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45001U -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945001U CN221945001U CN202323574660.4U CN202323574660U CN221945001U CN 221945001 U CN221945001 U CN 221945001U CN 202323574660 U CN202323574660 U CN 202323574660U CN 221945001 U CN221945001 U CN 2219450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heat exchanger
- tube sheet
- joint
- glue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64 cross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包括:套管、端板、接头和堵头;套管的长度较换热器的外管板与内管板之间的距离长预定长度;套管的外径较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小;端板固定地设置在套管的一端;端板的直径较套管的外径大,并且较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小;套管上设置有第一出胶口;第一出胶口距端板有预定距离一;套管上设置有第二出胶口;第二出胶口距端板有预定距离二;预定距离二大于预定距离一;套管的另一端具有连接部;接头通过外螺纹与连接部连接;堵头能够拆卸地连接在接头的内螺纹结构上。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对列管泄漏的封堵效果,增加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行业中,尤其是在多晶硅的生产中,会大量使用双管板换热器。一般双管板换热器用于绝对防止管壳程间介质混串的场合,使得管壳程介质切实被内外二层管板隔离。双管板换热器是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两头各加一个管板,使管程和壳程分别采用各自的管板进行连接,很大限度的降低了泄漏导致的交叉污染风险。在双管板换热器中,换热管端部的管板称为外管板,在距换热管的端部较近位置的管板称为内管板。外管板与内管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部分空间形成一个不承受压力的隔离腔。在实际生产中,会遇到双管板换热器的两个隔离腔中的管道和两个内管板之间的管道均发生泄漏或其中一处发生泄漏的情况,也会发生列管的内管板胀管处容易受损产生裂纹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是在两端的外管板处的列管端部加堵头,进行焊接封堵;但是,这种方法,只封堵了列管的端部,壳程内的物料容易通过泄漏点进入隔离腔,造成隔离腔的作用失效,增加泄漏风险,降低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具有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对列管泄漏的封堵效果,增加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包括:套管、端板、接头和堵头;
所述套管用于插在待封堵的换热器的列管端部内;
所述套管的长度较所述换热器的外管板与内管板之间的距离长预定长度;
所述套管的外径较所述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小;
所述端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一端;所述端板的直径较所述套管的外径大,并且较所述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小;
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第一出胶口;所述第一出胶口距所述端板有预定距离一;
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第二出胶口;所述第二出胶口距所述端板有预定距离二;
所述预定距离二大于所述预定距离一;
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内螺纹结构;
所述接头通过外螺纹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接头上具有内螺纹结构,能够选择与注胶机的出胶口连接;
所述接头为管状结构;所述接头与所述套管连通;
所述堵头能够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接头的内螺纹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胶口由多个通孔一组成;多个所述通孔一沿所述套管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胶口由多个通孔二组成;多个所述通孔二沿所述套管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孔一分布在所述套管的圆周方向的半侧;多个所述通孔二分布在所述套管的另一个半侧。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长度为20~40mm。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的直径与所述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差不大于3mm;
所述套管的外径较所述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小3~10mm。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距离一为8~12mm;
所述预定距离二为20~30mm。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能够改善对列管泄漏的封堵效果,增加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应用在换热器上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为套管,1-1为第一出胶口,1-2为第二出胶口,2为端板,3为接头,4为堵头,5为列管,6为外管板,7为内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包括:套管1、端板2、接头3和堵头4;套管1用于插在待封堵的换热器的列管5端部内;套管1的外径较换热器的列管5的内径小,以便插入列管5。本实施例优选,套管1的外径较换热器的列管5的内径小3~10mm,以使套管1的外壁与列管5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能够填充一定量的密封用胶。
套管1的长度较换热器的外管板6与内管板7之间的距离长预定长度,使套管1能够延伸过内管板7,以在密封时,能够将内管板7处,以及内管板7向外的列管5全部实现封堵。本实施例优选,预定长度为20~40mm,以适应目前大多数的换热器规格。
端板2固定地设置在套管1的一端;端板2的直径较套管1的外径大,并且较换热器的列管5的内径小;本实施例优选,端板2的直径与换热器的列管5的内径差不大于3mm;优选为内径差为1mm,以使端板2与列管5具有较小的间隙,胶不容易通过,以将封堵部位限制在预定的区域。
套管1上设置有第一出胶口1-1;第一出胶口1-1距端板2有预定距离一,以使第一出胶口1-1延伸至内管板7处。本实施例优选,预定距离一为8~12mm,以适应目的大多换热器的尺寸规格。套管1上设置有第二出胶口1-2;第二出胶口1-2距端板2有预定距离二;本实施例优选,预定距离二为20~30mm,以适应目的大多换热器的尺寸规格。预定距离二大于预定距离一,以在第一出胶口1-1和第二出胶口1-2的范围内实现对列管5的封堵。
套管1的另一端具有连接部;连接部为内螺纹结构,用于与接头3连接;连接部的内螺纹结构的长度可以容纳接头3。优选连接部的内螺纹结构的长度为10mm。接头3通过外螺纹与连接部连接;接头3上具有内螺纹结构,能够选择与注胶机的出胶口连接,以使注胶机能够通过接头3向套管1内注胶。接头3为管状结构;接头3与套管1连通;堵头4能够拆卸地连接在接头3的内螺纹结构上,以实现对接头3的封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能够改善对列管5泄漏的封堵效果,增加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换热器的频率,能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能够提高检修效率,能有效解决双管板隔离腔和两内管板7之间同时泄漏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涨管时管道受损产生的裂纹问题。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出胶口1-1由多个通孔一组成;多个通孔一沿套管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以使套管1内的胶能够通过多个通孔一从多个方向向外流动,以使胶能够均匀分布。优选,第一出胶口1-1由4个ф3mm的通孔一组成。
进一步优选,第二出胶口1-2由多个通孔二组成;多个通孔二沿套管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以使套管1内的胶能够通过多个通孔二从多个方向向外流动,以使胶能够均匀分布。优选,第二出胶口1-2由4个ф3mm的通孔二组成。进一步优选,多个通孔一分布在套管1的圆周方向的半侧;多个通孔二分布在套管1的另一个半侧,以使套管1内的胶能够上下交错出胶,实现对套管1与列管5的间隙内充分的填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作业:
通过氮气置换换热器内的物料;清洗换热器的列管5;检测出泄漏的列管5;可以通过从壳层和管板隔离腔充氮气,然后在换热器两端喷加含有一定量的洗涤剂的水,找出泄漏的列管5;
将两个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堵漏装置中的套管1分别插装在泄漏的列管5的两端,使第一出胶口1-1位于换热器的内管板7处;第一出胶口1-1的设置可封堵胀管时管道受损产生的裂纹,同时,能够与第二出胶口1-2之间形成一定长度的胶封堵。在套管1上连接接头3,直至接头3的外端面与换热器的外管板6的表面平齐,再将接头3的外端与换热器的外管板6进行密封固定连接,以实现接头3与换热器的固定和密封。通过接头3向套管1内注胶;注胶完毕后,将堵头4锁紧在接头3上,实现整体的封堵;待胶干燥后,进行泄漏检测。泄漏检测可以通过在壳层和管板隔离腔充氮气进行检漏。
在实施时,可以使多个通孔一与多个通孔二上下错落设置,以使套管1内的胶能够上下交错出胶,实现对套管1与列管5的间隙内充分的填充。接头3的外端与换热器的外管板6通过焊接或粘接固定,以实现接头3与换热器的可靠固定和密封。
进一步说明,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不应该限制这些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这没有脱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类似地,元件一、元件二也不代表元件的顺序,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意结合和所有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端板、接头和堵头;
所述套管用于插在待封堵的换热器的列管端部内;
所述套管的长度较所述换热器的外管板与内管板之间的距离长预定长度;
所述套管的外径较所述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小;
所述端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一端;所述端板的直径较所述套管的外径大,并且较所述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小;
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第一出胶口;所述第一出胶口距所述端板有预定距离一;
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第二出胶口;所述第二出胶口距所述端板有预定距离二;
所述预定距离二大于所述预定距离一;
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内螺纹结构;
所述接头通过外螺纹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接头上具有内螺纹结构,能够选择与注胶机的出胶口连接;
所述接头为管状结构;所述接头与所述套管连通;
所述堵头能够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接头的内螺纹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胶口由多个通孔一组成;多个所述通孔一沿所述套管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胶口由多个通孔二组成;多个所述通孔二沿所述套管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通孔一分布在所述套管的圆周方向的半侧;多个所述通孔二分布在所述套管的另一个半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长度为20~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的直径与所述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差不大于3mm;
所述套管的外径较所述换热器的列管的内径小3~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距离一为8~12mm;
所述预定距离二为20~3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74660.4U CN221945001U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74660.4U CN221945001U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945001U true CN221945001U (zh) | 2024-11-01 |
Family
ID=93243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574660.4U Active CN221945001U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945001U (zh) |
-
2023
- 2023-12-25 CN CN202323574660.4U patent/CN2219450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02638U (zh) | 一种换热器双管板结构 | |
CN204413369U (zh) | 一种用于管道与管道焊接的内置式充氩装置 | |
CN221945001U (zh) |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 | |
CN204202439U (zh) | 一种新型单管程浮头换热器 | |
CN201628497U (zh) | 双管间隙充液泄漏报警空冷器 | |
CN104089327A (zh) | 节能超传导输送热能管 | |
CN209706020U (zh) | 一种蛇形管模块 | |
CN117628970A (zh) |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列管泄漏的堵漏装置及堵漏方法 | |
CN204806933U (zh) | 介质绝混合换热器 | |
CN206558225U (zh) | 核反应堆及双层套管结构 | |
CN101956887A (zh) | 真空传输管及连接结构 | |
CN210036356U (zh) |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 |
CN208703405U (zh) | 一种双环型紧固与注剂组合管道夹具 | |
CN221721796U (zh) | 一种储能行业冷水加热抗压装置 | |
CN213120216U (zh) | 一种便于密封换热的换热器 | |
CN208074347U (zh) | 一种插口试压专用工装 | |
CN219870200U (zh) | 一种热力节能管道保压检测工装 | |
CN221706291U (zh) | 一种圆块孔式石墨换热器密封装置 | |
CN213455984U (zh) | 一种换热器管头水压试验用工装 | |
CN218719410U (zh) | 一种防高温的聚乙烯保温管 | |
CN218030361U (zh) | 一种高承压暖风散热管 | |
CN202442632U (zh) | 一种余热锅炉中换热管管头与管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 |
CN222257027U (zh) | 一种高压隔离型气体换热器 | |
CN221723710U (zh) | 一种双胶条密封的管道抢修器 | |
CN203533673U (zh) | 超传导地暖管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