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8700A - 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58700A CN109358700A CN201811000748.6A CN201811000748A CN109358700A CN 109358700 A CN109358700 A CN 109358700A CN 201811000748 A CN201811000748 A CN 201811000748A CN 109358700 A CN109358700 A CN 1093587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
- cam
- mechanism according
- hinge mechanism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或高度调整机构。枢轴机构包含有第一转轴、桥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杆组及支撑件。桥接件枢接于第一转轴。桥接件具有第一凸轮。连杆组连结升降式按键、且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上。支撑件具有本体、滑梢与第二凸轮。本体滑动设置于第一转轴,滑梢连结连杆组,且第二凸轮活动止抵于第一凸轮。桥接件从第一角度转到第二角度时,通过第一凸轮推动第二凸轮使支撑件沿着第一转轴移动,并且经由滑梢牵引连杆组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藉此调整升降式按键的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具有轻薄特性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操作便利且携带容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薄型笔记本电脑为了缩减其产品厚度,设计一款具有升降功能的按键与键盘。欲使用薄型笔记本电脑时,用户可将具有升降功能的键盘自壳体表面升起,提供较长的操作行程以使按键按压手感更舒适;不使用薄型笔记本电脑时,具有升降功能的键盘则会收回壳体,让闭合的笔记本电脑能具有超薄外观。传统的具升降功能键盘不会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开合自动进行高度调整,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包含有:
第一转轴;
桥接件,枢接于该第一转轴,该桥接件具有第一凸轮;
第一连接件;
连杆组,连结该升降式按键、且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连接件上;以及
支撑件,具有本体、滑梢与第二凸轮,该本体滑动设置于该第一转轴,该滑梢连结该连杆组,该第二凸轮活动止抵于该第一凸轮;
其中,该桥接件从第一角度转到第二角度时,通过该第一凸轮推动该第二凸轮使该支撑件沿着该第一转轴移动,并且经由该滑梢牵引该连杆组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藉此调整该升降式按键的高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凸轮包含相邻接的突出部以及平坦部,该第一凸轮自该平坦部滑移至该突出部,使该支撑件从第一位置滑到第二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平坦部的宽度为该突出部的宽度的四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有:
止挡件,该止挡件设置在该第一转轴的一端;以及
第一弹性组件,该第一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止挡件与该支撑件,该第一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用来推动该支撑件从该第二位置回到该第一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连接件具有滑槽,该滑梢可活动的设置于该滑槽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杆组包含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端、第二端与转折端,该转折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接件,该第一端连接该滑梢,该第二端经由该第二连杆连接该升降式按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杆组还包含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接杆设置在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用来引导该第二连杆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杆组还包含第二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一连接件,该第二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用来推动该连杆组从该第二状态回到该第一状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有:
第二转轴,其枢接于该桥接件;以及
第二连接件,其设置于该第二转轴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有:
第一枢纽件,其连结该第一转轴,该第一枢纽件具有第一主动件;
第二枢纽件,其连结该第二转轴,该第二枢纽件具有第一被动件;以及
第三枢纽件,其具有第二主动件与第二被动件,且该第三枢纽件位于该第一枢纽件与该第二枢纽件之间,该第二主动件配合该第一主动件,该第二被动件配合该第一被动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有:
复数个扭力组件,该复数个扭力组件设置在该第一枢纽件与该第二枢纽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高度调整机构,包含有:
底座;
第一连动件,其活动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连结于该升降式按键;
第二连动件,其活动连结该第一连动件;以及
马达,其电连接该第二连动件,用来驱使该第二连动件旋转,牵引该第一连动件相对于该底座产生位移,以进行该升降式按键的高度调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应用于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控装置,该高度调整机构还包含有传感器以及运算处理器,该传感器用以侦测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相对移动,该运算处理器电连接该传感器与该马达,用来根据该传感器的感测结果决定是否致发该马达。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连动件具有条状沟槽,该第二连动件具有条状卡合部,且该条状卡合部啮合于该条状沟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连动件具有轨迹,该第二连动件具有凸缘部,且该凸缘部滑动依循该轨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连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轴心,该轴心具有限位部,该第二连动件具有限位槽,该限位部卡合于该限位槽以限制该第二连动件相对该轴心的旋转。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枢轴机构使用三个枢纽件作为第一转轴相对第二转轴旋转的枢纽组。第一枢纽件与第三枢纽件以主动件配合,第二枢纽件与第三枢纽件以被动件配合,既能有效避免结构干涉,亦可符合电控装置两壳体的开合需求。枢轴机构利用凸轮驱动支撑件,由支撑件牵引连杆组带动升降式按键的高度调整。本发明的枢轴机构可根据电控装置两壳体的展开角度自动调整升降式按键的高度;机械式枢轴机构的结构简单,具有操作便利的优点。此外,本发明还可利用电控高度调整机构改变升降式按键的高度,由运算处理器依照传感器取得的壳体展开角度致发马达,通过连动件带动升降式按键的高度调整,亦具有操作精准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键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与图4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枢轴机构在不同视角的组件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移除外壳的枢轴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与图7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在不同操作阶段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连杆组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连杆组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连杆组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连杆组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2至图15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枢轴机构在不同开合角度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的组件爆炸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控装置A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键盘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与图4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枢轴机构12在不同视角的组件爆炸图。电控装置A具有可相互开合的第一壳体B与第二壳体C。枢轴机构12设置在电控装置A的第一壳体B与第二壳体C之间。第一壳体B具有显示屏幕,第二壳体C具有键盘10,且键盘10设置复数个升降式按键14。第一壳体B在旋转过程中,会通过枢轴机构12切换升降式按键14的应用状态。例如:第一壳体B相对于第二壳体C开启时,枢轴机构12升高按键14,使其浮出第二壳体C便于使用者按压操作;如第一壳体B相对第二壳体C闭合,枢轴机构12降低按键14,让电控装置A符合超薄型的外观需求。
枢轴机构12可包含第一转轴16、桥接件18、第一连接件20、连杆组22、支撑件24、止挡件26、第一弹性组件28、第二转轴30以及第二连接件32。桥接件18可枢接于第一转轴16与第二转轴30,且桥接件18还具有第一凸轮34。第一连接件20装设在第二壳体C,连杆组2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件20上、并且连结升降式按键14。第二连接件32设置于第二转轴30且装在第一壳体B。支撑件24可具有本体36、滑梢38与第二凸轮40。本体36滑动设置于第一转轴16。滑梢38连结连杆组22,并且活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0的滑槽42内。第二凸轮40设置于本体36上,用来滑动制动第一凸轮34。
第二凸轮40可包含相邻接的突出部44以及平坦部46。如图6与图7所示,突出部44和平坦部46围绕设置在本体36的侧缘,使得第一凸轮34能顺畅地从突出部44滑动至平坦部46、或是从平坦部46滑向突出部44。突出部44与平坦部46的比例关系会影响升降式按键14在第一壳体B相对于第二壳体C展开时的抬升过程。举例来说,平坦部46的宽度较佳可为突出部44的宽度的四倍,其中宽度可表示为突出部44与平坦部46沿着本体36的环型结构的轨迹。在第一壳体B相对第二壳体C的翻转过程中,升降式按键14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会受到枢轴机构12的驱动而抬升。突出部44和平坦部46的宽度比例不限于前文所述,可视设计需求而定。
再者,止挡件26设置在第一转轴16相对于桥接件18的一端。第一弹性组件28位于止挡件26与支撑件24之间。第一弹性组件28的两端分别止抵止挡件26和支撑件24;当支撑件24受到第一凸轮34的推挤而沿着第一转轴16往止挡件26移动时,第一弹性组件28压缩以储存弹性恢复力。第一凸轮34不再施压第二凸轮40的突出部44时,第一弹性组件28的弹性恢复力可驱动支撑件24快速回复到初始位置。
连杆组22可包含第一连杆48以及第二连杆50。第一连杆48的第一端52(参见图8或图9)连接于滑梢38,第二端54(参见图8或图9)经由第二连杆50连接升降式按键14。第一连杆48的转折端56(参见图8或图9)位于第一端52与第二端54之间,用以枢接第一连接件20。因此,滑梢38在滑槽42内移动,会牵引第一连杆48以转折端56为轴心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连杆50发生位移。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连杆组22还可进一步包含第三连杆58。第一连杆48的第二端54通过第三连杆58连结到第二连杆50。藉由第三连杆58的设计,第二连杆50可随着第一连杆48的旋转而沿着第一方向D1(可参见图12关于第一方向D1的标示)来回线性移动。
第二弹性组件60为选择性配置组件。第二弹性组件6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48与第一连接件20。第一凸轮34从突出部44滑向平坦部46时,不仅第一弹性组件28的弹性恢复力可驱动支撑件24沿着第一转轴16往桥接件18的方向移动,第二弹性组件60也能释放其弹性恢复力,带动连杆组22的第一连杆48相对第一连接件20产生顺时针旋转,同样可提供支撑件24回复到初始位置。
参见图3,枢轴机构12还可包含第一枢纽件62、第二枢纽件64、第三枢纽件66以及扭力组件68。第一枢纽件62连结第一转轴16,第二枢纽件64连结第二转轴30。扭力组件68设置在第一枢纽件62与第二枢纽件64上。扭力组件68的数量与位置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示,可视扭力调节需求而定。第三枢纽件66位于第一枢纽件62和第二枢纽件64之间。第一枢纽件62的第一主动件70配合第三枢纽件66的第二主动件72,第二枢纽件64的第一被动件74配合第三枢纽件66的第二被动件76。此外,枢轴机构12可包含外壳78,用来包覆在枢纽组(意即第一枢纽件62、第二枢纽件64与第三枢纽件66)以及扭力组件68外以提供防尘保护。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移除外壳78的枢轴机构12的示意图。枢轴机构12在翻转时,第一主动件70与第二主动件72因机械配合而彼此反向旋转,第一被动件74与第二被动件76之间的配合不会发生干涉,故第二转轴30可通过桥接件18与枢纽组环绕第一转轴16旋转,使得第一壳体B能顺畅地相对第二壳体C展开或收合。一般来说,第二转轴30相对第一转轴16的旋转角度小于三百六十度,让电控装置A能从笔电模式切换为平板模式;然实际应用当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6至图11,图6与图7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凸轮34与第二凸轮40在不同操作阶段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连杆组22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连杆组22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的连杆组22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的连杆组22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B为靠近第二壳体C的状态,此时桥接件18位于第一角度,支撑件24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凸轮34抵靠于第二凸轮40的平坦部46,此时第一弹性组件28没有被挤压。如图7所示,第一壳体B相对于第二壳体C翻转约九十度至一百八十度的范围内,桥接件18位于第二角度,第一凸轮34沿着第一转轴16旋转,并从平坦部46滑动至突出部44。其中,第一壳体B相对第二壳体C的翻转角度并不限于前文所示,可视设计需求而定。第二凸轮40受到第一凸轮34的轨迹会造成支撑件24沿着第一转轴16左移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弹性组件28产生压缩变形。若第一壳体B的翻转角度超出一百八十度、或收回而小于九十度,第一凸轮34将从突出部44移回平坦部46,第一弹性组件28所储存的弹性恢复力被释放,提供支撑件24沿着第一转轴16右移,以回到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
如图8与图10所示,第一凸轮34接触第二凸轮40的平坦部46,第一连杆48的第一端52连结滑梢38并位于滑槽42的右端,连杆组22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二弹性组件60没有受到挤压。如图9与图11所示,第一凸轮34触及第二凸轮40的突出部44,支撑件24沿着第一转轴16左移,使滑梢38从滑槽42的右端移向左端。此时,第一连杆48以转折端56为轴心相对第一连接件20发生逆时针旋转,第二弹性组件60受挤压储存弹性恢复力。第三连杆58受到第一连杆48的牵引发生顺时针转动,从而推动第二连杆50沿着第一方向D1平移,连杆组22切换到第二状态。第二连杆50的线性移动可用来调整升降式按键14的高度,使其自第二壳体C抬升,供使用者操作。
如第一壳体B的翻转角度超出一百八十度、或收回而小于九十度,第一弹性组件28的弹性恢复力驱动支撑件24沿着第一转轴16右移,可带动滑梢38从滑槽42的左端移回右端,让连杆组22切回第一状态。除此之外,第二弹性组件60的弹性恢复力也会推动第一连杆48以转折端56为轴心产生顺时针旋转,有助于将连杆组22切回第一状态,可使第二连杆50反向收回,降低升降式按键14的高度以收入第二壳体C内。
请参阅图12至图15,图12至图15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枢轴机构12在不同开合角度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一凸轮34位于第二凸轮40的突出部44(可参见图6或图7)下方的平坦部46(可参见图6或图7),支撑件24(可参见图6或图7)位于第一转轴16的右侧,连杆组22处于第一状态,升降式按键14处于低点位置。如图13所示,桥接件18随着第一壳体B的展开转到第二角度,第一凸轮34制动第二凸轮40的突出部44,支撑件24在第一转轴16上左移,连杆组22切至第二状态,第二连杆将升降式按键14推升到高点位置。如图14与图15所示,第一凸轮34移到突出部44上方的平坦部46,支撑件24移到第一转轴16右侧,连杆组22切回第一状态,升降式按键14恢复为低点位置。
请参阅图16与图17,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控装置A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80的示意图。高度调整机构80可包含底座82、第一连动件84、第二连动件86以及马达88。第一连动件84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底座82上,并用来连结于升降式按键14。第二连动件86电连接马达88,并以可相对活动的方式结合第一连动件84(即第二连动件86活动连结第一连动件)。马达88驱使第二连动件86旋转,可牵引第一连动件84相对于底座82产生位移,以进行升降式按键14的高度调整。高度调整机构80还可包含传感器90以及运算处理器92。运算处理器92提供讯号给马达88与传感器90,以使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传感器90可利用光学或电磁效应等方式侦测第一壳体B和第二壳体C的相对移动。运算处理器92根据传感器90的感测结果,判断是否致发马达88,进行升降式按键14的高度调整。
如图17所示,第一连动件84具有条状沟槽94,第二连动件86具有条状卡合部96。条状卡合部96与条状沟槽94相配合,具体地,条状卡合部96啮合于条状沟槽94。第二连动件86进行自转时,条状卡合部96推挤条状沟槽94的内壁面,让第一连动件84在底座82的容置空间内单向移动。移动的第一连动件84能用来牵引升降式按键14的致动组件,让升降式按键14在第二壳体C上抬升或降低高度。换句话说,第一壳体B相对第二壳体C翻转时,传感器90侦测到第一壳体B远离第二壳体C,运算处理器92即能据以启动马达88,将升降式按键14调整到适当高度。
请参阅图18至图20,图1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控装置A的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80’的组件爆炸图,图2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80’的组装示意图。高度调整机构80’的第一连动件84’具有轨迹98,第二连动件86’具有凸缘部100,且凸缘部100滑动依循轨迹98。轨迹98为依循功能需求的曲线,如图19所示的虚线图案。第二连动件86’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轴心102。第二连动件86’受驱动旋转、使凸缘部100从轨迹98的凹处滑移到凸处时,第一连动件84’被挤压而沿着轴心102相对底座82’往左平移。移动的第一连动件84’可牵引升降式按键14在第二壳体C抬升或降低高度。
除此之外,轴心102还可具有限位部104,用来卡合于第二连动件86’的限位槽106。运算处理器92可根据传感器90的感测结果,驱动马达88’旋转第二连动件86’,以牵引第一连动件84’并带动升降式按键14的高度调整机制。若是轴心102的限位部104插入限位槽106,即能用来限制第二连动件86’相对轴心102的旋转。高度调整机构80’可以移动轴心102、或是移动第二连动件86’、或是同时移动轴心102与第二连动件86’,进行限位部104及限位槽106的卡合与分离;其致发机制可为人工手动或系统自行驱动,可视实际需求而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枢轴机构使用三个枢纽件作为第一转轴相对第二转轴旋转的枢纽组。第一枢纽件与第三枢纽件以主动件配合,第二枢纽件与第三枢纽件以被动件配合,既能有效避免结构干涉,亦可符合电控装置两壳体的开合需求。枢轴机构利用凸轮驱动支撑件,由支撑件牵引连杆组带动升降式按键的高度调整。本发明的枢轴机构可根据电控装置两壳体的展开角度自动调整升降式按键的高度;机械式枢轴机构的结构简单,具有操作便利的优点。此外,本发明还可利用电控高度调整机构改变升降式按键的高度,由运算处理器依照传感器取得的壳体展开角度致发马达,通过连动件带动升降式按键的高度调整,亦具有操作精准的优点。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16)
1.一种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第一转轴;
桥接件,枢接于该第一转轴,该桥接件具有第一凸轮;
第一连接件;
连杆组,连结该升降式按键、且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连接件上;以及
支撑件,具有本体、滑梢与第二凸轮,该本体滑动设置于该第一转轴,该滑梢连结该连杆组,该第二凸轮活动止抵于该第一凸轮;
其中,该桥接件从第一角度转到第二角度时,通过该第一凸轮推动该第二凸轮使该支撑件沿着该第一转轴移动,并且经由该滑梢牵引该连杆组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藉此调整该升降式按键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凸轮包含相邻接的突出部以及平坦部,该第一凸轮自该平坦部滑移至该突出部,使该支撑件从第一位置滑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平坦部的宽度为该突出部的宽度的四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
止挡件,该止挡件设置在该第一转轴的一端;以及
第一弹性组件,该第一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止挡件与该支撑件,该第一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用来推动该支撑件从该第二位置回到该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具有滑槽,该滑梢可活动的设置于该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包含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端、第二端与转折端,该转折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接件,该第一端连接该滑梢,该第二端经由该第二连杆连接该升降式按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还包含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接杆设置在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用来引导该第二连杆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还包含第二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一连接件,该第二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用来推动该连杆组从该第二状态回到该第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
第二转轴,其枢接于该桥接件;以及
第二连接件,其设置于该第二转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
第一枢纽件,其连结该第一转轴,该第一枢纽件具有第一主动件;
第二枢纽件,其连结该第二转轴,该第二枢纽件具有第一被动件;以及
第三枢纽件,其具有第二主动件与第二被动件,且该第三枢纽件位于该第一枢纽件与该第二枢纽件之间,该第二主动件配合该第一主动件,该第二被动件配合该第一被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
复数个扭力组件,该复数个扭力组件设置在该第一枢纽件与该第二枢纽件之间。
12.一种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底座;
第一连动件,其活动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连结于该升降式按键;
第二连动件,其活动连结该第一连动件;以及
马达,其电连接该第二连动件,用来驱使该第二连动件旋转,牵引该第一连动件相对于该底座产生位移,以进行该升降式按键的高度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控装置,该高度调整机构还包含有传感器以及运算处理器,该传感器用以侦测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相对移动,该运算处理器电连接该传感器与该马达,用来根据该传感器的感测结果决定是否致发该马达。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动件具有条状沟槽,该第二连动件具有条状卡合部,且该条状卡合部啮合于该条状沟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动件具有轨迹,该第二连动件具有凸缘部,且该凸缘部滑动依循该轨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轴心,该轴心具有限位部,该第二连动件具有限位槽,该限位部卡合于该限位槽以限制该第二连动件相对该轴心的旋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00748.6A CN109358700A (zh) | 2018-08-30 | 2018-08-30 | 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00748.6A CN109358700A (zh) | 2018-08-30 | 2018-08-30 | 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58700A true CN109358700A (zh) | 2019-02-19 |
Family
ID=65350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00748.6A Pending CN109358700A (zh) | 2018-08-30 | 2018-08-30 | 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5870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77953A (zh) * | 2019-12-31 | 2020-04-28 | 深圳市蓝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笔记本电脑 |
CN112211895A (zh) * | 2019-07-09 | 2021-01-12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动机构 |
TWI739561B (zh) * | 2019-12-23 | 2021-09-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91583Y (zh) * | 2009-01-06 | 2010-01-27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传动机构、输入装置以及数据处理系统 |
CN202815673U (zh) * | 2012-09-04 | 2013-03-20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便携计算机 |
CN106249810A (zh) * | 2015-06-15 | 2016-12-2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06919227A (zh) * | 2017-03-06 | 2017-07-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键帽升降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7337281U (zh) * | 2017-09-06 | 2018-05-08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
-
2018
- 2018-08-30 CN CN201811000748.6A patent/CN10935870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91583Y (zh) * | 2009-01-06 | 2010-01-27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传动机构、输入装置以及数据处理系统 |
CN202815673U (zh) * | 2012-09-04 | 2013-03-20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便携计算机 |
CN106249810A (zh) * | 2015-06-15 | 2016-12-2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06919227A (zh) * | 2017-03-06 | 2017-07-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键帽升降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7337281U (zh) * | 2017-09-06 | 2018-05-08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11895A (zh) * | 2019-07-09 | 2021-01-12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动机构 |
TWI739561B (zh) * | 2019-12-23 | 2021-09-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N111077953A (zh) * | 2019-12-31 | 2020-04-28 | 深圳市蓝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笔记本电脑 |
CN111077953B (zh) * | 2019-12-31 | 2020-10-09 | 深圳市蓝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笔记本电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39602B2 (ja) | 装備内における移動機器の自動化された装置 | |
US8290549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rotatable member | |
CN109358700A (zh) | 可用来改变升降式按键状态的枢轴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 | |
US9934916B2 (en) | Keyboard for portable information equipment | |
JP6009656B2 (ja) | 可動家具部分を作動させるための構造体 | |
US8483784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having a rotatable member | |
EP0640489A2 (en) | Foldable keyboard | |
CN104269307B (zh) | 按键结构 | |
CN102090046B (zh) | 滑动、旋转安装单元以及使用该滑动、旋转安装单元的电子设备 | |
CN103123521A (zh) | 便携式计算机 | |
CN106919227B (zh) | 键帽升降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5700629A (zh) | 便携式电脑 | |
CN102448270B (zh) | 手持电子装置 | |
CN110905908A (zh) | 极高屏占比折叠显示设备的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 |
US20130334018A1 (en) | Keyboard with Storable Keys | |
US6618239B2 (en) |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 |
CN105826114B (zh) | 按键及其键盘 | |
EP2397929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rotatable member | |
TWI649773B (zh) | 可用來改變升降式按鍵狀態的樞軸機構及高度調整機構 | |
CN201616056U (zh) | 具有活动式显示屏幕及键盘的电子装置 | |
CN109285715B (zh) | 键盘 | |
TW201328885A (zh) | 承載機構及其相關印表機 | |
KR101142554B1 (ko) | 단말기 및 이의 슬라이딩장치 | |
CN201199703Y (zh) | 折叠式移动电话 | |
US8549708B1 (en) | Long stroke tilting hinge module for portable termin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