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29620Y - 过滤器及使用这种过滤器的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过滤器及使用这种过滤器的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29620Y CN2829620Y CN 200520004502 CN200520004502U CN2829620Y CN 2829620 Y CN2829620 Y CN 2829620Y CN 200520004502 CN200520004502 CN 200520004502 CN 200520004502 U CN200520004502 U CN 200520004502U CN 2829620 Y CN2829620 Y CN 282962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filter
- porous membrane
- porous
- protection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长时间内持久地维持强劲的吸尘力、且通过灰尘捕集装置能减轻集尘过滤器的保养作业的电动吸尘器,其中设有:捕集由电动风机(2)吸入的灰尘的过滤器单元(5)、和用于清除掉附着在所述过滤器单元中的灰尘的除尘装置(12)。在所述过滤器单元中,在吸尘气流流向的上游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26),灰尘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非常微细的多孔性膜的表面加以捕集,由于聚四氟乙烯的灰尘分离性非常优异,只需使用除尘装置对过滤器加上振动就可以将附着在其上的灰尘基本上清除掉,从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恒定的吸尘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性能优异的过滤器、及一种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吸尘性能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电动吸尘器中,吸入的灰尘由设在集尘组件内的集尘过滤器加以捕集(捕捉/收集之意,下同),并使之堆积在集尘组件中,附着在所述集尘过滤器上的灰尘则由通过手动方式进行除尘的除尘装置加以清除。
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中的过滤器的一个实例为,把聚四氟乙烯(下面称为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通过无纺布构成的通气性支承部件制成“三明治”状(如日本专利特开2002-273126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过滤器中,附着/堆积在处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的表面一侧的通气性支承部件上的灰尘的可脱落性很差,短时间内通气压损将变得很高,故用户需要利用刷子等进行扫除或者通过水洗等进行扫除。
另外,过滤器中的滤网部分被制成折叠形状的话,则有必要对滤网的每个折返面进行扫除,产生扫除作业亦即保养起来非常麻烦的问题。此外,清扫用的刷子等不易达到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的最深处,附着在其中的灰尘不易充分地清除掉,因此会产生集尘过滤器的表面上有灰尘堆积、网眼堵塞、通气压损很快就将变得很高、吸尘器的吸尘性能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确保良好的灰尘分离性和通气性同时能够减轻水洗等保养作业量的过滤器、以及能够长时间维持良好的吸尘性能的电动吸尘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结构,即,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所述基体和所述多孔性膜制成折叠形状,且所述折叠形状中的多孔性膜一侧的峰顶部分由树脂覆盖住。通过在过滤器单元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的一侧设置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使灰尘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非常微细的多孔性膜的表面所捕集,而且这一聚四氟乙烯的灰尘分离性非常好,只需通过除尘装置对过滤器上加上振动便可以基本上清除掉附着在其上的灰尘,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恒定的吸尘能力。另外,由于用户和现在一样使用刷子进行除尘时最容易擦伤的峰顶部分也用树脂覆盖了起来,对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可以形成保护,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采用本实用新型根据的话,可以提供一种能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灰尘分离性和良好的通气性、同时水洗等保养作业也简单的过滤器和一种能在长时间内保持强劲的吸尘能力的电动吸尘器。
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案为,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所述基体和所述多孔性膜制成折叠形状,且所述折叠形状中的多孔性膜一侧的峰顶部分由树脂覆盖住。通过在过滤器单元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设置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使灰尘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非常微细的多孔性膜的表面所捕集,而且这一聚四氟乙烯的灰尘分离性非常好,只需通过除尘装置对过滤器上加上振动便可以基本上清除掉附着在其上的灰尘,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恒定的吸尘能力。另外,由于用户和现在一样使用刷子进行除尘时最容易擦伤的峰顶部分也用树脂覆盖了起来,对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可以形成保护,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
第2方案为,在上述第1方案中,覆盖住折叠形状的多孔性膜侧的峰顶部分的树脂的宽度及高度被设定为0.5mm~3mm。由于尺寸抑制得很小,故可以抑制过滤器单元的表面积减少,防止过滤器的通气压损上升,对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也可起到保护,防止其被擦伤。
第3方案为,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所述基体和该多孔性膜制成折叠形状,所述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中设有平面部分。这样,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的深度将变浅,灰尘不会被压紧在深处,只通过对过滤器单元上施加上振动就可以使附着在谷底部分深处的灰尘很容易发生脱落,除尘效果可以提高,吸尘能力也能维持。另外,谷底部分的深度变浅后,刷子等也容易够到,可以把附着在其中的灰尘充分地清除掉。
在第4方案为,在上述第3方案中,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中设有宽度至少为2mm或2mm以上的平面部分。这样,可望达到与第3方案中同样的效果。
第5方案为,在上述第3、4方案中,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中设有由树脂形成的平面部分。这样,由于吸尘气流穿不过谷底部分,灰尘不会被压紧在谷底部分的深处,因此除尘性能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同时,平面部分比较容易形成,而且过滤器本身的强度也能提高,在通过比方说使用除尘装置敲击这一部分进行除尘时可以防止过滤器受损,使用寿命可以提高。
第6方案为,在上述第1~5方案中,设在多孔性膜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下游一侧的基体为无纺布。这样,过滤器本身的强度可以得到提高。
第7方案为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被用作捕集由电动风机吸入的灰尘的过滤器。这样,就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长时间内持续地保持强劲的吸尘力、对灰尘捕集装置亦即集尘过滤器的保养作业量也能减轻的电动吸尘器。
第8方案为,在上述第7方案中,所述过滤器设置成前倾状,其上部比下部靠近吸尘气流流向的上游侧。这样,附着在过滤器单元中的灰尘容易脱落,且脱落的灰尘会落在前方,不会再次附着到过滤器上,除尘效果可以提高,吸尘力也可以维持。
第9方案为,在上述第7、8方案中,还设有用于清除附着在所述过滤器上的灰尘的除尘装置。由于聚四氟乙烯膜的灰尘脱离性非常好,只需使用清除除尘装置对过滤器加上振动就可以基本满意地附着在其上的灰尘,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吸尘能力。
第10方案为,在上述第9方案中,除尘装置具有通过敲击与过滤器的多孔性膜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进行除尘的机构。这样,由于附着在过滤器单元中的灰尘会落在前方,不会再次附着到过滤器上,除尘效果可以提高。另外,由于除尘装置是通过敲击过滤器单元中与多孔性膜相反的一面进行除尘,故除尘装置在除尘过程中不会给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造成损伤,从而可以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
第11方案为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捕集由电动风机吸入的灰尘的过滤器单元、和清除掉附着在所述过滤器单元中的灰尘的除尘装置,且所述过滤器单元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这样,灰尘将被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非常微细的多孔性膜的表面所捕集,而且由于聚四氟乙烯的灰尘分离性非常好,只需使用清除除尘装置对过滤器加上振动就可以基本上将附着在其上的灰尘清除掉,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吸尘能力。
第12方案,除尘装置具有通过敲击过滤器与多孔性膜相反的一侧进行除尘的机构。这样,在除尘装置进行加振除尘时不会对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造成损伤,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13方案为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捕集由电动风机吸入的灰尘的过滤器单元,上述过滤器单元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所述多孔性膜的上游侧设有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这样,由于多孔性膜从多孔保护膜上的小孔开口部分暴露在外,多孔性膜所具有的良好的灰尘分离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振动等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将附着在其表面上的灰尘清除掉;同时,位于该多孔性膜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多孔保护膜对多孔性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比较脆弱的多孔性膜受到损伤,从而能在长时间维持稳定且良好的灰尘分离性。而且,在上述振动等方法无法去除的灰尘开始堆积时,用户可以将过滤器单元拆下,通过水洗等方式简单加以清扫。此时,由于多孔保护膜对多孔性膜起到保护作用,故可以防止多孔性膜受到损伤,从而能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性能。
第14方案为,所述过滤器单元设置成前倾状,其上部比下部靠近吸气的上游侧。这样,在除尘装置等施加振动时,从多孔性膜上脱落下来的灰尘不会卡在多孔性膜的下部,而是会可靠地落下,灰尘脱落性可以得到提高。
第15方案为,在上述第13、14方案中,设有通过敲击过滤器中与多孔性膜相反的侧面进行除尘的除尘装置。这样,在除尘装置进行加振除尘时不会使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受到损伤,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
第16方案为,在上述第14、15方案中,所述多孔保护膜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紧密贴合。这样,可望防止灰尘进入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和多孔保护膜之间,同时,可以对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提供保护,防止其受损伤,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
第17方案为,在上述第14、15方案中,所述多孔保护膜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保持一定间隙。这样,多孔保护膜不会妨碍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的优异的灰尘分离性,除尘性能可以提高。
第18方案为,在上述的第11~17方案中的所述过滤器单元被制成折叠形状。这样,过滤器单元的表面积能够增加,灰尘捕集性能能够变得更好。
第19方案为,在上述的第13~17方案中,过滤器单元呈折叠形状,同时多孔保护膜中的一部分固定到多孔性膜上。这样,多孔保护膜相对于多孔性膜的偏移能够防止,同时,即使用户和现在一样使用刷子进行除尘的话也不会损伤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
第20方案为,在第13~19方案中的所述多孔保护膜的小孔开口尺寸为0.1~5mm。这样,多孔保护膜不会造成通气压损增加,对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第21方案为,在上述的第11~20方案中,多孔性膜在吸尘气流流向上的下游侧设有基体。这样,可以使过滤器本身的强度提高。
第22方案为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被设置成与所述多孔性膜中处于上游一侧的面紧密贴合。这样,由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从多孔保护膜的小孔部分暴露在外,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具有的优异的灰尘分离性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附着在其表面中的灰尘可以通过振动等方式简单地清除掉,同时由于位于该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多孔保护膜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比较脆弱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膜受到损伤,能在长时间内维持稳定且良好的灰尘分离性,从而可以解决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比较脆弱的问题,能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灰尘分离性。
第23方案为,在上述第22方案中,所述基体和多孔保护膜制成折叠形状。这样,可以使过滤器的表面积增加,提高灰尘捕集性能。
第24方案为,在上述的第22或者23方案中,多孔保护膜中的一部分被固定到呈折叠形状的多孔性膜上。这样,不但能防止多孔保护膜相对于多孔性膜的偏移,同时,用户与现在一样使用刷子等进行除尘时也能保护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免受损伤,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
第25方案为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以下的结构: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这一多孔性膜的上游侧设置有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该多孔保护膜设置成装拆自如,所述多孔性膜暴露在外。这样,由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位于表面,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所具有的优异的灰尘分离性能够有效发挥,附着在其表面上的灰尘通过振动等简单的方式就可以清除掉,同时由于位于该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多孔保护膜能够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比较脆弱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受到损伤,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稳定且良好的灰尘分离性。亦即,不但可以解决灰尘分离性优异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具有的比较脆弱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灰尘分离性。而且,在通过振动等方式不能除去的灰尘开始堆积时,用户还可以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上拆下多孔保护膜,采取用水进行清洗等方式,保养起来非常简单。
第26方案为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以下的结构: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这一多孔性膜的上游侧设置有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该多孔保护膜设置成开闭自如,所述多孔性膜暴露在外。这样,和上述的第25方案中一样,不但能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灰尘分离性,保养起来简单,而且多孔保护膜可以开闭自如、装拆自如,具有不会发生拆下后丢失的优点。
第27方案为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以下的结构: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这一多孔性膜的上游侧设置有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该多孔保护膜设置成滑动自如,所述多孔性膜暴露在外。这样,和前一方案中一样,不但长时间内能维持良好的灰尘分离性,保养起来也简单,而且多孔保护膜可以开闭自如、装拆自如,具有不会发生拆下后丢失的优点。
第28方案为,在上述的第25~27中的任一方案中包括:设有基体及多孔性膜的过滤单元;和设有多孔保护膜的保护单元。
第29方案为,在上述第25~28中的任一方案中,多孔保护膜被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之间留有间隙。这样,与保护多孔保护膜与多孔性膜的表面紧密贴合对其进行保护的情况相比,多孔性膜的表面将全部是聚四氟乙烯材料,从而具有能够将附着多孔性膜表面上的灰尘非常好地清除干净的优点。
第30方案为,在上述第25~29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基体和多孔性膜被制成折叠形状。这样,可以使过滤器的表面积增加,提高灰尘捕集性能。
第31方案为,在上述第22~30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多孔保护膜上的小孔开口为0.1~5mm。这样,多孔保护膜不会造成通气压损增加,同时还可以对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1、第4及第8实施例中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图,
图2为其中的集尘组件的侧视截面图,
图3为其中的除尘装置的侧视截面图,
图4为另一种除尘装置的侧视截面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中的过滤器的正视图,
图5(b)为A-A截面图,图5(c)为经放大后的截面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中的过滤器的正视图,
图6(b)为B-B截面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中的过滤器的正视图,
图7(b)为C-C截面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4、第9实施例中的过滤器单元分的正视图,图8(b)为其截面图,图8(c)为放大后的正面图,图8(d)为放大后的截面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第5、第10的实施例中的过滤器单元的局部侧视图,图9(b)为其中的保护单元打开时的局部侧视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第6、第11的实施例中的过滤器单元的局部侧视图,图10(b)为其中的保护单元打开时的局部侧视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第7、第8实施例中的过滤器单元的正视图,图11(b)为其截面图,图11(c)为放大后的正面图,图11(d)为放大后的截面图。
上述附图中,1为吸尘器主机体,2为电动风机,3为集尘组件,4为灰尘储存单元,5为过滤器单元,5A为过滤单元,5Aa为框架部件,5B为保护单元,5Bb为框体,5Bc为多孔保护膜,6为除尘装置,12为除尘装置,13为细尘室,25为基体,26为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7为无纺布,28为树脂,29为宽度a,30为高度b,31为平面部分c,32为树脂平面部分d,37为多孔保护膜,39为框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具有限定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中所示,电动吸尘器的主机体1中设有产生吸尘气流的电动风机2和可装拆自如的集尘组件3,所述集尘组件3中设有用于捕集(捕捉/收集之意,下同)被吸入的灰尘的灰尘捕集单元亦即过滤器单元5和用于储存灰尘的灰尘储存单元4。另外,6为用于清除由所述过滤器单元5捕集住以后附着在其上的灰尘的除尘装置,7为用于收卷电源线的电线卷盘。8为用于吸引灰尘的吸头,该吸头8安装在加长管9上,加长管9又通过提手部分分10和软管11与主机体1相联结。
从吸头8吸入的灰尘和吸尘气流一起穿过加长管9、提手部分分10和软管11被送入主机体1内的集尘组件3中,其中的灰尘由过滤器单元5加以捕捉/收集。然而,这样的灰尘会逐渐地堆积起来,将过滤器单元5的网眼堵塞住,吸入的风量将会下降。但是,通过定期地或在检测灰尘堵住网眼的状态时使除尘装置6发生操作,附着在过滤器单元5上的灰尘就可以通过振动/冲击/扫出或者来回擦除的装置等被有效地清除掉,这些除尘/清扫下来的灰尘在灰尘储存单元4中堆积起来。这样,吸入的风量将会得到恢复,从而能够保持最初的吸尘能力。
图2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中的集尘组件的概略结构。其中,在过滤器单元5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的上游侧设有粗尘滤网(图中未示出)。吸入到集尘组件3中的灰尘首先由这一粗尘滤网进行粗尘分离/捕集,这些分离/捕集到的灰尘储存在灰尘(粗尘)储存单元4内;穿过粗尘滤网的细尘则由过滤器单元5加以捕集。在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流向的下游侧设有除尘装置12,且设有除尘装置12大致处于除尘装置12的上方。除尘装置12定期地或者在检测到过滤器单元5的网眼发生堵塞的状态时进行工作,对过滤器单元5及粗尘滤网的过滤面进行清扫。由于粗尘滤网设在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方向的)上游,故粗尘将会落入灰尘储存单元4内,而细尘则会落入细尘室13内。另外,在除尘装置12对附着在过滤器单元5上的灰尘进行除尘时,所述除尘装置12是从吸尘气流穿出的面亦即吸尘气流流向的下游侧的表面进行除尘,使灰尘发生脱落,而从吸尘气流穿出的面进行除尘操作的话灰尘很容易脱落,因此过滤器单元5的除尘效果非常高。
另外,由于除尘装置12设置在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而且大致处于其上部,因此被清除下来的灰尘即使从过滤器单元5的背面发生脱落,也不会落入除尘装置12中,因此除尘装置12不会受到灰尘的影响,可靠性非常高。
除尘装置12和过滤器单元5之间通过与除尘装置12相连结的第一连结体15、和通过敲击过滤器单元5等操作使之振动的第二连结体16进行结合。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具由这样的结构,即,在组装集尘组件3时或者将集尘组件3从主机体1上拆下后再次装到主机体1中时,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将互相连结起来。另外,由于在连结体的外表面周围对集尘组件3进行了空气密封处理,吸尘器主机体1和集尘组件3的气密面上又设有锥角,因此,在对集尘组件3进行装拆时,空气等不会发生泄漏;即便是在对集尘组件3进行水洗等保养时,除尘装置12也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可以实现可靠性很高的结构。
除尘装置12及电动风机2的操作由控制装置17进行控制。具体说来,控制装置17根据用户对操作装置18进行的操作指示使除尘装置12及电动风机2工作/停止,同时在电动风机2开始工作时、停止期间或者工作过程中使除尘装置12工作一段规定的时间。
图3中示出了除尘装置12的一个实例。该除尘装置12中包括:铁心部分19;构成电力驱动源的线圈部分20;和设置成在铁心部分19的磁路中占据一定的空间的磁铁21。磁铁21与振动传递部件亦即第一连结体15形成一体,第一连结体15垫着弹性体亦即弹簧22支承在一个轴上,并且在该轴上安装成可以作上下振动。线圈部分20中通入市电电源或者直流脉冲电源时,铁心部分19中将有磁场发生,对磁铁21将产生磁力作用,使得第一连结体15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振动。这样的振动经第二连结体16传递到过滤器单元5上,使所述过滤器单元5也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振动,从而使附着在所述过滤器单元5上的灰尘发生脱落。
图4中示出了除尘装置12的另一种实例。这一除尘装置12中使用了电磁铁原理,其中包括:构成电力驱动源的电磁线圈部分23;构成移动体的轴24;和构成弹性体的弹簧25。处于轴24的前方的传递部件即第一连结体15通过弹簧25与轴24相联接。电磁线圈部分23中被通入市电电源或者直流脉冲电源时,轴24将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振动,这样的振动经弹簧25、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传递到过滤器单元5上,使所述过滤器单元5也在前后方向上发生振动,从而使附着在过滤器单元5上的灰尘发生脱落。
另外,在位于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的第二连结体16上,还设有使上述过滤器单元5振动的加振部件16a,由这一加振部件16a对过滤器单元5进行敲击。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除尘装置12举出的是通过电力驱动源进行操作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除尘装置12与收卷电源线7的电线卷盘实现机械连动,把手动地拉出电源线7时的力作为驱动源来实现除尘操作。很显然,这样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图5示出了过滤器单元5的概略结构。其中,过滤器单元5呈复层结构,在吸尘气流流向的上游侧的正面表层部分上设有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第2层中设有聚脂、粘胶丝、聚丙烯等的单一或混合材料构成的无纺布27,构成基体。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和无纺布27制成折叠形状,所述折叠形状中处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一侧的峰顶部分再由树脂材料28加以覆盖。这样,灰尘将被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非常微细的表面捕捉/收集起来。由于灰尘与聚四氟乙烯之间的脱离性非常好(亦即很容易脱离),因此只靠除尘装置12加到过滤器单元5上的振动就可以使附着在其上的灰尘加以清除/清扫,从而保持吸尘能力。
但是,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强度较弱,整个膜显得比较脆弱,如果外力直接加到其上的话,很容易使其损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结体16的加振部件16a是对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亦即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相反的一侧进行敲击。这样,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就不会受到损伤发生剥落等现象,从而能够在长时间内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另外,对于在用户使用清扫刷子等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一侧进行清扫时最容易碰伤的峰顶部分,也由树脂进行了覆盖,因此可以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捕集性能,同时保持住良好的除尘性能。
此外,用于覆盖住呈折叠形状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一侧的峰顶部分的树脂材料被控制得非常小,其宽度a29及高度b30只有0.5mm~3mm,因此可以抑制过滤器单元5的表面积减小的现象,防止过滤器单元5的通气压损增大。同时,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擦伤可以得到保护。
另外,由于在底层亦即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设有构成基体的无纺布27,无纺布27的材质又是聚脂纤维及聚丙烯纤维等材料,因此,过滤器单元5的刚性及强度可以得到提高,即使加上了吸引压力也可以抑制过滤器单元5发生起伏等变形现象。这样,在加上振动时灰尘从过滤器单元5表面脱落的效果会增强,除尘效果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可以维持很高的吸尘能力。
(实施例2)
图6中示出了过滤器单元5的另一个实例。在这一实施例中,过滤器单元5被制成折叠形状,且过滤器单元5的谷底部分中设有宽度至少为2mm或2mm以上、峰顶部分顶点间的距离的2/3最好为1/2或以下的平面部分c31。
这样,谷底的深度将变浅,灰尘不会被压入深处、发生固化,可以还同样可以实现上面所述的灰尘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另外,谷底的深度变浅之后,清扫刷子等容易够到谷底部分,从而可以充分地清除掉附着在其上的灰尘。
(实施例3)
图7中示出了过滤器单元5的又一个实例。在这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5中,过滤器单元5的谷底部分设有树脂形成的平面部分d32。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之后,由于吸尘气流穿不过谷底部分,故灰尘不会被按入谷底部分的深处/发生固化,其分尘/除尘性能将会提高;同时,平面部分也容易形成,而且过滤器本身的强度也能提高,在比方说除尘装置对这一部分进行敲击时,也可以防止过滤器因除尘而受损伤,使用寿命可以提高,前面所述的灰尘捕集性能和除尘性能同样可以实现。而且,谷底部分的深度变浅后,与进行前面所述的人工除尘时,清扫刷子等容易够到,附着在其中的灰尘能够充分地清除掉。和前面的实施例3中的平面部分一样,本实施例中的平面部分也被设定为2mm或2mm以上、峰顶部分顶点间的距离的2/3最好为1/2或以下。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的电动吸尘器也如图1中所示,其主机体1中设有产生吸尘气流的电动风机2、和可以装拆自如的集尘组件3。这一集尘组件3中包括:用于捕集吸入的灰尘的灰尘捕集部亦即过滤器单元5、和用于储存灰尘的灰尘储存单元4。另外,6为除去被所述过滤器单元5捕集住后附着在其上的灰尘的除尘装置,7为用于收卷电源线的电线卷盘。8为用于吸引灰尘的吸头,该吸头8安装在加长管9上。加长管9通过提手部分10和软管11与吸尘器主机体1相连结。
从吸头8吸入的灰尘和吸尘气流一起穿过加长管9、提手部分10和软管11,并被送入主机体1中的集尘组件3中,由过滤器单元5加以捕集。这样的灰尘会逐渐堆积起来,将过滤器单元5中的网眼堵塞住,造成吸入的风量下降。为此,通过定期地或者在检测到灰尘将网眼堵塞住的状态时使除尘装置6发生操作,将附着在过滤器单元5中的灰尘通过振动/冲击/扫出或者来回擦抹等方式有效地清除/清扫掉,这些清除/清扫下来的灰尘将在灰尘储存单元4中堆积起来。这样,吸入风量能够恢复,最初的吸尘能力能够得到维持。
另外,如图2中所示,除尘装置12和过滤器单元5之间通过与除尘装置12相连结的第一连结体15、和通过敲击过滤器单元5等操作使之发生振动的第二连结体16进行结合。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呈这样的结构,即在组装时或者在将集尘组件3从主机体1上拆下、然后再次装到主机体1中时,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将能互相连结起来。另外,由于在连结体的外表面周围对集尘组件3进行了空气密封,吸尘器主机体1和集尘组件3的气密面上又设有锥角,因此,在对集尘组件3进行装拆时,空气等不会发生泄漏,即使对集尘组件3进行水洗等保养时,除尘装置12也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可以实现很高的可靠性。
除尘装置12及电动风机2的操作由控制装置17进行控制。具体说来,控制装置17根据用户在操作装置18进行的操作,使除尘装置12及电动风机2工作或停止工作。而且,根据用户对操作装置18进行的操作,在电动风机2开始工作时、停止期间或者工作过程中使除尘装置12工作规定的一段时间。
图3中示出了除尘装置12的一个实施例。除尘装置12中包括:铁心部分19;构成电力驱动源的线圈部分20;和设置成在铁心部分19的磁路中占据一定空间的磁铁21。磁铁21与振动传递部件亦即第一连结体15形成一体,第一连结体15垫着弹性体亦即弹簧22支承在一个轴上,并且在该轴上安装成可以上下振动。线圈部分20中通入市电电源或者直流脉冲电源时,铁心部分19中将有磁场发生,对磁铁21将产生磁力作用,使得第一连结体15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振动。这样的振动经第二连结体16传递到过滤器单元5上,使所述过滤器单元5也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振动,从而将附着在所述过滤器单元5上的灰尘发生脱落。
图4中示出了除尘装置12的另一种实施例。这一除尘装置12中利用了电磁铁原理,其中包括:构成电力驱动源的电磁线圈部分23;构成运动部件的轴24;和构成弹性体的弹簧25。处于轴24的前方的传递部件即第一连结体15通过弹簧25与上述的除尘装置相联接。电磁线圈部分23中被通入市电电源或者直流脉冲电源时,轴24将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振动运动,这样的振动经弹簧25、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传递到过滤器单元5上,使所述过滤器单元5也在前后方向上发生振动,从而使附着在过滤器单元5上的灰尘发生脱落。
另外,在上面的各个实施例中,在其中的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的第二连结体16上,均设有使上述过滤器单元5发生振动的加振部件16a,由这一加振部件16a对过滤器单元5进行敲击。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除尘装置12举出的是通过电力驱动源进行操作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除尘装置12与收卷电源线7的电线卷盘实现机械连动,把手动地拉出电源线7时的力量作为驱动源来实现除尘操作。很显然,这样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图8中示出了用在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中的过滤器单元5的构造,该过滤器单元5由过滤单元5A和保护单元5B组合而成。在过滤单元5A中,由聚脂、粘胶丝、聚丙烯等的单一或混合材料构成的无纺布等形成基体25(见图8d),基体25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前面表层为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26的过滤材料,这样的过滤材料被制成折叠状,其外围再与合成树脂制成的框架部件5Aa形成一体。另外,在保护单元5B中,通过橡胶等软质材料形成能够在所述过滤单元5A的框架部件5Aa上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进行镶合的框体5Bb,强度比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高的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脂或者不锈钢等形成的网状或片状多孔保护膜5Bc与框体5Bb形成一个整体。上述保护单元5B被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且留出一个间隙T。这样,既可以将比较大的粗尘先清除掉,同时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从外部起到保护作用。然后,过滤器单元5被设置成前倾状,其上部比下部在吸尘气流流向上更靠近上游一侧。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中,吸入到集尘组件3(如图2中所示)中的灰尘的中粗尘先由过滤器单元5中的保护单元5B上的多孔保护膜5Bc加以分离/捕集,所捕集的灰尘则储存在灰尘储存单元4中。然后,穿过这一多孔保护膜5Bc的细尘则由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加以分离/捕集,然后堆积起来。
然后,除尘装置12定期地或者在检测到过滤器单元5的网眼发生堵塞的状态时对过滤器单元5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进行加振,使该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及镶合在这一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框架部件5Aa中的保护单元5B上的多孔保护膜5Bc发生振动。这样,附着/堆积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细尘通过其振动力的作用而被清除掉,粗尘落入灰尘储存单元4内,细尘则落入细尘室13内。
这里,由于上述过滤单元5中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处于最上游,故微小灰尘将附着在这一表面上,而聚四氟乙烯的灰尘分离性又非常好,因此,只靠加到过滤器单元5上的振动,就可以将附着在其上的灰尘清除/清扫掉,通过简单的振动除尘就可以维持吸尘能力。
另外,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强度较弱,故整个膜显得比较脆弱,当吸向该膜26的粗尘及质量较大的小石子等撞到其上时,容易使其造成损伤,产生部分脱落等现象。但是,由于在这一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设置了强度比其高的多孔保护膜5Bc,可以将粗尘及质量较大的小石子等撞上时造成的损伤降低到最小限度,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发挥出其良好的灰尘分离性。
(实施例5)
图9中示出了过滤器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这一过滤器单元中,保护单元5B通过旋转轴29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在过滤单元5A上。另外,所述保护单元5B的框体5Bb被制成锥状,使与旋转支轴29相反一侧的尺寸亦即镶合深度被增大(加深)。
采用这一实施例的话,保护单元5B通过旋转轴39与过滤单元5A相连结,这样在拆下保护单元5B进行扫除之际就不会丢失,同时,还具有保护单元5B容易卡入过滤单元5A中的优点。
(实施例6)
图10中示出了过滤器单元的又一个实施例。在这一过滤器单元中,过滤单元5A的两侧设有例如导轨状的引导部件40,这样的引导部件40对保护单元5B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使之可以自如地滑动。
与上述的实施例5一样,这一实施例也能防止保护单元5B丢失,同时具有容易安装到过滤单元5A上的优点。
(实施例7)
图11示出了过滤器单元的又一种实施例。其中,25为由聚脂、粘胶丝、聚丙烯等的单一或混合材料制成的无纺布等构成的基体,26为设在这一基体25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正面表层中的多孔性膜,这一多孔性膜由灰尘分离性优异的聚四氟乙烯构成。37为设置成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紧密贴合的多孔保护膜,由强度比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高的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脂、不锈钢等形成网状或片状,且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从外部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进行保护。此外,所述基体25、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和多孔保护膜37构成的过滤材料形成折叠状,其四周与合成树脂制成的框架部件39构成一体。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过滤器单元5中,由于多孔性膜从多孔保护膜37上的小孔开口部分暴露在外,灰尘将附着在这一部分上,而聚四氟乙烯的灰尘分离性又非常优异,因此,只需对过滤器单元5上加上振动,就可以将附着在其上的灰尘清除/清扫掉,通过简单的振动除尘就可以保持吸尘能力。
这样,与所述实施例4中一样,通过由多孔保护膜对多孔性膜26进行保护,可以将粗尘及质量较大的小石子等撞上时造成的损伤减小到最小程度,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发挥出良好的灰尘分离性。
另一方面,在使用加振方式对附着在上述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上的灰尘进行除尘时,也可能发生反复进行多次除尘也不能完全清除、仍留有少许灰尘的情况。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下,用户可以拆下过滤器单元5,用清扫刷子等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进行刷洗或者用水洗,这样就可以把附着在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上的灰尘完全清除掉。
另外,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虽然强度较弱、整个膜显得比较脆弱,但是多孔保护膜37可以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起到保护作用。因此,使用普通的清扫刷子等进行扫除时不但可以充分地将灰尘清除掉,同时,刷子等产生的外力也只作用到多孔保护膜37上,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将受到保护。由于这一多孔保护膜37强度很高,不会受到擦伤等损伤,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防止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受到损伤。同时,由于这一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从聚乙烯等形成的多孔保护膜37的小孔部分暴露在外,能够维持其灰尘分离性好的优点,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很高的除尘性能。
另外,上述多孔保护膜37和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之间可以通过部分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这样,多孔保护膜37相对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偏移就可望得到防止。
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多孔保护膜37的整个面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与多孔性膜26形成一体,这样的话还可以防止进行上述的部分粘接、焊接时容易发生的灰尘进入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和多孔保护膜37之间的现象,防止因灰尘进入引起的除尘性能的恶化。
另外,上述多孔保护膜37上的小孔开口尺寸a设定为0.1~5mm,最好为1~2mm。将开口尺寸a设定为0.1~5mm、最好设为1~2mm的话,多孔保护膜37产生的通气压损不会增加,同时又可以保护多孔性膜26不受到清扫刷等产生的外力的影响。而且,上述开口尺寸a设为0.5~5mm、最好设为1~2mm的话,从小孔开口部分暴露在外的多孔性膜26的灰尘分离性能可以维持住,从而可以发挥出应有的除尘性能。
另外,在上面的实施例4中,多孔性膜26的小孔开口尺寸a也可以同样地设定。
而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连结体16的加振部件16a是对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亦即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相反的一侧的基体25进行敲击使其发生振动,因此不会造成直接敲击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时对其可能造成的剥落等损伤,可以在长时间内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此外,由于各个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12设置在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而且是大致处于其上方,因此,被清除下来的灰尘即使从过滤器单元5上脱落脱落也不会落到除尘装置12上,灰尘对除尘装置12不会造成影响,可靠性可以得到提高。
(实施例8)
实施例8中的电动吸尘器也如图1中所示,其主机体1中设有产生吸尘气流的电动风机2、和装拆自如的集尘组件3。这一集尘组件3中包括:用于捕集吸入的灰尘的灰尘捕集部件亦即过滤器单元5、和用于储存灰尘的灰尘储存单元4。另外, 6为除去被所述过滤器单元5捕集住后附着在其上的灰尘的除尘装置,7为用于收卷电源线的电线卷盘。8为用于吸引灰尘的吸头,吸头8安装在加长管9,加长管9通过提手部分10和软管11与主机体1相连结。
从吸头8吸入的灰尘和吸尘气流一起穿过加长管9、提手部分10和软管11,并送入主机体1中的集尘组件3中,由过滤器单元5加以捕集。这样的灰尘会逐渐堆积起来,将过滤器单元5中的网眼堵塞住,吸入的风量将会下降。但是,通过定期地或者在检测到灰尘将网眼堵塞住的状态时使除尘装置6发生操作,附着在过滤器单元5中的灰尘就能够通过振动/冲击/扫出或者来回擦抹等方式高效率地清除/清扫掉,这些清除/清扫下来的灰尘将在灰尘储存单元4中堆积起来。结果,吸入的风量能够恢复,最初的吸尘能力能够得到确保。
另外,除尘装置12和过滤器单元5之间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通过与除尘装置12相连结的第一连结体15、和通过敲击过滤器单元5等操作使之振动的第二连结体16进行结合。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将集尘组件3组装好后或从主机体1上拆下、然后再次装到主机体1中时,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将互相连结在一起。另外,由于在连结体的外表面周围对集尘组件3进行了空气密封处理,吸尘器主机体1和集尘组件3的气密面上又设有锥角,因此,在对集尘组件3进行装拆时,空气等不会发生泄漏,即使对集尘组件3进行水洗等保养时,除尘装置12也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可以实现可靠性很高的结构。
除尘装置12及电动风机2的操作由控制装置17进行控制。具体说来,控制装置17根据用户在操作装置18进行的操作指示,使除尘装置12及电动风机2工作或停止工作。而且,根据用户对操作装置18进行的操作,在电动风机2开始工作时、停止期间或者在工作过程中使除尘装置12工作规定的一段时间。
图3中示出了除尘装置12的一个实施例。除尘装置12中包括:铁心部分19;构成电力驱动源的线圈部分20;和设置成在铁心部分19的磁路中占据一定空间的磁铁21。磁铁21与振动传递部件亦即第一连结体15形成一体,第一连结体15垫着弹性体亦即弹簧22支承在一个轴上,并且在该轴上安装成可以上下振动。线圈部分20中通入市电电源或者直流脉冲电源时,铁心部分19中将有磁场发生,对磁铁21将产生磁力作用,使得第一连结体15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振动。这样的振动经第二连结体16传递到过滤器单元5上,使所述过滤器单元5也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振动,从而将附着在所述过滤器单元5上的灰尘发生脱落。
图4中示出了除尘装置12的另一种实施例。这一除尘装置12中利用了电磁铁原理,其中包括:构成电力驱动源的电磁线圈部分23;构成运动部件的轴24;和构成弹性体的弹簧25。处于轴24的前方的传递部件即第一连结体15通过弹簧25与上述的除尘装置相联接。电磁线圈部分23中被通入市电电源或者直流脉冲电源时,轴24将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振动运动,这样的振动经弹簧25、第一连结体15和第二连结体16传递到过滤器单元5上,使所述过滤器单元5也在前后方向上发生振动,从而使附着在过滤器单元5上的灰尘发生脱落。
另外,在上面的各个实施例中,在其中的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的第二连结体16上,均设有使上述过滤器单元5发生振动的加振部件16a,由这一加振部件16a对过滤器单元5进行敲击。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除尘装置12举出的是通过电力驱动源进行操作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除尘装置12与收卷电源线7的电线卷盘实现机械连动,把手动地拉出电源线7时的力量作为驱动源来实现除尘操作。很显然,这样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图11示出了这一电动吸尘器中所使用的过滤器5的结构。其中,25为由聚脂、粘胶丝、聚丙烯等的单一或混合材料制成的无纺布等构成的基体,26为设在这一基体25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前面表层部上的多孔性膜,由灰尘分离性优异的聚四氟乙烯构成。37为设置成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紧密接触的多孔保护膜,由强度比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高的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脂、不锈钢等形成网状或片状,且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从外部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进行保护。此外,由所述基体25、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和多孔保护膜37构成的过滤材料形成折叠状,其四周与合成树脂制成的框架部件39构成一体。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中,吸入到集尘组件3(如图2中所示)中的灰尘的中粗尘先由过滤器单元5的多孔保护膜37加以分离/捕集,所捕集的灰尘则储存在灰尘储存单元4中。然后,穿过这一多孔保护膜37的细尘则由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加以分离/捕集,然后堆积起来。
然后,除尘装置12定期地或者在检测到过滤器单元5的网眼发生堵塞的状态时对过滤器单元5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进行加振,使该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及多孔保护膜37发生振动。这样,附着/堆积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细尘通过其振动力的作用而被清除掉,粗尘落入灰尘储存单元4内,细尘则落入细尘室13内。
这里,由于上述过滤单元5中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37处于最上游,微小灰尘将附着在这一表面上,而聚四氟乙烯的灰尘分离性又非常好,因此,只靠加到过滤器单元5上的振动,就可以将附着在其上的灰尘清除/清扫掉,通过简单的振动除尘就可以维持吸尘能力。
另外,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强度较弱,故整个膜显得比较脆弱,当吸向该膜26的粗尘及质量较大的小石子等撞到其上时,容易使其造成部分脱落等损伤。但是,由于在这一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设置了强度比其高的多孔保护膜37,可以将粗尘及质量较大的小石子等撞上时造成的损伤降低到最小限度,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发挥出其良好的灰尘分离性。
另一方面,在使用加振方式对附着在上述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上的灰尘进行除尘时,也可能发生反复进行多次除尘也不能完全清除、仍留有少许灰尘的情况。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下,用户可以拆下过滤器单元5,用清扫刷子等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进行刷洗或者用水洗,这样就可以把附着在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上的灰尘完全清除掉。
另外,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虽然强度较弱、整个膜显得比较脆弱,但是多孔保护膜37可以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起到保护作用。因此,使用普通的清扫刷子等进行扫除时不但可以充分地将灰尘清除掉,同时刷子等产生的外力也只作用到多孔保护膜37上,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将受到保护。由于多孔保护膜37的强度很高,不会受到擦伤等损伤,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防止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受到损伤。此外,由于这一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从聚乙烯等形成的多孔保护膜37的小孔部分暴露在外,能够维持其灰尘分离性好的优点,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很高的除尘性能。
另外,上述多孔保护膜37和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之间可以通过部分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互相固定,这样,多孔保护膜37相对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偏移就可望得到防止。
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多孔保护膜37的整个面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与多孔性膜26形成一体化,这样的话还可以防止进行上面所述的部分的粘接、焊接时容易发生的灰尘进入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和多孔保护膜37之间的现象,防止因灰尘进入引起的除尘性能的恶化。
另外,上述多孔保护膜37上的小孔开口尺寸a设定为0.1~5mm,最好为1~2mm。将开口尺寸a设定为0.1~5mm、最好设为1~2mm的话,多孔保护膜37产生的通气压损不会增加,同时又可以保护多孔性膜26不受到清扫刷子等产生的外力的影响。
而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连结体16的加振部件16a是对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亦即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相反的一侧的基体25进行敲击使其发生振动,因此不会造成直接敲击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时对其可能造成的剥落等损伤,可以在长时间内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此外,由于各个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12设置在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而且是大致处于其上方,因此,被清除下来的灰尘即使是从过滤器单元5上脱落下来,也不会落到除尘装置12上,灰尘对除尘装置12不会造成影响,可靠性可以得到提高。
(实施例9)
本实施例9与实施例8相同的部分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详细的说明。
图8中示出了本实施例9中所示的用于电动吸尘器中的过滤器5的结构,该过滤器单元5由过滤单元5A和保护单元5B组合而成。在过滤单元5A中,由聚脂、粘胶丝、聚丙烯等的单一或混合材料构成的无纺布等形成基体25(见图8d),基体25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前面表层为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26的过滤材料,这样的过滤材料被制成折叠状,其外围再与合成树脂制成的框架部件5Aa形成一体。另外,在保护单元5B中,通过橡胶等软质材料形成能够在所述过滤单元5A的框架部件5Aa上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进行镶合的框体5Bb,强度比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高的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脂或者不锈钢等形成的网状或片状多孔保护膜5Bc与框体5Bb形成一个整体。上述保护单元5B被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且留出一个间隙T。这样,既可以将比较大的粗尘先清除掉,同时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从外部起到保护作用。然后,过滤器单元5被设置成前倾状,其上部比下部在吸尘气流流向上更靠近上游一侧。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中,吸入到集尘组件3(如图2中所示)中的灰尘的中粗尘先由过滤器单元5中的保护单元5B上的多孔保护膜5Bc加以分离/捕集,所捕集的灰尘则储存在灰尘储存单元4中。然后,穿过这一多孔保护膜5Bc的细尘则由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加以分离/捕集,然后堆积起来。
然后,除尘装置12定期地或者在检测到过滤器单元5的网眼发生堵塞的状态时对过滤器单元5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进行加振,使该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及镶合在这一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框架部件5Aa中的保护单元5B上的多孔保护膜5Bc发生振动。这样,附着/堆积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的细尘通过其振动力的作用而被清除掉,粗尘落入灰尘储存单元4内,细尘则落入细尘室13内。
这里,由于上述过滤单元5中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处于最上游,故微小灰尘将附着在这一表面上,而聚四氟乙烯的灰尘分离性又非常好,因此,只靠加到过滤器单元5上的振动,就可以将附着在其上的灰尘清除/清扫掉,通过简单的振动除尘就可以维持吸尘能力。
另外,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强度较弱,故整个膜显得比较脆弱,当吸向该膜26的粗尘及质量较大的小石子等撞到其上时,容易使其造成损伤,产生部分脱落等现象。但是,由于在这一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侧设置了强度比其高的多孔保护膜5Bc,可以将粗尘及质量较大的小石子等撞上时造成的损伤降低到最小限度,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发挥出其良好的灰尘分离性。
上述多孔保护膜5Bc的小孔开口尺寸a设为0.5~5mm,最好为1~2mm。这样,既不会使多孔保护膜5Bc造成通气压损增加,而且还可以对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进行保护。
另一方面,在使用加振方式对附着在上述的过滤单元5A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上的灰尘进行除尘时,也可能发生反复进行多次除尘也不能完全清除、仍留有少许灰尘的情况。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下,可以将保护单元5B从过滤单元5A拆下,使过滤单元5A的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暴露在外,用户可以通过水洗等方式进行扫除。换句话说,即使在经长时间使用、通气性发生下降的场合下也很容易进行扫除灰尘等维护保养操作。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连结体16的加振部件16a是对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亦即与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相反的一侧的基体25进行敲击使其发生振动,因此不会造成直接敲击聚四氟乙烯多孔性膜26时对其可能造成的剥落等损伤,可以在长时间内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此外,由于各个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12设置在过滤器单元5的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侧而且是大致处于其上方,因此,被清除下来的灰尘即使从过滤器单元5上脱落下来也不会落到除尘装置12上,灰尘对除尘装置12不会造成影响,可靠性可以得到提高。
(实施例10)
图9中示出了过滤器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这一过滤器单元中,保护单元5B通过旋转轴29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在过滤单元5A上。另外,所述保护单元5B的框体5Bb被制成锥状,使与旋转支轴29相反一侧的尺寸亦即镶合深度增大(加深)。
采用这一实施例的话,保护单元5B通过旋转轴39与过滤单元5A相连结,这样在拆下保护单元5B进行扫除之际就不会丢失,同时,还具有保护单元5B容易卡入过滤单元5A中的优点。
(实施例11)
图10中示出了过滤器单元的又一个实施例。在这一过滤器单元中,过滤单元5A的两侧设有(比方说)导轨状的引导部件40,这样的引导部件40对保护单元5B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使之可以自如地滑动。
与上述的实施例5一样,这一实施例也能防止保护单元5B丢失,同时具有容易安装到过滤单元5A上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使过滤器中的灰尘容易脱落、同时使除尘装置对灰尘的除尘效果大幅度提高,减轻了维护保养的工作量,且能够持久地保持强劲的吸尘能力,因此在长时间内维持电动吸尘器的吸尘性能方面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Claims (44)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所述基体和所述多孔性膜制成折叠形状,且所述折叠形状中的多孔性膜一侧的峰顶部分由树脂覆盖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覆盖住折叠形状的多孔性膜侧的峰顶部分的树脂的宽度及高度设定为0.5mm~3mm。
3.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所述基体和该多孔性膜制成折叠形状,所述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中设有平面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中设有宽度至少为2mm或2mm以上的平面部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中设有由树脂形成的平面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折叠形状的谷底部分中设有由树脂形成的平面部分。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设在多孔性膜的吸尘气流流向下游一侧的基体为无纺布。
8.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被用作捕集由电动风机吸入的灰尘的过滤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设置成前倾状,其上部比下部靠近吸尘气流流向的上游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清除附着在所述过滤器上的灰尘的除尘装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清除附着在所述过滤器上的灰尘的除尘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除尘装置具有通过敲击与过滤器的多孔性膜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进行除尘的机构。
13.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捕集由电动风机吸入的灰尘的过滤器单元、和清除掉附着在所述过滤器单元中的灰尘的除尘装置,且
所述过滤器单元的吸尘气流流向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除尘装置具有通过敲击与过滤器的多孔性膜相反的一侧进行除尘的机构。
15.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捕集由电动风机吸入的灰尘的过滤器单元,上述过滤器单元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所述多孔性膜的上游侧设有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单元设置成前倾状,其上部比下部靠近吸气的上游侧。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具有敲击过滤器中与多孔性膜相反的侧面进行除尘的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紧密贴合。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紧密贴合。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保持一定间隙。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保持一定间隙。
22.如权利要求13~20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单元被制成折叠形状。
23.如权利要求15~20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单元呈折叠形状,同时多孔保护膜中的一部分固定到多孔性膜上。
24.如权利要求15~20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的小孔开口尺寸为0.1~5mm。
25.如权利要求13~20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多孔性膜在吸尘气流流向上的下游侧设有基体。
26.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被设置成与所述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紧密贴合。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和多孔保护膜制成折叠形状。
28.如权利要求26或者27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多孔保护膜中的一部分被固定到呈折叠形状的多孔性膜上。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上的小孔开口尺寸为0.1~5mm。
30.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以下的结构: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这一多孔性膜的上游侧设置有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该多孔保护膜设置成装拆自如,所述多孔性膜暴露在外。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基体及过滤单元的多孔性膜;和设有多孔保护膜的保护单元。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多孔保护膜被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之间留有间隙。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和多孔性膜被制成折叠形状。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上的小孔开口尺寸为0.1~5mm。
35.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以下的结构: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这一多孔性膜的上游侧设置有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该多孔保护膜设置成开闭自如,所述多孔性膜暴露在外。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基体及过滤单元的多孔性膜;和设有多孔保护膜的保护单元。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多孔保护膜被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之间留有间隙。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和多孔性膜被制成折叠形状。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上的小孔开口尺寸为0.1~5mm。
40.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以下的结构:基体中在吸尘气流流向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性膜,这一多孔性膜的上游侧设置有强度比该多孔性膜高的多孔保护膜,该多孔保护膜设置成滑动自如,所述多孔性膜暴露在外。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基体及过滤单元的多孔性膜;和设有多孔保护膜的保护单元。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多孔保护膜被设置成与多孔性膜上处于上游一侧的面之间留有间隙。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和多孔性膜被制成折叠形状。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保护膜上的小孔开口尺寸为0.1~5m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98938 | 2004-03-30 | ||
JP2004098936 | 2004-03-30 | ||
JP2004098937 | 2004-03-30 | ||
JP2004098939 | 2004-03-30 | ||
JP2004098936A JP2005279504A (ja) | 2004-03-30 | 2004-03-30 | 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29620Y true CN2829620Y (zh) | 2006-10-25 |
Family
ID=35178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2000450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29620Y (zh) | 2004-03-30 | 2005-03-15 | 过滤器及使用这种过滤器的电动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5279504A (zh) |
CN (1) | CN2829620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4276B (zh) * | 2006-11-16 | 2012-02-0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过滤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过滤器滤材 |
CN105088703A (zh) * | 2014-05-22 | 2015-11-25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线屑过滤结构及洗干一体机及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44724A (ja) * | 2006-03-17 | 2007-09-27 | Toshiba Corp | 電気掃除機 |
CN105078367B (zh) * | 2014-05-23 | 2017-08-25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吸尘器及其尘盒组件 |
KR102485311B1 (ko) * | 2021-04-15 | 2023-01-06 | 주식회사 진광필터산업 | 집진기용 백필터 장치 |
-
2004
- 2004-03-30 JP JP2004098936A patent/JP2005279504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
- 2005-03-15 CN CN 200520004502 patent/CN282962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4276B (zh) * | 2006-11-16 | 2012-02-0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过滤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过滤器滤材 |
CN105088703A (zh) * | 2014-05-22 | 2015-11-25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线屑过滤结构及洗干一体机及控制方法 |
CN105088703B (zh) * | 2014-05-22 | 2019-08-27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线屑过滤结构及洗干一体机及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279504A (ja) | 2005-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5921C (zh) | 电动吸尘器 | |
CN1230113C (zh) | 真空吸尘器的吸嘴 | |
CN1130165C (zh) | 清洁布及清洁工具 | |
CN1284500C (zh) | 多级旋风真空吸尘器 | |
CN1684621A (zh) | 真空吸尘器 | |
CN1765275A (zh) | 湿/干地板清洁装置和清洁方法 | |
CN1899187A (zh) | 具有利用惯性力分离灰尘的分离器的真空吸尘器 | |
CN1584435A (zh) | 具有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 |
CN1124106C (zh) | 一种电动真空吸尘器 | |
CN1626025A (zh) | 手提式无绳真空吸尘器 | |
CN1689500A (zh) | 吸尘器用集尘装置 | |
CN1957825A (zh) | 地板清洁装置用的回收罐 | |
CN1695535A (zh) | 电清扫机 | |
JP2005308274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21523752A (ja) | 手持ち式掃除機 | |
CN2829620Y (zh) | 过滤器及使用这种过滤器的电动吸尘器 | |
CN101675872A (zh) | 吸尘器电机前端的过滤装置 | |
CN1683054B (zh) | 过滤器及使用这种过滤器的电动吸尘器 | |
CN1524485A (zh) | 电动吸尘器 | |
JP2005279505A (ja) | 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
CN1923111A (zh) | 电动吸尘器 | |
JP2010022515A (ja)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JP2005279503A (ja) |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
CN215276332U (zh) | 一种耐久除尘空气滤芯 | |
CN2684751Y (zh) | 电动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Termination date: 2011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