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1123U -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51123U CN220151123U CN202321557206.5U CN202321557206U CN220151123U CN 220151123 U CN220151123 U CN 220151123U CN 202321557206 U CN202321557206 U CN 202321557206U CN 220151123 U CN220151123 U CN 2201511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arm
- reset
- connecting rod
- driving part
- eccen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把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基体、把手主体,执行器,偏心驱动部,滚轮和中间连杆:基体与把手主体之间连接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偏心驱动部与执行器的输出端连接并同步转动,滚轮转动设置在第一摆臂上,偏心驱动部与滚轮接触并驱动第一摆臂摆动。中间连杆连接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之间。复位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机构和复位驱动部,复位驱动部和弹性驱动部先共同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然后弹性复位机构单独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二设定行程,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摩擦力,减小执行器负载,并能够将把手主体与车门钣金之间的冰块或其他异物进行夹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把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隐藏式车门把手一般采用执行器推动推杆,然后推杆推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运动的结构形式,如专利号为2019203504821的专利,推动过程中的面接触或线接触部位都是相互滑动配合,摩擦力较大,执行器负载大;另外,把手展开后把手与钣金之间如果卡入冰块或者其他异物后,此时把手仅靠扭簧的复位很难实现复位,影响把手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推动接触部位滑动配合摩擦力大,执行器负载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小执行器负载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
另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把手与车门钣金之间卡入异物后把手难以复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能够夹碎把手与车门钣金之间异物的复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包括:
基体,基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
把手主体,所述的把手主体第一端与第一摆臂铰接,把手主体第二端与第二摆臂连接,
执行器,
偏心驱动部,所述的偏心驱动部与执行器的输出端连接并同步转动,
滚轮,所述的滚轮转动设置在第一摆臂上,所述的偏心驱动部与滚轮接触并驱动第一摆臂摆动。
中间连杆,中间连杆连接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偏心驱动部上设有与滚轮的圆周面接触的凸轮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偏心驱动部还设有平面,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平面与滚轮抵接,平面和凸轮面之间平滑过渡。
一种复位机构,包含如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与第一摆臂和/或第二摆臂连接;
复位驱动部,复位过程中,所述的复位驱动部和弹性驱动部先共同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然后弹性复位机构单独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二设定行程。
进一步的,复位驱动部与中间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位驱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偏心驱动部上的偏心连杆,偏心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偏心驱动部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且复位过程中,在偏心驱动部的驱动下,偏心连杆可拉动中间连杆复位。
进一步的,中间连杆设有凸部,所述的偏心连杆设有槽,所述的凸部置于槽中,偏心连杆的槽端可与凸部抵接从而推动中间连杆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把手主体上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的第二摆臂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的第一销轴置于第一条形孔中并沿第一条形孔滑动,所述的中间连杆与第二摆臂铰接,所述的中间连杆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的第一摆臂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置于第二条形孔中并沿第二条形孔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偏心连杆设置在偏心驱动部与中间连杆之间,所述的第一摆臂上设有用于避让偏心连杆的避让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摆臂和/或第二摆臂与基体的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偏心驱动部与第一摆臂通过滚轮实现滚动配合,能够减小摩擦力,减小执行器负载;
(2)偏心驱动部处于设置凸轮面,把手从隐藏至展开的过程中,凸轮面上与滚轮接触位置的凸轮半径逐渐递增,从而驱动第一摆臂摆动并带动把手展开,偏心驱动部还设有平面,平面和凸轮面之间平滑过渡,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平面与滚轮抵接,平面是匹配面,初始相切线转为面,吸收装配的公差,进一步保证了偏心驱动部、复位驱动部和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的运动精度;
(3)复位过程中,复位驱动部和弹性驱动部先共同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然后弹性复位机构单独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二设定行程,第一设定行程中具有较大的复位力,能够将把手主体与车门钣金之间的冰块或其他异物进行夹碎,然后剩下的第二设定行程再通过扭簧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结束时,把手与车门钣金之间的间隙大于人手手指的厚度,此时复位力较小,防止电动复位的较大的复位力夹伤手指等情况发生;
(4)通过复位驱动部与偏心连杆联动,然后偏心连杆推动中间连杆,从而提供复位驱动力,一方面不需要额外的驱动机构,结构更加集成,成本低,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运动的同步性,运动精度高;
(5)偏心连杆设置在偏心驱动部与中间连杆之间,第一摆臂上设有用于避让偏心连杆的避让空间,这样的布置在不影响各零件的运动的同时又能实现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外侧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内侧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处于隐藏状态的立体示意图(隐藏基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处于隐藏状态的正面视图(隐藏基体);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处于隐藏状态的反面视图(隐藏基体);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处于展开状态的正面视图(隐藏基体);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处于展开状态的反面视图(隐藏基体);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处于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结束时的正面视图(隐藏基体);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处于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结束时的反面视图(隐藏基体);
图10为第一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偏心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摆臂与把手主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把手处于隐藏状态、展开状态和复位过程中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为偏心连杆和凸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1、基体,2、第一摆臂,21、第二销轴,22、避让空间,3、第二摆臂,31、第一销轴,4、把手主体,41、第一条形孔,5、执行器,6、偏心驱动部,61、凸轮面,62、平面,7、滚轮,8、中间连杆,81、凸部,82、第二条形孔,9、偏心连杆,91、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如图1~9,包括基体1,把手主体4,执行器5,偏心驱动部6,滚轮7和中间连杆8:基体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把手主体4第一端与第一摆臂2铰接,把手主体4第二端与第二摆臂3连接,偏心驱动部6与执行器5的输出端连接并同步转动,滚轮7转动设置在第一摆臂2上,偏心驱动部6与滚轮7接触并驱动第一摆臂2摆动。中间连杆8连接在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之间。
偏心驱动部6上设有与滚轮7的圆周面接触的凸轮面61。如图11,偏心驱动部6还设有平面62,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平面62与滚轮7抵接,平面62和凸轮面61之间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复位机构,包含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机构和复位驱动部,弹性复位机构与第一摆臂2和/或第二摆臂3连接;复位过程中,复位驱动部和弹性驱动部先共同驱动把手主体4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然后弹性复位机构单独驱动把手主体4复位第二设定行程。
复位驱动部与中间连杆8连接。具体的,如图3~9,复位驱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偏心驱动部6上的偏心连杆9,偏心连杆9的转动中心与偏心驱动部6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且复位过程中,在偏心驱动部6的驱动下,偏心连杆9可拉动中间连杆8复位。
中间连杆8设有凸部81,偏心连杆9设有槽91,凸部81置于槽91中,偏心连杆9的槽91端可与凸部81抵接从而推动中间连杆8复位。
把手主体4上设有第一条形孔41,第二摆臂3设有第一销轴31,第一销轴31置于第一条形孔41中并沿第一条形孔41滑动,如图12所示,中间连杆8与第二摆臂3铰接,中间连杆8设有第二条形孔82,第一摆臂2设有第二销轴21,所述第二销轴21置于第二条形孔82中并沿第二条形孔82滑动,如图4、图6和图8所示。
偏心连杆9设置在偏心驱动部6与中间连杆8之间,如图10所示,其中X是与偏心驱动部6对接的滚轮7的转动中心,Y是中间连杆8的转动中心,第一摆臂2上设有用于避让偏心连杆9的避让空间22。
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摆臂2和/或第二摆臂3与基体1的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
工作原理:
如图13和图14,其中A位置为把手主体4处于隐藏状态的位置,对应的,偏心连杆9此时处于B位置,凸部81位于C位置(以实现表示);
A’位置为把手主体4处于展开状态的位置,对应的,偏心连杆9此时处于B’位置,凸部81位于C’位置(以点划线表示);
A”位置为把手主体4第一设定行程复位结束的位置,对应的,偏心连杆9位于B”位置,凸部81位于C”位置(以虚线表示)。
把手主体4处于隐藏状态时,如图3~5所示,此时滚轮9与偏心驱动部6的平面62抵接,然后执行器5接收到信号后动作,此时偏心驱动部6转动,偏心驱动部6的凸轮面61与滚轮9接触,凸轮面61上与滚轮9接触位置的凸轮半径逐渐递增,从而带动第一摆臂2动作,由于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部7,因此把手主体4从隐藏状态平出至如图6和图7的展开状态,在把手主体4展开过程中,中间连杆8的凸部一直位于偏心连杆9的槽91中,两者也不会干涉。
开始复位时,执行器5反转,此时第一摆臂2上的滚轮9与偏心驱动部6分离,偏心连杆9依靠执行器5的驱动力复位,随后,偏心连杆9的槽91的端部抵住中间连杆8的凸部82,从而偏心连杆9推动中间连杆8连同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复位第一设定行程,再此过程中,如果把手主体4与钣金之间具有冰块或其他异物时,把手主体4在偏心连杆9的驱动力(外加复位扭簧的复位力)作用下可以将冰块或其他异物进行夹碎;
把手主体4第一设定行程结束时,如图8和图9,然后第一摆臂2和第三摆臂3在扭簧的作用下继续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结束时,把手主体4与车门钣金之间的间隙大于人手手指的厚度,单靠扭簧的复位力较小,防止电动复位的较大的复位力夹伤手指等情况发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基体(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
把手主体(4),所述的把手主体(4)第一端与第一摆臂(2)铰接,把手主体(4)第二端与第二摆臂(3)连接,
执行器(5),
偏心驱动部(6),所述的偏心驱动部(6)与执行器(5)的输出端连接并同步转动,
滚轮(7),所述的滚轮(7)转动设置在第一摆臂(2)上,所述的偏心驱动部(6)与滚轮(7)接触并驱动第一摆臂(2)摆动;
中间连杆(8),中间连杆(8)连接在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驱动部(6)上设有与滚轮(7)的圆周面接触的凸轮面(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驱动部(6)还设有平面(62),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平面(62)与滚轮(7)抵接,平面(62)和凸轮面(61)之间平滑过渡。
4.一种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与第一摆臂(2)和/或第二摆臂(3)连接;
复位驱动部,复位过程中,所述的复位驱动部和弹性驱动部先共同驱动把手主体(4)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然后弹性复位机构单独驱动把手主体(4)复位第二设定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复位驱动部与中间连杆(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驱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偏心驱动部(6)上的偏心连杆(9),偏心连杆(9)的转动中心与偏心驱动部(6)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且复位过程中,在偏心驱动部(6)的驱动下,偏心连杆(9)可拉动中间连杆(8)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杆(8)设有凸部(81),所述的偏心连杆(9)设有槽(91),所述的凸部(81)置于槽(91)中,偏心连杆(9)的槽(91)端可与凸部(81)抵接从而推动中间连杆(8)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主体(4)上设有第一条形孔(41),所述的第二摆臂(3)设有第一销轴(31),所述的第一销轴(31)置于第一条形孔(41)中并沿第一条形孔(41)滑动,所述的中间连杆(8)与第二摆臂(3)铰接,所述的中间连杆(8)设有第二条形孔(82),所述的第一摆臂(2)设有第二销轴(21),所述第二销轴(21)置于第二条形孔(82)中并沿第二条形孔(82)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连杆(9)设置在偏心驱动部(6)与中间连杆(8)之间,所述的第一摆臂(2)上设有用于避让偏心连杆(9)的避让空间(22)。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摆臂(2)和/或第二摆臂(3)与基体(1)的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57206.5U CN220151123U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57206.5U CN220151123U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51123U true CN220151123U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901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57206.5U Active CN220151123U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511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042420A (zh) * | 2025-04-24 | 2025-05-27 |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凸轮强制复位结构 |
-
2023
- 2023-06-16 CN CN202321557206.5U patent/CN22015112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042420A (zh) * | 2025-04-24 | 2025-05-27 |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凸轮强制复位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151123U (zh) |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 |
CN201422215Y (zh) | 翻盖装置 | |
CN110905908A (zh) | 极高屏占比折叠显示设备的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 |
CN110281537A (zh) | 汽车摆臂胶套压入工装 | |
CN107725766A (zh) | P挡驻车机构和车辆 | |
CN216893908U (zh) | 隐藏式门把手结构 | |
CN101967925B (zh) | 家具铰链阻尼器结构 | |
CN220151122U (zh) | 一种平出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 | |
CN220151121U (zh) | 一种具有电动回位功能的平出式把手 | |
CN109358700A (zh) | 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 |
EP1726760A3 (en) | Hinge | |
CN219910404U (zh) | 一种内置式电子解锁车门把手 | |
US20020066159A1 (en) | Hinge structure for back door | |
CN106940585B (zh) | 用于调节系统硬件位置的调节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5823103B (zh) | 柔性屏折叠手机无折痕弯折的三角形内折铰链 | |
CN113585890B (zh) | 一种车门把手传动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4458684B (zh) | 一种铰链机构 | |
CN111502446B (zh) | 一种应用于机械式门把手的控制结构及机械式门把手 | |
CN114320042A (zh) | 隐藏式门把手结构 | |
CN117124942B (zh) | 一种自锁装置、锁定机构及电动旋转座椅 | |
JP2758933B2 (ja) | ドアクローザ | |
CN214556444U (zh) | 一种上下调整式板材折弯机构 | |
CN2496704Y (zh) | 多定位角汽车门折页 | |
CN220862418U (zh) | 一种铜排折弯用的两点式机头 | |
CN223108718U (zh) | 一种开关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