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35587Y - 驼背近视矫正带 - Google Patents
驼背近视矫正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335587Y CN2335587Y CN 98213118 CN98213118U CN2335587Y CN 2335587 Y CN2335587 Y CN 2335587Y CN 98213118 CN98213118 CN 98213118 CN 98213118 U CN98213118 U CN 98213118U CN 2335587 Y CN2335587 Y CN 233558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hook
- user
- coupling arrangement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驼背近视矫正带,背带套在肩上,联接装置连接背带的小段带子与使用者腰带。腰弯背驼的应力把背带的弹性带拉长所产生的作用力,反作用于脊椎,使其伸展成端正挺拔的正确姿势。它克服了现有商品使用效果很不明显、一弯腰就完全失效和被束缚得混身难受等严重缺陷。能矫正不良的坐站走姿势、缓解肩酸腰痛、扼制驼背、健美形体。对儿童及青少年,更能矫正弯腰驼背和近视眼,培养良好的坐站走姿势和看书写字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身体保持端正挺拔姿势的驼背近视矫正带,它能矫正不良的坐站走姿势,达到扼制弯腰驼背、缓解肩酸腰痛、健美形体和延缓衰老的医疗保健目地。特别是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更能矫正弯腰驼背和近视眼,培养良好的坐站走姿势和看书写字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现有的同类技术,见于中国专利技术《英姿带》(专利号93213645.1,申请日1993年5月26日,发明人和专利权人李博元)。这项专利技术已经转化为产品,郑州、开封等地均有销售,生产厂为河南省新乡市英达有限公司。
经过对《英姿带》使用者的了解以及我自己的亲身体验,经过对其专利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的研究分析,发现它不但使身体挺胸直腰的效果很不明显,而且一弯腰或下蹲就完全失效,使用时还被束缚得混身难受。原因分析如下:
一、作用力设计不合理,导致使用效果很不明显
弯腰驼背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长期不良的坐站走姿势使得上身肌肉群受到损伤,提拉韧带无力,造成脊椎畸形弯曲。要想使这种弯曲得到矫正,就应该根据人体骨胳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骨胳发育可塑性强的特点,对弯曲的脊椎(不是正常生理弯曲)施加一个力,以打破病态弯曲的应力平衡,使其伸展,挺胸直腰成端正挺拔的正确姿势。天天如此持续三、四个月时间,被损伤的肌肉群就得到了恢复,低头弯腰的坏习惯也已经克服,畸形脊椎就会自然伸展,从而达到矫正弯腰驼背和近视眼、缓解肩酸腰痛等病症的医疗保健目地。
这一作用力是从患者腰后中间位置开始,沿着脊椎向上传递到背部、双肩和颈部的一种弹性拉力,其受力线与脊椎的弯曲线完全重合,当患者挺胸直腰,脊椎为正常生理弯曲时,弹性带不会被拉长,也就不产生弹性拉力——即作用力,也不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一旦患者腰弯背驼,脊椎处于畸形弯曲时,其应力就会把弹性带拉长产生弹性拉力。这一作用力则反作用于脊椎和患者神经,提醒其挺胸直腰;或者直接使弯曲的脊椎伸展开。患者腰弯背驼得越严重,其弹性拉力和不舒服的感觉就应该越大,以强化使用效果。由于脊椎关节可前后
左右转动一定角度,这些关节就成了作用力在传递过程中改变作用方向的支点。这些支点把这一作用力分解成两组不同的分力:作用于腰椎的一组分力,是一种把使用者后腰向前推的推力;作用于背部,双肩的另一组分力,是一种把这些部位向后拉的拉力。这一推一拉,就打破了畸形弯曲的应力平衡,使弯曲的脊椎伸展成端正挺拔的姿势;或者提醒使用者挺胸直腰端正姿势。
《英姿带》是由两根套在肩膀上的弹性带,在使用者后背交汇以后,与一根弹性腰带在腰部两侧连接而成。很明显,它不符合上述生物力学原理。它的两个作用力,即“两个受力带”,是从使用者腰部两侧开始,沿着体侧向上直接传递到两肩的两个弹性拉力。其受力线是两条直线,从脊椎一边经过,与脊椎弯曲线的两端相交,形成弦与弧的关系。也说是说,《英姿带》的作用力不但不能对弯腰驼背起到矫正作用,反而会加重脊椎的弯曲程度和负担。只是由于使用者背部交汇的四根带子的牵制,才从两个作用力中分解出第三个拉力。二者互相抵消以后,只能让使用者感觉到背部有点拉力而已。这样,《英姿带》的绝大部分作用力做了无用功,造成使用效果很不明显。
发明人知道使用时只要一弯腰或下蹲,《英姿带》就会完全失效——即“腰带上移”。其补救措施是用“辅助受力带”——即一小段细带子,把《英姿带》的弹性腰带与使用者的腰带连接起来,以制止“腰带上移”。《英姿带》的腰带设计成“弹性受力带”,这又是一项根本性错误,使得这种补救措施完全不起作用。即使多搞几个“辅助受力带”,也只能扼制住弹性腰带几个点的上移,《英姿带》仍然会完全失效。所以,生产厂没有采用这项补救措施,只是在产品说明书说:“使用中若往上跑了,等静下来,看书或写字时,双手拉住英姿带轻轻往下一拉就可以了”。
本实用新型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使身体保持端正挺拔姿势的驼背近视矫正带。它具有效果突出明显,静动都可以使用,使用简便舒适和作用力大小可以调节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由背带和联接装置构成:背带带子的一头与带子的中段交汇定位,形成一个带圈(1)以后,又延伸出一小段带子(2);带子的另一头与带圈(1)的某处带子交汇定位,形成另一个带圈(3);带圈(1)、(3)至少各有一段带子是弹性带(4);联接装置的一部分安装在小段带子(2)上,另一部分安装在使用者腰带上;联接装置的两部分既可以连接,又可分开。
带圈(1)、(3)至少各有一段带子是弹性带(4)主要是指下列情况之一:
背带带子的两个交汇定位处之间的一段公共带是弹性带(4)。
除了带子的两个交汇定位处之间的一段公共带是弹性带(4)以外,带圈(1)、(3)的上半部分中,也各有一段带子是弹性带(4)。
除了带子的两个交汇定位处之间的一段公共带是弹性带(4)以外,带圈(1)、(3)的下半部分中,也各有一段带子是弹性带(4)。
带圈(1)、(3)的上半部分中各有一段带子是弹性带(4)。
带圈(1)、(3)的下半部分中各有一段带子是弹性带(4)。
构成带圈(1)、(3)的带子全部是弹性带(4)
使用时把背带的两个带圈(1)、(3)套在双肩上,联接装置连接背带的小段带子(2)与使用者的腰带。腰弯背驼时的应力把背带上的弹性带(4)拉长,产生作用力——即弹性拉力。
这一作用力是从套在使用者腰后腰带上的联接装置开始,沿着脊椎向上传递到背部、双肩和颈部的。很明显,本实用新型作用力的受力线与脊椎的弯曲线完全重合,作用力全部、合理的作用于使用者的脊椎和肩膀上了,所以,其挺胸直腰、使身体保持端正挺拔姿势的使用效果必然突出明显。本实用新型的受力部位仅限于后腰、背部和双肩,而且又是间断性受力——即只有在使用者腰弯背驼时才产生弹性拉力和不舒服感觉。一旦挺胸直腰,或者是处在挺胸直腰状态,弹性拉力就消失了,也没有了不舒服的感觉。使用者的腰带不是弹性带,不存在受到弹性拉力时腰带上移上跑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一弯腰或下蹲就完全失效问题。
背带的小段带子(2)为梯形带(5),以增大本实用新型对使用者腰部的依托面。梯形带(5)既可以用一块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几段带子组合而成。
联接装置可采用下列形式中的一种:
挂勾套式联接装置:由挂勾套(6)和n个挂勾鼻(7)组成(n≥1):挂勾套(6)套在使用者后腰腰带上,挂勾套(6)上有挂勾;n个挂勾鼻(7)成纵向排列并固定在小段带子(2)上或梯形带(5)上。使用时,只要把挂勾套(6)上的挂勾挂住n个挂勾鼻(7)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人腰弯背驼时,弹性带(4)就被拉长产生弹性拉力。挂勾套(6)上的挂勾依次与n个挂勾鼻(7)中的每一个挂连,就产生n个大小不同的作用力,以适应不同情况的使用要求:如起提醒使用者挺胸直腰的作用力;直接使弯曲的脊椎伸展的作用力;或者是看书写字时的作用力;跳舞做操时的作用力;一般体力劳动时的作用力等。总之,无论静态还是动态,其使用效果都很突出明显。
挂勾套(6)是一个具有与使用者腰带的截面形状相似之通孔、套穿在腰带上的扁平物,扁平物的一端有挂勾。
挂勾鼻套式联接装置:由挂勾鼻套(8)和n个挂勾组成(n≥1):挂勾鼻套(8)套穿在使用者后腰的腰带上,挂勾鼻套(8)上有挂勾鼻;n个挂勾(9)成纵向排列并固定在小段带子(2)上或者梯形带(5)上。使用时只要让n个挂勾(9)中的任意一个与挂勾鼻(8)挂连即可。其作用与挂勾套式联接装置完全相同。
挂勾套(8)是一个具有与使用者腰带的截面形状相似之通孔、套穿在腰带上的扁平物,扁平物的一端有挂勾鼻。
总之,本实用新型不但克服了《英姿带》的使用效果很不明显,只要一弯腰或下蹲就会完全失效和被束缚得混身难受等严重缺陷,而且具有作用力大小可以调节,静动都可以使用和使用简便舒适的特点,完全达到了发明目地。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当简单,前段文字已经完全叙述清楚,现仅以附图和附图标记表示一些实施例。
图1为第1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2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3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4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5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6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人体上身正面和背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3——带圈 2——小段带子 4——弹性带
5——梯形带 6——挂勾套 7——挂勾鼻
8——挂勾鼻套 9——挂勾
标记所代表的这些零件可以重新组合,以构成所述实施例以外的一些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用带子为柔性带,如布带等;弹性带(4)为橡皮筋松紧带。挂勾套(6)、挂勾鼻(7)、挂勾鼻套(8)和挂勾(9)为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中的挂勾鼻(7)也可以在小段带子(2)或梯形带(5)上挖孔眼而成。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身体保持端正挺拔的正确姿势。其作用力大小可以调节,无论是看书写字,走路跑步,作操跳舞,还是一般性体力劳动,均可以使用。而且长时间使用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生产成本仅是现有产品的三、四分之一。它可以矫正长时间以一种姿态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员:如坐姿:学生、办公室人员、司机等;站姿:营业员、纺织工人等不良的坐站走姿势,健美体形,抑制驼背、延缓衰老,缓解肩酸腰痛等病症。特别是对儿童及青少年,更能矫正弯腰驼背、近视眼,还能调整视距,培养良好的坐站走姿势和正确的看书写字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Claims (6)
1、一种驼背近视矫正带,包括背带和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背带带子的一头与带子的中段交汇定位,形成一个带圈(1)以后,又延伸出一小段带子(2);带子的另一头与带圈(1)的某处带子交汇定位,形成另一个带圈(3);带圈(1)、(3)至少各有一段带子是弹性带(4);联接装置的一部分安装在小段带子(2)上,另一部分安装在使用者腰带上;联接装置的两部分之间既可以连接,又可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近视矫正带,其特征在于背带的小段带子(2)是梯形带(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近视矫正带,其特征在于联接装置由挂勾套(6)和n个挂勾鼻(7)组成(n≥1):挂勾套(6)套在使用者腰带上,n个挂鼻(7)成纵向排列并固定在小段带子(2)上或梯形带(5)上,挂勾套(6)上有挂勾,可与n个挂勾鼻(7)中的任意一个挂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驼背近视矫正带,其特征在于联接装置的挂勾套(6)是一个具有与腰带的截面形状相似之通孔、可以套穿在腰带上的扁平物,所述扁平物的一端有挂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近视矫正带,其特征在于联接装置由挂勾鼻套(8)和n个挂勾(9)组成((n≥1):挂勾鼻套(8)套在使用者腰带上,n个挂勾(9)成纵向排列并固定在小段带子(2)或梯形带(5)上,挂勾鼻套(8)上有挂勾鼻孔,可与n个挂勾(9)中的任意一个挂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驼背近视矫正带,其特征在于联接装置的挂勾鼻套(8)是一个具有与腰带截面形状相似之通孔、可套穿在腰带上的扁平物,该扁平物的一端有挂勾鼻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213118 CN2335587Y (zh) | 1998-03-06 | 1998-03-06 | 驼背近视矫正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213118 CN2335587Y (zh) | 1998-03-06 | 1998-03-06 | 驼背近视矫正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335587Y true CN2335587Y (zh) | 1999-09-01 |
Family
ID=33967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82131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35587Y (zh) | 1998-03-06 | 1998-03-06 | 驼背近视矫正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335587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01666A (zh) * | 2016-01-28 | 2018-09-28 | 鲍尔法因德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收紧带的斜倚式矫形器 |
-
1998
- 1998-03-06 CN CN 98213118 patent/CN233558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01666A (zh) * | 2016-01-28 | 2018-09-28 | 鲍尔法因德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收紧带的斜倚式矫形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53266B2 (en) | Lift assist device and method | |
CN202892156U (zh) | 一种日常用脊柱矫直器 | |
JP5797079B2 (ja) | メディカル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ウェア | |
JP6664624B1 (ja) | 首部運動補助具 | |
CN109732564A (zh) | 一种腰椎负重辅助外骨骼 | |
CN112584800A (zh) | 体现最佳的三点压迫功能的脊椎矫正器及利用其的脊椎侧弯症管理系统 | |
CN200963211Y (zh) | 无创伤脊柱侧弯矫形装置 | |
CN2335587Y (zh) | 驼背近视矫正带 | |
CN116898649A (zh) | 一种柔性智能脊柱侧弯矫形套装 | |
Liemohn et al. | Core strength: Implications for fitness and low back pain | |
CN2642268Y (zh) | 坐姿规正器 | |
CN112353581B (zh) | 一种四转动关节轴线汇交的轮椅腰部助力装置 | |
CN209648715U (zh) | 一种腰椎负重辅助外骨骼 | |
KR101212934B1 (ko) | 요추 보호기 | |
CN208942509U (zh) | 脊柱矫正器 | |
CN2323753Y (zh) | 矫形保健腰背带 | |
CN2289538Y (zh) | 腰椎保健治疗腰枕围 | |
CN2577797Y (zh) | 形体矫正健美器 | |
CN110403742A (zh) | 一种腰部肌肉辅助受力平衡装置及设计方法 | |
CN218338584U (zh) | 一种基于肌肉力腰椎仿生矫正背带 | |
CN206586691U (zh) | 一种坐姿矫正椅 | |
CN2321413Y (zh) | 坐姿直背器 | |
CN211068927U (zh) | 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 | |
CN215739716U (zh) | 一种预防矫正脊柱畸形的装置 | |
CN2730341Y (zh) | 三维力系矫姿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