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9033A - Data transfer device and camera - Google Patents
Data transfer device and camera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939033A TW200939033A TW098100132A TW98100132A TW200939033A TW 200939033 A TW200939033 A TW 200939033A TW 098100132 A TW098100132 A TW 098100132A TW 98100132 A TW98100132 A TW 98100132A TW 200939033 A TW200939033 A TW 20093903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data
- delay
- value
- un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9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clocked protoc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24—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us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16—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corr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errors
- H04L7/0033—Correction by delay
- H04L7/0041—Delay of data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093903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適用於在電子機器間或半導體元之 數位資料之高料輸之資㈣難置^周邊技術。 【先前技術】 乂往以數位貝料之高速傳輸為目的之電子機器之科 ❹ ❹ 計,係進行傳送路路徑之阻抗控制、等長配線、印刷^ 等之材質選定,之錢行㈣波形之模擬,以確二 有效期間(眼圖)。 、資枓之 特別是在以複數信號線進行f料傳輸之平行 若傳輸速度達料億赫㈣近之數量級,僅 ^ ’ 之對策便有其界限,且信號跳動(資料信號之延遲時^等 動)之影響使安定之高速傳輸難以達成亦為已知二;之波 專利文獻1有揭示以平行方式之資 於 延遲分布之資料傳輸裝置。 號間之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4_171254號公報 【發明内容】 然而,上述習知技術中,對於數位資 會產生問題之不安定要素H 间速傳輸時 餘地。 素之對應更加困難之部分尚有改善 針對該點,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 鐘信號之資料信號之延遲二1目對於時 又本發明之另—目的 3 200939033 在於提供抑制資料傳輸時之脈衝寬度之跳動之手段。 •第1樣之資料傳輸裝置係與時鐘信號同步傳送數位 之資料信號,具備延遲 備延遲邛、測定部、控制部。延遲部係被 賦予至前述資料信號之延遲量。測定部係使用在資料通信 前被傳送之測試資料與前述時鐘信號取得從前述延遲部輸 出之前述資料+ J °時序。控制部係基於前述擷取時 序決定對前述資料1 、 通t夺之刚述資料信號之前述延遲量。 上述第態、樣中,前述測試資料可係其值以 ==同週期交互變化之2進制之資料列。前述測定: 號值Γ ^遲量階段性變化並依序取得前述測試資料之信 就值’由刖述延遲量相里 ^ μ " 2個前述測試資料中之前述信 降位置。前述控制部可形之上升位置及下 降位置決定前述延遲量。:=信號波形之上升位置及下 形之上# 則述測定部可在求取前述信號波 艰义上开位置及下降位 數次前述測試資料之,乾值’:前述延遲量相同後取得複 ,a π 11唬值,並判定前述信號值是否連續 上=刖述信號值為相同值之範圍決定前述延遲量。 遲部及樣中,前述資料傳輸裝置可以具有前述延 ί二ί㈣部之輪出裝置、具有前述測定部之輸入裝 置構成。前述控制部可其 荆衣 時序決定前料遲量。Α 4㈣敎相狀前述擁取 第一態樣中’前述資料傳輸裝置可具有平行傳送 前述資料信號之頻道。气.+、 ^ 月1 L延遲部、前述測定部、前述控 200939033 制部可於前述各頻道獨立動作。 上述第一態樣中,可進一歩具備 號之值變化為止之輸出圖形與於該變化後之= 之跳動之大小之對應關係之記憶部、 D, ❹ :資:信號之值之變化與前述輸出圖形= 幹出Π = :*貧枓信號之值之變化時基於對應於前述 ::::::述跳動…復原前述資料信號之脈衝寬度 之之資料傳輸裝置係與時鐘信號同步傳送數位 ,二:=二備:記憶部、監視部、波形調整部。記憶 資料信號之值變化為止之輸出圖形與於 :;係二'料信號產生之跳動之大小之對應關係。監視 :係基於則述資料信號之值檢測前述資料信號之值之變化 ^讀出圖形。波形調整部係、於檢測出前述資料信號之 =之變化時基於對餘前述輸出圖形之前述跳動之大小復 原前述資料信號之脈衝寬度。 另外,具備上述第一態樣或第二態樣之資料傳輸裝置 攝秦機、將關於上述第一態樣或第二態樣之資料傳輸裝 ,之構成做為由複數元件構成之f料傳輸,㈣而表現者、 =為資料傳輸方法而表現者皆可有效做為本發明之具體 【實施方式】 <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 5 200939033 圖1為顯示帛1f施形態之資料傳輪裝置之構成例之 示意圖。 圖1中係顯示以攝影機之攝影元件12為輸出裝置以 攝影機之信號處理電路13為輸入裝置時之構成例。 第1實施形態之攝影元件12具有二維排列有複數受光 元件之受光面,以攝影光學系統(不圖示)輸出成像於受光面 之被攝體像之影像信號。又,攝影元件12隨晶片具有Am 變換電路(不圖示)’從攝影元# 12之輸出端子輸出數位之 資料信號。 在此,於第1實施形態之攝影元件12連接有平行輸出 影像信號之2個信號線(DATAG、DATA1)之—端、輸出時鐘 信號之信號線(CLK)之一端。上述各信號線之另一端分別連 接於信號處理電路13,攝影元件12與信號處理電路。之 資料傳輸可以平行方式傳輸卩2個頻道傳㈣像信號。另 外,攝影元件12亦具備對信號線DATA〇、datai輸出後 述之測試資料之機能。 信號處理電路13係對從攝影元件12輸人之數位之影 像信號施加各種影像處理之數位前端電路。此信號處理電 路13具有各2個之延遲處理部14及擁取部15、延遲控制 部16、記憶部17、影像處理部18。上述延遲處理部Μ、 擷取部15、記憶部17係分別與延遲控制部16連接。另外, 影像處理部18係對數位之影像信號施加各種影像處理(缺 陷像素補i &内插、色調補正、白色平衡調整、邊緣強 調等)之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200939033 上述延遲處理部14及擷取邱以於也 取部1 5係對信號線DATA0、 DATA1各配置有1組。各袓 ’之延遲處理部14及擷取部15 係以串聯連接’延遲處理部14 係與信旒線DATA0、DATA 1 之一方連接。各擷取部15之輪 爾出係分別與影像處理部18 連接。又,各擁取部15係與信號線CLK連接。另外,各組 之延遲處理部14及操取部b之構成皆_。因此,第i 實施形態中僅說明連接於信號線 贶踝DATA0之延遲處理部14 ❹ Ο 及擷取部15,與信號線DATA1如關> «箱上 A1相關之延遲處理部14及擷 取部1 5則省略。延遲處理部14後4*也丨t π 14係控制尨號線DΑΤΑ0之資 料信號之延遲量之電路。圖+ „、麻占 固顯不延遲處理部14之構成 例之示意圖。延遲處理部14具有第i延遲電路幻、第2延 遲電路22、輸出控制電路23β信號線data〇係分別連接 於第Μ遲電路21及第2延遲電路22。又,第^遲電路 2i及第2延遲電路22之輸出係與輸出控制電路23連接, 輸出控制電路23之輸出係連接於擷取部15。在第丨實施形 態中之第i延遲電路21及第2延遲電路22皆為相同構成 之電路。各延遲電路分別具有複數段串聯連接之複數延遲 元件24(反向器等)、與各延遲元件24之輸出連接之複數通 路25、選擇上述通路25之一之選擇器26。之後,根據以 選擇器26選擇之通路25控制從各延遲電路輸出之資料信 號之延遲量。另外,延遲電路之延遲段數係被設計為對應 於資料傳輸之週期之數倍之量。 在此,第1延遲電路21係發揮調整相對於時鐘信號之 資料信號之延遲量之效果。另一方面,第2延遲電路22係 200939033 被用於在資料信號產生跳動時復原信號波形。&,輸出控 制電路23係合成第i延遲電路21之輸出及第2延遲電路 22之輸出後輸出至擷取部15。擷取部。係與時鐘信號之 上升或下降之時序同步擷取資料信號之顯示值。之後,擷 取部15將資料信號之顯示值輸出至影像處理部18及延遲 控制部16。另外,在後述之動作例中之擁取部㈣在時鐘 信號之上升之時序擷取資料信號之值。 延遲控制部16係分別獨立控制各組之延遲處理部Μ 及擷取部之處理器。例如延遲控制部16係基於操取部 15之輸线定第丨延遲電路21及第2延遲電路^之延遲 量。又’延遲控制部16係基於擷取部15之輸出監視資料 信號之輸出圖形’根據此輸出圖形控制第2延遲電路。之 動作。 §己憶部Π係以電阻器等記錄媒體構成。於此記憶部17 藉由延遲控制部16記錄在第1延遲電路21之延遲量(延遲 電路之延遲段數)之詩、後述之列表資料等。 以下說明第i實施形態中之資料傳輸裝置之動作例。 第1實施形態中’係以第丨延遲電路21進行資料信號之時 序調整,並以第2延遲電路22進行因跳“變化之信號波 形:復原。以下分別說明關於^延遲電路21之動作與關 於第2延遲電路22之動作。另外,在以下之例中 簡單而僅說明在信號線DATAG之狀況,但實際 信號 線DATA1亦並行進行同樣之處理。 (在第1延遲電路之延遲量之設定例) 200939033 首先,參考圖3之流程圖說明在第i延遲電路21之延 遲量之疋例此圖3之處理係例如在攝影機之電源投入 後立刻、或即將傳輸記錄影像之資料等時序實行。又,在 圖之處理中,延遲控制部16使用從攝影元件12輸出之 測試貝料’決定在第丨延遲電路21线遲量。此時之測試 資料係以以與時鐘信號同週期重複「0」與「1」之2進制 之資料列構成。 步驟S101 _延遲控制部16將第i延遲電路21之延遲 量初始化ϋ對攝影元件丨2指示測試資料之輸出開始。由 此’從攝影元# 12與時鐘信號同步對各㈣線(data〇、 DATA1)輸出測試資料。信號線datag之測試資料係透過 第1延遲電路21、輸出控制電路23被輸入擷取部15。此 時’延遲控制部16先使從第2延遲電路22無法輸出。 步驟S102·延遲控制部16在時鐘信號之上升之時序判
定從擁取部15輸人之值是否為「〇」。在滿足上述要件時(YES 側)便進行S 104。反之’不滿足上述要件時(N〇⑷則進行 S103。 步驟S103.延遲控制部16使第}延遲電路Μ之延遲 量(延遲電路之延遲段數)增加「丨」以使相位延遲。之後, 延遲控16回到S102重複上述動作。另外,從81〇2之 NO側至S103之迴圈相當於為探余在測 試資料之信號波形 之上升位置而先使資料信號之揭取位置移動至「G」值處之 動作。 步驟S 1 04 :延遲控制部 16在時鐘信號之上升之時序判 9 200939033 定從擷取部15輸入之值是否為r lje在滿足上述要件時(YEs 側)便進行s 106。反之,不滿足上述要件時(N〇侧)則進行 S105 〇 步驟S105 :延遲控制部16使第1延遲電路21之延遲 量增加「1」以使相位延遲,之後,延遲控制部丄6回到s 1 重複上述動作。另外,從S104之NO側至S105之迴圈相當 於使-貝料信號之棟取位置移動至在測試資料之信號波形之 上升位置之動作。 步驟S106:延遲控制部16將第丨延遲電路21之延遲 量之現值以「delay_start」暫時記錄於記憶部丨7。另外,在 S106記錄之延遲量「delay_start」係對應於在測試資料之信 號波形之上升位置(參考圖4)。 步驟S107:延遲控制部16在時鐘信號之上升之時序判 定從擷取部15輸入之值是否為「〇?在滿足上述要件時(yes 側)便進行s 109。反之,不滿足上述要件時(N〇側)則進行 S108。 步驟S108 :延遲控制部16使第丨延遲電路21之延遲 量增加「1」以使相位延遲。之後,延遲控制部16回到si〇7 重複上述動作。另外,從S107之NO側至S108之迴圈相♦ 於使資料信號之擷取位置移動至在測試資料之信號波形I 下降位置之動作。 步驟S1〇9:延遲控制部16將第i延遲電路21之延遲 量之現值以「delay_end」暫時記錄於記憶部17。另外,在 S109記錄之延遲量「delay_end」係對應於在測試資料之信 200939033 號波形之下降位置(參考圖4)。 步驟S110:延遲控制部16使用在S106取得之延遲量 「delay_Start」與在S109取得之延遲量「delay_end」決定 資料通信時之第1延遲電路21之延遲量(資料信號之基準擷 取位置)。具體而言,在S110之延遲控制部16係以下式(1) 演算資料信號之基準擷取位置。 基準摘取位置=(deiay_end-delay_start)/2+ delay_start...(1) Ο 在S 11 0求得之上述基準摘取位置係位於測試資料之信 號波形之上升位置與下降位置之中間之位置(參考圖4)。因 此’在上述设定後進行之資料通信中,由於資料信號之掏 取時序因以第1延遲電路21給予之延遲量(S110)而安定, 故資料傳輸時之符號錯誤會減少。 又,上述基準擁取位置未使用模擬或或虛擬電路等, 而係由以欲調整延遲量之元件實際進行傳輸之測試資料之 Φ 實測值決定。因此’不會產生以設計求得之延遲量與實際 之延遲量之誤差導致之問題。 又’即使例如在第1延遲電路2 1之各通路分別有配線 長或元件之差異導致之誤差時,延遲控制部16仍能使用包 含該誤差量之實測值決定適當之基準操取位置。因此,由 於上述之設定動作使配線長及元件之差異或環境變化導致 之誤差亦被吸收,故可更加提升資料傳輸裴置之信賴性。 又,由於上述之設定動作中,可吸收第1延遲電路21中之 在各通路之誤差之量’故可使在第1延遲電路21之容許誤 11 200939033 差較大,迴避第1延遲電路21中之等 計之自由度。 中之等長配線設計’提高設 又^述之設Μ作中,由於係使用值以與前述時鐘 ^號相同週期交互變化< 2進制之資料列做為測試資料, 故在進行信號波形之上升位置及下降位置之探索時(si〇2、 S104、S1G7),測試資料之輸出值在不定區間以外之掏取位 置為「〇」d而為定值,使用此資料求取延遲量 得適當之延遲量。 因此,例如在取前後之2個通路之輸出之互斥或以探 索波形之上升位置及下降位置時,雖須使判定用電路以至 少資料通信之傳送速度動作,但若利用第1實施形態之構 成,即使使用驅動頻率低於資料通信之傳送速度之延遲控 制部16亦可判斷在第!延遲電路21之通路間之輸出值之 變化。 此外,第1實施形態中,可分別對信號線DATA〇、及 信號線DATA1獨立調整延遲量。因此,在平行方式之資料 傳輸裝置可迴避等長配線設計,於設計時元件或配線之佈 ◎ 局之自由度大幅提高。 (在第2延遲電路之延遲量之設定例) 其次說明在第2延遲電路22之延遲量之設定例。首 先,延遲控制部16先求取資料信號之輪出圖形與在此輸出 圖形之跳動之大小之對應關係。 在此,延遲控制部16使用跳動測定用測試資料求取上 述之對應關係。跳動測定用測試資料具有複數輸出圖形, 12 200939033 各輸出圖形係以可能產生跳動之信號值之組合構成。具體 而5 ’若在複數次相同信號值連續後信號值變化,該變化 後之仏號值之脈衝寬度會因跳動而變短。因此,跳動測定 用測試資料之輸出圖形係例如「丨丨丨〇」或r 000 i」僅最後 之位元值不同之2進制之數組。 具體而言’例如以以下之流程(1)〜(4)設定在第2延遲 電路之延遲量。另外,在已預設在第2延遲電路之延遲量 而於記憶部17有後述之列表資料存在時,延遲控制部16 亦可省略以下之(1)〜(4)之處理。 (1)延遲控制部16將第2延遲電路22之延遲量初始 化此時,延遲控制部16先使從第1延遲電路21無法輸 出。 (2)延遲控制部〗6指定進行測定之跳動測定用測試資 料並對攝影元件12指示此經指定之跳動測定用測試資料 之輸出開始。 〇 (3)延遲控制部16使用上述(2)之跳動測定用測試資料 求取輸出圖形之信號值變化時之跳動之大小。具體而言, 延遲控制部16以擷取部15在時鐘信號之上升之時序取得 ί應於最後位元之實測值。之後,延遲控制部^ 6比較上述 之擷取部15之實測值與最後位元之信號值,使第2延遲電 路22之延遲量(延遲電路之延遲段數)減少並使相位前進至 兩者之值g為止。於上述之掏取部15之實測值與最後位 疋之信號值—致時,延遲控制部16將第2延遲電路22之 延遲量之現值以對應於該輸出圖形之跳動之大小記錄於記 13 200939033 憶部17。 (4)之後,延遲控制部16變更跳動測定用測試資料,重 複上述(1)~(3)之動作。由此,延遲控制部16生成顯示各資 料信號之輸出圖形與在此輸出圖形之跳動之大小之對應關 係之列表資料。 以下詳述資料通信時之信號波形之復原動作。延遲控 制部16於資料通信時之初期狀態調整第1延遲電路21之 延遲量與第2延遲電路22之延遲量以使第1延遲電路21 之輸出與第2延遲電路22之輸出同步。在此狀態下,信號 線DATA0之資料信號平行通過第丨延遲電路21或第2延 遲電路22,透過輸出控制電路23被輸入至擷取部15。輸 出控制電路23中,係在時鐘信號之上升之時序擷取資料信 號之值。此資料訊號之值係被輸人至影像處理部18與延遲 控制部1 6。 之
丄β 〜w 口丨,1 〇显祝m號:綠da, 信號值,在相同信號遠嫱拉 運續時以内部之電阻器(不圖示)名
共輸出值。延遲控制部1 出圖參考錢部17之列表資料; 出圖形璜出除最後位元外 之“_。 ^位位讀上述之輸出值- 例如’保持於電阻器之 部16便從列表資料探索「_為_」時,延遲担 控制部基於對應於所讀輸:圖:。之後1 之延遲量使在第2延遲電路22=:之進第2延遲電路 在此,相同信號值仍連續 , ”時由於第1延遲電路21 14 200939033 第2延遲電路22之輸出值為相同,故於從輸出控制電路23 輸出之信號值不會產生特別變化。另外’由於此時以電阻 器保持之輸出值之位元數增加,故延遲控制部16參考記憶 部17之列表資料之輸出圖形再次讀出不同之輸出圖形。之 後’延遲控制部16基於對應於所讀出之輸出圖形之第2延 遲電路22之延遲量使在第2延遲電路22之相位前進。 反之’在上述之狀態下信號值變化時,由於在第2延 n 遲電路22之相位會前進跳動之發生量,故信號波形之上升 係第2延遲電路22較早。又,信號波形之下降係第i延遲 電路較晚。此時,輸出控制電路23使信號波形之上升配合 第2延遲電路22之輸出,並使信號波形之下降配合第1延 遲電路21之輸出以調整信號之脈衝寬度(參考圖5)。另外, ^號值有變化時,延遲控制部16進行電阻器之輸出值之重 之後’延遲控制部16於資料通信時重複上述之動作。 〇 由此’從輸出控制電路23輸出之資料信號被復原跳動之量 之脈衝寬度。其結果,可安定擷取資料信號,減低資料傳 送時之符號錯誤。 <第2實施形態之說明> 圖6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資料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 示意圖。另外,圖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為圖1之變形例, 對與圖1共通之構成要素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此圖6之資料傳輸裝置中,於輸出裝置(攝影元件ι2) 側設有延遲處理部14及延遲控制部16,於輸入裝置(信號 15 200939033 =理電路u)側設有擷取部15。且,對對輸人裝置輪出之資 枓信说已事先以輸出裝置側之延遲處理部14給予延遲量。
又’輸出裝置側之延遲控制部16及輪人裝置侧之掘取 部係以回㈣㈣之㈣線FB連接。且輸人裳置侧之 擷取部ι5係透過信號線FB將擁取之資料信號之值回饋至 延遲控制部16’延遲控制部16基於其結果以與上述之第工 實施形態相同要領調整在延遲處理部14之延遲量。另外, 在平行方式之㈣傳輸裝置_可逐各頻道設信號線fb, 但藉由以時分割進行在各頻道之延遲4之設定動作,亦可 如圖6所示以1條信號線fb控制。 以此第2實施形態之資料傳輸裝置亦可獲得與上述之 第1實施形態大致相同之效果。 <第3實施形態之說明> 圖7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在第丨延遲電路之延遲量 之設定例之流程圖。圖7所示之處理係第丨實施形態之圖3 之處理之變形例。
Q 在此’由於第3實施形態中之資料傳輸裝置之構成與 圖1為共通故重複說明省略。另外,由於圖7之S201、S209、 3210之處理分別對應於圖3之310卜3109、8110之處理故 重複說明省略。 步驟S202:延遲控制部16在時鐘信號之上升之時序擷 取來自擷取部15之值複數次(n次)。另外,上述之擷取次 數η視資料通信之傳輸路徑之安定度適當設定即可。 之後延遲控制部16判定從擷取部1 5輸入η次之值是 16 200939033 否連續為「〇 力說 任,兩足上述要件時(YES側)便進行S204。 馮足上述要件時(\〇側)則進行S203。另外,在輸 值為〇」或「1」而不安定之不定區間中,s2〇2之延遲 控制部16係進行NO側之判定。 ' 03.延遲控制部16使第1延遲電路η之延遲 量(延遲電路之延遲段數)增加「1」以使相位延遲。之後, 延遲控制部16回到S202重複上述動作。另外,從㈣之 Φ 侧至S203之迴圈相當於為探索在測試資料之信號波形 t上=位置而先使資料信號之掏取位置移動至除不定區間 外之0J值處之動作。 步驟S204:延遲控制部16在時鐘信號之上升之時序擷 取來自祿取部, (n幻。之後延遲㈣部16判 疋從擁取部15輸入n次之值是否連續為「^。 述要件時(YES侧)便進行S2〇6。反 入心不滿足上述要件. (:側)則進行S2〇5。另外,在輸入值為「〇」或、而不 ❹之不定區間中’ S2〇4之延遲控制部16係進行NO側之 步帮S205:延遲控制部16使第i延遲電路〕 虿增加「1」以使相位延遲。之後,延遲控制部16回到謝 重複上述動作。另外,從S204之N〇側至S2〇5 、 於使資料信號之操取位置移動至在測試迴圈相备 外之信號波形之上升位置之動作。資科之除不定區間 步驟S206 :延遲控制部16將第!延遲 旦々日 电略21之延遲 置之現值以「delay_startj暫時記錄於記情 匕厲口P P。此S206 17 200939033 係對應於圖3之S106之處理。 步驟隊延遲控制部16在時鐘信號 取來自擷取部15之值福軲w A 序梅 > 複數次(η久)。之後延遲控制部16判
定從操取部15輸人η次之值是否連㈣「〇」。在滿;J 述要件時⑽峨進行咖。反之,不滿足上述要件時 (NO側)則進行謂。另外,在輸入值為「〇」或…而不 安定之不定區間中,S2〇7之延遲控制部16係進行 判定。
^步驟S208 :延遲控制部16使第i延遲電路21之延遲 篁增加「1」以使相位延遲。之後,延遲控制部16回到Μ。? 重複上述動作。另外,從S2〇72N〇側至S2〇8之迴圈相當 於使資料信號之擷取位置移動至在測試資料之除不定區間 外之信號波形之下降位置之動作。以上,結束圖7之說明。 利用第3實施形態之設定動作,除以圖3所示之第工 實施形態之設定動作之效果外,還可享受以下之效果。
於資料傳輸裝置中,隨時鐘與資料之擷取時序不同, 可能會在不定區間擷取信號波形之值(參考圖8)。在不定區 間被擷取之值會因其時而為Γ1」時而為「〇」之不同而成 為符號錯誤之原因。 因此,第3實施形態之延遲控制部16係在探索信號波 之上升位置及下降位置時亦判定相同值是否連續η次。藉 此’可精確求取除不定區間外之信號波形之上升位置與下 降位置’決定資料信號之更適當之基準擷取位置。 <實施形態之補足事項> 18 200939033 (1) 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係說明進行以2頻道之平行 傳輸之資料傳輸裝置之例。但本發明之資料傳輸裝置頻道 數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之例,當然亦可適用於例如1 頻道之資料傳輸裝置或進行以超過2頻道之複數頻道之平 行傳輸之資料傳輸裝置。 (2) 上述實施形態中,雖係說明攝影機内之攝影元件^ 與信號處理電路13之資料傳輸之例,但本發明之資料傳輸 裝置亦可適用於攝影機内之其他元件間之資料傳輸。又 ® 本發明之資料傳輸裝置亦可適用於裝入其他電子機器之數 位處理電路。此外,本發明之資料傳輸裝置亦可適用於彼 此獨立之電子元件間之有線資料傳輸。 (3) 於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在探 索信號波形之上升位置及下降位置時判定相同值是否連 η次。 另外,本發明可不脫離其精神或其主要特徵地以其他 φ 各種形式實施。因此,上述實施形態僅為單純例示,不得 限定性解釋。本發明係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示者,本發明= ^說明書本文任何拘束。此外,屬於申請專利範圍之均等 範圍之變形或變更皆在本發明之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資料傳輪裝置之構成例之 示意圖。 圖2為顯示延遲處理部之構成例之示意圖。 200939033 圖3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在第1延遲電路之延遲量 之設定例之流程圖。 圖4為顯示在第1延遲電路之延遲量之設定例之時序 圖。 圖5為說明資料通訊時之信號波形之復原之時序圖。 圖6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資料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 示意圖。 圖7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在第1延遲電路之延遲量 之設定例之流程圖。 Ο 圖8為顯不信號波形之操取位置與數位水準之關係之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2 攝影元件 13 信號處理電路 14 延遲處理部 15 擷取部 16 延遲控制吾p 17 記憶部 18 影像處理部 21 第1延遲電路 22 第2延遲電路 23 輸出控制電路 24 延遲元件 20 200939033
❹ 25 26 通路 選擇器 21
Claims (1)
- 20093903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資料傳輸裝置,係 資料信號,其特徵在於具備:_鐘^同步傳送數位之 =:,係控制被賦予至前述資料信號之延遲量; 述時m使用在資料通信前被傳送之測試資料與前 取時序;以及錢遲錢丨之料資料信號之擁 ❹ 控制部,基於前述擷取時序,決 之前述資料信號之前述延遲量。、’ ##料通信時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料傳輸裝置,其中,前 2進制之資料列。这時…相同週期交互變化之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料傳輸裝置,其中,前 =測定部’係-邊使前述延遲量階段性變化、一邊依序取 二刖述測試資料之信號值’由前述延遲量相異之2個前述 ❹ 測試資料中之前述信號值之變化,求取前述測試資料之信 號波形之上升位置及下降位置; 前述控制部,基於前述信號波形之上升位置及下降位 置決定前述延遲量。 4'如申請專利範圍帛3項之資料傳輪袭置,其中,前 述測定部在求取前述信號波形之上升位置及下降位置時, 使前述延遲量相同後取得複數次前述測試資料之信號值, 並判定前述信號值是否連續相同,基於前述信號值為相同 值之範圍決定前述延遲量。 22 200939033 署5甘、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至4項中任一項之資 置,其申,俞 $ <貢枓傳輸裝 則迷資料傳輸裝置係以具 控制部之輸出裝置、 义憨遲部及前述 有則述測定部之輸入裝置構成,· "制部基於從前述測定部回饋之前述擷& # 定前述延遲量。 傾I前述擷取時序決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一 置,其中,前 一項之資料傳輸裝 ❹之頻道,逸資料傳輸裝置具有平行傳送前述資料信號 道獨立^作。冑収部、前述控制部係於前述各頻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 置,其進-歩具備: i 6項中任-項之資料傳輸裝 記憶部’其健存有至前述資料 出圖形、與於該變化後之資 i變化為止之輸 關係; 枓“唬產生之跳動大小的對應 ,檢測前述資料信 號之值之變化時, 小,復原前述資料 監視部,係基於前述f料信號之值 號之值之變化與前述輸出圖形;以及 波形調整部’於檢測出前述資料信 基於對應前述輸出圖形之前述跳動之2 信號之脈衝寬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 置,其進-步具備餘存前述延遲7量項:任二之資料傳輸裝 於前述被儲存之延遲量動作。 延遲置d憶部,並基 9、 一種㈣傳輸裝置,係、與時鐘信號同步傳送數位之 23 200939033 資料信號,其特徵在於具備: 出圖形、至前述資料信號之值變化為止之輪 出圖形、與於該變化後之 又輪 關係; ° ,產生之跳動大小的對應 監^,基於前述資料信號之值,檢 之值之變化與前述輸出圖形;以及 4資〜 波形調整部’於檢測出前述資料信號之值之變化時, 基於對應前述輸出g t θ ' 〇 信號之脈衝寬度。—大小,復原前述資料 10、-種攝影機’其特徵在於具備中請專利範圍第i 至8項中任一項之資料傳輪裝置。 八、圖式: (如次頁) 〇 2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00396 | 2008-01-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9033A true TW200939033A (en) | 2009-09-16 |
Family
ID=40853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00132A TW200939033A (en) | 2008-01-07 | 2009-01-06 | Data transfer device and camera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59646A1 (zh) |
JP (1) | JP2009188993A (zh) |
CN (1) | CN101911036A (zh) |
TW (1) | TW200939033A (zh) |
WO (1) | WO20090879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59599B2 (ja) * | 2009-01-30 | 2013-12-04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データ転送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
US9191186B1 (en) * | 2014-07-25 | 2015-11-17 |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 Device and method compensating for edge distortions of serial data signal |
CN108924205B (zh) * | 2018-06-25 | 2022-09-06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网闸适配器 |
JP2020155841A (ja) * | 2019-03-18 | 2020-09-24 |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送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83745B1 (en) * | 1990-10-31 | 1997-10-15 | Hitachi, Ltd. | Digital colour signal processing with clock signal control for a video camera |
AU1960795A (en) * | 1995-03-20 | 1996-10-08 | Hitachi Limited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data |
US6031847A (en) * | 1997-07-01 | 2000-02-29 | Silicon Graphic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skewing parallel bus channels |
US6157229A (en) * | 1997-09-29 | 2000-12-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kew compensation device |
JPH11122229A (ja) * | 1997-10-17 | 1999-04-30 | Fujitsu Ltd | リタイミング回路およびリタイミング方法 |
JP3839577B2 (ja) * | 1998-03-11 | 2006-11-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半導体レーザ駆動回路 |
JP3710308B2 (ja) * | 1998-12-24 | 2005-10-2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位相調整方式 |
US6654897B1 (en) * | 1999-03-05 | 2003-11-2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ynamic wave-pipelined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for |
US20020093994A1 (en) * | 2000-12-30 | 2002-07-18 | Norm Hendrickson | Reverse data de-skew method and system |
WO2003045003A1 (en) * | 2001-11-20 | 2003-05-30 | Advantest Corporation | Phase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test apparatus |
US7359407B1 (en) * | 2002-08-27 | 2008-04-15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 | Data interface that is configurable into separate modes of operation for sub-bit de-skewing of parallel-fed data signals |
JP2004127147A (ja) * | 2002-10-07 | 2004-04-22 | Hitachi Ltd | デスキュー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アレイ制御装置 |
JP4450586B2 (ja) * | 2003-09-03 | 2010-04-14 |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 半導体集積回路 |
US7366942B2 (en) * | 2004-08-12 | 2008-04-29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input sampling |
US7496137B2 (en) * | 2005-05-25 | 2009-02-24 | Advantest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jitter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jitter |
US7286947B1 (en) * | 2006-04-13 | 2007-10-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jitter and pulse width from clock signal comparisons |
JP5259074B2 (ja) * | 2006-11-10 | 2013-08-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
JP2010028450A (ja) * | 2008-07-18 | 2010-02-04 | Nikon Corp | データ転送装置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
-
2009
- 2009-01-06 WO PCT/JP2009/000013 patent/WO20090879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1-06 JP JP2009000920A patent/JP2009188993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1-06 TW TW098100132A patent/TW200939033A/zh unknown
- 2009-01-06 CN CN2009801017613A patent/CN101911036A/zh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6-23 US US12/821,833 patent/US2010025964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188993A (ja) | 2009-08-20 |
US20100259646A1 (en) | 2010-10-14 |
WO2009087960A1 (ja) | 2009-07-16 |
CN101911036A (zh) | 2010-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45420B (en) | Image processing circuit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TW200818892A (en) |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 |
JP7195941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TW200939033A (en) | Data transfer device and camera | |
JP2010244399A (ja) | 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10028450A (ja) | データ転送装置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 |
US8305475B2 (en) | Solid-state image sensing device and image signal output circuit | |
CN101232560B (zh) | 相位调整装置和方法、相位调整驱动装置以及数码相机 | |
US10057524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 |
TW200900945A (en) | Data transfer device, clock switching circuit and clock switching method | |
JP2014096655A (ja) |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
JP2007129404A (ja)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
JP2015142178A (ja) | 記録装置、撮像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423071B2 (ja) | 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JP4892402B2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 |
JP5163162B2 (ja) | データ転送装置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 |
JP4182071B2 (ja) | 撮像装置 | |
KR100885053B1 (ko) | 반도체 테스트 장치의 데이터 캡쳐 회로 | |
JP2009159252A (ja) | データ転送装置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 |
JPH07322118A (ja) | ヘッド分離型ccdカメラ及びヘッド分離型ccdカメラの同期位相調整方法 | |
JP2018074413A (ja) | 伝送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 |
JP5335360B2 (ja) | 撮像装置 | |
JP4703779B2 (ja) | ヘッド分離型カメラ装置 | |
TWI645719B (zh) | 取樣時脈測試電路與取樣時脈測試方法 | |
JP2022134411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