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68193U - 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68193U CN221568193U CN202323292876.1U CN202323292876U CN221568193U CN 221568193 U CN221568193 U CN 221568193U CN 202323292876 U CN202323292876 U CN 202323292876U CN 221568193 U CN221568193 U CN 2215681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handle
- vehicle door
- pin shaft
- link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包括基座,把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中间连杆:基座安装在车门上;把手隐藏于车门的孔洞或者从孔洞中伸出;第一连杆转动设置在基座上,且第一连杆与把手转动连接,第二连杆转动设置在基座上,且第二连杆与把手转动连接,中间连杆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设有销轴,第一连杆设有与销轴匹配的销孔,销轴上设有防脱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将销轴设置在中间连杆上,并在第一连杆上设置销孔,另外在销轴端部设置防脱机构,能够防止销轴从销孔中脱出,同时,便于实现和加工,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隐藏式车门把手通常通过连杆带动把手进行伸缩,连杆之间一般通过销轴连接,但是相对于一些具有滑动行程的销轴与销孔之间的连接,当存在加工误差或长时间运行出现连杆变形时,容易造成销轴从销孔中脱出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具有滑动行程的销轴与销孔容易脱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销轴和销孔脱离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包括:
基座,所述的基座安装在车门上;
把手,所述的把手隐藏于车门的孔洞或者从孔洞中伸出;
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转动设置在基座上,且第一连杆与把手转动连接,
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转动设置在基座上,且第二连杆与把手转动连接,
中间连杆,所述的中间连杆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设有销轴,所述的第一连杆设有与销轴匹配的销孔,所述的销轴上设有防脱结构;
进一步的,销轴一体设置在中间连杆上,所述的防脱结构包括一体设置在销轴侧壁的卡爪,卡爪卡住第一连杆,防止销轴从销孔中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杆设有用于容纳槽,所述的卡爪容置在容纳槽中,所述的卡爪抵住容纳槽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销轴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销孔的深度与容纳槽的深度之和。从而使得销轴和卡爪均不会从容纳槽中突出,一方面比较美观,另一方面,不会与其他零件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爪个数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销轴的两侧。一方面,两个卡爪的稳定性更好,保证销轴不会从销孔中脱出,另外,对称设置的卡爪的形式方便安装从销孔中穿过,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的容纳槽两端具有止挡弧面,止挡弧面与销孔边缘的弧形面位于同一圆柱面。这样,当销轴位于销孔的端部时,销孔边缘和止挡弧面同时对销轴接触,增大销轴的抵靠面积,运行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连杆设有用于避让第一连杆的阶梯,所述的第一连杆设有用于避让中间连杆的斜面。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连杆的个数为两个,并对称连接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两侧。两个中间连杆均设置防脱结构,整体运动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杆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的第二连杆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复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杆与把手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与把手可相对滑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将销轴设置在中间连杆上,并在第一连杆上设置销孔,另外在销轴端部设置防脱机构,能够防止销轴从销孔中脱出,运动稳定性好,同时,便于实现和加工,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把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的正投影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第一连杆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6为第一连杆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中间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座,2、把手,3、第一连杆,31、销孔,32、容纳槽,321、止挡弧面,33、斜面,4、第二连杆,5、中间连杆,51、销轴,52、卡爪,53、阶梯,6、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包括基座1,把手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和中间连杆5:基座1安装在车门上;把手2隐藏于车门的孔洞或者从孔洞中伸出;第一连杆3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且第一连杆3与把手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且第二连杆4与把手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与把手2铰接,第二连杆4与把手2可相对滑动,即把手2上设有滑槽,第二连杆4具有在滑槽中滑动和/或转动的销。中间连杆5一端与第二连杆4铰接,另一端设有销轴51,第一连杆3设有与销轴51匹配的销孔31,销轴51上设有防脱结构;隐藏把手还包括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第一连杆3转动,驱动机构6可通过电机等带动其转动,然后推动第一连杆3转动;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中间连杆5和把手2形成四连杆机构,驱动机构6驱使四连杆机构变形,从而导致把手2平移。
防脱结构采用各种方式,比如在销轴上开环槽,然后在环槽中卡入卡簧作为防脱结构,或者,在销轴上沿径向开设有通孔,然后在通孔中过盈配合小销轴,也能起到防脱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7,销轴51一体设置在中间连杆5上,防脱结构包括一体设置在销轴51侧壁的卡爪52,卡爪52卡住第一连杆3,防止销轴51从销孔中脱出。销轴51与卡爪52一体设置,便于加工,结构稳定。
第一连杆3设有用于容纳槽32,卡爪52容置在容纳槽32中,卡爪52抵住容纳槽32的底面。卡爪52个数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销轴51的两侧。两个卡爪5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销孔的长度,从而在安装时卡爪52能从销孔中穿过。
销轴5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销孔31的深度与容纳槽32的深度之和。从而保证销轴51不会从容纳槽32中凸出。
容纳槽32两端具有止挡弧面321,止挡弧面321与销孔31边缘的弧形面位于同一圆柱面。
中间连杆5设有用于避让第一连杆3的阶梯53,第一连杆3设有用于避让中间连杆5的斜面33。
中间连杆5的个数为两个,并对称连接在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两侧。
第一连杆3与基座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复位机构,第二连杆4与基座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复位机构。第一弹性复位机构和第二弹性复位机构均可选但不限于扭簧,具体的,第一弹性复位机构为设置在第一连杆3转动中心的扭簧,第二弹性复位机构为设置在第二连杆4转动中心的扭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所述的基座(1)安装在车门上;
把手(2),所述的把手(2)隐藏于车门的孔洞或者从孔洞中伸出;
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且第一连杆(3)与把手(2)转动连接,
第二连杆(4),第二连杆(4)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且第二连杆(4)与把手(2)转动连接,
中间连杆(5),所述的中间连杆(5)一端与第二连杆(4)铰接,另一端设有销轴(51),所述的第一连杆(3)设有与销轴(51)匹配的销孔(31),所述的销轴(51)上设有防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销轴(51)一体设置在中间连杆(5)上,所述的防脱结构包括一体设置在销轴(51)侧壁的卡爪(52),卡爪(52)卡住第一连杆(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3)设有用于容纳槽(32),所述的卡爪(52)容置在容纳槽(32)中,所述的卡爪(52)抵住容纳槽(32)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轴(5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销孔(31)的深度与容纳槽(32)的深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爪(52)个数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销轴(5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纳槽(32)两端具有止挡弧面(321),止挡弧面(321)与销孔(31)边缘的弧形面位于同一圆柱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杆(5)设有用于设有用于避让第一连杆(3)的阶梯(53),所述的第一连杆(3)设有用于避让中间连杆(5)的斜面(3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杆(5)的个数为两个,并对称连接在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3)与基座(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的第二连杆(4)与基座(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复位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3)与把手(2)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4)与把手(2)可相对滑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92876.1U CN221568193U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92876.1U CN221568193U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68193U true CN221568193U (zh) | 2024-08-20 |
Family
ID=92296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92876.1U Active CN221568193U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68193U (zh) |
-
2023
- 2023-12-01 CN CN202323292876.1U patent/CN2215681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212909A1 (en) | Locking seat and simple telescopic door fence with same | |
US20020113465A1 (en) | Assist grip | |
US20040036304A1 (en) | Over-center spring control | |
CN221568193U (zh) | 一种平出式车门隐藏把手的连杆机构 | |
US7866619B2 (en) | Monitor for vehicles | |
US4790580A (en) | Locking support for vertically translatable article | |
CN217020415U (zh) | 一种发动机缸体搬运桁架机械手爪 | |
CN107959102B (zh) | 一种支撑架、副反组件、扭簧、偏馈天线展收机构 | |
CN210114316U (zh) | 共享雨伞系统 | |
CN212195702U (zh) | 一种两轮车防倒机构 | |
CN110303953B (zh) | 一种汽车副驾驶坐垫翻转机构 | |
CN220151123U (zh) |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 |
CN208731144U (zh) | 一种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 |
CN114290964A (zh) | 可旋转安装座及座椅 | |
CN221162931U (zh) | 一种安全性高的工具车 | |
CN112746981B (zh) | 折叠扇 | |
CN220221888U (zh) | 汽车冲压件周转用盛具 | |
CN219115355U (zh) | 一种平衡机构 | |
CN219910404U (zh) | 一种内置式电子解锁车门把手 | |
CN220885518U (zh) | 一种防撞存取夹持机构 | |
CN220743123U (zh) | 拉柄可以自动回正的运载装置 | |
CN219687447U (zh) | 前围板组件及车辆 | |
CN217996703U (zh) | 一种方便原地转向的手动叉车 | |
KR200392086Y1 (ko) | 교통안내 마네킹 로봇장치 | |
CN217151651U (zh) | 车门开启助力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