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112200U - 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112200U
CN222112200U CN202420288786.0U CN202420288786U CN222112200U CN 222112200 U CN222112200 U CN 222112200U CN 202420288786 U CN202420288786 U CN 202420288786U CN 222112200 U CN222112200 U CN 222112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2887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华强
穆炜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huanhuad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huanhuad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huanhuad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huanhuad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2887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112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112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112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组件和出水面板;所述出水面板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的出水口内;所述进水组件内具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和混水腔;所述进气通道具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或者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出水面板具有与所述进水组件同轴设置的水流分割组件,所述水流分割组件的目数为200~1000目。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气泡水的出水效果,提升用于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背景技术
为了丰富水龙头的水花形态,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水龙头出水端装设出水装置。这类出水装置能够形成花洒水、气泡水、单一水柱等不同形态的水花,其中,气泡水是依靠在出水装置的侧壁开设进气通道,水流流动时能够带动气体从进气通道进入出水装置的腔体内并与水流混合后形成。如公开号为CN21892433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在分水件上设置进气通道,而进气通道的出气口与混水腔连通,当水流进入时由于气压差产生,气体会被带入混水腔中。而上述专利中,进气通道的出气口环绕混水腔的侧壁设置,容易出现进气压力不足的情况,导致进气量不够,进而无法使起泡水中混入足量的空气,最终使得所形成气泡水的气水混合比例低、气水混合不均匀、节水效果差等问题,用户的使用感受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改善气泡水的出水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组件和出水面板;
所述出水面板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的出水口内;
所述进水组件内具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和混水腔;
所述进气通道具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或者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所述出水面板具有与所述进水组件同轴设置的水流分割组件,所述水流分割组件包括至少一层目数为200~1000目的筛网。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上主体、下主体和内胆壳;
所述上主体和所述下主体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内胆壳内;
所述下主体的外壁与所述上主体朝向所述下主体的一侧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主体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进气通道靠近所述进水通道的位置;
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凹陷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至少部分相抵压,以形成所述第一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下主体上并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壳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吸气孔,且所述内胆壳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使吸气孔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吸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均环绕所述上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节水件;
所述节水件与所述进水组件连接,且所述节水件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下主体与所述内胆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分割组件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层叠设置的筛网。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面板与所述进水组件可翻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面板具有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
所述第一过水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过水口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面板还包括整流支架、面板主体和盖体;
所述整流支架与所述面板主体同轴设置并嵌设于所述面板主体内,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整流支架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
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轴向上,所述整流支架与所述盖体之间以及所述整流支架与所述面板主体之间分别夹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水流分割组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轴向上,所述盖体朝向所述水流分割组件的一侧以及所述面板主体朝向所述水流分割组件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支架包括整流格栅,所述整流格栅包括圆形筋条和多个直形筋条;
所述直形筋条沿所述圆形筋条的径向分布,使所述直形筋条与所述圆形筋条形成整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格栅在轴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直形筋条与所述圆形筋条的交汇处。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通道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和第二进水段;
所述第一进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混水腔内具有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水段和第二混水段;
所述第一混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混水段的内径,且所述第一混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组件和出水面板;
所述出水面板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的出水口内;
所述进水组件内具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和混水腔;
所述进气通道环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口;
多个的所述第一出气口环绕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所述出水面板具有与所述进水组件同轴设置的水流分割组件,所述水流分割组件包括至少一层目数为200~1000目的筛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起泡器,包括外壳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出水装置,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出水装置外并与所述出水装置的周向侧壁形成吸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为了让更多的气体能被吸入出水装置内部与水流混合,需要让水流在流经进水通道时通过产生负压来吸入大量空气,本方案设置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能让空气从不同的位置和更多的通路被吸入,使水流和气体在进入混水腔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充分混合,最终在混水腔内形成含有足量气泡、且基本与水流混合均匀的气泡水;进一步地,水流分割组件的设置让水流无法轻易通过,混水腔内水流充盈,使得混水腔和进水通道内部的水压增大,让水流获得更大的能量来穿过水流分割组件从而让水流中的大气泡能被更好地切割为微气泡,微气泡能更均匀地混合在水流中并留存更长的时间。本实用新型采用增设水流分割组件的方式,使得腔体内的水压得以增大,辅以调整进气通道的位置以及设置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来加吸气量,配合水流分割组件的分割,使得向外排放的气泡水中更加均匀地混入充足的、且被切割得体积十分微小的空气,改善气泡水的出水效果,使气泡水出水更加柔和,提升用户的用水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起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爆炸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进水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爆炸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进气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轴向视图;
图9为图8中A-A面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水面板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水面板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其中一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另一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第一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第二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第三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其中一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另一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外壳;11、吸气通道;111、吸气槽;
2、出水装置;
21、进水组件;211、出水口;212、进水通道;2121、第一进水段;2122、第二进水段;213、进气通道;214、混水腔;2141、第一混水段;2142、第二混水段;215、第一出气口;216、第二出气口;217、上主体;2171、第一进水部;218、下主体;2181、凹陷部;2182、第二进水部;219、内胆壳;2191、吸气孔;
22、出水面板;221、水流分割组件;2211、筛网;222、第一过水口;223、第二过水口;224、整流支架;225、面板主体;226、盖体;227、进水格栅;
23、节水件;
24、密封圈;
3、密封垫;
4、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20,一种起泡器,包括外壳1和出水装置2,外壳1套设于出水装置2外并与出水装置2的周向侧壁形成吸气间隙。出水装置2包括进水组件21和出水面板22;出水面板22设置于进水组件21的出水口211内;进水组件21内具有进水通道212、进气通道213和混水腔214;进气通道213具有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第一出气口215位于进水通道212的侧壁,且第一出气口215与进水通道212连通,第二出气口216与进水通道212连通或者与混水腔214连通,进水通道212与混水腔214连通;出水面板22具有与进水组件21同轴设置的水流分割组件221,水流分割组件221包括至少一层目数为200~1000目的筛网。其中,外壳1可以是具有外螺纹结构的壳体,也可以是具有内螺纹结构的壳体。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气体能被吸入出水装置2内部与水流混合,需要让水流在流经进水通道212时通过产生负压来吸入大量空气,本方案设置的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能让空气从不同的位置和更多的通路被吸入,使水流和气体在进入混水腔214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充分混合,最终在混水腔214内形成含有足量气泡、且基本与水流混合均匀的气泡水;进一步地,水流分割组件221的设置让水流无法轻易通过,混水腔214内水流充盈,使得混水腔214和进水通道212内部的水压增大,让水流获得更大的能量来穿过水流分割组件221从而让水流中的大气泡能被更好地切割为微气泡,微气泡能更均匀地混合在水流中并留存更长的时间。本实用新型采用增设水流分割组件221的方式,使得混水腔214内的水压得以增大,辅以调整进气通道213的位置以及设置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来加吸气量,配合水流分割组件221的分割,使得向外排放的气泡水中更加均匀地混入充足的、且被切割得体积十分微小的空气,改善气泡水的出水效果,使气泡水出水更加柔和,提升用户的用水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组件21包括上主体217、下主体218和内胆壳219;上主体217和下主体218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于内胆壳219内;下主体218的外壁与上主体217朝向下主体218的一侧形成进气通道213。在上主体217与下主体218之间形成进气通道213,为进水通道212吸入空气创造条件,确保空气能够在出水的过程中不断被吸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主体217与下主体218至少部分相抵压,以形成第一出气口215,第一出气口215位于上主体217与下主体218之间,而该位置也位于进水通道212内,使得水流进入进水通道212且未从进水通道212排出时就能够吸入部分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气口216位于进水通道212的出口内,使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在轴向和/或在周向上错位设置,用于在进水通道212的不同位置吸入空气,使水流与空气混合后进入混水腔214内,提高进气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主体218靠近上主体217的一侧具有凹陷部2181,凹陷部2181位于进气通道213靠近进水通道212的位置;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分别与凹陷部2181连通。凹陷部2181可以作为进气通道输入气流的气流贮存空间,气流经此较大的空间贮存后再输出到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为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提供充足的吸气空间,以在水流吸气时,能够有充足且源源不断的空气被吸入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内并与水流充分混合,提升气泡水内的含气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气口216开设于下主体218上并与混水腔214连通,具体的,第二出气口216的开设位置位于进水通道212的外部,第二出气口216设置于混水腔214中,能够使空气被吸入混水腔214中与水流混合,提高进气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胆壳219开设有与进气通道213连通的吸气孔2191,且内胆壳219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使吸气孔2191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吸气槽111。吸气孔2191和吸气通道11的设置,用于为进气通道213提供充足的空气,确保进气的流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第一出气口215和所有的第二出气口216均环绕上主体217的轴线均匀分布地设置。设置多个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能够提高进气量,均匀分布地设置则提高空气与水流混合的均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组件21还包括节水件23;节水件23与进水组件21连接,且节水件23位于进水通道212的进水端。节水件23的设置,用于起到控制水流、限定或恒定流量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主体218与内胆壳21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4。密封圈24的设置,用于确保空气从吸气孔2191进入进气通道213,防气流流动至其他位置,确保充足的进气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215、第二出气口216和进气通道213的进气口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以出水装置2处于下出水状态为例,第一出气口215高于第二出气口216,第二出气口216高于进气通道213的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流分割组件221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层叠设置的筛网2211,其中,筛网2211的目数为200目~1000目,可选的,筛网2211的目数为200目、400目、600目、800目或1000目。目数越高则水流排放阻力越大、混水腔214内的水体的压力越大,高压力的水流在穿过筛网2211时气泡会被切割得更细,就有更多的气体可以留存在水流中更长的时间。其中,筛网2211的数量可以是三层、四层或者更多,不同层的筛网211可以设为具有相同的目数,也可以设为具有不同的目数;当筛网2211的层数越多,对应的,混水腔214内的压力也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面板22与进水组件21可翻转地连接,并且出水面板22具有第一过水口222和第二过水口223;第一过水口222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过水口223的横截面积。第一过水口222和第二过水口223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反向冲洗筛网2211以及出水面板22内的排水孔,起到清洁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出水面板22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具体为,当第一过水口222作为水流排放口时,由于其横截面积较小,排放的水柱较细,使得水柱集中、水流压力增大,喷射高度也较高,则可适用于上出水的场景,如日常的漱口、洗脸等场景;当第二过水口223作为水流排放口时,由横截面积增大,排放的水柱更粗,过水压力减小,喷射高度无法满足上出水的场景,则适用于下出水的场景。本方案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出水装置均能够以合适的水压出水,改善用户的用水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面板22还包括整流支架224、面板主体225和盖体226;整流支架224与面板主体225同轴设置并嵌设于面板主体225内,盖体226盖设于整流支架224远离面板主体225的一侧;在面板主体225的轴向上,整流支架224与盖体226之间以及整流支架224与面板主体225之间分别夹设有至少一个水流分割组件221。其中,整流支架224上还设有供水流过的过水格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面板主体225的轴向上,盖体226朝向水流分割组件221的一侧以及面板主体225朝向水流分割组件22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格栅227,由于进水格栅227的设置,盖体226与水流分割组件221之间以及面板主体225与水流分割组件221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进而过水量同时更有利于气体通过进水格栅227进入混水腔214内与水流进行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通道212为一条,且进水通道212位于进水组件21的轴心处。只设置一条进水通道212可以确保水流的集中从而减少水压的损失,在水流通过不同进水段时产生足够大的负压来吸引空气。虽然设置相同结构的2条以上的进水通道212也能够产生负压,但实际吸气效果不如只设置一条进水通道212的吸气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通道212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2121和第二进水段2122;第一进水段2121的内径d小于第二进水段2122的内径D;混水腔214内具有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水段2141和第二混水段2142;第一混水段2141的内径w小于第二混水段2142的内径W,且第一混水段2141的内径w大于第二进水段2122的内径D,使得在进水方向上,水流经过三次过水面积的变化,而过水面积的变化能够使进水通道212的内部产生负压吸引外部的空气,使得气泡水中的含气量提升。具体的,第一进水段2121位于上主体217内,第二进水段2122、第一混水段2141和第二混水段2142均位于下主体218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格栅包括圆形筋条和多个直形筋条;直形筋条沿圆形筋条的径向分布,使直形筋条与圆形筋条形成整流孔。可选的,圆形筋条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圆形筋条直径不同并同轴设置,而直形筋条沿圆形筋条的径向依次穿过两个圆形筋条设置,使两个圆形筋条与直形筋条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格栅在轴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凸起的设置,能够对水流分割组件221起到支撑作用,使水流分割组件221与整流孔之间形成间距,让经过筛网2211切割的水流经过一定的自由空间后,才继续被整流格栅进行整流,有利于让出水水花的形状更加圆润。优选的,整流格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设置于直形筋条与圆形筋条的交汇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出水面板22用于不可翻转的场景中,即出水面板22无法相对于出水装置2翻转时,在出水面板22的周向上,水流分割组件221与面板主体225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可以从筛网2211边缘被冲走,排出面板外部,避免筛网2211堵塞。
在其他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出水装置2,包括进水组件21和出水面板22;出水面板22设置于进水组件21的出水口211内;进水组件21内具有进水通道212、进气通道213和混水腔214;进气通道213环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口215;第一出气口215环绕于进水通道212的侧壁,且第一出气口215与进水通道212连通,进水通道212与混水腔214连通;出水面板22具有与进水组件21同轴设置的水流分割组件221,水流分割组件221的目数为200~1000目。
请参照图1-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起泡器,包括外壳1和出水装置2,外壳1套设于出水装置2外并与出水装置2的周向侧壁形成吸气通道11。出水装置2包括进水组件21和出水面板22;出水面板22设置于进水组件21的出水口211内;进水组件21内具有一条位于进水组件21的轴心处的进水通道212,以及进气通道213和混水腔214,进气通道213与吸气间隙连通;进气通道213具有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第一出气口215位于进水通道212的侧壁,且第一出气口215与进水通道212连通,第二出气口216位于进水通道212的出口内,第二出气口216与进水通道212连通,进水通道212与混水腔214连通;出水面板22具有与进水组件21同轴设置的水流分割组件221,水流分割组件221包括三层依次层叠设置的目数都为600目的筛网2211。其中,外壳1具有内螺纹结构,出水装置2的轴向端面还设置有密封垫3,密封垫3用于当外壳1与水龙头连接时夹设于水龙头与出水装置2之间。优选的,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均设置有6~8个,且所有的第一出气口215和所有的第二出气口216均环绕上主体217的轴线均匀分布地设置。其中,第一出气口215、第二出气口216和进气通道213的进气口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作为优选的,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在进气通道213的周向上错位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组件21包括上主体217、下主体218和内胆壳219;上主体217和下主体218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于内胆壳219内,在下主体218的轴向上和径向上,下主体218与内胆壳219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24;下主体218的外壁与上主体217朝向下主体218的一侧形成上述进气通道213;上主体217与下主体218至少部分相抵压,以形成第一出气口215。其中,上主体217上具有第一进水部2171,第一进水部2171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缩小;下主体218上具有第二进水部2182,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均开设于进水部上,而进水部与上主体217朝向出水面板22的一侧相抵压后,第一出气口215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下主体218靠近上主体217的一侧具有凹陷部2181,使下主体218的轴向剖面图呈类M形,凹陷部2181位于进气通道213靠近进水通道212的位置,且凹陷部2181环绕进水通道212的外部设置;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分别与凹陷部218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内胆壳219开设有与进气通道213连通的吸气孔2191,且内胆壳219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使吸气孔2191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吸气槽111,具体的,当内胆壳219装设于外壳1内时,吸气槽111与外壳1的内部形成吸气通道11。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面板22与进水组件21可翻转地连接,并且出水面板22具有第一过水口222和第二过水口223;第一过水口222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过水口223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通道212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2121和第二进水段2122;第一进水段2121的内径d小于第二进水段2122的内径D;混水腔214内具有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水段2141和第二混水段2142;第一混水段2141的内径w小于第二混水段2142的内径W,且第一混水段2141的内径w大于第二进水段2122的内径D,使得在进水方向上,水流经过三次过水面积的变化,而过水面积的变化能够使进水通道212的内部产生负压吸引外部的空气,使得气泡水中的含气量提升。具体的,第一进水段2121位于上主体217内,第二进水段2122、第一混水段2141和第二混水段2142均位于下主体218内。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面板22还包括整流支架224、面板主体225和盖体226;整流支架224与面板主体225同轴设置并嵌设于面板主体225内,盖体226盖设于整流支架224远离面板主体225的一侧;在面板主体225的轴向上,整流支架224与盖体226之间以及整流支架224与面板主体225之间分别夹设有一个水流分割组件221;在面板主体225的轴向上,盖体226朝向水流分割组件221的一侧以及面板主体225朝向水流分割组件22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格栅227。其中,整流支架224上还设有供水流通过的过水格栅;整流格栅包括两个圆形筋条和八个直形筋条;直形筋条沿圆形筋条的径向分布,使直形筋条与圆形筋条形成整流孔;两个圆形筋条直径不同并同心设置,而直形筋条沿圆形筋条的径向依次穿过两个圆形筋条设置,使两个圆形筋条与直形筋条交叉;整流格栅在轴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凸起,凸起设置于直形筋条与圆形筋条的交汇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于:
水流从进水通道212流入混水腔214,根据文丘里原理,水流从第一进水段2121流入第二混水段2142的过程中,会经历三次内径的变化,而内径的变化则会使得水流的过水面积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进水通道212内产生负压,空气依次经过吸气通道11、吸气孔2191和进气通道213后从第一出气口215和第二出气口216进入进水通道212内与水流混合;
同时,由于水流分割组件221的设置,水流排出阻力增大,一部分水流穿过出水面板22排出时水流中的大气泡被筛网2211切割为微气泡,形成微气泡水流的排放;另一部分水流因受到水流分割组件221的阻碍无法排出而沿着下主体218的内壁回流,并当这部分水流与下主体218的内壁顶部接触后,再次朝出水面板22流动,如此往复循环,在该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混水腔214中负压的存在,回流的水流不断吸入空气而进一步提高气水混合比,让穿越筛网2211的水流中带有更多可被切割的大气泡,最终让向外排放的气泡水中充满着足量、均匀且能够长时间维持的微气泡。
请参照图12~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下主体218的结构不同且第二出气口216的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气口216开设于下主体218上并与混水腔214连通,具体的,第二出气口216的开设位置位于进水通道212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主体218的轴向上,下主体218朝向上主体217的一侧具有凸起部和凸台,凸台设置于凸起部朝向上主体217的一侧,当凸台与上主体217的内壁相抵压时,第一出气口215形成,而第二出气口216则开设于凸起部的周向侧壁。
请参照图14~图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仅设置有第一出气口215。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213具有6个第一出气口215;第一出气口215均匀分布地环绕于进水通道212的侧壁。
请参照图16~图18、图2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还设置有节水件23。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组件21还包括节水件23;节水件23与进水组件21连接,且节水件23嵌设于进水通道212的进水端。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于:
水流经过节水件23后依次经过进水通道212和混水腔214后从出水面板22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未设置外壳1,以内胆的形式使用。
请参照图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未设置外壳1且上主体217的进水端装设有过滤件4。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件4装设于进水通道212的进水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组件和出水面板;
所述出水面板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的出水口内;
所述进水组件内具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和混水腔;
所述进气通道具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或者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所述出水面板具有与所述进水组件同轴设置的水流分割组件,所述水流分割组件包括至少一层目数为200~1000目的筛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上主体、下主体和内胆壳;
所述上主体和所述下主体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内胆壳内;
所述下主体的外壁与所述上主体朝向所述下主体的一侧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进气通道靠近所述进水通道的位置;
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凹陷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至少部分相抵压,以形成所述第一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下主体上并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壳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吸气孔,且所述内胆壳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使吸气孔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吸气槽。
8.根据权利要求1、3或6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均环绕上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3或6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节水件;
所述节水件与所述进水组件连接,且所述节水件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与所述内胆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分割组件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层叠设置的筛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面板与所述进水组件可翻转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面板具有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
所述第一过水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过水口的横截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面板还包括整流支架、面板主体和盖体;
所述整流支架与所述面板主体同轴设置并嵌设于所述面板主体内,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整流支架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
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轴向上,所述整流支架与所述盖体之间以及所述整流支架与所述面板主体之间分别夹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水流分割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轴向上,所述盖体朝向所述水流分割组件的一侧以及所述面板主体朝向所述水流分割组件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格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支架包括整流格栅,所述整流格栅包括圆形筋条和多个直形筋条;
所述直形筋条沿所述圆形筋条的径向分布,使所述直形筋条与所述圆形筋条形成整流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格栅在轴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直形筋条与所述圆形筋条的交汇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和第二进水段;
所述第一进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腔内具有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水段和第二混水段;
所述第一混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混水段的内径,且所述第一混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
22.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组件和出水面板;
所述出水面板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的出水口内;
所述进水组件内具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和混水腔;
所述进气通道环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口;
多个的所述第一出气口环绕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所述出水面板具有与所述进水组件同轴设置的水流分割组件,所述水流分割组件包括至少一层目数为200~1000目的筛网。
23.一种起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出水装置,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出水装置外并与所述出水装置的周向侧壁形成吸气通道。
CN202420288786.0U 2024-02-07 2024-02-07 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Active CN222112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8786.0U CN222112200U (zh) 2024-02-07 2024-02-07 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8786.0U CN222112200U (zh) 2024-02-07 2024-02-07 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112200U true CN222112200U (zh) 2024-12-06

Family

ID=9367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288786.0U Active CN222112200U (zh) 2024-02-07 2024-02-07 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112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1202B (zh) 一种双水花功能的起泡器
CN215166173U (zh) 一种微气泡起泡器
CN205056287U (zh) 面盖旋转出水花洒
CN203018243U (zh) 花洒吸气结构
CN101954325A (zh) 用于卫浴领域的富气喷溅组件
CN111229490A (zh) 可切换多种水花的自清洁起泡器
CN110813565A (zh) 一种两功能出水组件及具有该出水组件的花洒
CN222112200U (zh) 一种出水装置及起泡器
CN202227407U (zh) 节水器
CN111255025B (zh) 可切换出水水花的自清洁起泡器
US20130118538A1 (en) Rich air sprayer of sanitary ware
CN204781150U (zh) 起泡器整流装置和起泡器
CN214262379U (zh) 一种微气泡花洒
CN219003402U (zh) 出水结构和起泡器
CN215354070U (zh) 一种可切换出水水型的喷头组件及清洗设备
CN214104270U (zh) 一种皂液发泡装置
CN206622228U (zh) 一种花洒吸气结构
CN222009075U (zh)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CN201791616U (zh) 一种用于卫浴领域的富气喷溅组件
CN214002666U (zh) 一种感应集成式发泡装置
US20210213465A1 (en) Device for generating water with air bubbles
CN2740865Y (zh) 带调向喷头的水龙头
CN210700701U (zh) 一种环状颗粒水花出水装置和花洒
CN202064403U (zh) 一种多功能起泡器
CN201180286Y (zh) 一种水型整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