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7656A - 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17656A TW201317656A TW100149548A TW100149548A TW201317656A TW 201317656 A TW201317656 A TW 201317656A TW 100149548 A TW100149548 A TW 100149548A TW 100149548 A TW100149548 A TW 100149548A TW 201317656 A TW201317656 A TW 20131765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imaging
- image side
- image
- optical axi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168 La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49 size re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該鏡頭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及一第三透鏡。該第一透鏡為正屈光率的透鏡,並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凸面。該第二透鏡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凹面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該第三透鏡具有一朝向像側且在光軸附近區域的凹面。該第一、第二、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分別為ν1、ν2與ν3,並滿足|ν1-ν2|<5且|ν1-ν3|>20。利用各透鏡表面的凹凸排列設計,再搭配使用不同色散係數材質的透鏡,能有效消除色像差,提升整個系統消除色像差能力,使該光學成像鏡頭在縮短長度的條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光學性能。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鏡頭,特別是指一種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近年來,手機和數位相機等攜帶型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得影像模組(主要包含光學成像鏡頭、後座(holder)與感測器(sensor)等元件)相關技術蓬勃發展,而手機和數位相機的薄型輕巧化趨勢也讓攝影模組的小型化需求愈來愈高,隨著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簡稱為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簡稱為CMOS)之技術進步和尺寸縮小化,裝載在攝影模組中的光學成像鏡頭也需要相應地縮小體積,但是為了避免攝影效果與品質下降,在進行縮小光學成像鏡頭的體積的設計時仍然要兼顧良好光學性能。
台灣專利公開號200928485的第一實施例及另一件台灣專利公開號200831976的第一實施例皆公開了三片式透鏡結構,且其整體系統長度(定義為第一透鏡的物側面到成像面的距離)均為4mm以上。
台灣專利公開號201133023申請案的第二實施例及另一件台灣專利公開號201131197申請案的第四實施例皆公開了三片式透鏡結構,且其整體系統長度均為3.5mm以上。
台灣專利公開號201128218申請案的第二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均為三片式透鏡結構,且其整體系統長度均為3mm以上。
由上述申請案所公開的鏡頭的長度範圍,可以歸納出截至目前的研發趨勢仍是致力於縮短鏡頭長度,但當鏡頭長度逐漸縮短,為了能在成像面形成清晰的影像,則光線通過鏡頭的部分透鏡的曲面的折射角度勢必會增大,由於不同波長的光線相對於同一個介質原本就有不同折射率,不同折射率會產生不同的折射角度,因縮短鏡頭長度而增大的光線折射角度將使不同波長的光線間的折射角度差異更嚴重,容易形成明顯的色像差(color aberration)而影響成像品質,因此,在致力於縮短鏡頭長度的情況下,需要開發出能有效克服色像差問題的光學成像鏡頭。
因此,本發明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在縮短鏡頭長度的條件下仍能保有良好的光學性能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
於是,本發明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及一第三透鏡。
該第一透鏡為正屈光率的透鏡,並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凸面。該第二透鏡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凹面,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該第三透鏡具有一朝向像側且在光軸附近區域的凹面。
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ν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ν2,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ν3,並滿足下列條件式:|ν1-ν2|<5且|ν1-ν3|>20。
本發明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利用各透鏡表面的凹凸排列設計,再搭配使用不同色散係數的材質,並使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分別滿足上列條件式的設計,能夠維持較佳的收光能力、修正系統色像差及使整個光學系統的像差(Aberration)減少,因而使該光學成像鏡頭在縮短長度的條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光學性能。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應用前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之電子裝置。
於是,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含一機殼,及一安裝在該機殼內的影像模組。
該影像模組包括一如前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一用於供該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設置的後座,及一設置於該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像側的影像感測器。
本發明該電子裝置的有益效果在於:藉由在該電子裝置中裝載具有前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的影像模組,可以利用該光學成像鏡頭在縮短長度的條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光學性能的優勢,以在不犧牲光學性能的情形下製出更為薄型輕巧的電子裝置,使本發明兼具良好的實用性能與輕薄短小化的外觀而能滿足更高的消費需求。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數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本發明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3、一光圈(Aperture Stop)6、一第二透鏡4、一第三透鏡5、一濾光片7及一保護玻璃8。當由一待拍攝物所發出的光線進入該光學成像鏡頭2,並經由該第一透鏡3、該光圈6、該第二透鏡4、該第三透鏡5、該濾光片7及該保護玻璃8之後,會在一成像面10(Image Plane)形成一影像。該濾光片7為紅外線濾光片(IR Cut Filter),用於防止光線中的紅外線投射至該成像面10而造成色偏,影響成像品質,該保護玻璃8則是用於保護影像感測器避免被刮傷。在本實施例中,元件的物側是朝向該待拍攝物的一側,而元件的像側是朝向該成像面10的一側。
將該等透鏡3~5、該濾光片7與該保護玻璃8朝向物側的一面分別定義為物側面31、41、51、71、81,朝向像側的一面分別定義為像側面32、42、52、72、82。
(第一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1,為本發明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中,該第一透鏡3為正屈光率(Reflective Power)的透鏡,並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凸面31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32,兩者皆為非球面。該第二透鏡4為正屈光率的透鏡,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凹面41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42,兩者皆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5為負屈光率的透鏡,具有一朝向物側且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凸面511及在圓周附近區域是一凹面512的海鷗面(Gull wing surface)51,及一朝向像側且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凹面521及在圓周附近區域是一凸面522的海鷗面52。該光圈6是設於該第一透鏡3與該第二透鏡4之間。該紅外線濾光片7是設於該第三透鏡5的像側面52與該成像面10之間,該保護玻璃8則是設置於該濾光片7與該成像面10間。該濾光片7及該保護玻璃8皆為平板玻璃。
此外,該光學成像鏡頭2中各重要參數間的關係為:
|ν1-ν2|=0.382------------(1)
|ν1-ν3|=34.665-----------(2)
BFL=1.033mm--------------(3)
S12=0.399 mm----------------(5)
其中,ν1為第一透鏡3之色散係數;ν2為第二透鏡4之色散係數;ν3為第三透鏡5之色散係數;BFL(back focal length)為第三透鏡5之像側面52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到該成像面10的垂直距離;TL1A1-L3A2為第一透鏡3之物側面31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到第三透鏡5之像側面52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之距離;S12為第一透鏡3之像側面32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到第二透鏡4之物側面41位於光軸上的中心點之距離。
其它詳細資料如下表所示:
其中,從第一透鏡3的物側面31到第三透鏡5的像側面52,共計六個曲面均是非球面,而該非球面是依下列公式定義:
其中,R:透鏡表面之曲率半徑;Y:非球面曲面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Z: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兩者間的垂直距離);K:錐面係數(Conic Constant);ai:第i階非球面係數;NR:歸一化半徑(normalization radius)。
各項係數列表如下:
配合參閱圖2,(a)的圖式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b)與(c)的圖式則分別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成像面10上有關弧矢(sagittal)方向的像散像差(astigmatism aberration),及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像散像差,(d)的圖式則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成像面10上的畸變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在本實施例的縱向球差圖示中,每一種波長所成的曲線皆很靠近,說明每一種波長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集中在成像點附近,由每一曲線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的成像點偏差控制在±0.02mm,故本實施例確實明顯改善不同波長的球差,此外,三種代表波長彼此間的距離皆控制在±0.05 mm的範圍內,代表不同波長光線的成像位置已相當集中,因而使色像差獲得明顯改善。
在圖2(b)與2(c)的二個像散像差圖示中,三種代表波長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落在±0.050mm內,且弧矢方向的焦距更控制在±0.03 mm的更小範圍內,說明本實施例的光學系統能有效消除像差,此外,三種代表波長彼此間的距離已相當接近,代表軸上的色散也有明顯的改善。而圖2(d)的畸變像差圖式則顯示本實施例的畸變像差維持在±2%的範圍內,說明本實施例的畸變像差已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據此說明本實施例相較於現有光學鏡頭,在系統長度已縮短至3mm的條件下,仍能有效克服色像差並提供較佳的成像品質,故本實施例能在維持良好光學性能之條件下,縮短鏡頭長度以實現更加薄型化的產品設計。
(第二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3,為本發明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其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該第一透鏡3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凸面31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32。該第二透鏡4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凹面41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42。該第三透鏡5具有一朝向物側且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凸面511及在圓周附近區域是一凹面512的海鷗面51,及一朝向像側且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凹面521及在圓周附近區域是一凸面522的海鷗面52。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差別為: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第二透鏡4的色散系數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
此外,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2中各重要參數間的關係為:
|ν1-ν2|=0----------------(7)
|ν1-ν3|=34.665-----------(8)
BFL=1.041 mm---------------(9)
S12=0.417 mm----------------(11)
其它詳細資料如下表所示:
其中,從第一透鏡3的物側面31到第三透鏡5的像側面52,共計六個曲面均是非球面,而該非球面是依上述公式(6)定義,各項係數列表如下:
各項係數列表如下:
參閱圖4,由(a)的縱向球差、(b)、(c)的像散像差,以及(d)的畸變像差圖式可看出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一樣,所得到的縱向球差的三種代表波長的曲線彼此也相當接近,本實施例也有效消除縱向球差,且具有明顯改善的色像差。而本實施例所得到的像散像差中三種代表波長在整個視場角範圍內的焦距也都落在±0.050mm的範圍內,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的焦距更控制在±0.030 mm的範圍內,且其畸變像差也維持在±2%的範圍內,同樣能在系統長度已縮短至3mm的條件下,克服色像差而提供較佳的成像品質,使本實施例也能在維持良好光學性能之條件下,縮短鏡頭長度,而有利於薄型化產品設計。
(第三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5,為本發明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其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其中,該第一透鏡3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凸面31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32。該第二透鏡4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凹面41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42。該第三透鏡5具有一朝向物側且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凸面511及在圓周附近區域是一凹面512的海鷗面51,及一朝向像側且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凹面521及在圓周附近區域是一凸面522的海鷗面52。第三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差別為:該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第二透鏡4和第三透鏡5的色散係數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
此外,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2中各重要參數間的關係為:
|ν1-ν2|=1.510-------------(12)
|ν1-ν3|=25.661-----------(13)
BFL=1.072 mm---------------(14)
S12=0.448 mm----------------(16)
其它詳細資料如下表所示:
其中,從第一透鏡3的物側面31到第三透鏡5的像側面52,共計六個曲面均是非球面,而該非球面是依上述公式(6)定義,各項係數列表如下:
參閱圖6,同樣說明該第三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一樣,在系統長度已縮短至3mm的條件下,仍能有效克服色像差並提供較佳的成像品質,故本實施例能在維持良好光學性能之條件下,縮短鏡頭長度以實現更加薄型化的產品設計。
(第四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7,為本發明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其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其中,該第一透鏡3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凸面31及一朝向像側的凹面32。該第二透鏡4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凹面41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42。該第三透鏡5具有一朝向物側且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凸面511及在圓周附近區域是:凹面512的海鷗面51,及一朝向像側且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凹面521及在圓周附近區域是一凸面522的海鷗面52。第四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差別為: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第一透鏡3的像側面32為凹面。
此外,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2中各重要參數間的關係為:
|ν1-ν2|=0.382-------------(17)
|ν1-ν3|=34.665-----------(18)
BFL=1.036 mm---------------(19)
S12=0.344 mm----------------(21)
其它詳細資料如下表所示:
其中,從第一透鏡3的物側面31到第三透鏡5的像側面52,共計六個曲面均是非球面,而該非球面是依上述公式(6)定義,各項係數列表如下:
參閱圖8,同樣說明該第四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一樣,在系統長度已縮短至3mm的條件下,仍能將色像差改善到相當輕微,且也明顯將像散像差、畸變像差維持在能表現良好光學性能的範圍內,使本實施例也能在維持良好光學性能之條件下,達到縮短鏡頭長度的目的。
進一步歸納上述四個實施例,將四個實施例中的各項光學參數列表如下:
配合圖2、圖4、圖6與圖8的光學性質得到的結果顯示,當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2中的各項光學參數間的關係式滿足下列條件式時,在系統長度縮短為3mm左右的範圍內,仍然會有較佳的光學性能表現,使本發明應用於相關電子裝置時,能製出更加薄型化的產品:
一、該第一透鏡3、第二透鏡4與第三透鏡5能滿足下列條件式時:
|ν1-ν2|<5-------------------(22)
|ν1-ν3|>20------------------(23)
ν1為該第一透鏡3的色散係數;ν2為該第二透鏡4的色散係數;及ν3為該第三透鏡5的色散係數。
當|ν1-ν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表示第一透鏡3和第二透鏡4的材質色散程度差異不大,能有效分配第一透鏡3的正屈光率,且當|ν1-ν3|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表示第一透鏡3和第三透鏡5的色散程度差異拉大,能有效使得正負屈光率和其各自色散係數的比值,經相加後得到較小的數值,代表整個系統消除色像差的能力較佳。值得說明的是,為了提供更佳的成像品質,如第一實施例~第四實施例,較佳的設計是使|ν1-ν2|<3及|ν1-ν3|>20。
二、該第一透鏡3與第二透鏡4能滿足下列條件式時:
0.30mm<S12<0.65mm----------------(24)
S12為該第一透鏡3之像側面32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到該第二透鏡4之物側面41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之距離。
當S12>0.65mm時,表該第一透鏡3與該第二透鏡4間的距離過大,無法滿足縮短系統長度的設計,當S12<0.30mm時,表該第一透鏡3與該第二透鏡4間的距離過短,影響光線入射至該第二透鏡4的物側面41的高度,除了影響系統屈光率的分配外,像差無法有效平衡,易導致成像品質變差。其中,為了提供更佳的成像品質,如第一實施例~第四實施例所示,較佳的設計是使0.30mm<S12<0.50mm。
三、該第一透鏡3與該成像面10能滿足下列條件式時:
BFL<1.3mm----------------------(25)
BFL為該第三透鏡5之像側面52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到該成像面10的垂直距離;當BFL>1.3mm時,表該第一透鏡3及該成像面10間之距離關係過大,無法滿足縮短系統長度的設計。
四、該第一透鏡3、第三透鏡5與該成像面10能滿足下列條件式時:
TL1A1-L3A2為該第一透鏡3之物側面31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到該第三透鏡5之像側面52位於光軸I上的中心點之距離;當時,表示系統長度縮短時,TL1A1-L3A2的縮短比例較BFL大,但該第一透鏡3、第二透鏡4及該第三透鏡5本身具有一定的透鏡厚度,因此在縮短時會有製作方面的困難,故並非是一個較佳的設計方式。
配合以上關係式,使本發明所設計的光學成像鏡頭2的系統長度可以有效縮短(大部分可以達到3mm以內),且仍能維持良好的光學性能。
歸納上述,本發明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可獲致下述的功效及優點,故能達到本發明的目的:
一、該第一透鏡3的物側面31為凸面且具有正屈光率時,有較佳的收光能力,且能有效地從該第二透鏡4分擔部分的屈光率,降低透鏡系統敏感度。該第二透鏡4的物側面41為凹面且像側面42為凸面的設計,可與該第一透鏡3形成對稱,增加系統結構的對稱性,有助於修正系統色像差。該第三透鏡5的像側面52在光軸I附近區域為一凹面521且圓周附近區域是凸面522的海歐面型式,則有助於消除畸變(distortion),使整個光學系統維持良好的成像品質,因此,本發明利用該第一透鏡3、第二透鏡4與該第三透鏡5的凹凸排列設計,使該光學成像鏡頭2能提供較佳的成像品質。
二、本發明藉由選用具有不同色散係數材質的第一透鏡3、第二透鏡4與第三透鏡5,並使其色散係數ν1、ν2與ν3滿足上述條件式,當|ν1-ν2|<5時,表示該第一透鏡3和該第二透鏡4的材質色散程度差異不大,能有效分配該第一透鏡3的正屈光率,且當|ν1-ν3|>20時,表示該第一透鏡3和該第三透鏡5的色散程度差異拉大,能有效使得正負屈光率和其各自色散係數的比值,經相加後得到較小的數值,藉此使整個系統具有較佳的消除色像差能力,再配合該等透鏡3、4、5物側面31、41、51或像側面32、42、52的凹凸形狀設計與排列,使該光學成像系統2在縮短系統長度的條件下,仍具備能夠有效克服色像差的光學性能,並提供較佳的成像品質。
三、由前述數個實施例的說明,顯示本發明的光學成像鏡頭2的設計,大部分實施例的系統總長度可以縮短到3mm以內,但不限於要在3mm以內,相較於現有的光學成像鏡頭,應用本發明的鏡頭2能製造出更薄型化的產品,使本發明具有符合市場需求的經濟效益。
參閱圖9,為應用前述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的電子裝置1的一較佳實施例,該電子裝置1包含一機殼11,及一安裝在該機殼11內的影像模組12。在此僅是以手機為例說明該電子裝置1,但該電子裝置1的型式不以此為限。
該影像模組12包括一如前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一用於供該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設置的後座121,及一設置於該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像側的影像感測器122。
藉由安裝該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2,由於該光學成像鏡頭2的系統長度縮短,使該電子裝置1的厚度能相對縮小進而製出更薄型化的產品,且仍然能夠提供良好的光學性能與成像品質,藉此,使本發明除了具有減少機殼原料用量的經濟效益外,還能滿足輕薄短小的產品設計趨勢與消費需求。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光學成像鏡頭
3...第一透鏡
31...物側面
32...像側面
4...第二透鏡
41...物側面
42...像側面
5...第三透鏡
51...物側面
511...凸面
512...凹面
52...像側面
521...凹面
522...凸面
6...光圈
7...濾光片
71...物側面
72...像側面
8...保護玻璃
81...物側面
82...像側面
10...成像面
I...光軸
1...電子裝置
11...機殼
12...影像模組
121...後座
122...影像感測器
圖1是一配置示意圖,說明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2是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縱向球差與各項像差圖;
圖3是一配置示意圖,說明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
圖4是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縱向球差與各項像差圖;
圖5是一配置示意圖,說明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
圖6是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縱向球差與各項像差圖;
圖7是一配置示意圖,說明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
圖8是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縱向球差與各項像差圖;及
圖9是本發明應用該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之電子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
2...光學成像鏡頭
3...第一透鏡
31...物側面
32...像側面
4...第二透鏡
41...物側面
42...像側面
5...第三透鏡
51...物側面
511...凸面
512...凹面
52...像側面
521...凹面
522...凸面
6...光圈
7...濾光片
71...物側面
72...像側面
8...保護玻璃
81...物側面
82...像側面
10...成像面
I...光軸
Claims (10)
- 一種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為正屈光率的透鏡,並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一朝向物側的凹面,及一朝向像側的凸面;及一第三透鏡,具有一朝向像側且在光軸附近區域的凹面;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ν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ν2,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ν3,並滿足下列條件式:|ν1-ν2|<5且|ν1-ν3|>20。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正屈光率的透鏡。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滿足下列條件式:|ν1-ν2|<3。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進入該光學成像鏡頭的光線通過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後會在一成像面形成一影像,該第三透鏡與該成像面的距離關係滿足下列條件式:BFL<1.3mm,BFL: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位於光軸上的中心點到該成像面的垂直距離。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的距離關係滿足下列條件式: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滿足下列條件式:0.30mm<S12<0.65mm,S12:該第一透鏡之像側面位於光軸上的中心點到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位於光軸上的中心點之距離。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滿足下列條件式:0.30mm<S12<0.50mm。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進入該光學成像鏡頭的光線通過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後會在一成像面形成一影像,該第三透鏡與該成像面的距離關係,以及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的距離關係滿足下列條件式: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滿足下列條件式:0.30mm<S12<0.65mm,S12:該第一透鏡之像側面位於光軸上的中心點到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位於光軸上的中心點之距離。
-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機殼;及一影像模組,是安裝在該機殼內,並包括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一用於供該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設置的後座,及一設置於該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像側的影像感測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9548A TW201317656A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US13/547,834 US8711494B2 (en) | 2011-12-29 | 2012-07-12 | Imaging lens with three lens element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9548A TW201317656A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17656A true TW201317656A (zh) | 2013-05-01 |
TWI439749B TWI439749B (zh) | 2014-06-01 |
Family
ID=4869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49548A TW201317656A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11494B2 (zh) |
TW (1) | TW20131765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3571B (zh) * | 2014-10-28 | 2015-10-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
CN116381908A (zh) * | 2022-12-29 | 2023-07-04 |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化3p广角镜头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67220B (zh) * | 2012-09-10 | 2015-0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系統鏡頭組 |
TWI475248B (zh) | 2013-10-18 | 2015-03-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TWI574036B (zh) * | 2015-01-29 | 2017-03-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四) |
TWI572891B (zh) * | 2015-01-29 | 2017-03-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一) |
TWI557430B (zh) * | 2015-01-29 | 2016-11-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二)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04807B2 (en) * | 2002-07-30 | 2007-12-04 | Minolta Co., Ltd. | Taking lens system |
JP2004326097A (ja) * | 2003-04-09 | 2004-11-18 | Olympus Corp |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JP4387704B2 (ja) * | 2003-06-27 | 2009-12-24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撮像レンズ |
SG140461A1 (en) * | 2003-07-11 | 2008-03-28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unit, and mobile terminal provided with this image pick-up unit |
JP4720214B2 (ja) * | 2005-03-01 | 2011-07-1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323359B (en) | 2007-01-22 | 2010-04-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
JP3963943B1 (ja) * | 2007-04-05 | 2007-08-22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354821B (en) | 2007-12-18 | 2011-12-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
TWI410670B (zh) | 2010-02-09 | 2013-10-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取像光學透鏡系統 |
TWI407142B (zh) | 2010-03-09 | 2013-09-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透鏡組 |
TWI418841B (zh) | 2010-03-16 | 2013-12-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光學系統 |
TWI418877B (zh) * | 2010-12-15 | 2013-12-11 | Largan Precision Co | 成像用光學系統 |
TWI487968B (zh) * | 2010-12-28 | 2015-06-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成像鏡頭 |
US8493671B2 (en) * | 2011-12-26 | 2013-07-23 |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 Three-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
-
2011
- 2011-12-29 TW TW100149548A patent/TW201317656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
- 2012-07-12 US US13/547,834 patent/US87114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3571B (zh) * | 2014-10-28 | 2015-10-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
US9715083B2 (en) | 2014-10-28 | 2017-07-25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CN116381908A (zh) * | 2022-12-29 | 2023-07-04 |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化3p广角镜头 |
CN116381908B (zh) * | 2022-12-29 | 2024-05-07 |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化3p广角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11494B2 (en) | 2014-04-29 |
US20130170050A1 (en) | 2013-07-04 |
TWI439749B (zh) | 2014-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93963U (zh) | 光学影像撷取镜片组 | |
TWI429943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490529B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 |
TWI541556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 |
TWI604244B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I416163B (zh) | 光學影像拾取鏡頭 | |
TWI440924B (zh) | 影像鏡頭組 | |
TWI447470B (zh) | 光學鏡頭 | |
TWI444651B (zh) | Five-piece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 |
TWI463167B (zh) | 結像系統鏡組 | |
TWI503566B (zh) |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 |
TWI541536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 |
TWI529409B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 |
CN109100855B (zh) |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及电子设备 | |
TWI475247B (zh) |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 |
TW201317659A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I512323B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I592681B (zh) |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lens | |
TW201317656A (zh) | 三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I424214B (zh) | 光學攝像鏡頭 | |
TWI503573B (zh) |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 |
TW201317613A (zh) | 四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201400852A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202011074A (zh) | 廣角成像鏡頭 | |
TWI537583B (zh) |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