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991565U -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991565U
CN221991565U CN202420379515.6U CN202420379515U CN221991565U CN 221991565 U CN221991565 U CN 221991565U CN 202420379515 U CN202420379515 U CN 202420379515U CN 221991565 U CN221991565 U CN 221991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communicated
valve core
pneu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3795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涛
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wen Automotiv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wen Automotiv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wen Automotiv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wen Automotiv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3795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991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991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991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上至少包括两组气动单元,不同气动单元提供的气压不同;气源组件,气源组件用于向气动单元内充气;用气组件,用气组件与气动单元连通;至少一组气动单元包括:导气通路,导气通路设置在控制器内,导气通路上连通有若干个控制气阀,控制气阀用于控制导气通路与用气组件间气路的通断;单向阀组,单向阀组连通气源组件与导气通路,单向阀组由气源组件向导气通路方向导通;单向阀组包括气压检测装置,气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导气通路内的气压。本申请提供的气动系统通过不同的气动单元对外提供不同的气压,实现对不同功能设备进行供气目的的同时不影响座椅内部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乘坐舒适性功能应运而生,典型的包括座椅侧翼支撑和座椅腰托按摩等功能。
现有技术中每个气动系统仅能提供单一压力。要实现座椅侧翼支撑和座椅按摩等不同功能需要分别提供不同的压力,因此需要设置多个控制器,控制器的数量增多导致占用座椅内部空间较大,给其他结构的布置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至少包括两组气动单元,不同所述气动单元提供的气压不同;
气源组件,所述气源组件用于向所述气动单元内充气;
用气组件,所述用气组件与所述气动单元连通;
至少一组所述气动单元包括:
导气通路,所述导气通路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内,所述导气通路上连通有若干个控制气阀,所述控制气阀用于控制所述导气通路与所述用气组件间气路的通断;
单向阀组,所述单向阀组连通所述气源组件与所述导气通路,所述单向阀组由所述气源组件向所述导气通路方向导通;所述单向阀组包括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导气通路内的气压;
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导气通路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单向阀组包括:
阀体外壳,所述阀体外壳内设有通过连通部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气源组件连通,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导气通路;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所述气压检测装置;
第一阀芯组件,所述第一阀芯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且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第一腔体阻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第一腔体导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
第一堵头,所述第一堵头固定在所述阀体外壳远离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且封堵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堵头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堵头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方向可伸缩;
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堵头的一端套接;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被所述第一弹性件挤压抵接在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以阻断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第一腔体间的气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气流顶压所述第一阀芯进而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阀芯16向远离所述进气管路的方向移动以导通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第一腔体间的气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具有弹性,且所述密封垫上设有通孔,用于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气压连通;所述密封垫套设在所述气压检测装置上,所述密封垫填充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之间的空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堵头内部中空且两端连通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堵头上设有连通环境大气的泄气部;所述第三腔体内设置有第二阀芯组件,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泄气部阻断;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泄气部导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
第二堵头,所述第二堵头固定在所述第一堵头远离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且封堵所述第三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堵头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方向可伸缩;
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二堵头的一端套接;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阀芯被所述第二弹性件挤压以阻断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泄气部间的气路;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阀芯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以导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泄气部间的气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应所述泄气部的位置设置有消音件,用于减小泄气时的噪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同所述气动单元对应的所述导气通路相互之间不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盖合在所述阀体外壳底部,且盖合之后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和所述控制气阀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导气通路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单向阀组和与所述单向阀组最接近的所述控制气阀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气动单元由导气通路、若干个控制气阀、气源组件、单向阀组和储气罐组成,使得气源组件可通过单向阀组向储气罐和导气通路进行供气,进而第一方面通过控制气阀对不同的用气组件进行充气,第二方面由于所述单向阀组的设置使得避免气体反向回流,第三方面在未对用气组件进行充气时给储气罐保压,同时,相比于传统控制器通过开关电磁阀实现气体流向控制的方法,无需消耗额外能源,进一步降低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对控制器内的温度调节具有一定作用;又由于控制器上设置至少两组气动单元,且每组气动单元提供的气压不同,通过将多组气动单元集成到同一个控制器上使得减小控制器对座椅空间的占用,进而可提高对座椅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控制器内部的导气通路分布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控制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单向阀组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单向阀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单向阀组的爆炸图;
图8为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第一阀芯组件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二阀芯组件处于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第一阀芯组件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二阀芯组件处于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第一阀芯组件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二阀芯组件处于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泄气部设置在第一堵头侧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控制器;1-1、低压区;1-2、高压区;2、导气通路;3、控制气阀;4、气源组件;5、单向阀组;6、储气罐;7、阀体外壳;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进气管路;11、出气管路;12、第一阀芯组件;13、气压检测装置;14、第一堵头;15、第一弹性件;16、第一阀芯;17、密封垫;18、第三腔体;19、泄气部;20、第二阀芯组件;21、第二堵头;22、第二弹性件;23、第二阀芯;24、消音件;25、电路板;26、储气罐接口;27、用气组件;28、第一密封圈;29、第二密封圈;30、螺栓;31、连通部;32、连接通孔;3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包括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上至少包括两组气动单元,不同所述气动单元提供的气压不同;
气源组件4,所述气源组件4用于向所述气动单元内充气;
用气组件27,所述用气组件27与所述气动单元连通;
至少一组所述气动单元包括:
导气通路2,所述导气通路2设置在所述控制器1内,所述导气通路2上连通有若干个控制气阀3,所述控制气阀3用于控制所述导气通路2与所述用气组件27间气路的通断;
单向阀组5,所述单向阀组5连通所述气源组件4与所述导气通路2,所述单向阀组5由所述气源组件4向所述导气通路2方向导通;所述单向阀组5包括气压检测装置13,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用于检测所述导气通路2内的气压;
储气罐6,所述储气罐6与所述导气通路2连通。
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控制器1为矩形的盒体结构,所述控制器1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指令以控制向汽车座椅的不同用气组件27进行供气。所述控制器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本申请中的所述气动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所述气动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气动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器1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气动单元提供的气压不同,进而气压相对较低的所述气动单元称为低压区1-1,气压相对较高的所述气动单元称为高压区1-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本申请中的所述气动单元与一个传统的气动单元组合使用,也可以实现不同压力的效果。
如图1、图3、图4和图8所示,所述导气通路2形成于所述控制器1内,且沿平行于所述控制器1侧边的方向延伸;若干个所述控制气阀3固定在所述控制器1的侧面,且沿所述导气通路2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个所述控制气阀3的进气端均与对应侧的所述导气通路2连通,所述控制气阀3的出气端用于连通至车辆座椅不同位置的用气组件27,每个所述控制气阀3的阀芯开合可控;优选的,所述用气组件27为气袋。所述气源组件4包括气泵和包裹在气泵外侧的气泵外壳,所述气泵外壳上设有用于供气的出气端,所述气源组件4与所述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单向阀组5连通所述气源组件4和所述导气通路2;所述单向阀组5仅能实现单向导通,当所述单向阀组5导通时,所述气源组件4可向所述导气通路2内进行充气;当所述单向阀组5阻断时,所述气源组件4停止向所述导气通路2内进行充气;所述气源组件4具有两种控制模式,一种是通过人为控制车辆上设置的开关控制开启或关闭,另一种是根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检测到的气压进行控制,当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检测到气压值达到上限阈值时,自动控制所述气源组件4停止工作,当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检测到气压值低于下限阈值时,自动控制所述气源组件4开启。
如图2所示,所述储气罐6通过安装在所述控制器1上的储气罐接口26与所述导气通路2连通,所述储气罐接口26的位置位于所述单向阀组5和与所述单向阀组5最近接的所述控制气阀3之间,当通过所述气源组件4向所述导气通路2内充气时可先将所述储气罐6充满,进而当所述气源组件4停止供气时,所述储气罐6也可向所述导气通路2内充气;所述气源组件4向所述储气罐6内充气和所述气源组件4或者所述储气罐6向所述用气组件27充气可以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不给所述用气组件27充气时,当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检测到气压低于下限阈值时,也可以打开所述气源组件4给所述储气罐6补气;当给用气组件27充气时,可以先是所述储气罐6给所述用气组件27充气,当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下限阈值时再打开所述气源组件4补气,或者是所述储气罐6和所述气源组件4同时开启充气。
具体的,在所述低压区1-1内,每个所述控制气阀3为一个两位三通阀,其只包括充气和泄气两个状态,其连接的用气组件27主要用于实现按摩功能;在所述高压区1-2内,每个所述控制气阀3为串联的两位三通阀和两位两通阀,其包括充气、保压和泄气三个状态,其连接的用气组件27主要用于腰托、侧翼支撑等功能,此处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描述。
进一步地,不同所述气动单元对应的所述导气通路2相互之间不连通。
具体的,每条所述导气通路2相互独立,进而给不同导气通路2内的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设置不同的阈值,从而使得所述储气罐6中存储的高压气体的压力不同,实现每个所述导气通路2内的气压不同。
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导气通路2连通,进而和所述储气罐6连通,相当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可以检测所述储气罐6内的气体压力。
进一步地,同一条所述导气管路上的若干个所述控制气阀3并联设置。
具体的,若干个所述控制气阀3并联连接使得彼此之间相互没有影响,进而使得对每个与所述控制气阀3连通的用气组件27都能独立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组5包括:
阀体外壳7,所述阀体外壳7内设有通过连通部31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8和第二腔体9,所述第一腔体8连通有进气管路10和出气管路11,所述进气管路10与所述气源组件4连通,所述出气管路11连通所述第一腔体8和所述导气通路2;所述第二腔体9内设置有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
第一阀芯组件12,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设于所述第一腔体8,且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气管路10与所述第一腔体8阻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气管路10与所述第一腔体8导通。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阀体外壳7内部中空且前、后两端连通形成所述第一腔体8,所述阀体外壳7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嘴,所述进气嘴用于连接所述气源组件4;所述进气嘴内部中空且两端连通形成所述进气管路10,所述进气管路10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8连通,一端与所述气源组件4连通;所述阀体外壳7底部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出气嘴,所述出气嘴与所述导气通路2连通;所述出气嘴内部中且两端连通形成所述出气管路11,所述出气管路11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8导通,另一端与所述导气通路2连通;所述进气管路10与所述导气通路2垂直设置,所述进气管路10的进气方向平行于所述阀体外壳7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固定与所述阀体外壳7的尾端,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腔体8内,通过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进而控制所述进气管路10的通断;所述出气管路11始终与所述第一腔体8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路板25,所述电路板25盖合在所述阀体外壳7底部,且盖合之后形成所述第二腔体9,所述电路板25分别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和所述控制气阀3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阀体外壳7底部靠近尾端的底部与所述电路板25盖合形成所述第二腔体9,所述第二腔体9与所述第一腔体8连通;所述电路板25上设有连接通孔32,所述阀体外壳7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通孔32对应的连接孔33,安装时将所述连接通孔32与所述连接孔33对齐,并通过螺栓30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腔体9内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13,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与所述电路板25电连接;由于所述第一腔体8、所述第二腔体9、所述出气管路11和所述导气通路2之间均始终保持连通,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可始终检测内部的气压,当内部气压过高或者过低时,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将气压值转换成电信号反馈给所述电路板25上的MCU进而控制所述气源组件4开启或者关闭;优选的,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为压力传感器。所述电路板25还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气阀3的阀芯开闭。
通过将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集成到所述单向阀组5上,减小控制器1的体积,进一步减少对座椅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包括:
第一堵头14,所述第一堵头14固定在所述阀体外壳7远离所述进气管路10的一端,且封堵所述第一腔体8的一端;所述第一堵头14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28;
第一弹性件15,所述第一弹性件15设于所述第一腔体8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堵头14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5沿所述进气管路10的进气方向可伸缩;
第一阀芯16,所述第一阀芯16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5远离所述第一堵头14的一端套接;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16被所述第一弹性件15挤压抵接在所述进气管路10的一端以阻断所述进气管路10和所述第一腔体8间的气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气流顶压所述第一阀芯16进而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15,使得所述第一阀芯16向远离所述进气管路10的方向移动以导通所述进气管路10和所述第一腔体8间的气路。
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堵头14与所述阀体外壳7的后端固定连接且伸入所述第一腔体8内,所述第一堵头14伸入所述第一腔体8内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进气管路10的凹槽;所述第一堵头14上套设有与所述第一堵头14同轴设置的第一密封圈28,所述第一密封圈28用于对所述第一腔体8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密封圈28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阀芯16设于所述第一腔体8内,所述第一阀芯16在所述第一腔体8内沿所述进气方向可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15设于所述第一腔体8内且沿所述进气方向可伸缩,所述第一弹性件15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堵头14上的凹槽内,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阀芯16远离所述进气管路10的一侧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15为弹簧。当所述进气管路10未进气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5挤压所述第一阀芯16以使所述第一阀芯16抵接在所述进气管路10端部,进而使得气体不能由所述出气管路11向所述进气管路10流动,实现单向导通的目的;当所述进气管路10进气时,由所述进气管路10进入的气体挤压所述第一阀芯16,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15压缩以导通所述进气管路10,进而使得气体可进入所述第一腔体8并通过所述出气管路11进入所述导气通路2供若干个所述用气组件27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阀芯组件12为纯机械结构,不存在额外能量的消耗,相比于传统通过电磁阀控制气体流向的方法避免了电磁阀工作时发热的情况,进而对所述控制器1内的温度调节具有一定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9内设置有密封垫17,所述密封垫17具有弹性,且所述密封垫17上设有通孔,用于所述第二腔体9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连通;所述密封垫17套设在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上,所述密封垫17填充所述第二腔体9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之间的空隙。
具体的,所述密封垫17为环状,所述密封垫17套设在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上,所述密封垫17填充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周侧的所述第二腔体9,一方面用于对所述阀体外壳7与所述电路板25连接的位置进行密封,避免对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检测到的气压不准确;另一方面所述密封垫17能对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在所述第二腔体9内晃动。
实施例2
请参考图9-图12,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所述单向阀组5结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堵头14内部中空且两端连通形成第三腔体18,所述第三腔体18与所述第一腔体8连通;所述第一堵头14尾端设有连通环境大气的泄气部19;所述第三腔体18内设置有第二阀芯组件20,所述第二阀芯组件20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泄气部19阻断;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泄气部19导通。
具体的,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堵头14相较于实施例1中更长,因此在所述第一堵头14内可设置所述第三腔体18;所述泄气部19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堵头14尾端的开孔或者开槽,所述泄气部19连通所述第三腔体18与环境大气,所述泄气部19在所述第一堵头14的尾端有助于在生产时对所述阀体外壳7脱模;通过所述第二阀芯组件20在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实现所述第一腔体8和所述第三腔体18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二阀芯组件20与所述用于实现所述第三腔体18位置气体的单向导通,所述第二阀芯组件20的工作原理与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泄气部19也可开设在所述第一堵头14的侧壁上,如图12所示。当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充气后的所述用气组件27若收到人体挤压撞击,会造成气路内气压突然增高,为了不损坏气路系统的结构,设置了所述第二阀芯组件20来及时卸掉多余气体,使气路中的气压值不超过最高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芯组件20包括:
第二堵头21,所述第二堵头21固定在所述第一堵头14远离所述进气管路10的一端且封堵所述第三腔体18的一端;所述第二堵头21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29;
第二弹性件22,所述第二弹性件22设于所述第三腔体18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21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2沿所述进气管路10的进气方向可伸缩;
第二阀芯23,所述第二阀芯23与所述第二弹性件22远离所述第二堵头21的一端套接;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阀芯23被所述第二弹性件22挤压以阻断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泄气部19间的气路;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阀芯23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22以导通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泄气部19间的气路。
具体的,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第二堵头21固定在所述第一堵头14的尾端且伸入所述第三腔体18内,所述第二堵头21伸入所述第三腔体18内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进气管路10的凹槽;所述第二堵头21上套设有与所述第二堵头21同轴设置的第二密封圈29,所述第二密封圈29用于提高对所述第三腔体18的密封性,所述第二密封圈29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阀芯23设于所述第三腔体18内,所述第二阀芯23在所述第三腔体18内沿所述进气方向可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22设于所述第三腔体18内且沿所述进气方向可伸缩,所述第二弹性件22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堵头21上的凹槽内,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阀芯23远离所述进气管路10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件22为弹簧。当所述进气管路10进气压力过大时,所述第一阀芯16首先被顶开使得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体8内,接着气体由所述第一腔体8进入所述第三腔体18内挤压所述第二阀芯23,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22压缩以导通所述第三腔体18与所述泄气部19,进而使得多余的气体由所述泄气部19排出;当所述进气管路10未进气时,由于所述第一腔体8、所述第三腔体18、所述出气管路11和所述导气通路2内的气压都相对较小,进而不能挤压所述第二阀芯23移动。
进一步地,对应所述泄气部19的位置设置有消音件24,用于减小泄气时的噪声。
具体的,所述消音件24固定在所述泄气部19处,通过设置所述消音件24,使得当气体由所述泄气部19向外溢出时,所述消音件24可吸收泄气时产生的噪声,进而减小噪声的传递。可选地,所述消音件24可以为消音海绵,还可以为PE颗粒烧结而成的消音过滤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上至少包括两组气动单元,不同所述气动单元提供的气压不同;
气源组件(4),所述气源组件(4)用于向所述气动单元内充气;
用气组件(27),所述用气组件(27)与所述气动单元连通;
至少一组所述气动单元包括:
导气通路(2),所述导气通路(2)设置在所述控制器(1)内,所述导气通路(2)上连通有若干个控制气阀(3),所述控制气阀(3)用于控制所述导气通路(2)与所述用气组件(27)间气路的通断;
单向阀组(5),所述单向阀组(5)连通所述气源组件(4)与所述导气通路(2),所述单向阀组(5)由所述气源组件(4)向所述导气通路(2)方向导通;所述单向阀组(5)包括气压检测装置(13),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用于检测所述导气通路(2)内的气压;
储气罐(6),所述储气罐(6)与所述导气通路(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5)包括:
阀体外壳(7),所述阀体外壳(7)内设有通过连通部(31)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8)和第二腔体(9),所述第一腔体(8)连通有进气管路(10)和出气管路(11),所述进气管路(10)与所述气源组件(4)连通,所述出气管路(11)连通所述第一腔体(8)和所述导气通路(2);所述第二腔体(9)内设置有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
第一阀芯组件(12),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设于所述第一腔体(8),且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气管路(10)与所述第一腔体(8)阻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气管路(10)与所述第一腔体(8)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组件(12)包括:
第一堵头(14),所述第一堵头(14)固定在所述阀体外壳(7)远离所述进气管路(10)的一端,且封堵所述第一腔体(8)的一端;所述第一堵头(14)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28);
第一弹性件(15),所述第一弹性件(15)设于所述第一腔体(8)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堵头(14)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5)沿所述进气管路(10)的进气方向可伸缩;
第一阀芯(16),所述第一阀芯(16)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5)远离所述第一堵头(14)的一端套接;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16)被所述第一弹性件(15)挤压抵接在所述进气管路(10)的一端以阻断所述进气管路(10)和所述第一腔体(8)间的气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气流顶压所述第一阀芯(16)进而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15),使得所述第一阀芯(16)向远离所述进气管路(10)的方向移动以导通所述进气管路(10)和所述第一腔体(8)间的气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9)内设置有密封垫(17),所述密封垫(17)具有弹性,且所述密封垫(17)上设有通孔,用于所述第二腔体(9)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气压连通;所述密封垫(17)套设在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上,所述密封垫(17)填充所述第二腔体(9)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之间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头(14)内部中空且两端连通形成第三腔体(18),所述第三腔体(18)与所述第一腔体(8)连通;所述第一堵头(14)上设有连通环境大气的泄气部(19);所述第三腔体(18)内设置有第二阀芯组件(20),所述第二阀芯组件(20)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泄气部(19)阻断;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泄气部(19)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组件(20)包括:
第二堵头(21),所述第二堵头(21)固定在所述第一堵头(14)远离所述进气管路(10)的一端且封堵所述第三腔体(18)的一端;所述第二堵头(21)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29);
第二弹性件(22),所述第二弹性件(22)设于所述第三腔体(18)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21)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2)沿所述进气管路(10)的进气方向可伸缩;
第二阀芯(23),所述第二阀芯(23)与所述第二弹性件(22)远离所述第二堵头(21)的一端套接;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阀芯(23)被所述第二弹性件(22)挤压以阻断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泄气部(19)间的气路;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阀芯(23)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22)以导通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泄气部(19)间的气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泄气部(19)的位置设置有消音件(24),用于减小泄气时的噪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气动单元对应的所述导气通路(2)相互之间不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25),所述电路板(25)盖合在所述阀体外壳(7)底部,且盖合之后形成所述第二腔体(9),所述电路板(25)分别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13)和所述控制气阀(3)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6)与所述导气通路(2)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单向阀组(5)和与所述单向阀组(5)最接近的所述控制气阀(3)之间。
CN202420379515.6U 2024-02-28 2024-02-28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Active CN221991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79515.6U CN221991565U (zh) 2024-02-28 2024-02-28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79515.6U CN221991565U (zh) 2024-02-28 2024-02-28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991565U true CN221991565U (zh) 2024-11-12

Family

ID=9334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379515.6U Active CN221991565U (zh) 2024-02-28 2024-02-28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991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8770B (zh) 一种集成腰部支撑和多点按摩的座椅多气囊舒适系统
CN110822133A (zh) 一种复合式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
CN107215327B (zh) 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集成阀
CN108119685B (zh) 一种汽车座椅按摩系统电磁阀组
KR101361532B1 (ko) 브레이크 시스템의 압력 완충장치
CN112046372B (zh) 一种泵阀一体式气动控制模组、按摩系统及汽车座椅
CN105443832A (zh) 电磁气阀
CN207157194U (zh) 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集成阀
CN105443807A (zh) 复合式配气阀组
CN221991565U (zh)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CN211599626U (zh) 一种复合式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
CN110394034B (zh) 一种压缩空气净化器及其排放控制方法
CN204083440U (zh) 电磁气阀
CN112959929B (zh) 一种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用气动调节系统
KR20200002143U (ko) 복수의 공기 공급 경로를 갖는 조립 공기 밸브
CN215705849U (zh) 一种汽车座椅气动按摩腰托的集成式气道控制模块
CN220129906U (zh)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CN111284378A (zh) 一种控制部分和气泵集成的腰托控制系统
CN108437964A (zh) 车用空气处理单元总成及其四回路保护阀
CN215763425U (zh) 气阀、轮胎充放气装置和车辆
CN216642391U (zh) 一种低噪音的电磁阀组件
CN113246824B (zh) 一种汽车座椅气动按摩腰托的集成式气道控制模块
CN111878469B (zh) 一种便捷式可延长密封件寿命的气液增压缸
CN221257698U (zh) 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CN222408035U (zh) 一种汽车座椅集成式气动系统充气装置及车辆座椅气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