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903143Y - 晾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晾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03143Y
CN2903143Y CN 200520105232 CN200520105232U CN2903143Y CN 2903143 Y CN2903143 Y CN 2903143Y CN 200520105232 CN200520105232 CN 200520105232 CN 200520105232 U CN200520105232 U CN 200520105232U CN 2903143 Y CN2903143 Y CN 29031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ember
tilted
holding components
base end
en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052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岛胜彦
纳口成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GUCHI KK
Original Assignee
KAWAGUCH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GUCHI KK filed Critical KAWAGUCHI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031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031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晾衣装置,具有:支持部件;臂部件,具有基端部、尖端部、配置在该基端部与尖端部之间的支撑晾衣杆的杆支撑部;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相对支持部件在与重力相反的水平位置与倾斜向上的位置可选择地保持、且可从水平位置朝垂直位置回转臂部件。该晾衣装置还具有:卡止部,被设置在支持部件上;以及座部,被设置在臂部件的基端部上,在将臂部件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垂直位置回转时落座于卡止部,借助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阻止臂部件的从倾斜向上位置向垂直位置的转动,在将臂部件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期间,通过朝向倾斜向上的方向引拉臂部件而不相对卡止部落座,通过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允许臂部件从倾斜向上位置向垂直位置的转动。

Description

晾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支持晾衣杆的晾衣装置。
更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这样的晾衣装置,具有:支持部件;臂部件,具有基端部、尖端部、以及配置在基端部与尖端部之间的支撑晾衣杆的杆支撑部,相对于支持部件设置成可在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之间以基端部为中心摆动、且可在垂直位置上在基端部与尖端部之间沿垂直方向滑动;以及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相对于支持部件,在与重力相反的水平位置与倾斜向上的位置可选择地保持、、且可从水平位置朝向垂直位置回转臂部件。
背景技术
上述晾衣装置,从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成8年第107992号,可以清楚地得知以往技术。
该以往的晾衣装置,在建筑物侧壁或栏杆上,配被置于水平方向相互离开的两个位置上。
在两个晾衣装置的每一个中,在不使用臂部件期间,可将臂部件相对于支持部件配置在垂直位置上。而且,在垂直位置,臂部件在自重的作用下,相对于支持部件其基端部从支持部件向垂直下方突出地向垂直下方滑动,成为其尖端部通过支持部件被支持的不使用状态。在该不使用的状态下,由于臂部件不会从支持部件朝水平方向大幅度地突出,所以,不会损坏建筑物侧壁或栏杆周围的外观,而且,也不会妨碍该周围的人的活动。
在通过两个晾衣装置支持晾衣杆的情况下,将两个晾衣装置的各个臂部件从上述不使用状态向垂直上方朝上引拉到使臂部件的基端部到达支持部件上,接着,使各个臂部件相对于支持部件以基端部为中心向下方转动到水平位置或倾斜向上的位置,最后,通过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将臂部件保持在水平位置或倾斜向上的位置。
在配置在两个晾衣装置的水平位置或倾斜向上的位置的两个臂部件的杆支撑部,可以支持晾衣杆的两端部。
该以往的晾衣装置的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允许臂部件的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垂直位置的自由转动。而且,在配置在两个晾衣装置的倾斜向上的位置的两个臂部件的杆支撑部上支持晾衣杆的两端部的情况下,借助于悬吊在晾衣杆上的洗过的衣服重量,可使两个臂部件稳定地支持在倾斜向上的位置。
但是,当悬吊在两端部由两个晾衣装置的配置在倾斜向上位置的两个臂部件的杆支撑部所支持的晾衣杆上的洗过的衣服受到强风吹时,从倾斜向上位置向垂直位置的大的力,通过晾衣杆的两端部,被负载到两个晾衣装置的两个臂部件上。
在这里,当两个晾衣装置的两个臂部件的至少一个到达垂直位置时,到达垂直位置的臂部件因被负载在其上的晾衣杆及洗过的衣服重量,其基端部相对于对应的支持部件向垂直下方下落。
臂部件的这样的下落,会产生晾衣杆的两端部的至少一方从两个晾衣装置的两个臂部件的杆支撑部脱落、或者洗过的衣服从脱落的晾衣杆上掉下来的事情。脱落的晾衣杆有可能损坏其周围的物体。另外,掉下来的洗过的衣服有可能会被弄脏、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晾衣装置,在通过倾斜向上位置的臂部件支持晾衣杆期间,即使悬吊在晾衣杆上的洗过的衣服受到强风吹,也能防止臂部件从倾斜向上的位置移动到垂直位置,进而,可防止臂部件到达垂直位置、因被负载在臂部件上的晾衣杆及洗过的衣服重量而使其基端部相对于对应的支持部件向垂直下方下落,进一步防止晾衣杆从这样下落的臂部件上脱落而破坏周围物体,避免洗过的衣服从这样脱落的晾衣杆上脱落而被弄脏、被损坏。
为了完成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晾衣装置,具有:支持部件;臂部件,具有基端部、尖端部、以及配置在该基端部与尖端部之间的支撑晾衣杆的杆支撑部,相对于支持部件设置成可在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之间以基端部为中心摆动、且可在垂直位置上在基端部与尖端部之间沿垂直方向滑动;以及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相对于支持部件,在与重力相反的水平位置与倾斜向上的位置可选择地保持、且可从水平位置朝向垂直位置回转臂部件。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晾衣装置,还具有:卡止部,被设置在支持部件上;以及座部,该座部设置在臂部件的基端部上,在将臂部件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垂直位置回转时落座于卡止部上,借助于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阻止臂部件的从倾斜向上位置向垂直位置的转动,在将臂部件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期间,通过向倾斜向上引拉臂部件,从而不相对于卡止部落座,通过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允许臂部件从倾斜向上位置向垂直位置的转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以这样构成为特征的本实用新型,使用两个晾衣装置,通过两个晾衣装置的配置在倾斜向上位置的两根臂部件的杆支撑部来支持晾衣杆的两端部期间,即使悬吊在该晾衣杆上的洗过的衣服受到强风吹,臂部件的基端部的座部落座于支持部件上所设置的卡止部上的臂部件,也能通过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防止臂部件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垂直位置的移动。
从而,在臂部件到达垂直位置、借助于被负载到臂部件上的晾衣杆及洗过的衣服的重量,可防止基端部相对所对应的支持部件向垂直下方的下落,进一步防止晾衣杆从这样下落的臂部件上脱落而破坏周围物品,防止洗过的衣服从这样脱落的晾衣杆上脱落而被弄脏、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中臂部件相对支持部件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支持部件纵断面与臂部件基端部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2中所示的晾衣装置支持部件纵断面上的配置在支持部件一对侧壁之间的开口中的一对罩的一个处于分离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臂部件相对支持部件组合的作业最初阶段的纵断面图。
图5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臂部件相对支持部件组合的作业中间阶段前半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6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臂部件相对支持部件组合的作业中间阶段后半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7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臂部件相对支持部件组合后,将滑动止挡部固定在臂部件上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8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相对支持部件组合后的臂部件,借助于滑动止挡部保持在垂直位置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9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相对支持部件组合后的臂部件,借助于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保持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10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通过支持部件的卡止部与臂部件的座部的组合,阻止图9中的相对支持部件保持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的臂部件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上方的转动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11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相对支持部件组合后的臂部件,借助于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保持在水平位置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12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相对支持部件组合后的臂部件,借助于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保持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13是将支持部件在纵断面上剖开,概略地表示通过支持部件的卡止部与臂部件的座部的组合,阻止图12中的相对支持部件保持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的臂部件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上方的转动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符号说明:10是建筑物侧壁,12是支持部件,12a是台座,12b是框体,14是臂部件,14a是基端部,14b是尖端部,14c是杆支撑部,14d是中间部,14e是上缘部,14e′是座部,14f是下缘部,14g是尖端缘部,15是滑动止挡部,16是防拔用卡止凹部,18是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20是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2是凹部,24是开口,26是侧壁,28是垂直滑动导向突起,30是摆动中心部,32是上壁,34是下壁,36是罩,38是下方回转阻止部,40是卡止部,42是外方突出端面盖部,44是选择回转阻止部,46是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7是交叉区域,50是选择回转阻止部,52是下方回转阻止部,54是卡止部,56是座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中的图1~图11,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晾衣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具有固定在建筑物侧壁10或栏杆上的支持部件12。该晾衣装置备有臂部件14,该臂部件14具有基端部14a、尖端部14b、以及相互离开地配置在该基端部14a与尖端部14b之间的分别支撑晾衣杆的多个杆支撑部14c。臂部件14相对于支持部件12设置成可在以基端部14a为中心的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之间摆动、并且可在垂直位置上在基端部14a与尖端部14b之间沿垂直方向滑动。
该晾衣装置还备有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其相对于支持部件12在与重力相反的水平位置与图1所示的倾斜向上的位置可选择地保持、且可从水平位置朝向垂直位置回转臂部件14。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设置在支持部件12中,从图1不能看到。
臂部件14的周缘部除了基端部14a的端面之外,其厚度形成为大于周缘部所包围的中间部分14d的厚度。上述周缘部的厚度是均匀的。
更详细地说,臂部件14的宽幅的周缘部具有:沿着臂部件14上缘的上缘部14e;沿着臂部件14下缘及基端部14a的基端下半个区域的下缘部14f;以及沿着臂部件14尖端部14b的端面的、将上缘部14e与下缘部14f连接在一起的尖端缘部14g。上缘部14e与下缘部14f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尖端缘部14g在上缘部14e与下缘部14f之间延伸成半圆状。
多个杆支撑部14c沿着臂部件14的长度方向相互离开地配置在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与尖端部14b之间、且厚度大的周缘部所围成的中间部分14d中。
在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的下面、尖端部14b的附近,设置有滑动止挡部15。
如图2所示,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的基端区域构成为相对下缘部14f平行地接近的带台阶的座部14e′。作为其结果,座部14e′的下面与上缘部14e的下面之间所产生的台阶,构成防拔用卡止凹部16。在上缘部14e的下面,在防拔用卡止凹部16的附近形成有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
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下缘部14f的基端区域,构成暂且朝向上缘部14e大致垂直地弯曲之后,再逐渐向上缘部14e接近地倾斜的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0。
在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下半区域,在邻接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0的末端的位置上,形成有朝向臂部件14的尖端部14b的向下凹的凹部22。
支持部件12被载置在建筑物侧壁10或栏杆上,其具有台座12a及从台座12a突出形成的框体12b。台座12a,借助于例如固定螺栓这样的公知的固定装置固定在建筑物侧壁10或栏杆上。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框体12b的突出端部,形成有从上面到下面开口于突出端面的上下方向细长的开口24。开口24其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延伸到台座12b底面,也开口于上述底面。
框体12b的上面、下面,以及突出端面的开口24的宽度设定成稍大于臂部件14的周缘部厚度。
在框体12b中,在位于开口24两侧的一对侧壁26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从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朝向相对置的侧壁26的内表面突出的垂直滑动导向突起28。一对侧壁26的内表面的一对垂直滑动导向突起28的相互之间形成小于臂部件14的周缘部厚度、大于臂部件14的中间部14d的厚度的间隙。
在滑动导向突起28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开口24的内方突出的摆动中心部30。
臂部件14以及支持部件12的台座12a与框体12b由金属形成。而且,在框体12b中,借助于合成树脂罩36覆盖一对侧壁26的各个内表面、上壁32的内表面与外方突出端面、以及下壁34的内表面与外方突出端面。罩36还覆盖滑动导向突起28及摆动中心部30各自的暴露在开口24中的开口露出表面区域。
在框体12b的上壁32的内表面,在邻接外方突出端面的部分所对应的罩36的部分,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下方回转阻止部38。
在框体12b的下壁34的内表面,在邻接外方突出端面的部分所对应的罩36的部分,沿着框体12b对应的侧壁26的内表面,形成有卡止部40,该卡止部40具有随着向上方接近台座12a的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在框体12b的一对侧壁26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一对卡止部40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具有大于臂部件14的中间部14b的厚度且小于周缘部的厚度的宽度。框体12b的下壁34的外方突出端面所对应的罩36的外方突出端面盖部42,与在框体12b的下壁34的内表面的、从邻接外方突出端面的部分所对应的罩36的部分开始、除去卡止部40的部位和罩36的外方突出端面盖部42的交叉区域47一起,构成与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基端下半个区域的凹部22协动的选择回转阻止部44。
在支持部件12上,摆动中心部30、罩36的下方回转阻止部38及选择回转阻止部44构成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
支持部件12的一个侧壁26的内表面所对应的一个罩36的侧壁对应部分与另一侧壁26的内表面所对应的另一罩36的侧壁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设定成实际上与臂部件14的周缘部的厚度相等。支持部件12一个侧壁26的垂直滑动导向突起28及摆动中心部30所对应的一个罩36的垂直滑动导向突起/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与支持部件12另一侧壁26的垂直滑动导向突起28及摆动中心部30所对应的另一罩36的垂直滑动导向突起/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设定成实际上与臂部件14的中间部14d的厚度相等。
在一个及另一个罩36的各自上,摆动中心部30所对应的部分和下方回转阻止部38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臂部件14上缘部14e的上面与座部14e′的下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但是,大于除座部14e′外的周缘部的上面与下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
另外,在一个及另一个罩36的各自中,垂直滑动导向突起28所对应的部分和选择回转阻止部44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臂部件14上缘部14e的上面与座部14e′的下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此外,还大于除座部14e′外的周缘部的上面与下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
臂部件14相对于如上述构成的支持部件12的组装,按照下文所述来进行。
如图4所示,相对支持部件12的框体12b的开口24,从框体12b的突出端部的下面开口向上方插入臂部件14基端部14a的下缘部14f的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0。然后,使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0通过一个及另一个罩36各自的垂直滑动导向突起28所对应的部分与选择回转阻止部44之间的间隙。接着,进一步向上方移动臂部件14,使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0通过一个及另一个罩36各自的摆动中心部30对应的部分与下方回转阻止部38之间的间隙。
另外,这时,臂部件14中还没有安装图1中所示的滑动止挡部15。
继续将臂部件14向垂直方向的上方移动时,如图5所示,臂部件14的下缘部14f在支持部件12的框体12b的一对侧壁26之间的开口24中沿着一对罩36向垂直上方滑动。
在臂部件14的半圆状尖端缘部14g通过支持部件12的框体12b的一对侧壁26之间的开口24中的一对罩36各自的摆动中心部30所对应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与下方回转阻止部38之间的间隙期间,臂部件14受半圆状尖端缘部14g的导引,相对支持部件12以尖端部14b为中心,从图5所示的垂直向上的状态向图6所示的垂直向下的状态回转。
在垂直向上的状态下,臂部件14的尖端部14b由支持部件12支持,并且,基端部14a(图5中未示出)从支持部件12向垂直上方竖起来。另外,在垂直向下的状态下,臂部件14的尖端部14b由支持部件12支持,并且,基端部14a(图6中未示出)从支持部件12向垂直下方下垂。
在图5及图6中,示出了在臂部件14中且在尖端部14b附近,沿着上缘部14e的位置上所形成的滑动止挡部安装孔15a。
向垂直上方引拉处于图6所示的垂直向下状态的臂部件14,将滑动止挡部安装孔15a拔出到支持部件12的上方时,如图7所示,用例如固定螺钉等公知的固定装置,将滑动止挡部15相对于滑动止挡部安装孔15a固定。
之后,若停止对于臂部件14的向上方的力的负载时,在支持部件12的框体12a的一对侧壁26所对应的一对罩36之间,臂部件14因自重向垂直下方下落,如图8所示,通过滑动止挡部15与支持部件12的框体12a的一对侧壁26的摆动中心部30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的上面接触,该下落停止。
其结果,臂部件14,其尖端部14b的半圆状尖端缘部14g不会到达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而且,并不能与参照图4至图6描述的臂部件14相对上述支持部件12的组装作业相反地、使半圆状尖端缘部14g及下缘部14f通过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之间而将臂部件14从支持部件12上分离。
如图8所示,滑动止挡部15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的上面接触的臂部件14,在一对侧壁26之间,使上缘部14e的上面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上壁外方突出端面盖部及下壁外方突出端面盖部42接触,并且使上缘部14e的下面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接触,由此,将基端部14a保持在从支持部件12向垂直下方突出的垂直位置。这时,臂部件14不会从固定有支持部件12的建筑物侧壁10(参照图1)或栏杆向水平方向大幅度地突出。
在不使用晾衣装置期间,如果将臂部件14相对于支持部件12配置在这样的垂直位置的话,不会妨碍沿着建筑物侧壁10(参照图1)或栏杆的人的活动。
在使用晾衣装置时,从图8所示的垂直位置,将臂部件14向垂直上方移动。
移动部件14一边在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之间滑动上缘部14e,一边向垂直上方移动,通过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的下面与座部14e′的下面之间的防拔用卡止凹部16从下方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侧壁26的摆动中心部30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接触,使臂部件14的上述向垂直上方的移动停止。从而,通过基端部14a的座部14e′,可防止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之间向上方拔出。
接着,相对于支持部件12,以基端部14a为中心,将臂部件14向下方转动到倾斜向上的位置。这时,在上述转动之后,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防拔用卡止凹部16围绕支持部件12的一对侧壁26的摆动中心部30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转动。
在朝向上述下方的转动开始之后,当臂部件14上负载的向上方的力变弱时,臂部件14一边使其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在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上滑动,一边向倾斜下方移动,使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上半个区域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接触。
继续上述的向下方的转动时,如图9中所示,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端面下半个区域的凹部22落座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上,并且同时,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落座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上。
其结果,使上述的向下方的转动停止,臂部件14相对于支持部件12配置在使尖端部14b向斜上方突出的倾斜向上的位置。
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的臂部件14,借助于自重并进一步通过来自杆支撑部14c(参照图1)支持的晾衣杆承受的载荷,强化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端面下半个区域的凹部22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的落座、以及强化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的落座。由此,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的臂部件14不会进一步向下方转动。
在臂部件14配置于倾斜向上的位置期间,悬吊在杆支撑部14c(参照图1)所支持的晾衣杆上洗过的衣服受到强风吹并且相对于臂部件14负载有使臂部件14从倾斜向上的位置朝向垂直位置的向上方的力时,臂部件14在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上,该臂部件14基端部14a的端面下半个区域的凹部22向中心的上方转动,如图10中所示,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向上方离开。
然而,在臂部件14的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垂直位置的朝上方的转动开始之后,臂部件14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的上面,从下方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下方回转阻止部38接触,并且,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端面的凹部22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离开,取而代之从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座部14e’的下面落座于一对罩36的卡止部40上,阻止上述回转。
而且,悬吊在杆支撑部14c(参照图1)所支持的晾衣杆上的洗过的衣服没有受到强风吹、并且相对于臂部件14没有负载使臂部件14从倾斜向上的位置朝向垂直位置的向上方的力时,臂部件14在自重的作用下,并进一步借助于来自杆支撑部14c(参照图1)支持的晾衣杆承受的载荷,使臂部件14基端部的14a端面的下半个区域在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上一边向上方滑动一边向下方转动,然后,如图9中所示,臂部件14返回到使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落座、并且使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端面的凹部22落座在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上的倾斜向上的位置。
在将臂部件14从图9中闭合的倾斜向上的位置朝水平位置移动时,通过倾斜向上引拉臂部件14,可使臂部件14基端部14a端面的凹部22离开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并且,使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离开。
然后,向比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卡止部40的上方移动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座部14e’,在使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防拔用卡止凹部16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相接触的状态下,使臂部件14相对于支持部件12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下方转动。
如图11中所示,通过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座部14e′从下方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下方回转阻止部38相接触,臂部件14的该向下方的转动停止,臂部件14被配置并保持在水平位置。
臂部件14被配置在水平位置时,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下缘部14f的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0进一步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以及外方突出端面盖部42接触,稳定地强化臂部件14的水平位置上的保持。
如图8所示,将被配置在水平位置的臂部件14返回到垂直位置时,将处于最初的水平位置的臂部件14以基端部14a为转动中心向上方转动。
臂部件14一边使基端部14a的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0在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上向下方滑动,一边如图9所示,暂且移动到使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凹部22落座于支持部件12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上的倾斜向上的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如图10所示,从倾斜向上的位置朝向垂直位置的转动被停止。
在倾斜向上的位置,通过将臂部件14向倾斜向上移动、解除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凹部22相对于支持部件12一对罩36的交叉区域47的落座、并且向比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卡止部40的上方移动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座部14e’,可使臂部件14相对于支持部件12以基端部14a为中心,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垂直位置进一步朝向上方转动。
在垂直位置,由于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没有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选择回转阻止部44接触,因此,臂部件14借助于自重,可以如图8所示地相对于支持部件12从基端部14a到尖端部14a朝垂直下方滑动到使上缘部14e的滑动止挡部15从上方与支持部件12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接触。而且,臂部件14停止朝向垂直下方的滑动之后,一边参照图8一边如上文描述,臂部件14相对于支持部件12被稳定地保持在垂直位置。
[第2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中的图12及图13,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晾衣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大部分构成与参照图1至图11的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大部分构成相同。因此,在参照图12及图13的第2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中,与参照图1至图11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上,标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对应的构成部件上所标注的参考符号相同的参考符号,而省略关于这些构成部件的详细说明。
第2实施方式中,在支持部件12的下壁34的内表面,从邻接于外方突出端面的部分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部分开始,没有处于第1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一对罩36的上述部分的卡止部40。
而且,支持部件12的下壁34的外方突出端面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外方突出端面盖部,构成选择回转阻止部50。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支持部件12的上壁32的内表面,从邻接于外方突出端面的部分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部分开始,没有第1实施方式的朝向晾衣装置下方突出的突起所形成的下方回转阻止部38。
而且,在支持部件12的上壁32的内表面,邻接外方突出端面的部分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平坦的部分,构成从选择回转阻止部50向上方离开的下方回转阻止部52。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支持部件12中,摆动中心部30、罩36的下方回转阻止部52及选择回转阻止部50构成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内表面,通过在上下方向的选择回转阻止部50与下方回转阻止部52之间相互接近地向侧方突出的突起,构成卡止部54。
进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的部分没有构成台阶部,在基端部14a的端面上半个区域上所形成的凹部构成座部56。
将第2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的臂部件14从图8所示的垂直位置移动到倾斜向上的位置的顺序,与参照图8及图9的第1实施例的晾衣装置的情况相同。
在第2实施方式的晾衣装置中,臂部件14相对于支持部件12被配置在使其尖端部14b倾斜向上地突出的倾斜向上位置时,如图12所示,臂部件14基端部14a的端面的上半个区域的座部56落座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卡止部54上,并且,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落座于支持部件12的摆动中心部30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上。另外,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的下半个区域与支持部件12的下壁34的外方突出端面所对应的一对罩36的选择回转阻止部50相接触。与一对罩36的选择回转阻止部50接触的臂部件14基端部14a的端面的下半个区域,设定有与选择回转阻止部50成为线接触的角度,使上述接触稳定。
被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的臂部件14,借助于自重并进一步通过来自杆支撑部14c(参照图1)支持的晾衣杆的承受载荷,强化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上半个区域的座部56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卡止部54的落座,以及强化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的落座,并且强化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的下半个区域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选择回转阻止部50的接触。由此,被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的臂部件14不会进一步向下方转动。
在臂部件14被配置于倾斜向上的位置期间,悬吊在杆支撑部14c(参照图1)所支持的晾衣杆上的洗过的衣服受到强风吹或相对于臂部件14负载有使臂部件14从倾斜向上的位置朝向垂直位置的向上方的力时,臂部件14在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卡止部54上,使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端面的上半个区域的座部56向上方转动,如图13所示,使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向上方离开。
然而,臂部件14的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垂直位置的朝上方的转动开始之后,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的上面从下方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下方回转阻止部52及外方突出端面覆盖部的交叉区域接触,然后,从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端面的座部56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卡止部54落座,因此该以上的上述回转被阻止,臂部件14部成为垂直位置。
而且,悬吊在杆支撑部14c(参照图1)所支持的晾衣杆上的洗过的衣服没有受到强风吹、并且相对于臂部件14没有负载使臂部件14从倾斜向上的位置朝向垂直位置的向上方的力时,臂部件14在自重的作用下,并进一步借助于来自杆支撑部14c(参照图1)支持的晾衣杆的承受载荷,使臂部件14基端部14a端面下半个区域的座部56在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卡止部54上向下方转动,如图12所示,臂部件14返回到使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落座的倾斜向上的位置。
在将臂部件14从图12中所示的倾斜向上的位置朝水平位置移动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通过倾斜向上引拉臂部件14,使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端面的座部56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卡止部54离开,并且,使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离开。
然后,在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下面的防拔用卡止凹部16相对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摆动中心部对应部分相接触的状态下,使臂部件14相对于支持部件12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下方转动。
臂部件14的该向下方的转动,通过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上缘部14e的部分从下方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平坦的下方回转阻止部52的接触而停止,臂部件14被配置并保持在水平位置。
臂部件14被配置在水平位置时,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下缘部14f的选择回转阻止部支撑部20进一步与支持部件12的一对罩36的选择回转阻止部50接触,稳定并强化臂部件14的水平位置的保持。
将第2实施方式的臂部件14从水平位置通过图12所示的倾斜向上的位置返回到图8所示的垂直位置的顺序,与将第1实施方式的臂部件14从图11所示的水平位置通过图9所示的倾斜向上的位置返回到图8所示的垂直位置的顺序相同。

Claims (8)

1.一种晾衣装置,具有:支持部件(12);臂部件(14),具有基端部(14a)、尖端部(14b)、以及配置在该基端部(14a)与尖端部(14b)之间的支撑晾衣杆的杆支撑部(14c),相对于支持部件(12)被设置成可在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之间以基端部(14a)为中心摆动、且可在垂直位置上在基端部(14a)与尖端部(14b)之间沿垂直方向滑动;以及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相对于支持部件(12)在与重力相反的水平位置和倾斜向上的位置可选择地保持、且可从水平位置朝向垂直位置回转臂部件(14),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卡止部(40、54),其被设置在支持部件(12)上;以及
座部(14e’、56),其被设置在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上,在臂部件(14)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垂直位置回转时落座于卡止部(40、54),并借助于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阻止臂部件(14)的从倾斜向上位置向垂直位置的转动,在臂部件(14)被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期间,通过倾斜向上地引拉臂部件(14)而不相对于卡止部(40、54)落座,通过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允许臂部件(14)的从倾斜向上位置向垂直位置的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臂部件(14)上缘的上缘部(14e),其厚度设定成大于沿着臂部件(14)下缘的下缘部(14f)与上缘部(14e)之间的中间部(14d)的厚度,
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具有:
摆动中心部(30),被设置在支持部件(12)上,在臂部件(14)被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及水平位置上时,从下方与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接触,而成为臂部件(14)的摆动中心;
选择回转阻止部(44、50),被设置在支持部件(12)上,在臂部件(14)被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时,与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下半个区域接触,阻止臂部件(14)以摆动中心部(30)为中心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水平位置的转动,在臂部件(14)被配置在倾斜向上的位置期间,通过使臂部件(14)倾斜向上移动而解除相对于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下半个区域的接触,允许臂部件(14)以摆动中心部(30)为中心从倾斜向上的位置向水平位置的转动;以及
下方回转阻止部(38、52),被设置在支持部件(12)上,在臂部件(14)被配置在水平位置时,从上方与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接触,而阻止臂部件(14)以摆动中心部(30)为中心从水平位置进一步向下方的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装置,其特征在于,
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座部(14e’)由所述基端部(14a)上的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的端部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晾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被配置于倾斜向上位置的臂部件(14)的座部(14e’)落座于卡止部(40),并且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从下方与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的下方回转阻止部(38)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晾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的下面,形成有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在臂部件(14)被配置于倾斜向上的位置期间,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的摆动中心部(30)落座于该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持部件(12)上,下方回转阻止部(52)位于从选择回转阻止部(50)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卡止部(5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下方回转阻止部(52)与选择回转阻止部(50)之间的位置,
臂部件(14)的基端部(14a)的端面的座部(56)由上述端面的上半个区域上所形成的凹部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晾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被配置于倾斜向上位置的臂部件(14)的座部(56)落座于卡止部(54),并且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从下方与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的下方回转阻止部(52)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晾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臂部件(14)的上缘部(14e)的下面,形成有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在臂部件(14)被配置于倾斜向上的位置期间,臂部件位置保持机构(46)的摆动中心部(30)落座于该摆动中心部支撑凹部(18)。
CN 200520105232 2004-09-09 2005-09-09 晾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3143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62742A JP2006075353A (ja) 2004-09-09 2004-09-09 物干装置
JP262742/2004 2004-09-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03143Y true CN2903143Y (zh) 2007-05-23

Family

ID=36155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052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3143Y (zh) 2004-09-09 2005-09-09 晾衣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75353A (zh)
CN (1) CN2903143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2317A (zh) * 2011-08-03 2012-01-04 福建省漳平木村林产有限公司 一种挂物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6189B2 (ja) * 2009-02-20 2014-02-26 株式会社川口技研 物干装置
JP5483433B2 (ja) * 2010-05-18 2014-05-07 株式会社川口技研 物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2317A (zh) * 2011-08-03 2012-01-04 福建省漳平木村林产有限公司 一种挂物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75353A (ja) 200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3889C (zh) 帐篷结构
CN1915768A (zh) 储物装置
CN1732825A (zh) 带滚轮的包
CN2903143Y (zh) 晾衣装置
CN1625353A (zh) 个人装饰品
CN2856105Y (zh) 晾衣装置
KR200447401Y1 (ko) 회전 승강에 의한 착탈구조를 갖는 천정매립등용 조명커버
CN1743720A (zh) 腿装置
CN203890761U (zh) 一种多功能晾衣架
CN211664562U (zh) 一种适用于螺杆压缩机排气端座的吊具
CN2870548Y (zh) 篷式吊伞
CN2878739Y (zh) 壁台两用扇
CN1802483A (zh) 支柱支承部件
CN109183365A (zh) 一种农村屋顶用晾衣设备
CN108818968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墙壁开槽设备
KR200300906Y1 (ko) 천막 승하강장치
CN2639343Y (zh) 衣物晾晒装置
CN1326042A (zh) 门窗之滑轮组
KR20090053571A (ko) 천정 부착식 빨래 건조대
JP2004224520A (ja) 自走式タワークレーン
CN217126612U (zh) 一种亚克力标识牌用的安装提吊装置
CN217711458U (zh) 一种可升降阳台护栏
CN214575044U (zh) 一种室内吊顶单元结构
CN2611411Y (zh) 旋转式晾衣架
CN2673913Y (zh) 一种多功能伸缩式晾衣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