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18324Y - 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18324Y CN2618324Y CNU032259999U CN03225999U CN2618324Y CN 2618324 Y CN2618324 Y CN 2618324Y CN U032259999 U CNU032259999 U CN U032259999U CN 03225999 U CN03225999 U CN 03225999U CN 2618324 Y CN2618324 Y CN 261832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board
- elastic contact
- socket
- p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6010058109 Hangnail Disease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及插头,插座具有插座本体及若干第一端子,每一第一端子具有基部、第一焊尾部、固持部及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一焊尾部是自基部一端延伸出插座本体,固持部大致垂直基部,第一弹性接触部是自基部另一端弯折并大致平行固持部延伸;插头具有插头本体及若干第二端子,每一第二端子具有U形部及第二焊尾部,U形部两分枝分别为第二弹性接触部及固持脚,第二焊尾部是自固持脚末端弯折延伸出插头本体,当插座与插头配合时,第一弹性接触部与第二弹性接触部接触配合,以提供充分的弹性偏移量,确保插头与插座间良好电性接触。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插头及插座且插头及插座间能实现良好电性接触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连接器的种类繁多,随着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些配合新机种的连接器也不断问世,以最近非常流行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如微型计算机、移动电话等,都依功能不同对连接器进行各种不同型式的设计。其中值得探讨的是,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因为使用功能不断增强而外形愈来愈小,所以对连接器的体积要求也愈小,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的排列也愈密,因此不但制造上要考虑端子的组装方式,更要确保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的可靠接触及电讯号传输的稳定性与正确性。
美国专利第5,931,689、5,842,875、5,836,773、5,830,018、5,639,248、5,626,500、5,626,482、5,599,192及5,161,985号等均揭露了板对板连接器的现有技术。这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容纳有若干第一端子的插座及容纳有若干第二端子的插头,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接触配合。其中第一端子自由端一般设计为U形或S形以提供弹性接触部,而第二端子则为大致直的接触端,这样第一、二端子间的接触配合力只能来自弹性接触部的弹性变形。第一、二端子间要想获得可靠的接触,必须增大弹性接触部的弹性偏移量,如此将造成插座与插头间插拔困难。此外,直的第二端子为固定在插头内,必须具有足够的长度,使插头高度不能有效减小,不利于板对板连接器的小型化。
美国专利第5,520,545号揭露了板对板连接器的另一现有技术,其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均为U形弹性接触部,插头与插座配合后二U形接触部呈反向,但此种配置不易对准使二U形接触部均正常发挥其弹性变形量,往往只有一支在起作用,而如果以增加其间接触面积来解决,仍不利于板对板连接器的小型化。
美国专利第5,975,916号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第一端子呈S形,由一倒U形及一末端正U形接触部连成,第二端子接触部亦呈U形,插头与插座配合后二U形接触部呈同向,二接触部间并通过第二端子接触部上的凹陷进行锁扣。但此种设计易使第一端子的正U形接触部的U形底端应力过于集中,此处有发生疲劳的危险,且在二接触部间仍不能获得充足的接触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使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间有足够的接触力,确保良好电性接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及插头,插座具有插座本体及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在插座本体中,每一第一端子具有基部、第一焊尾部、固持部及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一焊尾部是自基部一端沿基部延伸方向继续延伸出插座本体,以电连接一电路板,固持部大致垂直基部并延伸自第一焊尾部与基部的交界处,以固定第一端子在插座本体,第一弹性接触部是自基部另一端弯折并大致平行固持部延伸;插头具有插头本体及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二端子收容在插座本体中,每一第二端子具有U形部及第二焊尾部,U形部一分枝为第二弹性接触部,另一分枝为固持脚,以固定第二端子在插头本体,第二焊尾部是自固持脚末端弯折并在第二弹性接触部末端上延伸出插头本体,以电连接另一电路板,当插座与插头配合时,第一弹性接触部与第二弹性接触部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二弹性接触部间可产生充分的弹性偏移量,因而可确保插头与插座间良好电性接触,且第一端子的结构可改善应力分布,不易发生疲劳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插座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部分剖视图,显示插座与插头处于组合状态。
图中,1.插座,10.插座本体,11.基板,12.侧墙,13.嵌合槽,14.卡榫,15.第一端子槽,16.安装孔,17.收容孔,20.第一端子,21.基部,22.第一焊尾部,23.固持部,24.倒钩,25.第一弹性接触部,26.接触头,3.插头,30.插头本体,31.底板,32.嵌合凸榫,33.凸耳,34.扣孔,35.收容通道,36.干涉槽,40.第二端子,41.第二焊尾部,42.U形部,43.固持脚,44.第二弹性接触部,45.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座1及一插头3,插座1与插头3分别表面安装于一印刷电路板(图未示),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再通过插座1与插头3间的配合使二印刷电路板间实现电性连接。
如图1及图3所示,插座1包括插座本体10及两排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一端子20收容在插座本体10中。插座本体10大致呈长方形,具有一扁平基板11,基板11相对两侧凸伸出一对侧墙12并沿基板11的纵长方向延伸,该对侧墙12间形成嵌合槽13,基板11相对两端则分别伸出一卡榫14,基板11底面相对侧墙12处开设有若干等间距的第一端子槽15以分别收容相应的第一端子20,侧墙12内相对第一端子槽15形成若干贯通侧墙12的安装孔16及收容孔17,安装孔16及收容孔17并与相应的第一端子槽15连通,收容孔17还与嵌合槽13连通。由于两排第一端子20属对称构造,故在图3中仅分解出一排第一端子20予以说明,而且每一第一端子20构造均相同,故仅以其中之一第一端子20详予叙述。以下图4也相同地仅分解出其中一排端子供说明。
第一端子20是由金属片材冲压下料成型,具有刚性基部21,基部21一端在其延伸方向继续延伸出第一焊尾部22。固持部23大致垂直基部21并延伸自第一焊尾部22与基部21的交界处,且固持部23上设有倒钩24。基部21另一端则弯折并大致平行固持部23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接触部25,第一弹性接触部25自由端为上扬弯曲的接触头26。请配合图5所示,第一端子20自插座本体10的基板11底部插入第一端子槽15,并使固持部23进入安装孔16,第一弹性接触部25进入收容孔17,固持部23的倒钩24与安装孔16干涉配合而固定第一端子20。第一端子20固定入插座本体10后,第一焊尾部22自第一端子槽15伸出以焊接于印刷电路板(图未示),上扬的接触头26则自收容孔17凸伸入嵌合槽13,接触头26可向收容孔17内伸缩以提供弹性。
请参阅图2及图4,插头3包括插头本体30及两排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二端子40收容在插头本体30中。插头本体30亦大致呈长方形,具有扁平底板31及自底板31伸出的嵌合凸榫32,嵌合凸榫32与插座本体10的嵌合槽13配合。底板31相对两端各向外伸出一凸耳33,凸耳33内形成扣孔34,扣孔34与插座本体10的卡榫14扣合使插座1与插头3组合牢固。嵌合凸榫32相对两侧开设有等间距排列的若干端子收容通道35,该等收容通道35贯穿嵌合凸榫32及底板31,且侧面也连通外界,即收容通道35三面与外界连通,内侧面相对宽扩形成干涉槽36。
第二端子40是由金属带冲压弯折形成,具有大致呈U形的U形部42,U形部42的两分枝分别为自由的第二弹性接触部44及固持脚43,固持脚43上设有倒刺45。第二焊尾部41自固持脚43末端弯折并在第二弹性接触部44末端上水平延伸。请配合图6所示,第二端子40自底板31插入收容通道35,固持脚43置于干涉槽36中,并通过倒刺45与干涉槽36干涉配合固定第二端子40。第二端子40固定入插头本体30后,第二焊尾部41自收容通道35伸出以焊接于另一印刷电路板(图未示),第二弹性接触部44露出收容通道35,当与第一端子20的第一弹性接触部25接触配合时,第二弹性接触部44可向收容通道35内伸缩以提供弹性。
再请参阅图5、图6及图7,当插头3与插座1组配时,使插头3的嵌合凸榫32对准插座1的嵌合槽13插入,并使扣孔34与卡榫14扣合,此时,第一、二弹性接触部25、44相互抵触并均向内收缩,分别产生一定的弹性偏移量,而充分的弹性偏移量是产生足够的接触正压力所必须,足够的接触正压力才可确保可靠接触,因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弹性接触部25、44间可产生充分的弹性偏移量,且第一端子20上扬的接触头26进一步增大与第二弹性接触部44的接触面积,因而可确保插头1与插座3间良好电性接触,再者,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20的结构可改善应力分布,不易发生疲劳损坏。另外,第二端子40之第二弹性接触部44末端还可在与第一弹性接触部25接触的侧面设一凹陷(图未示),与第一端子20之上扬的接触头26扣合,进一步增强第一、第二端子20、40间的接触保持性。
Claims (10)
1.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含相互对接的插座与插头,该插座具有插座本体及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在插座本体中,该插头具有插头本体及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二端子收容在插头本体中,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端子具有基部、第一焊尾部、固持部及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一焊尾部是自基部一端沿基部延伸方向继续延伸出插座本体,与一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固持部大致垂直基部并延伸自第一焊尾部与基部的交界处,固持部固定第一端子在插座本体中,第一弹性接触部是自基部另一端弯折并大致平行固持部延伸,每一第二端子具有U形部及第二焊尾部,U形部一分枝为第二弹性接触部,另一分枝为固持脚,固持脚固定第二端子在插头本体中,第二焊尾部是自固持脚末端弯折并在第二弹性接触部末端上延伸出插头本体,与另一电路板电连接,当插座与插头对接时,第一弹性接触部与第二弹性接触部接触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具有基板,基板相对两侧伸出侧墙,侧墙间形成嵌合槽,所述插头本体具有底板及自底板凸伸出的嵌合凸榫,当插座与插头对接时,嵌合槽与嵌合凸榫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基板相对两侧开设有若干第一端子槽,所述侧墙内相对第一端子槽形成若干连通第一端子槽的安装孔及收容孔,收容孔连通嵌合槽,第一端子插入第一端子槽,固持部在安装孔中,第一弹性接触部置于收容孔中并伸入嵌合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的嵌合凸榫相对两侧开设有若干贯穿嵌合凸榫及底板的收容通道,收容通道的三面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端子插入收容通道中,第二弹性接触部露出收容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通道内侧形成干涉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相对两端分别伸出一卡榫,所述插头本体相对两端各向外伸出一凸耳,凸耳内形成扣孔,当插座与插头对接时,扣孔与卡榫扣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自由端为上扬弯曲的接触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末端设有凹陷,与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自由端扣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固持部上设有倒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固持脚上设有倒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032259999U CN2618324Y (zh) | 2003-05-08 | 2003-05-08 | 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032259999U CN2618324Y (zh) | 2003-05-08 | 2003-05-08 | 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18324Y true CN2618324Y (zh) | 2004-05-26 |
Family
ID=34246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2599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618324Y (zh) | 2003-05-08 | 2003-05-08 | 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18324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0769B (zh) * | 2005-03-23 | 2011-04-20 | 莫列斯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CN101515676B (zh) * | 2008-02-20 | 2011-12-28 | Smk株式会社 | 连接用插座 |
CN101662089B (zh) * | 2008-08-28 | 2012-05-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电连接器 |
-
2003
- 2003-05-08 CN CNU032259999U patent/CN261832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0769B (zh) * | 2005-03-23 | 2011-04-20 | 莫列斯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CN101515676B (zh) * | 2008-02-20 | 2011-12-28 | Smk株式会社 | 连接用插座 |
CN101662089B (zh) * | 2008-08-28 | 2012-05-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17942B2 (en) |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with anti-displacement structure | |
US7658636B2 (en) |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2868036B (zh) | 电连接器 | |
US7320605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contacts | |
JP2724657B2 (ja) | 低プロフィルの電気コネクタ | |
US7794285B1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CN101414713B (zh) | 具有缩短触点的电连接器组件 | |
KR20100098318A (ko) | 전기 커넥터 | |
JP485151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9950727B (zh) |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 |
US20020142629A1 (en) |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652413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6827588B1 (en) | Low profile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 |
US8221138B2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oldering tail | |
US656896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US737779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JP4927454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316853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端子 | |
JP3898643B2 (ja) | 小型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
CN2618324Y (zh) | 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 |
US7874876B1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US7959472B1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CN101447624B (zh) | 接触部件、接触部件的保持构造及电连接器 | |
CN209298392U (zh) | 柔性软板电连接器组件 | |
US6273748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5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