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88547U - 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88547U CN221888547U CN202323022294.1U CN202323022294U CN221888547U CN 221888547 U CN221888547 U CN 221888547U CN 202323022294 U CN202323022294 U CN 202323022294U CN 221888547 U CN221888547 U CN 2218885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essing
- negative pressure
- wound
- drainage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包括结构主体。本实用新型平时可通过封闭贴膜观察创面主体的情况,并根据情况治疗,不必打开敷料本体查看伤口;通过给药口可注药治疗;通过负压引流口可将创面主体的冲洗液或分泌物取出用于检验;经给药口注液与引流口抽液可形成水流冲洗伤口;创面主体经引流口可连接注射器、负压吸引球等常用轻便负压装置后可下床活动,亦可同时夹闭两管以短时维持创面主体负压,方便的术后护理也可减少病床占用,提高患者配合程度与提高满意率,均为灭菌预置包装,取出即用,可线性铺贴于创面主体,并可多项连接拓展,满足各种创面主体的治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治疗多种原因造成创面损伤的新型物理治疗方式。1993年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Fleischmann医学博士等人第一次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四肢软组织开放性骨折损伤中,并且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医疗效果。裘华德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引入我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结构主要部分包括带有数个细孔的无菌医用敷料、医用生物透明膜、含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三通管和负压吸引设备组成,将带有数个细孔的无菌医用敷料覆盖或填充在已经彻底清创结束的新鲜创面上,再使用医用生物透明膜将创面和无菌医用敷料密封覆盖住,使创面跟外界环境隔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空间,之后连接负压吸引设备调节到适合的负压值进行间断或持续地有效负压吸引,利用负压的工作机制促进创面愈合。由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操作简便,能够加速伤口的恢复,减少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已取得临床外科医生的认可,该治疗技术已经在临床许多科室广泛应用。
传统VSD常规采用中心负压或负压吸引机提供负压,易致患者长时间卧床或下床活动不便,继发术后相关并发症;传统的VSD材料厚重,需术中反复比对剪裁,造成时间与材料的浪费;传统VSD仅提供引流管将创面渗出物引出,封闭后不能提供检查与冲洗换药等条件,若需检查创面或换药等操作则需打开敷料,破坏原密闭环境,轻则需重新封闭,重则需重新手术放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传统VSD常规采用中心负压或负压吸引机提供负压,易致患者长时间卧床或下床活动不便,继发术后相关并发症;传统的VSD材料厚重,需术中反复比对剪裁,造成时间与材料的浪费;传统VSD仅提供引流管将创面渗出物引出,封闭后不能提供检查与冲洗换药等条件,若需检查创面或换药等操作则需打开敷料,破坏原密闭环境,轻则需重新封闭,重则需重新手术放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创面主体、敷料本体、连接岛、引流管本体、给药管本体、鲁尔接口母头、通孔本体、医用吸液棉和封闭贴膜,所述创面主体上设置有敷料本体,所述敷料本体由所述引流管本体和所述给药管本体组成,所述连接岛的底部涂丙烯酸胶供粘贴于皮肤上,所述引流管本体和所述给药管本体分连接段与治疗段,所述引流管本体和所述给药管本体的治疗段平行并列放置,由片条状医用吸液棉包裹并卷曲呈盘状,所述引流管本体和所述给药管本体的治疗段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本体,所述通孔本体用于满足液体通过,所述引流管本体和所述给药管本体的连接端为光滑完整管道,所述引流管本体和所述给药管本体的连接端尾部设置有鲁尔接口母头,所述封闭贴膜全覆盖粘贴于整个创面主体上并超出创缘至少3cm,所述封闭贴膜可将创面主体与连接岛全部密封住,采用这种设计在实际使用中,通过以上设置,平时可通过封闭贴膜观察创面主体的情况,并根据情况治疗,不必打开敷料本体查看伤口;通过给药口可注药治疗;通过负压引流口可将创面主体的冲洗液或分泌物取出用于检验;经给药口注液与引流口抽液可形成水流冲洗伤口;创面主体经引流口可连接注射器、负压吸引球等常用轻便负压装置后可下床活动,亦可同时夹闭两管以短时维持创面主体负压,方便的术后护理也可减少病床占用,提高患者配合程度与提高满意率,均为灭菌预置包装,取出即用,可线性铺贴于创面主体,并可多项连接拓展,满足各种创面主体的治疗。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本体和所述给药管本体的连接端上设置有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制成的止流夹,所述止流夹用于控制管道闭合,所述鲁尔接口母头方便与医用供液管道或负压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岛的横断面上弧下平,所述连接岛下平便于粘贴在皮肤上,所述连接岛上弧便于封闭贴膜良好覆盖粘贴。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贴膜由涂丙烯酸胶的聚氨酯膜构成透明防水隔离膜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医用吸液棉由医用吸水纤维构成,利于给药管本体排液与引流管本体吸水。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主体的材料均符合医用灭菌消毒规范,预置成套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连接岛、引流管本体、给药管本体、鲁尔接口母头、通孔本体、医用吸液棉和封闭贴膜,采用这种设计在实际使用中,通过以上设置,平时可通过封闭贴膜观察创面主体的情况,并根据情况治疗,不必打开敷料本体查看伤口;通过给药口可注药治疗;通过负压引流口可将创面主体的冲洗液或分泌物取出用于检验;经给药口注液与引流口抽液可形成水流冲洗伤口;创面主体经引流口可连接注射器、负压吸引球等常用轻便负压装置后可下床活动,亦可同时夹闭两管以短时维持创面主体负压,方便的术后护理也可减少病床占用,提高患者配合程度与提高满意率,均为灭菌预置包装,取出即用,可线性铺贴于创面主体,并可多项连接拓展,满足各种创面主体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本体和给药管本体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本体和给药管本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吸液棉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创面主体;110、敷料本体;111、连接岛;112、引流管本体;113、给药管本体;114、鲁尔接口母头;115、通孔本体;116、医用吸液棉;117、封闭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包括结构主体,结构主体包括创面主体100、敷料本体110、连接岛111、引流管本体112、给药管本体113、鲁尔接口母头114、通孔本体115、医用吸液棉116和封闭贴膜117,创面主体100上设置有敷料本体110,敷料本体110由引流管本体112和给药管本体113组成,连接岛111的底部涂丙烯酸胶供粘贴于皮肤上,引流管本体112和给药管本体113分连接段与治疗段,引流管本体112和给药管本体113的治疗段平行并列放置,由片条状医用吸液棉116包裹并卷曲呈盘状,引流管本体112和给药管本体113的治疗段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本体115,通孔本体115用于满足液体通过,引流管本体112和给药管本体113的连接端为光滑完整管道,引流管本体112和给药管本体113的连接端尾部设置有鲁尔接口母头114,封闭贴膜117全覆盖粘贴于整个创面主体100上并超出创缘至少3cm,封闭贴膜117可将创面主体100与连接岛111全部密封住。
使用操作:手术操作部位消毒,铺无菌巾单;按创面主体100特点选取合适的(长度、深度、管径、引流孔分布)敷料本体110;清洁好创面主体100后,将敷料本体110远端置入创面深部,由深至浅,由远至近的顺序铺贴于整个创面主体100上,连接岛111粘于创面主体100边缘0.5—1.0cm外;用封闭贴膜117全覆盖粘贴于整个创面主体100上并超出创缘至少3cm,将创面主体100与连接岛111全部密封住;于负压引流口连接负压装置抽负压,于给药口注入药水冲洗上药或辅助排气;关闭不需要的止流夹,或封堵相关连接口。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以上设置,平时可通过封闭贴膜117观察创面主体100的情况,并根据情况治疗,不必打开敷料本体110查看伤口;通过给药口可注药治疗;通过负压引流口可将创面主体100的冲洗液或分泌物取出用于检验;经给药口注液与引流口抽液可形成水流冲洗伤口;创面主体100经引流口可连接注射器、负压吸引球等常用轻便负压装置后可下床活动,亦可同时夹闭两管以短时维持创面主体100负压,方便的术后护理也可减少病床占用,提高患者配合程度与提高满意率,均为灭菌预置包装,取出即用,可线性铺贴于创面主体100,并可多项连接拓展,满足各种创面主体100的治疗。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引流管本体112和给药管本体113的连接端上设置有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制成的止流夹,止流夹用于控制管道闭合,鲁尔接口母头114方便与医用供液管道或负压管道连接,连接岛111的横断面上弧下平,连接岛111下平便于粘贴在皮肤上,连接岛111上弧便于封闭贴膜117良好覆盖粘贴,封闭贴膜117由涂丙烯酸胶的聚氨酯膜PU膜构成透明防水隔离膜制成,医用吸液棉116由医用吸水纤维构成,利于给药管本体113排液与引流管本体112吸水,结构主体的材料均符合医用灭菌消毒规范,预置成套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创面主体(100)、敷料本体(110)、连接岛(111)、引流管本体(112)、给药管本体(113)、鲁尔接口母头(114)、通孔本体(115)、医用吸液棉(116)和封闭贴膜(117),其特征在于:所述创面主体(100)上设置有敷料本体(110),所述敷料本体(110)由所述引流管本体(112)和所述给药管本体(113)组成,所述连接岛(111)的底部涂丙烯酸胶供粘贴于皮肤上,所述引流管本体(112)和所述给药管本体(113)分连接段与治疗段,所述引流管本体(112)和所述给药管本体(113)的治疗段平行并列放置,由片条状医用吸液棉(116)包裹并卷曲呈盘状,所述引流管本体(112)和所述给药管本体(113)的治疗段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本体(115),所述通孔本体(115)用于满足液体通过,所述引流管本体(112)和所述给药管本体(113)的连接端为光滑完整管道,所述引流管本体(112)和所述给药管本体(113)的连接端尾部设置有鲁尔接口母头(114),所述封闭贴膜(117)全覆盖粘贴于整个创面主体(100)上并超出创缘至少3cm,所述封闭贴膜(117)可将创面主体(100)与连接岛(111)全部密封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12)和所述给药管本体(113)的连接端上设置有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制成的止流夹,所述止流夹用于控制管道闭合,所述鲁尔接口母头(114)方便与医用供液管道或负压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岛(111)的横断面上弧下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贴膜(117)由涂丙烯酸胶的聚氨酯膜构成透明防水隔离膜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吸液棉(116)由医用吸水纤维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22294.1U CN221888547U (zh) | 2023-11-08 | 2023-11-08 | 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22294.1U CN221888547U (zh) | 2023-11-08 | 2023-11-08 | 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88547U true CN221888547U (zh) | 2024-10-25 |
Family
ID=9313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22294.1U Active CN221888547U (zh) | 2023-11-08 | 2023-11-08 | 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88547U (zh) |
-
2023
- 2023-11-08 CN CN202323022294.1U patent/CN2218885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1116691A1 (zh) | 医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KR20120102158A (ko) | 외부-적용 환자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 |
WO2013082883A1 (zh) | 伤口保护固定装置 | |
WO2011035464A1 (zh) | 体表创面组织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203244673U (zh) | 一种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 | |
CN101829388A (zh) |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215425516U (zh) | 一种多种用途的伤口敷料贴 | |
US20050186260A1 (en) | Medicated gel foam and method of use | |
CN203208514U (zh) | 一种可视负压引流和正压给药装置 | |
CN203389201U (zh) | 一种伤口创面负压包扎装置 | |
CN108378988A (zh) | 内埋式全面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2376935Y (zh) | 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 | |
CN106730097A (zh) | 一种用于创面清创循环水疗的交替中空负压引流治疗系统 | |
CN221888547U (zh) | 一种带冲洗换药功能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 | |
CN105250076B (zh) | 一种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 |
TWI527601B (zh) | 引流輔助裝置 | |
CN206822682U (zh) | 一种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装置 | |
CN208851803U (zh) | 内埋式全面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205163387U (zh) | 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 |
CN204033599U (zh) |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 |
CN211132320U (zh) | 掌型药敷留置引流袋 | |
CN209203750U (zh) |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 | |
CN208287282U (zh) | 伤口治疗仪器 | |
CN205649584U (zh) | 一次性外用止血止液装置 | |
CN201710796U (zh) |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