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284881U - 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及其按钮与保护套体 - Google Patents
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及其按钮与保护套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284881U CN222284881U CN202420421178.2U CN202420421178U CN222284881U CN 222284881 U CN222284881 U CN 222284881U CN 202420421178 U CN202420421178 U CN 202420421178U CN 222284881 U CN222284881 U CN 2222848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tton
- mobile device
- protective case
- perforation
- bottom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及其按钮与保护套体,其包括保护套体及至少一个按钮,所述保护套体具有环凸缘及至少一个穿孔,所述环凸缘位在所述穿孔的内周面。所述按钮具有按压头及内侧部分别连接在本体的两端,所述本体设有内凹的环槽。所述按钮组装在所述保护套体上对应的穿孔,所述环凸缘穿入所述环槽,所述内侧部位在所述穿孔内,且所述按压头至少有局部凸伸在所述穿孔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装置的周边配件,尤指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及其按钮与保护套体。
背景技术
随现代人使用移动装置的频率提升,为避免意外掉落造成移动装置的损伤或故障,市面上已充斥有常见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或耳机无线充电盒等移动装置对应的保护套。为不影响移动装置的使用功能,且不用频繁地拆组保护套,大多数的保护套都会对应移动装置的各功能部而设有对应的按钮或开孔,以供使用者可在不拆除所述保护套的状态下,按压所述保护套上的按钮,并触发位在所述保护套内的移动装置的对应按钮,从而启动或关闭其对应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大多数的保护套都会贴合在移动装置外,故保护套上的按钮也会对位贴合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按钮;加上近年来,为追求造型或功能上的变化,有些保护套上的按钮会选用金属材质制成。因此,当装有所述保护壳的移动装置不慎落摔时,若刚好撞击到所述按钮,则金属材质的所述按钮将易撞击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按钮,造成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按钮受损或刮伤其周缘。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进而研发出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其按钮与保护套体可相配合以吸收掉大部分撞击在所述按钮的力道,有效降低所述按钮造成移动装置损伤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记载的组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实用新型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为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者。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包括:本体;按压头;及内侧部,所述按压头及所述内侧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本体设有内凹的环槽。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保护套体,具有内表面、外表面、环凸缘及至少一个穿孔,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相对,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所述环凸缘位在所述穿孔的内周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其包括前述的保护套体及至少一个前述的按钮,所述按钮组装在所述保护套体上对应的穿孔,所述环凸缘穿入所述环槽,所述内侧部位在所述穿孔内,且所述按压头至少有局部凸伸在所述穿孔外。
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另可以包括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可以为所述按钮底端的最凸出部位。
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另可以包括组装孔,所述组装孔可以设在所述按钮的底端,所述触发件可以具有组装部及抵靠部,所述组装部可以穿设在所述组装孔中,所述抵靠部可以凸出在所述按钮的底端。
可选地,上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中,所述按钮可以具导电性以触发金属薄膜开关,所述触发件可以具弹性。
可选地,上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中,所述按钮的底端可以形成凸弧面,所述组装孔可以位在所述凸弧面的最凸出处,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组装孔的孔底面之间可以留有空间。
可选地,上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中,所述触发件可以为导电金属棒,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组装孔的孔底面之间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
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另可以包括第一容槽,所述第一容槽可以从所述按钮的底端往内凹陷并可以连通所述组装孔,所述触发件的抵靠部有局部可以位在所述第一容槽中,且局部可以凸伸出所述第一容槽。
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另可以包括导斜面,所述导斜面可以位在所述内侧部的端缘,使所述按钮的底端可以形成宽度递减状;所述第一容槽可以形成外扩状,所述按钮底端形成宽度递减的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一容槽外扩的方向。
可选地,上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保护套体中,所述穿孔从所述环凸缘至所述内表面的区段可以呈扩孔状以形成第二容槽。
可选地,上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中,所述保护套体的穿孔中可以具有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可以位在所述环凸缘与所述内表面之间,所述补强结构可以连接所述环凸缘,所述补强结构至少有局部可以正交投影在所述按压头的范围内。
可选地,上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中,所述补强结构可以抵接金属薄膜开关的外缘。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可借由使所述保护套体的环凸缘对位穿入所述按钮的环槽,供所述按钮能够在受到过大的按压力时,将大部分的按压力分散至所述保护套体,以保护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对应按钮不易因过当的施力而受损,且不会造成所述移动装置的损伤。其中,所述保护套体与所述按钮可以由环状的环凸缘与环槽,使受力的传递更加快速且均匀,对提升分散受力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需求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保护套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按钮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按钮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沿图4的B-B线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保护套组一实施例的局部侧剖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按钮受按压时的局部侧剖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按钮另一实施例的侧剖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侧剖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沿图10的C-C线剖面图。
图12是沿图10的D-D线剖面图。
附图标记
1 保护套体
11 内表面
12 外表面
13 穿孔
131 内周面
14 环凸缘
15 第二容槽
16 补强结构
2 按钮
21 本体
211 环槽
22 按压头
23 内侧部
24 触发件
241 组装部
242 抵靠部
25 组装孔
251 孔底面
26 第一容槽
27 导斜面
28 弹性体
3 按钮
31 外缘
E 底端
S 空间
T 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及其按钮与保护套体。
请参照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包括有保护套体1及至少一个按钮2,所述按钮2可拆地设在所述保护套体1。
请参照图1、图2,所述保护套体1可以套设在一移动装置(图未绘示)外,所述移动装置可例如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或耳机无线充电盒等;本实施例图式虽以用在手机的保护套体1为例呈现,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套体1具有内表面11、外表面12、环凸缘14及至少一个穿孔13,所述内表面11与所述外表面12相对,所述穿孔13贯穿所述内表面11与所述外表面12,所述保护套体1套设在所述移动装置外时,所述穿孔13将对位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按钮(例如机械按钮,或是如下所述的金属薄膜开关);所述环凸缘14则位在所述穿孔13的内周面131。
请参照图3至图5,所述按钮2包括本体21、按压头22及内侧部23,所述按压头22及所述内侧部23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21的两端,所述本体21的外周面设有内凹的环槽211,使所述本体21的最大宽度可以小于所述按压头22及所述内侧部23。
请参照图6,组装时,可将所述按钮2以所述内侧部23塞入对应的穿孔13,并使所述保护套体1的环凸缘14能够对位穿入所述按钮2的环槽211,以借由所述环凸缘14挡止所述内侧部23,避免所述按钮2从对应的穿孔13中脱出。此时,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所述按钮2朝向所述保护套体1内部的一端)可以由位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按钮3顶撑住,使所述按压头22的底面不会接触到所述环凸缘14,且所述按压头22至少有局部凸伸在所述穿孔13外,以便使用者按压操作。
请参照图7,当使用者施力按压所述按钮2的按压头22时,所述按钮2整体会往所述保护套体1内部的方向位移,并在所述按压头22抵接所述环凸缘14前或刚好抵接到所述环凸缘14时,由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触发对应的按钮3,且获得良好的回馈手感。
然而,当装有所述保护套体1的移动装置不慎落摔且刚好撞击到所述按钮2,或是用户以不当的施力按压所述按钮2,以致所述按钮2的按压头22受到过大的按压力时,所述过大的按压力可以在所述按压头22压抵所述环凸缘14时,随即将大部分的按压力由所述按压头22传递至所述环凸缘14,继而由所述保护套体1分散吸收掉大部分的按压力,借以保护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对应按钮3不易因过当的施力而受损,且不会造成所述移动装置的损伤。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可借由使所述保护套体1的环凸缘14对位穿入所述按钮2的环槽211,供所述按钮2能够将过大的按压力分散至所述保护套体1,以有效降低造成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按钮3或所述按钮3周遭受损的机会。其中,所述保护套体1与所述按钮2可以由环状的环凸缘14与环槽211,使受力的传递更加快速且均匀,对提升分散受力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所述保护套体1的穿孔13设有环槽,而所述按钮2的按压头22下方具有环凸缘,借由环凸缘嵌入环槽也可达成上述效果。
请再参照图3至图5,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2还可以具有触发件24,所述触发件24凸出在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如此,所述按钮2未受按压力时,可以由所述触发件24受位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对应按钮3所顶撑,使得施加在所述按压头22的按压力可更准确地由所述触发件24传递及触发位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对应按钮3。举例而言,所述触发件24可以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侧部23,或是在所述内侧部23底面以点胶方式形成凸出体等,本实用新型均不加以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2可以设有组装孔25,所述组装孔25可以由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往另一端延伸,且可以形成未贯穿所述按压头22的型态。所述触发件24可以为棒体T,所述触发件24可以具有组装部241及抵靠部242,所述组装部241可以穿设在所述组装孔25中,所述抵靠部242则可以凸出在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如此,所述按钮2可具有简易的结构而易于制造且便于组装,还能根据不同需求选用异材质成型所述按钮2的不同部位,例如所述本体21、所述按压头22及所述内侧部23可以为金属材质,所述触发件24可以为硅胶或橡胶等弹性材质,使所述触发件24的抵靠部242可以触发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对应按钮3时产生弹性变形,可达到提升操控准确性与手感的效果。再者,所述按压头22受按压时,所述按钮2本身还可以由所述触发件24的弹性变形能力,吸收掉部分的按压力,以更进一步地提升整体移动装置保护套组保护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按钮3或所述按钮3周遭不易受损的效果。其中,所述组装孔25的深浅可以依据需求设置,例如考虑与所述触发件24的组装部241的结合强度或是预留间隙,本实施例的组装孔25深度可以到达所述按压头22内,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组装孔25深度也可以只到所述本体2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2可以具导电性,且所述触发件24可以具弹性,例如使所述本体21、所述按压头22及所述内侧部23为一体成型连接的结构,且为可导电的金属材质,所述触发件24(所述棒体T)为导电橡胶棒或导电硅胶棒等。如此,请配合参照图1,所述保护套体1可以为手机保护壳,所述穿孔13可以设在所述手机保护壳的环框处,例如位在所述环框的其中一个长边且邻近于外端处,使组装在所述穿孔13的按钮2可在手机横置时,供使用者顺手地按压操作。此外,安装在所述保护套体1的手机的触控屏幕上可以贴附有屏幕贴膜,所述屏幕贴膜设有隐形电路,所述隐形电路可对应所述触控屏幕的特定区域且由所述屏幕贴膜的边缘延伸形成触控部;本实施例的按钮3可例如为金属薄膜开关(Metal dome membrane switch),所述按钮3连接所述触控部且对位在所述穿孔13。借此,当用户按压所述按钮2时,所述触发件24(所述棒体T)可以在压抵所述按钮3时触发所述隐形电路的触控部,形成等同于手指按压所述手机的触控屏幕的效果。故本实施例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可以形成适于玩手机游戏的电竞手机壳,只要横置所述手机,使用者就能稳固握持所述保护套体1,并于进行游戏时,例如以食指按压所述按钮2,就像使用专业的游戏手把般的舒适、好操控,且操作所述按钮2的手指也不会遮蔽游戏画面,可加快游戏反应时间,带来更佳的游戏体验与使用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按钮3为金属薄膜开关时,在所述触发件24与所述按钮2一体成型连接的实施例中,所述按钮2也可以是整颗都为相同的导电材质,例如整颗为可导电的金属材质,或者也可以整颗为导电硅胶或橡胶材质,本实用新型也不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3、图6及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2可以具有第一容槽26,所述第一容槽26可以从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往内凹陷并连通所述组装孔25。所述触发件24的抵靠部242可以有局部位在所述第一容槽26中,且局部凸伸出所述第一容槽26;较佳地,所述触发件24的抵靠部242可以位在所述第一容槽26的中央位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如此,当具有弹性的所述触发件24由其抵靠部242压抵所述触发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所述第一容槽26可以容纳所述抵靠部242因变形而外扩的部分,使按压所述按钮2的反馈手感更佳。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2还可以具有导斜面27,所述导斜面27位在所述内侧部23的端缘,使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可以形成宽度递减状;所述第一容槽26则可以形成外扩状,所述内侧部23底端E形成宽度递减的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一容槽26外扩的方向。如此,所述导斜面27与所述第一容槽26可以使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形成肉厚递减状而较易产生弹性变形;在将所述按钮2以所述内侧部23塞入对应的穿孔13的过程中,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可借由所述导斜面27而更加顺畅地通过所述环凸缘14,且所述内侧部23可以往所述第一容槽26内缩变形,皆有助提升组装所述按钮2时的操作顺畅度。
另请参照图2、图6及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13从所述环凸缘14至所述内表面11的区段可呈扩孔状以形成第二容槽15。如此,当所述按压头22受到较大的按压力时,所述环凸缘14也会发生弹性变形,而所述第二容槽15可以提供所述环凸缘14较大的弹性变形裕度,也可以容纳所述内侧部23因变形而外扩的部分。
请参照图8,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棒体T可以为导电性佳的金属棒,例如铜棒等。所述棒体T可以松配结合在所述组装孔25,并与所述组装孔25相卡掣,以防所述棒体T轻易地自所述组装孔25中脱出。又,所述棒体T与所述组装孔25的孔底面251之间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28,所述弹性体28可例如为弹簧或硅/橡胶垫块等。如此,所述按压头22受按压时,所述按钮2本身可以由所述弹性体28吸收掉部分的按压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按钮2也可采用将铜棒插入所述组装孔25后,再注入导电胶作为固定的方式成型,或其他等效结构,本实用新型均不予以限制。
请参照图9,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体1的穿孔13中可以具有补强结构16,所述补强结构16位在所述环凸缘14与所述保护套体1的内表面11之间,所述补强结构16连接所述环凸缘14。举例而言,所述补强结构16可以呈完整的环状、C型或是多个连接在所述环凸缘14下方的块体。所述补强结构16可用以加强所述环凸缘14的结构强度,且所述补强结构16至少有局部可以正交投影在所述按压头22的范围内,从而有效提升分散所述按压头22受力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部23的底端E可以形成凸弧面,所述组装孔25可以位在所述凸弧面的最凸出处,所述棒体T与所述组装孔25的孔底面251之间可以留有空间S。如此,可提升所述本体21对所述棒体T的包覆率,有助提升两者的结合稳固性,且所述棒体T可以往顶部的所述空间S弹性变形以提供缓冲。
请参照图10至图12,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按钮3为金属薄膜开关,且所述保护套体1套设在所述移动装置外时,所述穿孔13对位在所述按钮3,且所述补强结构16可以抵接所述按钮3的外缘31(所述金属薄膜开关的金属弹片外),使所述补强结构16兼可定位所述按钮3,并最大化地提升加强所述环凸缘14的结构强度及分散所述按压头22受力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本体;
按压头;及
内侧部,所述按压头及所述内侧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本体设有内凹的环槽,所述环槽适于供所述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保护套体的环凸缘穿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另包括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凸出在所述内侧部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另包括组装孔,所述组装孔由所述内侧部的底端往另一端延伸,所述触发件具有组装部及抵靠部,所述组装部穿设在所述组装孔中,所述抵靠部凸出在所述内侧部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具导电性以触发金属薄膜开关,所述触发件具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部的底端形成凸弧面,所述组装孔位在所述凸弧面的最凸出处,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组装孔的孔底面之间留有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为导电金属棒,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组装孔的孔底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另包括第一容槽,所述第一容槽从所述内侧部的底端往内凹陷并连通所述组装孔,所述触发件的抵靠部有局部位在所述第一容槽中,且局部凸伸出所述第一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另包括导斜面,所述导斜面位在所述内侧部的端缘,使所述内侧部的底端形成宽度递减状;所述第一容槽形成外扩状,所述内侧部底端形成宽度递减的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一容槽外扩的方向。
9.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保护套体,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内表面、外表面、环凸缘及至少一个穿孔,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相对,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所述环凸缘位在所述穿孔的内周面,所述环凸缘适于穿入所述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按钮的环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的保护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从所述环凸缘至所述内表面的区段呈扩孔状以形成第二容槽。
11.一种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保护套体;及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按钮,组装在所述保护套体上对应的穿孔,所述环凸缘穿入所述环槽,所述内侧部位在所述穿孔内,且所述按压头至少有局部凸伸在所述穿孔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体的穿孔中具有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位在所述环凸缘与所述内表面之间,所述补强结构连接所述环凸缘,所述补强结构至少有局部可以正交投影在所述按压头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抵接金属薄膜开关的外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213480 | 2023-12-08 | ||
TW112213480U TWM653221U (zh) | 2023-12-08 | 2023-12-08 | 行動裝置保護套組及其按鈕與保護套體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284881U true CN222284881U (zh) | 2025-01-03 |
Family
ID=91269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421178.2U Active CN222284881U (zh) | 2023-12-08 | 2024-03-05 | 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及其按钮与保护套体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284881U (zh) |
TW (1) | TWM653221U (zh) |
-
2023
- 2023-12-08 TW TW112213480U patent/TWM653221U/zh unknown
-
2024
- 2024-03-05 CN CN202420421178.2U patent/CN222284881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53221U (zh) | 2024-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927341T3 (es) | Interruptor de teclado que produce sonido de pulsación | |
CN210156286U (zh) | 按键和电子设备 | |
CN107995848A (zh) | 卷筒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 |
CN112735882B (zh) | 电子设备 | |
CN207458807U (zh) |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N107369576B (zh) | 一种无凸起按挚的薄型开关键盘 | |
US8426756B2 (en) | Key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12542339B (zh) | 一种滑动按键和一种电子设备 | |
CN222284881U (zh) | 移动装置保护套组及其按钮与保护套体 | |
US6633641B1 (en) | Key input device | |
CN212034176U (zh) |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 |
CN212278426U (zh) | 耳机充电盒 | |
KR100565297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키패드 장치 | |
KR20050056672A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사이드버튼 | |
KR20070014311A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사이드 버튼 구조 | |
CA2325356C (en) | Key input device | |
CN109921773B (zh) | 一种光栅型导通行程可调按键 | |
CN214428521U (zh) | 开关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6562864U (zh) | 按键结构、终端保护套和终端设备 | |
KR100834667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양방향 키 | |
CN221486345U (zh) |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4005691B (zh) | 按键结构和充电盒 | |
CN220570571U (zh) | 保护壳 | |
CN215871518U (zh) | 电子设备保护壳 | |
US2012010603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key assembly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