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009075U -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009075U
CN222009075U CN202420287910.1U CN202420287910U CN222009075U CN 222009075 U CN222009075 U CN 222009075U CN 202420287910 U CN202420287910 U CN 202420287910U CN 222009075 U CN222009075 U CN 222009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water
air
air outlet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2879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炜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huanhuad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huanhuad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huanhuad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huanhuad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2879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009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009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009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所述进水组件内具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和混水腔;所述进气通道具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设于所述进水组件轴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进水通道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和第二进水段;所述第一进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或者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在进水通道的不同位置进行吸气,扩大进气面积,改善气泡水的出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丰富水龙头的水花形态,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水龙头出水端装设出水装置。这类出水装置能够形成花洒水、气泡水、单一水柱等不同形态的水花,其中,气泡水是依靠在出水装置的侧壁开设进气通道,水流流动时能够带动气体从进气通道进入出水装置的腔体内并与水流混合后形成。而由于现有的能够形成气泡水的出水装置,由于吸气量不足会导致水流中的含气量不足或气流无法与水流均匀地混合,一方面达不到理想的水气比例就无法实现气泡水的节水效果,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出水时容易溅射,影响用户的用水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提供更好的吸气效果,从而提高气泡水的含气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内具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和混水腔;
所述进气通道具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设于所述进水组件轴向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进水通道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和第二进水段;
所述第一进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或者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上主体、下主体和内胆壳;
所述上主体和所述下主体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内胆壳内;
所述下主体的外壁与所述上主体朝向所述下主体的一侧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下主体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一进水部;
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部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进水部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下主体上并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均环绕所述上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主体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进气通道靠近所述进水通道的位置;
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凹陷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壳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吸气孔,且所述内胆壳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使吸气孔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吸气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节水件;
所述节水件与所述进水组件连接,且所述节水件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滤水件;
所述滤水件装设于所述进水组件的进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通道为一条,且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进水组件的轴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混水腔内具有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水段和第二混水段;
所述第一混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混水段的内径,且所述第一混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在所述进水组件的周向上错位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出水装置,包括上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进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文丘里原理,当进水通道有水流通过时,由于第一进水段与第二进水段存在内径差,水流从第一进水段流入第二进水段的过程中会产生负压,空气从进气通道被吸入进水通道内并与水流混合。将进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设置于进水通道的侧壁结合负压的产生,使得水流在流经进水通道时吸入大量空气,还设置有第二出气口,并且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位于进水组件轴向上的不同位置,空气从进水通道的不同位置被吸入水流中,利于提高进气量和水气混合的均匀性,使气泡水的气水混合比例提高,改善气泡水的节水性和柔和度,进而使气泡水的冲击力减小,不会在冲洗物的表面产生较大的水花溅射,改善用户的用水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进水组件的局部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进水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进气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轴向视图;
图9为图8中A-A面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中出水装置的剖视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出水装置的剖视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外壳;11、吸气通道;111、吸气槽;
2、进水组件;21、出水口;22、进水通道;221、第一进水段;222、第二进水段;23、进气通道;24、混水腔;241、第一混水段;242、第二混水段;25、第一出气口;26、第二出气口;27、上主体;271、第二进水部;28、下主体;281、凹陷部;282、第一进水部;283、凸起部;284、凸台;29、内胆壳;291、吸气孔;
3、出水面板;
4、节水件;
5、密封圈;
6、滤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15,一种进水组件2,进水组件2内具有进水通道22、进气通道23、混水腔24和出水口21;进气通道23具有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在进水组件2的周向上错位设置;进水通道22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221和第二进水段222;第一进水段221的内径d小于第二进水段222的内径D;第一出气口25位于进水通道22的侧壁,且第一出气口25与进水通道22连通,第二出气口26与进水通道22连通或者与混水腔24连通,进水通道22与混水腔24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文丘里原理,当进水通道22有水流通过时,由于第一进水段221与第二进水段222存在内径差,水流从第一进水段221流入第二进水段222的过程中会产生负压,空气从进气通道23被吸入进水通道22内并与水流混合。将进气通道23的第一出气口25设置于进水通道22的侧壁结合负压的产生,使得水流在穿过进水通道22时首先流经第一出气口25吸入大量空气,还设置有第二出气口26,并且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位于进水组件2轴向上的不同位置,使得水流在流经第二出气口26再次吸入大量空气,空气从进水通道22的不同位置被吸入水流中与水流混合,利于提高进气量和水气混合的均匀性,使气泡水的气水混合比例提高,改善气泡水的柔和度,进而使气泡水的冲击力减小,不会在冲洗物的表面产生较大的水花溅射,改善用户的用水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组件2包括上主体27、下主体28和内胆壳29;上主体27和下主体28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于内胆壳29内;下主体28的外壁与上主体27朝向下主体28的一侧形成进气通道23。在上主体27与下主体28之间形成进气通道23,为进水通道22吸入空气创造条件,确保空气能够在出水的过程中不断被吸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主体28靠近上主体27的一侧具有第一进水部282,上主体27远离下主体28的一侧具有第二进水部271;第一出气口25设置于第一进水部282靠近上主体27的一侧。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均开设于第一进水部282的侧壁,以在下主体28的轴向上使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错位设置,使空气从进水通道22的不同方向被吸入水流中,改善气泡与水流的混合均匀度。具体的,第一进水部282与上主体27相抵压,以形成第一出气口25。其中,第二进水部271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缩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气口26开设于下主体28上并与混水腔24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均环绕上主体27的轴线均匀分布地设置,更多的出气口带来更大的进气量,进气口的均匀分布则带来更好的混合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主体28靠近上主体27的一侧具有凹陷部281,使下主体28的轴向剖面图呈类M形,凹陷部281位于进气通道23靠近进水通道22的位置,且凹陷部281环绕进水通道22的外部设置;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分别与凹陷部281连通,因此凹陷部281可以作为进气通道输入气流的气流贮存空间,气流经此较大的空间贮存后再输出到不同的出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胆壳29开设有与进气通道23连通的吸气孔291,且内胆壳29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使吸气孔291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吸气槽111,具体的,当内胆壳29外装设有外壳1时,吸气槽111与外壳1的内部形成上述吸气通道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25、第二出气口26和进气通道23的进气口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以出水装置处于下出水状态为例,第一出气口25高于第二出气口26,第二出气口26高于进气通道23的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主体28与内胆壳2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密封圈5的设置,用于确保空气从吸气孔291进入进气通道23,防气流流动至其他位置,确保充足的进气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节水件4;节水件4与进水组件2连接,且节水件4位于进水通道22的进水端。节水件4的设置,用于起到控制水流、限定或恒定流量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滤水件6;滤水件6装设于进水组件2的进水端。滤水件6的设置,用于在水流进入进水通道22之前初步进行杂质过滤,提高水流出水时的清洁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通道22为一条,且进水通道22位于进水组件2的轴心处。只设置一条进水通道22可以确保水流的集中从而减少水压的损失,在水流通过不同进水段时满足文丘里原理的实现条件而产生足够大的负压来吸引空气。虽然设置相同结构的2条以上的进水通道22也能够产生负压,但实际吸气效果相比只设置一条进水通道22的吸气效果会差一些。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水腔24内具有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水段241和第二混水段242;第一混水段241的内径小于第二混水段242,且第一混水段241的内径大于第二进水段222,使得在进水方向上,水流经过三次过水面积的变化,而过水面积的变化能够使进水通道22的内部产生负压,进一步增大吸气压力,使得气泡水中的含气量提升。具体的,第一进水段221位于上主体27内,第二进水段222、第一混水段241和第二混水段242均位于下主体28内。其中,第一出气口25与第二进水段222连通,第二出气口26与第一混水段241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在进水组件的周向上错位设置,这样利于让空气从水流周向上的不同位置与水流进行混合,提高气水混合的均匀性。
请参照图1-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进水组件2,该进水组件2的出水端设置有一出水面板3,且进水组件2的外部罩设有外壳1。进水组件2内具有进水通道22、进气通道23和混水腔24;进气通道23具有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在进水组件2的轴向上和周向上都进行错位设置;进水通道22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221和第二进水段222;第一进水段221的内径d小于第二进水段222的内径D;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均位于进水通道22的侧壁,且第一出气口25与进水通道22连通,第二出气口26与进水通道22连通,进水通道22与混水腔24连通。优选的,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均设置有6~8个,且所有的第一出气口25和所有的第二出气口26均环绕上主体27的轴线均匀分布地设置。其中,第一出气口25、第二出气口26和进气通道23的进气口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组件2包括上主体27、下主体28和内胆壳29;上主体27和下主体28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于内胆壳29内;下主体28的外壁与上主体27朝向下主体28的一侧形成进气通道23。
在本实施例中,下主体28靠近上主体27的一侧具有第一进水部282,上主体27远离下主体28的一侧具有第二进水部271;第一出气口25设置于第一进水部282靠近上主体27的一侧。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均开设于第一进水部282的侧壁,以在下主体28的轴向上使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错位设置,使空气从进水通道22的不同方向被吸入水流中,改善气泡与水流的混合均匀度。具体的,第一进水部282与上主体27相抵压,以形成第一出气口25。其中,第二进水部271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缩小。
在本实施例中,下主体28靠近上主体27的一侧具有凹陷部281,使下主体28的轴向剖面图呈类M形,凹陷部281位于进气通道23靠近进水通道22的位置,且凹陷部281环绕进水通道22的外部设置;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分别与凹陷部28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内胆壳29开设有与进气通道23连通的吸气孔291,且内胆壳29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使吸气孔291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吸气槽111,具体的,当内胆壳29外装设有外壳1时,吸气槽111与外壳1的内部形成上述吸气通道11。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主体28的轴向上和径向上,下主体28与内胆壳29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5。
在本实施例中,混水腔24内具有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水段241和第二混水段242;第一混水段241的内径w小于第二混水段242的内径W,且第一混水段241的内径w大于第二进水段222的内径D。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于:
水流从进水通道22流入混水腔24的过程中根据文丘里原理可知,水流从第一进水段221流入第二混水段242的过程中会经历三次内径的变化,而内径的变化则会使得水流的过水面积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进水通道22内的负压产生,空气从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被吸入进水通道22内与水流混合,流入混水腔24,并从出水面板3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面板3的排放面积被设置得很小,因此部分水流由于出水面板3的排放不畅而在撞击出水面板3后朝进水方向返流回混水腔24中,并沿着混水腔24的内壁流经第二出气口26时再次吸气后重新朝出水方向流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水混合比。
请参照图10-图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下主体28的结构不同且第二出气口26的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气口26开设于下主体28上并与混水腔24连通,具体的,第二出气口26的开设位置位于进水通道22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主体28的轴向上,下主体28朝向上主体27的一侧具有凸起部283和凸台284,凸台284设置于凸起部283朝向上主体27的一侧,当凸台284与上主体27的内壁相抵压时,第一出气口25形成,而第二出气口26则开设于凸起部283的周向侧壁。
请参照图10以及图13-图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实施例六:
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第一出气口25和第二出气口26在周向上的错位设置改变为同位设置,且设置有节水件4,节水件4与进水组件2连接,且节水件4位于进水通道22的进水端,即节水件4与上主体27的第二进水部271连接。
图10所示的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设置有节水件4,节水件4位于进水通道22的进水端,即节水件4与上主体27的第二进水部271连接。
图15所示的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有节水件4,节水件4位于进水通道22的进水端,即节水件4与上主体27的第二进水部271连接。
图14所示的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有滤水件6,滤水件6装设于进水组件2的进水端,即滤水件6与上主体27的第二进水部271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内具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和混水腔;
所述进气通道具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设于所述进水组件轴向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进水通道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水段和第二进水段;
所述第一进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
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或者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上主体、下主体和内胆壳;
所述上主体和所述下主体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内胆壳内;
所述下主体的外壁与所述上主体朝向所述下主体的一侧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一进水部;
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部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进水部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下主体上并与所述混水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均环绕上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进气通道靠近所述进水通道的位置;
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凹陷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壳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吸气孔,且所述内胆壳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使吸气孔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吸气槽。
9.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水件;
所述节水件与所述进水组件连接,且所述节水件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水件;
所述滤水件装设于所述进水组件的进水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为一条,且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进水组件的轴心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腔内具有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水段和第二混水段;
所述第一混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混水段的内径,且所述第一混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进水段的内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在所述进水组件的周向上错位设置。
14.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进水组件。
CN202420287910.1U 2024-02-07 2024-02-07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Active CN222009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7910.1U CN222009075U (zh) 2024-02-07 2024-02-07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7910.1U CN222009075U (zh) 2024-02-07 2024-02-07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009075U true CN222009075U (zh) 2024-11-15

Family

ID=93409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287910.1U Active CN222009075U (zh) 2024-02-07 2024-02-07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009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50345B1 (ko) 연장살수관이 구비된 공기압을 이용한 절수용 샤워기
TW201912591A (zh) 微氣泡產生器
CN201020421Y (zh) 一种淋浴器
US10792678B2 (en) Energy-saving and high-efficiency shower head capable of producing pulsating stream
CN105239655A (zh) 坐便器
CN203018243U (zh) 花洒吸气结构
CN201832572U (zh) 一种起泡器
EP2599557B1 (en) Portable shower head with air inlet cover
CN101954325A (zh) 用于卫浴领域的富气喷溅组件
CN118807513A (zh) 一种集成气泡水发生装置
CN212791473U (zh) 出水装置
CN222009075U (zh) 一种进水组件及出水装置
CN102101074A (zh) 脉动旋转出水机构及脉动旋转水处理件
CN210386244U (zh) 可切换出水模式的花洒
CN207144083U (zh) 一种低噪音便器冲洗装置
CN201161218Y (zh) 气泡水出水装置
CN220978212U (zh) 出水装置
CN111255025B (zh) 可切换出水水花的自清洁起泡器
CN201791609U (zh) 一种脉动旋转出水机构及脉动旋转水处理件
US20130118538A1 (en) Rich air sprayer of sanitary ware
CN201026469Y (zh) 吸气花洒
CN201739631U (zh) 一种起泡器
CN216555502U (zh) 一种节流阀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2808040B (zh) 进气机构、气泡水制备装置及出水设备
CN210423881U (zh) 一种便于组装内芯的普通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