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542538A - 抗病毒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病毒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2538A
TW201542538A TW103124448A TW103124448A TW201542538A TW 201542538 A TW201542538 A TW 201542538A TW 103124448 A TW103124448 A TW 103124448A TW 103124448 A TW103124448 A TW 103124448A TW 201542538 A TW201542538 A TW 2015425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rus
compound
group
ring
ar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4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awn P Iadonato
Kristin M Bedard
Kerry W Fowler
Original Assignee
Kine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eta Inc filed Critical Kineta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42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25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0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 C07D311/22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07D311/26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 C07D311/3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3 only
    • C07D311/36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3 only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hetero ring, e.g. isoflav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496Non-condensed piperazines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s, e.g. rifampin, thiothixene or sparfloxac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5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 and one oxygen as the ring hetero atoms, e.g. 1,2-oxazines
    • A61K31/53751,4-Oxazines, e.g. morpholine
    • A61K31/53771,4-Oxazines, e.g. morpholine not condensed and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s, e.g. timol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A61K39/125Picornaviridae, e.g. calicivirus
    • A61K39/13Poliovi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A61K39/145Orthomyxoviridae, e.g. influenza vi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A61K39/155Paramyxoviridae, e.g. parainfluenza vi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A61K39/21Retroviridae, e.g.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A61K39/29Hepatitis vi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munostimulating additives, e.g. chemical adjuv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0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 C07D311/22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5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combination antigen/adjuvant
    • A61K2039/55511Organic adjuva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ir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yrane Compound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用於治療病毒感染(包括RNA病毒感染)之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方法,以及用於調節個體及/或細胞中之RIG-I途徑之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方法。

Description

抗病毒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相關申請案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對2013年7月16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846,997號及2014年5月9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991,417號之優先權,該二者之整體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政府權益之聲明
本發明係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合同第AI081335號在政府支持下作出的。政府擁有本發明之某些權利。
本發明除其他用途外亦提供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用於治療病毒感染之方法。該等化合物調節視黃酸可誘導基因1(RIG-I)途徑。
病毒(例如RNA病毒代表了美國及全世界之巨大公共衛生問題。眾所周知之RNA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亦稱為流感)、C型肝炎病毒(HCV)、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WNV)、SARS冠狀病毒(SARS)、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作為一個實例,全世界超過170百萬人感染HCV,且其中130百 萬人係處於發展慢性肝病(肝硬化、惡性腫瘤及肝衰竭)風險之慢性帶菌者。同樣地,HCV係發達國家中三分之二之所有肝移植之原因。最近研究顯示,由於慢性感染患者之年齡增加,HCV感染之死亡率正在上升。作為第二實例,季節性流感每年感染5-20%的人口,此導致每年200,000人住院治療且36,000人死亡。
與HCV及流行性感冒相比,WNV造成之感染數量最低,2010年在美國有981人感染。然而,20%受感染之患者發展嚴重形式及疾病,導致4.5%死亡率。不像HCV及流行性感冒那樣,尚沒有批准的療法用於治療WNV感染,且由於其作為生物恐怖劑之可能性,其係藥物開發之高優先等級之病原體。
在所列舉之病毒中,僅存在針對流行性感冒病毒之疫苗。因此,藥物療法係減輕與該等病毒相關聯之顯著發病率及死亡率所必需的。不幸地,抗病毒藥物之數量有限,許多有效性較差,且幾乎所有均受病毒抗性之快速演化及有限的作用譜困擾。而且,急性HCV及流行性感冒感染之治療僅中等有效。對於HCV感染之標準照護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及利巴韋林(ribavirin)僅在50%患者中有效,且存在許多與組合療法相關聯之劑量限制負效應。兩種類型之急性流行性感冒抗病毒劑金剛烷及神經胺糖酸苷酶抑制劑僅在感染後48小時內有效,由此限制治療機會之窗口。對金剛烷之高抗性已限制其使用,且神經胺糖酸苷酶抑制劑之大量儲備最終將導致過度使用及流行性感冒之抗性菌株之出現。
大多數藥物開發工作均針對病毒靶標病毒蛋白。此係目前藥物之作用譜窄且出現病毒抗性之大部分原因。由於大多數RNA病毒具有小的基因組且許多編碼不到一打的蛋白質,因此病毒靶標係有限的。基於前述,業內存在巨大且未滿足之對病毒感染(包括RNA病毒感染)之有效治療的需求。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方法使病毒藥物開發之焦點自靶向病毒蛋白離開而轉移至靶向及增強宿主之先天性抗病毒免疫反應。該等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方法可能更有效,較不易出現病毒抗性,引起較少的負效應,且有效的對抗一系列不同病毒。Tan,S.L.等人,(2007)Systems biology and the host response to viral infection,Nat Biotechnol 25,1383-1389。
視黃酸可誘導基因1(RIG-I)途徑密切涉及調控對病毒感染(包括RNA病毒感染)之先天性免疫反應。RIG-I拮抗劑預期可用於治療許多病毒,其尤其包括C型肝炎病毒(HCV)、流行性感冒病毒及西尼羅病毒(WNV)。因此,本發明係關於化合物、包括該等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及用以治療病毒感染(包括RNA病毒感染)之相關使用方法,其中該等化合物調節RIG-I途徑。
化合物具有以下一般化學結構
如實施方式中更全面地闡述。
圖1A、1B及1C顯示化合物KIN100及KIN101對抗HCV之抗病毒活性。(A)在用KIN100預處理24小時並用HCV2a以0.5之感染倍數(MOI)感染48小時之Huh7細胞中實施之HCV病灶形成分析。藉由用病毒特異性血清進行免疫螢光染色檢測HCV蛋白並將病灶正規化為未進行藥物處理之陰性對照細胞(等於1)。(B)藉由在用KIN101預處理18小時並用HCV2a以1.0之MOI感染72小時之Huh7細胞中實施之即時定 量PCR(RT-qPCR)之HCV病毒RNA之定量。將病毒RNA分離並在感染培養物之上清液中進行定量。(C)藉由在用HCV2a以1.0之MOI感染4小時且然後用KIN101處理之Huh7細胞中實施之RT-qPCR之HCV病毒RNA的類似定量。
圖2A及2B顯示化合物KIN101對抗RSV之抗病毒活性。(A)用RSV A2感染並用KIN101處理後之細胞存活力。(B)KIN101處理減少用KIN101處理之細胞感染48小時後之RSV病毒RNA。
圖3A、3B及3C顯示流行性感冒病灶形成分析之結果。將病灶之減少以病毒感染受化合物之抑制百分數作圖。(A)KIN101在293細胞中顯示病毒感染之劑量依賴性減少;衍生化合物KIN134、KIN263、KIN267、KIN269、KIN282、KIN291、KIN308及KIN306對此抗病毒活性進行改良,如由減少之病毒滴度所示。(B)KIN328、KIN371、KIN372、KIN376、KIN385、KIN392、KIN269、KIN394、KIN395及KIN299在293細胞中顯示病毒感染之劑量依賴性減少。(C)在流行性感冒抗病毒分析中實例性衍生化合物之測定IC50值。
圖4A及4B顯示所選化合物對抗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DNV)之抗病毒活性。(A)用DNV感染且用增加量之KIN101處理之細胞中病毒蛋白之劑量依賴性減少。(B)針對抗病毒活性之DNV病灶形成分析之結果。將病灶之減少以病毒感染受化合物之抑制百分數作圖。化合物KIN101(黑色虛線)、KIN134、KIN269、KIN328、KIN372、KIN376及KIN385顯示Huh7細胞中病毒感染之劑量依賴性減少。顯示IC50值(以M計)。
圖5A及5B顯示所選化合物對抗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之抗病毒活性。(A)hCMV之劑量依賴性減少,如藉由在用KIN385、KIN392、KIN394及KIN395處理之試樣中之病灶(FFU/mL)所量測。(B)hCMV之劑量依賴性減少,如藉由在用KIN269、KIN134、KIN372、KIN328及 KIN376處理之試樣中之病灶(FFU/mL)所量測。
圖6顯示在293細胞中干擾素調控因子-3(IRF-3)響應化合物KIN269誘導之基因表現。流行性感冒感染作為誘導基因表現之陽性對照。
圖7A-7E顯示KIN269之活體內廣譜抗病毒活性及生物利用度。KIN269(10mg/kg於10% HPBCD中)鼻內治療降低流行性感冒(A)小鼠肝炎病毒(MHV)(B)在肺中之複製及滴度。(C)當以10mg/kg經由腹膜內注射或靜脈內注射投藥時,隨時間之KIN269血清含量。(D)KIN269抑制DNV,如當IP以10mg/kg/天投藥時在血清中所量測。(E)當在用PR8流感進行致死性感染前-24小時(預防性)或之後+24小時(治療性)藉由鼻內滴注投與時,KIN269(20mg/kg)抑制流感在肺中之複製。在感染後72小時收穫肺組織並藉由PCR定量流感RNA。
本發明提供使病毒治療之焦點自靶向病毒蛋白離開而轉移至靶向及增強宿主(個體)之先天性抗病毒免疫反應的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方法。該等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方法可能更有效,較不易出現病毒抗性,引起較少的負效應,且有效的對抗一系列不同病毒。Tan,S.L.等人,(2007)Systems biology and the host response to viral infection,Nat Biotechnol 25,1383-1389。
視黃酸可誘導基因1(RIG-I)途徑密切涉及調控對病毒感染(包括RNA病毒感染)之先天性免疫反應。RIG-I係觸發對寬範圍RNA病毒之免疫力所必需之細胞溶質病原體識別受體。Li,K.等人,(2005)Distinct poly(I-C)and virus-activated signaling pathways leading to interferon-beta production in hepatocytes,J Biol Chem 280,16739-16747;Loo,Y.M.等人,(2008)Distinct RIG-I and MDA5 signaling by RNA viruses in innate immunity,J Virol 82,335-345;Loo,Y.M.等 人,(2006)Viral and therapeutic control of IFN-beta promoter stimulator 1 during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3,6001-6006;Saito,T.等人,(2007)Regulation of innate antiviral defenses through a shared repressor domain in RIG-I and LGP2,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4,582-587。RIG-I係結合至RNA病毒基因組內之基序以尿苷或聚合U/A基序之均聚物伸展為特徵之雙鏈RNA解旋酶。Saito,T.等人,(2008)Innate immunity induced by composition-dependent RIG-I recogni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RNA,Nature 454,523-527。結合至RNA誘導構型變化,此緩解自體阻遏結構域之RIG-I信號傳導阻遏,由此允許RIG-I藉助其串列卡斯蛋白酶(caspase)活化及募集結構域(CARD)至信號下游。Johnson,C.L.等人,(2006)CARD games between virus and host get a new player,Trends Immunol 27,1-4。RIG-I信號傳導依賴於其NTPase活性,但不需要解旋酶結構域。Sumpter,R.,Jr.等人,(2005)Regulating intracellular antiviral defense and permissiveness to hepatitis C virus RNA replication through a cellular RNA helicase,RIG-I,J Virol 79,2689-2699;Yoneyama,M.等人,(2004)The RNA helicase RIG-I has an essential function in double-stranded RNA-induced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s,Nat Immunol 5,730-737。RIG-I信號傳導在靜止細胞中係沉默的,且阻遏結構域用作響應於病毒感染管理信號傳導之通斷開關。Saito,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4,582-587。
不受限於理論或特定作用機制,RIG-I信號傳導係藉助IPS-1(亦稱為Cardif、MAV及VISA)轉導,IPS-1係一種在外粒線體膜中駐留之基本銜接蛋白。Kawai,T.等人,(2005)IPS-1,an adaptor triggering RIG-I-and Mda5-mediated type I interferon induction,Nat Immunol 6,981-988;Meylan,E.等人,(2005)Cardif is an adaptor protein in the RIG-I antiviral pathway and is targeted by hepatitis C virus,Nature 437,1167-1172;Seth,R.B.等人,(2005)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VS,a 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 that activates NF-kappaB and IRF 3,Cell 122,669-682;Xu,L.G.等人,(2005)VISA is an adapter protein required for virus-triggered IFN-beta signaling,Mol Cell 19,727-740。IPS-1募集巨分子信號傳導複合物,該複合物刺激干擾素調控因子-3(IRF-3)(一種誘導I型干擾素(IFN)及控制感染之病毒響應基因之表現的轉錄因子)之下游活化。Venkataraman,T.等人,(2007)Loss of DExD/H box RNA helicase LGP2 manifests disparate antiviral responses,J Immunol 178,6444-6455。直接或藉助RIG-I途徑組份(包括IRF-3)之調節觸發RIG-I信號傳導之化合物作為抗病毒劑及免疫調節劑呈現有吸引力的治療應用。
使用高通量篩選途徑來鑑別調節RIG-I途徑之化合物。在特定實施例中,經驗證之RIG-I拮抗劑先導化合物經證實具體地活化IRF-3。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具有一或多個以下優點:其誘導干擾素刺激基因(ISG)之表現,其在基於細胞之分析中具有低細胞毒性,其適用於模擬開發及QSAR研究,其具有類似藥物之生理化學性質,及/或其具有對抗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A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及/或C型肝炎病毒(HCV))之抗病毒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化合物展示所有該等特性。
所揭示化合物代表一類新的抗病毒治療劑。儘管本發明並不受限於化合物在活體內之具體作用機制,但化合物係針對其對RIG-I途徑之調節來選擇。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調節係RIG-I途徑之活化。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本文所揭示之方法用於治療個體,減少病毒蛋白,減少病毒RNA,及/或在病毒感染之實驗室模型中減少傳染性病毒。
I.化合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述化合物係抗病毒化合物。在另一實施例中,化合物係先天性免疫調節化合物。在另一實施例中,化合物係先天性免疫活化化合物。在另一實施例中,化合物係先天性免疫拮抗劑。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根據某些實施例,化合物可具有取代模式,其中基團如本文所定義。根據具體實施例,化合物可具有結構,其中R1及R2各自可獨立地選自H、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鹵烷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N-烷基六氫吡嗪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異喹啉、SR4、SOR4、SO2R4、CO2R4、COR4、CONR4R5、CH2CONR4R5、NR4SO2R5、CSNR4R5或SOmNR4R5。R3可為H、烷基磺醯基、NR4SO2R5、SOmNR4R5、SO2CH3、CF2H、CF3、CONHCH3、3-丙炔基、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芳基磺醯基、雜環烷基烷基、N-咪唑啉基、N-馬來醯亞胺基,或可為針對R1或R2所 闡釋之基團中之任一者。對於R1、R2及R3之各個實施例,基團可具有以下結構:R4及R5各自可獨立地選自H、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N-烷基六氫吡嗪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或異喹啉。A及A’係分別在核心雙環結構與取代基R3或W之間之可選鏈接基團。換言之,A及/或A’各自可存在或不存在,此取決於化合物之特定實施例,如由s及r之值所示,亦即,當s或r為1時,則各別基團A或A’存在,且當s或r為0時,則各別基團A或A’不存在。在某些實施例中,A及A’各自可獨立地選自O、S或NR’,其中R’係H、低碳數烷基或針對R3所示基團中之任一者。根據其他實施例,R’及R3或R’及W可在一起形成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雜環基環或雜芳基環。W可為選自以下之基團: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芳基、經取代之雜芳基、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烷基、經取代之雜烷基、雜環烷基、經取代之雜環烷基、芳基烷基或雜芳基烷基,如本文所定義。Z1、Z2及Z3各自可獨立地選自C、O、NH、S、C=O、S=O或SO2。根據某些實施例,Z1可為O,Z2可為C(藉由單鍵或雙鍵連接至毗鄰碳),且Z3可為C=O。Y1、Y2、Y3及Y4各自可獨立地選自C或N,前提條件係當Y4為N時,則R3-(A)s不存在。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Y1、Y2、Y3及Y4可各自為碳,由此形成苯基環。在其他實施例中,Y1、Y2、Y3及Y4中之一或多者可為N。如應瞭解,當Y4為N時,則氮之化合價將充滿且基團R3-(A)s將不存在。根據各個實施例,虛線代表存在或不存在 雙鍵。換言之,藉由實線與虛線之組合連接之兩個原子理解為藉由單鍵(σ鍵)或雙鍵(自σ鍵與π鍵之組合形成)連接。對於該等實施例中所呈現之各種取代基,結構可具有以下整數值,其中:m可為1或2;n可為0、1、2或3;o可為0、1、2或3;s可為0或1;且r可為0或1。如熟悉此項技術者所瞭解,儘管取代基之各種組合係可能的,但僅化學上相容之彼等組合在本發明化合物之各個實施例之範圍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一個R1及R3可一起形成芳基、環烷基、亞甲基二側氧基、伸乙基二側氧基、雜芳基或雜環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R4及R5在一起形成嗎啉基環或N-甲基六氫吡嗪基環。
在另一實施例中,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其中其中環結構上之取代基可包括以下群組:其中s可為1,A可為O且R3可為H;3-丙炔基;SO2CH3;CF2H;CF3;CONHCH3或CH2CONR4R5,其中R4及R5在一起形成N-嗎啉基環或N-甲基六氫吡嗪基環;或另一選擇為其中s可為0且R3可為SO2CH3、COR4、CONR4R5、N-咪唑啉基或N-馬來醯亞胺基;且其中r可為0且W可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且R6為第三丁基、Br、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或苯基;或另一選擇為,其中r可為1,且W可為苯基。
其他實例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根據具體實施例,本發明化合物可具有以下結構:
換言之,根據該等實施例,基團Z1為O,Z2為C(藉由單鍵或雙鍵連接至毗鄰碳)且Z3為C=O;Y1、Y2、Y3及Y4各自為碳,由此形成稠合至含Z原子之環的苯基環。
根據其他實施例,本發明化合物可具有其中Y4為N之結構且化合物可具有以下結構:
根據其中Y4為N之某些實施例,化合物可具有以下結構:
在具體實施例中,W基團可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根據W基團之各個實施例,基團可具有本文所示之結構,其中X1、X2、X3、X4、X5及X6中之一者可獨立地選自C、O、NH、NR6、S、C=O、S=O或SO2。因此,根據以上所呈現之結構特徵,W基團通常可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環基、雜環基、芳基或雜芳基結構。根據某些實施例,W之結構可包括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6員雜環基環、碳環基環、苯基環或雜芳基環。根據其他實施例,W之結構可包括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萘基環。其他稠合芳香族及非芳香族多環系統亦可能用於W之結構且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在某些實施例中,W之結構可包括具有介於3至6個之間之環原子(亦即,其中q可為1、2、3或4)且在環內視情況具有一或多個雙鍵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環基環,或另一選擇為W可包括具有介於3至7個之間之環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雜環基環,其中該等環原子中之一或多者可獨立地選自O、NH、NR6、S、C=O、S=O或SO2。在一些實施例中,W可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根據其中W基團經取代之某些實施例,W基團可經一或多個R6及/或R8基團取代,其中W基團上之一或多個H原子經R6或R8基團替代。W基團可具有複數個獨立選擇之R6及/或R8基團,其中W基團上之一個或直至所有H原子經R6或R8取代基替代。根據包括具有一或多個R6取代基之W基團的彼等實施例,每一R6可獨立地選自H、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低碳數烷基、鹵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烷基、環雜烷基、醯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NHSO2R7、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N-烷基六氫吡嗪基、喹啉、異喹啉、SR4、SOR4、SO2R4、CO2R4、COR4、CONR4R5、NR4SO2R5、CSNR4R5或SOmNR4R5。在一實施例中,R7係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苯基、芳基、雜芳基、N-六氫吡啶基、N-嗎啉基、N-烷基-N-六氫吡嗪基、N-吡咯啉基、N-吡咯啶基或苯基。在其中W環原子具有至少兩個開放化合價(亦即,可具有兩個附接至環原子之取代基)之某些實施例中,R6基團可包括不飽和基團,例如=O、=NR6、=S或諸如此類。在某些實施例中,W基團可包括多環結構,例如其中兩個毗鄰R6基團可在一起形成稠合5或6員環烷基環、雜環烷基環、亞甲基二側氧基環、伸乙基二側氧基環、芳基環或雜芳基環。在其中兩個毗鄰R6基團在一起形成稠合5或6員環之彼等實施例 中,稠合環可包括一或多個位於所形成稠合環上離開W環結構之額外R6取代基。根據本文所述之經取代W基團的某些實施例,W基團可具有0至5個R6取代基,其中每一p可獨立地為0、1、2、3、4或5;且在包括環烷基環之彼等實施例中,q可為1、2、3或4。
根據包括具有一或多個R8取代基之W基團的之彼等實施例,每一R8獨立地選自H、烷基、鹵烷基、環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CF3、烷基羰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喹啉酮、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異喹啉、CO2R4、COR4、CONR4R5、SO2CH3,或兩個毗鄰R8基團可在一起形成稠合5或6員環烷基環、雜環烷基環、亞甲基二側氧基環、伸乙基二側氧基環、芳基環或雜芳基環。根據本文所述之經取代W基團之某些實施例,W基團可具有0至5個選自R6及R8中任一者之取代基,其中p及t各自可獨立地為0、1、2、3、4或5,以使得p+t5;且在包括環烷基環之彼等實施例中,q可為1、2、3或4。
根據本發明化合物之具體實施例,化合物可具有其中r為0且W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且R6為第三丁基、Br、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或苯基)之結構。根據本發明化合物之其他實施例,化合物可具有其中r為0且W為4-(OR8)-1-苯基且(OR8)為三氟甲氧基、丁氧基、環丙基甲氧基、二甲基丙氧基、三氟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氧雜環己基甲氧基、氧雜環己基甲氧基或二甲基丁氧基之結構。根據本發明化合物之再其他實施例,化合物可具有其中r為1且W為苯基之結構。
實例化合物包括其中r為0且W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且R6為第三丁基、Br、OCF3或- NHSO2R7,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或苯基;或r為1,且W為苯基。
其他實例化合物包括其中s為1,A為O且R3係H、3-丙炔基、SO2CH3、CF2H、CF3、CONHCH3、C2H4NR4R5或CH2CONR4R5;其中R4及R5在一起形成N-嗎啉基環或N-經取代之六氫吡嗪基環;或s為0且R3為SO2CH3、COR4、CONR4R5、N-咪唑啉基或N-馬來醯亞胺基。另外,有時對於任一化合物而言,r為0且W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且R6為第三丁基、Br、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或苯基;或r為1,且W為苯基。
其他實例化合物包括其中s為1,A為NR’,其中R’係H、甲基或乙基;R3係H、3-丙炔基、SO2CH3、CF2H、CF3、CONHCH3、C2H4NR4R5或CH2CONR4R5;其中R4及R5在一起形成N-嗎啉基環、N-乙醯基六氫吡嗪基環、N-甲烷磺醯基六氫吡嗪基環或N-甲基六氫吡嗪基環;或s為0且R3為SO2CH3、COR4、CONR4R5、N-咪唑啉基或N-馬來醯亞胺基。另外,有時對於任一化合物而言,r為0且W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且R6為第三丁基、Br、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或苯基;或r為1,且W為苯基。
其他實例化合物包括其中r為0且W為4-(OR8)-1-苯基且(OR8)為三氟甲氧基、丁氧基、環丙基甲氧基、二甲基丙氧基、三氟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氧雜環己基甲氧基、氧雜環己基甲氧基或二甲基丁氧基。
在本文所述化合物之再其他實施例中,R3基團可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H;3-丙炔基;SO2CH3;CF2H;CF3;CONHCH3;COR4;N-咪唑啉基;N-馬來醯亞胺基;或CONR4R5或CH2CONR4R5,其中R4係如先前所述或R4及R5在一起形成N-嗎啉基環或N-烷基六氫吡嗪基環。在具體實施例中,化合物可包括具有以下結構之化合物:其中s為1, A為O且R3為H;3-丙炔基;SO2CH3;CF2H;CF3;CONHCH3或CH2CONR4R5,其中R4及R5在一起形成N-嗎啉基環或N-甲基六氫吡嗪基環。根據其他實施例,化合物可包括具有以下結構之化合物:其中s為0且R3為SO2CH3、COR4、CONR4R5、N-咪唑啉基或N-馬來醯亞胺基。
在具體實施例中,本文所述化合物可包括以下結構之化合物:其中s為1,A為O且R3為H;3-丙炔基;SO2CH3;CF2H;CF3;CONHCH3或CH2CONR4R5,其中R4及R5在一起形成N-嗎啉基環或N-甲基六氫吡嗪基環;或另一選擇為s為0且R3為SO2CH3、COR4、CONR4R5、N-咪唑啉基或N-馬來醯亞胺基;且其中r為0且W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且R6為第三丁基、Br、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或苯基;或另一選擇為r為1,且W為苯基。
實例化合物包括R6係H、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Cl、Br、CF3、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低碳數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許多情形中,R7為N-六氫吡啶基、N-嗎啉基、N-烷基-N-六氫吡嗪基或苯基。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述化合物可具有以下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W1可為CH、CH2、N或NH且W2可為Br、Cl、F、苯基、CF3、低碳數烷基、雜芳基、環烷基、OWa、C(CH3)3、 OCH2Wa或OCH2Wb、NHSO2Wb或NWcSO2Wc。Wb可為Br、芳基、CF3、低碳數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HF2、C(CH3)3、NHSO2Wb;Wb可為苯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低碳數烷基;且Wc可為低碳數烷基。另外,Ra可為H、低碳數烷基或ORc,其中Rc為H或低碳數烷基且Rb可為苯基、苯酚、ORd、NRd、ORdRe或NRdRe。在一些實施例中,Rd為低碳數烷基、烷基磺醯基、SO2CH3、烷基羰基、CF2、C(=O)NHRc、CH2C(=O)Rf、CH2C(=O)RfRg、CH2Rh、CH2CH2Rf、CH2CH2RfRg、CH2CH2RfRi,其中Re可為羥基、低碳數烷基、烷基磺醯基或NHRc。在一實施例中,Rf可為雜芳基或雜環烷基;Rg可為烷基羰基、烷基磺醯基或低碳數烷基;且Rh可為炔基。
以下定義適用於化合物之描述:無論單獨或組合,「烷基氧基」或「烷氧基」係指包括烷基醚基團之官能團。烷氧基之實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及諸如此類。
「烷基」、「烯基」及「炔基」係指經取代及未經取代之烷基、烯基及炔基。
無論單獨或組合,術語「烷基」係指包括含有1至20個僅藉由單鍵鏈接之碳原子且不具有任何環狀結構之直鏈或具支鏈烴的官能團。「低碳數烷基」係指含有1至6個碳原子之官能團。烷基可如本文所定義視情況經取代。烷基之實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及諸如此類。
無論單獨或組合,術語「烯基」係指包括含有2至20個碳原子且具有一或多個碳碳雙鍵且不具有任何環狀結構之直鏈或具支鏈烴的官 能團。烯基可如本文所定義視情況經取代。烯基之實例包括乙烯、丙烯、2-甲基丙烯、1-丁烯、2-丁烯、戊烯、1-戊烯、2-戊烯、己烯、庚烯、辛烯、壬烯、癸烯、十一碳烯、十二碳烯、十三碳烯、十四碳烯、十五碳烯、十六碳烯、十七碳烯、十八碳烯、十九碳烯、二十碳烯及諸如此類。
無論單獨或組合,「炔基」係指包括含有2至20個碳原子且具有一或多個碳碳三鍵且不具有任何環狀結構之直鏈或具支鏈烴的官能團。炔基可如本文所定義視情況經取代。炔基之實例包括乙炔基、丙炔基、羥基丙炔基、丁炔基、丁炔-1-基、丁炔-2-基、3-甲基丁炔-1-基、戊炔基、戊炔-1-基、己炔基、己炔-2-基、庚炔基、辛炔基、壬炔基、癸炔基、十一碳炔基、十二碳炔基、十三碳炔基、十四碳炔基、十五碳炔基、十六碳炔基、十七碳炔基、十八碳炔基、十九碳炔基、二十碳炔基及諸如此類。
無論單獨或組合,經取代之烷基、烯基及炔基係指經1至5個來自包括以下之群之取代基取代之烷基、烯基及炔基:H、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NH2、OH、CN、NO2、OCF3、CF3、F、1-甲脒、2-甲脒、烷基羰基、嗎啉基、六氫吡啶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基、異噻唑基、咪唑基、噻二唑基、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基、異噁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喹啉基、異喹啉基、SR、SOR、SO2R、CO2R、COR、CONR’R”、CSNR’R”或SOnNR’R”,其中R’及R”可獨立地為(例如)R4及R5
「伸烷基」單獨或組合係指衍生自直鏈或具支鏈飽和烴在兩個或以上位置處附接之飽和脂肪族基團,例如亞甲基(-CH2-)。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烷基」可包括「伸烷基」。
無論單獨或組合,「烷基羰基」或「烷醯基」係指包括藉助羰基附接至母體分子部分之烷基的官能團。烷基羰基之實例包括甲基羰基、乙基羰基及諸如此類。
無論單獨或組合,「伸炔基」係指在兩個位置處附接之碳碳三鍵,例如伸乙炔基(-C:::C-、-C≡C-)。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炔基」可包括「伸炔基」。
無論單獨或組合,「芳基」、「烴基芳基」或「芳基烴」係指包括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共軛環狀分子環結構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烴的官能團。芳基可為單環、雙環或多環,且可視情況包括1至3個額外環結構,例如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雜環烯基或雜芳基。術語「芳基」包括苯基(苯次甲基)、噻吩基、吲哚基、萘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蒽基、菲基、薁基、聯苯基、萘基、1-甲基萘基、乙烷合萘基、乙烯合萘基、蒽基、茀基、萉基、菲基、苯并[a]蒽基、苯并[c]菲基、1,2-苯并菲基、螢葸基、芘基、并四苯基(萘并萘基)、聯伸三苯基、蒽嵌蒽基、苯并芘基、苯并[a]芘基、苯并[e]螢葸基、苯并[ghi]苝基、苯并[j]螢葸基、苯并[k]螢葸基、碗烯、蔻基、聯二蘧基、螺烯基、并七苯基、并六苯基、卵苯基、并五苯基、苉基、苝基及四伸苯基。經取代之芳基係指經1至5個來自包括以下之群之取代基取代之芳基:H、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異喹啉、SR、SOR、SO2R、CO2R、COR、CONRR、CSNRR及SOmNRR,其中每一R可獨立地選 自(例如)R4或R5
無論單獨或組合,「羧基(carboxyl或carboxy)」係指官能團-C(=O)OH或相應「羧酸根」陰離子C(=O)O-。實例包括甲酸、乙酸、草酸及苯甲酸。「O-羧基」係指具有通式RCOO之羧基,其中R係有機部分或基團。「C-羧基」係指具有通式COOR之羧基,其中R係有機部分或基團。
無論單獨或組合,「環烷基」、「碳環基烷基」及「碳環烷基」係指包括具有3至12個碳原子在碳環結構中僅利用碳碳單鍵鏈接之非共軛環狀分子環結構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非芳香族烴的官能團。環烷基可為單環、雙環或多環,且可視情況包括1至3個額外環結構,例如芳基、雜芳基、環烯基、雜環烷基或雜環烯基。
無論單獨或組合,「低碳數環烷基」係指包括具有3至6個碳原子在碳環結構中僅利用碳碳單鍵鏈接之非共軛環狀分子環結構的單環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非芳香族烴的官能團。低碳數環烷基之實例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及環己基。
無論單獨或組合,「雜烷基」係指包括含有1至20個原子僅藉由單鍵鏈接之直鏈或具支鏈烴的官能團,其中鏈中之至少一個原子係碳且鏈中之至少一個原子係O、S、N或其任一組合。雜烷基可為完全飽和或含有1至3個不飽和度。非碳原子可在雜烷基之任一內部位置處,且最多兩個非碳原子可係連續的,例如-CH2-NH-OCH3。另外,非碳原子可視情況經氧化且氮可視情況經四級銨化。
無論單獨或組合,「雜芳基」係指包括具有3至12原子之共軛環狀分子環結構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烴的官能團,其中環結構中之至少一個原子係碳且環結構中之至少一個原子係O、S、N或其任一組合。雜芳基可為單環、雙環或多環,且可視情況包括1至3個額外環結構,例如芳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或雜環烯基。雜芳基 之實例包括吖啶基、苯并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異噁唑基、苯并二氧雜環己烯基、二氫苯并二氧雜環己烯基、苯并間二氧雜環戊烯基、1,3-苯并間二氧雜環戊烯基、苯并呋喃基、苯并異噁唑基、苯并吡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c]噻吩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噁二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吩基、咔唑基、色酮基、噌啉基、二氫噌啉基、香豆素基、二苯并呋喃基、呋喃並吡啶基、呋喃基、吲嗪基、吲哚基、二氫吲哚基、咪唑基、吲唑基、異苯并呋喃基、異吲哚基、異吲哚啉基、二氫異吲哚基、異喹啉基、二氫異喹啉基、異噁唑基、異噻唑基、噁唑基、噁二唑基、菲咯啉基、菲啶基、嘌呤基、吡喃基、吡嗪基、吡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噠嗪基、吡咯啉基、吡咯基、吡咯并吡啶基、喹啉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四氫喹啉基、四唑并噠嗪基、四氫異喹啉基、噻吩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噻吩并吡啶基、噻吩基(thienyl、thiophenyl)、三唑基、呫噸基及諸如此類。
無論單獨或組合,「羥基」係指官能團羥基(-OH)。
無論單獨或組合,「側氧基」係指官能團=O。
「官能團」係指每當其出現在不同化合物中時具有相似化學性質之一個原子或一群原子群,且同樣地官能團定義有機化合物家族之特性物理及化學性質。
除非另有指示,否則當任何化合物或化學結構特徵(例如,烷基、芳基等)稱為「視情況經取代」時,化合物可不具有取代基(在此情況中其「未經取代」),或其包括一或多個取代基(在此情況中其「經取代」)。術語「取代基」具有熟悉此項技術者已知之通常含義。在一些實施例中,取代基可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之通常有機部分,其分子量(例如,取代基之原子的原子質量總和)可為15g/mol至50g/mol、15g/mol至100g/mol、15g/mol至150g/mol、15g/mol至200 g/mol、15g/mol至300g/mol或15g/mol至500g/mol。在一些實施例中,取代基包括:0-30、0-20、0-10或0-5個C原子;及/或0-30、0-20、0-10或0-5個雜原子包括N、O、S、Si、F、Cl、Br或I;前提條件係在經取代化合物中取代基包括至少一個原子,包括C、N、O、S、Si、F、Cl、Br或I。取代基之實例包括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雜烯基、雜炔基、芳基、雜芳基、羥基、烷氧基、芳基氧基、醯基、醯氧基、烷基羧酸酯、硫醇、烷硫基、氰基、鹵基、硫羰基、O-胺甲醯基、N胺甲醯基、O硫代胺甲醯基、N硫代胺甲醯基、C醯胺基、N醯胺基、S-磺醯胺基、N磺醯胺基、異氰酸基、氰硫基、異氰硫基、硝基、矽基、碸烯基、亞磺醯基、磺醯基、鹵烷基、鹵烷氧基、三鹵基甲烷磺醯基、三鹵基甲烷磺醯胺基、胺基等。
為方便起見,術語「分子量」係關於化合物之一部分或部分使用以指示化合物之該一部分或部分中原子之原子質量的總和,即使其可能並非完整化合物。
本文所揭示化合物之具體實施例具有下表1所示之結構。
除非明確繪示立體化學,否則化合物之任何結構、式或名稱可係指化合物之任何立體異構體或立體異構體之任何混合物。
化合物亦可作為替代固體形式提供,例如多晶型物、溶劑合物、水合物等;互變異構體;或在如本文所述使用化合物之條件下可迅速轉化為本文所述化合物之任何其他化學物質。化合物亦包括化合物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文所用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指在正確醫學判斷範圍內適用於接觸個體之組織而無過度毒性、刺激及過敏反應且具有相當之合理效益/風險比的醫藥鹽。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為此項技術所熟 知。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硫酸鹽。舉例而言,S.M.Berge等人在J.Pharm.Sci.,1977,66:1-19中闡述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適宜醫藥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可自無機酸或有機酸製備。該等無機酸之實例係氫氯酸、氫溴酸、氫碘酸、硝酸、碳酸、硫酸及磷酸。適當有機酸可選自脂肪族、環脂肪族、芳香族、芳基脂肪族、雜環基、羧酸及磺酸類有機酸,其實例係甲酸、乙酸、丙酸、琥珀酸、乙醇酸、葡萄糖酸、馬來酸、雙羥萘酸(帕莫酸(pamoic acid))、甲磺酸、乙磺酸、2-羥基乙磺酸、泛酸、苯磺酸、甲苯磺酸、磺胺酸、甲基磺酸、環己基胺基磺酸、硬脂酸、褐藻酸、β-羥基丁酸、丙二酸、半乳糖酸及半乳糖醛酸。醫藥上可接受之酸性/陰離子鹽亦包括乙酸鹽、苯磺酸鹽、苯甲酸鹽、碳酸氫鹽、酒石酸氫鹽、溴化物、依地酸鈣、樟腦磺酸鹽、碳酸鹽、氯化物、檸檬酸鹽、二鹽酸鹽、依地酸鹽、乙二磺酸鹽、依託酸鹽(estolate)、乙磺酸鹽、富馬酸鹽、葡庚糖酸鹽、葡萄糖酸鹽、麩胺酸鹽、乙醇醯基對胺基苯基砷酸鹽(glycollylarsanilate)、己基間苯二酚鹽(hexylresorcinate)、氫溴酸鹽、氫氯酸鹽、羥基萘甲酸鹽、碘化物、羥乙磺酸鹽、乳酸鹽、乳糖醛酸鹽、蘋果酸鹽、馬來酸鹽、丙二酸鹽、扁桃酸鹽、甲磺酸鹽(mesylate)、甲基硫酸鹽、黏酸鹽(mucate)、萘磺酸鹽、硝酸鹽、雙羥萘酸鹽、泛酸鹽、磷酸鹽/磷酸氫鹽、聚半乳糖醛酸鹽、水楊酸鹽、硬脂酸鹽、次乙酸鹽、琥珀酸鹽、硫酸鹽、硫酸氫鹽、鞣酸鹽、酒石酸鹽、8-氯茶酸鹽(teoclate)、甲苯磺酸鹽及三乙基碘化物鹽。
適宜醫藥上可接受之鹼加成鹽包括(但不限於)自鋁、鈣、鋰、鎂、鉀、鈉及鋅製得之金屬鹽或自N,N'-二苄基乙二胺、氯普魯卡因(chloroprocaine)、膽鹼、二乙醇胺、乙二胺、N-甲基葡糖胺、離胺酸、精胺酸及普魯卡因製得之有機鹽。所有該等鹽可藉由習用方式自 所揭示化合物代表之相應化合物藉由(例如)用適當酸或鹼處理所揭示化合物來製備。醫藥上可接受之鹼性/陽離子鹽亦包括二乙醇胺、銨、乙醇胺、六氫吡嗪及三乙醇胺鹽。
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包括保持母體化合物之活性且為醫藥用途所接受之任一鹽。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亦係指可因投與酸、另一鹽或轉化為酸或鹽之前藥而在活體內形成的任一鹽。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亦包括前藥。前藥包括在投與後藉由(例如)酯基團或一些其他生物學上不穩定基團之水解轉化為治療活性化合物之化合物。
II.醫藥組合物
根據其他實施例,本發明提供包括任一本文所述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
醫藥組合物可藉由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前藥或鹽與適用於根據已知藥物遞送方法遞送至個體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來形成。因此,「醫藥組合物」包括至少一種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連同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賦形劑或稀釋劑,如適合於所選投與模式。
包括本發明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可以各種形式進行調配,此取決於所治療之特定適應症且將為熟悉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調配包括一或多種本發明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可採用簡單的醫藥化學製程。醫藥組合物可經歷習用醫藥操作(例如滅菌)及/或可含有習用佐劑,例如緩衝劑、防腐劑、等滲劑、穩定劑、潤濕劑、乳化劑等。
緩衝劑有助於將pH維持在接近生理條件之範圍中。其通常以醫藥組合物的2mM至50mM範圍內的濃度存在。適宜緩衝劑包括有機及無機酸二者及其鹽,例如檸檬酸鹽緩衝液(例如,檸檬酸單鈉-檸檬酸二鈉混合物、檸檬酸-檸檬酸三鈉混合物、檸檬酸-檸檬酸單鈉混合 物等)、琥珀酸鹽緩衝液(例如,琥珀酸-琥珀酸單鈉混合物、琥珀酸-氫氧化鈉混合物、琥珀酸-琥珀酸二鈉混合物等)、酒石酸鹽緩衝液(例如,酒石酸-酒石酸鈉混合物、酒石酸-酒石酸鉀混合物、酒石酸-氫氧化鈉混合物等)、富馬酸鹽緩衝液(例如,富馬酸-富馬酸單鈉混合物、富馬酸-富馬酸二鈉混合物、富馬酸單鈉-富馬酸二鈉混合物等)、葡萄糖酸鹽緩衝液(例如,葡萄糖酸-葡萄糖酸鈉混合物、葡萄糖酸-氫氧化鈉混合物、葡萄糖酸-葡萄糖酸鉀混合物等)、草酸鹽緩衝液(例如,草酸-草酸鈉混合物、草酸-氫氧化鈉混合物、草酸-草酸鉀混合物等)、乳酸鹽緩衝液(例如,乳酸-乳酸鈉混合物、乳酸-氫氧化鈉混合物、乳酸-乳酸鉀混合物等)及乙酸鹽緩衝液(例如,乙酸-乙酸鈉混合物、乙酸-氫氧化鈉混合物等)。另外可能者係磷酸鹽緩衝液、組胺酸緩衝液及三甲基胺鹽(例如Tris)。
防腐劑可添加至醫藥組合物以阻礙微生物生長,且通常以0.2%-1%(w/v)之量添加。適宜防腐劑包括苯酚、苯甲醇、間甲酚、對羥基苯甲酸甲基酯、對羥基苯甲酸丙基酯、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苯紮鹵化物(例如,苯紮氯銨(benzalkonium chloride)、苯紮溴銨或苯紮碘銨)、氯化六甲雙銨、對羥基苯甲酸烷基酯(例如對羥基苯甲酸甲基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基酯)、鄰苯二酚、間苯二酚、環己醇及3-戊醇。
等滲劑可添加至醫藥組合物以確保等滲。適當等滲劑包括多元糖醇、較佳三元或更高元糖醇,例如丙三醇、赤藻糖醇、阿拉伯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及甘露糖醇。多元醇可以介於0.1重量%與25重量%之間、通常計及其他成份之相對量以1重量%至5重量%之量存在。
穩定劑係指廣泛種類之賦形劑,其功能可在填充劑至穩定化合物或幫助防止變性或黏附至容器壁之添加劑的範圍內。典型穩定劑可 為多元糖醇;胺基酸,例如精胺酸、離胺酸、甘胺酸、麩醯胺酸、天冬醯胺、組胺酸、丙胺酸、鳥胺酸、L-白胺酸、2-苯基丙胺酸、麩胺酸、蘇胺酸等;有機糖或糖醇,例如乳糖、海藻糖、水蘇糖、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核糖醇、肌醇、衛矛醇、甘油及諸如此類,包括環多醇,例如環己六醇;聚乙二醇;胺基酸聚合物;含硫還原劑,例如脲、麩胱甘肽、硫辛酸、巰基乙酸鈉、硫代甘油、α-單硫代甘油及硫代硫酸鈉;低分子量多肽(亦即,<10個殘基);蛋白質,例如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明膠或免疫球蛋白;親水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吡咯啶酮;單糖,例如木糖、甘露糖、果糖及葡萄糖;二糖,例如乳糖、麥芽糖及蔗糖;以及三糖,例如棉子糖;及多糖,例如葡聚糖。穩定劑通常基於化合物重量以0.1重量份數至10,000重量份數之範圍存在。
其他各種各樣的賦形劑可包括螯合劑(例如,EDTA)、抗氧化劑(例如,抗壞血酸、甲硫胺酸及維他命E)及共溶劑。
特定實施例可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乙醇(<10%)、丙二醇(<40%)、聚乙二醇(PEG)300或400(<60%)、N-N-二甲基乙醯胺(DMA,<30%)、N-甲基-2-吡咯啶酮(NMP,<20%)、二甲基亞碸(DMSO,<20%)共溶劑或環糊精(<40%)且具有3至9之pH。
一般而言,醫藥組合物可製成固體形式(包括顆粒、粉末或栓劑)或液體形式(例如,溶液、懸浮液或乳液)。化合物可與佐劑(例如乳糖、蔗糖、澱粉粉末、鏈烷酸之纖維素酯、硬脂酸、滑石粉、硬脂酸鎂、氧化鎂、磷酸及硫酸之鈉鹽及鈣鹽、阿拉伯膠、明膠、藻酸鈉、聚乙烯吡咯啶及/或聚乙烯醇)混合,並製錠或囊封用於習用投與。另一選擇為,其可溶解於鹽水、水、聚乙二醋、丙二醇、乙醇、油(例如玉米油、花生油、棉籽油或芝麻油)、黃蓍膠及/或各種緩衝劑中,其他佐劑及投與方式已為醫藥技術所熟知。載劑或稀釋劑可包括時間 延遲材料,例如單硬脂酸甘油酯或二硬脂酸甘油酯單獨或與蠟或此項技術中熟知之其他材料一起。
醫藥組合物之經口投與係本發明之一種預期實踐。對於經口投與,醫藥組合物可為固體或液體形式,例如呈膠囊、錠劑、粉末、顆粒、懸浮液、乳液或溶液之形式。
用於經口投與之固體劑型可包括膠囊、錠劑、丸劑、粉末及顆粒。在該等固體劑型中,化合物可與至少一種惰性稀釋劑(例如蔗糖、乳糖或澱粉)混合。在正常實踐中,該等劑型亦可包括除惰性稀釋劑外之其他物質,例如潤滑劑,例如硬脂酸鎂。在膠囊、錠劑及丸劑之情形中,劑型亦可包括緩衝劑。錠劑及丸劑可另外製備有腸溶包衣。對於經頰投與而言,醫藥組合物可採取以習用方式調配之錠劑或棱形錠劑的形式。
經口投與之本發明液體劑型可包括含有業內常用惰性稀釋劑(例如水)之醫藥上可接受之乳液、溶液、懸浮液、糖漿及酏劑。該等醫藥組合物亦可包括佐劑,例如潤濕劑、甜味劑、矯味劑及增味劑。
醫藥組合物可經調配用於藉由注射(例如,藉由快速注射或輸注)非經腸投與。注射用調配物可以單位劑型呈現於(例如)玻璃安瓿或多劑量容器(例如玻璃小瓶)中。用於注射之醫藥組合物可採用諸如於油性或水性媒劑中之懸浮液、溶液或乳液等形式,且可含有調配劑,例如抗氧化劑、緩衝劑、非離子型洗滌劑、崩解劑、等滲劑、懸浮劑、穩定劑、防腐劑、分散劑及/或其他各種各樣的添加劑。欲用於活體內投與之非經腸調配物通常係無菌的。此可藉由(例如)藉助無菌過濾膜過濾來容易地達成。
儘管在許多情形中以液體形式提供之醫藥組合物適合於立即使用,但該等非經腸調配物亦可以冷凍或凍乾形式提供。在前一種情形中,醫藥組合物在使用前必須解凍。通常使用後一種形式以增強醫藥 組合物中所含有之化合物在較寬之各種儲存條件下之穩定性,如由彼等熟悉此項技術者所認識到凍乾製劑通常比其液體對應物更穩定。非經腸製劑(parenterals)可藉由(若適當)將具有期望純度之化合物與一或多種此項技術中通常採用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賦形劑或穩定劑(所有該等稱為「賦形劑」)(例如,抗氧化劑、緩衝劑、非離子型洗滌劑、崩解劑、等滲劑、懸浮劑、穩定劑、防腐劑、分散劑及/或其他各種各樣的添加劑)混合來製備用於作為凍乾調配物儲存。該等凍乾製劑在使用前藉由添加一或多種適宜的醫藥上可接受之稀釋劑(例如注射用無菌無致熱源水或無菌生理鹽水溶液)進行重構。
對於藉由吸入(例如,鼻或肺)投與,醫藥組合物可方便地以氣溶膠噴霧之形式自加壓包或噴霧器及/或借助於適宜推進劑(例如二氯二氟甲烷、三氯氟甲烷、二氯四氟乙烷、二氧化碳或其他適宜氣體或氣體混合物)遞送。
除上述調配物以外,醫藥組合物亦可調配成儲積製劑。該等長效調配物可藉由植入或肌內注射來投與。
化合物亦可陷獲於(例如)藉由凝聚技術或藉由界面聚合製備之微膠囊中(例如羥甲基纖維素、明膠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膠囊),該等微膠囊呈膠體藥物遞送系統(例如脂質體、白蛋白微球體、微乳液、奈米粒子及奈米膠囊)或粗乳液形式。該等技術揭示於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1版,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A Wolters Kluwer Company出版,2005中。
持續釋放製劑之其他適宜實例包括含有化合物之固體疏水性聚合物之半滲透基質,該等基質具有適宜形式,例如膜或微膠囊。持續釋放基質之實例包括聚酯、水凝膠(例如,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基酯)或聚(乙烯醇))、聚交酯、L-麩胺酸與L-麩胺酸乙基酯之共聚物、不可降解之乙烯-乙酸乙烯酯、可降解之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例如 PROLEASE®技術(Alkermes公司,Cambridge,MA)或LUPRON DEPOT®(Tap Pharmaceuticals Products公司;Lake Forest,IL;由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乙酸亮丙瑞林(leuprolide acetate)組成之可注射微球體))及聚-D-(-)-3-羥丁酸。儘管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及乳酸-乙醇酸等聚合物能夠長期釋放分子(例如長達或超過100天),但某些水凝膠釋放化合物持續較短時期。
III.使用方法
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合物可用於治療個體之病毒感染;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來自以下家族中之一者之病毒引起: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動脈炎病毒(Arterivirus)、星狀病毒科(Astroviridae)、雙核糖核酸病毒科(Birnaviridae)、雀麥花葉病毒科(Bromoviridae)、本揚病毒科(Bunyaviridae)、杯狀病毒科(Caliciviridae)、修道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豇豆鑲嵌病毒科(Comoviridae)、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囊狀噬菌體科(Cystoviridae)、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彎曲病毒科(Flexiviridae)、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Hepadnaviridae)、肝炎病毒(Hepevirus)、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光滑噬菌體科(Leviviridae)、黃症病毒科(Luteoviridae)、中等套病毒科(Mesoniviridae)、單股反鏈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嵌紋病毒(Mosaic virus)、網巢病毒目(Nidovirales)、野田病毒科(Nodaviridae)、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乳頭瘤病毒科(Papillomaviridae)、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小雙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birnaviridae)、小雙核糖核酸病毒(Picobirnavirus)、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馬鈴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反轉錄病毒科(Retroviridae)、桿狀套病毒科(Roniviridae)、隨伴病毒科(Sequiviridae)、纖細病毒屬(Tenuivirus)、披衣病毒科(Togaviridae)、 番茄叢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整體病毒科(Totiviridae)及蕪菁變黃鑲嵌病毒科(Tymoviridae)。
根據更具體實施例,醫藥組合物可用於治療由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引起之病毒感染:阿爾弗病毒(Alfuy virus)、班齊病毒(Banzi virus)、牛腹瀉病毒(bovine diarrhea virus)、屈公病病毒(Chikungunya virus)、登革熱病毒(DNV)、腦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B型肝炎病毒(HBV)、HCV、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HIV、伊列烏斯病毒(Ilheus 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科科百拉病毒(Kokobera virus)、庫京病毒(Kunjin virus)、科薩努森林病病毒(Kyasanur forest disease virus)、綿羊跳躍病病毒(louping-ill virus)、麻疹病毒、MERS-冠狀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metapneumovirus)、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Murray Valley virus)、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poliovirus)、布氏病毒(Powassan virus)、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羅西奧病毒(Rocio virus)、SARS-冠狀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St.Louis encephalitis virus)、蜱傳腦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WNV及黃熱病毒。
許多RNA病毒共用生物化學、調控及信號傳導途徑。該等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DNV、RSV、WNV、HCV、副流行性感冒病毒、間質肺炎病毒、屈公病病毒、SARS、MERS、脊髓灰白質炎病毒、麻疹病毒、黃熱病毒、蜱傳腦炎病毒、日本腦炎病毒、聖路易腦炎病毒、墨累谷腦炎病毒、布氏病毒、羅西奧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班齊病毒、伊列烏斯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阿爾弗病毒、牛腹瀉病毒及科薩努森林病病毒。
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括利用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合物治療個體 (人類、哺乳動物、自由放養的畜類、獸醫動物(狗、貓、爬行動物、鳥類等)、農場動物及家畜(馬、牛、山羊、豬、雞等)及研究動物(猴子、大鼠、小鼠、魚等))。治療個體包括遞送治療有效量。治療有效量包括彼等提供有效量、預防性治療及/或治療性治療之量。
「有效量」係在個體中引起期望生理變化所需化合物之量。通常投與有效量用於研究目的。本文所揭示之有效量降低、控制或消除病毒感染之存在或活性及/或降低、控制或消除病毒感染之不期望負效應。舉例而言,有效量可使得個體或研究中之病毒蛋白之降低、個體或研究中之病毒RNA之降低及/或細胞培養物中存在之病毒的降低。
「預防性治療」包括投與給未展現病毒感染之跡象或症狀或僅展現病毒感染之早期跡象或症狀之個體的治療,使得投與治療用於減小、防止或減少病毒感染進一步發展之風險的目的。因此,預防性治療起到針對病毒感染預防治療的作用。預防性治療亦可包括本文其他地方所述之疫苗。預防性治療可使得個體中病毒蛋白或RNA不再增加及/或病毒感染之臨床指標不再增加,例如:在HCV之情形中食慾不振、疲乏、發燒、肌肉痛、噁心及/或腹部疼痛;在WNV之情形中發燒及/或頭痛;及在RSV之情形中咳嗽、充血、發燒、咽喉痛及/或頭痛。預防性治療可投與給任一個體,無論是否存在病毒感染之跡象。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防性治療可在旅行之前投與。
「治療性治療」包括投與給展現病毒感染之症狀或跡象之個體的治療,且投與給個體係用於減少或消除病毒感染之跡象或症狀的目的。治療性治療可降低、控制或消除病毒之存在或活性及/或降低、控制或消除病毒之負效應。治療性治療可使得個體中之病毒蛋白或RNA減少及/或病毒感染之臨床指標減少,例如:在HCV之情形中食慾不振、疲乏、發燒、肌肉痛、噁心及/或腹部疼痛;在WNV之情形 中發燒及/或頭痛;及在RSV之情形中咳嗽、充血、發燒、發紺、咽喉痛及/或頭痛。
對於投與而言,治療有效量(在本文中亦稱為劑量)初始可基於來自活體外分析及/或動物模型研究之結果進行估計。舉例而言,可在動物模型中調配劑量以達成循環濃度範圍(包括IC50),如在細胞培養物中針對特定靶標所測定。該資訊可用於更準確地確定在所關注個體中之有用劑量。
投與給特定個體之實際劑量量可由醫師、獸醫或研究者慮及諸如物理及生理學因素等參數來確定,包括目標、體重、病狀之嚴重程度、病毒感染之類型、先前或併存之治療性幹預、個體之特發病及投與途徑。
醫藥組合物可經靜脈內投與給個體用於以臨床安全且有效之方式(包括組合物之一或多次分開投與)治療病毒感染。舉例而言,可將0.05mg/kg至5.0mg/kg每天以一或多個劑量投與給個體(例如,0.05mg/kg每天一次(QD)、0.10mg/kg QD、0.50mg/kg QD、1.0mg/kg QD、1.5mg/kg QD、2.0mg/kg QD、2.5mg/kg QD、3.0mg/kg QD、0.75mg/kg每天兩次(BID)、1.5mg/kg BID或2.0mg/kg BID之劑量)。對於某些抗病毒指標而言,化合物之總日劑量可為0.05mg/kg至3.0mg/kg,經靜脈內一天1至3次投與給個體,包括使用60分鐘QD、BID或每天三次(TID)靜脈內輸注給藥投與表1化合物之0.05-3.0mg/kg/天、0.1-3.0mg/kg/天、0.5-3.0mg/kg/天、1.0-3.0mg/kg/天、1.5-3.0mg/kg/天、2.0-3.0mg/kg/天、2.5-3.0mg/kg/天及0.5-3.0mg/kg/天的總日劑量。在一個特定實例中,抗病毒醫藥組合物可以(例如)1.5mg/kg、3.0mg/kg、4.0mg/kg具有高達92-98%wt/wt之表1化合物的組合物之總日劑量靜脈內QD或BID投與給個體。
其他有用劑量通常可在0.1μg/kg至5μg/kg或0.5μg/kg至1μg/kg之 範圍內。在其他實例中,劑量可包括1μg/kg、5μg/kg、10μg/kg、15μg/kg、20μg/kg、25μg/kg、30μg/kg、35μg/kg、40μg/kg、45μg/kg、50μg/kg、55μg/kg、60μg/kg、65μg/kg、70μg/kg、75μg/kg、80μg/kg、85μg/kg、90μg/kg、95μg/kg、100μg/kg、150μg/kg、200μg/kg、250μg/kg、350μg/kg、400μg/kg、450μg/kg、500μg/kg、550μg/kg、600μg/kg、650μg/kg、700μg/kg、750μg/kg、800μg/kg、850μg/kg、900μg/kg、950μg/kg、1000μg/kg、0.1mg/kg至5mg/kg或0.5mg/kg至1mg/kg。在其他實例中,劑量可包括1mg/kg、5mg/kg、10mg/kg、15mg/kg、20mg/kg、25mg/kg、30mg/kg、35mg/kg、40mg/kg、45mg/kg、50mg/kg、55mg/kg、60mg/kg、65mg/kg、70mg/kg、75mg/kg、80mg/kg、85mg/kg、90mg/kg、95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350mg/kg、400mg/kg、450mg/kg、500mg/kg、550mg/kg、600mg/kg、650mg/kg、700mg/kg、750mg/kg、800mg/kg、850mg/kg、900mg/kg、950mg/kg、1000mg/kg或更多。
治療有效量可藉由在治療方案之過程期間投與單個或多個劑量來達成(例如,每天、每隔一天、每3天、每4天、每5天、每6天、每週、每2週、每3週、每個月、每2個月、每3個月、每4個月、每5個月、每6個月、每7個月、每8個月、每9個月、每10個月、每11個月或每年)。
本發明醫藥組合物之投與可以各種方式實施,包括經口、經皮下、經靜脈內、經腦內、經鼻內、經皮、經腹腔內、經肌內、經肺內、經鞘內、經陰道、經直腸、經眼內或任何其他可接受之方式。醫藥組合物可藉由輸注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技術(例如幫浦(例如,皮下滲透幫浦)或植入)連續投與,但快速注射係可接受的。在一些情形中,醫藥組合物可直接作為溶液或噴霧施加。
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合物可與目前在開發或使用中之其他療法相加或協同。舉例而言,利巴韋林及干擾素-α當組合使用時提供HCV感染之有效治療。其組合功效可超過任一藥物產品單獨使用時之功效。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單獨或與干擾素、利巴韋林及/或各種小分子組合或聯合投與,該等小分子係針對病毒靶標(病毒蛋白酶、病毒聚合酶及/或病毒複製複合物之組裝)及宿主靶標(病毒處理所需之宿主蛋白酶、病毒靶標(例如NS5A)之磷酸化所需之宿主激酶及有效利用病毒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或IRES所需之宿主因素的抑制劑)二者所開發。
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合物可與以下組合或聯合使用:金剛烷抑制劑、神經胺糖酸苷酶抑制劑、α干擾素、非核苷或核苷聚合酶抑制劑、NS5A抑制劑、抗組胺劑、蛋白酶抑制劑、螺旋酶抑制劑、P7抑制劑、進入抑制劑、IRES抑制劑、免疫刺激劑、HCV複製抑制劑、親環素A抑制劑、A3腺苷拮抗劑及/或微RNA阻抑劑。
可與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合物組合或聯合投與之細胞因子包括介白素(IL)-2、IL-12、IL-23、IL-27或IFN-γ。
已經用於或潛在的將可用於與本文所揭示醫藥組合物組合或聯合投與之新的HCV藥物包括ACH-1625(Achillion);糖基化干擾素(Alios Biopharma);ANA598,ANA773(Anadys Pharm);ATI-0810(Arisyn Therapeutics);AVL-181(Avila Therapeutics);LOCTERON®(Biolex);CTS-1027(Conatus);SD-101(Dynavax Technologies);克立咪唑(Clemizole)(Eiger Biopharmaceuticals);GS-9190(Gilead Sciences);GI-5005(GlobalImmune BioPharma);雷西莫特(Resiquimod)/R-848(Graceway Pharmaceuticals);人血清白蛋白融合干擾素(Alb干擾素)α-2b(Human Genome Sciences);IDX-184、IDX-320、IDX-375(Idenix);IMO-2125(Idera Pharmaceuticals);INX-189 (Inhibitex);ITCA-638(Intarcia Therapeutics);ITMN-191/RG7227(Intermune);ITX-5061、ITX-4520(iTherx Pharmaceuticals);MB11362(Metabasis Therapeutics);巴維昔單抗(Bavituximab)(Peregrine Pharmaceuticals);PSI-7977、RG7128、PSI-938(Pharmasset);PHX1766(Phenomix);硝唑尼特(Nitazoxanide)/ALINIA®(Romark Laboratories);SP-30(Samaritan Pharmaceuticals);SCV-07(SciClone);SCY-635(Scynexis);TT-033(Tacere Therapeutics);維拉米定(Viramidine)/塔利韋林(taribavirin)(Valeant Pharmaceuticals);特拉匹韋(Telaprevir)、VCH-759、VCH-916、VCH-222、VX-500、VX-813(Vertex Pharmaceuticals);及PEG-INFλ(Zymogenetics)。
已經用於或潛在的將可用於與本文所揭示醫藥組合物組合或聯合投與之新的流行性感冒及WNV藥物包括神經胺糖酸苷酶抑制劑(帕拉米韋(Peramivir)、那尼納米韋(Laninamivir));三聯療法-神經胺糖酸苷酶抑制劑、利巴韋林及金剛烷胺(ADS-8902);聚合酶抑制劑(法匹拉韋(Favipiravir));反轉錄酶抑制劑(ANX-201);吸入殼聚糖(ANX-211);進入/結合抑制劑(結合位點模擬,Flucide);進入抑制劑(流感酶(Fludase));融合抑制劑(用於WNV之MGAWN1);宿主細胞抑制劑(羊毛硫抗生素(lantibiotics));RNA基因組之裂解(RNAi、RNAse L);免疫刺激劑(干擾素Alferon-LDO;Neurokinin1拮抗劑、Homspera、用於WNV之干擾素Alferon N);及TG21。
可用於潛在的與醫藥組合物組合或聯合投與之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及/或肝炎的其他藥物包括彼等提供於表2中者。
化合物或醫藥組合物可與其他化合物或醫藥組合物相加或協同以能夠進行疫苗開發。借助其抗病毒劑免疫增強性質,化合物可用於影響預防性或治療性接種。化合物無需與其他疫苗化合物同時或組合投與才有效。化合物之疫苗應用並不限於治療病毒感染,而是由於化合物所引發之免疫反應的一般性可涵蓋所有治療性及預防性疫苗應用。
「疫苗」係用於在個體中誘導免疫反應之免疫原性製劑。疫苗可具有一種以上免疫原性之組分。疫苗可用於預防性及/或治療性目的。疫苗也未必必須防止病毒感染。不受限於理論,所揭示疫苗可以使得當如本文所述投與疫苗時病毒感染以較小量(包括完全沒有)發生或使得改善病毒感染之生物或生理學效應的方式影響個體之免疫反應。如本文所用,疫苗包括用於治療個體(包括脊椎動物)病毒感染目的之製劑,其包括包含化合物單獨或與抗原組合之醫藥組合物。
本發明提供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作為佐劑之用途。佐劑增強、加強及/或加速另一種所投與治療劑之有益效應。在特定實施例中,術語「佐劑」係指改良其他藥劑對免疫系統之效應的化合物。具有此功能之佐劑亦可為無機或有機化學品、大分子或某些已殺死細菌之整個細胞,其增強對抗原之免疫反應。其可包括於疫苗中以增強受體對所提供抗原之免疫反應。
如熟悉此項技術者所理解,疫苗可對抗病毒、細菌、感染、癌症等且可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活的減毒疫苗(LAIV)、不活化疫苗(IIV;殺死的病毒疫苗)、亞單位(裂解疫苗);亞病毒粒子疫苗;經純化蛋白質疫苗;或DNA疫苗。適當佐劑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水/油乳液、非離子型共聚物佐劑(例如CRL 1005(Optivax;Vaxcel公司,Norcross,Ga.))、磷酸鋁、氫氧化鋁、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鎂之水性懸浮液、細菌內毒素、多核苷酸、聚合電解質、親脂性佐劑及合成胞壁醯二肽(norMDP)類似物,例如N-乙醯基-去甲-胞壁醯基-L-丙胺醯基-D-異麩醯胺酸、N-乙醯基-胞壁醯基-(6-O-硬脂醯基)-L-丙胺醯基-D-異麩醯胺酸或N-乙二醇-胞壁醯基-LalphaAbu-D-異麩醯胺酸(Ciba-Geigy有限公司)。
本發明進一步包括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在活體外在許多應用中之用途及應用,包括開發對抗病毒感染之療法及疫苗、研究真核細胞中先天性免疫反應之調節等。本發明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亦可用於動物模型中。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之該等活體外及動物活體內使用之結果可(例如)告知其在人類中之活體內用途,或其獨立於任何人類治療性或預防性用途可係有價值的。
實例性實施例
1.一種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結構:
其中W1係CH、CH2、N或NH;W2係Br、Cl、F、苯基、CF3、低碳數烷基、C(CH3)3、雜芳基、 環烷基、OWa、OCH2Wa、OCH2Wb、或NHSO2Wb、NWcSO2Wc;Wa係Br、芳基、CF3、低碳數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HF2、C(CH3)3或NHSO2Wb;Wb係苯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低碳數烷基;Wc係低碳數烷基;Ra係H、低碳數烷基或ORc,其中Rc為H或低碳數烷基;Rb係苯基、苯酚、ORd、NRd、ORdRe或NRdRe Rd為低碳數烷基、烷基磺醯基、SO2CH3、烷基羰基、CF2、C(=O)NHRc、CH2C(=O)Rf、CH2C(=O)RfRg、CH2Rh、CH2CH2Rf、CH2CH2RfRg、CH2CH2RfRi,Re為羥基、低碳數烷基、烷基磺醯基或NHRc;Rf係雜芳基或雜環烷基,Rg係烷基羰基、烷基磺醯基或低碳數烷基,Rh係炔基,且虛線代表存在或不存在雙鍵。
2.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W1為N,W2為低碳數烷基,且Rb係ORi,其中Ri係烷基羰基。
3.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W2係Br、CF3、OCF3或C(CH3)3且Rb係ORj,其中Rj係磺醯基。
4.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W2係C(CH3)3且Rb為NCH3Rj,其中Rj係磺醯基。
5.一種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結構:
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選自H、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N-烷基六氫吡嗪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異喹啉、SR4、SOR4、SO2R4、CO2R4、COR4、CONR4R5、CH2CONR4R5、NR4SO2R5、CSNR4R5或SOmNR4R5;R3係H、R1、烷基磺醯基、NR4SO2R5、SOmNR4R5、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芳基磺醯基或雜環烷基烷基;R4及R5各自獨立地選自H、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N-烷基六氫吡嗪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或異喹啉;A及A’各自獨立地選自O、S或NR’,其中R’係H、低碳數烷基或R3,或R’及R3或R’及W可在一起形成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雜環基環或雜芳基環; W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芳基、經取代之雜芳基、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烷基、經取代之雜烷基、雜環烷基、經取代之雜環烷基、芳基烷基或雜芳基烷基;Z1、Z2及Z3各自獨立地選自C、O、NH、S、C=O、S=O或SO2;Y1、Y2、Y3及Y4各自獨立地選自C或N,前提條件係當Y4為N時,則R3-(A)s不存在;虛線代表存在或不存在雙鍵;m為1或2;n為0、1、2或3;o為0、1、2或3;s為0或1;且r為0或1。
6.如實施例5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7.如實施例5之化合物,其中Y4為N。
8.如實施例5之化合物,其中W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其中X1、X2、X3、X4、X5及X6中之每一者獨立地選自C、O、NH、NR6、S、C=O、S=O或SO2;每一R6獨立地選自H、低碳數烷基、鹵烷基、環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N-烷基六氫吡嗪基、喹啉、異喹啉、SR4、SOR4、SO2R4、CO2R4、COR4、CONR4R5、NR4SO2R5、CSNR4R5或SOmNR4R5,或兩個毗鄰R6基團可在一起形成稠合5或6員環烷基環、雜環烷基環、亞甲基二側氧基環、伸乙基二側氧基環、芳基環或雜芳基環;每一R8獨立地選自H、烷基、鹵烷基、環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CF3、烷基羰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異喹啉、CO2R4、COR4、 CONR4R5、SO2CH3,或兩個毗鄰R8基團可在一起形成稠合5或6員環烷基環、雜環烷基環、亞甲基二側氧基環、伸乙基二側氧基環、芳基環或雜芳基環;p及t各自獨立地係0、1、2、3、4或5,前提條件係p+t5;且q為1、2、3或4。
9.如實施例8之化合物,其中R6係H、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Cl、Br、CF3、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低碳數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10.如實施例9之化合物,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N-嗎啉基、N-烷基-N-六氫吡嗪基或苯基。
11.如實施例8之化合物,其中r為0且W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且R6為第三丁基、Br、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或苯基;或r為1,且W為苯基。
12.如實施例8之化合物,其中r為0且W為4-(OR8)-1-苯基,且(OR8)為三氟甲氧基、丁氧基、環丙基甲氧基、二甲基丙氧基、三氟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氧雜環己基甲氧基、氧雜環己基甲氧基或二甲基丁氧基。
13.如實施例5之化合物,其中s為1,A為O或NR’,且R’為H或低碳數烷基,且R3係H、3-丙炔基、SO2CH3、CF2H、CF3、CONHCH3或CH2CONR4R5;其中R4及R5在一起形成N-嗎啉基環、N-乙醯基六氫吡嗪基環、N-甲烷磺醯基六氫吡嗪基環或N-甲基六氫吡嗪基環;或s為0且R3為SO2CH3、COR4、CONR4R5、N-咪唑啉基或N-馬來醯亞胺基。
14.如實施例5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15.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實施例1至14中任一者之化合物。
16.如實施例15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療法中。
17.如實施例16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如實施例14中所示之結構。
18.如實施例16或17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醫藥組合物係作為預防性或治療性疫苗之佐劑投與。
19.如實施例18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使用包含藉由另外投與對抗以下病毒之疫苗對個體進行接種:阿爾弗病毒、班齊病毒、牛腹瀉病毒、屈公病病毒、DNV、EMCV、HBV、HCV、hCMV、 HIV、伊列烏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科薩努森林病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麻疹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布氏病毒、RSV、羅西奧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WNV及黃熱病毒。
20.如實施例15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個體之病毒感染。
21.如實施例20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以下家族中之一或多者之病毒引起:沙粒病毒科、動脈炎病毒、星狀病毒科、雙核糖核酸病毒科、雀麥花葉病毒科、本揚病毒科、杯狀病毒科、修道院病毒科、豇豆鑲嵌病毒科、冠狀病毒科、囊狀噬菌體科、黃病毒科、彎曲病毒科、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肝炎病毒、皰疹病毒科、光滑噬菌體科、黃症病毒科、中等套病毒科、單股反鏈病毒目、嵌紋病毒、網巢病毒目、野田病毒科、正黏液病毒科、乳頭瘤病毒科、副黏液病毒科、小雙核糖核酸病毒科、小雙核糖核酸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科、呼腸孤病毒科、反轉錄病毒科、桿狀套病毒科、隨伴病毒科、纖細病毒屬、披衣病毒科、番茄叢矮病毒科、整體病毒科及蕪菁變黃鑲嵌病毒科。
22.如實施例17或18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毒感染係阿爾弗病毒、班齊病毒、牛腹瀉病毒、屈公病病毒、登革熱病毒(DNV)、腦心肌炎病毒(EMCV)、B型肝炎病毒(HBV)、C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伊列烏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科薩努森林病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麻疹病毒、MERS-冠狀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布氏病毒、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羅西奧病毒、SARS-冠狀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西尼羅病毒(WNV)及黃熱病毒。
23.如實施例20至22中任一者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HCV引起。
24.如實施例20至22中任一者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EMCV引起。
25.如實施例20至22中任一者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RSV引起。
26.如實施例20至22中任一者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27.如實施例20至22中任一者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DNV引起。
28.如實施例20至22中任一者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hCMV引起。
29.如實施例20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醫藥組合物係作為預防性或治療性疫苗之佐劑投與。
30.如實施例29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使用包含藉由另外投與對抗以下病毒之疫苗對個體進行接種:阿爾弗病毒、班齊病毒、牛腹瀉病毒、屈公病病毒、DNV、HBV、HCV、hCMV、HIV、伊列烏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科薩努森林病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麻疹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布氏病毒、RSV、羅西奧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WNV及黃熱病毒。
31.如實施例20至30中任一者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化合物 具有如實施例14中所示之結構。
32.一種治療個體之病毒感染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實施例15之醫藥組合物,由此治療該個體中之該病毒感染。
33.如實施例32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以下家族中之一或多者之病毒引起:沙粒病毒科、動脈炎病毒、星狀病毒科、雙核糖核酸病毒科、雀麥花葉病毒科、本揚病毒科、杯狀病毒科、修道院病毒科、豇豆鑲嵌病毒科、冠狀病毒科、囊狀噬菌體科、黃病毒科、彎曲病毒科、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肝炎病毒、皰疹病毒科、光滑噬菌體科、黃症病毒科、中等套病毒科、單股反鏈病毒目、嵌紋病毒、網巢病毒目、野田病毒科、正黏液病毒科、乳頭瘤病毒科、副黏液病毒科、小雙核糖核酸病毒科、小雙核糖核酸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科、呼腸孤病毒科、反轉錄病毒科、桿狀套病毒科、隨伴病毒科、纖細病毒屬、披衣病毒科、番茄叢矮病毒科、整體病毒科及蕪菁變黃鑲嵌病毒科。
34.如實施例32或33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引起:流行性感冒病毒、阿爾弗病毒、班齊病毒、牛腹瀉病毒、屈公病病毒、DNV、EMCV、HBV、HCV、hCMV、HIV、伊列烏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科薩努森林病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麻疹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布氏病毒、RSV、羅西奧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WNV及黃熱病毒。
35.如實施例32至3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HCV引起。
36.如實施例32至3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 EMCV引起。
37.如實施例32至3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RSV引起。
38.如實施例32至3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39.如實施例32至3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DNV引起。
40.如實施例32至3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hCMV引起。
41.如實施例32至3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醫藥組合物係作為預防性或治療性疫苗之佐劑投與。
42.如實施例41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藉由另外投與對抗以下病毒之疫苗對個體進行接種:阿爾弗病毒、班齊病毒、牛腹瀉病毒、屈公病病毒、DNV、HBV、HCV、hCMV、HIV、伊列烏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科薩努森林病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麻疹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布氏病毒、RSV、羅西奧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WNV及黃熱病毒。
43.如實施例32至42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如實施例14中所示之結構。
44.如實施例1至14中任一者之化合物,其用於調節真核細胞中之先天性免疫反應,該使用包含將該化合物投與給該真核細胞。
45.如實施例44所用之化合物,其中該細胞係在活體內。
46.如實施例44所用之化合物,其中該細胞係在活體外。
47.如實施例44或46所用之化合物,其中該細胞係Huh7細胞。
48.如實施例44或46所用之化合物,其中該細胞係HeLa細胞。
49.如實施例44或46所用之化合物,其中該細胞係293細胞。
50.一種調節真核細胞中之先天性免疫反應之方法,其包含向該細胞投與如實施例1至14中任一者之化合物。
51.如實施例50之方法,其中該細胞係在活體內。
52.如實施例50之方法,其中該細胞係在活體外。
53.如實施例50或52之方法,其中該細胞係Huh7細胞。
54.如實施例50或52之方法,其中該細胞係HeLa細胞。
55.如實施例50或52之方法,其中該細胞係293細胞。
包含以下實例以闡釋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熟悉此項技術者根據本發明揭示內容應瞭解,可對所揭示具體實施例作出多種改變且仍獲得相似或類似結果,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舉例而言,以下實例提供用於測試本發明化合物之活體外方法。其他活體外及/或活體內病毒感染模型包括黃病毒(例如DNV、牛腹瀉病毒、WNV及GBV-C病毒)、其他RNA病毒(例如RSV、SARS及HCV複製子系統)。此外,用於病毒複製之任何適當培養之細胞組份均可用於抗病毒分析中。
實例 實例1:本發明化合物之合成
一般合成方案. 本發明化合物可藉由下文所述之方法連同熟悉此項技術者熟知之合成方法製備。本文所用之起始材料係自市場購得或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常規方法製備(例如彼等在標準參考書中所揭示者,例如COMPENDIUM OF ORGANIC SYNTHETIC METHODS,第I-VI卷(Wiley-Interscience出版))。較佳方法包括彼等下文所闡述者。
在任一以下合成序列期間,可需要及/或期望保護任一所關注分 子上之敏感或反應性基團。此可借助習用保護基達成,例如彼等闡述於以下中者:T. W. Greene,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1981; T. W. Greene及P. G. M. Wuts,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1991,及T. W. Greene及P. G. M. Wuts,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1999。
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可根據以下所討論之合成方案製備。該等方法可以熟悉此項技術之化學家已知之方式經修改或改編以達成本發明之範圍內其他化合物之合成。實施該修改以合成如實例2-4中所述之本發明實例化合物。除非另有指示,否則方案中之取代基係如上文所定義。產物之分離及純化係藉由熟悉此項技術之化學家已知之標準程序完成。
熟悉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方案、方法及實例中所用之各種符號、上標及下標為方便起見係用於代表及/或反映其在方案中引入之順序,且並不欲必定對應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符號、上標或下標。方案係可用於合成本發明化合物之代表性方法。其並不以任何方式約束本發明之範圍。
異黃酮可藉由出版物中所評論之寬範圍方法來製備,包括T.A. Geissman The Chemistry of Flavonoid Compounds, MacMillan, New York, 1962; P.M. Dewick Isoflavonoids. In The Flavonoids: Advances in Research, J.B. Harborne及T. J. Mabry編輯,Chapman & Hall, New York, 1982; E. Wong The Isoflavonoids. In The Flavonoids、J.B. Harborne、T.J. Mabry及Helga Mabry編輯,Academic Press, New York San Francisco, 1975; Paul M. Dewick Isoflavonoids. In The Flavonoids: Advances in research since 1986, J.B. Harborne, Ed., Chapman & Hall, London, 1993; Lévai, A. (4004), Synthesis ofisoflavones. J. Heterocyclic Chem., 41: 449-460; John A. Joule、Keith Mills, Heterocyclic Chemistry, Wiley & Sons,第5版,2009;及Mamoalosi A. Selepe及Fanie R. Van Heerden, Application of the Suzuki-Miyaura reaction in the synthesis offlavonoids, Molecules (2013), 18, 4739-4765。下文所示之方案1至方案7匯總用於構造異黃酮之一些常用方法。本發明之1-(2-羥基苯基)-2-苯基乙酮中間體可藉由各種方法(包括方案8中所示之彼等)醯化適宜經取代之苯酚來製備。
方案1:Venkataraman合成(原甲酸乙基酯方法)
方案2:Baker-Ollis(草醯氯乙酯方法)
方案3:Vilsmeier-Haack方法
方案4:查耳酮(chalcone)之環化
方案5:偶極環加成及重排
方案6:內環加成及CO2之消除
方案7:Suzuki-Miyaura反應
方案8:1-(2-羥基苯基)-2-苯基乙酮中間體之製備
實例2. 甲烷磺酸3-(4-第三丁基苯基)-4-側氧基-4H-烯-7-基酯之合成
步驟1:中間體2-(4-第三丁基苯基)-1-(2,4-二羥基苯基)乙酮之合成。將(4-第三丁基苯基)乙腈(10g,0.058mol)及間苯二酚(7.3g,0.066mol)將添加40mL BF3.Et2O於並使乾燥HCl氣體之流過夜穿過混合物。然後將溶液傾倒於300mL冷水中並攪拌6小時。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並蒸發溶劑以獲得油狀物,將其藉由層析純化以在層析後獲得0.68g之3-(4-第三丁基苯基)-7-羥基-4H-烯-4-酮(20%)。
步驟2:3-(4-第三丁基苯基)-7-羥基-4H-烯-4-酮之合成。將步驟1之中間體(0.65g,2.3mmol)與1:1原甲酸三乙基酯與無水吡啶及六氫吡啶混合併於120-130℃下保持4小時。將混合物冷卻並添加至水。 濾除沈澱之固體並自氯仿重結晶,以獲得0.324g產物(45%)。
步驟3:甲烷磺酸3-(4-第三丁基苯基)-4-側氧基-4H-烯-7-基酯之合成。將甲烷磺醯氯(0.079mL,1mmol)逐滴添加至步驟2之產物(0.15g,0.5mmol)及0.2mL三乙胺於10mL中之溶液。將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16小時。將溶劑蒸發至乾燥且殘餘物與甲醇一起研磨,以獲得甲烷磺酸酯(0.16g,84%)。
實例3. N-[3-(4-第三丁基苯基)-4-側氧基-4H-烯-7-基]-N-甲基甲烷磺醯胺之合成
步驟1:N-(4-乙醯基-3-羥基苯基)甲烷磺醯胺之合成。於0℃下將吡啶(1.6mL,20mmol)添加至自市場購得之4’-胺基-2’-羥基苯乙酮(2g,13mmol)及甲烷磺醯氯(1.6mL,16mmol)於40m無水二氯甲烷中之混合物。將所得混合物於0℃至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用二氯甲烷稀釋並用1M氯化氫水溶液洗滌。不溶性物質出現在兩個層之間之界面處。使用二氯甲烷將水層反萃取兩次。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蒸發,以獲得0.11g磺醯胺。將兩個萃取層之間之界面處的不 溶性物質過濾並用二乙醚沖洗,獲得1.3g磺醯胺(89%產率)。
步驟2:N-{4-[(2E)-3-(二甲基胺基)丙-2-烯醯基]-3-羥基苯基}甲烷磺醯胺之合成。將2mL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縮醛添加於步驟1之產物(0.5g,2mmol)於1mL二甲基甲醯胺中之溶液中。將所得混合物於95℃下攪拌1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逐滴添加水直至形成黃色沈澱為止。將沈澱過濾,用水沖洗,並在真空下乾燥,以獲得0.17g產物(26%產率)。
步驟3:N-(3-碘-4-側氧基-4H-烯-7-基)-N-甲基甲烷磺醯胺之合成。於0℃下將碘(0.21g,0.83mmol)添加於步驟2之產物(0.17g,0.57mmol)於5mL氯仿中之溶液中。將所得混合物於0℃至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藉由添加飽和硫代硫酸鈉水溶液驟冷。使用二氯甲烷將水層反萃取兩次。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蒸發。將殘餘物吸收於乙酸乙酯中並將不溶性物質過濾,用乙酸乙酯沖洗,並在真空下乾燥,以獲得0.14g碘烯(65%產率)。
步驟4:N-[3-(4-第三丁基苯基)-4-側氧基-4H-烯-7-基]-N-甲基甲烷磺醯胺之合成。將步驟3之產物((0.07g,0.19mmol)、4-第三丁基苯基硼酸(0.043g,0.24mmol)、10%碳上鈀(0.01g)及碳酸鈉(0.059g,0.56mmol)於1.5mL 1,2-二甲氧基乙烷與水之1/1混合物中之混合物於45-50℃下攪拌2小時,然後在二氯甲烷與水之間分配。使用二氯甲烷將水層反萃取兩次。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蒸發。將殘餘物吸收於甲醇中並將不溶性物質過濾,用甲醇沖洗並在真空下乾燥,以獲得0.052g異黃酮(73%產率)。
實例4. 甲烷磺酸4-側氧基-3-[4-(2,2,2-三氟乙氧基)苯基]-4H-烯-7-基酯之合成
分子甲烷磺酸3-(4-羥基苯基)-4-側氧基-4H-烯-7-基酯係藉由本文所述之一般方法來製備;然後將此分子(1.0g,3.0mmol)溶解於10mL無水二甲基甲醯胺(DMF)中並用稍微過量之於礦物油中之氫化鈉處理。氫氣不再逸出之後,逐滴添加甲烷磺酸2,2,2-三氟乙基酯(1.0g,5.6mmol)並使混合物於室溫下靜置過夜。液相層析-質譜(LCMS)分析顯示30%期望單烷基化產物及其他產物之混合物(包括源自甲烷磺酸酯損失之二烷基化材料)。藉由矽膠層析分離期望產物。
實例5. KIN100及KIN101之活體外抗病毒活性
測定文庫命中化合物(library hit compound)KIN100及KIN101之活體外抗病毒活性。在HCV病灶形成分析中,將Huh7細胞以2-5×103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96孔板中。使細胞生長16小時並將在含有0.5%二甲基亞碸(DMSO)之介質中稀釋至5uM、10uM、20uM或50uM之化合物添加於每一孔。將細胞培育18-24小時且然後用750pfu HCV2a菌株感染。將經稀釋病毒直接添加至孔中且不移除化合物。在化合物處理後使經感染細胞生長24-72小時且然後固定。將細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並針對HCV蛋白質進行染色。使用以1:3000稀釋之針對HCV之原代血清。偶聯至Alexa Fluor 488染料(Invitrogen)及Hoescht染料(核染色)之二級山羊抗人類抗體以1:3000稀釋使用以檢測HCV蛋白質及細胞核。培育二級抗體之後,將單層洗滌並置於100μL PBS中用於成像並使用螢光顯微鏡定量。
圖1A-1C顯示KIN100及KIN101對抗HCV之抗病毒活性。圖1A係在Huh7細胞中實施之HCV病灶形成分析之圖形,該等Huh7細胞用KIN100預處理24小時並用HCV2a以0.5之感染倍數(MOI)感染48小時。 藉由利用病毒特異性血清進行免疫螢光染色檢測HCV蛋白並將病灶正規化為未進行化合物處理之陰性對照細胞(等於1)。圖1B顯示藉由在用KIN101預處理18小時並用HCV2a以1.0之MOI感染72小時之Huh7細胞中實施之RT-qPCR之HCV病毒RNA之定量。將病毒RNA分離並在感染培養物之上清液中進行定量。圖1C顯示藉由在用HCV2a以1.0之MOI感染4小時且然後用KIN101處理之Huh7細胞中實施之RT-qPCR之HCV病毒RNA的類似定量。
在腦心肌炎病毒(EMCV)活體外抗病毒分析中,使Huh7細胞在正常生長條件下生長並用所指示量之於含有0.5% DMSO之介質中之KIN101處理。使細胞在化合物之存在下生長5小時且然後用250pfu自ATCC #VR-129B獲得之鼠科動物EMCV感染。使經感染細胞再生長18小時且然後使用MTS分析量測細胞存活力。陰性對照細胞用僅含0.5% DMSO之緩衝液處理。使用干擾素處理作為病毒抑制之陽性對照並類似於化合物處理以10IU/mL干擾素-α(Intron A,來自Schering-Plough)之濃度添加。細胞存活力係使用MTS,CellTiter 96® AQueous One Solution細胞增殖分析(MTS),來自Promega #G3580分析量測。在用EMCV感染之後,KIN101保護細胞存活力。分析結果顯示如下。
KIN101對抗RSV之抗病毒活性係藉由基於免疫螢光之病灶形成 分析來量測。將經培養之人類HeLa細胞以4×105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6孔組織培養板並生長24小時。將細胞用RSV A2 Long菌株(ATCC VR-26)以0.1之MOI感染2小時且然後移除。在0.5% DMSO中製備化合物稀釋液且用於以0.001μM/孔至10μM/孔之範圍內的化合物最終濃度處理細胞。媒劑對照孔含有0.5% DMSO且用於與化合物處理之細胞進行比較。使化合物處理之後之RSV感染進行48小時。然後收穫病毒上清液並用於感染以8×103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96孔組織培養板中之新的HeLa細胞單層。將新的經感染細胞培育過夜(18-24小時)並藉由病毒蛋白之免疫螢光染色用於量測初始上清液中之傳染性病毒之含量。將細胞用冰冷的1:1甲醇及丙酮溶液固定並針對RSV F蛋白質進行染色。使用1:2000稀釋之一級小鼠抗RSV單株抗體(EMD Millipore)。使用1:3000稀釋之偶聯至Alexa Fluor 488染料(Invitrogen)及Hoescht染料(核染色)之二級山羊抗小鼠抗體以檢測RSV蛋白質及細胞核。培育二級抗體之後,將單層洗滌且然後置於100μL PBS中用於成像並使用Cellomics ArrayScan HCS儀器定量。
圖2A顯示用RSV A2感染並用KIN101處理後之細胞存活力。圖2B顯示KIN101處理減少細胞感染48小時後之RSV病毒RNA。
實例6. KIN269及其他所選化合物之活體外抗病毒活性
量測KIN269及其他所選化合物之活體外對抗流行性感冒病毒之抗病毒活性。將經培養之人類293細胞以3×105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6孔組織培養板中用於流感病灶形成分析並生長24小時。將細胞用流行性感冒病毒A/烏隆(Udorn)/72 H3N2菌株以0.1之MOI感染2小時且然後移除。在0.5% DMSO中製備化合物稀釋液且用於以0.001μM/孔至10μM/孔之範圍內的化合物最終濃度處理細胞。媒劑對照孔含有0.5% DMSO且用於與化合物處理之細胞進行比較。然後使複製進行24小時。然後收穫病毒上清液且用於感染容許性MDCK細胞的新的單 層,該等細胞在此之前在96孔組織培養板中以1.5×104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24小時。將新的經感染細胞培育過夜(18-24小時)並藉由病毒蛋白之免疫螢光染色用於量測初始上清液中之傳染性病毒之含量。將細胞用冰冷的1:1甲醇及丙酮溶液固定並針對流行性感冒核蛋白(NP)染色。使用1:3000稀釋之一級小鼠抗NP單株抗體(Chemicon)。使用1:3000稀釋之偶聯至Alexa Fluor 488染料(Invitrogen)及Hoescht染料(核染色)之二級山羊抗小鼠抗體以檢測RSV蛋白質及細胞核。培育二級抗體之後,將單層洗滌且然後置於100μL PBS中用於成像並使用Cellomics ArrayScan HCS儀器定量。
圖3A、3B及3C顯示以病毒感染受化合物之抑制百分數作圖之病灶減少。KIN101在293細胞中顯示病毒感染之劑量依賴性減少;化合物KIN134、KIN263、KIN267、KIN269、KIN282、KIN291、KIN308及KIN306對此抗病毒活性進行改良,如由減少之病毒滴度所示。(圖3A)。KIN328、KIN371、KIN372、KIN376、KIN385、KIN392、KIN269、KIN394、KIN395及KIN299在293細胞中顯示病毒感染之劑量依賴性減少(圖3B)。圖3C顯示在流行性感冒抗病毒分析中實例性所選化合物之IC50值。
量測KIN269及其他所選化合物之活體外對抗DNV之抗病毒活性。將經培養之人類Huh7細胞以之密度4×105個細胞/孔接種於6孔組織培養板用於DNV病灶形成分析並生長24小時。將細胞用DNV 2型菌株以0.1之MOI感染2小時且然後移除。在0.5% DMSO中製備化合物稀釋液且用於以0.001μM/孔至10μM/孔之範圍內的化合物最終濃度處理細胞。媒劑對照孔含有0.5% DMSO且用於與化合物處理之細胞進行比較。然後使複製進行48小時。然後收穫病毒上清液且用於感染容許性Vero細胞之新的單層,該等細胞在此之前在96孔組織培養板中以8×103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24小時。將新的經感染細胞培育24小時並 藉由病毒蛋白之免疫螢光染色用於量測初始上清液中之傳染性病毒之含量。將細胞用冰冷的1:1甲醇及丙酮溶液固定並針對DNV融合蛋白染色。使用以1:2000稀釋之對抗DNV融合蛋白之一級小鼠單株抗體(Millipore)。使用1:3000稀釋之偶聯至Alexa Fluor 488染料(Invitrogen)及Hoescht染料(核染色)之二級山羊抗小鼠抗體以檢測DNV蛋白質及細胞核。培育二級抗體之後,將單層洗滌且然後置於100μL PBS中用於成像並使用Cellomics ArrayScan HCS儀器定量。
圖4A顯示用DNV感染且用增加量之KIN101處理之細胞中病毒蛋白之劑量依賴性減少。針對抗病毒活性之DNV病灶形成分析之結果顯示於圖4B中。將病灶之減少以病毒感染受化合物之抑制百分數作圖。化合物KIN101(黑色虛線)、KIN134、KIN269、KIN328、KIN372、KIN376及KIN385顯示Huh7細胞中病毒感染之劑量依賴性減少。顯示IC50值(以M計)。
所選化合物之其他病毒之計算IC50值顯示於表4中。
實例7. KIN385及其他所選化合物之活體外抗病毒活性
量測活體外對抗hCMV之抗病毒活性。將初始人類包皮纖維原細胞(HFF;ATCC)以1.5×105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24孔組織培養板並生長24小時。將細胞用hCMV AD169菌株(ATCC)以0.1之MOI感染4小時且然後移除。在0.5% DMSO中製備化合物稀釋液且用於以0.001μM/孔至10μM/孔之範圍內的化合物最終濃度處理細胞。媒劑對照孔含有0.5% DMSO且用於與化合物處理之細胞進行比較。然後使複製 進行48-96小時。在48、72及96小時時收穫病毒上清液且用於感染新的HFF單層,其在此之前在96孔組織培養板中以3×104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24小時。將新的經感染細胞培育24小時並藉由病毒蛋白之免疫螢光染色用於量測初始上清液中之傳染性病毒之含量。將細胞用冰冷的1:1甲醇及丙酮溶液固定並針對hCMV IE1蛋白以類似於先前針對其他活體外病毒系統所述之方法進行染色。
圖5A顯示hCMV之劑量依賴性減少,如藉由在用KIN385、KIN392、KIN394及KIN395處理之試樣中之病灶(FFU/mL)所量測。圖4B顯示hCMV之劑量依賴性減少,如藉由在用KIN269、KIN134、KIN372、KIN328及KIN376處理之試樣中之病灶(FFU/mL)所量測。
實例8. 藉由KIN269之活體外IRF-3活化
藉由分析IRF-3依賴性信號傳導之活化量測KIN269之RIG-I信號傳導途徑活化。此係藉由在經化合物處理之細胞中藉由RT-qPCR量測IRF-3依賴性基因表現來實施。將經培養之人類細胞用0.001-10μM之KIN269或DMSO媒劑對照處理並培育長達24小時。在處理後4至24小時之多個時間點處收穫細胞。使用熟知技術實施RNA分離、反轉錄及qPCR。使用自市場購得之經驗證TaqMan基因表現分析(Applied Biosystems/Life Technologies)根據製造商說明書實施PCR反應。使用相對表現分析(△△Ct)量測含量基因表現。
圖6顯示在293細胞中由化合物KIN269誘導之基因表現。已知為IRF-3依賴性或涉及抗病毒反應之基因在用KIN269治療後顯示經誘導。
實例9. KIN269之活體外生物利用度及抗病毒活性
使用小鼠流行性感冒模型量測KIN269之抗病毒活性。利用非手術滴注流行性感冒病毒菌株A/Puerto Rico/8/1934(PR8)達成病毒感染。KIN269係在整個感染期間每天藉由鼻內投與於10%羥基丙基-β- 環糊精(HPBCD)中之10mg/kg來投與或僅投與媒劑對照。針對研究終點對動物進行評估,包括每天臨床觀察結果、死亡率、體重及體溫。病毒滴度係在肺組織中量測。
KIN269之抗病毒活性係使用小鼠冠狀病毒(MHV)模型量測。病毒感染係使用非手術鼻內滴注MHV來達成。KIN269係在整個感染期間每天藉由鼻內投與於10%羥基丙基-β-環糊精(HPBCD)中之10mg/kg或僅媒劑對照來投與。針對研究終點對動物進行評估,包括每天臨床觀察結果、死亡率、體重及體溫。病毒滴度係在肺組織中量測。
KIN269之抗病毒活性係使用小鼠DNV模型量測。病毒感染係使用腹膜內注射DNV2型菌株達成。KIN269係在整個感染期間IP注射10mg/kg來投與或僅投與媒劑對照。針對研究終點對動物進行評估,包括每天臨床觀察結果、死亡率、體重及體溫。在血清中量測病毒RNA。
在初步小鼠PK研究中,藉由靜脈內及腹膜內投與途徑二者投與10mg/kg KIN269。在投藥之前且在投藥後長達4小時之多個時間點處藉由眼窩後竇收集血樣試樣。根據特定針對KIN269所開發之生物方法量測化合物濃度。
圖7A-7E顯示KIN269之活體內廣譜抗病毒活性及生物利用度。KIN269(10mg/kg於10% HPBCD中)鼻內治療降低流行性感冒病毒(圖7A)及小鼠肝炎病毒(MHV)(圖7B)在肺中之複製及滴度。圖7C顯示當以10mg/kg經由腹膜內注射或靜脈內注射投藥時,隨時間之KIN269血清含量。圖7D顯示KIN269抑制DNV,如當IP以10mg/kg/天投藥時在血清中所量測。圖7E顯示當在用PR8流感進行致死性感染前-24小時(預防性)或之後+24小時(治療性)藉由鼻內滴注投與時,KIN269(20mg/kg)抑制流感在肺中之複製。在感染後72小時收穫肺組織並藉由PCR定量流感RNA。
實例10. 使用定量結構-活性關係(QSAR)研究之抗病毒活性及藥理性質
此實例闡述使用本文針對抗病毒作用所述化合物之QSAR途徑之模擬化合物設計。QSAR研究經設計以提供具有皮莫耳至奈莫耳效能之先導化合物。化合物之最佳化集中於產生結構多樣性並評估核心變化形式及基團修飾。測試類似物對抗若干病毒之抗病毒活性(包括本文所述之病毒分析模型)。另外,在一或多個細胞系或外周血單核細胞中測試類似物之細胞毒性。顯示經改良功效及低細胞毒性之最佳化合物進一步藉由額外量測活體外及活體內毒理學及吸收、分佈、代謝及消除(ADME)來表徵。亦研究抗病毒活性之作用機制及廣度。
QSAR研究中之化學設計。實施藥物類性質、代謝不穩定性及有毒可能性之分析以推動模擬化合物設計。藥物類性質(如藉由Lipinski規則(Lipinski,C.A.等人,(2001)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 estimate solubility and permeability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settings,Adv Drug Deliv Rev 46,3-26)所量測)及相關生理化學性質係生物可利用度之主要指標。暗示代謝及毒理學可能性之結構特徵可指示有限穩定性、降低之半衰期、反應性中間體或特異毒性且因此將被移除。構造5至10個化合物類似物設置以移除或改變化學反應性或代謝敏感性結構特徵,由此開發初步QSAR。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闡述為異黃酮化合物。異黃酮作為自豆科植物(Leguminosae,legume)家族分離之天然產物為人熟知且通常經多羥基化且作為植物性雌激素及抗氧化劑具有藥理學活性。此類型之大多數可識別成員係金雀異黃酮,其已經報告具有抗癌活性且誘導哺乳動物中胸腺及免疫改變(Banerjee,S.等人,(2008)Multi-targeted therapy of cancer by genistein,Cancer Lett 269,226-242)。其與自然癌症研究所(Natural Cancer Institute,NCI)天然產物文庫揭露之金雀異黃 酮作為經驗證命中物(hit)用於干擾素刺激基因(ISG)誘導之初步篩選相關。此相關證實官能團修飾及類似物設計之潛在寬靈活性且同時保留生物活性。
對於每一類似物而言,使用基於(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或HPLC-質譜之分析方法來評估化合物及代謝物在各種測試系統中之濃度。儘管針對每一化合物最佳化具體分析方法,但反相層析可單獨或與四極質譜組合以表徵若干種先導化合物之身份及純度。最初,將藉由HPLC評估化合物隨在來自哺乳動物物種(例如小鼠、食蟹猴及人類)之血清、血漿及全血中之增加的濃度時間之穩定性,且將測定半衰期。在一些情形中,藉由質譜表徵重要代謝物。
實例11. 活體外生物活性
測試本文所述化合物(包括表1中所列示之化合物)之生物活性,其包括:靶標途徑(包括免疫反應途徑)之活化、對抗各種病毒之抗病毒活性、低細胞毒性及大於10之治療指數。
RIG-I信號傳導途徑由化合物活化。量測RIG-I途徑活化之一個實例分析係在經化合物處理之細胞中藉由RT-qPCR量測下游基因表現。轉錄因子IRF-3係藉助RIG-I信號傳導活化且IRF-3依賴性基因之表現增加指示RIG-I途徑之活化。亦量測與宿主先天性免疫抗病毒反應相關聯之其他基因作為化合物活性之指示劑。
將經培養之人類細胞用0.001-10μM之化合物或DMSO媒劑對照處理並培育長達24小時。在處理後4至24小時之多個時間點處收穫細胞。使用熟知技術實施RNA分離、反轉錄及qPCR。PCR反應係使用自市場購得之經驗證TaqMan基因表現分析(Applied Biosystems/Life Technologies)根據製造商說明書來實施。使用相對表現分析(△△Ct)量測基因表現含量。
基因表現可類似地在多種細胞類型中進行分析,包括:原代血 液單核細胞、人類巨噬細胞、THP-1細胞、Huh7細胞、A549細胞、MRC5細胞、大鼠脾細胞、大鼠胸腺細胞、小鼠巨噬細胞、小鼠脾細胞及小鼠胸腺細胞。可如本文所述分析其他所關注基因之表現。另外,基因表現可在病毒之存在下分析以測定活躍病毒感染之情形下的化合物活性。
化合物誘導之先天性免疫反應。可在原代免疫細胞中分析化合物之活性以測定化合物治療是否刺激免疫反應途徑。一個實例係在經培養之人類原代血液細胞(例如樹突細胞)中分析細胞因子表現。將細胞接種於組織培養皿中並用在0.001-10μM化合物之範圍內的化合物處理。為分析細胞因子產生,在化合物處理24-48小時之後將經處理孔之上清液分離並測試細胞因子蛋白質之含量。使用偶聯至磁性珠粒之特異性抗體及與鏈黴親和素/藻紅蛋白反應以產生螢光信號之二級抗體檢測細胞因子。使用MAGPIX®(Luminex公司)儀器檢測所結合珠粒並量化,但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類似技術來量測螢光蛋白產生(例如ELISA)。
可量測細胞因子分泌之其他細胞包括(例如人類外周血單核細胞、人類巨噬細胞、小鼠巨噬細胞、小鼠脾細胞、大鼠胸腺細胞及大鼠脾細胞)。
使用標準活體外分析(包括MTS分析及卡斯蛋白酶分析)評估細胞毒性。實施該等分析之方案已為熟悉此項技術者已知且有若干種自市場購得之套組用以量測分析讀出,例如用以量測MTS至甲(formazan)之轉化的基於比色之分析(Cell Titer One,Promega)及用以量測經活化卡斯蛋白酶-3之含量的基於夾心ELISA之分析(PATHSCAN®裂解卡斯蛋白酶-3(Asp175)夾心ELISA套組#7190,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Danvers,MA)。將經培養之人類細胞用自0至高達至少50μM之增加量的化合物或稀釋於介質中之相等量的 DMSO處理以評估其對細胞存活力之效應。用於此分析中之經培養之人類細胞系包括Huh7、PH5CH8、A549或HeLa細胞。
活體外藥理學及毒理學。毒理學分析之此描述係實例性的。實施活體外研究以在一或多個小腸滲透力、代謝穩定性及毒性之分析中量測大多數有希望類似物之性能。該等研究可包括血漿蛋白結合;在人類及模型有機體中之血清、血漿及全血穩定性;小腸滲透力;內在清除率;人類醚-à-go-go(hERG)通道抑制用於測試潛在心臟毒性;及使用(例如)反向突變分析(Ames測試)及/或微核形成分析之基因毒性。將使用平衡透析藉由分割分析評估人類血漿蛋白結合。對於小腸滲透力建模,在人類上皮細胞系(例如Caco-2或TC7)中評估頂端至基底端(apical-to-basolateral)通量。針對最有希望之類似物的子集藉由量測母體化合物在人類肝臟微粒體中培育期間之消失速率評估肝清除率。可分離特定代謝物並進行表徵。
實例12. 使用活體外模型分析抗病毒活性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具有在活體外對抗若干種病毒之有效活性。為進一步表徵最佳化化合物之抗病毒活性的廣度,使用細胞培養物感染模型來分析不同病毒以及相同病毒之不同菌株(表4)。本文闡述用以量測化合物對抗若干種該等病毒之抗病毒活性的分析。
研究包括在感染前2-24小時用化合物處理細胞及/或在感染後2-8小時處理細胞。以自0.001μM至10μM之範圍內的不同濃度投與化合物。所用之陽性對照處理包括干擾素、利巴韋林、奧司他韋(oseltamivir)或其他已知抑制具體病毒之感染的處理。在一時間段內評價病毒產生及細胞ISG表現以分析每一化合物之抗病毒活性(表4)。病毒產生係藉由病灶形成或溶菌斑分析量測。
在經培養之人類HeLa細胞中實施基於免疫螢光之病灶形成分析以量測對抗RSV之抗病毒活性。實驗條件係如同實例5中所述之彼等 一樣或實質上與彼等類似。
活體外對抗流行性感冒病毒之抗病毒活性係藉由基於免疫螢光之病灶形成分析來量測。此分析中所用之流行性感冒A病毒株包括A/烏隆/72 H3N2菌株及A/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04/09 H1N1菌株。實驗條件係如同實例6中所述之彼等一樣或實質上與彼等類似。
活體外對抗DNV之抗病毒活性係藉由基於免疫螢光之病灶形成分析來量測。實驗條件係如同實例6中所述之彼等一樣或實質上與彼等類似。
活體外對抗hCMV之抗病毒活性係藉由基於免疫螢光之病灶形成分析來量測。實驗條件係如同實例7中所述之彼等一樣或實質上與彼等類似。
在平行試驗中,藉由qPCR及免疫印跡分析量測病毒RNA及細胞ISG表現。該等試驗經設計以驗證病毒感染期間之化合物信號傳導作用,並評價化合物對對抗病毒之各種菌株之直接先天性免疫抗病毒程序及在病毒對抗對策之環境中之作用。在每一病毒感染系統中實施每一化合物之詳細劑量反應分析以測定對於處理前及處理後感染模型二者與對照細胞相比抑制病毒產生的50%(IC50)及90%(IC90)的有效劑量。
所選化合物之廣譜抗病毒活性顯示於圖2A及2B(RSV);圖3A、3B及3C(流感);圖4A及4B(DNV);且圖5A及5B(hCMV)。
可藉由活體外分析之感染模型包括WNV、HBV、EMCV及SARS。
實例13. 最佳化化合物在臨床前動物模中之活體內藥代動力學及毒物學概況
臨床前藥代動力學(PK)及耐受性概況分析。評估最佳化化合物之活體內PK概況及耐受性/毒性以在病毒感染之動物模型中實施抗病毒活性之進一步表徵。小鼠及大鼠係用於該等研究之所選測試物種,此乃因存在各種已確立之小鼠中之病毒模型及大鼠中之PK、毒理學及免疫學模型。
使用反相HPLC-MS/MS檢測方法以檢測及定量每一化合物在生物 試樣(包括血漿及靶標組織試樣)中之濃度在。在PK概況分析之前,使用主要集中於最大水性溶解性及在少量儲存條件下之穩定性的有限醫藥組合物組份篩選,開發針對每一化合物之初始口服且可注射醫藥組合物。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現有分析方法來量測醫藥組合物性能。根據三分層策略針對每一化合物開發醫藥組合物。層1:pH(pH 3至9),緩衝液,及莫耳滲透壓濃度調節;層2:添加乙醇(<10%)、丙二醇(<40%)或聚乙二醇(PEG)300或400(<60%)共溶劑以增強溶解性;層3:添加N-N-二甲基乙醯胺(DMA,<30%)、N-甲基-2-吡咯啶酮(NMP,<20%)及/或二甲基亞碸(DMSO,<20%)共溶劑或環糊精(<40%)(視需要)以進一步改良溶解性。
在初步小鼠PK研究中,在化合物藉由至少2中投與途徑(包括經口及i.v.)投與之後評價以下準則:口服生物利用度、Cmax、t½、Cl、Vd、AUC0-24,0-∞。在過夜禁食之後,每一化合物作為單一劑量藉由口服管飼(高達10mg/kg)或靜脈內快速注射(高達5mg/kg)投與給動物。每一劑量組對多個動物投藥,使得同一時間點有3只動物可進行取樣。在投藥之前且在投藥後5分鐘、15分鐘及30分鐘、及1小時、2小時、4小時、8小時及24小時時藉由眼窩後竇收集血樣試樣。在最後血液收集之時間點處亦收集靶標組織,包括肺、肝及淋巴結。根據先前所開發之生物分析方法量測化合物濃度。使用WinNonlin軟體評估PK參數。
基於在探索性PK研究中之性能,在抗病毒模型中表徵之前進一步評估化合物在小鼠中之初步耐受性及毒性。耐受性研究分兩個階段實施:初始劑量遞增階段,其包括上升劑量高達5劑量,每一者由5天清除期隔開,以測定最大耐受劑量(MTD;階段1);此之後係MTD之7 次每天投與以評估急性毒性(階段2)。在耐受性研究中,所有劑量均藉由口服管飼投與。在此實驗中,在階段1中安置每一性別5只動物進行研究且在階段2中15只動物/性別/劑量組。研究終點包括MTD之測定、急性毒性之檢查、身體檢查、臨床觀察結果、血液學、血清化學及動物體重。對所有動物(無論是否發現死亡)實施整體病理學,在極端情況下或在意欲結束試驗時實施安樂死。毒理學研究係性質之主要探索且意欲鑑別早期毒物學終點,且推動用於抗病毒動物模型之先導化合物之選擇。
實例14. 最佳化化合物在臨床前動物模型中之活體內抗病毒性質
此實例闡述使用小鼠感染模型評價抗病毒性質及免疫保護。基於化合物PK、抗病毒及先天性免疫作用選擇最佳化化合物用於在感染之臨床前小鼠模型中進一步評估。量測化合物之先天性免疫作用,並評價其保護小鼠免於WNV及流行性感冒病毒攻擊之能力。對於WNV感染模型而言,利用WNV(WNV-TX)之病毒譜系1菌株實施野生型C57Bl/6小鼠之皮下足墊感染(Suthar,M.S.等人,(2010).IPS-1 is essential for the control of WNV infection and immunity,PLoS Pathog 6,e1000757)。針對流行性感冒病毒菌株A/PR/8/34、A/WSN/33及A/烏隆/72實施非手術導管滴注。
該等試驗中之流行性感冒病毒菌株包括至少兩個不同亞型(例如,H1N1及H3N2)且在C57Bl/6小鼠中展現各種病原性質及臨床表現(Barnard,D.L.(2009)Animal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influenza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Antiviral Res 82,A110-122)。監測在攻擊劑量之範圍內(例如,10pfu至1,000pfu病毒)單獨或與在感染前長達24小時或感染後長達24小時開始且每天持續進行化合物之血漿半衰期測定之化合物處理組合之小鼠之發病率及死亡率。實施化合物劑量反應 分析及感染時間進程研究以評價化合物針對以下之功效:1)限制血清病毒負載;2)限制病毒在靶標器官中之複製及擴散;且3)保護免於病毒病原性。
對於WNV而言,除血清外,在淋巴結、脾及腦中評價病毒負荷;對於流行性感冒病毒而言,在心臟、肺、腎、肝及腦中評價病毒負荷。該等試驗之設計中納入測定在100pfu之WNV-TX或1,000pfu之流行性感冒病毒之標準攻擊之後每一化合物用於50%及90%血清病毒負載抑制之有效劑量(ED50及ED90)。血清病毒負載係在化合物處理之後以24小時間隔藉由病毒RNA之qPCR來測定。使用感染之WNV神經入侵(neuroinvasion)模型在ED50及ED90下針對在腦神經系統中限制WNV病原性測試化合物之作用(Daffis,S.等人,(2008)Toll-like receptor 3 has a protective roleagainst West Nile virus infection,J Virol 82,10349-10358)。監測在1pfu之WNV-MAD單獨或與在感染後24小時開始的化合物處理組合之標準顱內攻擊之後之小鼠發病率及死亡率。
對於該等及其他活體內病毒感染模型,化合物(或醫藥組合物,若適當)可經由若干途徑投與,包括經口、經鼻、經黏膜、靜脈內、經腹膜內、經皮下或經肌內。可用於評價化合物抗病毒活性之其他活體內病毒感染模型包括SARS、DNV、MCMV或EMCV。
如熟悉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文所揭示之每一實施例可包含其特別闡明之元素、步驟、成份或組份,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因此,術語「包括(include或including)」應解釋為敘述:「包含、由...組成或基本上由...組成」。過渡術語「包含(comprise或comprises)」意欲包括(但不限於),且允許包括未指明之元素、步驟、成份或組份,即使該等係大量的。過渡性片語「由...組成」排除 未指明之任何元素、步驟、成份或組份及彼等不會實質上影響實施例者。過渡性片語「基本上由...組成」將實施例之範圍限於指明之元素、步驟、成份或組份及彼等不會實質上影響實施例者。如本文所用,材料影響將導致所揭示化合物或醫藥組合物之治療個體之病毒感染;降低個體或分析之病毒蛋白;降低個體或分析之病毒RNA或降低細胞培養物中之病毒的能力的統計學顯著降低。
除非另有指示,否則應瞭解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所有數字在所有情形中均由術語「約」修飾。因此,除非說明相反情況,否則,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列示數字參數均為可隨本發明尋求達成之期望性質而變化的近似值。最低限度地,且並非試圖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項之原則的應用,每一數字參數均應至少根據所報告有效位的數量且藉由使用普通舍入技術來解釋。在需要進一步明確時,術語「約」當與所規定數值或範圍聯合使用時具有熟悉此項技術者合理地歸於其之含義,即,表示比規定值或範圍稍微多或稍微少,至以下範圍內:±20%之規定值;±19%之規定值;±18%之規定值;±17%之規定值;±16%之規定值;±15%之規定值;±14%之規定值;±13%之規定值;±12%之規定值;±11%之規定值;±10%之規定值;±9%之規定值;±8%之規定值;±7%之規定值;±6%之規定值;±5%之規定值;±4%之規定值;±3%之規定值;±2%之規定值;或±1%之規定值。
儘管闡述本發明寬範圍之數值範圍及參數係近似值,但在具體實例中所闡述之數值儘可能準確地報告。然而,每一數值固有地含有必然由其各自測試量測中存在之準則偏差所引起的必然誤差。
除非本文另有說明或上下文明顯矛盾,否則在闡述本發明的上下文(尤其在下文申請專利範圍之上下文)中所用術語「一(a及an)」、「該」及相似指示物均應理解為涵蓋單數與複數二者。本文列舉的數 值範圍僅意欲作為個別查閱此範圍內各單獨值的速記方法。除非本文另有說明,否則各個別值均如同其在本文中個別引用一般併入本說明書中。除非本文另有說明或上下文另外明顯矛盾,否則,本文所闡述的所有方法可以任何適宜順序實施。除非另外闡明,否則本文所提供之任何及所有實例或實例性語言(例如,「例如」)僅意欲用於更好地說明本發明且並不對本發明範圍加以限制。本說明書中之任何語言均不應理解為指示任何未主張要素對本發明實踐係必不可少的。
本文所揭示本發明之替代要素或實施例之分組不應理解為具有限制性。各群組成員均可個別地或以與該群組之其他成員或本文所發現之其他要素的任一組合提及並主張。預計出於便利性及/或可專利性之原因,可在群組中納入群組之一或多個成員或自群組刪除群組之一或多個成員。當進行任一此納入或刪除時,認為說明書含有所修改之群組,由此實現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所有馬庫西群組(Markush group)之書面說明。
本文闡述了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包括本發明者已知用於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模式。當然,彼等熟悉此項技術者在閱讀上述說明後將明瞭該等所述實施例之變化。本發明者期望熟悉此項技術者適當採用此等變化,且發明者意欲本發明可以不同於本文具體闡述之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包括適用法律所允許的本文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引述標的物之所有修改形式及等效形式。此外,除非本文另有說明或上下文另外明顯矛盾,否則在其所有可能的變化中,上述元素之任何組合均涵蓋於本發明中。
另外,在整個說明書中大量引用了出版物、專利及/或專利申請案(統稱為「參考文獻」)。每一所引用參考文獻針對其特定引用教示以引用的方式個別地納入本文中。
本文所示之詳情係作為實例且僅用於說明性討論本發明之較佳 實施例之目的且為了提供據信係最有用且易於理解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之原理及概念性態樣之描述而呈現。為此,僅詳細地展示為了基本上理解本發明所必需的本發明之結構細節,結合附圖及/或實例進行之說明可使熟悉此項技術者明瞭如何在實踐中體現本發明的若干種形式。
除非清晰且明確地在實例中修改或當含義之應用使得任何構造無意義或基本上無意義,否則本發明中所用之定義及解釋意欲且打算在任何未來構造中進行控制。在術語之構造使得其無意義或基本上無意義之情形中,定義應來自韋氏辭典(Webster's Dictionary),第3版或熟悉此項技術者已知之辭典,例如,Oxford Dictionar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編者Anthony Smi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04)。
最後,應瞭解,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實施例用於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可採用之其他修改屬本發明範圍內。因此,舉例而言(但不限於),可根據本文教示內容利用本發明之替代組態。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所準確顯示及闡述者。

Claims (28)

  1. 一種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結構: 其中W1係CH、CH2、N或NH;W2係Br、Cl、F、苯基、CF3、低碳數烷基、C(CH3)3、雜芳基、環烷基、OWa、OCH2Wa、OCH2Wb、或NHSO2Wb、NWcSO2Wc;Wa係Br、芳基、CF3、低碳數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HF2、C(CH3)3或NHSO2Wb;Wb係苯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低碳數烷基;Wc係低碳數烷基;Ra係H、低碳數烷基或ORc,其中Rc為H或低碳數烷基;Rb係苯基、苯酚、ORd、NRd、ORdRe或NRdRe Rd為低碳數烷基、烷基磺醯基、SO2CH3、烷基羰基、CF2、C(=O)NHRc、CH2C(=O)Rf、CH2C(=O)RfRg、CH2Rh、CH2CH2Rf、CH2CH2RfRg、CH2CH2RfRi,Re為羥基、低碳數烷基、烷基磺醯基或NHRc;Rf係雜芳基或雜環烷基,Rg係烷基羰基、烷基磺醯基或低碳數烷基,Rh係炔基,且虛線代表存在或不存在雙鍵。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W2係Br、CF3、OCF3或C(CH3)3且Rb係ORj,其中Rj係磺醯基。
  3.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W2係C(CH3)3且Rb為NCH3Rj,其中Rj係磺醯基。
  4. 一種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結構: 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選自H、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N-烷基六氫吡嗪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異喹啉、SR4、SOR4、SO2R4、CO2R4、COR4、CONR4R5、CH2CONR4R5、NR4SO2R5、CSNR4R5或SOmNR4R5;R3係H、R1、烷基磺醯基、NR4SO2R5、SOmNR4R5、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芳基磺醯基或雜環烷基烷基;R4及R5各自獨立地選自H、低碳數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 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N-烷基六氫吡嗪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或異喹啉;A及A’各自獨立地選自O、S或NR’,其中R’係H、低碳數烷基或R3,或R’及R3或R’及W可在一起形成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雜環基環或雜芳基環;W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芳基、經取代之雜芳基、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烷基、經取代之雜烷基、雜環烷基、經取代之雜環烷基、芳基烷基或雜芳基烷基;Z1、Z2及Z3各自獨立地選自C、O、NH、S、C=O、S=O或SO2;Y1、Y2、Y3及Y4各自獨立地選自C或N,前提條件係當Y4為N時,則R3-(A)s不存在;虛線代表存在或不存在雙鍵;m為1或2;n為0、1、2或3;o為0、1、2或3;s為0或1;且r為0或1。
  5.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6.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Y4為N。
  7.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W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其中X1、X2、X3、X4、X5及X6中之每一者獨立地選自C、O、NH、NR6、S、C=O、S=O或SO2;每一R6獨立地選自H、低碳數烷基、鹵烷基、環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芳基氧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NH2、OH、CN、NO2、OCF3、CF3、Br、Cl、F、1-甲脒基、2-甲脒基、烷基羰基、N-嗎啉基、六氫吡啶基、二噁烷基、吡喃基、雜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N- 烷基六氫吡嗪基、喹啉、異喹啉、SR4、SOR4、SO2R4、CO2R4、COR4、CONR4R5、NR4SO2R5、CSNR4R5或SOmNR4R5,或兩個毗鄰R6基團可在一起形成稠合5或6員環烷基環、雜環烷基環、亞甲基二側氧基環、伸乙基二側氧基環、芳基環或雜芳基環;每一R8獨立地選自H、烷基、鹵烷基、環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雜烷基、雜芳基、環雜烷基、醯基、CF3、烷基羰基、四唑并、噻唑、異噻唑并、咪唑并、噻二唑、噻二唑S-氧化物、噻二唑S,S-二氧化物、吡唑并、噁唑、異噁唑、吡啶基、嘧啶基、喹啉、異喹啉、CO2R4、COR4、CONR4R5、SO2CH3,或兩個毗鄰R8基團可在一起形成稠合5或6員環烷基環、雜環烷基環、亞甲基二側氧基環、伸乙基二側氧基環、芳基環或雜芳基環;p及t各自獨立地係0、1、2、3、4或5,前提條件係p+t5;且q為1、2、3或4。
  8.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其中R6係H、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Cl、Br、CF3、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低碳數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9. 如請求項8之化合物,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N-嗎啉基、N-烷基-N-六氫吡嗪基或苯基。
  10.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其中r為0且W為1-萘基、環戊基、2-噻唑基、2-吡嗪基、2-苯并噁唑基或4-R6-1-苯基且R6為第三丁基、Br、OCF3或-NHSO2R7,其中R7為N-六氫吡啶基或苯基;或r為1,且W為苯基。
  11.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其中r為0且W為4-(OR8)-1-苯基且(OR8)為三氟甲氧基、丁氧基、環丙基甲氧基、二甲基丙氧基、三氟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氧雜環己基甲氧基、氧雜環己基甲氧基或二甲基丁氧基。
  12.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s為1,A為O或NR’,其中R’為H或低碳數烷基,且R3係H、3-丙炔基、SO2CH3、CF2H、CF3、CONHCH3或CH2CONR4R5;其中R4及R5在一起形成N-嗎啉基環、N-乙醯基六氫吡嗪基環、N-甲烷磺醯基六氫吡嗪基環或N-甲基六氫吡嗪基環;或s為0且R3為SO2CH3、COR4、CONR4R5、N-咪唑啉基或N-馬來醯亞胺基。
  13.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14.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15. 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療法中。
  16. 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或預防個體中之病毒感染;視情況,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以下家族中之一或多者之病毒引起: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動脈炎病毒(Arterivirus)、星狀病毒科(Astroviridae)、雙核糖核酸病毒科(Birnaviridae)、雀麥花葉病毒科(Bromoviridae)、本揚病毒科(Bunyaviridae)、杯狀病毒科(Caliciviridae)、修道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豇豆鑲嵌病毒科(Comoviridae)、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囊狀噬菌體科(Cystoviridae)、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彎曲病毒科(Flexiviridae)、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Hepadnaviridae)、肝炎病毒(Hepevirus)、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光滑噬菌體科(Leviviridae)、黃症病毒科(Luteoviridae)、中等套病毒科(Mesoniviridae)、單股反鏈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嵌紋病毒(Mosaic virus)、網巢病毒目(Nidovirales)、野田病毒科(Nodaviridae)、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乳頭瘤病毒科(Papillomaviridae)、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小雙核糖 核酸病毒科(Picobirnaviridae)、小雙核糖核酸病毒(Picobirnavirus)、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馬鈴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反轉錄病毒科(Retroviridae)、桿狀套病毒科(Roniviridae)、隨伴病毒科(Sequiviridae)、纖細病毒屬(Tenuivirus)、披衣病毒科(Togaviridae)、番茄叢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整體病毒科(Totiviridae)及蕪菁變黃鑲嵌病毒科(Tymoviridae);視情況,其中該病毒感染係阿爾弗病毒(Alfuy virus)、班齊病毒(Banzi virus)、牛腹瀉病毒(bovine diarrhea virus)、屈公病病毒(Chikungunya virus)、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DNV)、B型肝炎病毒(HBV)、C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伊列烏斯病毒(Ilheus 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科科百拉病毒(Kokobera virus)、庫京病毒(Kunjin virus)、科薩努森林病病毒(Kyasanur forest disease virus)、綿羊跳躍病病毒(louping-ill virus)、麻疹病毒、MERS-冠狀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metapneumovirus)、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Murray Valley virus)、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poliovirus)、布氏病毒(Powassan virus)、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羅西奧病毒(Rocio virus)、SARS-冠狀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St.Louis encephalitis virus)、蜱傳腦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及黃熱病毒。
  17. 如請求項15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如請求項13中所示之結構。
  18. 如請求項15所用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醫藥組合物係作為預防 性或治療性疫苗之佐劑投與;視情況,其中該使用包含藉由另外投與對抗以下病毒之疫苗對個體進行接種:阿爾弗病毒、班齊病毒、牛腹瀉病毒、屈公病病毒、DNV、HBV、HCV、hCMV、HIV、伊列烏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科薩努森林病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麻疹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布氏病毒、RSV、羅西奧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WNV及黃熱病毒。
  19.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用於調節真核細胞中之先天性免疫反應,該使用包含將該化合物投與給該真核細胞。
  20. 如請求項19所用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如請求項13所示之結構。
  21. 一種治療個體之病毒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由此治療該個體中之該病毒感染。
  22.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以下家族中之一或多者之病毒引起:沙粒病毒科、動脈炎病毒、星狀病毒科、雙核糖核酸病毒科、雀麥花葉病毒科、本揚病毒科、杯狀病毒科、修道院病毒科、豇豆鑲嵌病毒科、冠狀病毒科、囊狀噬菌體科、黃病毒科、彎曲病毒科、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肝炎病毒、皰疹病毒科、光滑噬菌體科、黃症病毒科、中等套病毒科、單股反鏈病毒目、嵌紋病毒、網巢病毒目、野田病毒科、正黏液病毒科、乳頭瘤病毒科、副黏液病毒科、小雙核糖核酸病毒科、小雙核糖核酸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科、呼腸孤病毒科、反轉錄病毒科、桿狀套病毒科、隨伴病毒 科、纖細病毒屬、披衣病毒科、番茄叢矮病毒科、整體病毒科及蕪菁變黃鑲嵌病毒科。
  23.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引起:流行性感冒病毒、阿爾弗病毒、班齊病毒、牛腹瀉病毒、屈公病病毒、登革熱病毒(DNV)、B型肝炎病毒(HBV)、C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伊列烏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科薩努森林病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麻疹病毒、MERS-冠狀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布氏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羅西奧病毒、SARS-冠狀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西尼羅病毒(WNV)及黃熱病毒。
  24.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該醫藥組合物係作為預防性或治療性疫苗之佐劑投與。
  25.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藉由另外投與對抗以下病毒之疫苗對個體進行接種:阿爾弗病毒、班齊病毒、牛腹瀉病毒、屈公病病毒、DNV、HBV、HCV、hCMV、HIV、伊列烏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禽類及豬分離株)、日本腦炎病毒、科科百拉病毒、庫京病毒、科薩努森林病病毒、綿羊跳躍病病毒、麻疹病毒、MERS、間質肺炎病毒、嵌紋病毒中之任一者、墨累谷腦炎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布氏病毒、RSV、羅西奧病毒、SARS、聖路易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WNV及黃熱病毒。
  26. 一種調節真核細胞中之先天性免疫反應之方法,其包含向該細胞投與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
  27.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中該細胞係在活體內。
  28.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中該細胞係在活體外。
TW103124448A 2013-07-16 2014-07-16 抗病毒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TW2015425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46997P 2013-07-16 2013-07-16
US201461991417P 2014-05-09 2014-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2538A true TW201542538A (zh) 2015-11-16

Family

ID=5234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4448A TW201542538A (zh) 2013-07-16 2014-07-16 抗病毒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22312A1 (zh)
EP (1) EP3021843A4 (zh)
JP (1) JP2016528213A (zh)
KR (1) KR20160030940A (zh)
CN (1) CN105377253A (zh)
AU (1) AU2014290108A1 (zh)
CA (1) CA2915874A1 (zh)
IL (1) IL243608A0 (zh)
TW (1) TW201542538A (zh)
WO (1) WO201500981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1965A (zh) 2011-02-25 2014-01-01 奇尼塔公司 识别rig-i通路调节因子的方法和细胞
WO2018035834A1 (zh) * 2016-08-26 2018-03-01 高雄医学大学 吡唑基喹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医药组成物
CN107216243B (zh) * 2017-06-07 2020-08-28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查尔酮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815191A (zh) * 2018-06-25 2018-11-16 青岛大学 Rig-i通路介导对hcmv细胞抗病毒作用
CN109232555B (zh) * 2018-11-03 2020-06-0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抗hbv的含氧杂环化合物
CN109251201B (zh) * 2018-11-03 2020-06-0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抗hbv的含氮杂环化合物
CN110950828B (zh) * 2019-11-05 2021-08-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黄芩素或其衍生物、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1146370A1 (en) 2020-01-15 2021-07-22 Blueprint Medicines Corporation Map4k1 inhibitors
EP4161557A4 (en) * 2020-06-04 2024-04-24 Waterstone Pharmaceuticals (Wuhan) Co., Ltd.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CORONAVIRIDAE INFECTION
WO2021257863A1 (en) 2020-06-19 2021-12-23 Incyte Corporation Pyrrolotriazine compounds as jak2 v617f inhibitors
US11691971B2 (en) 2020-06-19 2023-07-04 Incyte Corporation Naphthyridinone compounds as JAK2 V617F inhibitors
US11767323B2 (en) 2020-07-02 2023-09-26 Incyte Corporation Tricyclic pyridone compounds as JAK2 V617F inhibitors
BR112023000047A2 (pt) 2020-07-02 2023-03-14 Incyte Corp Compostos de ureia tricíclicos como inibidores da v617f da jak2
WO2022046989A1 (en) 2020-08-27 2022-03-03 Incyte Corporation Tricyclic urea compounds as jak2 v617f inhibitors
CN112225716A (zh) * 2020-10-30 2021-01-15 陕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鹰嘴豆牙素a的合成方法
WO2022140231A1 (en) 2020-12-21 2022-06-30 Incyte Corporation Deazaguaine compounds as jak2 v617f inhibitors
TW202302589A (zh) 2021-02-25 2023-01-16 美商英塞特公司 作為jak2 v617f抑制劑之螺環內醯胺
IL310025A (en) 2021-07-14 2024-03-01 Blueprint Medicines Corp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s MAP4K1 inhibitors
CA3237199A1 (en) 2021-11-02 2023-05-11 Flare Therapeutics Inc. Pparg inverse agonists and uses thereof
CN116554137A (zh) * 2022-01-28 2023-08-08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一种环烷氨基烷氧基取代的芳基并吡喃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EP4493558A1 (en) 2022-03-17 2025-01-22 Incyte Corporation Tricyclic urea compounds as jak2 v617f inhibi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91089A1 (en) * 2002-06-27 2004-01-08 The Endowment For Research In Human Biology, Inc. Compounds useful for the inhibition of aldh
WO2005103039A1 (en) * 2004-04-15 2005-11-03 Neurocrine Biosciences, Inc. 2- (3-aminopyrrolidin-1-yl) pyridines as 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receptor an tagonists
AU2008245794B2 (en) * 2007-04-26 2011-12-01 The Samuel Roberts Noble Foundation, Inc. Production of proanthocyanidins to improve forage quality
TWI324514B (en) * 2008-02-26 2010-05-11 Univ Kaohsiung Medical Isoflavone derivativ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same
AU2011242689B2 (en) * 2010-04-23 2015-09-17 Kineta, Inc. Anti-viral compounds
EP2561365A4 (en) * 2010-04-23 2013-09-18 Kineta Inc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AND USE OF ANTIVIRAL COMPOU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43608A0 (en) 2016-02-29
WO2015009812A2 (en) 2015-01-22
KR20160030940A (ko) 2016-03-21
CN105377253A (zh) 2016-03-02
AU2014290108A1 (en) 2016-02-04
JP2016528213A (ja) 2016-09-15
CA2915874A1 (en) 2015-01-22
EP3021843A4 (en) 2017-01-04
US20160122312A1 (en) 2016-05-05
EP3021843A2 (en) 2016-05-25
WO2015009812A3 (en)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42538A (zh) 抗病毒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6456615B (zh) 抗病毒化合物、医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TWI522353B (zh) 磺醯胺抗病毒化合物
US9408826B2 (en) Isoflavone anti-viral compounds
US20160102099A1 (en) Anti-viral compounds
TW201625573A (zh) 色烯酮(chromenone)抗病毒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JP2013525366A (ja) 抗ウイルス性化合物
TW201202229A (en) Anti-viral compounds
JP2017222656A (ja) 抗ウイルス化合物
TW201204351A (en) Anti-viral compounds
TW201446774A (zh) 抗病毒化合物
TW201202231A (en) Anti-viral compounds
TW201204344A (en) Anti-viral compounds
TW201629035A (zh) 抗病毒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