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52421Y - 一种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52421Y CN2652421Y CN 03279061 CN03279061U CN2652421Y CN 2652421 Y CN2652421 Y CN 2652421Y CN 03279061 CN03279061 CN 03279061 CN 03279061 U CN03279061 U CN 03279061U CN 2652421 Y CN2652421 Y CN 265242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outer tube
- graft
- handle
- tub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内使用的血管腔内移植物输送装置。现有技术存在操作不便,遇紧急情况可能发生因外管伸长造成移植物不能完全释放之不足。本实用新型其主体结构为三根同心相套、相互之间滑动配合的高分子细管,内管连接着输送装置的头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管状空腔用于容纳血管腔内移植物。三管的尾部都连接有便于操控管子旋转和前后位移的手柄,手柄上还带有锁定装置,便于将外管和中管,中管和内管的相互位置锁定。中管手柄上有刻度标尺,便于精确内外管之间的相互位置。中管的手柄带有快速脱卸功能,以便于提高在应急情况下腔内移植物的释放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内使用的血管腔内移植物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和微创外科手术是发展迅速的现代医疗技术手段,已成功地应用于脑、心脏、血管、食道等许多疾病的治疗,由于它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中风险小,住院周期短,恢复快等优点,近来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外科手术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血管外科为例,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动静脉瘘是血管外科领域中的三大疾病。他们是引起老年人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多数病人的病情复杂,涉及多平面、多节段改变,常存在心、肺、脑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较大的手术创伤。对于这些病人,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人造血管内支撑的治疗方法有时是唯一选择。这一新型微创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释放器将人造血管等移植物通过动脉送到病变部位,对薄弱的血管壁进行加固,防止血管破裂。
介入治疗器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功能件即腔内植入物(例如支架、人造血管等)和释放装置。目前已有大量的关于各种腔内植入物的设计的文献和专利报道。相对而言,关于输送装置的报道较少。目前常用的输送装置均为两管或三管结构,腔内植入物如人造血管、支架等被压缩后置于外管和内管之间。释放时通过内外管之间的移动暴露植入物,使之膨胀后紧贴血管壁。然后输送装置再从膨胀的植入物中间原路退出。
在植入物释放时,外管的移动距离要求非常准确,移动距离不足,植入物无法释放弯曲,但移动距离太长,会使内部的部件暴露于血液中,易损伤血管壁,也不利于释放装置的顺利回收。而现有的释放装置缺乏外管移动距离的判断标记。而且已有的三管式输送装置往往只在内管和中管间有锁定装置,而外管和中管间是自由滑动的,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因操作者的失误而造成植入物提前释放,或因外管和中管之间的微小位移,使输送装置头部和外管之间出现缝隙,容易在进入和退出的过程中损伤血管壁。另外,目前的输送装置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各种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在一定的外力拉伸下材料会发生伸长。由于体内血管弯曲度非常大,容易造成外管的打折现象,这些都使得植入物的释放往往需要非常大的拉力,这就可能引起外管在拉力下伸长。这样在原有的后退距离就无法实现植入物的完全释放,对于一些较长的植入物,可能在外管达到最大后退距离,即外管的手柄和中管的手柄相碰时仍然不能实现完全释放。这种手术中遇到的紧急情况往往给操作者带来极大的麻烦,也使病人处于危险之中。目前急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以上缺点进行改进的腔内植入物释放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现有输送装置,获得一种操作方便、手术安全性好、成功率高的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在现有的输送装置上加以改进。现有输送装置的主体由内管3、中管4、外管5三根不同直径的细长管相互嵌套而成,三根管子的尾端分别安装有各自的操纵手柄6,8,9,用于调整相互之间的位置;内管3与锥形柔软的头部1相连,内管3和头部1都是中空结构,其中可以通过导引钢丝,外管的操纵手柄6上连有注液接头7。现有该类装置只有在中管和内管之间有锁定装置,而外管和中管之间是自由滑动的。本实用新型外管5的操纵手柄9和中管4的操纵手柄8上有锁定装置,其不但可以将外管5与中管4锁定,还能将中管4与内管3之间的位置锁定,使它们相互之间不能滑动或转动,因此三根管之间都可以完全锁定。这样在腔内移植物释放前和释放完毕后,可以避免头部和外管之间的结合处发生滑动,减小对血管壁的损伤,同时还可以完全避免因为误操作而引起的支架提前释放,这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好处。所输送的移植物可以是人造血管,支架,传感器等。
本实用新型在中管的手柄8前刻有长度标记,便于操作者判断外管移动的距离,实现准确释放。且便于生产一种通用规格的释放装置来进行不同长度的植入物的释放。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释放装置的中管手柄8具备独特的快速拆卸功能,或可称为应急释放功能。由于每个病人的病变部位千差万别,因此需要的腔内移植物的尺寸也是因人而异,相应的释放器也往往是定制的,即外管和中管的手柄6和8之间的距离正好等于所携带的人造血管的长度,这样操作者在定位后,只需将手柄8的头部推送到6的根部即可完成释放。但是由于人体动脉的弯曲程度很大,许多病变位于主动脉弓部,在释放时需要克服非常大的阻力,往往会造成外管伸长,这样当手柄8和6完全接触时腔内移植物仍然不能完全释放,临床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是非常危险的。针对这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中管的手柄8设计了快速拆卸机构,该结构将原来位于中管外一体化的手柄一分为二,两侧分别是凹凸楔口,依靠凹凸楔口合拢。作为手柄,遇紧急情况时,从合拢缝隙处轻轻用力,即可撬开手柄。当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时,只需用手术刀片插入手柄上的缺口轻轻一扳,手柄前半部分即可分开成为两片除去,使中管可以继续推进,或外管向后移动距离延长,实现“应急释放”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外管5的内径为4.5-8.0毫米,内管3的内径为1.1-4.0毫米。
本实用新型手术操作时所输送的移植物是置于内管3和外管5之间的空腔中,位于中管4的端部之前。释放前先将移植物在X光下移动到体内的病变部位,固定整个输送系统的位置,然后解除操纵手柄9的锁定装置,将外管5向后移动,使移植物依靠自身的弹性释放出来,并贴在血管壁上固定。然后再将外管5和中管4之间的位置恢复原装,输送系统从体内原路退回。外管5和中管2的端部以及头部1都经过特殊处理使之能够在X光下显影。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柔韧性好,便于穿越血管的弯曲部位,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操控性。内外管之间的锁定装置保证了在输送过程中血管腔内移植物在系统中的固定,可防止由于误操作而造成的提前释放。同时还可以保持外管和输送系统头部密合,减少在插入和退出时对血管壁的损伤。快速脱卸的手柄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延长外管的后退行程,便于腔内移植物的释放,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有刻度标记的中管图。
图3是中管手柄部分图,有刻度标记的中管从柄内穿过。
图4是可快速脱卸的手柄剖面结构图。
图5是手柄脱卸后部分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是释放头部,2是中管端部,3是内管,4是中管,5是外管,6、8、9分别是外、中、内管的操纵手柄,7是注液接头,10是中管刻度,11是中管脱卸凹凸楔口。
具体实施方式
用聚丙烯中空管分别制得内径是4.5、3.0、1.1mm的外管5、中管4和内管3,外管可用氟塑料制备。外管、中管、内管的长度分别为1.0m、1.2m、1.5m;三管的各端操作部分用相应材料制得操纵柄6、8、9,在中管操纵柄前部刻有标尺刻度10,并将中管操纵柄制成两片式,其上、下两侧开有凹凸楔口11,合拢后即是一体式操纵手柄,并可轻轻撬开;按现有技术在中管、内管上制锁定机构外,在外管上按同样方法制一锁定机构。外管的操纵柄上连一注液接头7、中管端部2与锥形柔软的头部1制毕后相连,上述制作及制作后的装配均使用现有技术。三管同心相套,相互之间滑动配合,内管连接输送装置的锥形头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管状空腔容纳血管腔内移植物。
上述装置制作完毕,使用时以治疗主动脉瘤的人造血管输送为例如下:使用时释放系统将压缩的人造血管通过患者股动脉的切口在X光监控下输送到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腹主、胸主动脉瘤)。精确定位后,固定输送系统的位置不动,将外管向后移动或外管不动,相互锁定的内管和中管向前移动,使压缩的人造血管暴露在血管中,记忆合金支架自动张开,紧贴住血管壁,待人造血管完全释放后,再将外管向前推或中管和内管向后收,使释放器头部和外管重新密合,然后整个释放器再原路退出完成释放过程。
Claims (4)
1、一种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主体由内管(3)、中管(4)、外管(5)三根不同直径的细长管相互嵌套而成,三根管子的尾端分别有各自的操纵手柄(6,8,9),用于调整相互之间的位置;内管(3)与锥形柔软的头部(1)相连,内管(3)和头部(1)都是中空结构,其中可以通过导引钢丝,外管的操纵手柄(6)上连有注液接头(7),其特征在于外管(5)的操纵手柄(9)和中管(4)的操纵手柄(8)上有锁定装置,可以将外管(5)与中管(4)锁定,使之相互之间不能自由滑动或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管(4)的操纵手柄(8)的前部有长度标记(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管(4)的操纵手柄(8)是两片式脱卸结构,其两侧分别是凹凸楔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外管(5)的内径为4.5-8.0毫米,内管(3)的内径为1.1-4.0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79061 CN2652421Y (zh) | 2003-09-29 | 2003-09-29 | 一种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79061 CN2652421Y (zh) | 2003-09-29 | 2003-09-29 | 一种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52421Y true CN2652421Y (zh) | 2004-11-03 |
Family
ID=34332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27906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52421Y (zh) | 2003-09-29 | 2003-09-29 | 一种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52421Y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6111A (zh) * | 2009-08-24 | 2012-07-18 | 阔利迈德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把手的植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US9393139B2 (en) | 2009-08-24 | 2016-07-19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Implantation system with handle and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N106456343A (zh) * | 2014-05-21 | 2017-02-22 |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 支架传送系统 |
US9999531B2 (en) | 2009-08-24 | 2018-06-19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Variable scale stent deployment device |
CN115227469A (zh) * | 2022-07-19 | 2022-10-25 | 峰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多支架输送系统及方法 |
CN115364334A (zh) * | 2022-08-18 | 2022-11-22 | 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植入物释放机构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 |
-
2003
- 2003-09-29 CN CN 03279061 patent/CN265242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99531B2 (en) | 2009-08-24 | 2018-06-19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Variable scale stent deployment device |
US10058444B2 (en) | 2009-08-24 | 2018-08-28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Implantation system with handle and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N104644299A (zh) * | 2009-08-24 | 2015-05-27 | 阔利迈德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把手的植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US9393139B2 (en) | 2009-08-24 | 2016-07-19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Implantation system with handle and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US9414943B2 (en) | 2009-08-24 | 2016-08-16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Implantation system with handle and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US9439652B2 (en) | 2009-08-24 | 2016-09-13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Implantation device with handl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N104644299B (zh) * | 2009-08-24 | 2017-01-18 | 阔利迈德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把手的植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US10779977B2 (en) | 2009-08-24 | 2020-09-22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Variable scale stent deployment device |
CN102596111B (zh) * | 2009-08-24 | 2015-04-01 | 阔利迈德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把手的植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US10485685B2 (en) | 2009-08-24 | 2019-11-26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Implantation system with handle and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N102596111A (zh) * | 2009-08-24 | 2012-07-18 | 阔利迈德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把手的植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US10137022B2 (en) | 2009-08-24 | 2018-11-27 |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 Implantation device with handl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N106456343B (zh) * | 2014-05-21 | 2018-10-16 |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 支架传送系统 |
CN106456343A (zh) * | 2014-05-21 | 2017-02-22 |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 支架传送系统 |
CN115227469A (zh) * | 2022-07-19 | 2022-10-25 | 峰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多支架输送系统及方法 |
CN115364334A (zh) * | 2022-08-18 | 2022-11-22 | 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植入物释放机构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 |
CN115364334B (zh) * | 2022-08-18 | 2024-04-30 | 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植入物释放机构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67991B (zh) | 输送鞘管 | |
KR101453571B1 (ko) | 혈관 복구 장치 | |
JP4783876B2 (ja) |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デリバリー(送入)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ット、およ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を留置する方法 | |
JP5526311B2 (ja) | 胸郭誘導器 | |
US20140052239A1 (en) | Conveying appliance with valve locating function for use during percutaneous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operation | |
AU2009213155B2 (en)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fitting a stent-graft or similar device | |
CN104706448B (zh) | 覆膜支架以及覆膜支架用输送系统 | |
JPH09512182A (ja) | 機械的リンケージによって半径方向に拡張可能なステントを配置する装置と方法 | |
KR20060072137A (ko) | 스텐트 그래프트, 스텐트 그래프트 전달 시스템, 그리고스텐트 그래프트를 이식하기 위한 키트 및 방법 | |
CN104398330B (zh) | 支架输送系统 | |
JP2010504820A (ja) | 胸部大動脈瘤を修復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WO2007016821A1 (fr) | Prothèse de stent chirurgical et transporteur pour transporter les prothèses | |
CN113081389A (zh) | 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924246U (zh) | 一种主动脉瘤血管支架的释放装置 | |
CN107280808A (zh) | 输送系统及覆膜系统 | |
CN2652421Y (zh) | 一种血管腔内移植物的输送装置 | |
CN204766991U (zh) | 一种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 | |
CN204364182U (zh) | 支架输送系统 | |
CN201664353U (zh) | 一种主动脉分体式支架及其双导丝输送器 | |
CN214967138U (zh) | 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 | |
CN208626393U (zh) | 跨瓣装置 | |
CN213789513U (zh) | 一种带保护装置的药物球囊输送系统 | |
CN204542478U (zh) | 覆膜支架以及覆膜支架用输送系统 | |
CN206252567U (zh) |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回收装置 | |
CN109431666B (zh) | 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和术中支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