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174554U - 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及其形成的内锅喷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及其形成的内锅喷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174554U CN222174554U CN202420049560.5U CN202420049560U CN222174554U CN 222174554 U CN222174554 U CN 222174554U CN 202420049560 U CN202420049560 U CN 202420049560U CN 222174554 U CN222174554 U CN 2221745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pot
- fixed base
- side plate
- fixing base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及其形成的内锅喷涂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包括固定底座以及侧板,所述固定底座和侧板围成内锅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中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侧板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的边缘;用于对内锅的侧壁进行限位。本申请固定底座中的吸附组件用于对内锅底部进行吸附,侧板用于对内锅进行限位,确保内锅被放置在固定底座的中心位置,避免内锅中心偏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涂固定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及其形成的内锅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饭煲等内锅喷涂的时候,需要将内锅固定在喷涂装置侧边,并在喷涂过程中保持内锅旋转,使得内锅内侧壁被均匀喷涂。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内锅的固定和旋转,在喷涂产线的侧边设置旋转柱,旋转柱上方设置吸盘,机械手抓取内锅,将其放置在旋转柱上,内锅底部通过吸盘固定在旋转柱上,在喷涂过程中,旋转柱带动内锅旋转,实现内锅内侧壁的均匀喷涂。
现有的喷涂固定装置具有如下缺陷:机械手在夹取内锅后无法精准的放入自动喷涂旋转柱中心位置上,致使旋转柱上吸盘只能吸住内锅底部偏离中心位置,内锅在喷涂过程中受旋转离心力影响,存在严重晃动现象影响喷涂厚度一致性,针对内锅自重较重产品存在直接被甩出去的问题,严重影响内锅喷涂质量及一次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固定底座中的吸附组件用于对内锅底部进行吸附,侧板用于对内锅进行限位,确保内锅被放置在固定底座的中心位置,避免内锅中心偏离。
一种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以及侧板,所述固定底座和侧板围成内锅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中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侧板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的边缘;用于对内锅的侧壁进行限位。
本申请通过侧板和吸附组件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内锅外侧的固定,且确保内锅的中心与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同时,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当旋转驱动件带动内锅固定装置旋转时,内锅、固定底座和侧板同步保持旋转,由于内锅和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内锅中心偏离产生的晃动和被甩出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底座为圆形,所述固定底座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吸附组件。
当固定底座为圆形结构的时候,磁铁可以为圆柱形结构,安装在固定底座的中心位置处;之所以安装在中心位置,是为了对内锅的中心区域进行固定,当内锅在旋转喷涂过程中,中心区域各个位置均匀被吸附,能够确保内锅旋转过程中轴心线始终与固定底座的轴心线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底座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垫片。
垫片可以为柔性材质,当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时候,内锅在机械手夹持作用下移动至放置位的上方,当内锅接触到侧板的时候,机械手可以松开夹持,此时内锅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设置垫片可以对内锅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内锅下落时与固定底座碰撞产生刮痕等。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板为M个,M个侧板相对于固定底座的中心对称设置,M为大于0的偶数。
当固定底座和内锅底部均为圆形时,偶数个侧板以固定底座的圆心为中心点对称分布;之所以要设置多个侧板对称分布,是因为内锅在旋转过程中若是轴心线与固定底座的轴心线有偏离,则内锅会受到离心力作用,此时,需要对称设置的侧板对内锅进行固定,避免其发生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板位于滑槽中,所述滑槽朝向固定底座的中心延伸。
本申请中侧板与固定底座中心的位置可以相对变化,侧板位于滑槽中,且能够沿着滑槽进行滑动。侧板在滑槽中的位置需要根据内锅的外径尺寸来确定,当内锅的外径尺寸确定之后,移动滑槽中侧板的位置,使得侧板与固定底座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内锅的外径。滑槽的延伸方向为自固定底座边缘至固定底座中心的方向,例如固定底座为圆形时,滑槽的延伸方向为圆形的固定底座的半径方向。当需要调整侧板位置的时候,需要同时调整所有侧板在滑槽中的位置,确保所有滑槽距离固定底座中心点的距离均与内锅的尺寸相适配。本申请设置侧板位置可滑动,能够扩大固定装置的应用范围,当需要被固定的内锅尺寸不同时,只需要沿着滑槽移动侧板,即可适配不同尺寸的内锅。一旦内锅的尺寸确定,侧板在滑槽中的位置确定,此时可以通过紧固螺钉将侧板固定在滑槽中,确保在对应尺寸内锅被固定过程中,侧板的位置相对于滑槽来说保持固定不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底座的边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滑槽位于安装板中。
当固定底座为圆形结构时,在固定底座的边缘对称设置安装板,安装板可以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相邻的固定底座之间呈90°分别固定在固定底座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板远离固定底座的一侧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避免安装板的边缘过于锋利,对固定装置外侧的工作人员或者器件造成损伤。本申请中安装板和固定底座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安装板的数量与侧板的数量一一对应,可以为四个,也可以为六个或者八个,且多个安装板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的外周侧,同时,多个安装板以固定底座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刻度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
当固定底座为圆形结构时,滑槽的延伸方向为圆形的固定底座的半径方向,第一方向也即为圆形的固定底座的半径方向。刻度线本身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相邻的刻度线之间保持固定距离。刻度线可以用来指示当前位置距离固定底座圆心的距离。当侧板在滑槽中滑动的时候,只需要看侧板滑动至哪个刻度线位置处,即可确定侧板与固定底座圆心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在各个滑槽中同时设置刻度线,通过移动侧板至固定的刻度线位置处,即可确保多个滑槽距离固定底座中心的距离相同,无需在移动侧板位置的时候,对侧板位置进行测量等操作,通过刻度线即可确保侧板的位置与内锅尺寸适配对应,提高了侧板调整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附组件为磁铁。
相对应的,内锅底部为含铁材质,当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时候,磁铁能够吸附内锅底部,使得内锅位置唯一固定。采用磁铁作为吸附组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能够确保固定装置对内锅实现高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板靠近固定底座中心的一侧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垂直于固定底座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面位于侧板的底部,所述第二端面为弧形结构,且第二端面自第一端面的顶部朝向远离固定底座中心点的方向延伸。
本申请中侧板固定在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侧板的底部指的是竖直方向上靠近固定底座的一侧。第一端面为竖直端面,用于对内锅外侧壁进行抵接固定,第二端面为弧形结构,且第二端面上覆盖有柔性材质,例如优质绒布等保护层。当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方的时候,内锅的位置并不唯一确定,由于弧形结构向外扩,使得放置位上方的区域大于内锅的底部截面面积,此时,不管是手持内锅还是机械臂夹持内锅,都可以在弧形结构围成的空间内进行调整移动,当内锅接触至其中一个侧板上的第二端面的时候,机械臂放开内锅,此时在重力作用下,内锅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弧形的第二端面可以调整内锅位置,使得内锅底部与固定底座抵接的时候,内锅的轴心线与固定底座的轴心线重合,且内锅的位置唯一固定。本申请弧形的第二端面可以便于内锅滑入放置位中,且包覆保护层之后,能够避免内锅外侧壁受到剐蹭等,形成对内锅外侧壁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内锅喷涂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内锅固定装置。
当内锅底部与固定底座抵接的时候,吸附组件对内锅底部进行吸附固定,确保内锅的中心与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旋转驱动件带动固定底座、侧板和内锅同时转动,实现对内锅内侧壁的均匀喷涂,提高了喷涂效率和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以及侧板,所述固定底座和侧板围成内锅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中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侧板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的边缘;用于对内锅的侧壁进行限位。当机械手抓取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时候,由于侧板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的边缘位置处,侧板可以对内锅的位置进行限定,即使机械手放置内锅的时候有所偏移,在侧板的作用下,内锅在接触固定底座时可以自动调整位置,使得内锅的中心与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当内锅底部与固定底座抵接的时候,吸附组件对内锅底部进行吸附固定,确保内锅位置固定,本申请通过侧板和吸附组件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内锅外侧的固定,且确保内锅的中心与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同时,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当旋转驱动件带动内锅固定装置旋转时,内锅、固定底座和侧板同步保持旋转,由于内锅和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内锅中心偏离产生的晃动和被甩出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内锅喷涂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内锅固定装置,其中,当内锅底部与固定底座抵接的时候,吸附组件对内锅底部进行吸附固定,确保内锅的中心与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旋转驱动件带动固定底座、侧板和内锅同时转动,实现对内锅内侧壁的均匀喷涂,提高了喷涂效率和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内锅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中内锅固定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侧板的后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磁铁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中磁铁的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垫片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中垫片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固定底座;12、磁铁;13、垫片;14、安装板;15、滑槽;16、刻度线;21、侧板;22、第一端面;23、第二端面;2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具体包括固定底座11以及侧板21,所述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围成内锅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11中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侧板21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用于对内锅的侧壁进行限位。
本申请中旋转驱动件用于带动整个固定装置进行旋转,具体的,旋转驱动件连接至固定底座11的下方,侧板21设置在固定底座11的上方。旋转驱动件带动固定底座11绕着其轴心线进行旋转,侧板21和固定底座11固定在一起;当放置位中放置有内锅的时候,侧板21和吸附组件对内锅进行固定,确保内锅和固定底座11保持同步旋转。
本申请中内锅指的是电饭煲的内胆或者高压锅等的内胆。
本申请中旋转驱动件可以为电机等驱动结构,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位置,当电机运行的时候,带动固定底座11绕着其轴心线进行转动。
本申请可以手动或者采用机械手抓取的方式将内胆放置在放置位中;当手动放置的时候,只需要将内锅放置在侧板21之间的区域,在重力作用下,内锅下降并自动调整其位置,使得内锅的外侧部与多个侧板21进行抵接。当内锅的底部与固定底座11抵接的时候,固定底座11中的吸附组件对内锅进行吸附。如此一来,吸附组件用于对内锅的底部进行吸附固定,侧板21为多个,用于从不同位置处对内锅的外侧壁进行固定。
本申请通过对称设置侧板21的位置,可以确保当内锅放置在固定底座11中时,内锅的轴心线与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重合。当旋转驱动件带动固定底座11进行旋转的时候,内锅的外侧壁被侧板21限位,不会发生位置偏移。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为内锅和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偏移导致的内锅晃动或甩出。
当机械手抓取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时候,由于侧板21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位置处,侧板21可以对内锅的位置进行限定,即使机械手放置内锅的时候有所偏移,在侧板21的作用下,内锅在接触固定底座11时可以自动调整位置,使得内锅的中心与固定底座11的中心重合;当内锅底部与固定底座11抵接的时候,吸附组件对内锅底部进行吸附固定,确保内锅位置固定,本申请通过侧板21和吸附组件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内锅外侧的固定,且确保内锅的中心与固定底座11的中心重合;同时,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当旋转驱动件带动内锅固定装置旋转时,内锅、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同步保持旋转,由于内锅和固定底座11的中心重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内锅中心偏离产生的晃动和被甩出问题。
实施例2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具体包括固定底座11以及侧板21,所述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围成内锅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11中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侧板21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用于对内锅的侧壁进行限位。
本申请中内锅的底部为圆形,因此,放置位也对应为圆形结构。本申请中放置位与内锅的形状相适配。本申请中侧板21可以为沿着固定底座边缘分布的一个侧板21,也可以为多个侧板21,且多个侧板21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位置处。
具体的,当侧板21为一个整体的时候,侧板21为环状结构,沿着固定底座11的边缘延伸,当内锅放置在固定底座11中时,确保侧板21正好围绕在内锅的外周侧,且与内锅的外侧壁抵接。
实际操作中,侧板21可以为完整的环状结构,也可以为延伸长度大于半圆的部分环状结构,只需要确保侧板21能够实现对内锅的限位即可。尤其是当旋转驱动件带动内锅和固定底座11进行旋转的时候,侧板21需要确保内锅的轴心线始终与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重合,避免内锅位置发生偏移,导致旋转过程中内锅晃动或者被甩出。
具体的,当侧板21为多个的时候,设置侧板21为M个,M个侧板21相对于固定底座11的中心对称设置,M为大于0的偶数。
当固定底座11和内锅底部均为圆形时,偶数个侧板21以固定底座11的圆心为中心点对称分布;之所以要设置多个侧板21对称分布,是因为内锅在旋转过程中若是轴心线与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有偏离,则内锅会受到离心力作用,此时,需要对称设置的侧板21对内锅进行固定,避免其发生晃动。
本申请中放置位的形状与内锅外形适配即可,当内锅为圆柱状时,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围成的放置位为圆柱状结构。当内锅为长方体或者其他形状时,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围成的放置位为对应的长方体或者其他形状。
不管放置位的形状如何,侧板21都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延伸体,或者分为偶数个侧板21均匀且对称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位置。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侧板21的个数可以设置为四个,四个侧板21呈十字型对称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位置处。
当侧板21为分离的多个的时候,侧板21和固定底座11围成的空间并不是密封结构,只需要确保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中时,侧板21能够对内锅的局部侧壁进行限位,且确保内锅在旋转过程中不会被甩出即可。不要求侧板21对内锅的外侧壁各个位置同时实现限位。
进一步的,侧板21位于滑槽15中,所述滑槽15朝向固定底座11的中心延伸。
本申请中侧板21与固定底座中心的位置可以相对变化,侧板21位于滑槽15中,且能够沿着滑槽15进行滑动。侧板21在滑槽15中的位置需要根据内锅的外径尺寸来确定,当内锅的外径尺寸确定之后,移动滑槽15中侧板21的位置,使得侧板21与固定底座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内锅的外径。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为自固定底座边缘至固定底座中心的方向,例如固定底座11为圆形时,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为圆形的固定底座11的半径方向。当需要调整侧板21位置的时候,需要同时调整所有侧板21在滑槽15中的位置,确保所有滑槽15距离固定底座中心点的距离均与内锅的尺寸相适配。本申请设置侧板21位置可滑动,能够扩大固定装置的应用范围,当需要被固定的内锅尺寸不同时,只需要沿着滑槽15移动侧板21,即可适配不同尺寸的内锅。一旦内锅的尺寸确定,侧板21在滑槽15中的位置确定,此时可以通过紧固螺钉将侧板21固定在滑槽15中,确保在对应尺寸内锅被固定过程中,侧板21的位置相对于滑槽15来说保持固定不动。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固定底座11的边缘设置有安装板14,所述滑槽15位于安装板14中。
当固定底座11为圆形结构时,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对称设置安装板14,安装板14可以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相邻的固定底座11之间呈90°分别固定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位置处。如图1所示,安装板14远离固定底座11的一侧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避免安装板14的边缘过于锋利,对固定装置外侧的工作人员或者器件造成损伤。
本申请中安装板14和固定底座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安装板14的数量与侧板21的数量一一对应,可以为四个,也可以为六个或者八个,且多个安装板14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外周侧,同时,多个安装板14以固定底座11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15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刻度线16,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滑槽15的延伸方向。
当固定底座11为圆形结构时,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为圆形的固定底座11的半径方向,第一方向也即为圆形的固定底座11的半径方向。刻度线16本身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相邻的刻度线16之间保持固定距离。刻度线16可以用来指示当前位置距离固定底座11圆心的距离。当侧板21在滑槽15中滑动的时候,只需要看侧板21滑动至哪个刻度线16位置处,即可确定侧板21与固定底座11圆心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在各个滑槽15中同时设置刻度线16,通过移动侧板21至固定的刻度线16位置处,即可确保多个滑槽15距离固定底座中心的距离相同,无需在移动侧板21位置的时候,对侧板21位置进行测量等操作,通过刻度线16即可确保侧板21的位置与内锅尺寸适配对应,提高了侧板21调整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申请侧板21靠近固定底座中心的一侧包括第一端面22和第二端面23,所述第一端面22垂直于固定底座11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面22位于侧板21的底部,所述第二端面23为弧形结构,且第二端面23自第一端面22的顶部朝向远离固定底座中心点的方向延伸。
本申请中侧板21固定在固定底座11的上表面,侧板21的底部指的是竖直方向上靠近固定底座11的一侧。第一端面22为竖直端面,用于对内锅外侧壁进行抵接固定,第二端面23为弧形结构,且第二端面23上覆盖有柔性材质,例如优质绒布等保护层。当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方的时候,内锅的位置并不唯一确定,由于弧形结构向外扩,使得放置位上方的区域大于内锅的底部截面面积,此时,不管是手持内锅还是机械臂夹持内锅,都可以在弧形结构围成的空间内进行调整移动,当内锅接触至其中一个侧板21上的第二端面23的时候,机械臂放开内锅,此时在重力作用下,内锅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弧形的第二端面23可以调整内锅位置,使得内锅底部与固定底座11抵接的时候,内锅的轴心线与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重合,且内锅的位置唯一固定。本申请弧形的第二端面23可以便于内锅滑入放置位中,且包覆保护层之后,能够避免内锅外侧壁受到剐蹭等,形成对内锅外侧壁的保护。
实施例3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具体包括固定底座11以及侧板21,所述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围成内锅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11中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侧板21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用于对内锅的侧壁进行限位。
本申请中吸附组件用于对放置位上的内锅进行吸附固定,其可以为磁铁12等吸附组件,也可以为真空吸附组件或者其他的夹持组件。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本申请中吸附组件为磁铁12,相对应的,内锅底部为含铁材质,当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时候,磁铁12能够吸附内锅底部,使得内锅位置唯一固定。采用磁铁12作为吸附组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能够确保固定装置对内锅实现高效固定。
如图5和图6所示,当固定底座11为圆形结构的时候,磁铁12可以为圆柱形结构,安装在固定底座11的中心位置处;之所以安装在中心位置,是为了对内锅的中心区域进行固定,当内锅在旋转喷涂过程中,中心区域各个位置均匀被吸附,能够确保内锅旋转过程中轴心线始终与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重合。
在实际操作中,磁铁12的截面面积可以设置为与内锅底部相等,也可以设置为小于内锅底部截面面积;由于内锅为空心结构,只需要中心部分的磁铁12即可将内锅固定在固定底座11中,因此,可以在固定底座11的中心区域设置磁铁12,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区域上设置垫片13。
垫片13可以为柔性材质,当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时候,内锅在机械手夹持作用下移动至放置位的上方,当内锅接触到侧板21的时候,机械手可以松开夹持,此时内锅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设置垫片13可以对内锅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内锅下落时与固定底座11碰撞产生刮痕等。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例,本申请中吸附组件采用真空吸附,具体包括吸盘和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和吸盘通过真空通道连通,当内锅位于放置位之后,真空发生器运行,使得吸盘对内锅底部产生吸力,实现对内锅的固定。
实施例4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内锅喷涂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内锅固定装置。其中,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内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1以及侧板21,所述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围成内锅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11中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侧板21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用于对内锅的侧壁进行限位。
本申请中内锅为中空圆柱状结构,放置位与内锅的形状相适配,放置位也对应为圆形结构。放置位由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围成。固定座为圆形底座,在固定底座11的中心位置设置磁铁12作为吸附组件,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位置设置垫片13。
磁铁12对内锅的中心区域进行固定,当内锅在旋转喷涂过程中,中心区域各个位置均匀被吸附,能够确保内锅旋转过程中轴心线始终与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重合。垫片13可以为柔性材质,当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时候,内锅在机械手夹持作用下移动至放置位的上方,当内锅接触到侧板21的时候,机械手可以松开夹持,此时内锅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设置垫片13可以对内锅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内锅下落时与固定底座11碰撞产生刮痕等。
如图5和图6所示,磁铁12的外径约为25mm,磁铁12的中心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固定底座11中。如图7和图8所示,垫片13为环状结构,垫片13的外径为160mm,内径为100mm。在垫片13和磁铁12之间还设置有过渡区,其中,磁铁12、过渡区和垫片13的上表面保持齐平或者形成与内锅底部相适配的弧度,以便于内锅与固定底座11的完美贴合。其中,过渡区域没有设置磁铁12和垫片13,可以设置二维码或者刻印物料编号等信息。
进一步的,固定底座11的边缘设置有安装板14,所述滑槽15位于安装板14中。安装板14可以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相邻的固定底座11之间呈90°分别固定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位置处。如图1所示,安装板14远离固定底座11的一侧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避免安装板14的边缘过于锋利,对固定装置外侧的工作人员或者器件造成损伤。安装板14和固定底座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滑槽15位于安装板14,由于安装板14和固定底座11为一体结构,滑槽15可以延伸至固定底座11中,如图1所示,当滑槽15延伸至固定底座11中时,垫片13中设置有与滑槽15对应的凹槽,该凹槽可以理解为滑槽15的一部分。
侧板21与固定底座中心的位置可以相对变化,侧板21位于滑槽15中,且能够沿着滑槽15进行滑动。侧板21在滑槽15中的位置需要根据内锅的外径尺寸来确定,当内锅的外径尺寸确定之后,移动滑槽15中侧板21的位置,使得侧板21与固定底座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内锅的外径。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为自固定底座边缘至固定底座中心的方向,例如固定底座11为圆形时,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为圆形的固定底座11的半径方向。当需要调整侧板21位置的时候,需要同时调整所有侧板21在滑槽15中的位置,确保所有滑槽15距离固定底座中心点的距离均与内锅的尺寸相适配。本申请设置侧板21位置可滑动,能够扩大固定装置的应用范围,当需要被固定的内锅尺寸不同时,只需要沿着滑槽15移动侧板21,即可适配不同尺寸的内锅。一旦内锅的尺寸确定,侧板21在滑槽15中的位置确定,此时可以通过紧固螺钉将侧板21固定在滑槽15中,确保在对应尺寸内锅被固定过程中,侧板21的位置相对于滑槽15来说保持固定不动。
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为圆形的固定底座11的半径方向,第一方向也即为圆形的固定底座11的半径方向。刻度线16本身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相邻的刻度线16之间保持固定距离。刻度线16可以用来指示当前位置距离固定底座11圆心的距离。当侧板21在滑槽15中滑动的时候,只需要看侧板21滑动至哪个刻度线16位置处,即可确定侧板21与固定底座11圆心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侧板21靠近固定底座中心的一侧包括第一端面22和第二端面23,所述第一端面22垂直于固定底座11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面22位于侧板21的底部,所述第二端面23为弧形结构,且第二端面23自第一端面22的顶部朝向远离固定底座中心点的方向延伸。
本申请中侧板21固定在固定底座11的上表面,侧板21的底部指的是竖直方向上靠近固定底座11的一侧。第一端面22为竖直端面,用于对内锅外侧壁进行抵接固定,第二端面23为弧形结构,且第二端面23上覆盖有柔性材质,例如优质绒布等保护层。当内锅放置在放置位上方的时候,内锅的位置并不唯一确定,由于弧形结构向外扩,使得放置位上方的区域大于内锅的底部截面面积,此时,不管是手持内锅还是机械臂夹持内锅,都可以在弧形结构围成的空间内进行调整移动,当内锅接触至其中一个侧板21上的第二端面23的时候,机械臂放开内锅,此时在重力作用下,内锅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弧形的第二端面23可以调整内锅位置,使得内锅底部与固定底座11抵接的时候,内锅的轴心线与固定底座11的轴心线重合,且内锅的位置唯一固定。本申请弧形的第二端面23可以便于内锅滑入放置位中,且包覆保护层之后,能够避免内锅外侧壁受到剐蹭等,形成对内锅外侧壁的保护。
当内锅被磁铁12和侧板21固定之后,旋转驱动件调动固定底座11进行旋转,喷头固定在固定底座11的侧边,喷头对准内锅中特定区域,通过内锅的旋转,可以实现内锅的均匀喷涂。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锅固定装置,连接旋转驱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1)以及侧板(21),所述固定底座(11)和侧板(21)围成内锅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11)中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侧板(21)均匀分布在固定底座(11)的边缘;用于对内锅的侧壁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1)为圆形,所述固定底座(11)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吸附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1)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垫片(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为M个,M个侧板(21)相对于固定底座(11)的中心对称设置,M为大于0的偶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位于滑槽(15)中,所述滑槽(15)朝向固定底座(11)的中心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1)的边缘设置有安装板(14),所述滑槽(15)位于安装板(14)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5)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刻度线(16),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滑槽(15)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为磁铁(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靠近固定底座(11)中心的一侧包括第一端面(22)和第二端面(23),所述第一端面(22)垂直于固定底座(11)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面(22)位于侧板(21)的底部,
所述第二端面(23)为弧形结构,且第二端面(23)自第一端面(22)的顶部朝向远离固定底座(11)中心点的方向延伸。
10.一种内锅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内锅固定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49560.5U CN222174554U (zh) | 2024-01-09 | 2024-01-09 | 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及其形成的内锅喷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49560.5U CN222174554U (zh) | 2024-01-09 | 2024-01-09 | 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及其形成的内锅喷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174554U true CN222174554U (zh) | 2024-12-17 |
Family
ID=93828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049560.5U Active CN222174554U (zh) | 2024-01-09 | 2024-01-09 | 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及其形成的内锅喷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174554U (zh) |
-
2024
- 2024-01-09 CN CN202420049560.5U patent/CN2221745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34080B2 (ja) | 基板保持装置 | |
CN109531616B (zh) | 装配机构及具有其的液晶屏装配装置 | |
US20140060746A1 (en) | Foam affixing mechanism and clamping assembly thereof | |
CN109702445B (zh) | 取料机构及具有其的液晶屏装配装置 | |
WO2021115060A1 (zh) | 定位装置、自动化打磨工作站及上料打磨方法 | |
TW201302400A (zh) | 機械手及使用該機械手的生產設備及生產線 | |
CN105226888B (zh) | 磁瓦卡簧的自动装配装置 | |
CN213459689U (zh) | 晶圆清洗设备及定位治具 | |
CN222174554U (zh) | 一种内锅固定装置及其形成的内锅喷涂装置 | |
CN111922707B (zh) | 一种方形磁铁组装加工生产线 | |
CN113146228A (zh) | 一种空气滤芯自动装配设备 | |
CN215967345U (zh) | 一种飞轮组件的自动装配设备 | |
US9821427B2 (en) | Grinding method for workpieces | |
JP2010208017A (ja) | フロートガラス研磨システム用下部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ロートガラスの研磨方法 | |
CN213164565U (zh) | 一种焊接抛光机的转盘精准驱动结构 | |
CN211540029U (zh) | 一种pcb焊接固定装置 | |
CN210704804U (zh) | 一种双机器人协同工作装置 | |
CN209736845U (zh) | 打标盘机构 | |
CN208127162U (zh) | 卡盘销和晶圆清洗设备 | |
CN206782682U (zh) | 一种轴套的检测输送线 | |
CN204656845U (zh) | 一种旋转装置和一种点胶装置 | |
CN215588816U (zh) | 晶圆研磨装置 | |
CN221458916U (zh) | 一种分料装置 | |
CN112710443A (zh) | 一种冲压件自动化检测弹力设备 | |
CN107718582B (zh) | 一种用于瓶身圆周定位的自转驱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