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57698U - 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57698U CN221257698U CN202322853975.6U CN202322853975U CN221257698U CN 221257698 U CN221257698 U CN 221257698U CN 202322853975 U CN202322853975 U CN 202322853975U CN 221257698 U CN221257698 U CN 2212576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vity
- valve core
- valve
- inf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9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FTXFMUIASA-N iron-51 Chemical compound [51Fe] XEEYBQQBJWHFJM-FTXFMUIA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支撑件内部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充气阀套设在第一安装空间内,充气阀套靠近第二安装空间的一端设置做第一腔体,充气阀芯设在第一腔体内,且与进气口抵接;泄气阀套设在第二安装空间内;泄气阀套靠近充气阀套的一端设有第二腔体,泄气阀芯设在第二腔体内,且与泄气口抵接;复位组件包括静铁和弹簧,静铁设在充气阀芯和泄气阀芯之间;静铁内部设有第一通孔,弹簧设在第一通孔内,弹簧的两端与泄气阀芯和充气阀芯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充气阀装置和泄气阀装置共用复位组件,使得整体支撑阀长度缩短,占用空间小,且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对气动控制器小型化、低成本、高功能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气动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背景技术
支撑阀是气动控制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件,它的作用是控制气流的流量,从而实现对气动控制器的控制。支撑阀由阀体、阀芯、弹簧、线圈等组成。当阀芯受到外部信号的作用时,阀芯就会相对于阀套产生位移,从而改变阀芯的开度,进而控制气流的流量。支撑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阀芯的开度来控制气流的流量,从而实现对气动控制器的控制。
现有技术中的支撑阀结构复杂,充气阀装置和泄气阀装置之间只有气口连接,没有公用零件,造成整体支撑阀长度较长,发热量较大,占用空间较大,且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座椅厂对气动控制器小型化、低成本、高功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PCB控制板;
充气阀装置,所述充气阀装置包括充气阀套和充气阀芯,所述充气阀套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充气阀套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气源连接,所述出气口用于与用气装置连接;所述充气阀套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充气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进气口抵接;所述充气阀芯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通;
泄气阀装置,所述泄气阀装置包括泄气阀套和泄气阀芯,所述泄气阀套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所述泄气阀套具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用于为所述用气装置泄气;所述泄气阀套靠近所述充气阀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泄气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泄气口抵接;所述泄气阀芯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泄气口连通;
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静铁和弹簧,所述静铁设置在所述充气阀芯和所述泄气阀芯之间,且贯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设置;所述静铁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泄气阀芯和所述充气阀芯抵接,所述PCB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充气阀芯和所述泄气阀芯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泄气口的开关状态。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充气阀芯包括第一动铁,所述第一动铁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进气口抵接;所述充气阀套的外部环绕设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PCB控制板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通电或断电,当所述第一线圈通电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动铁向远离所述出气口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泄气阀芯包括第二动铁,所述第二动铁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泄气口抵接;所述泄气阀套的外部环绕设置有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PCB控制板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线圈通电或断电,当所述第二线圈通电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动铁向远离所述泄气口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静铁的两端分别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气槽,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过气槽6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气路始终保持连通。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充气阀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动铁沿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一密封帽;所述泄气阀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动铁沿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二密封帽。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泄气口连接有消音腔,所述消音腔内设置有消音件。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音件为具有透气性的消音海绵或消音橡胶。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充气阀套与所述PCB控制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充气阀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三腔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用气装置充气过程中的气压。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PCB控制板上,所述气压传感器的四周环绕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用于防止气体从所述第三腔体内流出。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充气阀套上设置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用于与所述气源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部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PCB控制板;所述充气阀装置包括充气阀套和充气阀芯,所述充气阀套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充气阀套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气源连接,所述出气口用于与用气装置连接;所述充气阀套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一端设置做第一腔体,所述充气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进气口抵接;所述充气阀芯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泄气阀装置包括泄气阀套和泄气阀芯,所述泄气阀套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泄气阀套具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用于为所述用气装置泄气;所述泄气阀套靠近所述充气阀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泄气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泄气口抵接;所述泄气阀芯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泄气口连通;所述复位组件包括静铁和弹簧,所述静铁设置在所述充气阀芯和所述泄气阀芯之间,且贯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设置;所述静铁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泄气阀芯和所述充气阀芯抵接,所述PCB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充气阀芯和所述泄气阀芯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泄气口的开关状态。
当对所述用气装置充气时,所述PCB控制板控制所述充气阀芯向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源产生的气体依次经过进气口和出气口后进入所述用气装置内,为所述用气装置充气;当充气完成后,所述弹簧控制所述充气阀芯复位,以使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不连通;当所述用气装置泄气时,所述PCB控制板控制所述泄气阀芯向远离所述泄气口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泄气口连通,所述用气装置内的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口、第一通孔和所述泄气口后排出;当泄气完成后,所述弹簧控制所述泄气阀芯复位,以使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泄气口不连通;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充气阀装置和所述泄气阀装置共用同一个复位组件,使得整体支撑阀长度缩短,占用空间小,且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多数座椅厂对气动控制器小型化、发热量低、低成本、高功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中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中的过气槽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的用气装置充气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的一种用气装置泄气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的一种用气装置另一种泄气时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的剖视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的支撑阀组与用气装置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1、支撑件;2、PCB控制板;31、充气阀套;32、充气阀芯;321、第一动铁;322、第一密封帽;33、第一线圈;34、进气口;35、出气口;41、泄气阀套;42、泄气阀芯;421、第二动铁;422、第二密封帽;43、第二线圈;44、泄气口;51、静铁;52、弹簧;6、过气槽;7、消音腔;8、消音件;9、气压传感器;10、密封垫;12、用气装置;13、进气通路;14、出气通路;15、出气嘴;411、消音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的示意图,包括:
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支撑件1的底部设置有PCB控制板2;
充气阀装置,所述充气阀装置包括充气阀套31和充气阀芯32,所述充气阀套3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充气阀套31具有进气口34和出气口35,所述进气口34用于与气源连接,所述出气口35用于与用气装置12连接;所述充气阀套3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充气阀芯32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进气口34抵接;所述充气阀芯32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34和所述出气口35连通;
泄气阀装置,所述泄气阀装置包括泄气阀套41和泄气阀芯42,所述泄气阀套4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所述泄气阀套41具有泄气口44,所述泄气口44用于为所述用气装置12泄气;所述泄气阀套41靠近所述充气阀套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泄气阀芯42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泄气口44抵接;所述泄气阀芯42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口35和所述泄气口44连通;
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静铁51和弹簧52,所述静铁51设置在所述充气阀芯32和所述泄气阀芯42之间,且贯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设置;所述静铁51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弹簧52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泄气阀芯42和所述充气阀芯32抵接,所述PCB控制板2用于控制所述充气阀芯32和所述泄气阀芯42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进气口34和所述泄气口44的开关状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为两个U型铁,两个所述U型铁的底部设置有所述PCB控制板2;两个所述U型铁与所述PCB控制板2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和所述第二安装空间;所述U型铁用于增强所述第一线圈33和所述第二线圈43的磁性;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气装置12为设置在座椅中为人体按摩的气袋,通过为所述气袋充放气,以实现为人体按摩;
具体的,静铁51指的是贯穿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一种铁质零件,主要作用是增加铸型强度,辅助弹簧52工作。
工作原理:当对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时,所述PCB控制板2控制所述充气阀芯32向远离所述进气口34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进气口34和所述出气口35连通,所述气源产生的气体依次经过进气口34和出气口35后进入所述用气装置12内,为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当充气完成后,所述弹簧52控制所述充气阀芯32复位,以使所述出气口35和所述进气口34不连通;当所述用气装置12泄气时,所述PCB控制板2控制所述泄气阀芯42向远离所述泄气口44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出气口35和所述泄气口44连通,所述用气装置12内的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口35、第一通孔和所述泄气口44后排出;当泄气完成后,所述弹簧52控制所述泄气阀芯42复位,以使所述出气口35和所述泄气口44不连通;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充气阀装置和所述泄气阀装置共用同一个复位组件,使得整体支撑阀长度缩短,占用空间小,且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多数座椅厂对气动控制器小型化、发热量低、低成本、高功能的要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阀芯32包括第一动铁321,所述第一动铁32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进气口34抵接;所述充气阀套31的外部环绕套设有第一线圈33,所述第一线圈33与所述PCB控制板2连接,所述PCB控制板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33通电或断电,当所述第一线圈33通电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动铁321向远离所述进气口34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充气阀芯32包括第一动铁321,所述第一动铁32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进气口34抵接;所述充气阀套31的外部环绕套设有第一线圈33,所述第一线圈33与所述PCB控制板2连接;如图3所示,当对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时,所述PCB控制板2控制所述第一线圈33通电产生磁场,所述第一线圈33通电后带动所述第一动铁321向远离所述进气口34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动铁321不与所述进气口34抵接,此时所述出气口35和所述进气口34连通,所述气源产生的气体依次经过进气口34和出气口35后进入所述用气装置12内,为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当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完成后,所述PCB控制板2控制所述第一线圈33断电,所述第一线圈33断电后不再产生磁场,此时所述第一动铁321在所述弹簧52的作用下复位,与所述进气口34抵接;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充气阀装置和泄气阀装置分别连接了静铁51和弹簧52,所述弹簧52的长度较短,因此弹簧52的弹性较大,当所述线圈通电带动动铁移动时,需抵抗的弹力较大,因此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力较大,进而导致电压较大,使得线圈的发热量大;而本申请中,所述充气阀装置和所述泄气阀装置共用一个静铁51和弹簧52,所述弹簧52的长度较长,因此弹簧52的弹性小,当所述第一线圈33通电带动所述第一动铁321移动时,需抵抗的弹力较小,因此所述第一线圈33产生的磁力较小,进而导致电压较小,使得所述第一线圈33的发热量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阀芯42包括第二动铁421,所述第二动铁42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泄气口44抵接;所述泄气阀套41的外部环绕设置有第二线圈43,所述第二线圈43与所述PCB控制板2连接,所述PCB控制板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线圈43通电或断电,当所述第二线圈43通电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动铁421向远离所述泄气口44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泄气阀包括第二动铁421,所述第二动铁42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泄气口44抵接;所述泄气阀套41的外部环绕设置有第二线圈43,所述第二线圈43与所述PCB控制板2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当所述用气装置12泄气时,所述PCB控制板2控制所述第二线圈43通电产生磁场,所述第二线圈43通电后带动所述第二动铁421向远离所述泄气口44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动铁421不与所述泄气口44抵接,此时所述出气口35和所述泄气口44连通,所述用气装置12内的气体经由所述出气口35、第一通孔和所述泄气口44后排出,所述泄气口处可放置有消音海绵,以吸收气体排出时产生的噪音;当所述用气装置12泄气完成后,所述PCB控制板2控制所述第二线圈43断电,所述第二线圈43断电后不再产生磁场,此时所述第二动铁421在所述弹簧52的作用下复位,与所述泄气口44抵接;
具体的,本申请中所述充气阀装置和所述泄气阀装置共用一个静铁51和弹簧52,所述弹簧52的长度较长,因此弹簧52的弹性小,当所述第二线圈43通电带动所述第二动铁421移动时,需抵抗的弹力较小,因此所述第二线圈43产生的磁力较小,进而导致电压较小,使得所述第二线圈43的发热量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铁51的两端分别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气槽6,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过气槽6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气路始终保持连通。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静铁51的两端分别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气槽6,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与所述第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过气槽6设置有一个;设置所述过气槽6的目的在于,当所述用气装置12泄气时,所述第二线圈43通电后带动所述第二动铁421向远离所述泄气口44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第二动铁421与所述静铁51完全抵接,所述用气装置12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因此气体可以从所述过气槽6流出进入所述泄气口44后排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阀芯3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动铁321沿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一密封帽322;所述泄气阀芯4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动铁421沿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二密封帽422。
具体的,所述第一动铁3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帽322,所述第一密封帽322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动铁321抵接所述进气口34时的密封性;同时所述第一密封帽322还有缓冲降噪作用,用于避免所述第一动铁321与其他结构直接碰撞;
具体的,所述第二动铁4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帽422,所述第二密封帽422用于增强所述第二动铁421抵接所述泄气口44时的密封性;同时所述第二密封帽422还有缓冲降噪作用,用于避免所述第二动铁421与其他结构直接碰撞。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气口44连接有消音腔7,所述消音腔7内设置有消音件8。
具体的,泄气时由于气袋压力会给到泄气阀反向的力,气袋压力由大变小,泄气速度会由慢变快,高压泄气慢时声音小,气袋压力低时声音也会升高;因此所述泄气口44连接有消音腔7,所述消音腔7用于延长气体排出时产生的噪音的路径且所述消音腔7内设置有消音件8,所述消音件8用于吸收气体排出时产生的噪音,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气阀芯42远离所述充气阀芯32的一端设置有消音外壳411,所述消音外壳411与所述泄气阀芯42为一体注塑形成,所述消音腔7设置在所述消音外壳411内,且与所述泄气口44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音件8为具有透气性的消音海绵或消音橡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件8为具有透气性的消音海绵或消音橡胶,使得在消除噪音的同时,不影响所述气体的排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阀套31与所述PCB控制板2之间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充气阀套3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34和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三腔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9,所述气压传感器9用于检测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过程中的气压。
具体的,所述充气阀套31与所述PCB控制板2之间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充气阀套3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34和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三腔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9,所述气压传感器9用于检测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过程中的气压,防止充气过程中气压过大,导致爆炸;
具体的,当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时,所述气压传感器9可以实时监测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时的气压;当所述用气装置12泄气时,所述气压传感器9可以实时监测所述用气装置12泄气时的气压,当进气口34关闭且泄气口44关闭时,所述气压传感器9可以检测保压状态时,所述用气装置12内的气压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压传感器9安装在所述PCB控制板2上,所述气压传感器9的四周环绕设置有密封垫10,所述密封垫10用于防止气体从所述第三腔体内流出。
具体的,所述气压传感器9的四周环绕设置有密封垫10,所述密封垫10用于防止气体从所述第三腔体内流出,保证所述气压传感器9检测充气过程中气压的准确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阀套31上设置有进气通路13和出气通路14,所述进气通路13用于与所述气源连接;
具体的,所述气源为能够提供气体来源的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源为储气瓶;
具体的,所述出气通路14远离所述充气阀芯32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嘴15,所述出气嘴15用于与所述用气装置12连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支撑件(1)的底部设置有PCB控制板(2);
充气阀装置,所述充气阀装置包括充气阀套(31)和充气阀芯(32),所述充气阀套(3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充气阀套(31)具有进气口(34)和出气口(35),所述进气口(34)用于与气源连接,所述出气口(35)用于与用气装置(12)连接;所述充气阀套(3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充气阀芯(32)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进气口(34)抵接;所述充气阀芯(32)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34)和所述出气口(35)连通;
泄气阀装置,所述泄气阀装置包括泄气阀套(41)和泄气阀芯(42),所述泄气阀套(4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所述泄气阀套(41)具有泄气口(44),所述泄气口(44)用于为所述用气装置(12)泄气;所述泄气阀套(41)靠近所述充气阀套(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泄气阀芯(42)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泄气口(44)抵接;所述泄气阀芯(42)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口(35)和所述泄气口(44)连通;
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静铁(51)和弹簧(52),所述静铁(51)设置在所述充气阀芯(32)和所述泄气阀芯(42)之间,且贯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设置;所述静铁(51)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弹簧(52)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泄气阀芯(42)和所述充气阀芯(32)抵接,所述PCB控制板(2)用于控制所述充气阀芯(32)和所述泄气阀芯(42)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进气口(34)和所述泄气口(44)的开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芯(32)包括第一动铁(321),所述第一动铁(32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进气口(34)抵接;所述充气阀套(31)的外部环绕套设有第一线圈(33),所述第一线圈(33)与所述PCB控制板(2)连接,所述PCB控制板(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33)通电或断电,当所述第一线圈(33)通电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动铁(321)向远离所述进气口(34)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阀芯(42)包括第二动铁(421),所述第二动铁(42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泄气口(44)抵接;所述泄气阀套(41)的外部环绕设置有第二线圈(43),所述第二线圈(43)与所述PCB控制板(2)连接,所述PCB控制板(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线圈(43)通电或断电,当所述第二线圈(43)通电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动铁(421)向远离所述泄气口(44)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铁(51)的两端分别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气槽(6),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过气槽(6)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气路始终保持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芯(3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动铁(321)沿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一密封帽(322);所述泄气阀芯(4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动铁(421)沿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二密封帽(4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口(44)连接有消音腔(7),所述消音腔(7)内设置有消音件(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8)为具有透气性的消音海绵或消音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套(31)与所述PCB控制板(2)之间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充气阀套(3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34)和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三腔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9),所述气压传感器(9)用于检测所述用气装置(12)充气过程中的气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传感器(9)安装在所述PCB控制板(2)上,所述气压传感器(9)的四周环绕设置有密封垫(10),所述密封垫(10)用于防止气体从所述第三腔体内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套(31)上设置有进气通路(13)和出气通路(14),所述进气通路(13)用于与所述气源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53975.6U CN221257698U (zh) | 2023-10-24 | 2023-10-24 | 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53975.6U CN221257698U (zh) | 2023-10-24 | 2023-10-24 | 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57698U true CN221257698U (zh) | 2024-07-02 |
Family
ID=9165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853975.6U Active CN221257698U (zh) | 2023-10-24 | 2023-10-24 | 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57698U (zh) |
-
2023
- 2023-10-24 CN CN202322853975.6U patent/CN2212576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89744A (zh) | 主要用于控制轮胎自动充放气的气动装置 | |
CN110822133A (zh) | 一种复合式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 | |
CN104100739A (zh) | 气控组合阀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8413104A (zh) | 一种直通型电磁阀的气路控制方法及电磁阀 | |
CN104819294A (zh) | 具有优越防水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口密封结构 | |
CN219838392U (zh) | 轮边充放气装置、主动胎压充放气系统及车辆 | |
CN221257698U (zh) | 一种座椅气动控制器的支撑阀组 | |
CN211599626U (zh) | 一种复合式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 | |
CN211599628U (zh) | 一种复合式电磁阀、复合式电磁阀控制器模组及汽车座椅 | |
CN208123577U (zh) | 一种直通型气路结构的电磁阀 | |
CN208544172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简单按摩及腰托系统的气流控制装置 | |
CN208630593U (zh) | 车用空气处理单元总成及其四回路保护阀 | |
CN111306344B (zh) | 电磁阀和空气悬架充放气装置 | |
CN112303310B (zh) | 一种超空泡航行器用大流量自动通气阀 | |
CN211398717U (zh) | 电磁阀和空气悬架充放气装置 | |
CN108437964A (zh) | 车用空气处理单元总成及其四回路保护阀 | |
CN112959929A (zh) | 一种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用气动调节系统 | |
CN205007235U (zh) | 一种静音舒适型气体按摩装置 | |
CN207018610U (zh) | 一种以真空为动力气源的活塞式真空同轴阀 | |
CN222669132U (zh) | 一种抗脉动气流冲击的阀体及控制器装置 | |
CN215763425U (zh) | 气阀、轮胎充放气装置和车辆 | |
CN214662380U (zh) | 一种改进泄气结构的电磁阀 | |
CN221991565U (zh) | 一种具有多组气路的气动系统 | |
TWI759718B (zh) | 氣動換向閥 | |
CN204526863U (zh) | 一种布置在电动汽车前格栅上的充电口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5, Chunhui Modern Industrial Park, No. 207 Huaxin Road,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we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4-4, Northwest M, Nancheng Wangdian Community, Dongxinyuan Road, Heping Road, Guangyang District,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ANGFANG GOLDEN 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