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942600U -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942600U
CN221942600U CN202420485174.0U CN202420485174U CN221942600U CN 221942600 U CN221942600 U CN 221942600U CN 202420485174 U CN202420485174 U CN 202420485174U CN 221942600 U CN221942600 U CN 221942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bracket
hand oil
main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4851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心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Kai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Kai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Kai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Kai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4851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942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942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942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油泵固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包括:主支架,用于分别与手油泵以及车体结构固定,手油泵的主体部分固定于主支架的第一侧;辅助支架,位于主支架的第二侧,辅助支架与主支架的第二侧的侧壁固定,辅助支架能够与车体结构固定以支撑主支架;环形限位支架,设置于主支架上且位于主支架的第一侧,环形限位支架用于套设于手油泵上,以对手油泵进行限位。因此,通过辅助支架对主支架进行结构的加强,对于手油泵的固定更为牢固,且通过环形限位支架对手油泵进行限位固定的方式,使得手油泵稳定性更强。因此,能够将手油泵牢固地进行固定,能够减小手油泵出现的松脱、窜动以及异响等问题。

Description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油泵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手油泵作为车辆燃油系统的关键部件,可以将燃油箱里的燃油泵到油道内,确保车辆的正常启动行驶。为了保证手油泵的正常工作,需要将手油泵固定在车身结构上。
现有技术中,手油泵的固定结构的设计存在缺陷,基于此种存在缺陷的固定结构对手油泵固定后,会在行车过程中出现手油泵松脱、窜动、异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能够将手油泵牢固地进行固定,能够减小手油泵出现的松脱、窜动以及异响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包括:主支架,用于分别与手油泵以及车体结构固定,手油泵的主体部分固定于主支架的第一侧;辅助支架,位于主支架的第二侧,辅助支架与主支架的第二侧的侧壁固定,辅助支架能够与车体结构固定以支撑主支架;环形限位支架,设置于主支架上且位于主支架的第一侧,环形限位支架用于套设于手油泵上,以对手油泵进行限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的顶部朝向远离手油泵的主体部分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用于固定手油泵以支撑手油泵,主支架的底部用于与车体结构固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弯折部上设置有固定孔,第一固定件用于穿过手油泵的部分结构以及固定孔,以通过第一固定件将手油泵固定在第一弯折部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支架的顶部的侧壁贴设于主支架的第二侧的侧壁上,辅助支架相对于主支架倾斜向下延伸,以使得辅助支架的底部与主支架间隔设置,辅助支架的底部用于与车体结构固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朝向其第二侧凸起形成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贴合部,辅助支架朝向远离主支架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二弧形贴合部,第二弧形贴合部的内侧壁贴合于第一弧形贴合部的外侧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辅助支架的底部朝向远离主支架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第二固定件用于穿过第二弯折部以将其固定在车体结构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环形限位支架的一端朝向远离其中心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连接部,环形限位支架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其中心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手油泵的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固定件,第三固定件用于分别穿过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以使得环形限位支架套设在手油泵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朝向其第二侧凸起形成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贴合部,环形限位支架包括第三弧形贴合部,第三弧形贴合部的外侧壁用于与第一弧形贴合部的内侧壁贴合,以使得环形限位支架固定于主支架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包括竖直主体部、竖直固定部以及连接部,竖直主体部的顶部与第一弯折部连接,竖直主体部的底部通过连接部与竖直固定部连接,竖直固定部相对于竖直主体部在垂直于竖直主体部的方向上远离辅助支架设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以及手油泵,手油泵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手油泵。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包括:主支架,用于分别与手油泵以及车体结构固定,手油泵的主体部分固定于主支架的第一侧;辅助支架,位于主支架的第二侧,辅助支架与主支架的第二侧的侧壁固定,辅助支架能够与车体结构固定以支撑主支架;环形限位支架,设置于主支架上且位于主支架的第一侧,环形限位支架用于套设于手油泵上,以对手油泵进行限位。因此,通过辅助支架对主支架进行结构的加强,对于手油泵的固定更为牢固,且通过环形限位支架对手油泵进行限位固定的方式,使得手油泵稳定性更强。因此,能够将手油泵牢固地进行固定,能够减小手油泵出现的松脱、窜动以及异响等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与手油泵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手油泵的固定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主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辅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辅助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环形限位支架的俯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环形限位支架的等轴测试图。
附图标记说明: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主支架11、第一弯折部111、固定孔1111、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竖直主体部113、竖直固定部114、连接部115、第一减重孔116、第一翻边117、辅助支架12、第二弧形贴合部121、倾斜段122、竖直段123、第二弯折部124、第二减重孔125、第二翻边结构126、环形限位支架13、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第三弧形贴合部133、第一固定件141、手油泵2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与手油泵20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是图1所示结构的正视图,图3b是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3b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结合图1、图2以及图3a-图3c,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包括主支架11、辅助支架12以及环形限位支架13,主支架11构成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的主体结构,辅助支架12起到对于主支架11的结构辅助加强作用,环形限位支架13用于实现对手油泵20的限位固定。
具体地,主支架11用于分别与手油泵20以及车体结构固定,手油泵20的主体部分固定于主支架11的第一侧。主支架11可以大致呈条状的板状结构设置,进而与大致呈柱状的手油泵20相匹配,进而便于通过主支架11对手油泵20进行固定。主支架11分别与手油泵20以及车体结构固定时,具体可以是主支架11的不同结构分别与手油泵20以及车体结构相固定。此时,手油泵20直接被固定在主支架11上,间接地被固定在车身结构上。主支架11具有相背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手油泵20在固定于主支架11时,手油泵20的大部分位于位于主支架11的第一侧。
辅助支架12位于主支架11的第二侧,辅助支架12与主支架11的第二侧的侧壁固定,辅助支架12能够与车体结构固定以支撑主支架11。辅助支架12与手油泵20分别设置在主支架11的相背的两侧,便于结构的排布。通过辅助支架12与主支架11的第二侧的侧壁固定,使得辅助支架12起到对主支架11的支撑固定作用,进而实现了对主支架11的结构加强作用,进而使得主支架11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手油泵20的固定。其中,辅助支架12也可以大致呈条形的板状设置,进而便于对主支架11的支撑。
环形限位支架13设置于主支架11上且位于主支架11的第一侧,环形限位支架13用于套设于手油泵20上,以对手油泵20进行限位。其中,环形限位支架13大致呈环状设置,进而使得环形限位支架13能够套设在手油泵20的外周壁上。应理解,手油泵20的结构大致呈圆柱状设置,此时环形限位支架13对应设置为大致呈圆环形设置。当然,环形限位支架13的形状设置方式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通过环形限位支架13的设置,能够在垂直于手油泵20的高度方向的方向上,实现对手油泵20的限位,进而减小其晃动的问题。
综上,通过辅助支架12对主支架11进行结构的加强,对于手油泵20的固定更为牢固,且通过环形限位支架13对手油泵20进行限位固定的方式,使得手油泵20稳定性更强。因此,能够将手油泵20牢固地进行固定,能够减小手油泵20出现的松脱、窜动以及异响等问题。
图4是图1中的主支架1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主支架1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是图4所示的主支架11的正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主支架11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5c是图5a所示的主支架11的俯视图。
结合图4以及图5a-图5c,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11的顶部朝向远离手油泵20的主体部分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111,第一弯折部111用于固定手油泵20以支撑手油泵20,主支架11的底部用于与车体结构固定。
应理解,第一弯折部111可以视为主支架11的端部,呈弯折的形状。结合主支架11呈板状设置的形式,第一弯折部111也可以大致呈板状设置。第一弯折部111与主支架11的主体部分之间所成的夹角可以大致为90°,此时第一弯折部111大致垂直于主支架11的主体部分设置。在主支架11固定手油泵20时,主支架11的主体部分大致呈竖直设置,此时第一弯折部111大致呈水平设置,进而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弯折部111来实现对手油泵20的支撑。
继续结合图4以及图5a-图5c,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包括第一固定件141,第一弯折部111上设置有固定孔1111,第一固定件141用于穿过手油泵20的部分结构以及固定孔1111,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41将手油泵20固定在第一弯折部111上。
具体地,固定孔1111可以是通孔,固定孔111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此时多个固定孔1111对应设置多个第一固定件141。在手油泵20的相关固定结构搭设在第一弯折部111上时,第一固定件141穿过该固定结构以及固定孔1111,进而将手油泵20固定在第一弯折部111上,此时手油泵20承载于第一弯折部111上。在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一固定件141可以是螺栓、螺钉等固定件。
结合图1-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支架12的顶部的侧壁贴设于主支架11的第二侧的侧壁上,辅助支架12相对于主支架11倾斜向下延伸,以使得辅助支架12的底部与主支架11间隔设置,辅助支架12的底部用于与车体结构固定。
具体地,辅助支架12的顶部可以贴合设置于主支架11的中上部的第二侧的侧壁上,主支架11的第二侧为主支架11远离手油泵20的一侧。设辅助支架12的高度方向为竖直方向,辅助支架12相对于主支架11倾斜向下延伸时,辅助支架12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呈一夹角,且该夹角小于90°。通过辅助支架12倾斜向下设置,使得辅助支架12对于主支架11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均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进而使得主支架11的结构强度较高。
结合图4以及图5a,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11朝向其第二侧凸起形成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贴合部112。此时,设主支架11的高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的径向垂直于竖直方向。其中,第一弧形贴合部112贴合部可以位于主支架11的中上部,且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的宽度小于主支架11的宽度,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的长度小于主支架11的长度。
图6是图1中的辅助支架1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辅助支架12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是图6所示辅助支架12的正视图,图7b是图6所示辅助支架12的侧视图。
结合图6以及图7a,辅助支架12朝向远离主支架11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二弧形贴合部121,第二弧形贴合部121的内侧壁贴合于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的外侧壁。其中,第二弧形部可以位于辅助支架12的顶部,第二弧形贴合部121的延伸方向为辅助支架12的长度方向。第二弧形贴合部121的形状与尺寸可以与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第二弧形贴合部121可以贴设于第一弧形贴合部112上。
结合图7b,具体地,辅助支架12可以包括倾斜段122以及竖直段123,竖直段123与倾斜段122之间呈一夹角。结合图1以及图2,在辅助支架12固定于主支架11时,竖直段123竖直设置,倾斜段122相对于主支架11倾斜设置。结合第二弧形贴合部121的设置,此时第二弧形贴合部121可以设置在竖直段123上,以便于与竖直设置的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相贴合。
继续结合图6、图7a以及图7b,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支架12的底部朝向远离主支架1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124。结合上述内容,第二弯折部124与倾斜部呈一夹角,第二弯折部124构成辅助支架12的支脚。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包括第二固定件(图未示),第二固定件用于穿过第二弯折部124以将其固定在车体结构上。第二固定件可以是螺钉螺栓等结构,此时辅助支架12通过第二弯折部124固定在车体结构上。
图8是图1中的环形限位支架13的俯视图,图9是图1所示的环形限位支架13的等轴测试图。
结合图8以及图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环形限位支架13的一端朝向远离其中心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连接部131,环形限位支架1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其中心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132。若环形限位支架13大致呈圆形状设置,那么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的延伸方向可以是环形限位支架13的径向。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还包括第三固定件(图未示),第三固定件用于分别穿过第一连接部131以及第二连接部132,以使得环形限位支架13套设在手油泵20上。第三固定件可以是螺栓等固定件,第三固定件的作用是将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连接起来,进而构成环状结构套设在手油泵20上。应理解,由于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并不相互固定,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之间的间距来调节对于手油泵20的固定松紧程度。
结合图8以及图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环形限位支架13包括第三弧形贴合部133,第三弧形贴合部133的弧度可以与环形限位支架13的其他部分的弧度不一样,此时第三弧形贴合部133可以相对于环形限位支架13的其他部分向外凸起设置。结合主支架11上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的设置,第三弧形贴合部133的外侧壁用于与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的内侧壁贴合,以使得环形限位支架13固定于主支架11上。在第三弧形贴合部133的外侧壁与第一弧形贴合部112的内侧壁贴合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第三弧形贴合部133与第一弧形贴合部112之间的连接。结合上述内容,此时辅助支架12通过第二弧形贴合部121固定在主支架11的第二侧,环形限位支架13通过第三弧形贴合部133固定在主支架11的第一侧。
结合图4、图5a-图5c,对于主支架11的结构具体设置方式,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11包括竖直主体部113、竖直固定部114以及连接部115,竖直主体部113的顶部与第一弯折部111连接,竖直主体部113的底部通过连接部115与竖直固定部114连接,竖直固定部114相对于竖直主体部113在垂直于竖直主体部113的方向上远离辅助支架12设置。
具体地,竖直主体部113构成主支架11的主体部分,竖直固定部114构成主支架11的脚部。竖直主体部113、竖直固定部114与连接部115之间可以一体成型,进而保证主支架11的结构的稳定性。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主支架11固定手油泵20之后,竖直主体部113与竖直固定部114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竖直固定部114相对于竖直主体部113在垂直于竖直主体部113的方向上远离辅助支架12设置,即竖直固定部114与竖直主体部113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距,此时连接部115倾斜设置以实现竖直主体部113的底部与竖直固定部114的顶部之间的连接。其中,竖直固定部114上也可以设置通孔,以通过固定件穿过通孔将主支架11固定到车身结构上。
应理解,通过竖直固定部114相对于竖直主体部113在垂直于竖直主体部113的方向上远离辅助支架12设置,使得主支架11的结构强度更高。
对于主支架11的具体结构的进一步设置方式,结合图4以及图5a,主支架11上可以设置第一减重孔116,第一减重孔116可以设置在竖直主体部113上,以实现主支架11的减重以及减少成本。主支架1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可以设置第一翻边117,通过第一翻边117的设置,能够加强主支架11的结构强度。
对于辅助支架12的具体结构的进一步的设置方式,结合图6、图7a以及图7b,辅助支架12上可以设置第二减重孔125,以实现对于辅助支架12的减重并节约成本。辅助支架12上还可以设置第二翻边结构126,第二翻边结构126可以设置在辅助支架12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通过第二翻边结构126实现对辅助支架12的结构的加强。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以及手油泵20,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用于固定手油泵20。对于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不再赘述。
综上,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10及车辆,包括:主支架11,用于分别与手油泵20以及车体结构固定,手油泵20的主体部分固定于主支架11的第一侧;辅助支架12,位于主支架11的第二侧,辅助支架12与主支架11的第二侧的侧壁固定,辅助支架12能够与车体结构固定以支撑主支架11;环形限位支架13,设置于主支架11上且位于主支架11的第一侧,环形限位支架13用于套设于手油泵20上,以对手油泵20进行限位。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通过辅助支架12对主支架11进行结构的加强,对于手油泵20的固定更为牢固,且通过环形限位支架13对手油泵20进行限位固定的方式,使得手油泵20稳定性更强。因此,能够将手油泵20牢固地进行固定,能够减小手油泵20出现的松脱、窜动以及异响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方案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支架,用于分别与手油泵以及车体结构固定,所述手油泵的主体部分固定于所述主支架的第一侧;
辅助支架,位于所述主支架的第二侧,所述辅助支架与所述主支架的第二侧的侧壁固定,所述辅助支架能够与所述车体结构固定以支撑所述主支架;
环形限位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上且位于所述主支架的第一侧,所述环形限位支架用于套设于所述手油泵上,以对所述手油泵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支架的顶部朝向远离所述手油泵的主体部分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用于固定所述手油泵以支撑所述手油泵,所述主支架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车体结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穿过所述手油泵的部分结构以及所述固定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手油泵固定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支架的顶部的侧壁贴设于所述主支架的第二侧的侧壁上,所述辅助支架相对于所述主支架倾斜向下延伸,以使得所述辅助支架的底部与所述主支架间隔设置,所述辅助支架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车体结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支架朝向其第二侧凸起形成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贴合部,所述辅助支架朝向远离所述主支架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二弧形贴合部,所述第二弧形贴合部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第一弧形贴合部的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辅助支架的底部朝向远离所述主支架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以将其固定在所述车体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限位支架的一端朝向远离其中心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环形限位支架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其中心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
所述手油泵的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用于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以使得所述环形限位支架套设在所述手油泵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支架朝向其第二侧凸起形成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贴合部,所述环形限位支架包括第三弧形贴合部,所述第三弧形贴合部的外侧壁用于与所述第一弧形贴合部的内侧壁贴合,以使得所述环形限位支架固定于所述主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支架包括竖直主体部、竖直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竖直主体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竖直主体部的底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竖直固定部连接,所述竖直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竖直主体部在垂直于所述竖直主体部的方向上远离所述辅助支架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油泵的固定组件以及手油泵,所述手油泵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手油泵。
CN202420485174.0U 2024-03-12 2024-03-12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1942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85174.0U CN221942600U (zh) 2024-03-12 2024-03-12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85174.0U CN221942600U (zh) 2024-03-12 2024-03-12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942600U true CN221942600U (zh) 2024-11-01

Family

ID=9324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485174.0U Active CN221942600U (zh) 2024-03-12 2024-03-12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942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942600U (zh) 手油泵的固定组件及车辆
JP6125925B2 (ja) 天井構造及びブレース下部取付具
JP5621886B2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JP2016075129A (ja) 屋根板取り付け金具
CN212054875U (zh) 支撑装置及车辆
CN208763737U (zh) 箱体组件以及废气后处理系统
CN219412239U (zh) 发动机盖锁钩总成、加强板总成、发动机盖总成及车辆
CN209724467U (zh) 一种组合式支架
CN221519803U (zh) 轮罩总成、车架结构和车辆
CN208007120U (zh) 一种备胎坑加强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17842070U (zh) 一种风机固定结构及换热设备
CN212318449U (zh) 一种输电塔便捷安装定位稳定组件
CN218257746U (zh) 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21315790U (zh) 安装支架总成和车辆
CN219821151U (zh) 悬架连接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N220130208U (zh) 集成支架及汽车副车架
CN221049808U (zh) 仪表板横梁及车辆
CN205801245U (zh) 减震器安装支架、后悬安装总成和后悬安装结构
CN212605621U (zh) 一种构造轻便的摩托车车架
CN220662745U (zh) 一种摇篮式摩托车车架
CN221293785U (zh) 车架以及车辆
CN222836331U (zh) 换向阀
CN223120358U (zh) 一种抱箍连接件、支架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16114383U (zh) 支撑条和移动空调
CN221162216U (zh) 一种背负式油箱固定结构及拖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