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56342U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56342U CN222456342U CN202323662014.3U CN202323662014U CN222456342U CN 222456342 U CN222456342 U CN 222456342U CN 202323662014 U CN202323662014 U CN 202323662014U CN 222456342 U CN222456342 U CN 2224563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ong
- clamping
- connecting piece
- piece
- groov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件相对开设有两条沟槽,两条沟槽均贯穿第一连接件;卡接件沿第三方向的两个侧面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固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背向设置,第一、二、三方向两两正交;间隔布置的两个卡接单元固定连接于卡接件一侧;当第一连接件沿其第一方向与卡接件连接时,两个卡接单元分别卡设于两个沟槽内部并与第一连接件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当第一连接件沿其第二方向与卡接件连接时,卡接件卡设于其中一个沟槽内部,并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紧固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固定,将第一连接件和卡接件沿不同方向连接,即可进行横向和纵向装配,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政策不断推动以及市场接受度的提高,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如火如荼,各地区各企业都争相发展装配式建筑,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
然而,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在装配时,需要对纵向和横向进行安装,通常在进行水平连接时需要一种连接件,在进行纵向连接时往往又需要另一种规格的连接件,需要多种规格的连接件实现装配式建筑结构之间的拼装,装配过程中需要挑选不同的连接件进行安装,施工较为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在装配时需要多种连接件进行连接,施工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其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开设有两条沟槽,两条所述沟槽均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件,其沿第三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背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正交;间隔布置的两个卡接单元,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接件一侧;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其第一方向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时,两个所述卡接单元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其第二方向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时,所述卡接件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固定。
可选的,两个所述沟槽将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三方向的两侧隔开,形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槽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沿第三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槽,所述卡接单元第三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可与所述第二连接槽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向背离所述卡接单元的一侧折弯,当所述卡接件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时,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卡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板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槽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
可选的,所述卡接单元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其沿第三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卡接件一侧,当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卡设于所述沟槽内部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工字型连接件。
可选的,所述卡接件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呈X状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卡接件沿第二方向长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只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第三方向的长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其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开设有两条沟槽,两条所述沟槽均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件,其沿第三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背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正交;间隔布置的两个卡接单元,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接件一侧;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其第一方向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时,两个所述卡接单元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其第二方向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时,所述卡接件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固定,只需要将第一连接件和卡接件沿不同方向连接,即可进行横向和纵向装配,无需挑选其他连接件,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装配位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装配位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件、11-第一连接槽、12-第二连接槽、2-卡接件、21-加强筋、22-卡接件、3-第一连接板、31-第一连接孔、4-第二连接板、41-第二连接孔、5-第三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开设有两条沟槽,两条所述沟槽均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件1;卡接件2,其沿第三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和第三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所述第三连接板5背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正交;间隔布置的两个卡接单元,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接件2一侧;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第一方向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时,两个所述卡接单元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第二方向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时,所述卡接件2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5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配合固定,只需要将第一连接件1和卡接件2沿不同方向连接,即可进行横向和纵向装配,无需挑选其他连接件,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是指将其中一个方向作为基准,另外两个方向分别与其正交且另外这两个方向也相互正交;若需要沿水平面装配该结构时,可将第一方向设置为长度方向,将第二方向设置为宽度方向,将第三方向设置为高度方向;即该方案为:第一连接件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开设有两条沟槽,两条所述沟槽均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件1;卡接件2,其沿高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即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和第三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所述第三连接板5背向设置;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时,两个所述卡接单元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宽度方向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时,所述卡接件2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5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配合固定,装配过程中,只需要将第一连接件1和卡接件2沿不同方向连接,即可进行横向和纵向装配,无需挑选其他连接件,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另一方面,若需要沿竖直面装配该结构时,可将第一方向设置为高度方向,将第二方向设置为长度方向,将第三方向设置为宽度方向;即该方案为:第一连接件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开设有两条沟槽,两条所述沟槽均沿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件1;卡接件2,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即正面与背面)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和第三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所述第三连接板5背向设置;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高度方向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时,两个所述卡接单元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时,所述卡接件2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5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配合固定,装配过程中,只需要将第一连接件1和卡接件2沿不同方向连接,即可进行横向和纵向装配,无需挑选其他连接件,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卡接件2为铝模结构,铝模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易于组装和拆卸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铝模可以用于墙体、楼板、梁柱等各种建筑构件的制作,可以根据具体的建筑设计要求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铝模具有高强度和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混凝土压力;同时,铝模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可以确保施工的精度和质量;另外,铝模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重复使用性,可以多次进行装配和拆卸,节约材料成本,降低施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铝模是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优质建筑模板材料,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筑成本,并且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两个所述沟槽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第三方向的两侧隔开,形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槽11;所述第一连接板3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31,所述第一连接孔31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槽1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沿第三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槽12,所述卡接单元第三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41,所述第二连接孔41可与所述第二连接槽12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
具体的,当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工字型铝模)沿相同方向安装时,通过第一连接件1中的第一连接槽11、和卡接件2和第一连接板3中的第一连接孔配合作用下进行装配;第一连接件1生产出时上面预留有用于拼接的第一连接槽11、第二连接槽12,两个第一连接件之间横向拼接在一起时,将所述卡接单元卡设于两个第一连接件1连接位置的沟槽内,并将第一连接孔31与第一连接槽11一一对应,进而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即可完成装配,从而实现工字铝模横向之间快速拼接。
具体的,当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工字型铝模)沿垂直方向安装时,将两个所述卡接单元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使得第一连接件1可任意纵向插接安装在其他第一连接件上,安装方便、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板5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一端向背离所述卡接单元的一侧折弯,当所述卡接件2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时,所述第三连接板5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卡接固定,通过一侧采用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弯折部件卡接的形式,即能够保持固定,又能够方便拆卸和安装,使用起来更为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板5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槽1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此固定方式极大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卡接单元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4,其沿第三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卡接件2一侧,当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4卡设于所述沟槽内部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4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一对应,通过两侧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能够使得装配结构沿第三方向的受力更为均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弯折损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1为工字型连接件,该结构各个连接位置受力较为均匀,使用起来较为稳定,该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铝模装配时横向纵向之间拼接方便,可快速安装拼接,无需多种规格的连接件即可实现铝模之间的横向、纵向拼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卡接件2内部设置有加强筋21,使得其抗压能力更强,由于加强筋设置在装配件的连接部位,使得装配结构整体抗压效果更好,在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弯折损坏,极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加强筋21呈X状设置,能够更均匀的对部件进行加强,由于加强筋设置在装配件的连接部位,使得装配结构整体抗压效果更好,在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弯折损坏,极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卡接件2沿第二方向长度相等,在拼装时,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所述卡接件2更为适配,不会产生参差不齐的效果,装配后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卡接件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只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第三方向的长度相等,拼装时,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所述卡接件2更为适配,不会产生参差不齐的效果,装配后的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1),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开设有两条沟槽,两条所述沟槽均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件(1);
卡接件(2),其沿第三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和第三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所述第三连接板(5)背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正交;
间隔布置的两个卡接单元,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接件(2)一侧;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第一方向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时,两个所述卡接单元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其第二方向与所述卡接件(2)连接时,所述卡接件(2)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5)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配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沟槽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第三方向的两侧隔开,形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槽(11);所述第一连接板(3)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31),所述第一连接孔(31)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槽(1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沿第三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槽(12),所述卡接单元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41),所述第二连接孔(41)可与所述第二连接槽(12)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5)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一端向背离所述卡接单元的一侧折弯,当所述卡接件(2)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部时,所述第三连接板(5)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卡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5)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槽(11)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单元包括:
两个第二连接板(4),其沿第三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卡接件(2)一侧,当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4)卡设于所述沟槽内部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4)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为工字型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2)内部设置有加强筋(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1)呈X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卡接件(2)沿第二方向长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卡接件(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只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沿第三方向的长度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62014.3U CN222456342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62014.3U CN222456342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56342U true CN222456342U (zh) | 2025-02-11 |
Family
ID=94448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62014.3U Active CN222456342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56342U (zh)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323662014.3U patent/CN2224563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00291A (zh)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
CN215760417U (zh) | 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易拆模板 | |
CN222456342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 | |
CN113846790B (zh) | 一种装配式楼承板装配施工方法 | |
WO2016203483A1 (en) | Composite framing and wall | |
CN115198929B (zh) | 一种墙体安装框架结构 | |
CN115238333B (zh) | 节点处杆件连续的金属型材空间曲面网壳结构及加工方法 | |
CN215920833U (zh) | 预制外板墙组合模具 | |
CN113107189B (zh) | 一种铝模板结构 | |
CN207553582U (zh) | 一种建筑模板 | |
CN213654236U (zh) | 一种榫卯式的预留管槽模具 | |
CN211369519U (zh) | 一种基于中空圆孔塑料建筑模板的隐框拼接体系 | |
CN210308340U (zh) | 一种具有剪力槽的可拆卸侧模组件 | |
CN209942221U (zh) | 柔性模板 | |
CN210976598U (zh) | 一种建筑用阳拐角模板 | |
KR102093011B1 (ko) | 절곡형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패널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
CN110118003B (zh) | 基于折弯拼接工艺的钢板异形柱及建筑组件 | |
EP0413500A1 (en) | Building system | |
KR200205879Y1 (ko) | 콘크리트 구조물용 조립식 거푸집 | |
CN209293408U (zh) | 一种建筑模板 | |
CN209163486U (zh) | 一种底模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用连接件 | |
CN207377110U (zh) |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 |
CN111469500A (zh) | 一种板体结构及其加工和应用方法 | |
CN212764007U (zh) | 具有快速装配结构的桥梁遮板成形用组合塑料模具 | |
CN110644775A (zh) | 一种基于中空圆孔塑料建筑模板的隐框拼接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