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305417A - 現代環保型公墓園 - Google Patents

現代環保型公墓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5417A
TW201305417A TW101111287A TW101111287A TW201305417A TW 201305417 A TW201305417 A TW 201305417A TW 101111287 A TW101111287 A TW 101111287A TW 101111287 A TW101111287 A TW 101111287A TW 201305417 A TW201305417 A TW 2013054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tomb
cemetery
worship
main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1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ee Ying Betty Ng
Chun Kwan Lam
Original Assignee
See Ying Betty Ng
Chun Kwan La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e Ying Betty Ng, Chun Kwan Lam filed Critical See Ying Betty Ng
Publication of TW201305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54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3/00Monuments; Tombs; Burial vaults; Columba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現代環保型公墓園,其包括至少一個墓葬主體單元,所述墓葬主體單元包括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所述的地下部分為垂直多層式結構,層與層之間以隔層分隔,每層包括若干用於放置棺木的墓穴單元,所述墓穴單元用埋葬材料填埋至預定高度;所述的地面部分為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頂蓋部分,用作形成墓葬主體單元的識別標記,所述地面部分的內部包括用作工作區的地面層和用作存放骨灰龕及物料的上部多層,所述地面部分的外圍設置管理區及拜祭區。

Description

現代環保型公墓園
本申請主張於2011年7月20日提交的香港短期專利申請第11107563.9號的優先權。
本發明涉及公墓,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現代環保型公墓園。
中國及世界多國一直都有土葬傳統,但由於人口增加,令墓地與城市發展用地都極之有限。現時,香港永久土葬大約需40-50萬開支,但未必有位;有些老人家,為免子女日後火葬自己,就選擇為自己在深圳預訂十多萬元的永久土葬墓地。現時香港政府的土葬墓地只需數千元,但墓葬已逾六年的骸骨,必須遷移、重葬或火化;1999年,香港更有墳場管理人員為取得預留給殉職公務員的永久土葬墓地安葬先人,不惜觸犯法例而被檢控。
以香港為例,幾乎各區都有土葬墓園依山而建;小小的香港島上已有跑馬地、柴灣、香港仔及薄扶林等大型墓園。有誰願意每天對著一排排的新舊墓碑生活呢?而骨灰龕位不足也經常成為頭條新聞。另一方面香港小小地方已有六個火葬場,火葬場的實際佔地遠遠比其用地大,因為商住樓宇都不會建在附近。
現行公營土葬及火葬政策均有缺點。基於火葬的外在社會成本及火葬取代土葬而減少的土葬外在社會效益,政府應將用於現行火葬的資源支助佔地少的環保土葬。由此令火葬收費反映全部實際總社會成本。政府應重新調撥資源加政策配合,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新式土葬,並協助碳交易方面獲取資源等。
火葬的外在社會成本(external social costs/negative externalities):-
1)用於火葬的高溫及燃燒數以萬計有機物對附近環境及加速全球暖化的影響;
2)火葬排出的廢氣及化合物污染空氣,對生態及大氣層破壞深遠;(注:任何污染排放標準,只是在現有的技術,資源及成本許可的情況下的排放,而不是沒有排放。)
3)火葬取代土葬而減少的土葬外在社會效益。如:土葬有機循環及分解,滋養土壤,有利動植物生長及有助氣候平衡等;
4)火葬取代土葬增加能源消耗(不必要),及令氣溫上升;
土葬外在社會效益(external social benefit/positive externalities):-
1)土葬有機循環及分解,滋養土壤,有利動植物生長及有助氣候平衡等。
2)可收集/生產燃氣;
3)取代(substitute)火葬的外在社會成本;
-避免不必要能源消秏,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避免火葬的高溫對附近環境的影響,避免加速全球暖化;
-避免火葬的有機物燃燒所引致的全球性空氣污染,任何「排放標準」都不是沒有排放污染,而只是以可用的技術水準減少排放污染;所以現時土/火葬的資源錯配極多。
為了提高墓葬土地的利用率,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1827986A公開了一種全封閉集中式安葬墓,其由地下和地表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地下部分為具有密封蓋的矩形或圓形氣閉式墓室,墓室內部設置用於放置多個骨灰盒或棺木的多層組合式放置架;地表部分由墓室安裝基座和識別墓碑組成。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1529027A公開了一種專用於放置骨灰的井式墓穴,其由具有套層的井穴構成,其中每一層可劃分為不同的區域以適應人們對風水的心理需求。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101230760A揭示了一種公墓園及殯葬方法,該公墓園用植物圍繞並劃分為若干分區,其中設置排水系統和供水系統;設立管理處,實行全墓園電腦自動化管理。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現代環保型公墓園。一方面可以大量增加有限土地的永久土葬容量,足以取代或減少現行實際社會總成本極高的火葬,儘量減少火葬排放的熱力、耗能和污染,改善現時單層土葬的佔地問題及墓地對生態及市容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大量增加拜祭空間的使用量,同時實現拜祭設施的可持續管理,減少不同年代令家人墓地分散的拜祭/管理困難,方便人們拜祭及可持續地集中管理,而且不需再遷移墓葬已逾政府規定年限的骸骨重葬或火化,可以提升殮葬業界營運質素及整體社會衛生水平,避免滋擾先人缺點。
本發明的墓葬園可以與現代生活方式結合,尤其適合人口密集的地區。
本發明墓葬園不需使用化學物,不需使用昂貴的高科技儀器加工,還具有以下優點:
A)用現代科技--可以令土葬在衛生及殺菌方面媲美火葬;
B)用現代建築科技--可以令土葬佔地與火葬相當;
C)用現代科技--可以令實際土葬開支與實際火葬開支相當;
D)利用集體購買力興建外型媲美傳統皇室陵墓的公眾墓園。相信接受火葬的現代人,並不會堅持傳統獨立式墓葬或火葬;配合現代多層式建築的環保永久土葬墓園,可解決現時佔地、收費、營運、管理及保安等方面的問題,又可以改善需時多年的公營土葬辦理程式及提升整體社會的衛生水準,並避免滋擾先人。
本發明的公墓園提供了一種符合成本效益的永久土葬選擇,更不會有長遠佔地問題及墓地對生態及市容的負面影響。
本發明的目的是如此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公墓園,其包括至少一個墓葬主體單元,所述墓葬主體單元包括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所述的地下部分為垂直多層式結構,層與層之間以隔層分隔,每層包括若干用於放置棺木的墓穴單元,隔層可同時用做排水、排氣等環境控制。所述墓穴單位用埋葬材料填埋至預定高度;所述的地面部分為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頂蓋部分,用作形成墓葬主體單元的識別標記,所述地面部分的內部包括用作工作區的地面層和用作存放骨灰龕及物料的上部多層,所述地面部分的周圍設置用於所述公墓園的管理區及拜祭區。
作為選擇,可以在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內部設置用於運送的各種設備。
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的各層高度可以設定為例如約1米。地下部分的各層或某些層中的墓穴單元區可按照宗教或種族劃分為若干分區。
用作形成墓葬主體單元的識別標記的所述頂蓋部分比其周圍的管理區及拜祭區高約十幾米至數十米。
所述管理區包括若干工作區和場地,在所述工作區和場地均設有輸送帶、活動輔助搬運台和工作出入口。所述輸送帶連接所述管理區內的各工作區出入口以及所述地面部分的內部工作區。
所述地面部分的內部工作區包括:例如,暫存區、壓力蒸氣消菌區、冷凍暫存區、吊臂區,等。所述吊臂區內設多個吊臂裝置,這些吊臂裝置放置於所述地下部分出入口處並可將棺木及物料放置到所述地下部分的每個預定墓穴單元。
用作形成識別標記的地面部分為多層式結構,其包括地面層及上部多層,所述上部多層中設置間隔和/或層架,並設有連接所述上部各層及地面層的各工作區的樓梯、運輸帶、升降臺、以及其它輔助設備。
本發明的公墓園還包括用於所述地面部分的通風系統,所述通風系統可以設置於外部的管理區和拜祭區的頂部。
所述拜祭區內設置多個拜祭間,每個拜祭間均設有用於安放已預約的存取式骨灰的平臺,用於顯示先人圖像的掛牆式電子螢幕,以及幕門,目的是提供優質安全的拜祭空間。
為便於公墓園實行電腦化管理,可於各工作區內設置電腦、掛牆電子螢幕、以及用於所述電腦及掛牆電子螢幕並連接各相關電子設備的相關電子網路。
作為選擇,按照本發明的公墓園可以具有兩個或以上相鄰配合設置的墓葬主體單元,管理區和拜祭區位於各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的外圍。
按照本發明的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的構造,具有以下優點:
地下部分每層或某些層中用於放置棺木的墓穴單元區域,可根據宗教和種族佔用面積而用組裝件間隔成若干分區,並可根據實際需要對各分區的面積作出改變。
地下部分的相鄰層之間用間隔隔開,目的是尊重先人,又有利工作區的環境控制,例如:排水、排氣等。並有利於收集氣體和加工轉化成能源,因此具有成本效益。
由於本發明的公墓園提供密集式永久墓葬,同時配合現代日常生活,改善了獨立式單層墓穴地點分散且管理和保安困難的問題,優化了墓園集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而且避免了位於荒郊野外的獨立式墓穴的拜祭者受蚊叮蟲咬之苦以及需要經常清理和維護墓地的問題。本發明利用現代科技及理論的現代環保型公墓園比現行火葬及土葬更可行,更環保,更有經濟效益。
圖1所示為按照本發明公墓園的一個墓葬主體單元100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的墓葬主體單元的主體結構較佳以預製方式形成,其由地下部分1和地面部分2組成。地下部分1的深度以現代建築科技及地理位置為限,其面積以合符地區人口結構及成本效益為目標:以死亡率計算確定建構規模,例如約一個月或以上建構一層。地下部分1的剖面形狀可以選用四方型,六邊型,圓型,或其它適合的形狀。地下部分1為「垂直多層式」結構,其內部除了基本必要的建築結構以及放置相關搬運設備所需空間外,其餘空間全部用作永久土葬及骨灰區,其中,每層的高度h可設定為例如約一米高,層與層之間以隔層12分隔開。採用這種密封建築型式可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更可增加其它環保成分,如抽取天然氣、排水等。其營運成本低於政府在堆填區收集燃氣的費用。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2內部具有用作工作區的地面層23以及主要用作放置存取式骨灰龕及物料的上部多層24。地面層23可以設置搬運設備及壓力蒸氣殺菌設備等。
圖2示意性示出本發明的預製墓葬主體單元100的地下部分其中一層11的配置。按照地下部分各層的實際可用面積決定墓穴單元的數量,例如每一層可以設置150乘250個墓穴單元。每一層或某些層中的墓穴單元區可以按照各大宗教或種族劃分成多個分區16。每個墓穴單元用於擺放一個棺木,並用例如泥、沙、石等埋葬材料填埋至預定的高度,待該層所述墓穴單元用完後,在該層頂部放置預製的隔層件或覆蓋件,並因此在其上形成另一層,如此類推,直至墓葬主體單元100的地下部分全部用完為止。在墓葬主體單元100的地下部分還可設置通風系統,視情況而定,可在層與層之間的隔層中設置排水和/或排氣系統。
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墓葬主體單元100與另一個墓葬主體單元200相鄰配置的示意圖。所述另一個墓葬主體單元200的結構可與上述相同或相似,而其地下部分的每層或某些層也可按宗教或種族劃分為多個區域17、18、19,以示尊重各大宗教或種族先人。
圖4所示為按照本發明的公墓園內有多個墓葬主體單元300,400,500相鄰配置的示意圖,其中各墓葬主體單元的鄰接部分(包括地下部分)相互配合。當一個墓葬主體單元滿額或接近滿額時,可在旁邊的預定位置再建一座相鄰的墓葬主體單元,這種相鄰配置可以鞏固地下結構。圍繞這些墓葬主體單元而形成連接或互補的地面部分用作拜祭區和管理區3,例如場地、行政區及工作區等,目的是有效利用及節省建築及營運管理資源及疏導人流,免除後人因墓地或骨灰分散安放的拜祭及長期的管理困難。
圖5為本發明的一個墓葬主體單元100的地面部分2的結構示意圖。墓葬主體單元100的的頂蓋部分,即地面部分,用作墓葬主體單元的識別標記,其外型可以設計成類似於各地傳統皇室或古代陵墓的形狀,例如金字塔形狀,其選用物料則以耐用及環保為主。為了預防強烈地震及減少長期維修開支,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2可以限制在一定高度,而不會發展成高建築物,例如比周圍的拜祭區和管理區高約十幾米或至數十米。地面部分2的內部可構造成多層,其中包括地面層23和上部多層24。上部多層內設有用於放置存取式骨灰龕或物料的間隔和/或層架。在此實施例中,上部多層24總共為三層。當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改變地面部分的高度及內部的層數。
在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2周圍設置拜祭區和管理區(如:場地、行政區、工作區、等),這些區域只設於墓葬主體單元週邊的地面上,以示尊重先人。因此,地面部分2內部的地面層23只設必要的工作區及有關設備,該地面層的工作區包括用作暫存和處理先人遺體、骨灰、物料或棺木的區域,而地面部分2的上部多層24用作暫存先人骨灰或物料。如圖10所示,地面層23設有運送設施,例如輪送帶或升降臺等。用於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的通風系統設於地面部分2周圍的拜祭區和管理區的頂部。
圖6所示為按照本發明的公墓園的配置示意圖,其中包括一個墓葬主體單元100以及位於墓葬主體單元周圍的不同用途的場地25、26,工作區27及拜祭區28。在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內部的地面層以及各場地內設有輸送帶系統29及工作出入口。工作區27設置在墓葬主體單元100與各種用途的場地25、26和多個拜祭區28之間。拜祭區28內設置多個拜祭間,每個拜祭間均設有用於安放已預約的存取式骨灰的平臺52,用於顯示先人圖像的掛牆式電子螢幕51,以及門(如:透明幕門)53,以提供私人空間,如圖7所示。在工作區27、拜祭區28和場地25,可以分別設置用作保安及維修用途的透明間隔(圖中未示)。在場地25,26、工作區27及拜祭區28外部設置通道39用於連接各商店區36、休息區37及行政區38等,並設多個出入口。場地26可用作棺木、骨灰龕出入口,並設有多個用於輸送帶的入口。
輸送帶系統29連接各場地25,26的出入口以及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內部的各工作區域,其中,地面層的工作區域包括暫存區30、設有多個壓力蒸氣消菌機311的壓力蒸氣消菌區31、冷凍暫存區33及吊臂區34,吊臂區34內設置多個吊臂裝置35,各吊臂裝置位於地下部分的出入口341處,吊臂裝置可以獨自或連同地下部分中設置的運送設備將棺木及物料放置到地下部分的每個預定的墓穴單元。在按照本發明的公墓園的另外實施例中,可以在一個公墓園區內包括兩個或多個相鄰且配合的墓葬主體單元,並可在各相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外部設置如上述實施例的場地、工作區27、拜祭區、商店區,等。
圖8為本發明的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內的上部多層24中其中一層配置的示意圖。該層中設有多個間隔或層架42,用作暫存先人骨灰或物料等;並設有用於連接各層及地面各工作區的工作人員樓梯43,運輸帶40、升降臺41、活動輔助搬運台(圖中未示)、及其它輔助機器及運送設施。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內部的各工作區的相關通風系統可設於外部的拜祭區和管理區的頂部。
為便於電腦化管理,可以在工作區27的頂部鋪設用於電腦、掛牆電子螢幕以及其它電子設備的相關電子網路等,並在工作區251和主機室252內設置主機以及相關電腦設備,以便由職員讀取及設定各拜祭安排的資料和資訊,並通知各相關工作區。在按照本發明的公墓園的一個示例性管理方法中,已預約或無預約的公眾如需使用場地25或拜祭區28,必須先到工作區251辦理報到及確認手續,工作區251的職員將編排拜祭區或場地位置及時間,並選定圖像及時限,覆查並確認其它相關安排,然後將確認後的安排列印給有關人士及經電子網路列表通知各拜祭區或場地的職員,及指示有關人士到相關位置等候。職員設定及覆查安排後,開放場地給有關人士進入,在預設時間過後,職員立即為下一位預約人士設定安排。
在收到棺木或骨灰龕預約後,通過工作區251內設置的電腦終端機,作分類或分區預訂位置及選定相關工作流程,並通知各相關工作區。職員檢驗文件正確後,永久放置棺木或骨灰龕經輸送帶進入工作區,工作區職員再檢驗文件正確後,將永久放置棺木送去壓力蒸氣消菌區31處理,後再送往冷凍暫存區33暫存,或送往吊臂區34。
經職員覆查檔及區域位置後,把輸送帶上的永久放置棺木龕經吊臂裝置放置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的預定位置,最後職員再分批將埋葬材料(如:沙、泥、石、等)經吊臂裝置和運送設備放置到該預定位置。
圖9至圖11所示為按照本發明的公墓園的幾個管理示範方法的運行流程圖。
圖9示出永久棺木土葬的運行流程。首先殮葬商/醫院/宗教團體/有關人仕等提交預約資料,並同意合約及拜祭安排,公墓園運行部門安排預約及約定時間;工作區251收到棺木預約,作分類分區選訂位置及選定相關工作流程,棺木使用指定的環保簡約用料,並送到預定的接收位置,檢定有關文件及資料,如文件及資料不符,退回或安排暫存合約;如文件及資料齊全,可自行安排簡約儀式,再次檢定有關文件後,棺木送往壓力蒸氣消菌區31處理,然後送往暫存區33或吊臂區34等候放置棺木於地下部分的預定墓穴內。
圖10示出骨灰龕的安置流程:殮葬商/醫院/宗教團體/有關人仕等提交預約資料,並同意合約及拜祭安排,公墓園運行部門安排預約及約定時間;工作區251收到棺木預約,作分類分區選訂位置及選定相關工作流程,骨灰龕使用指定的環保簡約用料,並送到預定的接收位置,檢定有關文件及資料,如文件或資料不符退回,文件及資料齊全,可自行安排簡約儀式,再次檢定有關文件及資料,骨灰龕永久安置在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或存取式骨灰龕按合約經人手或自動機械搬運設備安放在地面部分的上部層24中的預定位置,登記親友拜祭時取出並清理後,送往預定的拜祭位置,例如限期30年,期滿可續10年,之後永久安置在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中。
圖11為場地及拜祭區營運流程:已預約或無預約的公眾如需使用埸地或拜祭區,必須先到工作區251辦理報到及確認手續,職員編排拜祭區或場地位置,並選定圖像、時限,覆查及確認相關安排,確認後的安排列印給有關人仕及經電子網路列表通知各拜祭區/場地職員,有關人仕到相關位置等候,職員設定及覆查安排後,安排有關人仕進入埸地,在預設時間過後,職員立即為下一位預約人仕辦理相關手續。
雖然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已在這裡作了敘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這裡的敘述僅只提供作為範例,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在不脫離本發明保護範圍的情況下,可以以任何其它等同物代替所描述的實施細節,或作出修改或變型。
1...地下部分
2...地面部分
3...管理區
11...層
12...隔層
16...分區
17、18、19...區域
23...地面層
24...上部多層
25、26...場地
27...工作區
28...拜祭區
29...輸送帶系統
30...暫存區
31...壓力蒸氣消菌區
33...冷凍暫存區
34...吊臂區
35...吊臂裝置
36...商店區
37...休息區
38...行政區
39...通道
40...運輸帶
41...升降臺
42...間隔、層架
43...樓梯
51...掛牆式電子螢幕
52...平臺
53...門
100、200、300、400、500...墓葬主體單元
251...工作區
252...主機室
311...壓力蒸氣消菌機
341...出入口
圖1為按照本發明公墓園的墓葬主體單元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其中一層的配置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墓葬主體單元與預計的第二墓葬主體單元相鄰配置的示意圖;
圖4為按照本發明的多個預製墓葬主體單元相鄰配置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預製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按照本發明的公墓園的配置示意圖,其中包括一個墓葬主體單元以及位於墓葬主體單元周圍的不同用途的場地,工作區及拜祭區;
圖7為按照本發明的拜祭區的兩個相鄰拜祭間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5所示的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中上部多層中其中一層的配置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永久土葬流程圖;
圖10為本發明骨灰龕安置流程圖;
圖11為本發明埸地及拜祭區營運流程圖。
1...地下部分
2...地面部分
12...隔層
23...地面層
24...上部多層

Claims (15)

  1. 一種公墓園,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個墓葬主體單元,所述墓葬主體單元包括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所述的地下部分為垂直多層式結構,層與層之間以隔層分隔,每層包括若干用於放置棺木的墓穴單元;所述的地面部分為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頂蓋部分,用作形成墓葬主體單元的識別標記,所述地面部分的內部包括用作工作區的地面層和用作存放骨灰龕及物料的上部多層,所述地面部分的外圍設置管理區及拜祭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墓穴單元用埋葬材料填埋至預定高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的各層高度約為1米。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墓葬主體單元內部設置搬運設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的各層或某些層中的墓穴單元區按照宗教或種族劃分為若干分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用作形成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識別標記的所述頂蓋部分比其周圍的管理區及拜祭區高約十幾米或至數十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管理區包括工作區和場地,在所述工作區和場地均設有輸送帶、活動輔助搬運台和工作出入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輸送帶連接所述管理區內的各工作區出入口以及所述地面部分的內部工作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地面部分的內部工作區包括暫存區、壓力蒸氣消菌區、冷凍暫存區、吊臂區;所述吊臂區包括位於所述地下部分出入口處並可將棺木及物料放置到所述地下部分的每個預定墓穴單元的多個吊臂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地面部分內的所述上部多層中設置間隔和/或層架,並設有連接所述上部各層及地面層的各工作區的樓梯、運輸帶、升降臺、以及其它輔助設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的通風系統,所述通風系統設於所述地面部分外部的所述管理區和所述拜祭區的頂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下部分的通風及排水系統。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拜祭區內設置多個拜祭間,每個拜祭間均設有用於安放已預約的存取式骨灰的平臺,用於顯示先人圖像的掛牆式電子螢幕,以及幕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各所述工作區內設有電腦,掛牆電子螢幕,以及用於所述電腦及掛牆電子螢幕並連接各相關電子設備的相關電子網路,以便對所述公墓園實行電腦化管理。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公墓園,其特徵在於:所述公墓園具有兩個或以上相鄰配合設置的所述墓葬主體單元,所述管理區和拜祭區位於各所述墓葬主體單元的地面部分的外圍。
TW101111287A 2011-07-20 2012-03-30 現代環保型公墓園 TW2013054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HK11107563.9A HK1150142A2 (en) 2011-07-20 2011-07-20 Modern green environmental public cemeter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5417A true TW201305417A (zh) 2013-02-01

Family

ID=4682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1287A TW201305417A (zh) 2011-07-20 2012-03-30 現代環保型公墓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19544A1 (zh)
EP (1) EP2674551A2 (zh)
HK (1) HK1150142A2 (zh)
SG (1) SG187304A1 (zh)
TW (1) TW20130541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4125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Mgayiya Investments Cc Burial complex
JP6720905B2 (ja) * 2017-03-22 2020-07-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参拝設備
JP6720907B2 (ja) * 2017-03-22 2020-07-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参拝設備
JP6720908B2 (ja) * 2017-03-22 2020-07-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参拝設備
US11635929B2 (en) 2018-02-23 2023-04-25 Gary Green Memorial facility with memorabilia, meeting room, secure memorial database, and data needed for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conversation with the deceased
US10954688B2 (en) 2018-02-23 2021-03-23 Gary Green Interment system including desiccation vessel for securely and portably retaining decedent remains, and building structure for ho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161A (en) * 1899-01-03 Burial structure
US1339761A (en) * 1917-11-21 1920-05-11 Hughes Granite Company Ventilating and drainage system
US3642339A (en) * 1970-05-28 1972-02-15 Walter A Ruderfer Warehousing storage system
US3945094A (en) * 1974-12-05 1976-03-23 Jose Luis Davila Daran System for the inhumation of corpses
US4600557A (en) * 1983-05-31 1986-07-15 Spitz Werner U System for deodorizing and decontaminating autopsy rooms
JPS62240010A (ja) * 1986-04-10 1987-10-20 山縣 丈治 参拝装置
US4780994A (en) * 1987-05-04 1988-11-01 Chen Pang T Honeycomb type of structure for interment of human remains
CN1238621C (zh) 2003-10-12 2006-01-25 阮柱尚 井式墓穴
US20110044792A1 (en) * 2005-08-30 2011-02-24 Talley Paul A Facility And Method For Interment And Automated Retrieval Of Interred Subjects
CN1827986B (zh) 2006-01-26 2010-05-12 吴晓鸣 全封闭集中式安葬墓
US20070214733A1 (en) * 2006-03-18 2007-09-20 Braun Denis H Multi functional, pre-fabricate, portable, polygon structures featuring over-sized pillars separated by floor-to-ceiling windows; and a central utility core to: a) house electrical, electronic, digit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for the building function; b) host modular alcoves that house equipment, render storage, or offer amenities for the main building function or CUC activity; and c) provide structural support if needed for the cupola and roof beams
CN101230760A (zh) 2007-01-23 2008-07-30 逄金龙 绿色生态公墓园的墓地及殡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9544A1 (en) 2013-01-24
EP2674551A2 (en) 2013-12-18
SG187304A1 (en) 2013-02-28
HK1150142A2 (en) 201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5417A (zh) 現代環保型公墓園
CN202152557U (zh) 现代环保公众陵墓
JP2009235697A (ja) 合祀墓
CN111535651A (zh) 一种绿色生态陵园
KR101252901B1 (ko) 지하 복합 장사 시설
CN211007891U (zh)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CN202645115U (zh) 楼塔碑万国公墓
CN202007568U (zh) 公墓楼
Afla The Muslim grave redefined: A review of the burial practices of Kuala Lumpur, Singapore, and Jakarta
Jesmer Death in the round: a critique of funeral architecture and burial practices
JP3013366U (ja) 立体合祀墓
JP2000129959A (ja)
CN205370083U (zh) 一种集中安置骨灰盒的殿堂式生态建筑
CN112459600A (zh)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CN102661078B (zh) 公墓楼
Baker The Future of Cemetery Design
CN212201527U (zh) 隧道式集约形覆土生态陵园
CN203175141U (zh)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JP3117679U (ja) 残骨安置墓
CN204435995U (zh) 新型公墓楼
JPH072892Y2 (ja) 簡素型の墓及びその集合体
RU7731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мейного кладбища
Liu An Urban Cemetery for the People: Rethinking Rituals in Beijing
Andersson Necropolis
KR101452627B1 (ko) 프라이버시 지하봉안시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