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52743Y - 笔用夹握件及笔杆体 - Google Patents
笔用夹握件及笔杆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452743Y CN2452743Y CN00243706U CN00243706U CN2452743Y CN 2452743 Y CN2452743 Y CN 2452743Y CN 00243706 U CN00243706 U CN 00243706U CN 00243706 U CN00243706 U CN 00243706U CN 2452743 Y CN2452743 Y CN 245274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pe sheet
- prominent shape
- folder
- held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3/00—Holders or connectors for writing implements; Means for protecting the writing-points
- B43K23/008—Holders comprising finger grip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用夹握件,其可提供适合的缓冲效果,并且使耐久性提高。在夹握件主体的外表面上,沿夹握件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比如3个的突状片组,该突状片组由借助持握力可弯曲的多个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状片部形成。沿与各突状片组中的各突状片部保持平行的剖面观看,各突状片部的高度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该突状片部不从未形成有突状片部的夹握件主体外表面的轮廓延长线,向外径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用夹握件与具有笔用夹握件的笔杆体,本实用新型特别是涉及该笔用夹握件的改进。
在过去,作为这种笔用夹握件,包括有比如,JP特开平10-181274号公报或JP2000-108575号公报中所描述的形式。这些公报中所描述的夹握件均在夹握件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多个板状突起。由于形成有这样的板状突起,这样即使在通过较硬的材质形成夹握件的情况下,仍会获得柔软的触感,另外,具有下述效果,即持握的手指局部地陷入夹握件的表面较深程度,指尖难于滑动。
但是,上述各公报所描述的板状突起还具有下述形式,即其沿圆周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但仍有一部分不完全沿圆周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然而,板状突起基本上相对夹握件主体,沿外径方向伸出。为此,当持握时,板状突起歪倒,可提供良好的触感,由于限制板状突起的恢复力较弱,这样具有下述问题,即即使在解除持握力的情况下,仍不能恢复,板状突起处于歪倒的状态。另外,还具有下述问题,即由于长期使用,板状突起的恢复力进一步降低,这样上述问题就更加显著,耐久性变差。此外,由于板状突起相继地歪倒,手指很容易滑动,这样为了抑制该滑动,相反会对手指施加负担,产生疲劳。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适合的缓冲效果,并且可使耐久性提高的笔用夹握件,以及具有该笔用夹握件的笔杆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用夹握件,其特征在于在该夹握件主体的外表面上,沿夹握件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下述的突片组,该突片组由借助持握力可弯曲的多个,朝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状片部形成,沿与各突片组中的各突状片部保持平行的剖面观看,各突状片部的高度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该突状片部不从未形成有突状片部的夹握件主体外表面的轮廓延长线,朝外径方向突出。由于突状片部不从未形成突状片部的夹握件主体外表面的轮廓延长线,朝外径方向突出,这样各突状片部的两个端部沿其高度方向的范围,完全以固定方式由夹握件主体外表面约束。因此,突状片部不以较大程度歪倒,保持较高的恢复力与弹力。由于上述结构,还可使耐久性提高。
上述的的突片组的数量在3个以下。
当使上述的各突片组中相应突状片部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将各突片组沿夹握件轴方向2等分,分为前方部与后方部,前方部的突状片部平均圆周方向的尺寸按照大于后方部的突状片部平均的圆周方向尺寸的方式设定。由于使用者通过手指而直接接触持握部所以倾向集中于突片组的前方部,这样可使位于前方部的突状片部圆周方向的尺寸大于后方部的相应尺寸,可使持握部以较大程度弯曲。
当将上述各突片组沿夹握件轴方向2等分,分为前方部与后方部时,前方部中的突状片部平均高度按照大于后方部中突状片部的平均高度的方式设定。由于使用者通过手指而直接接触持握部,倾向集中于突片组的前方部,这样可使位于前方部的突状片部圆周方向的尺寸大于后方部的相应尺寸,可使持握部以较大程度弯曲。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多个突状片部形成的各突片组,包围该突片组的夹握件主体的一部分,夹握件主体中的剩余部分通过双色成形的方式形成一体。由于采用双色成形方式,这样可改变笔用夹握件中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笔杆体的构成是通过双色形成方式,将上述的笔用夹握件,与由非弹性材料形成的笔杆形成一个整体。由于笔用夹握件和笔杆采用双色成形方式,这样在笔杆上安装笔用夹握件时节省时间,并且可改变笔杆体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握件主体朝向后方延伸至支承指间的指间支承部,在该指间支承部上,设置有由因支承力作用可弯曲的多个沿外径方向突出的突状片部形成的突片组。这样还可使指间支承部的缓冲性提高。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笔用夹握件第1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第1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为沿图2中的3-3线看到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2中的4-4线看到的剖视图;
图5为在第1实施例的笔用夹握件中安装笔杆体22的状态平面图;
图6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笔用夹握件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笔用夹握件的第2实施例纵向剖视图;
图8为第2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9为从图8,以该夹握件的轴心为中心,旋转30°的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笔用夹握件的第3实施例侧视图;
图11为沿图10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12为沿与表示本实用新型笔用夹握件第4实施例的突状片部保持平行的剖面看到的剖视图;
图13为沿与表示本实用新型笔用夹握件第5实施例的突状片部保持平行的剖面看到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笔用夹握件第6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15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笔用夹握件的笔杆体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16为沿图15中16-16线看到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图。在图中,标号10表示笔用夹握件,该夹握件10安装于专门的笔杆20上。笔用夹握件10可由弹性材料,具体说,由合成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材料形成。该夹握件10包括构成基部的略呈圆筒状的夹握件主体12,在该夹握件主体12的外表面12a上,按照沿夹握件主体1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突片组16,该突片组16由多个沿径向突出的突状片部14形成。该突片组16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开,其间距为120°,共计形成3个,它们与通常多用于持握的大拇指,食指,中指这3个指相对应。但是,该突片组16不限于3个,其可为2个,根据情况,也可仅仅为1个。另外,还可采用4个以上,但是在按照本实施例的方式,各突状片部14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场合,为了使各突状片部14的圆周方向尺寸足够大,最好不分得过多,其数量适合在3个以下。
各突状片部14沿圆周方向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从与突状片部14保持平行的剖面观看,未形成有突状片部14的夹握件主体12外表面12a的轮廓呈圆弧状,当将分散开的外表面12a的轮廓延长,相互连接时,便形成外表面12a的轮廓,以及构成圆形轮廓的延长线C。各突状片部14的高度与延长线C相同。按照上述方式,为了使突状片部14不从延长线C,朝外径方向伸出,各突状片部14的两个端部沿其整个高度方向(即,径向)的范围,完全以固定方式由夹握件主体12的外表面约束。由于在其上,即使在突状片部14的中间部,突状片部14不相对延长线C,朝外径方向伸出,这样不会以较大程度歪倒,于是,保持较高的弹力。
另外,由于各突状片部14的两个端部由夹握件主体12约束,当突状片部14的圆周方向尺寸较小时,该突状片部14的圆周方向中间部的弯曲量限制在较小程度,与此相反,当突状片部14的圆周方向尺寸较大时,该突状片部14的圆周方向中间部可弯曲较大程度。在本实施例中,将各突片组16沿轴向2等分,分成前方部16A与后方部16B时,前方部16A的突状片部14中的平均圆周方向尺寸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该尺寸大于后方部16B的突状片部14的平均圆周方向尺寸,该突状片部的圆周方向尺寸按照随着不断前移,逐渐增加或相等的方式设定,位于前端的突状片部14保持最大的圆周方向尺寸。
同样,由于各突状片部14的根部由夹握件主体12约束,如果突状片部14的高度较低,则突状片部14的弯曲量限制在较小程度,与此相反,如果突状片部14的高度较大,则该突状片部14的前端位移量较大。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各突片组16的多个突状片部14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前方部16A的突状片部14的平均高度大于后方部16B的突状片部14的平均高度,其高度随着向前方移动,逐渐增加或相等,位于其前端的突状片部14可保持最大高度。
通过上述圆周方向尺寸与高度的设定,使位于前方部16A的突状片部14以大于位于后方的突状片部14的程度弯曲方式设定。
如图5所示,上述笔用夹握件10通过使该笔用夹握件10嵌入到笔杆20的外周区域的方式,构成笔杆20与笔杆体22。另外,笔杆20既可由1个部件形成,也可由前杆与后杆等多个部件形成。
如图6所示,如果使用者握住笔杆体22,通过手指持握笔用夹握件10,则由于该持握力,突状片部14发生弯曲。虽然有个体差异,但是使用者通过手指直接接触的持握部,即使在突片组16中,仍具有集中于轴向前方部16A的倾向,由于前方部16A的突状片部14按照其弯曲程度大于后方部16B的突状片部14的方式设定,这样便获得足够的缓冲效果,另外,获得足够的止滑效果。各突状片组16中突状片部14的弯曲即使在相同的突片组16内的情况下,仍主要发生于与手指直接相接触的突状片部14,以及随该突状片部14的弯曲,而弯曲其周围的突状片部14中相应圆周方向的中间部。其中,由于各突状片部14的两个端部由夹握件主体12约束,这样其变形较小,在各突状片部14上,作用有较高的恢复力。于是,不会对使用者提供过于柔软的触感,获得适合的硬度,即使在长时间书写后,仍可减小使用者的疲劳。
使用者将手与笔杆体22分离,解除持握力,则突状片部14在其较高的弹力作用下,当即便恢复到原始立起的状态。由于在该突状片部14中,从结构上说,可保持较高的恢复力,这样可使耐久性提高。
图7~9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图。本实施例的笔用夹握件10-2的下述方面与第1实施例不同,该方面指各突片组16-2中各突状片部14-2的圆周方向尺寸在前端稍后方的部位,为最大,其它方面与第1实施例相同。该最大尺寸的部位与大多数人持握的部位相对应。但是,当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沿轴向将突状片组16-2进行2等分,分成前方部16A与后方部16B时,前方部16A中突状片部14-2的平均圆周方向尺寸,大于后方部16B中突状片部14-2的平均圆周方向尺寸,另外,前方部16A中突状片部14-2的平均高度大于后方部16B中突状片部14-2的平均高度,这一点与第1实施例相同,于是,该部位的圆周方向尺寸最大,容易弯曲,这样可提供足够的缓冲效果,可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10与图11为第3实施例的图,其表示笔用夹握件10安装于笔杆体22上的状态。在该笔用夹握件10-3中,由多个沿径向突出的突状片部14-3形成的2个突状片组16-3,沿夹握件12-3的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沿与该突状片部14-3平行的剖面观看,如果将未形成有突状片部14-3的夹握件主体12-3中的外表面12-3a的轮廓延长相互连接,则形成外表面12-3a,以及构成椭圆形状的轮廓延长线C一3。由于各突状片部3的高度与该延长线C-3相同,其不从该延长线C-3,朝外径方向突出,这样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按照上述方式,由未形成有突状片部的夹握件主体与其延长线构成的轮廓,不限于圆形轮廓,可形成任意的形状。图12和图13为圆形轮廓以外的实例,它们分别为沿与表示第4和第5实施例的突状片部保持平行剖面看到的剖视图。
图12的实例笔用夹握件10-4,由多个沿径向突出的突状片部14-4形成的突状片组16-4沿夹握件主体12-4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而设置有3个,如果将未形成有突状片部14-4的夹握件主体12-4的外表面延长而相互连接,便形成其外表面,以及基本呈三角形轮廓的延长线C-4。各突状片部14-4的高度与该延长线C-4相同。象第1实施例那样,对于各突状片组16-4中各突状片部14-4的圆周方向尺寸和高度,各突状片组16-4的前方部的圆周方向尺寸大于后方部,或前方部的高度大于后方部。
图13的实例笔用夹握件10-5,由多个沿径向突出的突状片部14-5形成的突状片组16-5沿夹握件主体12-5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而设置有2个,如果将未形成有突状片部14-5的夹握件主体12-5的外表面延长而相互连接,则便形成其外表面,以及基本呈三角形轮廓的延长线C-5。各突状片部14-4的高度与该延长线C-5相同。象第1实施例那样,对于各突状片组16-5中各突状片部14-5的圆周方向尺寸和高度,各突状片组16-5的前方部的圆周方向尺寸大于后方部,或前方部的高度大于后方部。
图14为第6实施例的图。在图中,笔用夹握件10-6中,包括由多个突状片部14-6形成的各突状片组16-6,包围各突状片组16-6的夹握件主体12-6的包围部12-6b,以及夹握件主体12-6的剩余部分12-6c,通过双色成形的方式形成一体,这一点与第1实施例(或第2~5实施例)不同,而其它方面与第1实施例(或第2~5实施例)相同。突状片部14-6与夹握件主体12-6的包围部12-6b由合成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形成,剩余部分12-6c也可由相同的弹性材料构成,或还可由弹性材料以外的材料构成。作为突状片部14-6和夹握件主体12-6的包围部12-6b与剩余部分12-6c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替换方式,上述部分还可为不同颜色的材料,可使外观性提高。
图15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笔用夹握件的笔杆体的另一实施例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第1~6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笔用夹握件10~10-6中任何一个,以及由非弹性材料形成的笔杆20-7通过双色成形方式形成一体,构成笔杆体。在图示的实例中,与第2实施例相同的笔用夹握件10-7,以及由非弹性材料形成的笔杆20-7通过双色成形方式形成一体。但是,笔用夹握件10-7中的夹握件主体12-7延伸至后方,在支承大拇指与食指的指间支承部,设置有突状片组16-7,该突状片组16-7由从夹握件主体12-7,向外径方向突出的多个突状片部14-7形成。该突状片部14-7可在指间支承力的作用下弯曲。由此,不仅对指尖,提供缓冲效果,而且即使对指间,也提供缓冲效果,这样,还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触感。
上述突状片部14-7与其它的突状片部14-1~14-6相同,如图16所示,其高度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突状片部不从作为未形成夹握件部的夹握件主体外表面的轮廓延长线的圆形轮廓C-7,向外径方向径向突出。由此,突状片部14-7具有较高的恢复力,并且保持较高的耐久性。
另外,在上述实例中,对突状片部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不限于此情况,该突状片部还可沿轴向延伸。同样在此场合,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突状片部不从未形成有突状片部的夹握件主体外表面的轮廓延长线,向外径方向突出,突状片部的两个端部,即前端部与后端部沿其长度方向(径向)的范围,以固定方式完全由夹握件主体的外表面约束,由此,可保持与上述实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果按照上面描述的方式,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为持握笔杆体的使用者提供适合的缓冲效果,并且用于提供该缓冲效果的,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状片部保持较高的恢复力,可保持较高的耐久性。
Claims (12)
1.一种笔用夹握件,其特征在于在该夹握件主体的外表面上,沿夹握件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下述的突状片组,该突状片组由借助持握力可弯曲的多个,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状片部形成,沿与各突状片组中的各突状片部保持平行的剖面观看,各突状片部的高度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该突状片部不从未形成有突状片部的夹握件主体外表面的轮廓延长线,向外径方向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用夹握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突状片组的个数小于3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笔用夹握件,其特征在于当使各突状片组中的相应突状片部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将各突状片组沿夹握件轴方向2等分,分为前方部与后方部时,前方部的突状状片部的平均圆周方向尺寸按照大于后方部的突状状片部的平均圆周方向尺寸的方式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笔用夹握件,其特征在于当将各突状片组沿夹握件轴方向2等分,分为前方部与后方部时,前方部中突状片部的平均高度按照大于后方部中突状片部的平均高度的方式设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笔用夹握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上述多个突状片部形成的各突状片组,包围该突状片组的夹握件主体的一部分,以及夹握件主体中剩余部分通过双色成形的方式形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笔用夹握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握件主体朝向后方延伸至支承指间的指间支承部,在该指间支承部上,设置有由因支承力作用可弯曲的多个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状片部形成的突状片组。
7.一种笔杆体,其特征在于:在有笔用夹握件和由非弹性材料构成的笔杆的笔杆体中,在夹握件主体的外表面上,沿夹握件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下述的突状片组,该突状片组在夹握件主体的外表面上突出于由于支撑力的作用可弯曲的多个外径方向;沿与各突状片组中的各突状片部保持平行的剖面观看,各突状片部的高度设计得使其在无突状片部的夹握件主体的外表面轮廓的延长线上不突出于外径方向;上述笔用夹握件和上述笔杆通过两色成形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杆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突状片组的个数小于3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笔杆体,其特征在于当使各突状片组中的相应突状片部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将各突状片组沿夹握件轴方向2等分,分为前方部与后方部时,前方部的突状状片部的平均圆周方向尺寸按照大于后方部的突状状片部的平均圆周方向尺寸的方式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笔杆体,其特征在于当将各突状片组沿夹握件轴方向2等分,分为前方部与后方部时,前方部中突状片部的平均高度按照大于后方部中突状片部的平均高度的方式设定。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笔杆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上述多个突状片部形成的各突状片组,包围该突状片组的夹握件主体的一部分,以及夹握件主体中剩余部分通过双色成形的方式形成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笔杆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握件主体朝向后方延伸至支承指间的指间支承部,在该指间支承部上,设置有由因支承力作用可弯曲的多个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状片部形成的突状片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P12188503 | 2000-06-22 | ||
JP2000188503A JP2002002182A (ja) | 2000-06-22 | 2000-06-22 | 筆記具用グリップ及び筆記軸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452743Y true CN2452743Y (zh) | 2001-10-10 |
Family
ID=1868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2437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52743Y (zh) | 2000-06-22 | 2000-07-20 | 笔用夹握件及笔杆体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167069A1 (zh) |
JP (1) | JP2002002182A (zh) |
KR (1) | KR20020000474A (zh) |
CN (1) | CN2452743Y (zh) |
TW (1) | TW584081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75553C (zh) * | 2003-07-31 | 2009-04-08 | 株式会社百乐 | 笔具的笔管 |
BR0304184A (pt) * | 2003-09-19 | 2005-05-10 | A W Faber Castell S A | Processo de fabricação de lápis e lápis |
ITTO20040065U1 (it) * | 2004-05-07 | 2004-08-07 | Dobell Spa | Penna a sfera |
KR100709309B1 (ko) * | 2005-03-17 | 2007-04-20 | 타임스페이스시스템(주) | 한글 자음 입력장치 |
KR100773702B1 (ko) * | 2006-04-24 | 2007-11-08 | 양명실 | 필기구 |
DE102010060096A1 (de) * | 2010-10-21 | 2012-04-26 | Pelikan Pbs-Produktionsgesellschaft Mbh & Co. Kg | Schreibgerä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61874C (de) * | 1934-12-28 | 1938-06-29 | Friedrich Herig | Schreibgeraet, insbesondere Fuellbleistift oder Federhalter, mit einer kegelfoermigen Spitze und den Fingern angepassten Auflageflaechen am Griffschaft |
NL300030A (zh) * | 1963-01-12 | |||
JP3814906B2 (ja) * | 1996-12-26 | 2006-08-30 |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 筆記具のグリップ |
JP2000071674A (ja) * | 1998-08-28 | 2000-03-07 | Kotobuki:Kk | 筆記具 |
JP3121313B2 (ja) * | 1998-10-09 | 2000-12-25 | ゼブラ株式会社 | 筆記具用グリップ |
JP2000326682A (ja) * | 1999-03-15 | 2000-11-28 | Kotobuki:Kk | 筆記具の筆記軸体 |
-
2000
- 2000-06-22 JP JP2000188503A patent/JP2002002182A/ja active Pending
- 2000-07-04 TW TW089211464U patent/TW584081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7-20 CN CN00243706U patent/CN245274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07 KR KR1020000045629A patent/KR2002000047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10-06 EP EP00121816A patent/EP116706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167069A1 (en) | 2002-01-02 |
KR20020000474A (ko) | 2002-01-05 |
TW584081U (en) | 2004-04-11 |
JP2002002182A (ja) | 2002-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379313Y (zh) | 书写用具 | |
CN2452743Y (zh) | 笔用夹握件及笔杆体 | |
US2236194A (en) | Finger cushion pencil holder | |
EP1689081A3 (en) | Piezoelectric vibrator | |
EP1714827A3 (en) | Active headrest arrangement | |
CN2406824Y (zh) | 用于书写工具的笔杆 | |
CN1760039A (zh) | 具有可变握柄的书写用具 | |
EP1036671A1 (en) | Writing stem for writing instruments | |
CN100453340C (zh) | 一种用于书写工具的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书写工具 | |
ES2133026A1 (es) | Instrumento mixto de escritura. | |
JP4337286B2 (ja) | サイドノ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 |
US6712211B1 (en) | Stationery holder | |
CN201099089Y (zh) | 矫姿笔 | |
CN2752064Y (zh) | 一种揿动式书写笔 | |
CN218558393U (zh) | 一种握笔器 | |
CN1051500C (zh) | 书写工具 | |
CN210363088U (zh) | 一种新型握笔矫正器 | |
CN2895082Y (zh) | 握笔器 | |
CN2207287Y (zh) | 握笔器 | |
CN2455482Y (zh) | 自动铅笔 | |
CN201970642U (zh) | 弹性书画笔 | |
CN200995532Y (zh) | 弯曲的二指笔 | |
CN221090324U (zh) | 一种悬浮式握套及笔 | |
CN1697991A (zh) | 眼镜配件以及眼镜框架 | |
CN213007249U (zh) | 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