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338753A - 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8753A
TW201338753A TW101110809A TW101110809A TW201338753A TW 201338753 A TW201338753 A TW 201338753A TW 101110809 A TW101110809 A TW 101110809A TW 101110809 A TW101110809 A TW 101110809A TW 201338753 A TW201338753 A TW 2013387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sted
pulse
finger
sen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0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6656B (zh
Inventor
Bo-Ying Chen
Shi-Sheng Yu
Original Assignee
Bo-Ying Chen
Shi-Sheng Y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Ying Chen, Shi-Sheng Yu filed Critical Bo-Ying Chen
Priority to TW101110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3875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8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8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6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6656B/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並包含一承載單元,及一感測單元。該承載單元配戴於至少一人體手指,並使得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外露而能與外界接觸,而該感測單元則是連接於該承載單元。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一待測部位時,能夠藉由該承載單元同步帶動該感測單元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感測單元測量該待測部位之脈象相關資訊,並輸出一量測訊號至一終端設備。藉由上述構造,使該感測單元能感測並客觀記錄該待測部位之脈象相關資訊,有助於中醫學上關於把脈的教學及脈象資訊的研究。

Description

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醫療輔助裝置,特別是指一種與把脈觸診同步使用的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把脈是中醫學中一種重要的診斷方法,在中醫理論中,人體之血液由心臟加壓流出,經由五臟六腑流至人體的四肢末端,最後再流回至心臟,因此,若五臟六腑中發生疾病,勢必會影響到整個血液循環系統的平衡。而中醫師可藉由把脈以得知患者之脈波訊息,其中包括脈波之頻率、強弱、規律性、皮膚溫度及不同穴位之脈波差異等等。中醫學中再將不同的脈波形態歸類為不同的脈象,傳統中醫分類中共分有28種脈象,中醫師可藉由不同的脈象得知人體之五臟六腑的生理狀況,進而判斷患者之病徵以對症下藥。
一般的把脈方式,中醫師是以手指之指腹部按壓於患者手腕之特定穴道(即寸、關、尺等穴位),依照浮取、中取、沉取三種不同的按壓力度來感覺脈象,所述「浮取」是以手指之指腹部輕貼著皮膚表面,不施加力量;進一步向下逐漸稍加用力,按壓至肌肉處即為「中取」;更進一步按壓至手骨稍上的位置即為「沉取」。不同的按壓力度可反映出人體之不同臟腑的生理狀況,並可進一步用以判斷不同脈象。
然而,把脈時的按壓力度,以及不同脈象間的判斷,大都是憑藉中醫師個人的診療經驗而做出診斷。由於不同的中醫師在按壓力度上往往有不同的標準,因此,如何拿捏按壓力度,按壓力度的感覺與患者之脈象間又應如何對應,常會造成資淺的中醫師在學習把脈上的困擾。長此下來,不但無法將臨床上累積的珍貴脈象相關資訊做完整記錄與比對,也不利於中醫學上對資淺中醫師的把脈教學及研究。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間接測量人體手指按壓於受測手腕所施予之壓力,並完整同步記錄與分析脈象的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於是,本發明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能輔助測量一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的脈象,並能與一終端設備進行訊息傳輸。該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包含一承載單元,及一感測單元。
該承載單元配戴於至少一人體手指,並使得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外露而能與外界接觸,而該感測單元則是連接於該承載單元。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能夠藉由該承載單元同步帶動該感測單元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感測單元能測量該待測部位之脈象相關資訊,並輸出一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藉由上述構造,使該感測單元在把脈時能夠與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同步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因此,該感測單元能感測並客觀記錄該待測部位之脈象相關資訊,故使中醫師在臨床上能結合患者的脈象資訊與中醫師自身之經驗,讓把脈的診斷更加系統化,有助於中醫學上關於把脈的教學及脈象資訊的研究。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二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與圖2,為本發明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該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包含有一承載單元3、一感測單元4,及一終端設備5。
該承載單元3包括二可分別供二人體手指1套設之指套31。每一指套31皆具有一對應於人體手指1之指腹部11的接觸口311。特別說明的是,由於中醫師把脈的手法不盡相同,使用一根、二根及三根人體手指1皆為常見的把脈手法,故該承載單元3當然也可以視中醫師的把脈手法而包括一個或三個的指套31,不以本較佳實施例所揭露的內容為限。
該感測單元4包括一連接於該承載單元3且位於該等指套31之間之本體40,及分別設置於該本體40上之一壓力計41、一溫度計42,及一脈波量測計43。該壓力計41具有一用以感測該本體40與該待測部位21間之相對壓力的壓力感測區411,該溫度計42具有一用以感測該待測部位21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區421,而該脈波量測計43則具有一用以量測該待測部位21之脈波的脈波感測區431。特別說明的是,該壓力感測區411、該溫度感測區421及該脈波感測區431是與該等接觸口311位於同一直線L1上,並可分別就其所測到之狀況轉換成參考數值,再以此形式分別輸出一壓力量測訊號、一溫度量測訊號,及一脈波量測訊號。
該感測單元4能電連接至一終端設備5,該終端設備5包括一可接收並分析整理該感測單元4所發出之各該訊號的處理單元51,及一電連接該處理單元51並可用以顯示該處理單元51分析整理後的各該訊號的顯示單元52。特別說明的是,該終端設備5可以是個人電腦、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或醫療儀器等電子設備,而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則是以個人電腦做說明,而該處理單元51為個人電腦之主機,該顯示單元52則為個人電腦之顯示器。另外,該感測單元4與該處理單元51之間的訊號傳遞可以使用無線傳輸或電連接的方式,而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是以電連接方式作為說明。
參閱圖1及圖2,在把脈時,中醫師可將其二根人體手指1分別穿伸入該等對應之指套31中,使該等人體手指1之指腹部11透過相對應之接觸口311外露,並將該等指腹部11放置於該受測手腕2之待測部位21。此時,該感測單元4之壓力計41、溫度計42及脈波量測計43能夠隨該等指套31及人體手指1同步位移而抵置於該受測手腕2之待測部位21,並可與該等人體手指1之指腹部11同步下壓。在把脈的過程中,該等指腹部11與該待測部位21間的接觸面是與該壓力感測區411、該溫度感測區421及該脈波感測區431位於同一平面P1。該壓力計41可測量該壓力計41與該待測部位21之間的相對壓力,並輸出一壓力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5之處理單元51,藉由該相對壓力間接反映出該等人體手指1施予該待測部位21的按壓壓力。該溫度計42則能同步量測該待測部位21的皮膚溫度,並輸出一溫度量測訊號至該處理單元51。該脈波量測計43也能同步量測該待測部位21所呈現之脈波,並輸出一脈波量測訊號至該處理單元51。接著,由該處理單元51將該等量測訊號分析整理成為數位化的數據資訊而加以儲存,並可將該等訊號經由時間排列組合,進一步得到該待測部位21的脈象相關資訊。最後,再藉由顯示單元52顯示該脈象相關資訊,包括按壓壓力、脈波及皮膚溫度等等,並可顯示出所述脈波隨時間而產生的變化。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而該待測部位21是受測手腕2之寸、關、尺等穴位。此外,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兩根人體手指1是以中指及無名指作為說明,但依據各個中醫師把脈之習貫不同,而能有所調整。
本發明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藉由上述構造設計,使該感測單元4之壓力計41能量測到該等人體手指1施與該待測部位21間的相對壓力,並由該感測單元4之溫度計42量測待測部位21的皮膚溫度,該脈波量測計43量測該待測部位21的脈波,如此得以於把脈時客觀地記錄所述脈象相關資訊的相關參考數值(即按壓壓力、脈波及皮膚溫度等等),故能使中醫師在臨床上完整地記錄患者的脈象,並進一步結合患者的脈象相關資訊與中醫師自身之經驗,讓把脈的診斷更加系統化,除了可以用以比較不同患者間的脈象差異,使珍貴的臨床資料能有系統地累積外,也有助於中醫學上關於把脈的教學及脈象相關資訊的研究。
參閱圖3及圖4,為本發明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該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是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相同的地方是在於,該承載單元3是呈環體狀,可供該等人體手指1穿伸並露出該等人體手指1的指腹部11,使該承載單元3約莫套設於該等人體手指1之第二指節處。而該感測單元4則是凸伸於該承載單元3,並使該壓力計41之壓力感測區411、該溫度計42之溫度感測區421、該脈波量測計43之脈波感測區431及該等指腹部11位於同一直線L2上。
由於人體手指1的第二指節相較於末端指節更容易受人的意志控制,因此將該承載單元3套設於該等人體手指1之第二指節,使中醫師在把脈時,能由該等第二指節的作動帶動該等人體手指1之末端,將該等指腹部11置於該待測部位21上施壓觸診。此時,該指腹部11與該待測部位21間的接觸面是與該壓力感測區411、該溫度感測區421及該脈波感測區431位於同一平面P2。特別說明的是,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承載單元3是用以供二根手指穿設,當然也可視中醫師的把脈的手法而穿設一根或三根手指。藉由上述設計,本較佳實施例除了可達到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功效外,由於該承載單元3罩覆於該等人體手指1的面積較小,故使用上能更透氣舒適。並藉該等第二指節連動該承載單元3,使該感測單元4可同步感測該待測部位21的脈象相關資訊。
綜上所述,本發明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藉由上述構造設計,能夠測量該受測手腕2之待測部位21的按壓壓力、脈波及皮膚溫度等資訊,故中醫師在臨床上對患者之脈象相關資訊的記錄能更完整客觀。此外,將脈象相關資訊數位化,除了能有系統地整理並累積大量臨床資料外,也便於將不同患者間的脈象差異進行比對,無論對臨床或研究上都有相當大的助益。而將該承載單元3製作為環體狀不但能增進使用上的舒適感,進一步透過該承載單元3套設於位置,也能使中醫師在操作本發明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時更為便利容易,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人體手指
11...指腹部
2...受測手腕
21...待測部位
3...承載單元
31...指套
311...接觸口
4...感測單元
40...本體
41...壓力計
411...壓力感測區
42...溫度計
421...溫度感測區
43...脈波量測計
431...脈波感測區
5...終端設備
51...處理單元
52...顯示單元
L1、L2...直線
P1、P2...平面
圖1是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本發明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2是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本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於把脈時的實施態樣;
圖3是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本發明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及
圖4是一使用狀態示意圖,說明本該第二較佳實施例於把脈時的實施態樣。
1...人體手指
11...指腹部
2...受測手腕
21...待測部位
3...承載單元
31...指套
311...接觸口
4...感測單元
40...本體
41...壓力計
411...壓力感測區
42...溫度計
421...溫度感測區
43...脈波量測計
431...脈波感測區
5...終端設備
51...處理單元
52...顯示單元
P1...平面

Claims (12)

  1. 一種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能輔助測量一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的脈象,並能與一終端設備進行訊息傳輸,該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包含:一承載單元,配戴於至少一人體手指,並使得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外露而能與外界接觸;及一感測單元,連接於該承載單元,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能夠藉由該承載單元同步帶動該感測單元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感測單元能測量該待測部位之脈象相關資訊,並輸出一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承載單元包括至少一用以供該人體手指對應穿設之指套,該指套具有一接觸口,使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可透過該接觸口與外界接觸。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承載單元是呈環體狀,用以供該人體手指穿設並露出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感測單元還包括一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之本體,及一設置於該本體之壓力計,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該壓力計亦是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壓力計能測量該本體與該待測部位間之相對壓力,並輸出一壓力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感測單元還包括一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之本體,及一設置於該本體之溫度計,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該溫度計亦是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溫度計能測量該待測部位的溫度,並輸出一溫度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感測單元還包括一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之本體,及一設置於該本體之脈波量測計,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該脈波量測計亦是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脈波量測計能測量該待測部位所呈現之脈波,並輸出一脈波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
  7. 一種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能輔助測量一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的脈象,並包含:一承載單元,配戴於至少一人體手指,並使得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外露而能與外界接觸;一感測單元,連接於該承載單元,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能夠藉由該承載單元同步帶動該感測單元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感測單元能測量該待測部位之脈象相關資訊,並輸出一量測訊號;及一終端設備,包括一用以接收,記錄並處理該感測單元之量測訊號的處理單元,及一電連接該處理單元,並用以顯示該處理單元輸出之資訊的顯示單元。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承載單元包括至少一用以供該手指對應穿設之指套,該指套具有一接觸口,使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可透過該接觸口與外界接觸。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承載單元是呈環體狀,用以供該人體手指穿設並露出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感測單元還包括一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之本體,及一設置於該本體之壓力計,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該壓力計亦是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壓力計能測量該本體與該待測部位間之相對壓力,並輸出一壓力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感測單元還包括一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之本體,及一設置於該本體之溫度計,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該溫度計亦是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溫度計能測量該待測部位的溫度,並輸出一溫度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其中,該感測單元還包括一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之本體,及一設置於該本體之脈波量測計,當該人體手指之指腹部抵置於該受測手腕之待測部位時,該脈波量測計亦是與該待測部位相抵觸,使該脈波量測計能測量該待測部位所呈現之脈波,並輸出一脈波量測訊號至該終端設備之處理單元,經由該終端設備之處理單元及該顯示單元,呈現該脈波量測訊號隨時間而產生的變化。
TW101110809A 2012-03-28 2012-03-28 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TW201338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0809A TW201338753A (zh) 2012-03-28 2012-03-28 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0809A TW201338753A (zh) 2012-03-28 2012-03-28 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8753A true TW201338753A (zh) 2013-10-01
TWI466656B TWI466656B (zh) 2015-01-01

Family

ID=49770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0809A TW201338753A (zh) 2012-03-28 2012-03-28 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3875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8705B (en) * 1997-03-28 2000-05-01 Seiko Epson Corp Tactile sense detector, tactile sense telling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tactile sense reproducer, tactile sense transmission system, a sphygmopalpation device, a sphygmopalpation education device and a sphygmopalp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W200819109A (en) * 2006-10-20 2008-05-01 Univ Chang Gung Finger-wearing type pulse-feel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6656B (zh)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5427B (zh) 一种手机体检系统
US20130158364A1 (en) Device Embodied to Measure Vital Parameters of a Patient
CN105030195A (zh) 指感施压与微阵列传感的三部九候多信息获取识别装置
CN109330581B (zh) 一种穿戴式脉搏信息采集装置
CN106419859A (zh) 可穿戴脉诊仪、智能诊脉手环及手套
US11020005B2 (en) Neuromechanical algometer
WO2016061709A1 (en) Bionic designed m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artery pressure sensory information ac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cm theory
WO2020108626A1 (zh) 一种可自供电柔性电极智能可穿戴组件
Chung et al. Possibility of quantifying TCM finger-reading sensations: II. An example of health standardization
CN204500639U (zh) 便携式生理参数检测仪
TW200819109A (en) Finger-wearing type pulse-feeling apparatus
CN102715900B (zh) 一种掌型中医经络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CN202122573U (zh) 一种手机体检装置
CN108888260A (zh) 手套式心电检测装置及心电信号采集方法
CN204274444U (zh) 生理讯号感测装置
CN119153006A (zh) 一种推拿参数量化对比的实验室系统
CN107647851A (zh) 一种口颌面系统疼痛触诊仪
Hu et al. Pulse differences and 3D pulse mapping in TPNI displacements
CN202636938U (zh) 可携式能量暨经络检测装置
TW201338753A (zh) 觸感結合把脈輔助裝置
CN206896346U (zh) 多方位数字化肌力测量仪
CN213345632U (zh) 一种人体营养检测装置
TWM467134U (zh) 脈診分析系統
CN103070692B (zh) 点按推拿手法在体力学参数测量仪
CN201837926U (zh) 具有心脏健护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