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06931U - 整形模具 - Google Patents
整形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06931U CN222306931U CN202323444944.1U CN202323444944U CN222306931U CN 222306931 U CN222306931 U CN 222306931U CN 202323444944 U CN202323444944 U CN 202323444944U CN 222306931 U CN222306931 U CN 2223069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ping
- piece
- upper die
- workpiece
- floating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整形模具,用于对工件整形,包括:上模,包括上模座、一对抵推件及多个下压柱,抵推件设于上模座且设有第一斜面,下压柱连接于上模座;及下模,包括固定板、浮动支撑组件、整形件及一对夹料组件,浮动板设置有容料槽,整形件转动连接于固定板,用于抵接工件,一对夹料组件设置于容料槽的两侧;其中,一对抵推件在合模时抵推一对夹料组件相互靠近,以夹持工件,下压柱用于抵推浮动支撑组件带动工件运动,进而使工件带动整形件转动以使整形件对工件整形。上述的整形模具可以对工件进行整形矫正,操作方便,整形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整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电子产品时,需要加工出多种零部件进行组装,为了适用于电子产品内部结构,常需要生产异型的零件,如由弧形部和直形部组合而成的零件,这些零件在组装之前通常还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由于这些零件的结构特性,导致在二次加工时容易发生变形,影响后续组装加工,因此如何对变形的零件进行整形矫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整形模具,可以对工件进行整形矫正,操作方便,整形效果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整形模具,用于对工件整形,包括:上模,包括上模座、一对抵推件及多个下压柱,所述上模座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一对所述抵推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模座背离所述外部驱动设备的一侧,多个所述下压柱均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且与所述抵推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座的同一侧;及下模,包括固定板、浮动支撑组件、整形件及一对夹料组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上模座对应设置,所述浮动支撑组件弹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上模座的一侧,所述浮动支撑组件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工件的容料槽,所述整形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浮动支撑组件的一侧,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邻设于所述容料槽,所述整形件用于抵接所述工件,一对所述夹料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容料槽的两侧,且均与所述浮动支撑组件滑动连接;其中,一对所述抵推件在合模时抵推一对所述夹料组件相互靠近,以使一对所述夹料组件夹持位于所述容料槽的所述工件,多个所述下压柱用于在所述夹料组件夹持所述工件后抵接所述浮动支撑组件,以抵推所述浮动支撑组件带动所述工件向所述固定板运动,进而使所述工件带动所述整形件转动以使所述整形件对所述工件整形。
上述的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下模设置有容料槽,可以承载待整形的工件。整形时,上模和下模进行合模,上模向下模运动时一对抵推件抵接一对夹料组件,可以驱动一对夹料组件相互靠近进而夹持位于容料槽的工件。然后上模的下压柱抵接下模的浮动支撑组件,进而抵推浮动支撑组件向下运动,浮动支撑组件此时带动一对夹料组件和工件向下运动,工件的待矫正位置此时抵推整形件运动,由于整形件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因此整形件此时做旋转运动,进而抵推工件的待矫正位置转动,以实现对工件的整形校正。上述的整形模具可以对工件进行整形矫正,操作方便,整形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夹料组件均包括滑动座和夹持块,每个所述滑动座均与所述浮动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每个所述夹持块与对应的所述滑动座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形件设置有第一仿形部,所述第一仿形部用于承载所述工件,一对所述夹持块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仿形部,所述第二仿形部用于配合所述第一仿形部夹持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夹料组件均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滑动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浮动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推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容料槽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座和所述夹持块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夹持块远离所述整形件的一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动座,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抵推所述夹持块向所述整形件运动;所述整形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抵推所述整形件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形件靠近两个所述夹持块的一端设置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两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均伸出于所述整形件并分别与一对所述夹持块对应设置,所述推动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用于在所述整形件向所述固定板旋转时抵推所述夹持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包括用于与所述外部驱动设备连接的上模板和连接于所述上模板背离所述外部驱动设备的连接板,一对所述抵推件和多个所述下压柱均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连接;所述上模还包括压料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压料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容料槽对应设置,且在合模时所述压料件与所述夹持块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压料件之间,用于弹性抵推所述压料件,以使所述压料件在合模时弹性压持位于所述容料槽的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压料件相邻设置并与所述夹持块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一对第二滚轮,一对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与一对所述夹持块相对应,用于在合模时抵接对应的所述夹持块,进而对所述夹持块在竖直方向上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还包括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均连接于所述上模板,且朝向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定位柱用于在合模时抵接所述固定板以对所述上模定位;所述下模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定位柱对应设置的调节组件,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定位件、调节件及第五弹性件,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上模板的一侧,所述调节件活动套设于所述定位件,所述第五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定位件并抵接于所述调节件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用于抵推所述调节件抵接所述固定板;所述调节件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调节面,多个所述调节面距离所述固定板的距离不同,所述调节件用于绕所述定位件旋转以将不同的所述调节面与所述定位柱相对,进而通过所述定位柱抵接不同的所述调节面来调节所述上模在合模时距离所述下模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还包括均连接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浮动支撑组件一侧的多个第一导向件和多个第二限位件,所述浮动支撑组件与多个所述第一导向件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件用于在所述浮动支撑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板运动时对所述浮动支撑组件导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浮动支撑组件远离所述固定板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形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上模沿Ⅲ-Ⅲ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整形模具在合模后沿Ⅳ-Ⅳ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下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浮动板、整形件及夹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整形件和夹料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整形件和夹料组件的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整形模具 100
上模 10
上模座 11
上模板 111
连接板 112
抵推件 12
第一斜面 121
下压柱 13
压料件 14
第四弹性件 15
第一限位件 16
第二滚轮 17
定位柱 18
第二导向件 19
下模 20
固定板 21
浮动支撑组件 22
容料槽 221
整形件 23
第一仿形部 231
推动件 232
第一滚轮 233
第三弹性件 234
夹料组件 24
第二斜面 241
滑动座 242
容置槽 2421
夹持块 243
第二仿形部 2431
第一弹性件 244
第二弹性件 245
第六弹性件 25
调节组件 26
定位件 261
调节件 262
调节面 2621
第五弹性件 263
第一导向件 27
第二限位件 28
导向孔 29
工件 200
直形部 201
弧形部 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为了方便理解,请参阅图1,定义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整形模具100,用于对工件200(请参阅图5)整形,工件200具有异形结构,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以一种具有直形部201和弧形部202结构的工件200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工件20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工件200的弧形部202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弧形部202与直形部201的距离变大,影响后续的加工组装。整形模具100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上模10包括上模座11、一对抵推件12及多个下压柱13,上模座11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图未示)连接,一对抵推件1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于上模座11背离外部驱动设备的一侧,多个下压柱13均连接于上模座11且与抵推件12设置于上模座11的同一侧。上模座11可以为板状结构,板状的上模座11便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且可以提高抵推件12与下压柱13与上模座11连接的稳定性。外部驱动设备可以为油压缸、冲压机等,可以驱动上模10靠近或远离下模20运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抵推件12可以为块状结构,下压柱13可以为柱状结构,数量可以为四个、六个等,且多个下压柱13远离上模座11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请参阅图1、图4、图5及图6,下模20包括固定板21、浮动支撑组件22、整形件23及一对夹料组件24,固定板21与上模座11对应设置,浮动支撑组件22设置于固定板21靠近上模座11的一侧,浮动支撑组件22背离固定板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承载工件200的容料槽221,整形件23转动连接于固定板21朝向浮动支撑组件22的一侧,且沿Y轴方向邻设于容料槽221,整形件23用于抵接工件200,一对夹料组件24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于容料槽221的两侧,且均与浮动支撑组件22滑动连接。固定板21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浮动支撑组件22可以包括一板状结构以及多个第六弹性件25,且固定板21的面积大于浮动支撑组件22的板状结构的面积,第六弹性件25可以为弹簧等,第六弹性件25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六个、八个等,可以稳定支撑浮动支撑组件22的板状结构即可,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在不施加外力时,第六弹性件25支撑浮动支撑组件22的板状结构沿Z轴方向与固定板21间隔设置。容料槽221与工件200结构相适配,在一实施例中,容料槽221用于容置工件200的直形部201。整形件23与固定板21可以通过一转动轴连接,以使整形件23可以绕该转动轴运动,可以理解,整形件23在Y-Z平面转动。在一实施例中,当工件200的直形部201放置于容料槽221时,工件200的弧形部202抵接整形件23。一对夹料组件24均与浮动支撑组件22滑动连接且可以沿X轴方向滑动。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4,一对抵推件12在合模时抵推一对夹料组件24相互靠近,以使一对夹料组件24夹持位于容料槽221的工件200,多个下压柱13用于在夹料组件24夹持工件200后抵接浮动支撑组件22,以抵推浮动支撑组件22带动工件200向固定板21运动,进而使工件200带动整形件23转动以使整形件23对工件200整形。
在一实施例中,一对抵推件12相对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斜面121,一对夹料组件24上均设置有与第一斜面12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241,如此,可以使抵推件12向夹料组件24运动时,第一斜面121可以抵接第二斜面241,进而可以抵推夹料组件24运动。
可以理解,合模时,上模10向下模20运动,即上模10沿Z轴反方向运动,两个抵推件12的第一斜面121分别抵接两个夹料组件24的第一斜面121,随着上模10继续沿Z轴反方向运动,两个抵推件12抵推两个夹料组件24相互靠近运动,进而使两个夹料组件24夹持位于容料槽221中的工件200的直形部201。两个夹料组件24夹紧工件200时,下压柱13抵接浮动支撑组件22,然后上模10继续沿Z轴反方向运动时,下压柱13抵推浮动支撑组件22向固定板21运动,此时浮动支撑组件22通过两个夹料组件24带动工件200沿Z轴反方向运动,工件200的弧形部202此时会抵推整形件23旋转,整形件23在旋转过程中会对工件200的弧形部202进行整形校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形模具100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其下模20设置有容料槽221,可以承载待整形的工件200。整形时,上模10和下模20进行合模,上模10向下模20运动时一对抵推件12抵接一对夹料组件24,通过第一斜面121和第二斜面241的配合,可以驱动一对夹料组件24相互靠近进而夹持位于容料槽221的工件200。然后上模10的下压柱13抵接下模20的浮动支撑组件22,进而抵推浮动支撑组件22向下运动,浮动支撑组件22此时带动一对夹料组件24和工件200向下运动,工件200的待矫正位置此时抵推整形件23运动,由于整形件23与固定板21转动连接,因此整形件23此时做旋转运动,进而抵推工件200的待矫正位置转动,以实现对工件200的整形校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形模具100可以对工件200进行整形矫正,操作方便,整形效果好。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夹料组件24均包括滑动座242和夹持块243,每个滑动座242均与浮动支撑组件22沿X轴方向滑动连接,每个夹持块243与对应的滑动座242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滑动座242与浮动支撑组件22可以采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或者采用凸块和滑槽相卡合的方式进行滑动连接。滑动座242内可以设置有滑动杆,夹持块243套设于滑动杆上,如此可以实现夹持块243与滑动座242滑动连接的同时,限制夹持块243相对于滑动座242的位置。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整形件23设置有第一仿形部231,第一仿形部231用于承载工件200,一对夹持块24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仿形部2431,第二仿形部2431用于配合第一仿形部231夹持工件200。可以理解,第一仿形部231可以与工件200的弧形部202结构相适配,以使放置工件200时,工件200的弧形部202可以贴合第一仿形部231。第二仿形部2431可以与工件200的弧形部202结构相适配,以使夹持块243夹持工件200时,第二仿形部2431可以贴合工件200。如此,可以是第一仿形部231和第二仿形部2431相配合,夹持工件200的弧形部202。
请参阅图5、图7及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夹料组件24均包括第一弹性件244和第二弹性件245。第六弹性件25和第一弹性件244均可以为弹簧。
滑动座242开设有容置槽2421,第一弹性件244设置于容置槽2421中,且第一弹性件244的一端抵接于容置槽2421的槽壁,另一端抵接于浮动支撑组件22,第一弹性件244用于沿X轴方向抵推滑动座242远离容料槽221运动。可以理解,浮动支撑组件22上可以设置有位于容置槽2421中的凸块等结构,第一弹性件244沿X轴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抵接于容置槽2421的槽壁和浮动支撑组件22的凸块。如此,当分模时,上模10远离下模20,抵推件12远离夹料组件24,此时第一弹性件244抵推夹料组件24中的滑动座242远离容料槽221,进而将工件200裸露,便于取出工件200。
可以理解,每个滑动座242中可以设置有多个容置槽2421,每个容置槽2421中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44,如此可以提高第一弹性件244抵推滑动座242运动的稳定性。
第二弹性件245设置于滑动座242和夹持块243之间,第二弹性件245的一端抵接于夹持块243远离整形件23的一侧,另一端抵接于滑动座242,第二弹性件245用于沿Y轴方向抵推夹持块243向整形件23运动。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245,可以将夹持块243向整形件23弹性抵推,进而使第二仿形部2431可以配合第一仿形部231夹紧工件200。
整形件23与固定板2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件234,第三弹性件234用于抵推整形件23复位。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整形件23靠近两个夹持块243的一端设置有推动件232,推动件232的两端在X轴方向上均伸出于整形件23并分别与一对夹持块243对应设置,推动件23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滚轮233,第一滚轮233用于在整形件23向固定板21旋转时抵推夹持块243。推动件232可以为杆状结构,杆状的推动件232便于与第一滚轮233连接,第一滚轮233可以为轴承等。通过设置推动件232,可以使整形件23在转动对工件200整形的过程中,同步抵推两个夹持块243,以使第一仿形部231和第二仿形部2431同步运动,便于对工件200的弧形部202进行整形。可以理解,整形件23在Y-Z平面转动,夹持块243在X-Y平面移动,因此,在整形件23抵推夹持块243移动时,整形件23和夹持块243在Z轴方向会发生相对移动,通过在推动件232的两端设置第一滚轮233,可以使推动件232抵推夹持块243运动时,通过第一滚轮233的转动来消除推动件232与整形件23之间的摩擦力。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座11包括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的上模10板和连接于上模10板背离外部驱动设备的连接板112,一对抵推件12和多个下压柱13均与连接板112背离上模10板的一侧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5,上模10还包括压料件14和第四弹性件15,压料件14滑动连接于连接板112并与容料槽221对应设置,且在合模时压料件14与夹持块243间隔设置,第四弹性件15设置于上模10板和压料件14之间,用于弹性抵推压料件14,以使压料件14在合模时弹性压持位于容料槽221的工件200。压料件14朝向容料槽221设置的一端与容料槽221的结构相适配,且与位于容料槽221内的工件200的直形部201的结构相适配。第四弹性件15可以弹簧等,通过设置第四弹性件15,使压料件14可以弹性抵持工件200,避免压料件14与工件200刚性接触,导致损坏工件200。可以理解,第四弹性件15可以设置有多个,以提高第四弹性件15抵推压料件14运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1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6,第一限位件16连接于连接板112背离上模10板的一侧,且与压料件14相邻设置并与夹持块243对应。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6远离连接板112的一端设置有一对第二滚轮17,一对第二滚轮17分别与一对夹持块243相对应,用于在合模时抵接对应的夹持块243,进而对夹持块243在Z轴方向上限位。第二滚轮17可以为轴承等,可以理解,合模时第一限位件16随连接板112向下模20运动,直至第一限位件16所连接的一对第二滚轮17分别抵接一对夹持块243,如此即可在Z轴对夹持块243进行限位,通过设置第二滚轮17,在夹持块243沿Y轴运动时第二滚轮17可以转动,以避免第一限位件16与夹持块243之间产生摩擦力,影响夹持块243的运动。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10还包括多个定位柱18,多个定位柱18均连接于上模10板,且朝向固定板21设置,定位柱18用于在合模时抵接固定板21以对上模10定位。定位柱18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四个等,可以理解,当定位柱18抵接固定板21时,上模10和下模20完成合模,此时上模10不再向下模20运动,整形件23不再发生转动,如此可以通过定位柱18的长度来确定整形件23对工件200进行旋转整形的量,以将工件200整形至标准状态。
下模20还包括多个与定位柱18对应设置的调节组件26,每个调节组件26均包括定位件261、调节件262及第五弹性件263,定位件261连接于固定板21朝向上模10板的一侧,调节件262活动套设于定位件261,第五弹性件263套设于定位件261并抵接于调节件262背离固定板21的一侧,用于抵推调节件262抵接固定板21。调节组件26的数量与定位柱18的数量保持一致,如两个、四个等,且调节组件26的位置与定位柱18的位置相对应。定位件261可以为螺栓等,调节件262可以环状结构,套设在定位件261上,并可以沿定位件261滑动及旋转。第五弹性件263可以为弹簧,第五弹性件263的一端抵接于定位件261远离固定板21的一端,另一端抵接于调节件262,以将定位件261弹性抵持于固定板21上。
调节件262背离固定板2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调节面2621,多个调节面2621距离固定板21的距离不同,调节件262用于绕定位件261旋转以将不同的调节面2621与定位柱18相对,进而通过定位柱18抵接不同的调节面2621来调节上模10在合模时距离下模20的位置。调节件262上的调节面2621可以设置有四个、五个、六个等,可以理解,在使用时,将多个调节件262的相同高度的调节面2621与定位柱18相对应,具体方式为,将调节件262向Z轴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然后转动调节件262,以将所使用的调节面2621与定位柱18相对,然后松开调节件262,调节件262在第五弹性件263的抵推下抵接固定板21。合模时,定位柱18抵接调节面2621以限制上模10与下模20之间的距离,因此,将不同高度的调节面2621与定位柱18相对应,可以设置上模10和下模20之间的不同距离,进而可以对多种工件200进行整形。
请参阅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模20还包括均连接于固定板21靠近浮动支撑组件22一侧的多个第一导向件27和多个第二限位件28,浮动支撑组件22与多个第一导向件27和多个第二限位件28均滑动连接,第一导向件27用于在浮动支撑组件22靠近或远离固定板21运动时对浮动支撑组件22导向,第二限位件28用于限制浮动支撑组件22远离固定板21的距离。第一导向件27可以为柱状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导向件27,可以限制浮动支撑组件22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而提高合模的精确性。第二限位件28远离固定板2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片状结构,以止挡浮动支撑组件22。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上模10还包括多个均连接于上模座11朝向固定板21一侧的第二导向件19,固定板21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导向件19相对应的导向孔29,第二导向件19用于在合模时插入导向孔29中以对上模10定位。第二导向件19可以为柱状结构,导向孔29的结构与第二导向件19相适配,通过设置第二导向件19和导向孔29,可以提高上模10向下模20运动时的准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整形模具100的工作过程大致为:
首先,先将上模10和下模20分模,以将容料槽221露出,然后将待整形的工件200放置于容料槽221中,可以理解,工件200的直形部201位于容料槽221中,弧形部202抵接于整形件23的第一仿形部231。
然后开始合模,上模10在外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向下模20移动,第二导向件19先插入导向孔29中,以对上模10的位置进行定位。上模10继续向下模20移动,一对抵推件12的第一斜面121分别抵接一对夹料组件24的第二斜面241,抵推件12通过第一斜面121和第二斜面241的配合抵推滑动座242运动,进而使一对夹料组件24相互靠近运动,直至第二仿形部2431配合第一仿形部231夹持工件200的弧形部202。此时压料件14抵持于位于容料槽221中的工件200的直形部201,第一限位件16的一对第二滚轮17分别抵接于一对夹持块243,下压柱13抵接于浮动支撑组件22。
上模10继续向下模20移动,此过程中,下压柱13抵推浮动支撑组件22向固定板21运动,浮动支撑组件22带动夹料组件24同步运动,工件200的弧形部202抵推整形件23运动。由于整形件23与固定板21转动连接,因此整形件23在此过程在Y-Z平面上沿逆时针旋转,进而对工件200进行整形矫正,直至定位柱18抵接于调节件262的调节面2621,完成整形。
整形完成后,外部驱动设置驱动上模10远离下模20,上模10脱离下模20后,第六弹性件25驱动浮动支撑组件22复位,第一弹性件244驱动滑动座242复位,第二弹性件245驱动夹持块243复位,进而使夹料组件24松开工件200,可将整形后的工件200取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整形模具,用于对工件整形,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包括上模座、一对抵推件及多个下压柱,所述上模座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一对所述抵推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模座背离所述外部驱动设备的一侧,多个所述下压柱均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且与所述抵推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座的同一侧;及
下模,包括固定板、浮动支撑组件、整形件及一对夹料组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上模座对应设置,所述浮动支撑组件弹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上模座的一侧,所述浮动支撑组件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工件的容料槽,所述整形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浮动支撑组件的一侧,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邻设于所述容料槽,所述整形件用于抵接所述工件,一对所述夹料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容料槽的两侧,且均与所述浮动支撑组件滑动连接;其中,
一对所述抵推件在合模时抵推一对所述夹料组件相互靠近,以使一对所述夹料组件夹持位于所述容料槽的所述工件,多个所述下压柱用于在所述夹料组件夹持所述工件后抵接所述浮动支撑组件,以抵推所述浮动支撑组件带动所述工件向所述固定板运动,进而使所述工件带动所述整形件转动以使所述整形件对所述工件整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夹料组件均包括滑动座和夹持块,每个所述滑动座均与所述浮动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每个所述夹持块与对应的所述滑动座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形件设置有第一仿形部,所述第一仿形部用于承载所述工件,一对所述夹持块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仿形部,所述第二仿形部用于配合所述第一仿形部夹持所述工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夹料组件均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滑动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浮动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推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容料槽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座和所述夹持块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夹持块远离所述整形件的一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动座,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抵推所述夹持块向所述整形件运动;
所述整形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抵推所述整形件复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形件靠近两个所述夹持块的一端设置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两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均伸出于所述整形件并分别与一对所述夹持块对应设置,所述推动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用于在所述整形件向所述固定板旋转时抵推所述夹持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座包括用于与所述外部驱动设备连接的上模板和连接于所述上模板背离所述外部驱动设备的连接板,一对所述抵推件和多个所述下压柱均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连接;
所述上模还包括压料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压料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容料槽对应设置,且在合模时所述压料件与所述夹持块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压料件之间,用于弹性抵推所述压料件,以使所述压料件在合模时弹性压持位于所述容料槽的所述工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压料件相邻设置并与所述夹持块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件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一对第二滚轮,一对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与一对所述夹持块相对应,用于在合模时抵接对应的所述夹持块,进而对所述夹持块在竖直方向上限位。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还包括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均连接于所述上模板,且朝向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定位柱用于在合模时抵接所述固定板以对所述上模定位;
所述下模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定位柱对应设置的调节组件,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定位件、调节件及第五弹性件,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上模板的一侧,所述调节件活动套设于所述定位件,所述第五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定位件并抵接于所述调节件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用于抵推所述调节件抵接所述固定板;
所述调节件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调节面,多个所述调节面距离所述固定板的距离不同,所述调节件用于绕所述定位件旋转以将不同的所述调节面与所述定位柱相对,进而通过所述定位柱抵接不同的所述调节面来调节所述上模在合模时距离所述下模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还包括均连接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浮动支撑组件一侧的多个第一导向件和多个第二限位件,所述浮动支撑组件与多个所述第一导向件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件用于在所述浮动支撑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板运动时对所述浮动支撑组件导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浮动支撑组件远离所述固定板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44944.1U CN222306931U (zh) | 2023-12-15 | 2023-12-15 | 整形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44944.1U CN222306931U (zh) | 2023-12-15 | 2023-12-15 | 整形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06931U true CN222306931U (zh) | 2025-01-07 |
Family
ID=94098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44944.1U Active CN222306931U (zh) | 2023-12-15 | 2023-12-15 | 整形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06931U (zh) |
-
2023
- 2023-12-15 CN CN202323444944.1U patent/CN2223069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868267U (zh) | 弹性定位装置 | |
CN222306931U (zh) | 整形模具 | |
CN210443787U (zh) | 一种多厚度的连接器端子折弯装置 | |
CN119140746A (zh) | 一种锻压设备的自动上料机构 | |
CN217474887U (zh) | 一种平动式指型卡盘 | |
CN214444803U (zh) | 工件加工夹具 | |
CN219985920U (zh) | 模具及加工装置 | |
CN113601425A (zh) | 一种机械电气定位装置 | |
CN220329805U (zh) | 定位模具 | |
CN113798538A (zh) | 多工位钻孔设备 | |
CN222222528U (zh) | 一种模具加工用导向定位台 | |
CN218904461U (zh) | 一种倒角机用工件定位装置 | |
CN111745007A (zh) | 一种汽车骨架零件精密翻孔带脱料一体式装置 | |
CN219005119U (zh) | 定位压紧治具 | |
CN222711569U (zh) | 限位加工结构 | |
CN113814567B (zh) | 焊接治具及焊接设备 | |
CN118950822A (zh) | 一种节叉冲边加工用模具 | |
CN217452983U (zh) | 夹具及加工设备 | |
CN220074009U (zh) | 一种多装夹加工夹具 | |
CN118143147B (zh) | 一种夹持工件转向机构 | |
CN221019855U (zh) | 一种用于斜楔块端面高效率切削加工的定位装置 | |
CN216883586U (zh) | 固持装置 | |
CN119304016B (zh) | 一种折弯装置 | |
CN219170717U (zh) | 一种定位装置 | |
CN222491595U (zh) | 一种保持架整形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