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8031U - 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68031U CN219768031U CN202321108092.6U CN202321108092U CN219768031U CN 219768031 U CN219768031 U CN 219768031U CN 202321108092 U CN202321108092 U CN 202321108092U CN 219768031 U CN219768031 U CN 2197680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body
- pigtail
- groove
- wall surface
- movable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39 Spr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52 Be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纤端子插拔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该尾纤夹包括:壳体、活动杆和夹紧装置,壳体上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连接孔;活动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孔伸入容纳腔中;夹紧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包括:连接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弹性件;连接件与活动杆活动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连接件铰接;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背景技术
尾纤又叫猪尾线,一端是尾纤端子,另一端是一根光缆纤芯的断头,尾纤常出现在光纤终端盒内,用于连接光缆与光纤收发器,故尾纤端子经常要进行插拔操作。
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是通过双指捏住U形夹对尾纤端子进行插拔,虽然能起到插接和拔出尾纤端子的作用,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手需时刻用力捏住U形夹,且在插拔过程中需控制力道合适,手用力过大时易损坏尾纤端子,用力过小时又易使尾纤端子插接不稳,用力不均匀时还易影响尾纤端子的插拔效果,这样一来,用户使用该U形夹时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纤端子插拔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包括:壳体、活动杆和夹紧装置,该壳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该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连接孔;活动杆的一端通过该连接孔伸入该容纳腔中;夹紧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该夹紧装置包括:连接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弹性件;该连接件与活动杆活动连接;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分别与连接件铰接;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包括:壳体、活动杆和夹紧装置,该壳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该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连接孔;活动杆的一端通过该连接孔伸入该容纳腔中;夹紧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该夹紧装置包括:连接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弹性件;该连接件与活动杆活动连接,从而通过移动活动杆可以带动夹紧装置移动。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分别与连接件铰接;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移动活动杆,使活动杆伸入容纳腔,活动杆带动夹紧装置在容纳腔中移动,直至伸出开口,第一板体在第一弹性件复位力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二板体方向转动,且第二板体在第一弹性件复位力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一板体方向转动,最终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呈一定夹角,用户将该尾纤夹移动至尾纤端子处,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位于尾纤端子相对的两端,接着用户移动活动杆,使活动杆伸出容纳腔,活动杆带动夹紧装置反向移动,由于壳体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的限位作用,第一板体沿其铰接轴向靠近第二板体方向转动,第二板体也沿其铰接轴向靠近第一板体方向转动,这样一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逐渐靠近并夹住尾纤端子,最终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容纳腔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抵接,此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已夹紧尾纤端子,从而,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来实现尾纤端子的插拔。
如此一来,该尾纤夹夹持尾纤端子的力道固定,可以避免用户用力过大损坏尾纤端子、用力过小使尾纤端子插接不稳和用力不均匀影响尾纤端子的插拔效果,且用户仅需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即可实现尾纤端子的插拔,操作较为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口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该第一方向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排布方向,任一倾斜面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的方向延伸,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为壳体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排布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的内壁面;第二方向为活动杆伸入容纳腔时,夹紧装置在容纳腔的移动方向。
本申请通过在开口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且任一倾斜面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的方向延伸,相较于不设置倾斜面的情况,可以方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装入壳体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倾斜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凸向开口。本申请通过将倾斜面设置为圆弧面,且圆弧面凸向开口,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转动过程中,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壁面和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壁面抵接该圆弧面,且时刻与该圆弧面相切,从而可以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平稳转动,此外,本申请将倾斜面设置为圆弧面,则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转动过程中,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壁面和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壁面始终与圆弧面接触,相较于倾斜面为平面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棱边(第一内壁面与倾斜面相交形成的棱边)和第二棱边(第二内壁面与倾斜面相交形成的棱边)接触,减少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磨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活动杆的周向壁面开设有外螺纹,连接孔的壁面开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本申请通过在活动杆的周向壁面开设外螺纹,且在连接孔的壁面开设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从而,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活动杆以使活动杆伸入或伸出容纳腔,且当用户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来进行插拔操作时,夹紧装置会受到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作用力,由于螺纹具有自锁作用,故会固定夹紧装置,使其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避免夹紧装置与壳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影响尾纤端子插拔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与活动杆转动连接。本申请通过将连接件与活动杆转动连接,使活动杆能够相对连接件绕其周向旋转,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旋转活动杆来带动夹紧装置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与夹紧装置的移动方向重合。本申请通过设置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与夹紧装置的移动方向重合,从而,活动杆对夹紧装置的力沿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作用,以带动其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这样一来,相较于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与夹紧装置的移动方向不重合需设置其他传动件的情况,该尾纤夹结构较简单,可以方便安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尾纤夹还包括:静电手环和防静电夹,该静电手环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电连接;该防静电夹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电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静电手环和防静电夹,当用户使用该尾纤夹进行尾纤端子插拔操作时,将静电手环带到手腕上,并将防静电夹夹在设备上,由于设备有接地装置,从而人体的静电可以通过静电手环、防静电夹和设备排放至大地,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人体的静电损害设备,提高该尾纤夹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件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弹性件的外表面设置耐磨层,从而可以增强该第一弹性件的耐磨性,以延长该第一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板体靠近第二板体的壁面和第二板体靠近第一板体的壁面均设置有第一凹槽;该尾纤夹还包括:抵接结构,该抵接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凹槽内;该抵接结构包括:滑动件、第二弹性件、抵接件和连杆;该滑动件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能够在第一凹槽内沿第三方向滑动,该第三方向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滑动件在第三方向上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凹槽的侧壁弹性连接;滑动件远离第一凹槽底面的壁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抵接件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第二凹槽的底壁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底面连通的通槽;连杆的一端穿过通槽与第一凹槽底面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抵接件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夹紧尾纤端子后,用户可以握持该尾纤夹沿第三方向运动,以拔出尾纤端子,该滑动件会向第三方向的反方向滑动,在第二凹槽的限位作用下,抵接件也会向第三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由于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凹槽底面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抵接件转动连接,故连杆会绕第一凹槽底面的转动连接轴向靠近抵接件方向转动,同时支撑抵接件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也即抵接件相互靠近,从而可以增大抵接件与尾纤端子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抵接件与尾纤端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导致抵接件从尾纤端子上脱落。
在尾纤端子拔出后,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抵接结构恢复原状,从而方便用户下次拔出尾纤端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接件远离第二凹槽的底壁面的壁面设置有防护垫。本申请通过在抵接件远离第二凹槽的底壁面的壁面设置防护垫,从而当该抵接件夹紧尾纤端子时,该防护垫可以对尾纤端子的外部进行防护,避免尾纤端子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纤夹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剖示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纤夹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尾纤夹;10-壳体;11-容纳腔;111-第一内壁面;112-第二内壁面;12-开口;13-连接孔;131-内螺纹;14-倾斜面;20-活动杆;21-外螺纹;22-旋转式卡槽;23-握把;30-夹紧装置;31-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连接件;331-旋转式卡勾;34-第一弹性件;35-第一凹槽;40-静电手环;50-防静电夹;60-螺旋连接线;70-抵接结构;71-滑动件;711-第二凹槽;712-通槽;72-第二弹性件;73-抵接件;74-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100,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尾纤端子插拔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纤夹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该尾纤夹100可以包括:壳体10、活动杆20和夹紧装置30。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2所示,该壳体10可以形成有容纳腔11以及与该容纳腔11连通的开口12和连接孔13,可选的,该壳体1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可选的,该壳体10的形状还可以为圆柱体,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同样地,该容纳腔11的形状可以与该壳体10的形状相同,可以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等。
可以理解的是,该开口1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该开口12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如图2所示,该活动杆20的一端可以通过该连接孔13伸入该容纳腔11中,该活动杆20的另一端可以由连接孔13伸出容纳腔11,且可以设置握把23,用户可以手握握把23来移动活动杆20。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紧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3所示,该夹紧装置30可以设置在容纳腔11内,该夹紧装置30可以包括:第一板体31、第二板体32、连接件33和第一弹性件34。
其中,如图3所示,该连接件33可以与活动杆20活动连接;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可以间隔设置,且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可以分别与连接件33铰接;第一弹性件34可以设置在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
示例性的,该连接件33可以与壳体10内壁面间隙配合,以使连接件33可以在容纳腔11内滑动。这样一来,不用设置其他滑动装置使连接件33在容纳腔11内滑动,可以降低该尾纤夹100的成本。
在活动杆20伸入容纳腔11时,活动杆20可以带动夹紧装置30移动,以从开口12处伸出,第一板体31可以在第一弹性件34复位力的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二板体32方向转动,且第二板体32也可以在第一弹性件34复位力的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一板体31方向转动;在活动杆20伸出容纳腔11时,活动杆20可以带动夹紧装置30移动,以伸入容纳腔11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可以分别与第一内壁面111和第二内壁面112(第一内壁面111和第二内壁面112为壳体10在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排布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的内壁面)抵接,以压缩第一弹性件34。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纤夹100包括:壳体10、活动杆20和夹紧装置30,该壳体10形成有容纳腔11以及与该容纳腔11连通的开口12和连接孔13;活动杆20的一端通过该连接孔13伸入该容纳腔11中;夹紧装置30设置在容纳腔11内,该夹紧装置30包括:第一板体31、第二板体32、连接件33和第一弹性件34;该连接件33与活动杆20活动连接,从而通过移动活动杆20可以带动夹紧装置30移动。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间隔设置,且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分别与连接件33铰接;第一弹性件34设置在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在活动杆20伸入容纳腔11时,活动杆20带动夹紧装置30移动,以从开口12处伸出,第一板体31在第一弹性件34复位力的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二板体32方向转动,且第二板体32在第一弹性件34复位力的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一板体31方向转动;在活动杆20伸出容纳腔11时,活动杆20带动夹紧装置30移动,以伸入容纳腔11中,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分别与容纳腔11相对的第一内壁面111和第二内壁面112抵接,以压缩第一弹性件34。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移动活动杆20,使活动杆20伸入容纳腔11,活动杆20带动夹紧装置30在容纳腔11中移动,直至伸出开口12,第一板体31在第一弹性件34复位力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二板体32方向转动,且第二板体32在第一弹性件34复位力作用下沿其铰接轴向远离第一板体31方向转动,最终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呈一定夹角,用户将该尾纤夹100移动至尾纤端子处,使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分别位于尾纤端子相对的两端,接着用户移动活动杆20,使活动杆20伸出容纳腔11,活动杆20带动夹紧装置30反向移动,由于壳体10第一内壁面111和第二内壁面112的限位作用,第一板体31沿其铰接轴向靠近第二板体32方向转动,第二板体32也沿其铰接轴向靠近第一板体31方向转动,这样一来,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逐渐靠近并夹住尾纤端子,最终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分别与容纳腔11的第一内壁面111和第二内壁面112抵接,此时,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已夹紧尾纤端子,从而,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100来实现尾纤端子的插拔。
如此一来,该尾纤夹100夹持尾纤端子的力道固定,可以避免用户用力过大损坏尾纤端子、用力过小使尾纤端子插接不稳和用力不均匀影响尾纤端子的插拔效果,且用户仅需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100,即可实现尾纤端子的插拔,操作较为方便。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开口12在第一方向(如图4所示的Y轴方向)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14,该第一方向可以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排布方向,任一倾斜面14可以在第二方向(如图4所示的X轴方向)上向远离第一内壁面111和第二内壁面112的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可以为活动杆20伸入容纳腔11时,夹紧装置30在容纳腔11的移动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开口12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14,且任一倾斜面14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第一内壁面111和第二内壁面112的方向延伸,相较于不设置倾斜面14的情况,可以方便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装入壳体10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倾斜面14可以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可以凸向开口12。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倾斜面14设置为圆弧面,且圆弧面凸向开口12,在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转动过程中,第一板体31远离第二板体32的壁面和第二板体32远离第一板体31的壁面抵接该圆弧面,且时刻与该圆弧面相切,从而可以使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平稳转动,此外,本申请将倾斜面14设置为圆弧面,则在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转动过程中,第一板体31远离第二板体32的壁面和第二板体32远离第一板体31的壁面始终与圆弧面接触,相较于倾斜面14为平面时,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分别与第一棱边(第一内壁面111与倾斜面14相交形成的棱边)和第二棱边(第二内壁面112与倾斜面14相交形成的棱边)接触,减少了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磨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倾斜面14还可以为平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活动杆20的周向壁面可以开设外螺纹21,连接孔13的壁面可以开设与该外螺纹21配合的内螺纹131。
从而,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活动杆20以使活动杆20伸入或伸出容纳腔11,且当用户移动夹持有尾纤端子的尾纤夹100来进行插拔操作时,夹紧装置30会受到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作用力,由于螺纹具有自锁作用,故会固定夹紧装置30,使其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避免夹紧装置30与壳体1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影响尾纤端子插拔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3可以与活动杆20转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连接件33与活动杆20转动连接,使活动杆20能够相对连接件33绕其周向旋转,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旋转活动杆20来带动夹紧装置30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33可以通过轴承与活动杆20转动连接,活动杆20在连接件33上的投影位置处可以开设通孔,该轴承可以设置在该通孔内,该轴承的外圈可以与连接件33固定连接,活动杆20可以与该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由于轴承具有运转平稳的特点,故可以提高该尾纤夹100的使用稳定性。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33的剖视图,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33可以通过旋转式卡接结构与活动杆20转动连接,如图5所示,可以在连接件33上设置旋转式卡勾331,并在活动杆20上设置与该旋转式卡勾331旋转卡接的旋转式卡槽22,或在连接件33上设置旋转式卡槽22,并在活动杆20上设置与该旋转式卡槽22旋转卡接的旋转式卡勾331,通过旋转式卡勾331与旋转式卡槽22旋转卡接将该连接件33和活动杆20转动连接,由于该连接方式具有成本较低的特点,故可以降低该尾纤夹100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活动杆20的轴向方向(图4中的X轴方向)可以与夹紧装置30的移动方向(图4中的X轴方向或与X轴方向相反的方向)重合。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活动杆20的轴向方向与夹紧装置30的移动方向重合,从而,活动杆20对夹紧装置30的力沿活动杆20的轴向方向作用,以带动其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这样一来,相较于活动杆20的轴向方向与夹紧装置30的移动方向不重合需设置其他传动件的情况,该尾纤夹100结构较简单,可以方便安装。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纤夹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尾纤夹100还可以包括:静电手环40和防静电夹50,该静电手环40可以与第一板体31或第二板体32电连接;防静电夹50可以与第一板体31或第二板体32电连接。
其中,静电手环40可以为一种释放人体所存留的静电以起到保护电子设备作用的小型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静电手环40和防静电夹50,当用户使用该尾纤夹100进行尾纤端子插拔操作时,将静电手环40带到手腕上,并将防静电夹50夹在设备上,由于设备有接地装置,从而人体的静电可以通过静电手环40、防静电夹50和设备排放至大地,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人体的静电损害设备,提高该尾纤夹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该静电手环40和该防静电夹50可以分别与该第一板体31和该第二板体32电连接。示例性的,可以通过螺旋连接线60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4的外表面可以设有耐磨层。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弹性件34的外表面设置耐磨层,从而可以增强该第一弹性件34的耐磨性,以延长该第一弹性件34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该耐磨层可以为铬,即可以在第一弹性件表面镀铬,以提高其耐磨性。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示出了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板体31靠近第二板体32的壁面和第二板体32靠近第一板体31的壁面均可以设置有第一凹槽35;该尾纤夹100还可以包括:抵接结构70,该抵接结构70可以设置在该第一凹槽35内;如图7和图8所示,该抵接结构70可以包括:滑动件71、第二弹性件72、抵接件73和连杆74;该滑动件71可以设置在第一凹槽35内,且能够在第一凹槽35内沿第三方向(图7中的Z轴方向)滑动,该第三方向可以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滑动件71在第三方向上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72与第一凹槽35的侧壁弹性连接;滑动件71远离第一凹槽35底面的壁面上可以开设第二凹槽711,抵接件73可以设置在第二凹槽711内;第二凹槽711的底壁面上可以开设与第一凹槽35底面连通的通槽712;连杆74的一端可以穿过通槽712与第一凹槽35底面转动连接,连杆74的另一端可以与抵接件73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夹紧尾纤端子后,用户可以握持该尾纤夹100沿第三方向运动,以拔出尾纤端子,该滑动件71会向第三方向的反方向(与图7中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在第二凹槽711的限位作用下,抵接件73也会向第三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由于连杆74的一端与第一凹槽35底面转动连接,连杆74的另一端与抵接件73转动连接,故在图7中连杆74会绕第一凹槽35底面的转动连接轴顺时针转动,同时支撑抵接件73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图7中与Y轴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也即抵接件73相互靠近,从而可以增大抵接件73与尾纤端子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抵接件73与尾纤端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导致抵接件从尾纤端子上脱落。
在尾纤端子拔出后,第二弹性件72可以使抵接结构70恢复原状,从而方便用户下次拔出尾纤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4和第二弹性件72均可以为压缩弹簧。
可选的,该第一弹性件34和第二弹性件72均可以为螺旋弹簧,其材质均可以为碳素弹簧钢,例如不锈钢,其材质均还可以为合金弹簧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该第一弹性件34和第二弹性件72均还可以为橡胶弹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件73远离第二凹槽711的底壁面的壁面可以设置防护垫。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抵接件73远离第二凹槽711的底壁面的壁面设置防护垫,从而当该抵接件73夹紧尾纤端子时,该防护垫可以对尾纤端子的外部进行防护,避免尾纤端子损坏。
可选的,该防护垫的材质可以为硅胶;可选的,该防护垫的材质还可以为橡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件73远离第二凹槽711的底壁面的壁面可以设置防滑纹或防滑凸起,或在上述防护垫的表面设置多个防滑凸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抵接件73远离第二凹槽711的底壁面的壁面设置防滑纹或防滑凸起,或在上述防护垫的表面设置多个防滑凸起,当该抵接件73夹紧尾纤端子时,该多个防滑凸起可以增大该抵接件73与尾纤端子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尾纤端子在插拔时脱离该抵接件73。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连接孔;
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孔伸入所述容纳腔中;
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连接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弹性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且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倾斜面,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排布方向,任一所述倾斜面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为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排布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活动杆伸入所述容纳腔时,所述夹紧装置在所述容纳腔的移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周向壁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孔的壁面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活动杆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夹紧装置的移动方向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纤夹还包括:
静电手环,所述静电手环与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电连接;
防静电夹,所述防静电夹与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壁面和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壁面均设置有第一凹槽;
所述尾纤夹还包括:抵接结构,所述抵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抵接结构包括:滑动件、第二弹性件、抵接件和连杆;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沿第三方向滑动,所述第三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所述滑动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弹性连接;
所述滑动件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底面的壁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底面连通的通槽;所述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底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件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纤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远离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面的壁面设置有防护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08092.6U CN219768031U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08092.6U CN219768031U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68031U true CN219768031U (zh) | 2023-09-29 |
Family
ID=88137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08092.6U Active CN219768031U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68031U (zh) |
-
2023
- 2023-05-09 CN CN202321108092.6U patent/CN2197680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78486B (zh) | 繞線型充電器 | |
US7556535B2 (en) | Adapter having connecting arms | |
EP2126939B1 (en) | Inductive connector | |
US6273735B1 (en) | Rotating turret side-entry retractable jack | |
CN102043201B (zh) | 光纤连接装置 | |
KR900002498A (ko) | 전기 콘넥터 | |
US5419707A (en) | Swivel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2007165303A (ja) | 装置用コネクタ及びusbコネクタ | |
CN209516174U (zh) | 连接装置 | |
CN219768031U (zh) | 一种用于尾纤端子插拔的尾纤夹 | |
CN209526284U (zh) | 连接器、对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8810704B (zh) | 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 | |
CN216958629U (zh)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电子设备、终端及线缆 | |
CN212626441U (zh) | 一种可旋转变换角度的数据线 | |
CN209881029U (zh) | 一种伸缩数据线 | |
CN109742599B (zh) | 磁吸连接器、磁吸连接线及电子装置 | |
CN221928609U (zh) | 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和照明装置 | |
US7393212B2 (en) | Rotating power receptacle | |
CN221747558U (zh) | 一种密封性好的电连接器 | |
CN104300334A (zh) | 用来连接线缆与插座的连接器组合 | |
CN204577689U (zh) | 一种数据线接头绝缘保护套 | |
CN221886054U (zh) | 一种插头可转换式手机充电器 | |
CN209434560U (zh) | 一种数据线 | |
CN216958799U (zh) | 一种新型工业插头 | |
JP3249520U (ja) | 光ファイバーコネクタ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