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122332U - 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122332U
CN222122332U CN202420639104.6U CN202420639104U CN222122332U CN 222122332 U CN222122332 U CN 222122332U CN 202420639104 U CN202420639104 U CN 202420639104U CN 222122332 U CN222122332 U CN 222122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enter
damping
adjusting rod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6391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世方
姜昌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6391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122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122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122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顶端的内部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阀盖,所述阀盖的中心处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端设置有旋钮,所述调节杆的底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外部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密封圈,且所述环槽下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杆,且所述第一限位杆外部环槽的下端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本申请通过将复位弹簧的顶端安装在第一限位杆外部,使得通过旋钮带动调节杆旋转并沿阀盖的中心处纵向移动,同时,调节杆带动顶板纵向移动,实现了顶板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解决了单向阀内部复位弹簧老化导致复位弹簧张力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向阀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背景技术
单向阀又叫止回阀或逆止阀,一般用于液压系统中或气动系统中,主要是防止液体反向流动或防止压缩空气逆向流动。
如:中国专利CN205479527U公开一种阻尼缓冲可调式单向阀,包括阀座、上阀盖、下阀盖、阀芯,所述上阀盖位于阀座上端面,所述阀座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有阀芯,所述下阀盖位于阀座下端面,所述下阀盖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阻尼腔,所述下阀盖设有排液道,所述油道内设有阻尼针,所述阻尼腔与排液道相通,所述阀芯设有阻尼头,所述阀芯移动时阻尼头会在阻尼腔内做活塞运动,将内部液体排入排液道,通过调节阻尼针实现不同的排液流量,达到缓冲效果,与传统单向阀相比,降低阀芯对阀座的冲击,工作噪音低,使用寿命长,反应灵敏,工作安全可靠,在特定场合可旋转阻尼针关闭排液道使阻尼腔密封,阀芯无法复位,单向阀呈常开状态,从而排除管道内液体,但是上述单向阀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现有的单向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部的弹簧长期处于反复工作状态,使得弹簧的张力不足,因此,发明者提出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通过将调节杆旋转安装在阀盖中心处的内部,在调节杆的顶端设置旋钮,在调节杆的底端设置顶板,在顶板下端面的中心处设置第一限位杆,然后将复位弹簧的顶端安装在第一限位杆外部,使得通过旋钮带动调节杆旋转并沿阀盖的中心处纵向移动,同时,调节杆带动顶板纵向移动,实现了顶板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解决了单向阀内部复位弹簧老化导致复位弹簧张力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顶端的内部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阀盖,所述阀盖的中心处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端设置有旋钮,所述调节杆的底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外部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密封圈,且所述环槽下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杆,且所述第一限位杆外部环槽的下端面设置有复位弹簧,以便于顶板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从而调整复位弹簧的张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阀体的内设置有阀腔,所述阀腔中心处的上端面有密封凸环,且所述阀腔的中心处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底端设置与阻尼头,以便于堵头下端面的卡槽卡装在密封凸环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阀芯的顶端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槽,且所述堵头上端面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限位杆,以便于阀芯带动堵头移动时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阀体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进液流道,以便于液压油通过进液口以及进液流道进入阀腔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阀体另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出液流道,以便于液压油通过出液流道以及出液口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阀盖的中心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设置有金属密封圈,以便于两组金属密封圈安装在安装孔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密封圈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底端设置有密封垫片,以便于阀盖安装后第二安装凸台与安装槽之间密封性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阀体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所述第一安装凸台顶端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孔,以便于阻尼头活动安装在环槽内部。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通过将调节杆旋转安装在阀盖中心处的内部,在调节杆的顶端设置旋钮,在调节杆的底端设置顶板,在顶板下端面的中心处设置第一限位杆,然后将复位弹簧的顶端安装在第一限位杆外部,使得通过旋钮带动调节杆旋转并沿阀盖的中心处纵向移动,同时,调节杆带动顶板纵向移动,实现了顶板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解决了单向阀内部复位弹簧老化导致复位弹簧张力不足的问题。
2.本申请通过在阀芯的顶端设置堵头,并在堵头顶端的中心处设置卡槽,使得堵头的顶端通过第二限位杆安装在复位弹簧底端,以便于复位弹簧将堵头向下推送,实现了堵头下端面的卡槽卡装在密封凸环的外部,解决了单向阀阀芯闭合状态下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3.本申请通过在底座的顶端设置第一安装凸台,使得底座通过第一安装凸台安装在阀体底端的内部,通过在第一安装凸台顶端的中心处设置阻尼孔,通过在阀芯的底端设置阻尼头,且阻尼孔的直径大于阻尼头的外部直径,使得阀芯纵向移动时,实现了阻尼头沿阻尼孔内部纵向移动,解决了单向阀阀芯带动堵头移动时不够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的爆炸图。
图3是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的俯视图。
图4是的图3中A-A处剖面图。
图5是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安装阀盖的立体图。
图6是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调节杆的立体图。
图7是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阀芯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为:1、阀体;2、进液口;3、出液口;4、阀腔;5、密封凸环;6、进液流道;7、出液流道;8、底座;9、第一安装凸台;10、阻尼孔;11、安装槽;12、密封垫片;13、阀盖;14、安装孔;15、金属密封圈;16、第二安装凸台;17、调节杆;18、旋钮;19、顶板;20、环槽;21、第一限位杆;22、橡胶密封圈;23、阀芯;24、阻尼头;25、堵头;26、卡槽;27、第二限位杆;2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盒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包括阀体1,阀体1顶端的内部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内部设置有阀盖13,阀盖13的中心处设置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的顶端设置有旋钮18,调节杆17的底端设置有顶板19,顶板19的外部设置有环槽20,环槽20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密封圈22,且环槽20下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杆21,且第一限位杆21外部环槽20的下端面设置有复位弹簧28。
使用时,通过将调节杆17旋转安装在阀盖13中心处的内部,在调节杆17的顶端设置旋钮18,在调节杆17的底端设置顶板19,在顶板19下端面的中心处设置第一限位杆21,然后将复位弹簧28的顶端安装在第一限位杆21外部,使得通过旋钮18带动调节杆17旋转并沿阀盖13的中心处纵向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杆17带动顶板19纵向移动,使得顶板19对复位弹簧28进行压缩,进而调整复位弹簧28的张力。
请参阅图4和图7,阀体1的内设置有阀腔4,阀腔4中心处的上端面有密封凸环5,且阀腔4的中心处设置有阀芯23,阀芯23底端设置与阻尼头24。
使用时,通过在阀芯23的顶端设置堵头25,并在堵头25顶端的中心处设置卡槽26,使得堵头25的顶端通过第二限位杆27安装在复位弹簧28底端,以便于复位弹簧28将堵头25向下推送,使得堵头25下端面的卡槽26卡装在密封凸环5的外部,进而使得单向阀阀芯23闭合状态下密封性更好。
请参阅图7,阀芯23的顶端设置有堵头25,堵头25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槽26,且堵头25上端面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限位杆27。
使用时,通过在底座8的顶端设置第一安装凸台9,使得底座8通过第一安装凸台9安装在阀体1底端的内部,通过在第一安装凸台9顶端的中心处设置阻尼孔10,使得阀芯23纵向移动时,带动阻尼头24沿阻尼孔10内部纵向移动,从而使得阀芯23带动堵头25移动时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4,阀体1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进液口2,进液口2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进液流道6。
使用时,通过在阀体1一侧的内部设置进液口2,并在进液口2一侧靠近底部设置进液流道6,且进液流道6与阀体1内部的阀腔4连通,使得液压油通过进液口2以及进液流道6进入阀腔4内部。
请参阅图4,阀体1另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出液口3,出液口3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出液流道7。
使用时,通过在阀体1凌晨的内部设置出液口3,并在出液口3一侧靠近顶部设置出液流道7,且出液流道7与阀腔4连通,使得液压油通过出液流道7以及出液口3输出。
请参阅图5,阀盖13的中心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的内设置有金属密封圈15。
使用时,通过在阀盖13中心处的两端分别设置安装孔14,使得两组金属密封圈15安装在安装孔14内部,进而对阀盖13中心处的两端进行密封,避免旋转调节杆17时出现渗漏现象。
请参阅图5,金属密封圈1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16,第二安装凸台16底端设置有密封垫片12。
使用时,通过在第二安装凸台16的底端设置密封垫片12,使得阀盖13安装后第二安装凸台16与安装槽11之间密封性更好。
请参阅图2和图4,阀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8,底座8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9,第一安装凸台9顶端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孔10。
使用时,通过在底座8上端面的中心处设置第一安装凸台9,使得底座8通过第一安装凸台9固定在阀体1底端的内部,通过在第一安装凸台9顶端的中心处设置阻尼孔10,使得阻尼头24活动安装在环槽20内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顶端的内部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内部设置有阀盖(13),所述阀盖(13)的中心处设置有调节杆(17),所述调节杆(17)的顶端设置有旋钮(18),所述调节杆(17)的底端设置有顶板(19),所述顶板(19)的外部设置有环槽(20),所述环槽(20)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密封圈(22),且所述环槽(20)下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杆(21),且所述第一限位杆(21)外部环槽(20)的下端面设置有复位弹簧(28);
所述阀体(1)的内设置有阀腔(4),所述阀腔(4)中心处的上端面有密封凸环(5),且所述阀腔(4)的中心处设置有阀芯(23),所述阀芯(23)底端设置与阻尼头(24);
所述阀芯(23)的顶端设置有堵头(25),所述堵头(25)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槽(26),且所述堵头(25)上端面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限位杆(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进液口(2),所述进液口(2)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进液流道(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另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出液口(3),所述出液口(3)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出液流道(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13)的中心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的内设置有金属密封圈(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密封圈(1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16),所述第二安装凸台(16)底端设置有密封垫片(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9),所述第一安装凸台(9)顶端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孔(10)。
CN202420639104.6U 2024-03-29 2024-03-29 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Active CN222122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639104.6U CN222122332U (zh) 2024-03-29 2024-03-29 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639104.6U CN222122332U (zh) 2024-03-29 2024-03-29 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122332U true CN222122332U (zh) 2024-12-06

Family

ID=9367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639104.6U Active CN222122332U (zh) 2024-03-29 2024-03-29 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122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6469B (zh) 可手动泄压式单向阀
CN110345284B (zh) 一种止回阀
CN222122332U (zh) 一种阻尼可调式单向阀
CN108443564B (zh) 一种止水阀
CN219755356U (zh) 一种直通式截止阀
CN220980400U (zh) 一种带有防漏功能的止回阀
CN2795589Y (zh) 排污泵用止回阀
CN210716141U (zh) 一种倒流防止器
CN211501821U (zh) 一种气源驱动的安全阀阀芯打开装置
CN114962657A (zh) 一种提高塑料隔膜阀膜片使用寿命的阀门结构
CN217056488U (zh) 一种止回阀的阻尼结构及止回阀
CN222543120U (zh) 一种单向阀
CN108458141B (zh) 手动泄压式止回阀
CN2358300Y (zh) 装有机械密封的止回截止阀
CN109357049A (zh) 一种压弹式直通止回阀
CN219317643U (zh) 一种蝶阀橡胶密封圈
CN217559088U (zh) 一种三通连体阀
CN222633922U (zh) 隔膜微阀
CN216692289U (zh) 一种新型的单向阀
CN219510158U (zh) 一种智能控制阀门
CN213452039U (zh) 一种陶瓷阀芯上的底座改良结构
CN217177535U (zh) 一种液力止回阀
CN222315982U (zh) 一种带连接密封结构的平板闸阀
CN215981997U (zh) 一种保压阀
CN221196111U (zh) 一种泄压直通式密封截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