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543512U - 脚架 - Google Patents

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543512U
CN222543512U CN202421388729.6U CN202421388729U CN222543512U CN 222543512 U CN222543512 U CN 222543512U CN 202421388729 U CN202421388729 U CN 202421388729U CN 222543512 U CN222543512 U CN 222543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lamping
decoration
bracket
clam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13887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日祥
王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13887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543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543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543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脚架,脚架包括支架组件、组装组件以及第一饰板,所述组装组件与所述支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组装组件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接槽,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位于所述支架组件相背设置且均平行所述支架组件高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一饰板相背的两侧边缘分别卡接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内;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均相邻,且平行所述支架组件高度方向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饰板至少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之间的部分,该脚架通过组装件能够快速进行组装。

Description

脚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屏支撑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架。
背景技术
脚架是显示设备的一种辅助产品,用于支撑显示设备,当需要将显示设备安设于室外或者其他不便固定安装显示设备的场合时,则需要用到支撑脚架,且用户通过脚架可实现对显示设备的快速移动和位置调节、高度调节等。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脚架具有多个零部件,多个零部件之间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组装人员在组装脚架的过程中需要对零部件进行对正、稳固再通过连接件连接,导致脚架的组装过程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脚架,其能够快速进行组装。
脚架包括支架组件、组装组件以及第一饰板,所述组装组件与所述支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组装组件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接槽,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位于所述支架组件相背设置且均平行所述支架组件高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一饰板相背的两侧边缘分别卡接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内;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均相邻,且平行所述支架组件高度方向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饰板至少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之间的部分。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脚架,在该脚架进行组装时先将第一饰板的两端分别卡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内,再将组装组件与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完成脚架的组装;或先将组装组件固定至支架组件,再将第一饰板相背的两侧边缘卡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内完成脚架的组装;组装过程中仅需将组装组件固定至支架组件,然后将第一饰板相背设置的两侧边缘分别卡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内即可完成该支架组件的组装;提高了脚架的组装效率,降低了脚架的人工安装成本。另外,组装件与支架组件的连接位置位于脚架的侧面,站在用户视角上,组装组件与支架组件的连接从正面不容易被用户看到,提高了该脚架的整体美观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饰板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两个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至少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之间的部分;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排列方向相背设置的两边缘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与对应所述第一卡接槽位于所述支架组件同侧,且卡接于对应所述第一卡接槽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主体部至少覆盖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以至少对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进行装饰,第一卡接部处于第一卡接槽内实现第一饰板与组装组件的卡接,在第一饰板组装时仅需将两个第一卡接部分别卡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内即可完成第一饰板和支架组件的连接;另外,第一饰板和支架组件之间无连接点,提高了该脚架的美观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饰板包括第一装饰子部以及两个第二装饰子部,所述第一装饰子部位于所述支架组件具有第一侧面的一侧,以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之间的部分;两个所述第二装饰子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装饰子部与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同侧,且与所述第一装饰子部和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装饰子部覆盖所述支架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卡接槽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一装饰子部之间的部分。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装饰子部位于支架组件具有第一侧面的一侧,以装饰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第二装饰子部布置在支架组件朝向第一卡接槽的一侧以对支架组件朝向第一卡接槽的一侧进行装饰;在安装第一饰板时,先将第一卡接部卡入至第一卡接槽即可完成第一饰板与支架组件的组装,第一饰板和支架组件之间无连接点,提高了该脚架的美观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组装件,两个所述组装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架组件相背设置且均平行所述支架组件高度方向两侧,每一所述组装件在背离所述支架组件一侧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卡接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体积以及重量更轻的组装件上开设第一卡接槽,再将组装件和支架组件连接,便于对第一卡接槽进行加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件背向所述支架组件一侧具有第二卡接槽;所述脚架还包括第二饰板,所述第二饰板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对应所述第二卡接槽位于所述支架组件同侧且卡接至对应所述第二卡接槽内;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三装饰子部和第四装饰子部,所述第三装饰子部位于所述支架组件背离所述第一装饰子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装饰子部与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支架组件同侧,且与所述第一装饰子部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三装饰子部布置在支架组件远离第一装饰子部一侧以对支架组件进行装饰,第四装饰子部布置在支架组件朝向第二卡接槽一侧以对支架组件朝向第二卡接槽一侧进行装饰,第二卡接部处于第二卡接槽内实现第二饰板与组装件的卡接,在第二饰板组装时仅需将两个第二卡接部分别卡入至两个第二卡接槽内即可完成第二饰板和支架组件的连接,第二饰板和支架组件之间的连接点位于支架组件的远离第一侧面的一侧,该脚架使用时第一侧面面向用户,因此,用户无法观察到第二饰板和支架组件的连接点,提高了该脚架的美观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件为弹性组装件,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厚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组装件为弹性组装件,则第一卡接部卡入至第一卡接槽时会需使组装件产生形变,如此,第一卡接部卡入第一卡接槽后第一卡接部和第一卡接槽的槽壁之间相互挤压,使第一卡接部和组装件之间具有更强的连接强度,同时,可避免加工误差引起的第一卡接部不能卡入与第一卡接槽内,或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卡接槽的槽壁之间存在间隙导致连接强度过低的问题;同理,第二卡接槽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接部可保证第二卡接部和组装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件包括第一组装部、第二组装部以及防呆部,所述第一组装部具有所述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组装部具有所述第二卡接槽;所述防呆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组装部和所述第二组装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组装部和所述第二组装部连接,所述防呆部凸出于所述第一组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组装部表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组装部设置第一卡接槽实现组装件与第一卡接部的连接,第二组装部设置第二卡接槽实现组装件与第二卡接部的连接,防呆部沿第一方向凸出第一组装部表面和第二组装部表面,使防呆部高于第一组装部和第二组装部,以防止第一卡接部卡入至第二卡接槽或第二卡接部卡入至第一卡接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槽靠近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槽壁与所述防呆部靠近所述第一组装部的侧壁共面,所述第二卡接槽靠近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槽壁与所述防呆部靠近所述第二组装部的侧壁共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使第一卡接部、防呆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无缝紧密接触,增大了第一卡接部与组装件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二卡接部和组装件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第一饰板和组装件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饰板和组装件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底座、横梁以及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立柱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壁,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组装部和/或所述第二组装部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所述横梁位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底座用于支撑立柱以及横梁,立柱与第一组装部和第二组装部连接以实现对连接件的固定,横梁位于两个立柱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连接以加强支架组件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脚架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包括第三主体部和第三组装部,所述第三主体部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侧,且垂直所述支架组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组装部与所述第三主体部连接,且穿过所述避让开口与所述横梁连接;和/或,所述脚架还包括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且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悬挂件用于连接外部显示设备。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三组装部与横梁连接实现托盘与支架组件的连接,同时,在第三组装部和横梁连接后第三主体部可对第一主体部形成限位并施加压力使第一饰板和支架组件之间形成连接关系。
另外,悬挂件实现对显示设备的支撑,将悬挂件安装于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使悬挂件与第一装饰子部布置在支架组件同侧,用户在使用显示设备时自然是需要面向显示设备,即用户在使用该脚架时自然是面向第一装饰子部,进而使脚架美观度较高的侧面向用户。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脚架,在该脚架进行组装时先将第一饰板相背的两边缘分别卡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内,再将组装组件与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完成脚架的组装;或先将组装组件固定至支架组件,再将第一饰板相背的两侧边缘卡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内完成脚架的组装;组装过程中仅需将组装组件固定至支架组件,然后将第一饰板相背设置的两侧边缘分别卡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内即可完成该支架组件的组装;提高了脚架的组装效率,降低了脚架的人工安装成本。另外,组装件与支架组件的连接位置位于脚架的侧面,站在用户视角上,组装组件与支架组件的连接从正面不容易被用户看到,提高了该脚架的整体美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脚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和悬挂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支架组件;11、底座;12、立柱;13、横梁;20、组装组件;21、组装件;211、第一组装部;2111、第一卡接槽;212、第二组装部;2121、第二卡接槽;213、防呆部;30、第一饰板;31、第一主体部;311、第一装饰子部;3111、避让开口;312、第二装饰子部;32、第一卡接部;40、第二饰板;41、第二主体部;411、第三装饰子部;412、第四装饰子部;42、第二卡接部;50、托盘;51、第三主体部;52、第三组装部;60、悬挂件;a、支架组件的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脚架是显示设备的一种辅助产品,用于支撑显示设备,当需要将显示设备安设于室外或者其他不便固定安装显示设备的场合时,则需要用到支撑脚架,且用户通过脚架可实现对显示设备的快速移动和位置调节、高度调节等。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脚架具有多个零部件,多个零部件之间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组装人员在组装脚架的过程中需要对零部件进行对正、稳固再通过连接件连接,导致脚架的组装过程较为繁琐。另外,过多的连接件导致脚架组件的美观度较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支架组件10相背两侧布置两个组装件21,并在组装件21上设置第一卡接槽2111,使组装组件20通过第一卡接槽2111卡接第一饰板30的两侧边缘,以完成第一饰板30和支架组件10的组装,同时,通过第一饰板30对支架组件10的部分进行覆盖,以提高脚架的美观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架,能够更快的进行组装。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脚架包括支架组件10、组装组件20以及第一饰板30,组装组件20与支架组件10固定连接,组装组件20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位于支架组件10相背设置且均平行支架组件10高度方向a两侧;第一饰板30相背的两侧边缘分别卡接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内;其中,支架组件10具有与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均相邻,且平行支架组件10高度方向a的第一侧面,第一饰板30至少覆盖第一侧面位于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之间的部分。
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用于容纳第一饰板30相背设置的两个边缘,可以理解的是,为保证组装组件20和第一饰板30的连接强度,第一卡接槽2111除能够容纳第一饰板30的边缘外,第一卡接槽2111的槽壁应当与第一饰板30处于第一卡接槽2111内的边缘紧密接触,以保证第一卡接槽2111和第一饰板30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使第一饰板30和组装组件20之间能够紧密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脚架,在该脚架进行组装时先将第一饰板30相背的两边缘分别卡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内,再将组装组件20与支架组件10固定连接完成脚架的组装;或先将组装组件20固定至支架组件10,再将第一饰板30相背的两侧边缘卡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内完成脚架的组装;组装过程中仅需将组装组件20固定至支架组件10,然后将第一饰板30相背设置的两侧边缘分别卡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内即可完成该支架组件10的组装;提高了脚架的组装效率,降低了脚架的人工安装成本。另外,组装件21与支架组件10的连接位置位于脚架的侧面,站在用户视角上,组装组件20与支架组件10的连接从正面不容易被用户看到,提高了该脚架的整体美观度。
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饰板30包括第一主体部31以及两个第一卡接部32,第一主体部31至少覆盖第一侧面位于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之间的部分;两个第一卡接部32与第一主体部31沿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的排列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侧连接,两个第一卡接部32与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卡接部32与对应第一卡接槽2111位于支架组件10同侧,且卡接于对应第一卡接槽2111内。
第一卡接部32处于第一卡接槽2111内实现第一饰板30与组装件21的卡接,在第一饰板30组装时仅需将两个第一卡接部32分别卡入至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内即可完成第一饰板30和支架组件10的连接,便于该脚架的组装;另外,第一主体部31至少覆盖第一侧面位于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之间的部分以对支架组件10进行装饰,而第一卡接部32处于支架组件10与第一侧面相邻的侧壁,用户处于该脚架的第一侧面的一侧时仅能观察到第一主体部31,且第一饰板30和支架组件10之间无连接点,提高了该脚架的美观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31包括第一装饰子部311以及两个第二装饰子部312,第一装饰子部311位于支架组件10具有第一侧面的一侧,以覆盖第一侧面位于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之间的部分;两个第二装饰子部312与两个第一卡接部3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装饰子部312与对应第一卡接部32位于支架组件10的同侧,且与第一装饰子部311和对应第一卡接部32连接,第二装饰子部312覆盖支架组件10朝向第一卡接槽2111一侧位于第一卡接部32和第一装饰子部311之间的部分。
第二装饰子部312用于装饰支架组件10朝向对应第一卡接槽2111的一侧,即第一主体部31除了覆盖第一侧面位于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之间的部分,还覆盖了支架组件10与第一侧面相邻的两侧面的部分,增大了第一主体部31对支架组件10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该脚架的美观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子部311、第二装饰子部312以及第一卡接部32的形状、材质可以任意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子部311、第二装饰子部312以及第一卡接部32均配置为矩形板,且第一饰板30配置为钣金件,即第一装饰子部311、第二装饰子部312以及第一卡接部32由板材经钣金工艺一体成型。其中,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铆接、拼接成型等。通过钣金工艺加工出的产品叫做钣金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饰板3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饰板30沿支架组件10的高度方向a排列,此时,脚架在组装时多个第一饰板30均通过第一卡接槽2111与组装组件20卡接后再将组装组件20与支架组件10连接;或将组装组件20与支架组件10连接后再将第一饰板30和组装组件20卡接;可见,第一饰板30的数量越多越能体现出该脚架在组装时的便利性。例如,图1所示的脚架包含有两个第一饰板30,两个第一饰板30沿支架组件10的高度方向a排列,且两个第一饰板30相互抵接以覆盖支架组件10部分的前侧,(两个第一饰板30相互抵接指两个第一饰板30的第一装饰子部311相互抵接,两个第一饰板30的第二装饰子部312相互抵接,两个第一饰板30的第一卡接部32相互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饰板30在支架组件10的高度方向a也可以相互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组装组件20包括两个组装件21,两个组装件21分别固定于支架组件10相背设置且均平行支架组件10高度方向a两侧,每一组装件21在背离支架组件10一侧具有对应第一卡接槽2111。
组装件21用于容纳第一卡接部32实现对第一饰板30的固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组装件21的形状、材质以及大小等不做限定,只要组装件21能够通过第一卡接槽2111卡接第一卡接部32即可。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组装件21可设置为条状结构,且沿支架组件10的高度方向a布置。
请参照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组装件21背向支架组件10一侧具有第二卡接槽2121;脚架还包括第二饰板40,第二饰板40包括第二主体部41以及第二卡接部42,第二卡接部42与对应第二卡接槽2121位于支架组件10同侧且卡接至对应第二卡接槽2121内;第二主体部41包括第三装饰子部411和第四装饰子部412,第三装饰子部411位于支架组件10背离第一装饰子部311的一侧,且与支架组件10固定连接;第四装饰子部412与对应第二卡接部42位于支架组件10同侧,且与第一装饰子部311以及对应第二卡接部42连接。
第二卡接槽2121用于容纳第二卡接部42,为保证组装件21和第二饰板40的连接强度,第二卡接槽2121除能够容纳第二饰板40的部分外,第二卡接槽2121的槽壁应当与第二卡接部42紧密接触,以保证第二卡接槽2121和第二饰板40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请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槽2111和第二卡接槽2121相互独立,第一卡接槽2111和第二卡接槽2121均沿支架组件10的高度方向a布置。
第二饰板4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一个组装件21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饰板40,在一个组装件21同时连接多个第二饰板40时,多个第二饰板40沿支架组件10的高度排列。请参照图2所示,每个组装件21连接有一个第二饰板40。
第三装饰子部411与第一装饰子部311相对设置,即第三装饰子部411覆盖支架组件10背离第一侧面一侧处于两个第一卡接槽2111之间的部分,以对支架组件10背离第一侧面的一侧进行装置,如此,对支架组件10的多个侧面进行了装饰,进一步提高了该支架组件10的美观度。
第四装饰子部412用于装饰支架组件10朝向第二卡接槽2121的侧面的部分,结合上述第二装饰子部312与对应第一卡接部32位于支架组件10的同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装饰子部312和对应第四装饰子部412位于支架组件10的同侧,即两个第一装饰子部311和两个第四装饰子部412对支架组件10与第一侧面相邻,且平行支架组件10平行自身高度方向a的两侧进行装饰,如此,第一饰板30和第二饰板40实现对支架组件10平行自身高度方向a的所有侧面完成装饰。
请参照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装饰子部411、第四装饰子部412以及第二卡接部42均配置为矩形板,第三装饰子部411与支架组件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第二饰板40配置为钣金件,即第三装饰子部411、第四装饰子部412以及第二卡接部42由板材经钣金工艺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组装件21为弹性组装件21,第一卡接槽2111的宽度小于第一卡接部32的厚度,第二卡接槽2121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接部42的厚度。
组装件21设置为弹性组装件21后,第一卡接部32卡入至第一卡接槽2111时迫使组装件21产生形变,在第一卡接部32的和第一卡接槽2111的槽壁之间相互挤压形成挤压力,在脚架移动过程中弹性组装件21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避免加工误差引起的第一卡接部32不能卡入与第一卡接槽2111内,或第一卡接部32与第一卡接槽2111的槽壁之间存在间隙导致连接强度过低的问题。
同理,组装件21设置为弹性组装件21后,第二卡接槽2121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接部42可保证第二卡接部42和组装件2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弹性组装件21可由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组装件21也可由硬质材料制成,只不过此时对组装件21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同时为保证组装件21和第一主体部31和第二主体部41的连接强度,第一卡接部32和第一卡接槽2111的槽壁过盈配合,第二卡接部42和第二卡接槽2121的槽壁过盈配合。
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组装件21包括第一组装部211、第二组装部212以及防呆部213,第一组装部211具有第一卡接槽2111;第二组装部212具有第二卡接槽2121;防呆部213位于第一组装部211和第二组装部212之间,防呆部213与第一组装部211和第二组装部212连接。
第一组装部211设置第一卡接槽2111实现组装件21与第一卡接部32的连接,第二组装部212设置第二卡接槽2121实现组装件21与第二卡接部42的连接,防呆部213高于第一组装部211和第二组装部212,以防止第一卡接部32卡入至第二卡接槽2121或第二卡接部42卡入至第一卡接槽2111,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组装部211、第二组装部212以及防呆部213的形状不做限定,请参照图3所示,第一组装部211、第二组装部212以及防呆部213均设置为矩形结构,其中,第二组装部212与支架组件10通过沉头螺钉连接,第二延伸部覆盖处于第二组装部212的沉头螺钉,以使沉头螺钉不外漏保证了该脚架的美观度,同理,第一组装部211与支架组件10也可通过沉头螺钉连接,第一延伸部覆盖处于第一组装部211的沉头螺钉。
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槽2111靠近第二卡接槽2121的槽壁与防呆部213靠近第一组装部211的侧壁共面,第二卡接槽2121靠近第一卡接槽2111的槽壁与防呆部213靠近第二组装部212的侧壁共面,使第一卡接部32、防呆部213和第二卡接部42之间无缝紧密接触,使脚架的侧面也具有较高的美观度。
请参照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包括底座11、横梁13以及两个立柱12;两个立柱12间隔设置,立柱12竖直固定于底座11的顶壁,立柱12与第一组装部211和/或第二组装部212连接,立柱12与第二主体部41连接;横梁13位于两个立柱12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12连接。
底座11为支架组件10的基础,为保证该脚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1具有较重的重量,以使该脚架的重心下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底座11可配置为任意结构,请参照图6所示,底座11配置为矩形块。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还包括至少三个滚轮,三个滚轮固定于底座11的底壁,请参照图6所示,矩形底座11的底壁在四个角处固定有四个万向轮,以便于随时挪动该脚架的位置。
立柱12用于支撑组装件21、第一饰板30、第二饰板40以及显示设备,立柱12应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以使用户能够清楚的看到显示设备的屏幕,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立柱12的形状以及材质等均可以任意设置。另外,为了加强立柱12与组装件21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立柱12与第一组装部211和第二组装部212均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螺柱连接等,请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组装部211和第二组装部212通过螺柱与立柱12连接,在第一饰板30和第二饰板40与组装件21卡接后,第二装饰子部312覆盖连接第一组装部211和立柱12的螺柱,第四装饰子部412覆盖连接第二组装部212和立柱12的螺柱,使该脚架在外观上无法被观察到连接件,进一步提高该脚架的美观度。
横梁13与两个立柱12连接以增强两个立柱12的稳定性,加强了该脚架的结构强度,横梁13的形状以及材质等均可以任意设置,请参照图6所示,横梁13配置为矩形管。
请参照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脚架还包括悬挂件60,悬挂件60安装于支架组件10的第一侧面,且固定于立柱12,悬挂件60用于连接外部显示设备。
悬挂件60实现对显示设备的支撑,将悬挂件60安装于支架组件10的第一侧面,使悬挂件60与第一装饰子部311布置在支架组件10同侧,用户在使用显示设备时自然是需要面向显示设备,即用户在使用该脚架时自然是面向第一装饰子部311,进而使脚架美观度较高的侧面向用户。
请参照图2、图4以及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31上设置有避让开口3111,脚架还包括托盘50,托盘50包括第三主体部51和第三组装部52,第三主体部51设于第一主体部31远离支架组件10的一侧,且垂直支架组件10的高度方向a设置;第三组装部52与第一主体部31连接,且穿过避让开口3111与横梁13连接。
第三组装部52与横梁13连接实现托盘50与支架组件10的连接,同时,在第三组装部52和横梁13连接后第三主体部51可对第一主体部31形成限位并施加压力使第一饰板30和支架组件10之间形成连接关系。
避让开口3111用于避让第三组装部52,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避让开口3111的形状不做限定,只要避让开口3111能够供第三组装部52穿过即可,但为保证该脚架的美观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主体部51在第一主体部31上的正投影覆盖避让开口3111。
托盘50的第三主体部51用于放置物品,例如,显示屏的触控笔或其他任意物品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三主体部51呈水平状态;请参照图7所示,第三主体部51设置为板状结构,且第三主体部51上凹陷有用于专门用于容纳触控笔的凹槽,以对放置在凹槽内的触控笔进行固定。
第三组装部52用于连接横梁13和托盘50,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三组装部52的形状、大小以及材质等均不做限定,只要第三组装部52能够与横梁13连接即可;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组装部5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对应的避让开口3111的数量也设置为多个并与第三组装部52一一对应,如此,多个第三组装部52可提高托盘50与横梁13的连接强度。请参照图7所示,第三组装部52设置为连接柱,且连接柱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连接柱穿过避让开口3111后均通过螺钉与横梁13连接。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包括:
支架组件;
组装组件,所述组装组件与所述支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组装组件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接槽,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位于所述支架组件相背设置且均平行所述支架组件高度方向两侧;以及;
第一饰板,所述第一饰板相背的两侧边缘分别卡接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内;
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均相邻,且平行所述支架组件高度方向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饰板至少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之间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饰板包括:
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至少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之间的部分;以及,
两个第一卡接部,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排列方向相背设置的两边缘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与对应所述第一卡接槽位于所述支架组件同侧,且卡接于对应所述第一卡接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
第一装饰子部,所述第一装饰子部位于所述支架组件具有第一侧面的一侧,以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槽之间的部分;以及,
两个第二装饰子部,两个所述第二装饰子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装饰子部与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同侧,且与所述第一装饰子部和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装饰子部覆盖所述支架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卡接槽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一装饰子部之间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组件包括两个组装件,两个所述组装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架组件相背设置且均平行所述支架组件高度方向两侧,每一所述组装件在背离所述支架组件一侧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卡接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件背向所述支架组件一侧具有第二卡接槽;所述脚架还包括:
第二饰板,所述第二饰板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对应所述第二卡接槽位于所述支架组件同侧且卡接至对应所述第二卡接槽内;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三装饰子部和第四装饰子部,所述第三装饰子部位于所述支架组件背离所述第一装饰子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装饰子部与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支架组件同侧,且与所述第三装饰子部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件为弹性组装件,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件包括:
第一组装部,所述第一组装部具有所述第一卡接槽;
第二组装部,所述第二组装部具有所述第二卡接槽;以及,
防呆部,所述防呆部沿位于所述第一组装部和所述第二组装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组装部和所述第二组装部连接,所述防呆部凸出于所述第一组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组装部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靠近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槽壁与所述防呆部靠近所述第一组装部的侧壁共面,所述第二卡接槽靠近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槽壁与所述防呆部靠近所述第二组装部的侧壁共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底座;
两个立柱,所述立柱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壁,所述立柱与对应所述组装件的所述第一组装部和/或所述第二组装部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以及,
横梁,所述横梁位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脚架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包括第三主体部和第三组装部,所述第三主体部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背离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侧,且垂直所述支架组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组装部与所述第三主体部连接,且穿过所述避让开口与所述横梁连接;和/或,
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且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悬挂件用于连接外部显示设备。
CN202421388729.6U 2024-06-17 2024-06-17 脚架 Active CN222543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1388729.6U CN222543512U (zh) 2024-06-17 2024-06-17 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1388729.6U CN222543512U (zh) 2024-06-17 2024-06-17 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543512U true CN222543512U (zh) 2025-02-28

Family

ID=9472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1388729.6U Active CN222543512U (zh) 2024-06-17 2024-06-17 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543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6248752A (ja) パネル延長組立体
USRE47693E1 (en) Integrated reconfigurable wall system
CN222543512U (zh) 脚架
CN107125924B (zh) 一种可重复拼装的自由组合式办公桌
US10791852B2 (en) Wall mounted storage device with integrated hinge
CN212160333U (zh) 投影屏幕结构
JPH09228549A (ja) 多目的柱状体
JP7520692B2 (ja) 空間構造体
CN207411793U (zh) 一种可重复拼装的自由组合式办公桌
JPH061947Y2 (ja) 間仕切における棚受け装置
JPH061944Y2 (ja) 間仕切パネルの取付け装置
CN211794931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搁脚架及吧台
JP7589489B2 (ja) テーブル
JPS6211470Y2 (zh)
JP2012045112A (ja) サイドパネルの取付装置
JPH079297Y2 (ja) スタンド用固定金具
JP4175984B2 (ja) 間仕切りパネル
JPH077492Y2 (ja) ミラー取付構造
JPH066750Y2 (ja) 机装置などにおける棚機構
JP2003245142A (ja) 部材の結合構造
JP2003245141A (ja) テーブル
JP4053895B2 (ja) 間仕切パネル装置
JPH0752247Y2 (ja) パーティションの連結構造
JP2599136Y2 (ja) 間仕切用パネルの連結装置
JPH021187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