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762260U - 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 Google Patents

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62260U
CN221762260U CN202420347772.1U CN202420347772U CN221762260U CN 221762260 U CN221762260 U CN 221762260U CN 202420347772 U CN202420347772 U CN 202420347772U CN 221762260 U CN221762260 U CN 221762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axis
end plate
plate por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3477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熊克强
龚涛
冯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3477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62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62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62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所述叶轮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沿所述叶轮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所述第二端板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一端板沿所述叶轮的进气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叶片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环设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周缘的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在经过所述叶轮轴线的横截面为非直线形状,并在远离所述叶轮轴线的方向朝背离所述第二端板的方向倾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可以优化气流的动力学效果,控制气流的流向,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和转弯损失,提高叶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背景技术
离心式风机所采用的叶轮,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和设于两个端板之间的多个叶片,其中,端板通常呈平板结构设置,导致气流进入叶轮时的流动损失和转弯损失较大,进而导致离心式风机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叶轮,可以优化气流的动力学效果,控制气流的流向,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和转弯损失,提高叶轮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叶轮,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沿所述叶轮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所述第二端板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一端板沿所述叶轮的进气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叶片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环设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周缘的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在经过所述叶轮轴线的横截面为非直线形状,并在远离所述叶轮轴线的方向朝背离所述第二端板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叶轮,通过结合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形状,可以在固定叶片的同时优化气流的动力学效果,控制气流的流向,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和转弯损失,提高叶轮的工作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叶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横截面在径向上分为至少两段,所述至少两段包括靠近所述叶轮轴线的第一段和远离所述叶轮轴线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夹角a1大于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夹角a2。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所述叶轮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所述叶轮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夹角不变。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形状。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为平滑弧线形状,并在远离所述叶轮轴线的方向背离所述第一端板,且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段中相邻两段平滑过渡;所述至少两段与所述第一板部平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横截面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夹角a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横截面为平滑曲线造型。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夹角a配置为30°≤a≤90°。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部在径向上的跨距L与第二端板外径D1满足10%≤L/D1≤25%,优选为14%≤L/D1≤18%。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外径D2与第二端板外径D1满足50%≤D2/D1≤100%,优选为60%≤D2/D1≤70%。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进风口沿所述叶轮轴线相对,且所述进风口沿所述叶轮轴线在所述第一端板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第一端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在经过所述叶轮轴线的横截面为直线形状,并垂直于所述叶轮轴线。
可选地,所述叶片端部的内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板部,且外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板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机,所述风机包括前述的叶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机,所述风机包括电机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叶轮,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叶轮的第一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机,通过应用前述的叶轮,可通过对叶轮第一端板的结构和形状改进,在相同的气流输出下,减少气流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冲击和湍流的产生,提高叶轮的工作效率,降低风机的能耗和噪音水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机,所述空气处理机包括前述的叶轮或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气处理机,通过应用前述的叶轮或风机,可以实现高效的气流传输,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调节室内温度,同时控制噪音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机的简化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叶轮100,第一端板110,第一板部111,第二板部112,第二端板120,叶片130,进风口140,第一段113,第二段114,空气处理机200,换热器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叶轮100、风机和空气处理机200,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叶轮100,包括第一端板110、第二端板120以及沿叶轮10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130,第二端板120设有进风口140,第二端板120和第一端板110沿叶轮100的进气方向间隔分布;叶片130连接第一端板110和第二端板120,第一端板110包括第一板部111和环设于第一板部111的周缘的第二板部112,第二板部112在经过叶轮100轴线的横截面为非直线形状,并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朝背离第二端板120的方向倾斜。
具体而言,叶轮100包括第一端板110、第二端板120和叶片130,第二端板120和第一端板110沿进气方向间隔相对,叶片130连接第一端板110和第二端板120。第二端板120设有进风口140,接收进入叶轮100的气流,第一端板110和第二端板120之间的间隙可以引导促进流体进入叶轮100并通过叶片130。第一端板110和第二端板120可以提供基础支撑和固定功能,使叶片130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叶轮100上。叶片130包括沿叶轮100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当气流通过进风口140进入叶轮100后,叶片130的旋转会产生动力,从而推动气流的流动。第一端板110包括第一板部111和第二板部112,第一板部111和第二板部112相连且第二板部112环设于第一板部111的周缘,第一板部111可以支撑和固定叶片130以将叶片130安装在叶轮100上。在经过叶轮100轴线的横截面上,第二板部112为非直线形状,例如第二板部112为曲线形状或曲线与直线的组合形状等。第二板部112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朝背离第二端板120的方向倾斜,即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上,第二板部112与第二端板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非直线形状的第二板部112可以引导气流能够更加光滑地流出叶轮100,减少了流动的扰动和不必要的阻力,从而减小流动损失。通过合理的曲线设计,非直线形状的第二板部112可以减小气流在从叶轮100流出时所需经历的转弯角度,减少了转弯过程中产生的涡流和能量损失,从而提高叶轮100的效率。此外,非直线状的第二板部112还可以控制气流的流速、流向和涡流的生成,使气流更加稳定,减少逆流和旋涡,从而减小了气流的能量损失和涡量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叶轮100,通过结合第一板部111和第二板部112的形状,可以在固定叶片130的同时优化气流的动力学效果,控制气流的流向,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和转弯损失,提高叶轮100的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截面在径向上分为至少两段,横截面在径向上可以分为两段、三段、四段或五段等。至少两段包括靠近叶轮100轴线的第一段113和远离叶轮100轴线的第二段114,也就是说,第一段113相比于第二段114更靠近叶轮100轴线,第二段114相比于第一段113更远离叶轮100的轴线。例如,第一段113可以是第二板部112靠近叶轮100轴线的一端,第二段114可以是远离叶轮100轴线的一端。第一段113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为a1,第二段114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为a2,夹角a1大于夹角a2。本申请中,第一段113可以为曲线形、折线形、曲线形或者他们的组合形状,其中,当第一段113为直线时,夹角a1为所述直线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该夹角大于第二段114与叶轮100轴线的最大夹角a2;当第一段113是非直线时,夹角a1为第一段113不同位置的切线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夹角a1大于夹角a2是指,第一段113各处的切线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均大于第二段114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另外,第二段114也可以为曲线形、折线形、曲线形或者他们的组合形状,第二段114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可以参照前面的说明。
通过第一段113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1大于第二段114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2,可以实现第二板部与叶轮轴线夹角相对平缓地变化,可以实现气流从第一板部111向第二板部112的平缓过渡,气流在离开叶轮100时的转弯会较为平缓,可以减小气流转弯时产生的涡流和转弯损失,优化气流的分布和流向控制,提高叶轮100的效率和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或者说,至少一段在远离叶轮100轴线方向的不同位置的切线,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例如,前述的第一段113或第二段114设置为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具体而言,可以是横截面的一段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也可以是两段以上中的任一段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都逐渐减小。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即气流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之间的夹角随着与叶轮100轴线距离的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可以方便横截面在远离叶轮轴线的方向平缓变化,当夹角逐渐减小时,气流流出叶轮100时的能量损失逐渐降低,提高了叶轮10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不变。具体而言,至少两段中,可以是一段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不变,也可以是两段以上中的任一段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不变。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不变,意味着在这一段中气流的流向与叶轮100轴线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不随与叶轮100轴线的距离增加而变化,气流通过该段时的流速和流向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流动状态相对稳定,有助于提高叶轮10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形状。可以理解,至少一段为直线形状,呈直线形状的第二板部112与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是固定的,也就是至少一段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不变。同上述实施例,如此设置的好处是在这一段中可以使气流以直线的方式流出叶轮100,减少了流动的曲折和涡流的产生,可实现流动的平稳性。直线形状的段落中,气流流经时的流速和方向变化较小,降低了流动损失,提高了叶轮10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为平滑弧线形状,并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背离第一端板110,且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可以理解,至少一段为平滑弧线形状,呈弧线形状的第二板部112与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是变化的,且在远离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上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同前述实施例,气流的方向与叶轮100轴线之间的夹角随着与叶轮100轴线距离的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流向与叶轮100轴线夹角较小的气流更容易绕过叶轮100流出,有利于减小流动损失和转弯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段中相邻两段平滑过渡;至少两段与第一板部111平滑过渡。具体而言,第二板部112与第一板部111之间平滑过渡,第二板部112的相邻分段之间平滑过渡,平滑过渡可以减少气流在两段之间的不连续性和湍流的产生,减小流动阻力,提高叶轮100的效率。平滑过渡还可以减轻气流的冲击和扰动,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产生,并提高叶轮100的稳定性。此外,平滑过渡还可以减少气流对叶轮100和相关附件的冲击和应力集中,降低磨损和疲劳的风险,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截面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逐渐减小。具体而言,第二板部112在经过叶轮100轴线的横截面上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整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夹角a的逐渐减小,气流流出叶轮100的方向逐渐接近叶轮100轴线的方向,减少了气流的折射和偏转,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逐渐减小的夹角a可以增大气流在叶轮100出风口处的流出速度,可以提高叶轮100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截面为平滑曲线造型。具体而言,第二板部112在经过叶轮100轴线的横截面上整体呈平滑曲线状。平滑曲线状的第二板部112可以减小流动阻力,优化气流导向,更好地引导气流流出叶轮100,提高叶轮100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部112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配置为30°≤a≤90°。具体而言,第二板部112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配置为30°≤a≤90°,例如,第二板部112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可以配置为30°、40°、45°、80°、85°、90°等。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二板部112至少包括第一段113和第二段114,第一段113与叶轮100轴线形成的夹角为a1,第二段114与叶轮100轴线形成的最大夹角为a2,第二板部112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配置为30°≤a≤90°,即第一段113与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1配置为30°≤a1≤90°,第二段114与叶轮100轴线的最大夹角a2配置为30°≤a2≤90°,且a2小于a1。如此设置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气流转向角度,使气流在出风口处加速流出,减少气流在叶轮100附近的逆流和湍流产生,有助于降低振动和噪音,并提高叶轮100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的跨距L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满足10%≤L/D1≤25%,优选为14%≤L/D1≤18%。具体而言,请参阅图4,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的跨距为L,第二端板120的外径为D1,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的跨距L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的比值可以设为10%≤L/D1≤25%,例如,L与D1的比值可以设为10%、13%、18%、20%、22%、25%等,通过限制L/D1的比值在合适的范围,可以平衡叶轮100的结构强度和流体动力学性能。当L与D1的比值过大时,在相同的第二端板120外径D1下,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的跨距L过大,气流通过叶轮100时从径向转弯成轴向,径向跨距大,转向的转弯损失大,叶轮100效率低。当L与D1的比值过小时,在相同的第二端板120外径D1下,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的跨距L过小,过小的跨距L可能导致气流在第二板部112周围的流动受到限制,增加了气流的阻力,从而降低了叶轮100的效率。此外,在第一板部111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跨距过小的第二板部112可能会导致叶片130之间的间隙过小,不足以允许足够的气体通过,会导致气流阻塞、降低了气流流量。
优选地,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的跨距L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的比值范围可以设置为14%≤L/D1≤18%,例如,L与D1的比值可以设为14%、14.5%、15%、17%、17.5%、18%等。这个比值范围可以在综合考虑叶轮100的结构强度、流体动力学特性和制造成本的基础上,找到平衡点。通过限制L与D1的比值在14%到18%之间,可以确保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具有适当的尺寸,在承受叶轮100运行压力的同时提升叶轮100的工作效率。当然,上述比值范围的选择是经过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而得,在不同的产品设计和应用场景下,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的跨距L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的比值范围也可以大于18%或25%,小于14%或1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0外径D2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满足50%≤D2/D1≤100%,优选为60%≤D2/D1≤70%。具体而言,请参阅图4,第一端板110的外径为D2,第二端板120的外径为D1,第一端板110外径D2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的比值可以设为50%≤D2/D1≤100%,例如,D2与D1的比值可以设为50%、55%、60%、80%、95%、100%等,通过限制D2与D1的比值在50%到100%之间,可以确保第一端板110与第二端板120之间有适当的径向间隙,以容纳气流的流动并避免过多的阻力。当D2与D1的比值过大时,第一端板110与周围构件之间的径向间隙过大,会导致气流泄漏或流量损失。此外,气流通过叶轮100时从径向转弯成轴向,径向跨距大,转向的转弯损失大,叶轮100效率低。当D2与D1的比值过小时,第一端板110的直径过小,导致相邻叶片130之间的径向间隙变窄,使流体难以通过叶轮100,并增加了流动的阻力,使气流流动不畅,会降低叶轮100的效率。对于相同的流量和速度要求,需要提高转速,增加了能量的消耗,且在高转速下摩擦损失和空气阻力将增加,同时噪音比较大。
优选地,第一端板110外径D2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可以设置为60%≤D2/D1≤70%,例如,D2与D1的比值可以设置成60%、62%、65%、68%、70%等,在这个比值范围内,可以提供适当的径向间隙,以确保气流能顺畅通过叶轮100,并减少流体泄漏的风险。同时,该比值范围也可以提供叶轮10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减少转速过高和噪音大的不利影响。当然,上述比值范围的选择是经过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而得,在不同的产品设计和应用场景下,第一端板110外径D2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的比值范围也可以大于70%或100%,小于60%或5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部111与进风口140沿叶轮100轴线相对,且进风口140沿叶轮100轴线在第一端板110上的投影落入到第一端板110。具体而言,请参阅图6和图7,图中轴线C为叶轮100轴线,第一板部111位于第一端板110并围绕在叶轮100轴线周缘,进风口140位于第二端板120并围绕在叶轮100轴线周缘,第一端板110与第二端板120沿叶轮100轴线相对,第一板部111与进风口140沿叶轮100轴线相对,可以更好地引导气流从进风口140进入叶轮100。进风口140沿叶轮100轴线在第一端板110上的投影落在第一端板110,可以理解,在垂直于叶轮100轴线的投影平面上,进风口140的直径小于第一端板110的直径,由于进风口140的直径较小,当气流通过进风口140进入直径较大的叶轮100内部空间时,可能会产生涡流或涡旋,气体在涡流中运动速度较高,有助于增加气流的流动速度;此外,进风口140的直径小于第一端板110的直径,当气流经过进风口140时,会引起气流的压缩,从而增加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频率,加速气体的运动速度,确保气流更好地通过叶轮100,提高叶轮100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部111在经过叶轮100轴线的横截面为直线形状,并垂直于叶轮100轴线。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板部111可以为叶片130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定位,以确保叶片130在运行时保持正确的位置和稳定性。第一板部111呈直线形状且垂直于叶轮100轴线有助于叶片130在运转过程中获得稳定的支持,还可以使叶片130和第一板部111之间保持最小间隙,以减少气流泄漏和损失。此外,直线形状和垂直定位还可以确保叶片130和第一板部111之间的良好对称性,以进一步优化叶轮100的运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130端部的内边缘连接第一板部111,且外边缘连接第二板部112。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叶片130的端部连接在第一端板110上,其中,叶片130端部的内边缘连接第一板部111,外边缘连接第二板部112。通过将叶片130的内边缘连接到第一板部111,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定位,确保叶片130在叶轮100中的运行安全和平稳。而叶片130的外边缘连接到第二板部112,可以引导气流流出叶轮100。此外,这种连接方式还可以确保叶片130与第一板部111和第二板部112之间的良好密封,减少泄漏和气流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机,风机包括前述的叶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机,风机包括电机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叶轮100,电机设于叶轮100的第一端板110。具体而言,风机包括电机和叶轮100,其中电机的转轴设在叶轮100的第一端板110上,第一端板110支撑着电机转轴并传递电机的动力给叶轮100,通过第一端板110,电机直接与叶轮100连接,并通过转动电机的转轴来驱动叶片130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机,通过应用前述的叶轮100,可通过对叶轮100第一端板110的结构和形状改进,在相同的气流输出下,减少气流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冲击和湍流的产生,提高叶轮100的工作效率,降低风机的能耗和噪音水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机200,空气处理机200包括前述的叶轮100或风机。请参阅图8,图8为前述实施例的叶轮100装入空气处理机200的结构示意图,空气处理机200将气流通过换热器210进行加热或者制冷,然后通过前述实施例中的叶轮100或风机输送到管道系统。设叶轮第一端板110的第二板部112在经过叶轮轴线的横截面为直线状的方案为对比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叶轮100相比,在同一风量下,本申请所述的叶轮100的气动效率为62.5%,而对比方案的叶轮的气动效率为61.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气处理机200,通过应用前述的叶轮100或风机,可以实现高效的气流传输,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调节室内温度,同时控制噪音水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在本申请的申请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替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叶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110)、第二端板(120)以及沿所述叶轮(10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130),所述第二端板(120)设有进风口(140),所述第二端板(120)和所述第一端板(110)沿所述叶轮(100)的进气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叶片(130)连接所述第一端板(110)和所述第二端板(120),所述第一端板(110)包括第一板部(111)和环设于所述第一板部(111)的周缘的第二板部(112),所述第二板部(112)在经过所述叶轮(100)轴线的横截面为非直线形状,并在远离所述叶轮(100)轴线的方向朝背离所述第二端板(120)的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在径向上分为至少两段,所述至少两段包括靠近所述叶轮(100)轴线的第一段(113)和远离所述叶轮(100)轴线的第二段(114),所述第一段(113)与所述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1大于所述第二段(114)与所述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所述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或,所述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所述叶轮(100)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叶轮(100)轴线的夹角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形状;或,所述至少两段中的至少一个为平滑弧线形状,并在远离所述叶轮(100)轴线的方向背离所述第一端板(110),且与所述叶轮(100)轴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段中相邻两段平滑过渡;所述至少两段与所述第一板部(111)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与所述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逐渐减小;或,所述横截面为平滑曲线造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112)与所述叶轮(100)轴线的夹角a配置为30°≤a≤90°。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112)在径向上的跨距L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满足10%≤L/D1≤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叶轮(100),其特征在于,14%≤L/D1≤18%。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110)外径D2与第二端板(120)外径D1满足50%≤D2/D1≤1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叶轮(100),其特征在于,60%≤D2/D1≤70%。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111)与所述进风口(140)沿所述叶轮(100)轴线相对,且所述进风口(140)沿所述叶轮(100)轴线在所述第一端板(110)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第一端板(110)。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111)在经过所述叶轮(100)轴线的横截面为直线形状,并垂直于所述叶轮(100)轴线;或,所述叶片(130)端部的内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板部(111),且外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板部(112)。
14.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叶轮(100),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叶轮(100)的第一端板(110)。
15.一种空气处理机(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叶轮(100),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机。
CN202420347772.1U 2024-02-23 2024-02-23 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Active CN221762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47772.1U CN221762260U (zh) 2024-02-23 2024-02-23 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47772.1U CN221762260U (zh) 2024-02-23 2024-02-23 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62260U true CN221762260U (zh) 2024-09-24

Family

ID=9278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347772.1U Active CN221762260U (zh) 2024-02-23 2024-02-23 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62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18997B1 (ko) 이중 반전 팬
JP5263198B2 (ja) 羽根車と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04653496A (zh) 一种单双吸可调式离心通风机
WO2021243969A1 (zh) 扇叶、风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21762260U (zh) 叶轮、风机和空气处理机
CN113446237B (zh) 一种带半开式三元叶轮的离心通风机
JP2011179331A (ja) 送風機とその送風機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H01195991A (ja) 横断流送風機
CN222067167U (zh) 叶轮、风机和暖通设备
WO2021172360A1 (ja) 遠心圧縮機
CN110425157B (zh) 一种高效型混气离心风机
CN115807791A (zh) 风机和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
WO2023226393A1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JP4423921B2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WO1999036701A1 (fr) Turbomachines centrifuges
CN207961047U (zh) 一种大风量低功耗的风机
JP2007291902A (ja) 斜流送風機羽根車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4247797U (zh)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9220822U (zh) 离心风机及油烟机
US12078187B2 (en) Impeller, fa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21957853U (zh) 贯流风轮、室内机以及暖通系统
WO2025025921A1 (zh) 斜流叶轮、风机和通风设备
CN220378500U (zh) 燃气热水器的风机以及燃气热水器
CN219220823U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叶轮、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AU2019236795A1 (en) Propeller f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