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539506A - 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9506A
TW201539506A TW104101019A TW104101019A TW201539506A TW 201539506 A TW201539506 A TW 201539506A TW 104101019 A TW104101019 A TW 104101019A TW 104101019 A TW104101019 A TW 104101019A TW 201539506 A TW201539506 A TW 2015395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mounting frame
switch
beam portions
fro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1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0734B (en
Inventor
Noboru Hashimoto
Aiko Sasaki
Toshiyuki Takii
Katsuya Ima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39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9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0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07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4Fastening of cover or lid to box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2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for flush mounting
    • H02G3/123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for flush mounting in thin w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將配線器具的前表面自營建構材之表面起突出的量更為減小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安裝框(1),以一對第1梁部(11)與一對第2梁部(12)形成為框狀。於一對第2梁部(12),分別設置供保持配線器具所用之保持部。以使第2梁部(12)中設置有保持部之部位的前表面(12a),較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11a)位於更為後側之方式,構成第1梁部(11)及第2梁部(12)。

Description

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供將配線器具嵌入配置於壁面等施工面設置的嵌入用的孔所用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
過去,前人提出一種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保持如琴鍵把手式開關之配線器具,以將配線器具的後部收納於形成在壁面之嵌入用的孔之狀態安裝於壁面(例如參考日本國特許出願公開號2004-296231,以下稱作“文獻1”)。在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前側安裝板。於板,設置供使琴鍵把手式開關的琴鍵把手露出所用之開口窗。
文獻1所揭露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為了以使形成在壁面之嵌入用的孔其周邊部與背面側抵接之狀態,安裝於壁面(營建構材),而使配線器具的前表面呈自壁面突出之狀態。若配線器具之前表面自壁面起突出的量變大,則器具全體之外觀設計性惡化,故具有將配線器具之前表面自壁面(營建構材之表面)起突出的量更為減小的需求。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將配線器具之前表面自營建構材之表面起突出的量更為減小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
本發明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以一對第1梁部、與一對第2梁部形成為框狀。該一對第1梁部,包夾安裝有配線器具之窗孔而對向,以背面與設置於營建構材的孔之邊緣部抵接的狀態固定在該營建構材。該一對第2梁部,在與和該一對第1梁部對向的方向交叉之方向中,包夾著該窗孔而對向。於該一對第2梁部,分別設置供保持該配線器具所用之保持部。其特徵為:以使該第2梁部中設置有該保持部之部位的前表面,較該第1梁部中配置於該營建構材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位於更為後側之方式,構成該第1梁部及該第2梁部。
本發明之操作把手,係安裝於上述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所保持之按鈕開關的操作把手。操作把手,於藉由推壓前表面之按鈕而切換ON/OFF的該按鈕開關之前側,具有對該按鈕開關以可任意旋轉的方式安裝之本體;構成為該本體在因應操作而旋轉時,藉由該本體之背面推壓該按鈕。
本發明之開關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上述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按鈕開關、及操作把手。該按鈕開關,保持於該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該保持部,藉由推壓前表面之按鈕而切換ON/OFF。該操作把手,於該按鈕開關之前側對該按鈕開關以可任意旋轉的方式安裝,構成為因應操作而藉由背面推壓該按鈕。
【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
參考附圖,對本發明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加以加以說明。
圖1為使用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配線裝置的分解立體圖。此一配線裝置,具備: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以下稱作安裝框)1、係配線器具之琴鍵把手式的開關10(由開關本體100及操作把手110構成)、以及係裝飾板的板4(由板體2及板蓋3構成)。 安裝框1,以一對第1梁部11與一對第2梁部12,形成為具有窗孔18的框狀。一對第1梁部11,包夾安裝配線器具(開關10)之窗孔18而於一方向(第1方向A1)對向,以使背面的一部分(接觸面11b)與設置於營建構材200的孔201之邊緣部抵接的狀態固定在營建構材200。一對第2梁部12,在與和一對第1梁部11對向的一方向垂直之方向(第2方向A2)中,包夾窗孔18而對向。 亦即,安裝框1,形成為具有窗孔(開口)18的框狀。安裝框1,具有:一對第1梁部11,對窗孔18配置於第1方向A1之第1側及第2側;以及一對第2梁部12,對窗孔18配置於與第1方向A1垂直的第2方向A2之第1側及第2側。作為以一對第1梁部11及一對第2梁部12包圍的空間,形成窗孔18。於窗孔18,配置配線器具。 另,以下說明中,若無特別限定,則將圖1中之箭頭的方向作為上下左右前後的各方向而進行說明。 亦即,亦將第1方向A1稱作上下方向(使第1方向A1之第1側(圖1的上側)為上側,第1方向A1之第2側(圖1的下側)為下側),將第2方向A2稱作左右方向(第2方向A2之第1側(圖1的右下側)為右側,第2方向A2之第2側(圖1的左上側)為左側)。 此外,亦將係與第1方向A1及第2方向A2垂直的方向之第3方向A3稱作前後方向(使第3方向A3之第1側(圖1的左下側)為前側,使第3方向A3之第2側(圖1的右上側)為後側)。 本實施形態中,安裝框1,以使前表面(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朝向外側之方式,安裝於營建構材200。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於安裝框1之前側(第3方向A3之第1側),配置板(裝飾板)4。 於一對第2梁部12,分別設置供保持配線器具所用之保持部(貫通孔15)。第1梁部11及第2梁部12,以使第2梁部12中設置有保持部(貫通孔15)之部位的前表面(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12a,較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11a位於更後側(第3方向A3之第2側)的方式構成。
首先,對安裝在安裝框1的嵌入型之配線器具加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配線器具雖例示寬把手形的開關(所謂的琴鍵把手式開關),但若為嵌入型之配線器具,則寬把手形以外的開關、或插座等開關以外的配線器具亦可。
琴鍵把手式的開關10,係以由按鈕開關形成之開關本體100與操作把手110所構成。 開關10,以使操作把手110位於前側(第3方向A3之第1側),開關本體100位於後側(第3方向A3之第2側)的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
開關本體100,如圖1~圖4所示,形成為矩形盒狀。如圖1及圖2所示,將按鈕101以可於前後方向中任意移動的狀態安裝在開關本體100的前表面(與操作把手110對向的面;第1面)100a。以每當按下此一按鈕101時,切換收納在開關本體100內部的接點之狀態(例如接點呈閉路的狀態與呈開路的狀態)的方式,構成接點之切換機構。此一開關10,連接於將電源與負載(例如照明負載)電性連接之供電路的中途。當開關10之接點成為ON,則對負載供給電力,若負載為照明負載則點燈。當開關10之接點成為OFF,則隔斷對負載的電力供給,若負載為照明負載則熄燈。
於開關本體100的前表面100a之左側,在上下方向中的中央部,安裝具有透光性之燈蓋102。在開關本體100之內部收納燈,燈發出的光線透射燈蓋102而往前方射出。本實施形態的開關10中,燈例如包含在接點呈開路的狀態(OFF狀態)發白光之發光二極體、及在接點呈閉路的狀態(ON狀態)發紅光之發光二極體。
於開關本體100之左側面及右側面,分別設置各2個供將開關本體100安裝於安裝框1所用的安裝爪103。在開關本體100之右側壁中,於設置2個安裝爪103的部位之周圍,在2個安裝爪103的上側及下側形成狹縫108,此外使設置有2個安裝爪103的部位之後側開放。藉此,使設置有2個安裝爪103的部位(以下將此部位稱作可動片104),以其前端側懸臂支持於開關本體100。因此,構成為藉由按下設置於可動片104之後部的突起105,而可使設置於可動片104的2個安裝爪103,往開關本體100之內側移動。
於開關本體100的前表面100a之左側,將供支持操作把手110所用之2根圓柱狀的軸106,包夾燈蓋102而於上下兩側排列設置。
在開關本體100之後部(開關本體100中,與和操作把手110對向的面100a為相反側之部位),如圖4所示,左右設置各2個供插入電線所用的電線插入孔107。於開關本體100之內部,收納與接點之兩側端子分別電性連接的速接構造之連接端子,此等連接端子與自電線插入孔107插入之電線的芯線分別連接。
操作把手110,如圖1及圖5所示具備本體112,形成為具有較按鈕101的前表面更大許多之尺寸的矩形板狀。此一本體112,具備:前壁部113,覆蓋開關本體100的前表面100a;以及側壁部114,自前壁部113之邊緣部往後方突出(參考圖1)。本實施形態的操作把手110,係於安裝框1僅安裝1個開關10之情況所使用的1個用之操作把手110。
於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之右側,在上下方向中的中央部,設置將操作把手110於前後方向貫通之長圓形的孔,在此孔嵌入透光板111。於操作把手110之背側,安裝將自開關本體100之燈蓋102照射的光線往透光板111引導之稜鏡。接點呈開路的狀態(例如將如照明器具之負載熄燈的狀態)中,以收納在開關本體100之燈的光線(白色光)使透光板111發光,故可藉由此光線進行開關10之位置顯示。接點呈閉路的狀態(例如將如照明器具之負載點燈的狀態)中,以收納在開關本體100之燈的光線(紅色光)使透光板111發光,故可藉由此光線顯示負載動作中。
此外,於操作把手110之背面(後表面;與開關本體100對向的面)110b,在與開關本體100的軸106對向之部位,設置將軸106以可任意旋轉的狀態安裝之軸承部(例如剖面呈略C字形的筒體)。操作把手110,藉由將軸106保持於軸承部,而在開關本體100的前表面100a中,以可在左右方向之一端側(左側)(於軸106的周圍)任意旋轉的方式支持。若將操作把手110之右側往後方按下,則操作把手110使由軸106支持的部位為支點而旋轉,藉由設置於操作把手110的背面110b之突起按下開關本體100的按鈕101。
其次,參考圖1~圖4、及圖6,對安裝框1加以說明。安裝框1,藉由合成樹脂或金屬材料,形成為具有安裝配線器具之窗孔18的矩形框狀。此一安裝框1,具備:一對第1梁部11,在長邊方向(第1方向A1;圖1的上下方向)中包夾窗孔18而對向;以及一對第2梁部12,在與和一對第1梁部11對向的方向交叉之方向(第2方向A2;左右方向)中包夾窗孔18而對向。亦即,以一對第1梁部11、及一對第2梁部12包圍的空間,成為窗孔18。
此處,將窗孔18之上下方向(第1方向A1)中的尺寸,設定為與操作把手110(本體112)之上下方向中的高度尺寸相同程度的尺寸。因此,將操作把手110的高度尺寸,設定為較上側的第1梁部11與下側的第1梁部11之間的尺寸略小的尺寸。此外,將窗孔18之左右方向(第2方向A2)中的尺寸,設定為較操作把手110之左右方向中的寬度尺寸略小的尺寸,將左右之第2梁部12、12的最大寬度尺寸(第2梁部12、12之外側面間的尺寸),設定為較操作把手110的寬度尺寸略大的尺寸。另,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可安裝多達3個開關10。於安裝框1安裝2個開關10的情況,在開關本體100安裝2個用之操作把手。2個用之操作把手,其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設定為窗孔18之上下方向中的開口尺寸之約2分之1的尺寸。於安裝框1安裝3個開關10的情況,在開關本體100安裝3個用之操作把手。3個用之操作把手,其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設定為窗孔18之上下方向中的開口尺寸之約3分之1的尺寸。另,將1個用之操作把手110、2個用之操作把手、3個用之操作把手,設定為左右方向中的寬度尺寸為相同尺寸。
於一對第1梁部11分別設置插入孔13,在使背面的一部分與營建構材(例如壁材)200之表面200a抵接的狀態,較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位於更為前側的部位(參考圖1及圖6)。以下,亦將第1梁部11中成為與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抵接的面(第1梁部11之背面的一部分),稱作接觸面11b。於插入孔13,插入供將安裝框1螺著固定於配置在營建構材200之背側的被安裝構件所用之螺釘7。作為被安裝構件,具有埋設於營建構材200之背側的開關盒5(參考圖1及圖6)、配置於營建構材200之背側的卡扣件6(參考圖9)等。
於一對第1梁部11,分別在較插入孔13更為外側(相對於插入孔13與窗孔18為相反側)的左右方向之中央,設置螺孔14。於螺孔14之內周面形成螺紋。
於一對第2梁部12,分別設置複數個(例如8個)貫通孔15以作為供保持配線器具所用之保持部。在各個貫通孔15,插入開關本體100的安裝爪103。亦即,藉由將在開關本體100之兩側(左右的側面)設置的各2個安裝爪103插入對應之貫通孔15,而以開關本體100之前部自窗孔18往前側突出的狀態,將開關本體100安裝於安裝框1(參考圖2~圖4)。
此處,以使第2梁部12的前表面,位於較第1梁部11的前表面(包含設置有插入孔13的部位)更為後方之方式,在第1梁部11的前表面與第2梁部12的前表面之間設置高度差D1(參考圖1及圖3)。亦即,以使在第2梁部12中設置有貫通孔15之部位的前表面12a,相較於在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11a,在安裝於營建構材200的狀態下位於更為後側之方式,構成第1梁部11及第2梁部12。另,第1梁部11的背面(後表面)中在安裝框1之內側,設置自窗孔18之邊緣部起往後方突出的凸片16。凸片16的左端與左側之第2梁部12連結,凸片16的右端與右側之第2梁部12連結(參考圖1及圖4)。由於在第1梁部11與第2梁部12之間設置高度差,故相較於不具有高度差之情況,有安裝框1的強度降低之可能性,但藉由將凸片16與第1梁部11及第2梁部12連結,而可提高安裝框1的強度。 亦即安裝框1如圖1所示,具備上下方向(第1方向A1)呈長條狀之一對第2梁部12、及左右方向(與第1方向A1垂直的第2方向A2)呈長條狀之一對第1梁部11。一對第2梁部12,與一對第1梁部11之左側的端部彼此及右側的端部彼此分別連結。亦即,一對第1梁部11中之一方,與一對第2梁部12的第1方向A1之第1側的端部彼此連結;一對第1梁部11中之另一方,與一對第2梁部12的第1方向A1之第2側的端部彼此連結。作為以一對第1梁部11及一對第2梁部12包圍的空間,形成窗孔18。第2梁部12,具有供保持配線器具所用之保持部(貫通孔15)。保持部,以使配線器具之露出面(配線器具為開關10之情況,係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配線器具為插座之情況,係設置有插入口的面)朝向前側(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方式,保持配線器具。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如圖3所示,以使第1梁部11的前表面(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全面位於較第2梁部12的前表面(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更為前方(第3方向A3之第1側)之方式,在第1梁部11的前表面與第2梁部12的前表面之間設置高度差D1。此外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安裝框1,以使第2梁部12的前表面(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位於較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的背面(接觸面110b)更為後方(第3方向A3之第2側)位置之方式,在第1梁部11的前表面與第2梁部12的前表面之間設置高度差D1。 如圖1所示,於各第1梁部11分別設置插入孔13,插入供將安裝框1安裝於營建構材200所用之螺釘7。第1梁部11之插入孔13,在上下方向(第1方向A1)中,設置於較第1梁部11與第2梁部12之間的高度差D1更為外側(自高度差D1觀察,與另一方之第1梁部11為相反側)之第1梁部11的部分。
對將此一安裝框1固定於營建構材200方法加以說明。作為將安裝框1固定於營建構材200方法,有使用開關盒5固定之方法、及在未進行開關盒施工的情況使用卡扣件6固定之方法。
首先,對使用開關盒5之固定方法加以說明。開關盒5,如圖1及圖6所示,具備以金屬或合成樹脂形成為前表面具有開口之矩形盒狀的盒體50。於盒體50之上壁的前緣,設置自左右方向之中央部起向下突出的固定片51。於盒體50之下壁的前緣,亦設置自左右方向之中央部起向上突出的固定片52。在2片固定片51、52各自設置螺孔53。於螺孔53之內周面,形成鎖入螺釘7的螺紋。開關盒5,以將盒體50的開口與設置於營建構材200之嵌入用的孔201連結的方式,埋設於營建構材200之背側;開關盒5之上下的固定片51、52,配置於自前側觀察時自嵌入用的孔201露出之位置。
使用開關盒5固定之方法中,施工者,使第1梁部11及第2梁部12的背面之一部分各自與孔201之邊緣部抵接,而將安裝框1配置在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此一狀態中,施工者,使螺釘7自前側通過插入孔13,將此螺釘7鎖入螺孔53,藉以將安裝框1固定於營建構材200。
接著對使用卡扣件6之固定方法加以說明。卡扣件6,如圖9所示,係藉由對板金施加沖壓加工而形成。卡扣件6,具備:縱片61,上下方向細長的縱片61;橫片62,呈自縱片61之上端部起往右方突出的L字形;以及橫片63,自縱片61之下端部起往與橫片62相同的方向(右方)突出。於上側的縱片61,設置自左右方向之中央部起向下突出的固定片64。於下側的橫片63,設置自左右方向之中央部起向上突出的固定片65。在2片固定片64、65分別設置螺孔66。於螺孔66之內周面,形成鎖入螺釘7的螺紋。卡扣件6,以在營建構材200之背面200b中使孔201的邊緣部與縱片61及橫片62、63的前表面抵接之狀態配置。在將縱片61及橫片62、63配置於孔201之邊緣部的狀態下,將固定片64、65,配置於自前側觀察時自孔201露出的位置。
使用卡扣件6固定之方法中,施工者,使螺釘7通過上側之第1梁部11的插入孔13,將此螺釘7緩緩鎖入上側之固定片64的螺孔66,藉以將卡扣件6暫時固定於安裝框1。其次,施工者使卡扣件6自營建構材200之表側通過孔201,使孔201的邊緣部與縱片61及橫片62、63的前表面抵接,將卡扣件6配置在營建構材200之背側。此外,施工者使上側及下側之第1梁部11的背面,與孔201之邊緣部抵接,將安裝框1配置在營建構材200的前表面側。而後,施工者使螺釘7通過下側之第1梁部11的插入孔13,將此螺釘7自下側之固定片65的螺孔66緩緩鎖入,藉以將安裝框1暫時固定於營建構材200。接著,施工者在調整安裝框1之位置後,將通過上下2處插入孔13的螺釘7緊密鎖入,在第1梁部11的背面與卡扣件6之間夾持營建構材200,藉以將安裝框1固定於營建構材200。
而後,對安裝在安裝框1的前表面側(第3方向A3之第1側)之裝飾用的板4(裝飾板)加以說明。板4如圖1所示,具備:板體2,安裝於安裝框1;以及板蓋3,以可任意裝卸的方式安裝於板體2俾以覆蓋板體2。
板體2,如圖1所示,藉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為具有一對橫片21與一對縱片22的矩形框狀。此處,在將板體2安裝於安裝框1的狀態下,將以一對橫片21與一對縱片22包圍的窗孔20,設置於與安裝框1之窗孔18在前後方向中重合的位置。
於一對橫片21,各自在左右方向中的中央部,設置供插入螺孔所用之插入孔23。此外,於一對縱片22,各自在長邊方向(上下方向)中的中央部與兩側部,分別形成矩形的貫通孔24。另,於一方(圖1中的下側)的橫片21,在下端部之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往前方及下方開放的凹部25。板體2,藉由將通過插入孔23之螺釘鎖入安裝框1的螺孔14,而安裝於安裝框1。
板蓋3,如圖1所示地將前壁30與側壁31一體化地構成為合成樹脂成形體。前壁30,如圖5所示地自前後方向觀察呈四隅彎曲之長方形,如圖7及圖8所示地形成為自邊緣起向中央往前方膨出的曲面形狀。於前壁30之中央,設置將前壁30於前後方向貫通之矩形的窗32。於前壁30的背面,在與複數個貫通孔24分別對應之部位設置卡止部,該卡止部插入對應的貫通孔24,卡止於貫通孔24之邊緣部。
側壁31,形成為前端與前壁30之邊緣連結的環狀。此側壁31,構成為朝向前方往外側傾斜(參考圖7及圖8)。此外,於側壁31,在與板體2之凹部25對向的位置設置凹部33(參考圖8)。
而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使其開關本體100之位置位於較習知例更為後側。因此,若將習知的操作把手及板安裝於安裝框1,則操作把手的前表面較板的前表面位於更為後側,操作性變差。因而本實施形態中,以如下方式構成操作把手110:在將板4安裝於安裝框1的狀態下,使本體112的前後方向中之厚度尺寸D4(參考圖6),與自板4的前表面4a(詳而言之,板4之前表面4a中的窗32之周圍的部分)起至第2梁部12的前表面12a為止之尺寸D5(參考圖7)成為(實質上)相同尺寸。另,本體112之厚度尺寸D4(亦即自前壁部113的前表面起至側壁部114的後端為止之尺寸),與自板4的前表面4a起至第2梁部12的前表面12a為止之尺寸D5(實質上)為相同尺寸的條件,並未限定於厚度尺寸D4與尺寸D5為完全相同之尺寸的情況。亦包含在厚度尺寸D4與尺寸D5之間,本體112的前表面較板4的前表面4a位於更為前側,且在視覺上可辨識為本體112的前表面與板4的前表面4a為同一面之範圍具有尺寸差的情況(參考圖7及圖8)。亦即,本體112的厚度尺寸D4,與自板4的前表面4a起至第2梁部12的前表面12a為止之尺寸D5相同,或較其更大若干(既定長度)。
由於將板體2以螺釘固定在安裝框1,若因操作者造成鎖入量產生不均,則有在將板4安裝於安裝框1的狀態下,板4的前表面4a之位置在前後方向有所差異的可能性。本實施形態中,在將板4安裝於最前側之情況,亦以使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不位於較板4的前表面4a更為後側之方式,設定安裝框1、板4、及操作把手110的尺寸。因此,以將板體2緊密地螺著固定於安裝框1,使板4的前表面4a位於最後側的方式安裝之情況,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成為較板4的前表面4a更往前側突出之狀態。本實施形態中以使本體112的厚度尺寸D4與上述尺寸D5之尺寸差為1.0±0.5mm,更宜為1.0±0.2mm的方式,設定安裝框1、板4、及操作把手110之尺寸。藉此,在依照規定地施工之情況,成為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較板4的前表面4a更往前側突出0.5~1.5mm之範圍,更宜為往前側突出0.8~1.2mm之範圍的狀態。若為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較板4的前表面4a更往前側突出0.5~1.5mm之範圍,更宜為往前側突出0.8~1.2mm之範圍的狀態,則視覺上辨識為本體112的前表面與板4的前表面4a位於同一平面。藉此,使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與板4的前表面4a之間的高度差變得不醒目,提高外觀的設計性。此外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位於較板4的前表面4a更為前側,故提高操作把手110的操作性。亦即,上述既定長度為例如1.0±0.5mm,更宜為1.0±0.2mm。
另,亦可在將板4以位於最前側的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之狀態下,以使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與板4的前表面4a(詳而言之,板4的前表面4a中之窗32周圍的部分)成為同一平面之方式,將厚度尺寸D4與尺寸D5設定為相同尺寸(參考圖10)。此一情況,亦藉由使板4的安裝位置往前後方向偏移,而使操作把手之本體112的厚度尺寸D4,與自板4之前表面4a起至第2梁部12之前表面12a為止的尺寸D5之間產生尺寸差。此例中,以使厚度尺寸D4與尺寸D5之尺寸差(D4-D5)為0~0.5mm,更宜為0~0.2mm的方式,設定安裝框1、板4、及操作把手110之尺寸。藉此,使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與板4的前表面4a之間的高度差變得不醒目,更為提高外觀設計性。
接著,說明使用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將開關10安裝於營建構材200的程序。
首先,對將開關本體100安裝於安裝框1的程序加以說明。
操作者,以手分別握持安裝框1與開關本體100,以相較於設置有可動片104之右側部,左側部成為前側(接近安裝框1之側)的方式使開關本體100傾斜的狀態,自安裝框1之後方將開關本體100的前部插入窗孔18內。而後,操作者,將斜向地傾斜而插入窗孔18內的開關本體100其左側面之2個安裝爪103,分別插入設置於左側之第2梁部12的貫通孔15。操作者,若自此一狀態將開關本體100之右側部往前方按下,則設置於開關本體100之右側面的2個安裝爪103與右側之第2梁部12抵接,可動片104往內側撓曲。操作者若將開關本體100之右側部進一步往前方按下,則位於開關本體100之右側面的安裝爪103,被插入至設置於右側之第2梁部12的貫通孔15。位於開關本體100之右側面的安裝爪103,一插入至位於右側之第2梁部12的貫通孔15,則可動片104回到撓曲前之狀態。藉由將左右兩側的安裝爪103卡止在對應之貫通孔15,而成為將開關本體100保持於安裝框1之狀態。將開關本體100安裝於安裝框1之狀態,如圖2及圖3所示,成為開關本體100之前側部自窗孔18往前方突出的狀態。
其次,操作者,將配線在營建構材200之背側的電線,自形成在營建構材200的孔201,拉出至營建構材200之表側。操作者,剝去電線之前端的被覆,使電線之芯線露出,將此電線插入開關本體100的電線插入孔107,與收納在開關本體100之內部的連接端子電性連接。
操作者,將開關本體100之後部收納在營建構材200的孔201,以使孔201之邊緣部與第1梁部11的背面之一部分(接觸面11b)抵接的狀態保持。而後,操作者,藉由將通過插入孔13之螺釘,鎖入例如開關盒5的螺孔53,而將安裝框1對營建構材200固定。
接著,操作者,藉由使操作把手110自前方接近開關本體100,將軸106嵌入設置於操作把手110之背面110b的軸承部,而將操作把手110以可任意旋轉的方式支持於開關本體100。
操作者,於安裝框1之前側被覆板體2,將通過板體2的插入孔23之螺釘鎖入安裝框1的螺孔14,藉而將板體2安裝於安裝框1。
之後,操作者,於板體2的前側被覆板蓋3,藉由將板蓋3之卡止部插入對應的貫通孔24,使卡止部卡止在貫通孔24之邊緣部,而將板蓋3安裝於板體2。
如此地,在將板蓋3安裝於板體2的狀態下,板蓋3,除了自窗32露出之操作把手110以外,自前方覆蓋隱藏安裝框1、板體2、開關本體100、及營建構材200的孔201。此外,在將板蓋3安裝於板體2的狀態中,操作把手110,通過板蓋3的窗32而可自前方操作。
另,將板蓋3自板體2卸下之情況,操作者,將前端平坦的工具(例如一字螺絲起子)插入凹部33與凹部25之間的間隙並轉動。藉此,使板蓋3的下部浮起,使位於板蓋3下側之卡止部自貫通孔24脫離。此一狀態下,操作者,若將板蓋3往前側(遠離板體2的方向)拉出,則可使卡止部全體自貫通孔24脫離,將板蓋3自板體2卸下。 此外,將板體2自安裝框1卸下之情況,操作者,將鎖入螺孔14的螺釘緩緩自插入孔23卸下。藉此,將板體2自安裝框1卸下。 另外,將開關本體100自安裝框1卸下之情況,操作者,推壓位於開關本體100之右側面的突起105,成為將右側面的安裝爪103往內側拉回之狀態。在此一狀態下,操作者,若將開關本體100之右側部往後方拉出,則將開關本體100自安裝框1卸下。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可安裝多達3個開關本體100。
對安裝框1僅安裝1個開關本體100之情況,如圖2所示,對安裝框1將開關本體100安裝於上下方向之中央附近。對安裝框1安裝3個開關本體100的情況,於窗孔18內將3個開關本體100以在上下方向無間隙排列的方式安裝。圖2中,於安裝在安裝框1之中央的開關本體100之上側及下側分別安裝開關本體100。因此,於安裝框1安裝1個或3個開關本體100之情況,開關本體100的安裝位置變得容易理解。
另,於安裝框1僅安裝1個開關本體100之情況,於各第2梁部12中,在設置於上下方向之中央附近的2個貫通孔15安裝開關本體100的安裝爪103。
此外,於安裝框1安裝3個開關本體100之情況,在第2梁部12中,於設置在上下方向之中央附近的2個貫通孔15,安裝裝設於中央位置之開關本體100的安裝爪103。於第2梁部12中,在最上方的貫通孔15、及自上方算起為第2個之大寬度的貫通孔15,安裝裝設於上側位置之開關本體100的安裝爪103。於第2梁部12中,在最下方的貫通孔15、及自下方算起為第2個之大寬度的貫通孔15,安裝裝設於下側位置之開關本體100的安裝爪103。
另一方面,於安裝框1安裝2個開關本體100之情況,在窗孔18內以在上下方向之兩側隔著間隙的狀態安裝2個開關本體100,故開關本體100的安裝位置變得不易理解。亦即,於第2梁部12中,在自上方算起為第2個之大寬度的貫通孔15、及自上方算起為第3個的貫通孔15,安裝一方之開關本體100的安裝爪103。此外,於第2梁部12中,在自下方算起為第2個之大寬度的貫通孔15、及自下方算起為第3個的貫通孔15,安裝另一方之開關本體100的安裝爪103。在此一安裝狀態中,於各開關本體100之上下隔著間隙,故變得不易直觀地理解開關本體100的安裝位置。
而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中,在將開關本體100安裝於安裝框1時最先安裝安裝爪103側(本實施形態中為左側)之第2梁部12,於前表面設置凹部17以作為表示安裝位置的標記。此等凹部17,設置於在將2個開關本體100安裝於安裝框1之狀態下與燈蓋102相鄰的位置。因此,即便在藉由以使燈蓋102與凹部17相鄰的方式將開關本體100安裝於安裝框1,而對安裝框1安裝2個開關本體100的情況中,仍變得不易弄錯開關本體100的安裝位置。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安裝於安裝框1之配線器具雖例示琴鍵把手式的開關,但亦可為具備蹺板式之操作把手的開關。
圖11為具備蹺板式之操作把手120的開關之立體圖。分別於此開關的開關本體100之左側面及右側面(圖11之左下側的面及右上側的面),設置各2個供將開關本體100安裝於安裝框1所用之安裝爪103(插入安裝框1的貫通孔15之安裝爪103)。另此等開關的操作把手120,係使左右方向之中間部為支點而以可任意搖動的方式安裝於開關本體100。如圖11所示,在將操作把手120之右端(圖11之右上側的端)往後方按下的狀態,成為操作把手120之左端(圖11之左下側的端)往前方(圖11之上方)突出的狀態。若自此一狀態將操作把手120之左端往後側(圖11之下側)推壓,則操作把手120以左右方向之中間部為支點而搖動,成為操作把手120之右端往前方突出的狀態,將接點自ON切換為OFF(或自OFF切換為ON)。此外,若自操作把手120之右端往前方突出的狀態,將操作把手120之右端往後側推壓,則操作把手120以左右方向之中間部為支點而搖動,成為操作把手120之左端往前方突出的狀態(圖11的狀態)。而因應操作把手120之搖動動作,將接點自OFF切換為ON(或自ON切換為OFF)。
即便在將具備蹺板式之操作把手120的開關本體100安裝於本實施形態之安裝框1的情況,仍可使操作把手120的前端部分自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起突出的量,較使用習知安裝框之情況更為減小。
如同以上說明,安裝框1,以一對第1梁部11、與一對第2梁部12形成為框狀。一對第1梁部11,包夾安裝係配線器具的開關本體100之窗孔18而對向,以背面的一部分(接觸面11b)與設置於營建構材200的孔201之邊緣部抵接的狀態固定在營建構材200。一對第2梁部12,在與和一對第1梁部11對向的方向交叉之方向中,包夾窗孔18而對向。於一對第2梁部12,分別設置供保持開關本體100所用之保持部(本實施形態中為開關本體100的安裝爪103插入之貫通孔15)。以使在第2梁部12中設置有保持部之部位的前表面12a,相較於在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11a,在安裝於營建構材200之狀態下位於更為後側的方式,構成第1梁部11及第2梁部12。
如此地,第2梁部12中設置有保持部之部位的前表面12a,較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包含設置有插入孔13之部位)的前表面11a位於更為後側。因此,相較於使在第2梁部12中設置有保持部之部位的前表面12a、及在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11a,在前後方向中位於相同位置之情況,可使開關本體100的前表面100a位於較後側。因而,可將配線器具的前表面自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起突出的量減小,作為配線裝置全體可使自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起露出的部位薄型化。
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中,可將一對第1梁部11,以使背面的一部分(接觸面11b)與孔201之邊緣部抵接的狀態固定在營建構材200。可於一對第1梁部11,分別在使第1梁部11之背面的一部分(接觸面11b)與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抵接的狀態下較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位於更為前側位置的部位,設置供插入螺釘7所用之插入孔13,插入孔13係供螺著固定於配置在營建構材200之背側的被安裝構件所用。
例如,如圖12所示之比較例的安裝框1001,在第1梁部1011中,以使設置有插入孔1013之部位較其他部位位於更為後側的方式,設置高度差之情況,有由於插入至插入孔1013之螺釘7的頭與高度差部分相干涉,而使將螺釘7插入至插入孔1013之作業變得難以進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中,未於第1梁部11設置上述高度差,而係使第1梁部11中設置有插入孔13之部位亦位於較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更為前側,故將螺釘7插入至插入孔13的作業變得更容易。 進一步,比較例之安裝框1001(參考圖12)中,為了盡可能地防止螺釘7的頭與第1梁部1011之前側的高度差相干涉,而使第1梁部1011中設置有高度差之部分的厚度(第1方向A1的厚度)D6變小,此一部分的強度降低。另一方面,若為了防止強度的降低,而增加此一高度差部分的厚度D6,則安裝框中往後方(第3方向A3之第2側)突出之部分的第1方向A1之尺寸D7(參考圖3)變大。此一情況,有須使第1方向A1中之營建構材200的孔201之尺寸增大的必要。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中,未在第1梁部11設置上述高度差,故能夠以不使往後方突出之部分的第1方向A1之尺寸D7增大的方式確保高強度。
此外,如同比較例之安裝框1001地,在第1梁部1011中,以使設置有插入孔1013之部位較其他部位位於更為後側的方式,設置有高度差之情況(參考圖12),有開關盒5之固定片51、52或卡扣件6之固定片64、65,與插入孔1013之邊緣部分相干涉的可能性。例如,營建構材200的厚度薄之情況,有第1梁部1011之背側的插入孔1013之邊緣的部分與固定片51、52、64、65接觸之可能性。因此,若於第1梁部1011設置上述高度差,使設置有插入孔1013之部位,較其他部位位於更為後側,則有無法使用既存之開關盒5、卡扣件6將安裝框1001固定在營建構材200的可能性。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中,在第1梁部11不具有上述高度差,第1梁部11中設置有插入孔13之部位亦位於營建構材200的前側,故可使用既存之開關盒5、卡扣件6將安裝框1固定在營建構材200。
另,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中,將上下之第1梁部11、11的間隔D3,設定為較操作把手110之上下方向尺寸D2更大之尺寸,將操作把手110配置於上下的第1梁部11、11之間(參考圖6)。因此,可使操作把手110之後部,後退至接近第2梁部12的前表面之位置為止,可使操作把手110之後部,較第1梁部11、11的前表面位於更為後側。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相較於將第1梁部11、11之前側覆蓋操作把手110的情況,可使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位於較為後側,可將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自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起突出的量減小。
本實施形態的操作把手110,安裝於上述安裝框1(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所保持之按鈕開關(開關本體100)。操作把手110,於藉由推壓前表面110a之按鈕101而切換ON/OFF的按鈕開關之前側,具備對按鈕開關以可任意旋轉的方式安裝之本體112。操作把手110,構成為本體112在因應操作而旋轉時,藉由本體112之背面(110b)推壓按鈕101。 亦即,本實施形態的操作把手110,為安裝在安裝框1所保持之按鈕開關(開關本體100)的操作把手110。按鈕開關,於其第1面(前表面)100a具備按鈕101,藉由推壓按鈕101而切換ON/OFF。按鈕開關,以使第1面100a朝向第3方向A3之第1側(前側)的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操作把手110具備本體112,該本體112係以在按鈕開關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與按鈕開關之第1面100a對向的方式,對按鈕開關安裝為可任意旋轉。操作把手110,構成為本體112在因應操作而旋轉時,藉由本體112中的第3方向A3之第2側的面(背面110b)推壓按鈕101。
本實施形態的操作把手110,安裝在上述安裝框1所保持之按鈕開關。藉此,相較於在第2梁部12中設置有保持部之部位的前表面12a、及在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11a,在前後方向中位於相同位置之情況,可使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位於較後側。因此,可將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自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起突出的量更為減小,提高外觀的設計性。
本實施形態的操作把手110中,本體112亦可構成為,使本體112的前後方向中之厚度尺寸D4,與自裝飾板(板4)的前表面起至第2梁部12的前表面12a為止之尺寸D5成為(實質上)相同尺寸。裝飾板,以覆蓋安裝框1的前表面之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另,厚度尺寸D4與尺寸D5(實質上)為相同尺寸之條件,並未限定於厚度尺寸D4與尺寸D5為完全相同之尺寸的情況。 亦可在厚度尺寸D4與尺寸D5之間,具有在視覺上辨識為裝飾板的前表面與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為同一平面(換而言之,在裝飾板的前表面與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之間不具有高度差)的程度之尺寸差。 亦即,本體112亦可以下述方式構成:與按鈕開關對向之方向中的本體112之厚度尺寸D4,與自以覆蓋安裝框1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之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的裝飾板4其外側的面4a起至第2梁部12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前表面12a)為止之尺寸D5(實質上)相同。
若依此一操作把手110,則在將裝飾板安裝於安裝框1的狀態下,於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與裝飾板的前表面未觀察到高度差,故更為提高外觀設計性。
本實施形態的開關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上述安裝框1(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按鈕開關(開關本體100)、及操作把手110。按鈕開關構成為,保持於安裝框1之保持部(貫通孔15),藉由推壓設置於前表面(100a)之按鈕101而切換ON/OFF。操作把手110,於按鈕開關之前側,對按鈕開關以可任意旋轉的方式安裝,構成為因應操作而藉背面110b推壓按鈕101。 亦即,本實施形態的開關裝置,具備安裝框1、按鈕開關(開關本體100)、及操作把手110。按鈕開關,保持於安裝框1之保持部(貫通孔15)。按鈕開關,以使第1面100a朝向第3方向A3之第1側(前側)的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按鈕開關,於其第1面100a具備按鈕101,藉由推壓按鈕101而切換ON/OFF。操作把手110,以與按鈕開關之第1面100a對向的方式,在按鈕開關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對按鈕開關安裝為可任意旋轉。操作把手110,構成為因應操作而藉第3方向A3之第2側的面110b推壓按鈕101。
若依本實施形態,則開關裝置係安裝在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所保持之按鈕開關,故可將操作把手110的前表面110a自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突出的量,較習知的開關裝置更為減小。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安裝框1中,在第1梁部11與第2梁部12之邊界部分設置凸片16。亦即,於第1梁部11的背面,設置自窗孔18之邊緣部起往後方突出的凸片16,凸片16之左側端與左側的第2梁部12連結,凸片16之右側端與右側的第2梁部12連結。本實施形態中,雖在第1梁部11與第2梁部12之間設置高度差,但因藉由以凸片16將第1梁部11與第2梁部12連結,而可提高安裝框1的強度。 如同上述,本發明之第1形態的安裝框1,以一對第1梁部11與一對第2梁部12,形成為框狀。一對第1梁部11,包夾安裝配線器具(開關10)之窗孔18而對向,以各自之背面部分(接觸面11b)與設置於營建構材200的孔201之邊緣部抵接的狀態固定在營建構材200。一對第2梁部12,在與和一對第1梁部11對向的方向(第1方向A1)交叉的方向(第2方向A2)中,包夾窗孔18而對向。於一對第2梁部12,分別設置供保持配線器具10所用之保持部(貫通孔15)。在將安裝框1安裝於營建構材200之狀態中,以使第2梁部12中設置有保持部(貫通孔15)之部位的前表面12a,較第1梁部11中配置於營建構材200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11a位於更為後側之方式,構成第1梁部11及第2梁部12。 本發明之第2形態的安裝框1為,在第1形態中,一對第1梁部11,各自以使背面的一部分(接觸面11b)與孔201之邊緣部抵接的狀態固定在營建構材200。於一對第1梁部11,分別設置插入孔13。插入孔13,在第1梁部11中,設置於在使第1梁部11之背面的一部分(接觸面11b)與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抵接的狀態下較營建構材200之表面200a位於更前側位置的部位,於插入孔13將供螺著固定於配置在營建構材200之背側的被安裝構件5、6所用之螺釘7插入。 本發明之第3形態的安裝框1為,在第1形態中,一對第2梁部12,在係一對第1梁部11排列之方向的第1方向A1形成為長條狀;一對第1梁部11,在係與第1方向A1垂直之方向且係該一對第2梁部12排列之方向的第2方向A2形成為長條狀。一對第1梁部11中之一方,與一對第2梁部12的第1方向A1之第1側的端部彼此連結;一對第1梁部11中之另一方,與一對第2梁部12的第1方向A1之第2側的端部彼此連結。藉此,作為以一對第1梁部11與一對第2梁部12包圍的空間,形成窗孔18。安裝框1,以使係與第1及第2方向(A1、A2)垂直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之前表面朝向外側的方式,安裝於營建構材200。安裝框1,以使一對第2梁部12中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前表面12a),相較於一對第1梁部11中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前表面11a),位於更靠近第3方向A3之第2側的方式,在各個一對第1梁部11中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前表面11a)、與一對第2梁部12中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前表面12a)之間,設置高度差D1。 本發明之第4形態的安裝框1為,在第3形態中,於一對第1梁部11分別設置插入孔13,插入供將安裝框1安裝於營建構材200所用之螺釘7。插入孔13,分別在第1方向A1中,設置於較高度差D1更為外側之第1梁部11(安裝框1)的部分。 本發明之第5形態的安裝框1為,在第3或第4形態中,於一對第1梁部11,分別在第3方向A3之第2側中,於一對第2梁部12間設置沿著窗孔18而在第2方向A2延伸的凸片16。 本發明之第6形態的操作把手110,為安裝在第1或第2形態的安裝框1所保持之按鈕開關100的操作把手110,於藉由推壓前表面100a之按鈕101而切換ON/OFF的按鈕開關100之前側,具有對按鈕開關100以可任意旋轉的方式安裝之本體112。操作把手110,構成為本體112在因應操作而旋轉時,藉由本體112之背面110b推壓按鈕101。 本發明之第7形態的操作把手110為,在第6形態中,以使本體112的前後方向中之厚度尺寸D4,與自以覆蓋安裝框1的前表面之方式安裝在安裝框1之裝飾板4的前表面4a起至第2梁部12的前表面12a為止之尺寸D5成為相同尺寸的方式,構成本體112。 本發明之第8形態的開關裝置,具備:第1或第2形態的安裝框1;按鈕開關100,保持於安裝框1之保持部(貫通孔15),藉由推壓前表面100a之按鈕101而切換ON/OFF;以及操作把手110,於按鈕開關100之前側,對按鈕開關100以可任意旋轉的方式安裝,構成為因應操作而藉由背面推壓按鈕101。 本發明之第9形態的操作把手110,為安裝於第3~第5之任一形態的安裝框1所保持之按鈕開關100的操作把手110。按鈕開關100,於其第1面100a具備按鈕101,藉由推壓按鈕101而切換ON/OFF。按鈕開關100,以使第1面100a朝向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操作把手110具備本體112,該本體112係以與按鈕開關100之第1面100a對向的方式,對按鈕開關100安裝為可任意旋轉。操作把手110,構成為本體112在因應操作而旋轉時,藉由本體112中的第3方向A3之第2側的面110b推壓按鈕101。 本發明之第10形態的操作把手110為,在第9形態中,以下述方式構成本體112:使與按鈕開關100對向之方向中的本體112之厚度尺寸D4,與自以覆蓋安裝框1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之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的裝飾板4其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4a起至第2梁部12的第3方向A3之第1側的面(前表面12a)為止之尺寸D5(實質上)相同。 本發明之第11形態的開關裝置,具備第3~第5之任一形態的安裝框1、按鈕開關100、及操作把手110。按鈕開關100,保持於安裝框1之保持部(貫通孔15)。按鈕開關,以使第1面100a朝向第3方向A3之第1側(前側)的方式,安裝於安裝框1。按鈕開關100,於其第1面100a具備按鈕101,藉由推壓按鈕101而切換ON/OFF。操作把手110,以與按鈕開關100之第1面100a對向的方式對按鈕開關100安裝為可任意旋轉,構成為因應操作而藉由第3方向A3之第2側的面110b推壓按鈕101。
1、1001‧‧‧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安裝框)
10‧‧‧配線器具(開關)
100‧‧‧按鈕開關(開關本體)
100a‧‧‧第1面(前表面)
101‧‧‧按鈕
102‧‧‧燈蓋
103‧‧‧安裝爪
104‧‧‧可動片
105‧‧‧突起
106‧‧‧軸
107‧‧‧電線插入孔
108‧‧‧狹縫
11、1011‧‧‧第1梁部
11a‧‧‧第1側的面(前表面)
11b‧‧‧接觸面
110‧‧‧操作把手
110a‧‧‧前表面
110b‧‧‧背面(面)
111‧‧‧透光板
112‧‧‧本體
113‧‧‧前壁部
114‧‧‧側壁部
12‧‧‧第2梁部
12a‧‧‧前表面
120‧‧‧操作把手
13、1013‧‧‧插入孔
14‧‧‧螺孔
15‧‧‧貫通孔
16‧‧‧凸片
17‧‧‧凹部
18‧‧‧窗孔(開口)
2‧‧‧板體
20‧‧‧窗孔
200‧‧‧營建構材
200a‧‧‧表面
200b‧‧‧背面
201‧‧‧孔
21‧‧‧橫片
22‧‧‧縱片
23‧‧‧插入孔
24‧‧‧貫通孔
25‧‧‧凹部
3‧‧‧板蓋
30‧‧‧前壁
31‧‧‧側壁
32‧‧‧窗
33‧‧‧凹部
4‧‧‧板(裝飾板)
4a‧‧‧前表面
5‧‧‧開關盒(被安裝構件)
50‧‧‧盒體
51、52、64、65‧‧‧固定片
53‧‧‧螺孔
6‧‧‧卡扣件(被安裝構件)
61‧‧‧縱片
62、63‧‧‧橫片
66‧‧‧螺孔
7‧‧‧螺釘
D1‧‧‧高度差
A1‧‧‧第1方向
A2‧‧‧第2方向
A3‧‧‧第3方向
【圖1】係使用本實施形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配線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係在本實施形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安裝配線器具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3】係在本實施形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安裝配線器具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4】係自後方觀察在本實施形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安裝配線器具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5】係使用本實施形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配線裝置的前視圖。 【圖6】係說明本實施形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施工狀態的圖。 【圖7】係使用本實施形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配線裝置的側視圖。 【圖8】係使用本實施形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配線裝置的底視圖。 【圖9】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開關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開關裝置之其他構成的側視圖。 【圖11】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開關裝置之更其他構成的側視圖。 【圖12】係說明比較例的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施工狀態的圖。
1‧‧‧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安裝框)
10‧‧‧配線器具(開關)
100‧‧‧按鈕開關(開關本體)
100a‧‧‧第1面(前表面)
101‧‧‧按鈕
102‧‧‧燈蓋
103‧‧‧安裝爪
104‧‧‧可動片
105‧‧‧突起
106‧‧‧軸
108‧‧‧狹縫
11‧‧‧第1梁部
11a‧‧‧第1側的面(前表面)
110‧‧‧操作把手
110a‧‧‧前表面
110b‧‧‧背面(面)
111‧‧‧透光板
112‧‧‧本體
113‧‧‧前壁部
114‧‧‧側壁部
12‧‧‧第2梁部
12a‧‧‧前表面
13‧‧‧插入孔
14‧‧‧螺孔
15‧‧‧貫通孔
16‧‧‧凸片
17‧‧‧凹部
18‧‧‧窗孔(開口)
2‧‧‧板體
20‧‧‧窗孔
21‧‧‧橫片
22‧‧‧縱片
23‧‧‧插入孔
24‧‧‧貫通孔
25‧‧‧凹部
3‧‧‧板蓋
30‧‧‧前壁
31‧‧‧側壁
32‧‧‧窗
4‧‧‧板(裝飾板)
4a‧‧‧前表面
5‧‧‧開關盒(被安裝構件)
50‧‧‧盒體
51、52‧‧‧固定片
53‧‧‧螺孔
7‧‧‧螺釘
D1‧‧‧高度差
A1‧‧‧第1方向
A2‧‧‧第2方向
A3‧‧‧第3方向

Claims (8)

  1. 一種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以一對第1梁部與一對第2梁部形成為框狀: 該一對第1梁部,包夾著安裝配線器具之窗孔而對向,以背面抵接在設置於營建構材的孔之邊緣部的狀態固定在該營建構材; 該一對第2梁部,在與和該一對第1梁部對向的方向交叉之方向,包夾著該窗孔而對向; 其特徵為: 於該一對第2梁部,分別設置用來保持該配線器具之保持部; 以使該第2梁部中設置有該保持部之部位的前表面,較該第1梁部中配置於該營建構材的表面側之部位的前表面位於更為後側之方式,構成該第1梁部及該第2梁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其中, 該一對第1梁部,以使其背面的一部分與該孔之邊緣部抵接的狀態固定在該營建構材; 於該一對第1梁部,分別在使背面的一部分與該營建構材之表面抵接的狀態下較該營建構材之表面位於更前側位置的部位,設置供螺釘插入之插入孔,該螺釘係用以螺著固定於配置在該營建構材之背側的被安裝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其中, 該一對第2梁部,係在該一對第1梁部排列之方向亦即第1方向形成為長條狀; 該一對第1梁部,係在與該第1方向垂直之方向且為該一對第2梁部排列之方向亦即第2方向形成為長條狀; 該一對第1梁部中之一方,與該一對第2梁部在該第1方向之第1側的端部彼此連結;該一對第1梁部中之另一方,與該一對第2梁部在該第1方向之第2側的端部彼此連結;藉此而形成以該一對第1梁部與該一對第2梁部包圍的空間之該窗孔; 該安裝框安裝於該營建構材,使其在與該第1及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之第1側的面朝向外側; 以使該一對第2梁部中在該第3方向之第1側的面,相較於該一對第1梁部中在該第3方向之第1側的面,位於更靠近該第3方向之第2側的方式,在各個該一對第1梁部中的該第3方向之第1側的面、與該一對第2梁部中的該第3方向之第1側的面之間,設置高度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其中, 於該一對第1梁部分別設置供螺釘插入之插入孔,該螺釘用以將該安裝框安裝於該營建構材; 該插入孔,分別在該第1方向中,設置於較該高度差之部分更為外側之第1梁部的部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其中, 於該一對第1梁部分別設有凸片,該凸片係在該第3方向之第2側中,於該一對第2梁部間沿著該窗孔朝該第2方向延伸。
  6. 一種操作把手,安裝於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所保持的按鈕開關,其特徵為: 具有本體,以可對於該按鈕開關任意旋轉之方式安裝於該按鈕開關之前側,推壓該本體的前表面之按鈕即可切換該按鈕開關之ON/OFF; 在透過操作而旋轉該本體時,即可藉由該本體之背面推壓該按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操作把手,其中, 該本體之構成係使:該本體的前後方向之厚度尺寸,與自以覆蓋該配線器具用安裝框的前表面之方式安裝在該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裝飾板的前表面起到該第2梁部的前表面為止之尺寸,兩個尺寸相同。
  8. 一種開關裝置,其特徵為具備;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配線器具用安裝框; 按鈕開關,受保持於該配線器具用安裝框之該保持部,藉由推壓前表面之按鈕而切換其ON/OFF;以及 操作把手,以可對於該按鈕開關任意旋轉的方式,安裝於該按鈕開關之前側,可透過操作而以其背面推壓該按鈕。
TW104101019A 2014-01-31 2015-01-13 Attachment frame, operation handle, and switch assembly TWI56073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6846 2014-01-31
JP2014230267A JP6355051B2 (ja) 2014-01-31 2014-11-13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操作ハンドル、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9506A true TW201539506A (zh) 2015-10-16
TWI560734B TWI560734B (en) 2016-12-01

Family

ID=53756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1019A TWI560734B (en) 2014-01-31 2015-01-13 Attachment frame, operation handle, and switch assembly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55051B2 (zh)
TW (1) TWI560734B (zh)
WO (1) WO2015115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2267B2 (ja) * 2018-07-19 2021-10-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8454B2 (ja) * 2003-07-18 2009-02-0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スイッチ
US7155214B2 (en) * 2004-09-09 2006-12-26 Dana Innovations I-port controller
JP4158791B2 (ja) * 2005-07-21 2008-10-0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JP4853351B2 (ja) * 2007-03-29 2012-01-1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埋込形配線器具の取付装置
JP2010050065A (ja) * 2008-08-25 2010-03-0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スイッチの取付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イッチ装置
JP2010055844A (ja) * 2008-08-26 2010-03-1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換気扇スイッチ
JP2012128978A (ja) * 2010-12-13 2012-07-05 Panasonic Corp 壁埋込型操作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64387A (ja) 2015-09-10
WO2015115023A1 (ja) 2015-08-06
JP6355051B2 (ja) 2018-07-11
TWI560734B (en)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02582B2 (ja) 照明器具
JP5608029B2 (ja)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
JP6145726B2 (ja)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ハンドル、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TW201539506A (zh) 配線器具用安裝框、操作把手、及開關裝置
JP5624356B2 (ja) 照明器具
JP581686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7122668B2 (ja) 配線器具用プレート及び配線器具システム
JP5834199B2 (ja) 照明器具
TWI552469B (zh) Wiring device with mounting box
JPH10326541A (ja) スイッチ及びそのスイッチ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TWI673916B (zh)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WO2012056289A1 (en) Decoration plate and plate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4853833B2 (ja)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
JP6485785B2 (ja)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操作ハンドル、及び配線装置
CN108122697B (zh) 配线器具用板件和配线器具组合体
JP4533131B2 (ja) 操作盤
JP6298289B2 (ja) 照明装置
JP3861684B2 (ja) スイッチ
TWI549149B (zh) Switchgear
JP2016096625A (ja)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
JP2007018873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