖係在E-UMTS系統中使用的實體通道結構的範例的示意圖。實體通道在時間軸上包括數個子幀並且在頻率軸上包括數個載波。於此,一子幀在時間軸上包括複數個符號。一子幀包括複數個資源區塊,並且一資源區塊包括複數個符號和複數個子載波。此外,各子幀可使用用於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也就是L1/L2控制通道)的一子幀的某些符號(例如,第一符號)的某些子載波。在第4圖中,顯示有L1/L2控制資訊發送區域(PDCCH)和資料區域(PDSCH)。在一實施例中,使用10ms的無線電幀,而且一無線電幀包括10子幀。此外,一子幀包括二連續時隙。一時隙的長度可為0.5ms。此外,一子幀可包括複數個OFDM符號,而且複數個OFDM符號的一部分(例如,第一符號)可用於發送L1/L2控制資訊。發送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係1ms,其為用於發送資料的單位時間。
基地臺和UE大多使用DL-SCH以經由PDSCH發送/接收資料,但某控制信號或某服務資料除外,其中DL-SCH係發送通道以及PDSCH係實體通道。指示PDSCH資料發送至那一UE(一或複數個UEs)以及該UE如何接收和解碼PDSCH資料的資訊在包含在PDCCH中的情況下被發送。
例如,在一實施例中,某PDCCH藉由使用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A」被CRC遮罩(CRC-masked),而且關於資料的資訊經由某子幀藉由使用無線電資源「B」(例如,頻率位置)和發送格式資訊「C」(例如,發送區塊大小、調變、編碼資訊、或其相似物)被發送。然後,定位在蜂胞中的一或多個UEs使用其RNTI資訊監視PDCCH。以及,具有RNTI「A」的特定UE讀取PDCCH,然後接收在PDCCH資訊中指示的「B」和「C」。
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通信設備的方塊圖。
顯示在第5圖中的設備能夠是被採用以執行上面的機制的使用者設備(UE)及/或eNB,但是其能夠是用於執行相同操作的任何設備。
如第5圖所示,該設備可包含DSP/微處理器(110)和RF(radio frequency,無線電頻率)模組(收發器,135)。DSP/微處理器(110)
電性連接至收發器(135)並且控制該收發器。基於其執行和設計者的選擇,該設備可進一步包括電源管理模組(105)、電池(155)、顯示器(115)、按鍵墊(120)、SIM卡(125)、記憶體裝置(130)、擴音器(145)、以及輸入裝置(150)。
具體地,第5圖可代表一UE,其包含:接收器(135),被配置以從網路接收請求信息;以及發送器(135),被配置以發送發送或接收時序資訊至網路。接收器和發送器可構成收發器(135)。UE進一步包含處理器(110),連接至收發器(135:接收器和發送器)。
再者,第5圖可代表一網路設備,其包含:發送器(135),被配置以發送請求信息至UE;以及接收器(135),被配置以從IE接收發送或接收時序資訊。此發送器和接收器可構成收發器(135)。該網路進一步包含處理器(110),連接至接收器和發送器。此處理器(110)可被配置以基於發送或接收時序資訊計算潛時。
最近,鄰近服務(Proximity-base Service,ProSe)已在3GPP中被討論。ProSe允許不同的UEs(在適當程序後,例如認證)僅經由eNB(並非進一步經由服務閘道(Serving Gateway,SGW)/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a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或經由SGW/PGW互相(直接)連接。因此,使用ProSe,可提供裝置對裝置直接通信,並且所預期的是每個裝置將藉由普遍存在的連接性連接。近距離中的裝置之間的直接通信可減少網路負載。最近,鄰近社群網路服務獲得大眾的注意,而且新類型的鄰近應用能浮現並且可創造新商業市場和獲益。首先,市場裡有公共安全與緊急通信的需求。在公共安全系統中群組通信亦為關鍵部分之一。需要的功能性有:基於鄰近的搜尋、直接路徑通信、以及群組通信的管理。
作為範例,使用案例及情節有:i)商業/社交使用;ii)網路卸載;iii)公共安全;iv)現行基礎架構服務,以確保包括可達性和行動性方面的使用者體驗的一致性;以及v)公共安全,在E-UTRAN覆蓋缺乏的情況下(受制於區域條款和操作政策,並且受限於特定公共安全指定的頻帶和端點)。
第6圖係用於二UEs之間的通信的預設資料路徑的範例。參考第6圖,即使當二UEs(例如,UE1、UE2)在近距離下互相通信,其資料路徑(使用者平面)係經由總機網路(operator network)。因此,用於通信的典型資料路徑涉及eNB(s)及/或閘道(GW(s))(例如,SGW/PGW)。
第7圖及第8圖係用於鄰近通信的資料路徑情境的範例。假如無線裝置(例如,UE1、UE2)彼此鄰近,其可被允許使用直接模式資料路徑(第7圖)或區域路由資料路徑(第8圖)。在直接模式資料路徑中無線裝置彼此直接連接(在適當程序後,像是認證),而無需eNB和SGW/PGW。在區域路由資料路徑中,無線裝置僅經由eNB彼此連接。
第9圖係說明用於側行鏈路的第2層結構的概念圖。
側行鏈路通信係一種通信模式,藉此UEs能透過PC5介面互相直接通信。當UE由E-UTRAN服務時以及當UE在E-UTRAN覆蓋之外時,此通信模式被支援。僅那些授權使用公共安全操作的UEs能執行側行鏈路通信。
為了在覆蓋範圍操作外執行同步化,UE(s)可藉由發送SBCCH和同步化信號作為同步化源。SBCCH攜帶接收其他側行鏈路通道和信號所需要的最必要的系統資訊。伴隨同步化信號的SBCCH以40ms的固定周期性被發送。當UE在網路覆蓋範圍內時,SBCCH內容從eNB發信的參數取得。當UE在網路覆蓋範圍外時,假如UE選擇另一UE作為同步化參考,然後SBCCH內容從接收的SBCCH取得;否則,UE使用預配置參數。SIB18提供用於同步化信號和SBCCH發送的資源資訊。每40ms有二預配置子幀用於覆蓋範圍外操作。假如UE基於定義的準則成為同步化源,UE在一子幀中接收同步化信號和SBCCH並且在另一子幀中發送同步化信號和SBCCH。
UE在側行鏈路控制週期期間定義的子幀上執行側行鏈路通信。側行鏈路控制週期係出現為了側行鏈路控制資訊和側行鏈路資料發送而被分配至一蜂胞中的資源的週期。在側行鏈路控制週期中UE發送側行鏈路控制資訊,隨後是側行鏈路資料。側行鏈路資訊指示第一層ID和發送(例如,MCS,在側行鏈路控制週期、時序校正期間的資源位置)的特性。
UE以隨後的遞減優先權順序透過Uu和PC5執行發送和接收:- Uu發送/接受(最高優先權);- PC5側行鏈路通信發送/接受;- PC5側行鏈路搜尋播報/監視(最低優先權)。
第10A圖係說明用於ProSe直接通信的使用者平面協定堆疊的概念圖,以及第10B圖係用於ProSe直接通信的控制平面協定堆疊。
第10A圖顯示用於使用者平面的協定堆疊,其中PDCP、RLC、及MAC子層(於其他UE終止)執行用於使用者平面所編列的功能(例如,標頭壓縮、HARQ重新發送)。PC5介面包含PDCP、RLC、MAC、以及PHY,如第10A圖所示。
ProSe直接通信的使用者平面細節:i)無用於側行鏈路通信的HARQ回饋;ii)RLC UM使用於側行鏈路通信;iii)RLC UM使用於側行鏈路通信;iv)使用於側行鏈路通信的接收的RLC UM實體無須在第一RLC UMD PDU的接收前配置;以及iv)ROHC單向模式係使用於在用於側向鏈路通信的PDCP中的表頭壓縮。
UE可建構多重邏輯通道。在MAC標頭中的LCID唯一識別在一個來源第二層ID(Source Layer-2 ID)和鄰近服務第二層群組ID(ProSe Layer-2 Group ID)組合的範圍中的邏輯通道。用於邏輯通道優先權順序未被配置。存取層(Access stratum,AS)藉由較高層被提供有透過PC5發送的協定資料單元的PPPP。是有與各邏輯通道相關聯的PPPP。
SL-RNTI係用於ProSe直接通信排程的唯一識別。
來源第二層ID識別在側行鏈路通信中的資料傳送者。來源第二層ID係24位元長,而且在接收器中與目的地第二層ID(Destination Layer-2 ID)和LCID一起使用於RLC UM實體和PDCP實體的識別。
目的地第二層ID識別在側行鏈路通信中的資料目標。目的地第二層ID係24位元長,而且在MAC層中切分為二位元串:i)一位元
串係目的地第二層ID的LSB部分(8位元),並且轉發至實體層作為群組目的地ID。此識別在側行鏈路中預期資料的目標,並且用於在實體層的封包過濾。以及,ii)第二位元串係目的地第二層ID的MSB部分(16位元),並且攜帶在MAC標頭中。此係使用在MAC層的封包過濾。
並無存取層發信需要用於群組資訊,其亦不需要用以在UE中配置來源第二層ID、目的地第二層ID、以及群組目的地ID。這些識別由較高層提供或者從較高層提供的識別取得。在群播和廣播的情況下,較高層提供的ProSe UE ID直接用作為來源第二層ID,並且較高層提供的ProSe第二層群組ID直接用作為在MAC層中的目的地第二層ID。在一對一的情況下,較高層提供來源第二層ID和目的地第二層ID。
第10B圖顯示用於控制平面的協定堆疊。
UE並未建構和維持邏輯連接以在一對多側行鏈路通信前接收UEs。較高層建構和維持包括ProSe UE對網路延遲操作的邏輯連接。
用於在PC5介面中的SBCCH的存取層協定堆疊由RRC、RLC、MAC、及PHY組成,如第10B圖中下面所示。
PPPP係ProSe個別封包優先權(ProSe Per-Packet Priority)。ProSe個別封包優先權總結如下:i)單一UE可被允許在PC5上發送不同優先權的封包;ii)UE從可能值範圍提供ProSe個別封包優先權至存取層;iii)ProSe個別封包優先權被用以在UE內和跨不同UEs二情況下支援封包的優先發送;iv)用於ProSe個別封包優先權的8優先權層級的支援應充足;v)ProSe個別封包優先權適用於全部的PC5流量;以及vi)ProSe個別封包優先權獨立於發送的第二層目的地。
從上面的總結來說,似乎SA2認為基於PPPP的ProSe封包優先權排序(Prioritization)非常重要,並且應在任何情況下在PC5介面中被支援。將此觀察存記腦中,將會解釋LCP(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程序如何應從Rel-12改變。
第11圖係對於三種不同上行鏈路授權的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示意圖。
不同優先權的多重邏輯通道能藉由使用如在下行鏈路中之相同MAC多工功能性被多工至相同傳輸區塊。然而,不同於下行鏈路的狀況,其中優先權排序在排程器的控制中並且取決於執行,當排程的授權應用至終端的特定上行鏈路而不是終端中的特定無線電承載時,上行鏈路多工依據終端中一組明確定義的規則被完成。使用無線電承載特定(radio-bearer-specific)排程授權會增加在下行鏈路中的控制發信消耗(control signaling overhead),並且因而個別終端排程(per-terminal scheduling)在LTE中被使用。
最簡單的多工規則會以嚴謹的優先權順序服務邏輯通道。然而,這樣會造成低優先權邏輯通道的匱乏;全部資源會給予高優先權邏輯通道直到其發送緩衝區是空的。典型地,一些操作器反而也會提供至少一些傳輸量至低優先權邏輯通道。因此,對於在LTE終端中的各邏輯通道,除優先權值外優先權排序比率被配置。然後,邏輯通道依循取決於其優先權排序資料比率(優先權排序位元比率(Prioritized Bit Rate,PBR))的遞減優先權順序來提供服務,其避免匱乏,只要排程的資料比率至少與優先權排序的資料比率的總和一樣大。在優先權排序的資料比率之外,通道以嚴謹的優先權順序提供服務直到授權被完全利用或緩衝區是空的。這在第11圖中有所說明。
對於與一個SCI相關聯的PDU(s),MAC應僅考慮具有相同的來源第二層ID-目的地第二層ID對的邏輯通道。
當新的發送被執行時,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程序被應用。
當新的發送被執行時,UE應執行下述的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程序。UE應分配資源至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其依據下述規則:i)如果全部SDU(或部分發送的SDU)適合剩餘資源,則UE不應分段RLC SDU(或部分發送的SDU);ii)如果UE分段來自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RLC SDU,則其應儘可能地最大化區段大小以填滿授權;iii)UE應最大化資料
發送;以及iv)如果當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時MAC實體被給予等於或大於10位元組的側行鏈路授權大小,則MAC實體不應僅發送填充資料。
在Rel-12 ProSe中,MAC實體藉由僅考慮用於一ProSe群組(或ProSe目的地)為一SCI產生PDU。詳細地,在接收SL授權時,MAC實體藉由UE執行(UE implementation,使用者設備執行)的分配優先權至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對於一ProSe群組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執行LCP操作。要注意到選擇Pro群組和分配優先權至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全部取決於UE執行。
在Rel-13 ProSe中,對於每一封包定義個別封包優先權,其被使用作為用於ProSe通信執行優先權排序的機制。為了考慮ProSe通信中的PPPP,很可能的是PPPP會在BSR中被考慮,亦即,MAC實體優先權排序屬於LCG或ProSe群組的較高優先權的資料的緩衝區大小Buffer Size,BS),其中LCG/ProSe群組的優先權係關於PPPP。然後,eNB會藉由考慮LCG或ProSe群組的優先權提供側行鏈路授權。
此意味著當MAC實體接收到SL授權作為對BSR的響應時,MAC實體亦需要藉由選擇考慮PPPP的ProSe群組執行LCP操作,而其至目前為止尚為不可能。
第12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在D2D通信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示意圖。
假設UE發送資料至至少一ProSe群組。ProSe群組指示ProSe目的地。
所發明的是,當MAC實體產生MAC PDU時,MAC實體選擇包括具有最高SL-LoCH優先權的SL-LoCH的ProSe群組、或具有最高群組優先權的ProSe群組、或包括具有最高LCG優先權的LCG的ProSe群組。在選擇ProSe群組後,UE對於屬於選擇的ProSe群組的全部SL-LoCHs執行LCP程序。
UE配置複數條側行鏈路邏輯通道(S1201)。複數條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之一屬於一LCG,而一或更多LCGs屬於一ProSe目的地。複
數條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每一條具有關連優先權,其係PPPP(ProSe Per-Packet Priority,鄰近服務個別封包優先權)。
存取層(Access Stratum,AS)被提供有藉由較高層透過PC5介面發送的協定資料單元的PPPP。假設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優先權(SL-LoCH Priority)指示映射至SL-LoCH的PPPP,群組優先權指示屬於在屬於ProSe群組的資料的PPPPs中的一ProSe群組的資料的最高PPPP,以及LCG優先權指示屬於在屬於ProSe群組的LCG的資料的PPPPS中的一ProSe群組的一LCG的資料的最高PPPP。
PPPP係每資料被定義一次,其中具有不同PPPPs的資料能被發送至一ProSe目的地。較佳地,該資料指示PDCP SDU,而且PPPP在UE從上層接收封包時被上層提供。
較佳地,無線電承載係每PPPP每ProSe群組被配置一次,而且側行鏈路邏輯通道被映射至PPPP。
較佳地,LCG係每ProSe目的地被定義一次,其中用於ProSe目的地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能被映射至基於PPPP為那ProSe目的地所定義的LCGs之一。
當MAC實體為產生一MAC PDU執行LCP程序時,MAC實體比較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SL-LoCH的SL-LoCH優先權,而且MAC實體選擇包括具有在全部SL-LoCHs的SL-LoCH優先權中之最高SL-LoCH優先權的SL-LoCH的ProSe群組(S1203)。
或者如果MAC實體比較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ProSe群組的群組優先權,則MAC實體選擇具有在全部ProSe群組的群組優先權中之最高群組優先權的ProSe群組;或者如果MAC實體比較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LCGs的LCG優先權,則MAC實體選擇具有在全部LCGs的LCG優先權中之最高LCG優先權的LCG。
對於屬於選擇的ProSe群組的全部SL-LoCHs,MAC實體執行LCP程序(S1205)。
對於不屬於選擇的ProSe群組的SL-LoCHs,MAC實體不執行LCP程序。
當MAC實體對於屬於選擇的ProSe群組的全部SL-LoCHs執行LCP程序時,MAC實體考慮SL-LoCH的SL-LoCH優先權,亦即,MAC實體藉由包括依循SL-LoCH優先權遞減順序的SL-LoCH的資料產生MAC PDU。
MAC實體藉由LCP程序產生MAC PDU,並且發送之(S1207)。
簡而言之,MAC實體應對於在一SC週期中傳送的各SCI執行下述的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程序。
MAC實體應分配資源至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其依循下述步驟:
i)MAC實體選擇具有在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中帶有最高優先權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ProSe目的地,而不是先前選擇用於此SC週期的(步驟1)。
ii)MAC實體分配資源至在屬於選擇的ProSe目的地且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中具有最高由先權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步驟2)。
iii)如果有任何資源剩餘,則屬於選擇的ProSe目的地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依循優先權遞減順序提供服務,直到用於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資料或SL授權被耗盡,無論哪一個先。配置具有平等優先權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可平等地提供服務(步驟3)。
第13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在D2D通信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範例。
假設UE配置具有六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具有SL-LoCH優先權=PPPP1的SL-LoCH1、具有SL-LoCH優先權=PPPP2的SL-LoCH2、具有SL-LoCH優先權=PPPP4的SL-LoCH3、具有SL-LoCH優先權=
PPPP5的SL-LoCH4、具有SL-LoCH優先權=PPPP3的SL-LoCH5、以及具有SL-LoCH優先權=PPPP4的SL-LoCH6。
如上所述,PPPP係一鄰近服務個別封包優先權(ProSe Packet Per Priority)。
對於ProSe群組13,SL-LoCH1和SL-LoCH2屬於LCG0,然而SL-LoCH3屬於LCG2。
對於ProSe群組27,SL-LoCH4屬於LCG2,然而SL-LoCH5和SL-LoCH6屬於LCG3。
MAC實體接收SL授權。
當MAC實體為產生MAC PDU執行LCP程序時,MAC實體比較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SL-LoCHs的SL-LoCH優先權,該等SL-LoCHs亦即SL-LoCH1、SL-LoCH2、SL-LoCH3、SL-LoCH4、SL-LoCH5、以及SL-LoCH6。
MAC實體選擇ProSe群組13,因為SL-LoCH1具有最高SL-LoCH優先權=PPPP1,並且SL-LoCH1屬於ProSe群組13。
MAC實體對於屬於ProSe群組13的SL-LoCHs執行LCP程序,該等SL-LoCHs亦即SL-LoCH1、SL-LoCH2、以及SL-LoCH3。
由於LCP,MAC發送SL-LoCH1和SL-LoCH2的全部資料,但卻因為SL授權不足而不能發送SL-LoCH3的全部資料。
MAC實體接收另一SL授權。
當MAC實體為產生MAC PDU執行LCP程序時,MAC實體比較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SL-LoCHs的SL-LoCH優先權,該等SL-LoCHs亦即SL-LoCH3、SL-LoCH4、SL-LoCH5、以及SL-LoCH6。
MAC實體選擇ProSe群組27,因為SL-LoCH5具有最高SL-LoCH優先權=PPPP3,並且SL-LoCH5屬於ProSe群組27。
MAC實體對於屬於ProSe群組27的SL-LoCHs執行LCP程序,該等SL-LoCHs亦即SL-LoCH4、SL-LoCH5、以及SL-LoCH6。
在此描述的本發明實施例係本發明的元件和特徵的組合。除非另有說明,該等元件和特徵可視為選擇性的。各元件和特徵可被實施而無須與其他元件或特徵組合。再者,本發明實施例可藉由組合元件及/或特徵的部分被建造。本發明實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順序可被重新排列。任一實施例的一些結構可被包括在另一實施例中,而且可被另一實施例的對應結構取代。對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明顯的是在後附申請請專利範圍中未被明確引用於其中的申請專利範圍可以組合方式被呈現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或者可藉由在本案申請後的隨後修正被包括為一新的申請專利範圍。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被描述為藉由BS執行的一特定操作可藉由BS的一上節點操作。亦即,明顯的是,在由複數個包括BS的網路節點所構成的網路中,用於與MS通信的各種操作可藉由BS或不同於BS的節點執行。術語「eNB」可替換為「固定臺(fixed station)」、「節點B(Node B)」、「基地臺(Base Station,BS)」、以及「存取點(access point)」等。
上述實施例可藉由各種手段執行,例如,硬體、韌體、軟體、或其組合。
在硬體配置中,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可藉由一或多個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s)、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DSPs)、數位信號處理器裝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evices,DSPDs)、可程式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s)、場效可程式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FPGAs)、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微處理器執行。
在韌體或軟體配置中,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可以執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組、程序、功能等形式執行。軟體碼可儲存在記憶體單元中並且以處理器執行。記憶體單元可設置在處理器的內部或外部,而且可經由各種已知手段發送資料至處理器或從處理器接收資料。
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本發明可以不同於在此所列舉的其他方法實現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必要特點。上面的實施例因此在各方面可解釋為示範性的而不是受限的。本發明的範圍應由後附的申
請專利範圍和其法定均等物所確定,而不是由上面的描述,並且在後附申請專利範圍的含意和均等範圍中產生的所有改變被視為包含在其中。
[工業應用性]
雖然上述方法以集中在應用於3GPP LTE的範例的形式被描述,但是除3GPP LTE外,本發明可應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系統。
S1201‧‧‧步驟
S1203‧‧‧步驟
S1205‧‧‧步驟
S1207‧‧‧步驟
Claims (8)
- 一種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操作使用者設備(UE)的方法,包括:配置複數條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其中該等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每一條具有一關聯優先權;在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中,選擇具有帶有一最高優先權的一邏輯通道的一ProSe目的地;對於屬於該選擇的ProSe目的地的全部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執行一LCP程序;以及發送由該LCP產生的一MAC PDU。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UE對於不屬於該選擇的ProSe目的地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不執行該LCP程序。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UE藉由包括依循該優先權遞減順序屬於該選擇的ProSe目的地的該等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資料產生該MAC PDU。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複數條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每一條屬於一LCG。
- 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操作的使用者設備(UE),包括:一無線電頻率(RF)模組;以及一處理器,與該RF模組可操作地耦合,並且被配置以:配置複數條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其中該等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每一條具有一關聯優先權;在具有可用於發送的資料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中,選擇具有帶有一最高優先權的一邏輯通道的一ProSe目的地;對於屬於該選擇的ProSe目的地的全部側行鏈路邏輯通道執行一LCP程序;以及發送由該LCP產生的一MAC PDU。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UE對於不屬於該選擇的ProSe目的地的側行鏈路邏輯通道不執行該LCP程序。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UE藉由包括依循該優先權遞減順序屬於該選擇的ProSe目的地的該等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資料產生該MAC PDU。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等複數條側行鏈路邏輯通道的每一條屬於一LC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562204421P | 2015-08-12 | 2015-08-12 | |
US62/204,421 | 2015-08-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7499A true TW201707499A (zh) | 2017-02-16 |
TWI611717B TWI611717B (zh) | 2018-01-11 |
Family
ID=5674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22287A TWI611717B (zh) | 2015-08-12 | 2016-07-14 | 在d2d通訊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048903A1 (zh) |
EP (1) | EP3131352B1 (zh) |
TW (1) | TWI611717B (zh) |
WO (1) | WO201702666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31221A (zh) * | 2019-10-02 | 2022-07-08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Nr v2x重传过程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764722B1 (en) * | 2015-08-12 | 2023-08-02 | Apple Inc. | Resource access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EP4099605B1 (en) * | 2015-09-25 | 2024-02-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er-packet resource pool selection in lte v2x system |
EP3437407B1 (en) | 2016-03-30 | 2021-11-1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scheduling in uu-based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
WO2017179881A1 (en) * | 2016-04-11 | 2017-10-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
CN109121214B (zh) * | 2017-06-23 | 2023-11-2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v2x通信中的资源选择方法和设备 |
CN108811154B (zh) * | 2017-05-05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9152034A (zh) * | 2017-06-16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
US11178677B2 (en) | 2017-06-27 | 2021-11-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multiple common control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9017739A1 (en) * | 2017-07-21 | 2019-01-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9022468A1 (en) * | 2017-07-25 | 2019-01-31 | Lg Electronics Inc. | CARRIER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1212050B2 (en) * | 2017-09-12 | 2021-12-28 | Shenzhen Heytap Technology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of logical channe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US10157539B1 (en) * | 2017-11-01 | 2018-1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ioritizing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 messages based on threat level estimation |
CN111357344B (zh) | 2017-11-16 | 2022-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载频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8201111A (zh) | 2018-06-28 | 2024-06-1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nr v2x侧链路共享信道数据传输的优先化过程 |
CN111132351B (zh) * | 2018-10-31 | 2023-04-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节点设备 |
WO2020177027A1 (zh) * | 2019-03-01 | 2020-09-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WO2020218886A1 (en) | 2019-04-25 | 2020-10-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priority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200125391A (ko) | 2019-04-25 | 2020-11-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전송 우선순위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KR20200127402A (ko) * | 2019-05-02 | 2020-1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 직접 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송수신 영역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11375530B2 (en) * | 2019-06-28 | 2022-06-28 | K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CN119420459A (zh) | 2019-07-31 | 2025-02-1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同时进行的上行链路和副链路操作 |
US20220295524A1 (en) * | 2019-08-16 | 2022-09-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2616191B (zh) * | 2019-10-03 | 2024-06-18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链路传输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的增强方法及发射器用户设备 |
WO2021086029A1 (en) * | 2019-10-29 | 2021-05-06 | Lg Electronics Inc. |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based on harq feedback |
WO2021114244A1 (zh) * | 2019-12-13 | 2021-06-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KR20210086225A (ko) * | 2019-12-31 | 2021-07-08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주파수 자원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
KR20210090392A (ko) * | 2020-01-10 | 2021-07-20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주파수 자원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
CN114401034B (zh) * | 2022-01-14 | 2022-10-21 |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地一体化中一对多的端到端通信方法和挂机方法 |
CN116647927A (zh) * | 2022-02-14 | 2023-08-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链路sl逻辑信道优先级lcp处理方法及终端 |
EP4514002A1 (en) * | 2022-05-30 | 2025-02-2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30296B1 (ko) * | 2013-07-31 | 2020-07-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단말 및 그 동작 방법 |
WO2015099321A1 (en) * | 2013-12-25 | 2015-07-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porting a buffer status and device therefor |
-
2016
- 2016-07-08 WO PCT/KR2016/007453 patent/WO201702666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7-14 TW TW105122287A patent/TWI611717B/zh active
- 2016-07-19 US US15/214,124 patent/US201700489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07-26 EP EP16181159.1A patent/EP3131352B1/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31221A (zh) * | 2019-10-02 | 2022-07-08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Nr v2x重传过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11717B (zh) | 2018-01-11 |
US20170048903A1 (en) | 2017-02-16 |
WO2017026667A1 (en) | 2017-02-16 |
EP3131352B1 (en) | 2018-10-31 |
EP3131352A1 (en) | 2017-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41599B2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TWI611717B (zh) | 在d2d通訊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 |
US10911980B2 (en) | Method for triggering a 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JP6371466B2 (ja) | D2d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のための優先順位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EP3338482B1 (en) | Method for triggering a bsr for sidelink data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US20180324611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US10448441B2 (en) | Method for receiving a priority for relay data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EP3354061B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US10939455B2 (en) | Method for allocating priorities to a logical channel group implicitly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JP2018506902A (ja) | D2d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d2d端末に対するサイドリンクグラントを選択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KR20170081231A (ko) | D2d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버퍼 상태 보고에 의해 트리거된 스케줄링 요청을 취소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JP2017538373A (ja) | D2d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を取り消す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107925625B (zh) | D2d通信系统中指示用于中继数据的优先级的方法及其设备 | |
US10667286B2 (en) | Method for selecting prose destinations or SL grants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