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51715U - 一种管道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51715U CN222351715U CN202421277549.0U CN202421277549U CN222351715U CN 222351715 U CN222351715 U CN 222351715U CN 202421277549 U CN202421277549 U CN 202421277549U CN 222351715 U CN222351715 U CN 2223517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ring
- pressing
- pipe
- h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道连接器,包括沿管长方向依次套设在待接管道管端段上的连接套、压环及压套,连接套一端的连接法兰位于待接管道管端处,连接套的另一端为台阶孔且压环的一端位于台阶孔的孔口处,密封圈置于连接套的台阶孔与待接管道的外壁及压环的端面围成的环形腔域内,压套与待接管道的外壁及压环的端面之间围成的环形腔域内设置锁紧圈,压套与压环之间由第一螺栓相连构成防脱组件后防脱组件中的压环和/或压套与连接套之间由第二螺栓相连,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彼此周向错位布置。锁紧圈的预紧调节与密封圈的预紧调节相互独立地完成,压环与压套之间不会背向位移,锁紧圈能够有效预紧在待接管道的外管壁上,保证了管道连接器的防脱和密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管道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管道连接器。
背景技术
管道铺设或者维修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管道进行连接,实现管径较大的管道连接多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对于光管且不便采用焊接的情况下,在光管管端附加设置法兰盘则是良好的选择方案。
名称为“铸管防脱结构”(文献号为CN206918470U,以下简称文献1)公开了甲管与插装管以插装的方式连接,甲管与插装管之间放置有垫圈,插装管与压盖插装活连接且插装管与防脱圈固定连接,甲管上的法兰盘与压盖及防脱圈均通过螺栓由螺母固定连接,甲管与垫圈的锥形面、插装管的外表面与垫圈的内环面、压盖与垫圈的外端面均以挤压的方式相连接,用于铸管防脱且堵漏;
名称为“一种防脱管道接头”(文献号为CN216715490U,以下简称文献2)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接头本体、连接法兰和压盖,接头本体、连接法兰和压盖依次具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接头本体开设有沉孔,沉孔内设置有密封圈,第三穿孔的内侧壁具有斜导面,且第三穿孔内设置有防脱圈,接头本体和连接法兰之间以及连接法兰和压盖之间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接头本体和连接法兰之间与连接法兰和压盖之间的螺栓连接结构可以是同一个螺栓连接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的螺栓连接结构;
名称为“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防滑连接器”(文献号为CN113154155A,以下简称文献3)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压盖、第二压盖、密封圈、防滑锁紧圈以及用于插入管道的本体;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分别呈套环形状,第一压盖的外周部设有第一法兰,第二压盖的外周部设有第二法兰;本体的管道插入端形成有密封圈容纳部,并在密封圈容纳部的外侧设有第三法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第三法兰通过螺栓组件相连接,密封圈设于密封圈容纳部并由第一压盖压紧后能够与管道外周面密封,防滑锁紧圈容置于第一压盖与第二压盖之间,并由第二压盖施压后能够锁紧于管道的外周面;
名称为“管道防脱连接器”(文献号为CN216643394U,以下简称文献4)为申请人的在先申请文件,包括套设在待接管道上的连接套和压套,连接套和压套构成限制两者轴向分离的连接配合,锁紧圈和弹性密封圈套设在压套和连接套连接处的待接管道上,压套和连接套相互靠近位移时锁紧圈和弹性密封圈构成相互轴向挤压配合并径向变形,连接套远离压套的一端与管道连接件或管道零部件相连,锁紧圈与弹性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套设在待接管道上的压环,压环的两端分别与锁紧圈与弹性密封圈抵靠,连接套和压套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压环与螺杆连接并构成轴向限位,连接套和压套的相背侧设置有锁紧螺母。
在现有技术方案中,连接套、压环以及压套之间采用一个螺栓依次穿连三个部件的连接方案,即同一螺栓将三者连接在一起;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着共同的缺陷就是密封圈的预紧调节与锁紧圈的预紧调节无法独立完成,导致密封圈的预紧调节与锁紧圈的预紧调节相互干扰,即在调节密封圈的预紧度的时候将会破坏原本已经调节至合适防脱程度的锁紧圈的预紧量,反之亦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器,密封圈的预紧调节与锁紧圈的预紧调节相互独立地完成以保证密封性和防脱性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道连接器,包括沿管长方向依次套设在待接管道管端段上的连接套、压环及压套,连接套一端的连接法兰位于待接管道管端处,连接套的另一端为台阶孔且压环的一端位于台阶孔的孔口处,密封圈置于连接套的台阶孔与待接管道的外壁及压环的端面围成的环形腔域内,压套与待接管道的外壁及压环的端面之间围成的环形腔域内设置锁紧圈,压套与压环之间由第一螺栓相连构成防脱组件后防脱组件中的压环和/或压套与连接套之间由第二螺栓相连,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彼此周向错位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在将管道连接器与待接管道装配时,先将压环与压套由第一螺栓相连构成防脱组件,来抱紧待接管道,再由第二螺栓将压环和/或压套与连接套相连,锁紧圈的预紧调节与密封圈的预紧调节相互独立地完成,压环与压套之间不会背向位移,锁紧圈能够有效预紧在待接管道的外管壁上,保证了管道连接器的防脱和密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套、压环、压套连接方式第一实施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连接套、压环、压套连接方式第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3为连接套、压环、压套连接方式第二实施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连接套、压环、压套连接方式第二实施例剖视图;
图5为连接套、压环、压套连接方式第三实施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为压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及相关内容,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管道连接器,包括沿管长方向依次套设在待接管道A管端段上的连接套10、压环50及压套20,连接套10一端的连接法兰12位于待接管道A管端处,连接套10的另一端为台阶孔且压环50的一端位于台阶孔的孔口处,密封圈40置于连接套10的台阶孔与待接管道A的外壁及压环50的端面围成的环形腔域内,压套20与待接管道A的外壁及压环50的端面之间围成的环形腔域内设置锁紧圈30,其特征在于:压套20与压环50之间由第一螺栓60相连构成防脱组件后防脱组件中的压环50和/或压套20与连接套10之间由第二螺栓70相连,第一螺栓60与第二螺栓70彼此周向错位布置。
上述方案中,在将管道连接器与待接管道A装配时,将压套20、压环50及连接套10自待接管道A的管端处顺次套设在管端段上,压环50位于压套20与连接套10之间。第一步先将压环50与压套20由第一螺栓60相连构成防脱组件,使压环50抵紧压套20内侧锥形孔内的锁紧圈30,锁紧圈30有效箍紧在待接管道A上,来避免管道连接器与待接管道A自然脱离;再由第二螺栓70将压环50和/或压套20与连接套10相连,压环50与连接套10的台阶孔内的密封圈40抵紧,使密封圈径向变形,来与待接管道A的外管壁构成密封配合,以此完成管道连接器与待接管道A之间的连接固定操作。其中,锁紧圈30的预紧调节与密封圈40的预紧调节相互独立地完成,压环50与压套20之间不会背向位移,锁紧圈30能够有效箍紧在待接管道A的外管壁上,保证了管道连接器的防脱和密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将连接套10、压套20、压环50进行相互连接,连接套10、压套20、压环50的外周面上分别周向间距布置有环状的连接套连接耳11、压套连接耳21、压环连接耳51,第一螺栓60穿置在周向同位对应的压套连接耳21与压环连接耳51的连接孔内,第二螺栓70穿置在周向同位对应的压环连接耳51和/或压套连接耳21与连接套连接耳11的连接孔内。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螺栓60的螺纹端连接有螺母构成限制压套20与压环50相互远离的连接配合,第二螺栓70的螺纹端连接有螺母构成限制由压环50、压套20构成的组件与连接套10相互远离的连接配合。第一螺栓60、第二螺栓70上的螺栓头与相应的螺母相互配合,从而可限制压环50与压套20之间、连接套10与压环50和/或压套20之间相互远离,能够保证在锁紧圈30有效的预紧状态下,来对密封圈40进行预紧。
此外,在本方案中,连接套连接耳11、压套连接耳21、压环连接耳51三者中的压套连接耳21与压环连接耳51上的连接孔至少有一个为光孔、其他连接孔为螺纹孔或光孔。根据光孔的设置位置、数量以及螺栓的穿置方向的不同,连接套10、压环50以及压套20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
考虑到待连接的两连接耳上的连接孔若均为螺纹孔,则无法将两者之间通过螺栓有效连接,故以下针对连接套连接耳11上的连接孔为螺纹孔、压套连接耳21与压环连接耳51两者的连接孔仅有一个为光孔的两种特殊连接情况进行进一步说明:
其一,结合图3所示,压套连接耳21上的连接孔为光孔,连接套连接耳11与压环连接耳51上的连接孔均为螺纹孔,第二螺栓70连接压套连接耳21与连接套连接耳11。
在本方式中,由于连接套连接耳11与压环连接耳51上的连接孔均为螺纹孔,故该两者无法由螺栓进一步相连,而将压套连接耳21与连接套连接耳11由第二螺栓70相连,来使连接套10与压套20、压环50构成的组件整体相连。通过第二螺栓70的收紧,使压环50挤压连接套10的台阶孔内的密封圈40,保证密封圈40的有效预紧密封。
其二,结合图1所示,压环连接耳51上的连接孔为光孔,连接套连接耳11与压套连接耳21上的连接孔均为螺纹孔,第二螺栓70连接压环连接耳51与连接套连接耳11。
在本方式中,由于连接套连接耳11与压套连接耳21上的连接孔均为螺纹孔,故该两者无法由螺栓进一步相连,而将压环连接耳51与连接套连接耳11由第二螺栓70相连,来使连接套10与压套20、压环50构成的组件整体相连。通过第二螺栓70的收紧,使压环50挤压连接套10的台阶孔内的密封圈40,保证密封圈40的有效预紧密封。
除上述情况外,在压套连接耳21与压环连接耳51上的连接孔至少有一个为光孔前提下,若连接套连接耳11上的连接孔为光孔,也就是说连接套连接耳11、压环连接耳51与压套连接耳21三者的连接孔至少有两个为光孔,不存在待连接的两连接耳均为螺纹孔的情况,螺栓的连接方式可不受上述两种情形限制。
此外,结合图5所示,有必要说明的一种情况是:压套连接耳21与压环连接耳51之间有第一螺栓60相连,压环连接耳51与连接套连接耳11之间有第二螺栓70相连,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将压套连接耳21与连接套连接耳11之间采用第三螺栓80相连,来进一步加强连接套10、压环50以及压套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压环50与压套20之间采用第一螺栓60连接时,只要考虑压环50与压套20之间构成限制彼此相互远离的位移趋势即可,因为压套20容纳锁紧圈30的孔腔为锥形孔,在压环50向压套20一侧靠近位移时,卡口状的锁紧圈30逐渐缩径并向压套20的小孔径端位移,当锁紧圈30内圈的齿形或摩擦面箍紧待接管道A时,压环50与压套20之间几无相互靠近的位移空间,由此构成了压环50与压套20刚性配合结构。另外,锁紧圈30的形状及压套20内圈的锥形孔的配合方案,可参见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相关文献。
Claims (6)
1.一种管道连接器,包括沿管长方向依次套设在待接管道(A)管端段上的连接套(10)、压环(50)及压套(20),连接套(10)一端的连接法兰(12)位于待接管道(A)管端处,连接套(10)的另一端为台阶孔且压环(50)的一端位于台阶孔的孔口处,密封圈(40)置于连接套(10)的台阶孔与待接管道(A)的外壁及压环(50)的端面围成的环形腔域内,压套(20)与待接管道(A)的外壁及压环(50)的端面之间围成的环形腔域内设置锁紧圈(30),其特征在于:压套(20)与压环(50)之间由第一螺栓(60)相连构成防脱组件后防脱组件中的压环(50)和/或压套(20)与连接套(10)之间由第二螺栓(70)相连,第一螺栓(60)与第二螺栓(70)彼此周向错位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套(10)、压套(20)、压环(50)的外周面上分别周向间距布置有环状的连接套连接耳(11)、压套连接耳(21)、压环连接耳(51),第一螺栓(60)穿置在周向同位对应的压套连接耳(21)与压环连接耳(51)的连接孔内,第二螺栓(70)穿置在周向同位对应的压环连接耳(51)和/或压套连接耳(21)与连接套连接耳(11)的连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栓(60)的螺纹端连接有螺母构成限制压套(20)与压环(50)相互远离的连接配合,第二螺栓(70)的螺纹端连接有螺母构成限制由压环(50)、压套(20)构成的组件与连接套(10)相互远离的连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套连接耳(11)、压套连接耳(21)、压环连接耳(51)三者中的压套连接耳(21)与压环连接耳(51)上的连接孔至少有一个为光孔、其他连接孔为螺纹孔或光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压套连接耳(21)上的连接孔为光孔,连接套连接耳(11)与压环连接耳(51)上的连接孔均为螺纹孔,第二螺栓(70)连接压套连接耳(21)与连接套连接耳(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压环连接耳(51)上的连接孔为光孔,连接套连接耳(11)与压套连接耳(21)上的连接孔均为螺纹孔,第二螺栓(70)连接压环连接耳(51)与连接套连接耳(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277549.0U CN222351715U (zh) | 2024-06-05 | 2024-06-05 | 一种管道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277549.0U CN222351715U (zh) | 2024-06-05 | 2024-06-05 | 一种管道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51715U true CN222351715U (zh) | 2025-01-14 |
Family
ID=94202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277549.0U Active CN222351715U (zh) | 2024-06-05 | 2024-06-05 | 一种管道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51715U (zh) |
-
2024
- 2024-06-05 CN CN202421277549.0U patent/CN2223517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29841B (zh) | 具有管餘隙缺口的機械管聯結器 | |
US11060639B2 (en) | Adapter coupling | |
US8038176B2 (en) | Seal with rigid stop ring | |
JP6719173B2 (ja) | 管継手 | |
JPS6044681A (ja) | 平らな面の管取付具 | |
WO2012128152A1 (ja) | 管継手 | |
JP4939826B2 (ja) | 管継手の組立て方法 | |
US10323779B2 (en) | Pipe coupling structure | |
US11262013B2 (en) | Tube fitting | |
JP5269178B2 (ja) | 管継手の組立て方法 | |
CN110735978A (zh) | 用于流体管路组件的联接器 | |
CN222351715U (zh) | 一种管道连接器 | |
CN110657307B (zh) | 止脱圈、连接组件、止脱组件和连接管件 | |
CN222351716U (zh) | 管道连接器 | |
JP2003232476A (ja) | 管継手用ゴムパッキン | |
US20090127804A1 (en) | General purpose fluid-tight gasket | |
US20120280495A1 (en) | Ceramic-to-metal flange connection | |
CN119163828B (zh) | 一种柔性软管端部连接件及其连接方法 | |
JP7502150B2 (ja) | ハウジング管継手 | |
JP5779672B2 (ja) | 栓部材 | |
JP7461643B2 (ja) | 管継手構造、及び管継手の接続方法 | |
KR100866905B1 (ko) | 기밀용 양방향 접합 연결구 | |
RU2042075C1 (ru) | Раструб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труб | |
JP2025043410A (ja) | ユニオン型継手 | |
TW202421952A (zh) | 燃氣閥管接頭之束管防脫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