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0344A - 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以及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 - Google Patents
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以及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40344A TW201440344A TW102139944A TW102139944A TW201440344A TW 201440344 A TW201440344 A TW 201440344A TW 102139944 A TW102139944 A TW 102139944A TW 102139944 A TW102139944 A TW 102139944A TW 201440344 A TW201440344 A TW 20144034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on
- substrate
- hole
- connector
- side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01R12/585—Terminals having a press fit or a compliant portion and a shank passing through a hole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2—Details of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in or on camera bod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7—Details of energy supply or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5—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 H01R13/6456—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comprising keying element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the periphery of the conn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謀求零件個數及組裝步驟之減少的零件模組。其構成為:零件模組(M)具備外殼(100)、基板(200)、電子零件(300)、以及連接器(400)。於外殼(100)設有貫通孔(111)。基板(200)係設置在外殼(100)內。電子零件(300)及連接器(400)係安裝在基板(200)上。連接器(400)具有連接部(411)、以及至少一部分設置在連接部(411)之端子(420)。連接部(411)係與外殼(100)之貫通孔(111)相對配置。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以及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
作為此種零件模組有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者。零件模組係具備外殼、複數之連接端子、柔性帶狀電纜、以及拍攝元件。連接端子貫通外殼。拍攝元件設置於外殼內。柔性帶狀電纜於外殼內使連接端子與拍攝元件連接。
[專利文獻1]WO2005/109579號公報
上述零件模組,由於係以柔性帶狀電纜使連
接端子與拍攝元件連接,故該模組之零件個數多,該模組之組裝步驟也多。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情事而創案者,其目的為提供一種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以及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零件模組具備外殼、基板、電子零件、以及連接器。於前述外殼設有貫通孔。前述基板係設置於前述外殼內。前述電子零件及前述連接器係安裝於前述基板上。前述連接器具有連接部、以及至少一部分設置於前述連接部的端子。前述連接部係與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相對配置或配置於前述貫通孔內。
為此種形態之零件模組時,連接器的連接部係與外殼之貫通孔相對配置或配置在貫通孔內,故對象側連接器通過外殼之貫通孔可與連接器之連接部的端子之一部分連接。因為此連接器係直接安裝在外殼內的基板上,故可省略用來使連接器與基板連接的零件。因此,可以謀求該零件模組之零件個數以及組裝步驟的減少。
前述連接部可構成為具有連接孔。前述端子之前述一部分可構成為配置於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
前述端子可構成為具有第1、第2臂、以及第
1、第2接點部。前述第1接點部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第1臂,且配置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前述第2接點部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第2臂,且配置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於前述第1、第2接點部之間插入有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且可構成為:前述第1接點部可與前述連接基板之厚度方向之第1面上的第1導體彈性接觸;前述第2接點部可與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厚度方向之第2面上的第2導體彈性接觸。
為此種形態之零件模組時,當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插入連接器的連接孔時,端子之第1、第2接點部與連接基板之第1、第2導體彈性接觸,同時使該第1、第2接點部彈性地夾持連接基板。因此,可吸收在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插入連接器的連接孔時,於上述厚度方向之對象側連接器的鬆脫。且,因為端子之第1、第2接點部的雙方與連接基板的第1、第2導體彈性接觸,故即使從外部對連接狀態之對象側連接器及零件模組施加振動或衝擊,亦可維持端子之第1、第2連接部與連接基板之第1、第2導體之間的接觸狀態。藉此可提高對象側連接器與零件模組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前述外殼可構成為具有:具有前述貫通孔的第1外殼、以及固定於前述第1外殼的第2外殼。前述基板可構成為固定於前述第1外殼及前述第2外殼之至少其中一方。
為此種形態之零件模組時,基板、電子零件
及連接器可容易地安裝至第1、第2外殼內。
前述基板可構成為具有:安裝有前述電子零件的第1面、以及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之面且安裝有前述連接器的第2面。
為此種形態之零件模組時,由於電子零件與連接器係安裝在基板之不同的面上,故可使基板的外型縮小。藉此可謀求零件模組的小型化。
前述外殼可構成為進一步具有:設置於前述貫通孔周圍之突起或是凹陷的導引部。前述導引部可構成為具有:第1端部、以及前述第1端部之相反側的端部且與前述第1端部形狀不同的第2端部。
為此種形態之零件模組時,由於導引部之第1、第2端部的形狀不同,故可防止對象側連接器以錯誤的方向往該導引部內插入。
前述電子零件可為汽車的電動零件。
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可連接於上述之零件模組。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具備可從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往前述連接器之前述連接孔插入之連接基板。前述連接基板,具有設置於該連接基板之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連接器之前述端子之前述一部分接觸的導體。
為此種形態之對象側連接器時,連接基板成為對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連接構件。藉此,與對象側連接器具備可與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端子接觸之端子的情況相比,可謀求該對象側連接器的零件個數及組裝步驟的減
少。
或是,前述連接基板可構成為具有:厚度方向的第1面、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以及第1、第2導體。前述第1導體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1面,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第1接點部接觸。前述第2導體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2面,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第2接點部接觸。
為此種形態之對象側連接器時,因為當連接基板插入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連接孔時,連接基板之第1、第2導體的雙方與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端子的第1、第2接點部接觸,故可提昇該對象側連接器與零件模組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1導體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可構成為比前述第1接點部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還要大。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2導體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可構成為比前述第2接點部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還要大。
為此種形態之對象側連接器時,可吸收在連接基板插入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連接孔時,於該對象側連接器之前述第1、第2導體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的鬆脫。且,連接基板的第1、第2導體在與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端子的第1、第2接點部接觸的狀態下,即使從外部對對象側連接器及零件模組施加振動或衝擊,使連接基板之第1、第2導體對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端子的第1、第2接
點部產生於該第1、第2導體之寬度方向及/或長度方向之相對移動,亦可維持第1、第2導體與第1、第2接點部之間的連接狀態。藉此,可更加提昇該對象側連接器與零件模組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本發明之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之間的連接構造,具備零件模組、以及對象側連接器。前述零件模組具備外殼、基板、電子零件、以及連接器。於前述外殼設有貫通孔。前述基板係設置於前述外殼內。前述電子零件及前述連接器係安裝於前述基板上。前述連接器具有與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相對配置或是配置於前述貫通孔內之連接部、設置於前述連接部的連接孔、以及至少一部分配置於連接孔內的端子。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具備可從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往前述連接器之前述連接孔插入之連接基板。前述連接基板,具有設置於該連接基板之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連接器之前述端子之前述一部分接觸的導體。
為此種形態之連接構造時,由於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連接部,與外殼之貫通孔相對配置或配置於貫通孔內,故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通過外殼的貫通孔連接於連接器之連接部的端子。由於零件模組之連接器係直接安裝在外殼內的基板上,故可以省略用來使連接器與基板連接的零件。因此,可以謀求零件模組之零件個數以及組裝步驟的減少。此外,對象側連接器之連接基板成為對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連接構件。藉此,與對象側連接器具備
可與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端子接觸之端子的情況相比,可謀求該對象側連接器的零件個數及組裝步驟的減少。
前述端子可構成為具有:第1、第2臂、以及第1、第2接點部。前述第1接點部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第1臂,且配置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前述第2接點部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第2臂,且配置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前述連接基板可構成為進一步具有:厚度方向的第1面、以及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導體可構成為具有第1、第2導體。前述第1導體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1面,且於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第1接點部接觸。前述第2導體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2面,且於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第2接點部接觸。
為此種形態之連接構造時,當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插入連接器的連接孔時,端子之第1、第2接點部與連接基板之第1、第2導體彈性接觸,同時使該第1、第2接點部彈性地夾持連接基板。因此,可吸收在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插入連接器的連接孔時,於對象側連接器之上述厚度方向上的鬆脫。且,因為端子之第1、第2接點部的雙方與連接基板的第1、第2導體彈性接觸,故可提高對象側連接器與零件模組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前述第1導體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可構成為比前述第1接點部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還要大。前
述第2導體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可構成為比前述第2接點部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還要大。
為此種形態之連接構造時,當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插入零件模組連接器的連接孔時,可吸收於該對象側連接器之上述第1、第2導體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的鬆脫。且,對象側連接器之連接基板的第1、第2導體在與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端子的第1、第2接點部接觸的狀態下,即使從外部對對象側連接器及零件模組施加振動或衝擊,使連接基板之第1、第2導體對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端子的第1、第2接點部產生於該第1、第2導體之寬度方向及/或長度方向之相對移動,亦可維持第1、第2導體與第1、第2接點部之間的連接狀態。藉此,可更加提昇對象側連接器與零件模組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前述外殼可構成為進一步具有:設置於前述貫通孔周圍之突起或是凹陷的導引部。前述導引部可構成為具有:第1端部、以及前述第1端部之相反側的端部且與前述第1端部形狀不同的第2端部。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可構成為具有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該第1端部有著與前述導引部之前述第1端部的內部形狀相對應之外形;該第2端部為該對象側連接器之前述第1端部之相反側的端部,且有著與前述導引部之前述第2端部的內部形狀相對應之外形。
為此種形態之連接構造時,若將對象側連接器的第2端部朝零件模組之導引部的第1端部插入、或將
對象側連接器的第1端部朝向導引部的第2端部插入時,對象側連接器的第1、第2端部的一方,會與零件模組之導引部的第1、第2端部的一方相抵接,使對象側連接器無法插入導引部。藉此可防止對象側連接器的逆插入。
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可構成為進一步具備密封部。前述密封部可為插入有前述連接基板之環狀的彈性體。前述密封部可構成為在前述連接基板插入前述連接器之前述連接孔之狀態下,被前述外殼推壓。
為此種形態之連接構造時,由於對象側連接器的密封部被零件模組的外殼推壓著,故可提高對象側連接器與零件模組之間的防水性。
上述任一種形態之連接構造,可構成為進一步具備固定構件。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可構成為在插入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使前述連接器的前述連接部連接的狀態下,前述固定構件使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固定於前述外殼。
為此種形態之連接構造時,藉由固定構件,使對象側連接器固定於零件模組的外殼,並維持該狀態,可進一步提昇對象側連接器與零件模組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前述電子零件可為汽車的電動零件。
M‧‧‧零件模組
100‧‧‧外殼
110‧‧‧第1外殼
111‧‧‧貫通孔
112‧‧‧嵌合凹部
113‧‧‧安裝孔
114‧‧‧收容凹部
115‧‧‧收容凹部
120‧‧‧第2外殼
130‧‧‧導引部
131‧‧‧第1端部
132‧‧‧第2端部
132a‧‧‧傾斜部
200‧‧‧基板
210‧‧‧第1面
220‧‧‧第2面
300‧‧‧電子零件
400‧‧‧連接器
410‧‧‧體部
411‧‧‧連接部
411a‧‧‧連接孔
412‧‧‧基部
412a‧‧‧狹縫
420‧‧‧端子
421‧‧‧端子本體
422‧‧‧第1臂
423‧‧‧第2臂
424‧‧‧第1接點部
425‧‧‧第2接點部
426‧‧‧尾部
430‧‧‧固定端子
U‧‧‧對象側連接器
10‧‧‧殼體
20‧‧‧保持部
30‧‧‧接接基板
31‧‧‧第1面
32‧‧‧第2面
33‧‧‧第1導體
34‧‧‧第2導體
35‧‧‧第3導體
36‧‧‧第4導體
40‧‧‧樹脂部
50‧‧‧密封部
60‧‧‧電纜
圖1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之間的連接構造之概略立體圖。
圖2為前述連接構造之圖1中的2-2剖面圖。
圖3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從零件模組的正面、平面及右側面表示之立體圖。
圖4A為前述零件模組之圖3中的4A-4A剖面圖。
圖4B為前述零件模組之圖3中的4B-4B剖面圖。
圖5A為從前述零件模組之正面、平面及右側面表示之分解立體圖。
圖5B為從前述零件模組之背面、平面及左側面表示之分解立體圖。
圖6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從對象側連接器的正面、平面及右側面表示之立體圖。
圖7A為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圖6中的7A-7A剖面圖。
圖7B為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圖6中的7B-7B剖面圖。
圖8A為用以說明前述零件模組之前述連接器端子的第1臂與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連接基板的第1導體之間的連接狀態。
圖8B為用以說明前述零件模組之前述連接器端子的第2臂與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連接基板的第2導體之間的連接狀態。
以下,針對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之間的連接構造,參考圖1~圖8B進行說明。圖1及圖2所示之連接構造,具備零件模組M、對象側連接器C、以及兩個的固定構件P。以下,針對零件模組M、對象側連接器C及固定構件P進行詳細說明。且,圖1、圖2、圖4A、圖4B、圖7A及圖7B所示之Y方向,係零件模組M與對象側連接器C之插入抽出的方向,且為零件模組M及對象側連接器C的長度方向。圖1、圖4B及圖7B所示之X方向,係零件模組M及對象側連接器C之寬度方向。圖1、圖2、圖4A及圖7A所示之Z方向,係零件模組M及對象側連接器C之高度方向。
以下,針對零件模組M參考圖3~5B進行說明。零件模組M係具備:外殼100、基板200、電子零件300、以及連接器400。
外殼100如圖3~5B所示般,具有:第1外殼110、第2外殼120、以及兩個的導引部130。
第1外殼110為大致矩形的箱型。第1外殼110具有:底部、以及於該底部之周緣部豎立設置的周壁部。於第1外殼110的底部外面,設有嵌合凹部112。於第1外殼110之底部外面的嵌合凹部112的X方向之一方側及另一方側,設有導引部130。導引部130為橫向之大致U字狀的突起。導引部130具有:Z方向之一方側的第
1端部131、以及Z方向之另一方側(第1端部131之相反側)的第2端部132。第1、第2端部131、132形狀彼此不同。具體而言,第1端部131係呈大致L字狀,相對於此,第2端部132在大致L字狀的角部內側設有傾斜部132a,就此點來看有所不同。於嵌合凹部112之底面的中央部,設有大致矩形的收容凹部114。於嵌合凹部112之底面的Z方向之一方側端部及另一方側端部,設有大致圓柱狀的安裝孔113。於第1外殼110之底部內面的中央部,設有大致矩形的收容凹部115。貫通孔111係從收容凹部114的底面往收容凹部115的底面貫通。貫通孔111為大致矩形的孔。貫通孔111之內部形狀比收容凹部114、115之內部形狀還要小。
第2外殼120為朝Y方向與第1外殼110組合之大致矩形的箱型。第2外殼120具有:底部、以及於該底部之周緣部豎立設置的周壁部。第2外殼120的周壁部固定於第1外殼110的周壁部。於組合後之第1、第2外殼100、200的內部空間,收容有基板200、電子零件300及連接器400。
基板200如圖3~5B所示般,為印刷電路板。基板200具有:第1面210、以及第1面210之相反側的第2面220。基板200,在第2面220朝向第1外殼110之底部側,且第1面210朝向第2外殼120之底部側的狀態下,固定於第2外殼120。
電子零件300如圖3~5B所示般,為安裝於
基板200之第1面210上的汽車的電動零件。具體而言,電子零件300係用來攝影汽車之後方及/或汽車周圍所使用的拍攝元件。
連接器400如圖4A~圖5B所示般,安裝於基板200的第2面220。連接器400具有體部410、複數的端子420、以及一對的固定端子430。體部410係由絕緣樹脂所構成。體部410具有連接部411、以及基部412。基部412為矩形之塊狀物。於基部412,如圖4B所示般於X方向空出間隔設置複數之狹縫412a。狹縫412a如圖4A所示般於Y方向貫通基部412。連接部411為基部412之Y方向一端所連接的方管。連接部411之Y方向的一端部(前端部)被收容於第1外殼110之收容凹部115內,且配置成與貫通孔111相對。具體而言,基板200固定於第2外殼120,使連接部411的前端部收容於收容凹部115,且與貫通孔111相對。連接部411具有連接孔411a。連接孔411a連通於基部412之狹縫412a,且在連接部411之Y方向的一端面(前端面)有開口。連接孔411a之開口與貫通孔111相對。
端子420如圖4A及圖4B所示般,呈大致C字狀的金屬板。端子420具有:端子本體421、第1、第2臂422和423、第1、第2接點部424和425、以及尾部426。端子本體421為大致矩形的板狀,於Z方向之一端及另一端設有卡合爪。端子本體421(含卡合爪)之Z方向的尺寸,比狹縫412a之Z方向的尺寸稍大。因此,端
子本體421被壓入體部410之基部412的狹縫412a,並且被保持。
第1、第2臂422、423,係連接於端子本體421之Y方向的一端,且朝Y方向的一方側大致平行地延伸。於第1臂422之Y方向的一端部(前端部)設有第1接點部424。第1接點部424於Z方向之另一方側為凸出之突起。於第2臂423之Y方向的一端部(前端部)設有第2接點部425。第2接點部425於Z方向之一方側為凸出之突起。第1、第2臂422、423可往互相分離的方向彈性變形。第1、第2接點部424、425在該之間具有縫隙且互相相對。第1、第2臂422、423及第1、第2接點部424、425係被配置在連接部411之連接孔411a內。
尾部426,係連接於端子本體421之Y方向的另一端,且朝Y方向的另一方側延伸。尾部426連接於基板200之第2面200之未圖示的電極。
固定端子430係呈大致L字狀的金屬板。固定端子430具有:第1固定板、對該第1固定板呈大致直角彎曲之第2固定板。固定端子430的第1固定板,係固定於體部410之基部412的X方向之一端及另一端。固定端子430的第2固定板,係以焊料連接固定於基板200之第2面220上的接地用電極。
上述之零件模組M係如以下方式製造。首先,準備基板200、電子零件300及連接器400。之後,在基板200之第1面210上安裝電子零件300,在基板
200之第2面220上安裝連接器400。此時,將連接器400之端子420的尾部426各自連接於基板200之第2面220上的電極,同時使固定端子430以焊料連接於基板200之第2面220上的接地用電極。
之後,準備第2外殼120。之後,在將基板200的第1面210朝向第2外殼120的底部側之狀態下,將該基板200、電子零件300及連接器400收容於第2外殼120內。之後,將基板200固定於第2外殼120。之後,準備第1外殼110。之後,將第1外殼110與第2外殼120組合。具體而言係將第1外殼110的周壁部與第2外殼120的周壁部合在一起,並熔接兩者。在該第1、第2外殼110、120組合時,連接器400之連接部411的前端部,係收容於第1外殼110的收容凹部115,且與該第1外殼110之貫通孔111相對地配置。藉此,使連接部411的連接孔411a與貫通孔111相對。
以下,針對對象側連接器C參考圖6~圖8B進行說明。對象側連接器C為插頭連接器。對象側連接器C具備:殼體10、保持部20、連接基板30、樹脂部40、密封部50、以及電纜60。
連接基板30如圖6A~圖8B所示般,為印刷電路板。連接基板30具有:第1面31、第2面32、複數之第1、第2導體33和34、複數之第3、第4導體35和36、以及一對的卡止凸部37。第1面31係連接基板30之Z方向(厚度方向)之一方側的面。第2面32係連接
基板30之Z方向(厚度方向)之另一方側(第1面31之相反側)的面。
於連接基板30之第1面31之Y方向的一端部上,如圖7A及圖8A所示般,薄膜狀的第3導體35隔著間隔設於X方向上。於連接基板30之第1面31的Y方向的另一端部上,薄膜狀的第1導體33隔著間隔設於X方向上。於連接基板30之Y方向的一端部,如圖7B~圖8B所示般,於X方向的一方側及另一方側設有突出之卡止凸部37。於連接基板30之第2面32的Y方向的一端部上,如圖7A及圖8B所示般,薄膜狀的第4導體36隔著間隔設於X方向上。於連接基板30之第2面32的Y方向的另一端部上,薄膜狀的第2導體34隔著間隔設於X方向上。第1導體33的長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及寬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比第1接點部424的長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及寬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還大。第2導體34的長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及寬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比第2接點部425的長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及寬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還大。此外,圖2及圖7A中為方便說明,第1、第2導體33、34以及第3、第4導體35、36之厚度尺寸(Z方向的尺寸)係誇大表示。
保持部20如圖7A及圖7B所示般,為絕緣樹脂製的筒。保持部20具有前部21及後部22。前部21為方管。前部21被連接基板30貫通。前部21保持連接基
板30。因此,前部21的內部形狀對應於連接基板30的外型。後部22係連接於前部21之Y方向之一端的方管,其內部連通至前部21的內部。後部22的內部形狀比前部21的內部形狀還大。後部22的外型比前部21的外型還大。於後部22內,收容有連接基板30之Y方向的一端部及卡止凸部37。於後部22之X方向的一方側及另一方側的方管,卡止有卡止凸部37。藉此可防止對於連接基板30之保持部20朝Y方向之另一方側的脫落。
密封部50如圖6~圖7B所示般,為矽橡膠等近似角環狀的彈性體。密封部50外嵌於保持部20之前部21。因此,連接基板30係插通於密封部50內。
殼體10係絕緣樹脂製的近似方管。於殼體10之Y方向的一端部(後端部),設有開口12,於殼體10之Y方向的另一端部(前端部),設有開口13。於開口12插通有電纜60。亦即,電纜60係從殼體10朝Y方向延伸。電纜60具有複數之訊號線61、以及包覆該訊號線61的外側絕緣體。各信號線61具有芯線62以及包覆該芯線62的內側絕緣體。信號線61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從外側絕緣體突出。芯線62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從訊號線61的一端部突出。該芯線62的突出部份係以焊料連接於連接基板30的第3、第4導體35、36。
於開口13嵌合有保持部20的後部22。收容於保持部20的後部22內之連接基板30在Y方向的一端部及卡止凸部37,係被配置於殼體10內。保持部20的
前部21及連接基板30的前述一端部以外的部份(突出部),係從開口13突出。於殼體10內填充有樹脂部40。於樹脂部40,埋設有:連接基板30的前述一端部、卡止凸部37、第3、第4導體35和36、以及電纜60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包含電纜60之訊號線61的一端部及芯線62的一端部)。樹脂部40係固定於殼體10及保持部20的後部22。
連接基板30之突出部在X方向的尺寸,比零件模組M之第1外殼110之貫通孔111在X方向的尺寸稍微小。連接基板30之突出部在Z方向的尺寸,比零件模組M之外殼100之貫通孔111在Z方向的尺寸稍微小,且比端子420的第1、第2接點部424、425之間的Z方向的距離稍微大。連接基板30的突出部,通過零件模組M之外殼100的貫通孔111,插入連接器400之連接部411的連接孔411a內,並且可插入該連接孔411a內之端子420的第1、第2接點部424、425之間。藉由將連接基板30插入第1、第2接點部424、425之間,端子420的第1、第2臂422、423互相朝分開的方向彈性變形。藉由該第1、第2臂422、423的彈性力,第1接點部424可與連接基板30之第1面31上的第1導體33彈性接觸,第2接點部425可與連接基板30之第2面32上的第2導體34彈性接觸。保持部20之前部21的外型,比零件模組M之第1外殼110之收容凹部114的內部形狀稍微小。保持部20的前部21可插入於零件模組M之第1
外殼110的收容凹部114。
且,殼體10的前述前端部如圖6所示般,具有在Z方向之一方側的第1端部14、以及在Z方向之另一方側(前述第1端部的相反側)的第2端部15。於第1端部14設有朝Z方向之一方側延伸之一對的凸緣11。於第2端部15設有朝Z方向之另一方側延伸之凸緣11。於凸緣11設有朝該凸緣11之Y方向貫通的安裝孔11a。殼體10之前述前端部及凸緣11的外型,對應於零件模組M之嵌合凹部112的內部形狀。殼體10之前述前端部及凸緣11可嵌合於零件模組M的嵌合凹部112。殼體10之前述前端部及凸緣11在嵌合於零件模組M的嵌合凹部112之狀態下,凸緣11的安裝孔11a係連通於零件模組M的安裝孔113。第1端部14的兩角部,係對應於零件模組M之導引部130之第1端部131的內部形狀。第2端部15的兩角部,係對應於導引部130之第2端部132之傾斜部132a的形狀而傾斜。因此,當殼體10的第2端部15欲插入(逆插入)導引部130的第1端部131時,以及當殼體10的第1端部14欲插入(逆插入)導引部130的第2端部132時,殼體10的第1端部14會抵接於導引部130之第2端部132的傾斜部132a來防止插入。
固定構件P如圖1及圖2所示般,固定構件P為小螺絲或釘子。固定構件P插入於殼體10之安裝孔11a及第1外殼110之安裝孔113,且可卡合於該安裝孔11a及安裝孔113。
上述對象側連接器C係如以下方式製造。首先,準備保持部20及連接基板30。之後,將連接基板30的突出部插入於保持部20的後部22及前部21內。如此一來,連接基板30的卡止凸部37會抵接於保持部20的後部22,且連接基板30的一端部及卡止凸部37在收容於後部22內的同時,連接基板30之一端部以外的部份(突出部)會從保持部20朝Y方向的另一方側突出。之後,準備電纜60。之後,將電纜60的訊號線61之芯線62以焊料連接於連接基板30的第3、第4導體35、36。
之後,將連接基板30的一端部、卡止凸部37、保持部20的後部22、電纜60之訊號線61之上述一端部及芯線62之上述一端部,收容於射出成型機之模具內。之後,將絕緣樹脂射出至模具內,並將連接基板30的一端部(包含第3、第4導體35、36)、卡止凸部37、電纜60之訊號線61的一端部以及芯線62的一端部,插入成型於該絕緣樹脂內,並將該絕緣樹脂熔接於保持部20的後部22。前述絕緣樹脂成為樹脂部40。如此一來使連接基板30的一端部(包含第3、第4導體35、36)、卡止凸部37、電纜60之訊號線61的一端部以及芯線62的一端部埋入於樹脂部40內,並且樹脂部40固定於保持部20。
之後,將樹脂部40、保持部20之後部22及電纜60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收容於射出成型機的另一個模具內。之後,將絕緣樹脂射出至模具內,於樹脂部
40、保持部22之後部22及電纜60之一端部的周圍,將前述絕緣樹脂包覆成型為筒狀。前述絕緣樹脂成為殼體10。該成型時,電纜60從殼體10的開口13朝殼體10外導出,並且連接基板30之突出部及保持部20的前部21從殼體10之開口12往殼體10外突出。之後,準備密封部50。之後,將保持部20的前部21嵌合於密封部50內。藉此使密封部50外嵌於保持部20的前部21,並將連接基板30插入於密封部50。
以下,針對將對象側連接器C連接於零件模組M之步驟進行詳細說明。如圖2所示,將對象側連接器C之連接基板30的突出部,通過零件模組M的貫通孔111,插入連接器400的連接孔411a。如此一來,對象側連接器C的殼體10之上述前端部會插入導引部130,並且殼體10之上述前端部及凸緣11會嵌合於零件模組M的嵌合凹部112。藉此,密封部50在保持部20與零件模組M之第1外殼110之間被壓縮。
此時,連接基板30的突出部,在連接器400的連接孔411a內插入端子420的第1、第2接點部424、425之間。藉此,端子420的第1、第2臂422、423互相朝分開的方向彈性變形,使第1、第2接點部424、425彈性地夾持連接基板30的突出部。隨此,第1接點部424與連接基板30之第1面31上的第1導體33彈性接觸,第2接點部425與連接基板30之第2面32上的第2導體34彈性接觸。如此般地,使對象側連接器C連接於
零件模組M。
之後,準備固定構件P。之後,將固定構件P插入於殼體10的安裝孔11a及第1外殼110的安裝孔113,並卡合於安裝孔11a及安裝孔113。藉此,對象側連接器C與零件模組M的連接狀態會被維持,故可維持對象側連接器C與零件模組M之間的連接強度及防水性。
如上述般的連接構造具有以下之技術特徵。第1,可謀求零件模組M的零件個數及組裝步驟的減少,並謀求零件模組M的小型化。零件模組M的連接器400直接安裝在外殼100內的基板200上。該連接器400的連接部411為了與對象側連接器C的連接基板30連接,係與外殼100之貫通孔111相對配置。因此,可以省略用來使連接器400與基板200連接的零件。且,可謀求對象側連接器C的零件個數及組裝步驟的減少,並謀求對象側連接器C的小型化。對象側連接器C係使用連接基板30來作為對零件模組M的連接構件。且,可使連接基板30之第1、第2面31、32上的第1、第2導體33、34之X方向的間隔變窄,故可減少連接基板30在X方向的尺寸。
第2,在對象側連接器C的連接基板30插入連接器400的連接孔411a時,可吸收對象側連接器C在Z方向(連接基板30的厚度方向)的鬆脫。對象側連接器C的連接基板30在連接器400之連接孔411a內被彈性地夾持於端子420的第1、第2接點部424、425。且,在
對象側連接器C的連接基板30插入連接器400的連接孔411a時,可吸收對象側連接器C在Y方向及X方向的鬆脫。因為第1導體33的長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及寬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比第1接點部424的長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及寬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還大,且第2導體34的長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及寬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比第2接點部425的長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及寬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還大,故在對象側連接器C的連接基板30插入連接器400的連接孔411a時,於Y方向及X方向上可確保第1、第2導體33、34與第1、第2接點424、425之間的接觸。
第3,可提高對象側連接器C與零件模組M之間的連接可靠性。零件模組M之端子420的第1、第2接點部424、425雙方,彈性接觸於對象側連接器C之連接基板30的第1、第2導體33、34。第1、第2導體33、34在Y方向的尺寸及X方向的尺寸係如上述。因此,對象側連接器C在連接於零件模組M的狀態下,即使由外部對於對象側連接器C及零件模組M施加振動或衝擊,亦可使端子420之第1、第2臂422、423在Z方向漸漸彈性變形,來確保第1、第2導體33、34與第1、第2接點部424、425之間的接觸狀態。
第4,可謀求提昇零件模組M的防水性。零件模組係在第1、第2外殼內填充有密封劑者。為此零件模組時,在熔接第1、第2外殼時會因振動而使密封劑的
固定強度劣化,導致降低零件模組的防水性。但是,零件模組M並沒有在第1、第2外殼110、120內填充密封劑,故即使熔接第1、第2外殼110、120,亦可抑制零件模組M之防水性的劣化。且,可提昇對象側連接器C與零件模組M之間的防水性。對象側連接器C的密封部50係被壓縮在保持部20與外殼100之間。可進一步謀求提昇對象側連接器C的防水性。對象側連接器C,係以殼體10包覆樹脂部40、保持部20的後部22、以及電纜60的一端部來包覆成型。
此外,上述之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可在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述範圍內任意地變更設計。以下進行詳述。
上述實施例中,零件模組M的外殼100,具有第1外殼110、第2外殼120、以及兩個的導引部130。但是,本發明的零件模組之外殼,只要係設有貫通孔,且可收容基板與安裝於前述基板上的電子零件及連接器者,可任意地變更設計。第1、第2外殼,亦可不為朝Y方向組合之形態,可變更設計成朝X方向或Z方向組合之形態。
上述實施例中,零件模組M之外殼100的貫通孔111,為矩形狀的孔,且從收容凹部114的底面貫通至收容凹部115的底面。但是,本發明之零件模組之外殼的貫通孔,只要係貫通外殼者即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例如,可變更設計成使貫通孔從第1外殼底部的外面朝內面
貫通。且,貫通孔可變更設計成從收容凹部114的底面朝第1外殼底部的內面貫通。貫通孔可變更設計成從第1外殼底部的外面朝收容凹部115的底面貫通。此外,嵌合凹部112、安裝孔113、收容凹部114及/或收容凹部115係可省略。
上述實施例中,零件模組M之外殼100的導引部130,係設於第1外殼110的突起。但是,導引部130係可省略。且,本發明的零件模組之導引部,只要係設在外殼之貫通孔周圍的突起或凹陷,且可將對象側連接器引導至外殼的貫通孔者,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且,上述實施例中,導引部130的第1、第2端部131、132的形狀互相不同。但是,本發明的零件模組之導引部的第1、第2端部的形狀可為相同。
上述實施例中,零件模組M的基板200,係固定於第2外殼120。但是,本發明之零件模組的基板,只要係設置在外殼內即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例如,零件模組的基板可構成為:固定於第1、第2外殼的至少一方,使連接器的連接部與第1外殼的貫通孔相對配置或配置於貫通孔內。基板可構成為:透過其他構件固定於第1、第2外殼之至少一方,使連接器的連接部與第1外殼的貫通孔相對配置或配置於貫通孔內。且,可構成為:於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之設計變形例之基板的同一面上安裝有連接器及電子零件。
上述實施例中,零件模組M之連接器400的
連接部411為方管,且具有連接孔411a。但是,本發明之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連接部,只要係具有絕緣性且設有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例如,連接器的連接部可為絕緣樹脂製的板。此時,可構成為:於連接部之厚度方向的第1、第2面之中至少其中一方設有溝或狹縫,且於該溝或狹縫插入端子的一部分。
上述實施例中,零件模組M之連接器400的端子420,具有:端子本體421、第1、第2臂422和423、第1、第2接點部424和425、以及尾部426。但是,本發明之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端子,只要係設置成連接部之至少一部分可接觸於對象側連接器且可連接於基板者,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例如,端子可構成為具有:設置於連接部的臂、設置於前述臂且配置於前述連接部之連接孔內的接點部、以及連接於基板的尾部。且,端子可構成為具有:第1、第2臂、第1、第2接點部、以及連接於基板的尾部。前述第1、第2臂可構成為收容於設在連接部之連接孔之內面的狹縫。前述第1接點部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第1臂且配置在連接部的連接孔內。前述第2接點部可構成為設置於前述第2臂且配置在前述連接部的前述連接孔內。且,如前述般,連接部為絕緣樹脂製的板時,端子可構成為具有:插入前述連接部之溝或狹縫的臂、設置於前述臂且從前述溝或狹縫突出的接點部、以及連接於基板的尾部。且,端子可構成為具有:於前述連接部之第1、第2面的第1、第2溝或第1、第2狹縫所插入的第
1、第2臂;設置於前述第1、第2臂且從前述第1、第2溝或第1、第2狹縫突出的第1、第2接點部;以及連接於基板的尾部。
上述以往例中,零件模組M之連接器400的連接端子430,係固定於體部410之X方向的一端及另一端。但是,連接端子430係可省略。省略時,可構成為藉由設置於連接器之體部的卡止片來卡止基板。當然,亦可構成為卡止片與連接端子雙方設置於連接器之體部。
上述實施例中,電子零件300係拍攝元件。但是,本發明之零件模組的電子零件,可變更設計成拍攝元件以外的電動零件或電動零件以外的電子零件。例如,可使用攝影機、麥克風、揚聲器、感測器、開關、麥克風元件、揚聲器元件、感測器元件、開關元件等來作為電子零件。
上述實施例中,對象側連接器C具備:殼體10、保持部20、連接基板30、樹脂部40、密封部50、以及電纜60。但是,本發明的對象側連接器,只要係可連接於上述實施例或上述之設計變更例之零件模組之連接器之連接部者,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例如,對象側連接器可構成為,具備:可從零件模組之外殼的貫通孔朝該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連接孔插入的連接基板,且前述連接基板具有:設置於該連接基板之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連接器之前述端子的一部分接觸的導體。且,對象側連接器可構成為具有:絕緣樹脂製的體部、以及保持前述體
部且可與零件模組之連接器的端子接觸的端子。此外,對象側連接器,沒有必要為插頭連接器,可變更設計為插座連接器。對象側連接器為插座連接器時,將安裝有該插座連接器的安裝基板,變更設計為連接該插座連接器的端子即可。
上述實施例中,對象側連接器C的連接基板30具有:第1面31、第2面32、複數之第1、第2導體33和34、複數之第3、第4導體35和36、以及一對的卡止凸部37。但是,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只要係於該連接基板之面上設置可與上述之零件模組之端子接觸的導體者,可任意地變更設計。如上述般,對象側連接器為插座連接器時,可構成為:連接基板與安裝基板藉由連接用端子、銷、電纜、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或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連接手段予以連接。第3、第4導體35、36及/或卡止凸部37係可省略。
上述實施例中,對象側連接器C的密封部50,係外嵌於保持部20的前部21。但是,密封部係可省略。且,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的密封部,只要係在對象側連接器與零件模組連接的狀態下,介於兩者之間的彈性體者,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例如,密封部可為插入有連接基板的環狀彈性體。且,密封部可設於零件模組之外殼的貫通孔周圍。
上述實施例中,電纜60係從殼體10朝Y方向延伸。但是,電纜係可省略。且,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
器的電纜,可構成為從殼體朝X方向延伸。具體而言,可變更設計成從對象側連接器之殼體之X方向的一方側或另一方側的端部所設置之開口來拉出電纜。為此種設計變更例時,可降低對象側連接器之殼體在Y方向的尺寸(嵌合高度)。
上述實施例中,固定構件P為小螺絲或釘子。但是,固定構件係可省略。且,固定構件只要係可將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以連接狀態固定者,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例如,固定構件可為介於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之間的卡簧等偏壓構件。此時,藉由偏壓構件的偏壓力來維持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狀態。且,亦可使用螺絲、接著劑等來作為固定構件。
此外,上述實施例中,構成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之各部的素材、形狀、尺寸、數量及配置等係用於說明該例者,只要能實現相同的功能即可任意地變更設計。上述之實施例及設計變更例,只要不互相矛盾,可互相組合。此外,Y方向、X方向及Z方向,可變更設計為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的任意方向。
112‧‧‧嵌合凹部
113‧‧‧安裝孔
110‧‧‧第1外殼
131‧‧‧第1端部
114‧‧‧收容凹部
130‧‧‧導引部
132a‧‧‧傾斜部
132‧‧‧第2端部
220‧‧‧第2面
200‧‧‧基板
410‧‧‧體部
412‧‧‧基部
300‧‧‧電子零件
411a‧‧‧連接孔
411‧‧‧連接部
400‧‧‧連接器
430‧‧‧固定端子
120‧‧‧第2外殼
Claims (17)
- 一種零件模組,具備:設有貫通孔的外殼、設置在前述外殼內的基板、安裝於前述基板上的電子零件、以及安裝於前述基板上之連接器,前述連接器具有:與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相對配置或配置於前述貫通孔內的連接部、以及至少一部分設置在前述連接部的端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連接部具有連接孔,前述端子的前述一部分係配置於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端子具有:第1、第2臂;第1接點部,其係設置在前述第1臂且配置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以及第2接點部,其係設置在前述第2臂且配置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在前述第1、第2接點部之間插入有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基板,且前述第1接點部可與前述連接基板之厚度方向之第1面上的第1導體彈性接觸,前述第2接點部可與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厚度方向之第2面上的第2導體彈性 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外殼具有:具有貫通孔之第1外殼、以及固定於前述第1外殼之第2外殼,前述基板係固定在前述第1外殼及前述第2外殼的至少其中一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基板具有:安裝有前述電子零件的第1面、以及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面且安裝有前述連接器的第2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外殼進一步具有導引部,該導引部為設在前述貫通孔之周圍的突起或凹陷,前述導引部具有:第1端部、以及前述第1端部之相反側的端部且與前述第1端部形狀不同的第2端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電子零件為汽車電動零件。
- 一種對象側連接器,可連接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項所述之零件模組,其具備可從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朝前述連接器之前述連接孔插入之連接基板,前述連接基板具有設在該連接基板之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連接器之前述端子的前述一部分接觸之導體。
- 一種對象側連接器,可連接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零件模組,其具備可從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朝前述連接器之前述連接孔插入之連接基板,前述連接基板具有:厚度方向的第1面、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設在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1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第1接點部接觸之第1導體、以及設在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2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第2接點部接觸之第2導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對象側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1導體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比前述第1接點部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還大,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2導體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比前述第2接點部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還大。
- 一種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具備: 零件模組、以及對象側連接器,前述零件模組具備:設有貫通孔的外殼、設於前述外殼內的基板、安裝在前述基板上的電子零件、以及安裝在前述基板上的連接器,前述連接器具有:與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相對配置或配置於前述貫通孔內的連接部、設於前述連接部的連接孔、以及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連接孔內的端子,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具備可從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朝前述連接器之前述連接孔插入之連接基板,前述連接基板具有設在該連接基板之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連接器之前述端子的前述一部分接觸之導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其中,前述端子具有:第1、第2臂;第1接點部,其係設置在前述第1臂且配置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以及第2接點部,其係設置在前述第2臂且配置在前述連 接部之前述連接孔內,前述連接基板進一步具有:厚度方向的第1面、以及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導體具有:設在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1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第1接點部接觸之第1導體、以及設在前述連接基板之前述第2面上,且可在前述連接孔內與前述第2接點部接觸之第2導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其中,前述第1導體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比前述第1接點部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還大,前述第2導體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比前述第2接點部的長度尺寸及寬度尺寸還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其中,前述外殼進一步具有導引部,該導引部為設在前述貫通孔之周圍的突起或凹陷,前述導引部具有:第1端部、以及前述第1端部之相反側的端部且與前述第1端部形狀不同的第2端部,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具有: 第1端部,其具有與前述導引部之前述第1端部的內部形狀所對應外型、以及第2端部,其係對象側連接器之前述第1端部的相反側端部,且具有與前述導引部之前述第2端部的內部形狀所對應外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其中,前述對象側連接器進一步具有密封部,該密封部為插入有前述連接基板的環狀的彈性體,在該連接基板插入前述連接器之前述連接孔之狀態下,推壓前述外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其中,進一步具有固定構件,前述對象側連接器插入前述外殼之前述貫通孔,連接於前述連接器之前述連接部的狀態下,前述固定構件使前述對象側連接器固定於前述外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其中,前述電子零件為汽車電動零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59028A JP2014107114A (ja) | 2012-11-27 | 2012-11-27 | 部品モジュール及び相手側コネクタ並びに部品モジュールと相手側コネクタとの接続構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0344A true TW201440344A (zh) | 2014-10-16 |
Family
ID=49759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39944A TW201440344A (zh) | 2012-11-27 | 2013-11-04 | 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以及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148019A1 (zh) |
EP (1) | EP2736125A1 (zh) |
JP (1) | JP2014107114A (zh) |
KR (1) | KR20140067903A (zh) |
CN (1) | CN103840284A (zh) |
TW (1) | TW20144034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07129B2 (ja) * | 2013-08-22 | 2016-04-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子回路基板内蔵コネクタ、及び、電子回路基板内蔵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JP6259324B2 (ja) * | 2014-03-07 | 2018-01-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72966B2 (ja) * | 2014-09-26 | 2019-02-20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DE102014223644A1 (de) * | 2014-11-19 | 2016-05-1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Steckeranordnung mit zumindest einem Steckerelement |
KR102251317B1 (ko) * | 2014-12-31 | 2021-05-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하우징 조립 구조 및 그것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
WO2016110279A1 (de) | 2015-01-07 | 2016-07-14 |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Kartenrandsteckverbinder |
KR101887734B1 (ko) * | 2015-01-23 | 2018-08-10 | 니혼도꾸슈도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케이스에 있어서의 덮개의 장착구조 |
US10231348B2 (en) | 2015-05-28 | 2019-03-12 | Yazaki Corporation |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module |
KR102128292B1 (ko) * | 2015-06-23 | 2020-07-01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JP5944603B1 (ja) * | 2016-01-21 | 2016-07-05 | 山佐株式会社 | 遊技機 |
US9997876B2 (en) * | 2016-09-06 | 2018-06-12 | Apple Inc. | Sealed accessori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FR3062527B1 (fr) * | 2017-02-01 | 2019-04-05 | Zodiac Data Systems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a adaptation d'impedance |
JP6876486B2 (ja) * | 2017-03-31 | 2021-05-26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FR3066049B1 (fr) * | 2017-05-03 | 2022-07-29 | Safran Electrical & Power | Connecteur circulaire avec passe-fils d'etancheite et jonc de maintien |
JP7017987B2 (ja) * | 2018-06-13 | 2022-02-09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接続モジュール及び接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6687291B1 (ja) * | 2019-01-22 | 2020-04-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機器 |
JP2021034216A (ja) * | 2019-08-23 | 2021-03-01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車載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CN110690592A (zh) * | 2019-10-25 | 2020-01-14 | 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 | 一种对外连接器的安装结构 |
CN112804812B (zh) * | 2020-12-28 | 2022-10-25 |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对插式电路板的锥角接触散热结构 |
US20240030667A1 (en) * | 2022-07-20 | 2024-01-25 | Wen-Hsin Huang | Connection module capable of integrating electronic contro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16775B2 (ja) * | 1998-08-04 | 2007-05-23 | Smk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162405A1 (de) * | 2001-12-19 | 2003-07-10 | Hella Kg Hueck & Co | Steckverbindung |
US8587648B2 (en) * | 2004-06-01 | 2013-11-19 | SeeScan, Inc. | Self-leveling camera head |
US7189098B1 (en) * | 2005-12-30 | 2007-03-13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DE102008004801B4 (de) * | 2007-02-02 | 2011-12-08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Steckverbinder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Gerät |
US20090088024A1 (en) * | 2007-09-27 | 2009-04-02 | Yun Ling | High speed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with backward compatibility to usb 2.0 |
JP5635936B2 (ja) * | 2011-03-31 | 2014-12-03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操作装置 |
-
2012
- 2012-11-27 JP JP2012259028A patent/JP2014107114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11-04 TW TW102139944A patent/TW201440344A/zh unknown
- 2013-11-13 KR KR1020130137406A patent/KR20140067903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1-22 US US14/087,240 patent/US2014014801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11-26 EP EP13250113.1A patent/EP273612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1-27 CN CN201310612906.4A patent/CN103840284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148019A1 (en) | 2014-05-29 |
JP2014107114A (ja) | 2014-06-09 |
EP2736125A1 (en) | 2014-05-28 |
KR20140067903A (ko) | 2014-06-05 |
CN103840284A (zh) | 201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440344A (zh) | 零件模組及對象側連接器以及零件模組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構造 | |
US9608388B2 (en) | Connector | |
JP4249192B2 (ja) | モジュール機器用電気機器 | |
US8942007B2 (en) | Electrical component | |
TWI734163B (zh) | 連接器及連接器總成 | |
US20150031248A1 (en) | Terminal | |
CN101142721A (zh) | 电气设备 | |
CN108232496B (zh) | 电子装置 | |
US9190768B2 (en) | Connector having a first seal and a second seal and a pressing rib | |
US9231352B2 (en) | Module,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module and mating connector | |
JP5939918B2 (ja) | 車載カメラ装置 | |
JP461260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7092020A (ja) |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 | |
JP5778940B2 (ja) | ハウジングの接続構造 | |
JP5074999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付回路基板用ケ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ユニット | |
JP2009259553A (ja) | コネクタ | |
JP5691982B2 (ja) | 外部接続が可能な電子回路ユニット | |
JP2006294410A (ja) | コネクタ及び開口窓部材 | |
JP6366779B1 (ja) | 電子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30100741A (ko) | 커넥터 | |
US11158977B2 (en) | Connector including guiding structure between cover and housing | |
JP5236256B2 (ja) | 対のリード線短絡防止キャップおよび配線連結部短絡防止カバーからなる短絡防止具 | |
JP4252066B2 (ja) |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 |
WO2017082080A1 (ja) |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 | |
KR101525168B1 (ko) | 고전류 전기 커넥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