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23650U - 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23650U CN221823650U CN202420356084.1U CN202420356084U CN221823650U CN 221823650 U CN221823650 U CN 221823650U CN 202420356084 U CN202420356084 U CN 202420356084U CN 221823650 U CN221823650 U CN 2218236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 curtain
- shade
- fixed
- gl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窗框内并形成空腔,窗帘机构设于空腔内;第一玻璃窗包括叠设的第一固定窗和第一移动窗;第二玻璃窗包括叠设的第二固定窗和第二移动窗;第一固定窗和第二固定窗错位设置,第一移动窗和第二移动窗分别与设于窗框或墙体的滑动驱动机构连接;窗帘机构包括顶部滑轨、底部滑轨、窗帘和卷帘单元;环境监测装置安装于第一玻璃窗对应的窗框外侧壁,微控制器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户通过无线终端向微控制器发送信号。本申请能够根据环境自动控制窗帘和窗户的启闭,能够避免直流通风,减缓风速,为室内增加舒适感,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
背景技术
窗户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承担着室内采光与空气交换的作用。窗户安装时一般会适配相应的窗帘,来遮挡光线,保护隐私。传统的窗户一般为窗框结构,在窗框设置玻璃,并在玻璃内层设置窗帘来遮挡。随着技术的发展窗户和窗帘的种类越来越多,智能窗户和智能窗帘进入消费者视线。
但现有技术的智能窗户和智能窗帘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第一,窗帘始终设置在窗户的内侧,窗帘暴露于房间内,而窗帘与外界接触很容易变脏,需要定期进行清理,而窗帘一般来说布料都较为厚实,且安装位置较高,日常护理十分不便;第二,窗帘和窗户均需要人工控制其自动启闭,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第三,窗户的开启往往直接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容易造成外界风力过大时室内物品被吹散凌乱,同时也对使用者造成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智能窗户窗帘系统。
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固定于墙体,还包括第一玻璃窗、第二玻璃窗、窗帘机构、环境监测装置和微控制器,所述第一玻璃窗和所述第二玻璃窗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窗框内并形成空腔,所述窗帘机构设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第一玻璃窗包括叠设的第一固定窗和第一移动窗,所述第一固定窗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一移动窗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二玻璃窗包括叠设的第二固定窗和第二移动窗,所述第二固定窗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二移动窗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一固定窗和所述第二固定窗错位设置,所述第一移动窗和所述第二移动窗分别与设于窗框或墙体的滑动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窗帘机构包括顶部滑轨、底部滑轨、窗帘和卷帘单元,所述窗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和底部滑轨,所述卷帘单元与所述窗帘连接并位于所述顶部滑轨和底部滑轨的端部,且所述卷帘单元至少设置一个;
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窗对应的窗框外侧壁,其中,所述第一玻璃窗相对于所述第二玻璃窗位于室外,所述环境监测装置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和所述卷帘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户通过无线终端向所述微控制器发送信号。
优选的,所述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还分别包括两个遮挡扇,两个所述遮挡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窗和所述第二玻璃窗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遮挡扇靠近所述第一玻璃窗或第二玻璃窗的一侧设有橡胶条。
优选的,所述卷帘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窗和所述第二玻璃窗相对的所述遮挡扇之间。
优选的,所述卷帘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轴,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顶部滑轨或底部滑轨的一端,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滑轨或顶部滑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窗帘包括帘布和柔性链带,所述柔性链带连接于所述帘布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帘布和所述柔性链带的相同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柔性链带适配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和所述底部滑轨内。
优选的,所述窗帘和所述卷帘单元分别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窗帘分别与两组所述卷帘单元连接,两组所述卷帘单元分别位于所述顶部滑轨和所述底部滑轨的两端。
优选的,位于两个所述帘布相互靠近一端的所述柔性链带设有磁吸件。
优选的,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紫外线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紫外线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分别安装于窗框。
本申请具体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窗框,所述窗框固定于墙体,还包括第一玻璃窗、第二玻璃窗、窗帘机构、环境监测装置和微控制器,所述第一玻璃窗和所述第二玻璃窗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窗框内并形成空腔,所述窗帘机构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玻璃窗包括叠设的第一固定窗和第一移动窗,所述第一固定窗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一移动窗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二玻璃窗包括叠设的第二固定窗和第二移动窗,所述第二固定窗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二移动窗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一固定窗和所述第二固定窗错位设置,所述第一移动窗和所述第二移动窗分别与设于窗框或墙体的滑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窗帘机构包括顶部滑轨、底部滑轨、窗帘和卷帘单元,所述窗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和底部滑轨,所述卷帘单元与所述窗帘连接并位于所述顶部滑轨和底部滑轨的端部,且所述卷帘单元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窗对应的窗框外侧壁,其中,所述第一玻璃窗相对于所述第二玻璃窗位于室外,所述环境监测装置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和所述卷帘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户通过无线终端向所述微控制器发送信号。通过设置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并将窗帘机构设置于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之间,可以对窗帘进行防护,使其不暴露于外界,不易被污染;通过将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均设置为固定窗和移动窗的结构,且两个固定窗错位设置,两个移动窗错位设置,使得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的开合错位,使得外界空气与室内空气不能形成直接对流,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进入室内的风速,让外部空气缓慢流入室内;通过设置环境监测装置和微控制器,能够通过监测外界环境,实现自动控制窗户窗帘的启闭,且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现远程控制,使用者外出也能控制,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卷帘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窗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玻璃窗;11、第一固定窗;12、第一移动窗;13、遮挡扇;14、橡胶条;2、第二玻璃窗;21、第二固定窗;22、第二移动窗;31、顶部滑轨;32、底部滑轨;33、帘布;34、柔性链带;35、驱动电机;36、转动轴;37、磁吸件;4、微控制器;5、紫外线传感器;6、环境光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固定于墙体,还包括第一玻璃窗1、第二玻璃窗2、窗帘机构、环境监测装置和微控制器4,所述第一玻璃窗1和所述第二玻璃窗2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窗框内并形成空腔,所述窗帘机构设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第一玻璃窗1包括叠设的第一固定窗11和第一移动窗12,所述第一固定窗11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一移动窗12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二玻璃窗2包括叠设的第二固定窗21和第二移动窗22,所述第二固定窗21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二移动窗22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一固定窗11和所述第二固定窗21错位设置,所述第一移动窗12和所述第二移动窗22分别与设于窗框或墙体的滑动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窗帘机构包括顶部滑轨31、底部滑轨32、窗帘和卷帘单元,所述窗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31和底部滑轨32,所述卷帘单元与所述窗帘连接并位于所述顶部滑轨31和底部滑轨32的端部,且所述卷帘单元至少设置一个;
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窗1对应的窗框外侧壁,其中,所述第一玻璃窗1相对于所述第二玻璃窗2位于室外,所述环境监测装置与所述微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4分别与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和所述卷帘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4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户通过无线终端向所述微控制器4发送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窗框,所述窗框固定于墙体,还包括第一玻璃窗1、第二玻璃窗2、窗帘机构、环境监测装置和微控制器4,所述第一玻璃窗1和所述第二玻璃窗2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窗框内并形成空腔,所述窗帘机构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玻璃窗1包括叠设的第一固定窗11和第一移动窗12,所述第一固定窗11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一移动窗12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二玻璃窗2包括叠设的第二固定窗21和第二移动窗22,所述第二固定窗21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二移动窗22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一固定窗11和所述第二固定窗21错位设置,所述第一移动窗12和所述第二移动窗22分别与设于窗框或墙体的滑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窗帘机构包括顶部滑轨31、底部滑轨32、窗帘和卷帘单元,所述窗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31和底部滑轨32,所述卷帘单元与所述窗帘连接并位于所述顶部滑轨31和底部滑轨32的端部,且所述卷帘单元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窗1对应的窗框外侧壁,其中,所述第一玻璃窗1相对于所述第二玻璃窗2位于室外,所述环境监测装置与所述微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4分别与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和所述卷帘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4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户通过无线终端向所述微控制器4发送信号。通过设置第一玻璃窗1和第二玻璃窗2,并将窗帘机构设置于第一玻璃窗1和第二玻璃窗2之间,可以对窗帘进行防护,使其不暴露于外界,不易被污染;通过将第一玻璃窗1和第二玻璃窗2均设置为固定窗和移动窗的结构,且两个固定窗错位设置,两个移动窗错位设置,使得第一玻璃窗1和第二玻璃窗2的开合错位,使得外界空气与室内空气不能形成直接对流,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进入室内的风速,让外部空气缓慢流入室内;通过设置环境监测装置和微控制器4,能够通过监测外界环境,实现自动控制窗户窗帘的启闭,且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现远程控制,使用者外出也能控制,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智能窗户窗帘系统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玻璃窗1和所述第二玻璃窗2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窗框内并形成空腔,窗框固定在墙体,图1中为了示意环境监测装置和微控制器4示出了其中一侧的窗框;所述窗帘机构设于所述空腔内,对窗帘形成防护,避免污染窗帘,如此设计,能够减少窗帘的更换以及清洗次数,延长窗帘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玻璃窗1包括叠设的第一固定窗11和第一移动窗12,所述第一固定窗11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一移动窗12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即第一移动窗12能够在窗框内平移滑动,从而实现第一玻璃窗1的启闭;所述第二玻璃窗2包括叠设的第二固定窗21和第二移动窗22,所述第二固定窗21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二移动窗22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即第二移动窗22能够在窗框内平移滑动,从而实现第二玻璃窗2的启闭;所述第一固定窗11和所述第二固定窗21错位设置,第一移动窗12和第二移动窗22也错位设置,使得第一玻璃窗1和第二玻璃窗2的开合错位,从而使得外界空气与室内空气不能直接对流,能够减缓空气进入室内的流速,避免刮大风下大雨时导致室内凌乱。所述第一移动窗12和所述第二移动窗22分别与设于窗框或墙体的滑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自动开合门的任意一种驱动机构,只要能驱动移动窗水平移动即可,在本申请中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窗帘机构包括顶部滑轨31、底部滑轨32、窗帘和卷帘单元,顶部滑轨31和底部滑轨32可以分别设置在于其对应的窗框上,或设置在墙体和底板上。所述窗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31和底部滑轨32,所述卷帘单元与所述窗帘连接并位于所述顶部滑轨31和底部滑轨32的端部,且所述卷帘单元至少设置一个。通过卷帘单元能够将窗帘收卷至端部,便于白天有充足的光照。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玻璃窗1和第二玻璃窗2还分别包括两个遮挡扇13,两个所述遮挡扇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窗1和所述第二玻璃窗2的两端,其中,一端的遮挡扇13与固定窗固定连接,另一端的遮挡扇13与活动窗抵接。两个遮挡扇13固定连接于窗框,所述卷帘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窗1和所述第二玻璃窗2相对的所述遮挡扇13之间,遮挡扇13用于遮挡卷帘单元,使其不外露,提高美观性。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遮挡扇13靠近所述第一玻璃窗1或第二玻璃窗2的一侧设有橡胶条14,当活动窗关闭时,能够减轻与遮挡扇13之间的撞击力。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卷帘单元包括驱动电机35和转动轴36,所述驱动电机35设于所述顶部滑轨31或底部滑轨32的一端,优选地,将驱动电机35设置在顶部滑轨31,提高安全性。所述转动轴3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5连接,所述转动轴36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滑轨32或顶部滑轨31转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35驱动转动轴36旋转,转动轴36带动窗帘收卷,从而将窗帘拉开进行采光。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窗帘包括帘布33和柔性链带34,所述柔性链带34连接于所述帘布33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帘布33和所述柔性链带34的相同一端与所述转动轴36连接,所述柔性链带34适配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31和所述底部滑轨32内。柔性链带34可以是金属链带也可以是硬质塑料链带,通过设置为柔性链带34使其可以在转动轴36的旋转下收卷,也可以在放卷时,有足够的强度沿着顶部滑轨31和底部滑轨32带动帘布33向另一端移动,实现窗帘的关闭。所述柔性链带34和帘布33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的帘布33。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窗帘和所述卷帘单元分别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窗帘分别与两组所述卷帘单元连接,两组所述卷帘单元分别位于所述顶部滑轨31和所述底部滑轨32的两端。通过设置两组窗帘和卷帘单元,能够实现窗帘从中间向两侧打开以及从两侧向中间关闭,提高美观性以及提高启闭效率。
作为一种示例,位于两个所述帘布33相互靠近一端的所述柔性链带34设有磁吸件37。通过设置磁吸件37,当窗帘关闭时,两个帘布33相互靠近,通过磁吸件37提高两个帘布33之间紧密度,从而提高窗帘的遮光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窗1对应的窗框外侧壁,其中,所述第一玻璃窗1相对于所述第二玻璃窗2位于室外,所述环境监测装置与所述微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4分别与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和所述卷帘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4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户通过无线终端向所述微控制器4发送信号。环境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外界环境,通过对环境的监测来判断是否开启或关闭窗户以及窗帘,环境监测装置将信号发送至微控制器4,微控制器4控制滑动驱动机构以及卷帘单元的驱动电机35,使其工作,完成启闭的动作。通过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可实现无线通讯和远程控制,使用者外出时也可控制窗户和窗帘的启闭,提高便捷性。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紫外线传感器5和环境光传感器6,所述紫外线传感器5和环境光传感器6分别安装于窗框。紫外线传感器5用于检测外部紫外线,环境光传感器6用于检测外部光照强度,当紫外线太强时可适当关闭窗帘,当检测到外部光照逐渐变弱时,可能是阴雨天,可自动关闭窗户,当检测到艳阳高照时,可自动开启窗户。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固定于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玻璃窗、第二玻璃窗、窗帘机构、环境监测装置和微控制器,所述第一玻璃窗和所述第二玻璃窗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窗框内并形成空腔,所述窗帘机构设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第一玻璃窗包括叠设的第一固定窗和第一移动窗,所述第一固定窗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一移动窗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二玻璃窗包括叠设的第二固定窗和第二移动窗,所述第二固定窗固定于窗框,所述第二移动窗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设于窗框;所述第一固定窗和所述第二固定窗错位设置,所述第一移动窗和所述第二移动窗分别与设于窗框或墙体的滑动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窗帘机构包括顶部滑轨、底部滑轨、窗帘和卷帘单元,所述窗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和底部滑轨,所述卷帘单元与所述窗帘连接并位于所述顶部滑轨和底部滑轨的端部,且所述卷帘单元至少设置一个;
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窗对应的窗框外侧壁,其中,所述第一玻璃窗相对于所述第二玻璃窗位于室外,所述环境监测装置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和所述卷帘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户通过无线终端向所述微控制器发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还分别包括两个遮挡扇,两个所述遮挡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窗和所述第二玻璃窗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扇靠近所述第一玻璃窗或第二玻璃窗的一侧设有橡胶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窗和所述第二玻璃窗相对的所述遮挡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轴,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顶部滑轨或底部滑轨的一端,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滑轨或顶部滑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包括帘布和柔性链带,所述柔性链带连接于所述帘布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帘布和所述柔性链带的相同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柔性链带适配连接于所述顶部滑轨和所述底部滑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和所述卷帘单元分别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窗帘分别与两组所述卷帘单元连接,两组所述卷帘单元分别位于所述顶部滑轨和所述底部滑轨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个所述帘布相互靠近一端的所述柔性链带设有磁吸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户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紫外线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紫外线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分别安装于窗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356084.1U CN221823650U (zh) | 2024-02-27 | 2024-02-27 | 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356084.1U CN221823650U (zh) | 2024-02-27 | 2024-02-27 | 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23650U true CN221823650U (zh) | 2024-10-11 |
Family
ID=92956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356084.1U Active CN221823650U (zh) | 2024-02-27 | 2024-02-27 | 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23650U (zh) |
-
2024
- 2024-02-27 CN CN202420356084.1U patent/CN2218236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28782B (zh) | 内置卷帘的双层玻璃隔热门窗 | |
CN206753407U (zh) | 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百叶窗 | |
CN201714223U (zh) | 智能窗 | |
CN209724178U (zh) | 自动遮阳保温窗 | |
CN205012844U (zh) | 一种多功能自动启闭窗 | |
CN204851011U (zh) | 一种抗风外遮阳一体化窗 | |
CN221823650U (zh) | 一种智能窗户窗帘系统 | |
CN201560697U (zh) | 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 | |
CN206554409U (zh) | 一种带有电动隐形纱窗的智能天窗 | |
CN216476965U (zh) | 一种电动遮阳推拉门 | |
CN216111410U (zh) | 一种用于风机遮光和密闭保温的电动卷帘窗 | |
CN113027310A (zh) | 一种可调光的节能型门窗 | |
CN209742745U (zh) | 一种外遮阳节能百叶帘的收放机构 | |
CN201650047U (zh) | 内置百叶窗装置 | |
CN218759586U (zh) | 一种抗风保温的建筑门窗 | |
CN219081458U (zh) | 一种电动窗帘锁止机构 | |
CN215056475U (zh) | 一种自动关闭的推拉窗的结构 | |
CN221119776U (zh) | 一种手动中空玻璃百叶窗 | |
CN216894194U (zh) | 一种智能监测百叶窗 | |
CN2221095Y (zh) | 卷帘式窗户 | |
CN213359904U (zh) | 一种智能防风雨的窗户 | |
CN216142616U (zh) | 一种基于风速测量的智能窗户开关控制装置 | |
CN205387885U (zh) | 一种风雨自关窗 | |
CN219471916U (zh) | 一种多功能窗户 | |
CN221879263U (zh) | 一种带遮光百叶的上悬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