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41315U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粉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41315U CN221841315U CN202323406047.1U CN202323406047U CN221841315U CN 221841315 U CN221841315 U CN 221841315U CN 202323406047 U CN202323406047 U CN 202323406047U CN 221841315 U CN221841315 U CN 2218413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p
- electric contact
- seat
- box body
- powder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盒和成像设备,粉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安装腔内,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触针;粉盒包括盒体、芯片和芯片座,芯片座设置在盒体上,芯片安装在芯片座内并与电触针电接触;芯片座包括安装槽,芯片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开口,芯片的电接触面朝向开口设置,电触针与电接触面呈锐角。该粉盒在安装过程中或者成像设备震动过程中,当粉盒挤压电触头,电触针会在接触电接触面的同时产生斜面滑移,从而减少电触头的移动量,避免导致成像设备电触头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粉盒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把图像形成于打印介质如纸张上的设备,包括打印机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打印机内的粉盒。
参见图1,现有一种粉盒包括显影单元101和成像单元102。显影单元101包括显影框架111、搅拌架、显影辊113和传动组件等,搅拌架和显影辊113均可旋转地安装在显影框架111上,搅拌架用于将粉仓中的碳粉往显影辊113方向输送,显影辊113用于将碳粉输送到感光鼓122表面进行潜像,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显影单元101中的各个运动部件旋转。显影框架11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芯片座103,芯片可拆卸地安装于芯片座103上。
成像单元102包括鼓框架121、感光鼓122和驱动力接收部件等,感光鼓122可旋转地安装在鼓框架121上,驱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感光鼓122轴端部,将成像设备的旋转力接入感光鼓122。显影框架111与鼓框架121铰接,当对感光鼓122进行清洁时,显影框架111可相对于鼓框架12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显影辊113与感光鼓122分离。
其中,芯片座103与活动的显影框架111的端盖112一体成型,在粉盒正确安装到成像设备安装腔中时,芯片座103的下侧面与安装腔的下表面进行接触,由于成像设备安装腔的下表面容易被碳粉污染,显影框架111的芯片座103在随显影框架111运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将安装腔内的碳粉刮起并沾染至芯片107上,这就导致芯片107的电接触面108容易被污染,从而造成芯片107与成像设备电触头301的电接触不良。
另外,芯片座103在与显影辊113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置有第一筋板105和第二筋板106。当粉盒安装到打印时,第一筋板105和第二筋板106在成像设备安装腔中对成像设备电触头301进行导向定位。芯片座103两侧增加的第一筋板105和第二筋板106也增加了芯片座103的结构复杂性,不利于低成本生产。
此外,如图2所示,现有粉盒上,成像设备电触头301上的电触针302垂直于芯片107的电接触面108,并且穿过芯片107与成像设备电触头301上电触针302的接触点并与电接触面108垂直的直线L1,其与穿过感光鼓122的轴线和定位柱123的轴线沿着感光鼓122的轴向投影的连线P1相交。由于成像设备的电触头301的可移动量很小,且电触针302的指向与电接触面108垂直,在粉盒安装过程中或者成像设备震动时,粉盒会挤压电触头301容易迫使电触头301的移动量超出原本的移动长度,导致成像设备电触头301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当粉盒安装过程中或者成像设备震动过程中,当粉盒挤压电触头,电触针会在接触电接触面的同时产生斜面滑移,从而减少电触头的移动量,避免导致成像设备电触头损坏的粉盒。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另一种能够减少电触头的移动量,避免导致成像设备电触头损坏的粉盒。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粉盒的成像设备。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盒,粉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安装腔内,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触针;粉盒包括盒体、芯片和芯片座,芯片座设置在盒体上,芯片安装在芯片座内并与电触针电接触;芯片座包括安装槽,芯片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开口,芯片的电接触面朝向开口设置,电触针与电接触面呈锐角。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芯片倾斜设置,在粉盒安装过程中或者当成像设备震动时,即使粉盒挤压电触头,由于电触针与芯片电接触面之间为非垂直状态,电触针会在接触电接触面的同时产生斜面滑移,从而减少电触头的移动量,避免导致成像设备电触头的损坏。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电触针靠近安装腔的底部设置,芯片朝上倾斜设置。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粉盒还包括旋转件,旋转件沿着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可旋转地安装在盒体上,盒体的端壁上设置有定位柱;旋转件的轴线和定位柱的轴线沿着旋转件的轴向的投影的连线平行于电接触面的法线。
由此可见,旋转件的轴线和定位柱的轴线沿着旋转件的轴向的投影的连线平行于电接触面的法线时,芯片的电接触面具有最优的倾斜角度,保证电触头较小移动量的同时,还能够与电触头稳定地电连接。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安装腔内靠近底部处设置有电触头限位槽,电触针安装在电触头限位槽内;芯片座还包括座顶壁和座底壁,座顶壁和座底壁之间围成开口;座顶壁的上表面和座底壁的下表面的至少一个为平面,座顶壁和座底壁上靠近芯片的电接触面的一侧均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电触头限位槽的侧壁在芯片座向电触头限位槽插入的方向上滑动配合。
由上可见,通过将座顶壁的上表面和座底壁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平面,也即芯片座的座顶壁的上表面和/或座底壁的下表面均不设置筋板或者其他导向定位结构,可以简化芯片座的结构,降低模具设计和制造成本,同时通过在芯片座上设置导向斜面,能够在粉盒安装的过程中导向斜面与电触头限位槽的侧壁滑动配合,更好地实现芯片座与电触头限位槽的插接配合,进而实现芯片电接触面与电触头稳定地电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盒体包括鼓框架,鼓框架包括框架主体部和第一侧延伸部,框架主体部沿着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侧延伸部设置在框架主体部的第一端并自框架主体部朝下延伸,芯片座设置在第一侧延伸部上。
由此可见,通过将用于固定芯片的芯片座设置在鼓框架上,这样,当需要对感光鼓进行清洁时,成像设备内的分离机构驱动显影单元运动,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过程中,由于成像单元相对于成像设备是固定不动的,因此,芯片座也不会发生移动,在粉盒安装至成像设备中,芯片电触面与成像设备电接头接触后,就始终进行稳定接触,从而避免芯片座设置在可移动的显影单元上,在显影单元相对成像单元移动时,其上的芯片座和芯片电触面移动,而影响芯片电触面与成像设备的电触头之间电接触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盒体的长度方向上,芯片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斜面,且芯片座两侧的导向斜面自靠近开口的一侧至远离开口的一侧逐渐相互远离。
由此可见,导向斜面可以设置在芯片座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芯片座的两侧,均能实现很好地导向作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芯片座的座底壁与安装腔的底壁间隔布置。
由此可见,芯片座与安装腔的底壁不接触,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空间,以进一步减少芯片电触点被污染的可能性,保证芯片与成像设备电接触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盒,包括盒体、感光鼓、芯片和芯片座;感光鼓均可旋转地安装在盒体上,盒体的端壁上设置有定位柱;芯片座设置在盒体上,芯片安装在芯片座内;芯片座包括安装槽,芯片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开口,芯片的电接触面朝向开口设置;感光鼓的轴线和定位柱的轴线沿着感光鼓的轴向的投影的连线平行于电接触面的法线。
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成像设备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上述的粉盒。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粉盒中芯片和芯片座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粉盒的右视图。
图3是传动头与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一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一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一实施例电触头限位槽与芯片座配合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一实施例芯片座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一实施例芯片座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一实施例芯片座与安装腔底壁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二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二实施例中芯片与芯片座的结构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粉盒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3至图6,粉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内,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主机,主机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传动头10,传动头10包括齿轮部11和耦合凹部,齿轮部11位于传动头10的周壁上,耦合凹部位于传动头10的轴向端。
粉盒包括显影单元2和鼓单元3,显影单元2包括显影框架21以及显影辊22和搅拌架(未图示),显影框架21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力接收部(未图示)。鼓单元3包括鼓框架31、可旋转地支撑在鼓框架31上的感光鼓4以及安装在鼓框架31上的清洁刮刀33,清洁刮刀33的两端支撑在鼓框架31上,且清洁刮刀33的刀片抵接在感光鼓4上,用于清洁感光鼓4上的余粉。鼓框架31和显影框架21组成粉盒的盒体,显影辊22、搅拌架、感光鼓4作为旋转件均可旋转地安装在盒体上并均沿着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显影框架21包括显影框架主体211和两个端盖212,两个端盖212分别设置在显影框架主体211的两端,两个端盖212均设置有显影铰接部213,鼓框架31的两端均设置有成像铰接部311,粉盒还包括两个定位销12,一个定位销12依次穿过一个成像铰接部和同侧的显影铰接部213,从而实现显影框架21与鼓框架31的铰接。
鼓框架31远离力接收部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弹簧(未图示)等弹性件,成像设备中设置有施力构件(未图示),施力构件向力接收部施加作用力后,显影框架21相对于鼓框架31转动,显影辊22与感光鼓4分离,显影辊22相对于感光鼓4移动到清洁位置,此时弹簧受力处于压缩状态;施力构件反向移动,撤消对力接收部的作用力后,弹簧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显影框架21转动,显影辊22与感光鼓4接触,显影辊22相对于感光鼓4移动到成像位置。
感光鼓4的一个轴向端设置有旋转力传递组件41,显影辊3的一个轴向端设置有显影辊齿轮5,搅拌架的轴向端设置有搅拌架齿轮,盒体框架20包括显影框架21和鼓框架31,旋转力传递组件41、搅拌架齿轮和显影辊齿轮5位于盒体框架20的同侧构成齿轮系。
盒体框架20在靠近旋转力传递组件41处开设有凹陷部201,凹陷部201自盒体框架20的第一端朝向盒体框架20的第二端凹陷,传动头10可伸入凹陷部201,以使传动头10的耦合凹部与旋转力传递组件41接合以接收驱动力。
鼓框架31包括框架主体部312、第一侧延伸部313和第二侧延伸部314,框架主体部312沿着感光鼓4的轴向延伸,第一侧延伸部313和第二侧延伸部314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部312的两端并均自框架主体部312朝下延伸,第一侧延伸部313上设置有芯片座6,芯片座6与鼓框架31一体成型,芯片座6内安装有芯片60,成像设备的安装腔靠近底部处设置有电触头限位槽100,电触头限位槽100内设置有电触头(未图示),电触头上设置有电触针,芯片60与电触头的电触针电接触。
参见图7至图10,芯片座6包括安装槽61、座顶壁62和座底壁63,芯片60安装在安装槽61内,座顶壁62和座底壁63之间围成一开口65,芯片60的电接触面601朝向开口65设置,电触针靠近安装腔的底部设置。
座顶壁62的上表面和座底壁63的下表面均为平面,也即芯片座的座顶壁62和座底壁63均不设置筋板或者其他导向定位结构,座顶壁62和座底壁63上靠近芯片60的电接触面601的一侧均设置有导向斜面64,导向斜面64与电触头限位槽100的侧壁105在芯片座6向电触头限位槽100插入的方向上滑动配合。
在感光鼓4的轴向上,导向斜面64位于芯片座6远离框架主体部312的一侧,导向斜面64自靠近开口65的一侧至远离开口65的一侧逐渐远离框架主体部312。
芯片座6的底座壁63与安装腔的底壁104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芯片座6与安装腔的底壁不接触,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空间,以进一步减少芯片60上芯片60的电接触面601被污染的可能性。
第一侧延伸部313还开设有第一支撑孔315和第二支撑孔316,感光鼓4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孔315转动配合,芯片座6位于第一支撑孔315的下方。第二支撑孔316位于第一支撑孔315与芯片座6之间,显影辊22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孔316转动配合,显影辊22的第二端与显影框架21转动连接。
第一侧延伸部313设置有第一定位柱317,第二侧延伸部314设置有第二定位柱318,第一定位柱317与第二定位柱318共轴线设置且均沿着感光鼓4的轴向延伸,第一定位柱317自第一侧延伸部313的外表面向远离框架主体部312的方向延伸,第二定位柱318自第二侧延伸部314的外表面向远离框架主体部312的方向延伸。第一定位柱317和第二定位柱318用于在粉盒向成像设备安装时,与安装腔内侧壁上的结构配合以实现对粉盒的定位。
粉盒第二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粉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中,电触头2110的电触针2115与芯片260的电接触面2601呈锐角且为θ,芯片260朝上倾斜设置。电触针2115与电接触面2601的夹角θ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优选地,感光鼓224的轴线和第二侧延伸部2314上的第二定位柱2318的轴线沿着感光鼓224的轴向的投影的连线P平行于电接触面2601的法线L。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61倾斜设置,倾斜方向平行于芯片的电接触面2601。
粉盒第三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粉盒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粉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显影框架的底部没有设置有力接收部,成像设备中也未设置有施力构件,但是显影框架与鼓框架之间仍然设置有弹簧,且显影框架相对于鼓框架可小范围的转动,以保证显影辊始终与感光鼓抵接,该显影辊不与感光鼓分离,不进行清洁步骤。
由上可见,通过将芯片倾斜设置,此时感光鼓的轴线和第二定位柱的轴线沿着感光鼓的轴向的投影的连线平行于电接触面的法线,在粉盒安装过程中或者当成像设备震动时,即使粉盒挤压电触头,由于电触针与芯片电接触面之间为非垂直状态,电触针会在接触电接触面的同时产生斜面滑移,从而减少电触头的移动量,避免导致成像设备电触头的损坏。通过将用于固定芯片的芯片座设置在鼓框架上,这样,当需要对感光鼓进行清洁时,成像设备内的分离机构驱动显影单元运动,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过程中,由于成像单元相对于成像设备是固定不动的,因此,芯片座也不会发生移动,在粉盒安装至成像设备中,芯片电触面与成像设备电接头接触后,就始终进行稳定接触,从而避免芯片座设置在可移动的显影单元上,在显影单元相对成像单元移动时,其上的芯片座和芯片电触面移动,而影响芯片电触面与成像设备的电触头之间电接触的稳定性。
此外,电触针与电接触面的夹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芯片座与鼓框架也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或者,芯片座与鼓框架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将座顶壁的上表面和座底壁的下表面中的一个设置成平面壁。在感光鼓的轴向上,导向斜面也可以位于芯片座靠近框架主体部的一侧,导向斜面自靠近开口的一侧至远离开口的一侧逐渐靠近框架主体部。也可以在感光鼓的轴向上,芯片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斜面,且芯片座两侧的导向斜面自靠近开口的一侧至远离开口的一侧逐渐相互远离。芯片座的座底壁与安装腔的底壁间隔距离H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芯片座也可以设置在显影框架上。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粉盒,所述粉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触针;
所述粉盒包括盒体、芯片和芯片座,所述芯片座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芯片安装在所述芯片座内并与所述电触针电接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片座包括安装槽,所述芯片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芯片的电接触面朝向所述开口设置,所述电触针与所述电接触面呈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触针靠近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所述芯片朝上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盒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沿着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盒体的端壁上设置有定位柱;
所述旋转件的轴线和所述定位柱的轴线沿着所述旋转件的轴向的投影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电接触面的法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腔内靠近底部处设置有电触头限位槽,所述电触针安装在所述电触头限位槽内;
所述芯片座还包括座顶壁和座底壁,所述座顶壁和所述座底壁之间围成所述开口;
所述座顶壁的上表面和所述座底壁的下表面的至少一个为平面,所述座顶壁和所述座底壁上靠近所述芯片的电接触面的一侧均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电触头限位槽的侧壁在所述芯片座向所述电触头限位槽插入的方向上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包括鼓框架,所述鼓框架包括框架主体部和第一侧延伸部,所述框架主体部沿着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延伸部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部的第一端并自所述框架主体部朝下延伸,所述芯片座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延伸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芯片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导向斜面,且所述芯片座两侧的导向斜面自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逐渐相互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片座的座底壁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间隔布置。
8.粉盒,包括盒体、感光鼓、芯片和芯片座;
所述感光鼓均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盒体的端壁上设置有定位柱;
所述芯片座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芯片安装在所述芯片座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片座包括安装槽,所述芯片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芯片的电接触面朝向所述开口设置;
所述感光鼓的轴线和所述定位柱的轴线沿着所述感光鼓的轴向的投影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电接触面的法线。
9.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设置有安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粉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06047.1U CN221841315U (zh) | 2023-12-13 | 2023-12-13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06047.1U CN221841315U (zh) | 2023-12-13 | 2023-12-13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41315U true CN221841315U (zh) | 2024-10-15 |
Family
ID=9300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06047.1U Active CN221841315U (zh) | 2023-12-13 | 2023-12-13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41315U (zh) |
-
2023
- 2023-12-13 CN CN202323406047.1U patent/CN2218413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76826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tachable process cartridge | |
US7398034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for image-forming device | |
JP4110144B2 (ja)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US8873992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945184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with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image-forming device | |
KR100888686B1 (ko) | 현상기,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현상기 장착방법과 탈착방법 | |
CN221841315U (zh)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
CN221804502U (zh) | 粉盒 | |
CN221668177U (zh)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
JP430650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21884118U (zh)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
CN221551076U (zh)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
CN222672159U (zh) | 显影盒 | |
CN117826553A (zh)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
CN205644028U (zh) |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7647921A (zh) | 粉盒 | |
CN117572738A (zh)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
CN220509289U (zh) | 一种处理盒 | |
JP4123291B2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組み付け方法 | |
CN223092303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222825795U (zh) | 芯片座组件和粉盒 | |
CN117687280A (zh) | 粉盒和成像设备 | |
CN210666362U (zh) | 处理盒 | |
CN110568743B (zh) | 一种驱动力接收部件及处理盒 | |
CN205644029U (zh) |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