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843002Y - 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43002Y
CN2843002Y CN 200520065918 CN200520065918U CN2843002Y CN 2843002 Y CN2843002 Y CN 2843002Y CN 200520065918 CN200520065918 CN 200520065918 CN 200520065918 U CN200520065918 U CN 200520065918U CN 2843002 Y CN2843002 Y CN 28430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trip
close device
clamping clos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0659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志纬
陈章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200659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4300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430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430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一本体。卡合装置包括:一卡勾及一弹性元件,卡勾可转动地固定于本体上。弹性元件具有一支撑臂及一施力臂,支撑臂固定于本体上,施力臂固定于卡勾上。卡勾包括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第二表面可随卡勾转动而分别处于伸出本体外及收入本体内两种状态。本实用新型将弹簧与卡勾进行整合,因此结构简单、所占用空间较小。

Description

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很多电子设备在使用时经常需要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相互连接,以提供电源或者进行诸如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等。
使用者通常希望这些电子设备可以提供一种固定结构,可以将使其在相互连接时保持相对固定以保证稳定的电气连接,在使用完毕后这些电子设备之间可以轻松分离。
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PDA、便携式光盘播放机等因其所具有的出色的移动性能而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然而这些电子设备也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一些不便之处,例如其电源不能保证长时间的使用、提供给使用者操作的介面偏小等。基于此,出现了一种为此类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电源连接、功能扩展的电子设备——扩展坞,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卡合结构作为此等电子设备的固定结构。
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使用卡合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扩展坞的结构示意图。该扩展坞10包括一壳体102、一活动臂104、一卡锁臂106、一退勾臂108以及一弹簧110。该活动臂10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手柄112及一凸轴滑动面114,中间设有一转轴116。活动臂104大致收容于壳体102内,并且其手柄112伸出壳体102外以提供使用者操作。转轴116与退勾臂108的一端相连,并且活动臂104和退勾臂108均可以转轴116为中心转动。
卡锁臂106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一凸轴118和一卡勾120,中部设有一转轴122。凸轴118可与活动臂104的凸轴滑动面114滑动配合;卡勾120具有一倾斜设置的入勾面128。
弹簧110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02上,另一端固定于卡锁臂106上并与凸轴118相邻。
便携式电子设备130的一侧边缘设有一卡锁孔132,该卡锁孔132具有一配合入勾面134。当该便携式电子设备130与扩展坞10配合时,扩展坞10的卡勾120伸入并卡合于卡锁孔132中。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30与扩展坞10相互卡合时,卡勾120的入勾面128与卡锁孔132的配合入勾面134相抵滑动,对卡锁臂106施加一力矩,克服弹簧110对卡锁臂106所施加的反方向力矩入勾。入勾后,在弹簧110的力矩作用下,卡勾120与卡锁孔132紧密接触,保持卡锁稳定。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30与扩展坞10相对脱离时,对手柄112施加一沿图标A方向的力矩,使得凸轴滑动面114与凸轴118相对滑动,凸轴滑动面114对凸轴118施加一与弹簧110的拉力矩相反方向的力矩,卡锁臂106上相对于转轴122的另一端的卡勾120遂沿脱勾方向相对转动;同时,退勾臂108也相对于转轴116转动,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30向外推顶,实现脱勾。
这种扩展坞可以将便携式电子设备与扩展坞连接并且保持相对固定。然而,此种装置结构复杂,整个卡合结构所占用的空间较大,在脱离的时候需要扳动手柄方可将两者分开,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在电子设备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且易于插拔的卡合结构。
一种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一本体。所述卡合装置包括:一卡勾及一弹性元件,所述卡勾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支撑臂及一施力臂,所述支撑臂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施力臂固定于所述卡勾上。所述卡勾包括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随卡勾转动而分别处于伸出本体外及收入本体内两种状态。
上述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具有一上表面,所述第一、第二表面可穿过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的垂直方向之间呈一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的垂直方向之间呈一第二角度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电子设备的卡合装置将弹簧与卡合结构进行整合,因此结构简单、所占用空间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结构简单、紧凑,其中设置了合理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使得电子设备之间的入勾连接轻松,在脱勾分离时,使用者不需要额外的动作,直接将电子设备提起便可将其分离,易于插拔,操作简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卡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相配合侧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卡合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分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卡合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之组合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卡合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分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卡合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所示为二电子设备30、40示意图。第一电子设备30可与第二电子设备40卡合连接以为其提供电源、网络连接、驱动装置等扩展功能或相互之间进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等。
该第二电子设备40具有一底面401,该底面401包括一第一平面402及一第一曲面404,其中该第一曲面404是由第一平面402向上弯曲延伸而成。电子设备40在其底面401之上还设有一卡滑部406。卡滑部406由两平滑表面相交构成,用于第二电子设备40与第一电子设备30配合时与第一电子设备30之间的相对滑动。
该第一电子设备30包括一壳体300以及收容于其中的一卡合装置20和一固定结构306。壳体300设有一上表面301,该上表面301设有一第二平面302和一第二曲面304,第二曲面304是由第二平面302弯曲延伸而成,以分别与电子设备40的第一平面402、第一曲面404相对应。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之卡合装置20包括一卡勾22及一弹簧24,弹簧24套设于卡勾22上。
卡勾22包括一勾合部222及二转轴部224、226。勾合部222包括相互连接的一枢接部228及一接触部230。勾合部222的接触部230伸出第一电子设备30的上表面301之外以与第二电子设备40相抵压,其设有相对的入勾面232及脱勾面234,两者相交且相互间有一预定夹角。接触部230的入勾面230和脱勾面234与第一电子设备30之第二平面302呈一定角度设置。二转轴部224、226分别自该枢接部228的两侧垂直延伸。卡勾22可以上述二转轴部224、226为中心轴转动。在卡勾22转动时,接触部230的入勾面228及脱勾面230处于伸出壳体300之外及收入壳体300之内两种状态。
弹簧24包括二支撑臂241、242,二弹性绕组243、244及一U形施力臂246。二弹性绕组243、244同轴设置,其向一方延伸形成支撑臂241、242,向相反方向延伸并连接形成U形施力臂246。
如图4所示,弹性绕组243、244分别套设于卡勾22的转轴部224、226上,并且转轴部224、226可在弹簧绕组243、244中枢转。弹簧24的U形施力臂246的肩部抵设于勾合部226上。弹簧24的支撑臂241、242固定于第一电子设备30的固定结构306上(如图2所示)。从而,弹簧24通过施力臂246对勾合部222施力。
当第二电子设备40需固定于第一电子设备30上时,第二电子设备40沿着与第二平面302垂直的入勾方向A正对置入第一电子设备30。卡滑部406先与接触部230之入勾面232相抵,入勾面232与入勾方向A之间有一定夹角α。此时,卡滑部406会对接触部230施加一沿A方向的力,迫使勾合部222以转轴部224、226为轴转动并相对于卡滑部406后退。使得卡滑部406进一步推进,并带动弹簧24的施力臂246相对弹簧24的弹性绕组243、244转动,弹簧24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性回复力。
勾合部226相对于卡滑部406后退至二者相抵接触点到达入勾面232的边缘后,卡滑部406与入勾面232不再相抵接触,接触部230不再受到卡滑部406所施加的相对后退方向作用力。此时勾合部222在弹簧24的施力臂246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沿原路转回,并扣住卡滑部406,卡滑部406与接触部230的脱勾面234相抵,且勾合部222在弹簧24的弹性力作用下对卡滑部406施力,以固定第二电子设备40。
入勾面232与入勾方向A之间的夹角α优选为84.1°,以此角度作为入勾面的相对倾斜角度,可较易入勾。但是,该α角度为84.1°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唯一选择。由图4可见,只要入勾角度α在0°~90°范围,均可实现入勾;从制造公差及实际应用的需求考虑,该角度α在84.1°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5°,即在82.6°~85.6°范围内较为合适。
第二电子设备40与第一电子设备30相对分离时,通过一外力作用于第二电子设备40上,使得第二电子设备40沿着与入勾方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卡滑部406与接触部230的脱勾面234相抵并相对滑动,脱勾面234与脱勾方向之间有一定夹角β。此时,卡滑部406会对接触部230施加一沿脱勾方向的力以迫使勾合部222绕转轴部224、226转动并相对卡滑部406后退。当第二电子设备40移动到使得卡滑部406与脱勾面234相抵的位置到达脱勾面234的边缘之后,第二电子设备40与第一电子设备30遂分离。
脱勾面234与脱勾方向之间的夹角β优选为40°,以此角度作为脱勾面之相对倾斜角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卡勾与卡合件的卡接保持稳定牢靠,另一方面在卡合件脱勾时,可使施加于卡勾之外力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脱勾较为方便。但是,该β角度为40°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唯一选择。由图4可见,只要脱勾角度β在0°~90°范围内,均可实现脱勾;但脱勾角度β过小会导致卡勾与卡合件的卡合接触不够紧密、容易脱落,脱勾角度β过大则会导致卡勾脱勾不易,造成使用的不便,从实际应用考虑,该角度β在40°的基础上上下浮动3°,即在37°~43°范围内较为合适。
如图5所示,其揭示卡合装置的第二个较佳实施方式。一卡合装置50包括一卡勾52及二弹簧54、56。卡勾52包括一勾合部524及二转轴部522、526;弹簧54、56分别包括一支撑臂542、562、一弹性绕组544、564及一L形施力臂546、566,支撑臂542、546及L形施力臂546、566分别为弹性绕组544、564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伸形成。弹性绕组544、564分别装设于转轴部522、526上,转轴部522、526可绕弹性绕组544、564枢转。卡勾524的相对二侧面分别设有收容孔525、527,弹簧54的L形施力臂546、566的末端插入该收容孔525、527内。该卡合装置使用时,二支撑臂542、562固定,弹簧54通过对应的L形施力臂546、566对勾合部524施力。
如图6所示,其为卡合装置的第三个较佳实施方式。与第二个较佳实施方式类似,该卡合装置设有一卡勾62及弹簧64、66。该卡勾62上设有一收容槽622,弹簧64的L形施力臂646或者弹簧66的L形施力臂666置于该收容槽622内。该卡合装置62的弹簧亦可以是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弹簧24,其U形施力臂246的肩部置于收容槽62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卡合装置的卡勾亦可只设一个转轴部,并且在相应的转轴部上设一个弹簧或一个弹性绕组,该弹簧的弹性绕组装设于相应转轴部上,且该转轴部可以绕该弹性绕组枢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亦可以用有弹性的具有双臂的弹性元件代替弹簧,其一臂固定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固定结构上,另一臂与卡勾的卡合部相抵接。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一本体,所述卡合装置包括:一卡勾及一弹性元件,所述卡勾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支撑臂及一施力臂,所述支撑臂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施力臂固定于所述卡勾上;所述卡勾包括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第二表面可随所述卡勾转动而分别处于伸出本体外及收入本体内两种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一弹簧,所述弹簧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绕组,所述弹性绕组向分别两端延伸形成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施力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还具有至少一转轴,所述转轴相连地设于所述卡勾上,所述弹性绕组套设于所述转轴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上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可穿过所述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的垂直方向之间呈一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角度的范围为82.6°~85.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84.1°。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的垂直方向之间呈一第二角度设置,所述第二角度的范围为37°~4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为4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设有收容孔,所述弹性元件之施力臂部分伸入所述收容孔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设有收容槽,所述弹性元件之施力臂部分置于所述收容槽内。
CN 200520065918 2005-10-12 2005-10-12 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4300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65918 CN2843002Y (zh) 2005-10-12 2005-10-12 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65918 CN2843002Y (zh) 2005-10-12 2005-10-12 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43002Y true CN2843002Y (zh) 2006-11-29

Family

ID=3744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0659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43002Y (zh) 2005-10-12 2005-10-12 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43002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893A (zh) * 2011-06-22 2012-12-26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理线架的连接装置
CN109732040A (zh) * 2019-03-26 2019-05-10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盒
CN110703027A (zh) * 2019-10-31 2020-01-1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开合盖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893A (zh) * 2011-06-22 2012-12-26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理线架的连接装置
CN102843893B (zh) * 2011-06-22 2015-04-29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理线架的连接装置
CN109732040A (zh) * 2019-03-26 2019-05-10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盒
CN109732040B (zh) * 2019-03-26 2024-09-17 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芯盒
CN110703027A (zh) * 2019-10-31 2020-01-1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开合盖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63335U (zh) 一种插接站及包含该插接站的多媒体系统
CN2843002Y (zh) 具有卡合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940810A (zh) 便携式计算机扩展坞的卡合装置
CN1360374A (zh)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铰链连接器
US12242118B2 (en) Delatch mechanism and opt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101345402A (zh) 输电线用无螺栓间隔器
CN1761011A (zh) 正面或侧面控制式电断路器
KR20080089443A (ko) 전기 커넥터
CN1725580A (zh) 一种具有旋转式插头的适配器
CN2433658Y (zh) 电脑转轴
CN211975738U (zh) 一种超360°双向旋转限位装置及具有其的测试治具
US2013020840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biaxial pivot thereof
CN101133523A (zh) 连接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007365A (zh) 轨道夹紧机构及应用有该轨道夹紧机构的io模块
CN2754235Y (zh) 缆线与连接器之间的易挠曲接合构造
CN2701228Y (zh) 电源供应器的旋转退卡装置
CN222127136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09329363U (zh) 压接工具
CN105390326B (zh) 隔离开关及使用该隔离开关的开关设备
CN220895970U (zh) 一种汽车线束插接头
CN115144970B (zh) 一种尾纤插拔工具
CN202895233U (zh) 一种用于电能表检定的机械手
CN219768031U (zh) 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CN215421033U (zh) 一种基于soc的智能化图像跟踪装置
CN212480784U (zh) 一种多轴调节的显示屏安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9

Termination date: 20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