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15478U - 一种数码印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码印染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15478U CN221315478U CN202323169012.0U CN202323169012U CN221315478U CN 221315478 U CN221315478 U CN 221315478U CN 202323169012 U CN202323169012 U CN 202323169012U CN 221315478 U CN221315478 U CN 2213154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yeing
- printing
- roller
- digital printing
- fab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数码印染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支架、上浆装置、至少一个染色装置、烘箱和落布支架,染色装置包括印染滚筒、推力装置,推力机构驱动滚筒靠近或远离另一印染滚筒;在染色装置和烘箱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和位置传感器,传送机构根据位置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带动轨道支架移动,使得传送机构的链条构件上的钢针对准面料的边缘带动面料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数码印染设备提高了染色效率,可以同时实现布料双面数码印染,减少染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印染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印染方式主要有染缸浸染,轧染、筛网印制、数码印制等。传统的浸染是通过将待印染面料浸泡在染液中,染料与待染物需要通过染液才能实现;而轧染则是将配制好的染液,通过先快速浸泡待染面料,再经过轧辊挤压,将多余染液挤出后,染料得以施加到面料上;印染与轧染,一般是用于染色加工,得到的是面料双面同色的效果;筛网印制即将配制好的色浆,通过刮刀施加到面料上,一般为单面施加,多用于印花;数码印制则是通过控制软件,将需要印制的图案通过数码喷头喷印到面料上,一般也是用于单面印花加工。
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出现了通过印刷的方式进行双面同色效果的染色加工方式,如CN 217753163 U公开了一种通过凹版技术转移印制的方式,得到双面同色的效果;而CN 108032620 A公开了一种使用数码打印技术,将面料的正反面分别打印,实现双面印花的加工效果。
现有的印染方式主要有1.染缸浸染,轧染、筛网或者凹版印制,数码印花,其中各印染方式的优劣性如下:
染缸浸染,传统染缸染色过程是将织物浸泡在染液中,通过加热、搅拌等操作使染料渗透到织物纤维内部,达到染色的效果。该过程的缺点包括:1)大量用水和染料,导致环境污染;2)需要大量能源加热,耗费资源;3)单次浸染时间长,部分染色工序长达4-6小时;4)染色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料难以处理和回收;5)染缸难以实现小单对单快速稳定的生产。
传统的轧染,传统的轧染是将染料通过压轧的方式直接压入织物的纤维中,达到染色的效果。其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印染工作者长期难以克服的,1)长距离染色难以做到均匀上色,主要是染料对待染物存在亲和力,随着染色的进行,料槽中的染料浓度存在波动,传导至染色面料上表现为头尾色差;2)轧辊的压力大,目前的轧辊设备很难保证左中右轧余率一致,即染色面料存在边中色差风险;3)轧染加工速度快,操作流程长,不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染色需求;4)染液槽的染液浪费和清洗费时费力,完成一个颜色的染色加工后,会有多余的染液浪费,难以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筛网或者凹版印制,由于需要提前将筛网准备好,才能进行印制加工,因此筛网印制的加工方式与上述缸染、轧染类似,生产周期长,难以满足柔性生产以及快速交货的要求。此外,印制完成后多余色浆的处理、网版以及设备的清洗,亦是限制此技术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因素。
数码印花,由于不需要制作网板,因此其具备较筛网印制更加柔性且快速的优势,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改善明显,但现有数码技术的印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1)数码印花的颜色固定,其印制的颜色色域有限,难以覆盖所有印染颜色的需求;2)现有的技术方案多为单面印制,难以实现双面的染和印或者印染结合;3)现有的双面数码印制技术,速度慢,效率低,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难以满足市场要求;4)目前的数码印制技术,以喷头直接将墨水喷印到面料上的加工方式为主,此技术方案难以解决印制面料的翻纱露白、印制颜色不饱和等问题。
基于上述,传统染缸和轧染染色、筛网印制需要被更加环保、高效的染色方法所取代。数码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印染加工方式无法实现柔性、快速反应的难题,但数码技术又难以实现传统缸染、轧染以及筛网印制的效果和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将数码技术的灵活快速与传统印染加工的高品质效果相结合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数码印染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支架、上浆装置、至少一个染色装置、烘箱和落布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染色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印染滚筒、推力装置和驱动电机,所述两个印染滚筒上方均设有喷头组件以提供喷印墨水;所述两个印染滚筒的轴心位置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滚轴,所述滚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推力装置与所述两个印染滚筒的其中一个的滚轴固定连接,所述推力装置驱动该印染滚筒靠近或远离另一印染滚筒;
在所述染色装置和所述烘箱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两条轨道和电机,所述两条轨道上均设有由多节针式链条构件构成的传送链,所述传送链在所述轨道上转动,在每节链条构件的上方固定设置一排与所述传送链运行方向平行的钢针;
所述轨道的远离所述烘箱方向的上方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滚轴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以使得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所述印染滚动旋转。
优选地,所述推力装置包括推力机构和推杆,所述两个印染滚筒的其中一个在其滚轴与皮带连接的外侧还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轨道支架,所述两条轨道相对设置在所述轨道支架上,电机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带动轨道支架移动,使得所述传送链的链条构件上的钢针对准面料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毛刷轮,所述毛刷轮设置在椭圆形轨道上方并与所述传送链运行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印染滚筒的滚轴为金属,所述印染滚筒外层覆盖橡胶材料。
优选地,所述印染滚筒上方还设有滚筒清洗装置。
优选地,所述染色装置还包括张力控制系统,所述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张力传感器、张力控制器和传动系统,所述张力传感器、张力控制器和传动系统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张力控制系统的传动系统包括两个固定辊和一浮动辊,所述浮动辊的轴芯两端与气缸或推动电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料支架、所述上浆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染色装置、所述烘箱和所述落布支架为一体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数码印花机和传统印刷机相结合的方式,能像数码印花机一样随时转换颜色和花型又能快速稳定的生产,旨在提高染色的精度、效率和环保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以下几点:
1.色差控制:数码印染设备通过精准的控制染色过程,可以降低色差的产生,实现更加精准的颜色匹配和色彩再现。这样可以避免不同批次染色产生的色差问题,并且相同批次面料的左中右部分的色差也会更小,从而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
2.染色效率:数码印染设备提高了染色效率,可以同时实现布料双面印染,减少染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环保性:数码印染设备考虑了环保因素,减少污染和浪费。染料的选择和染色装置的设计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实现染料的回收和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数码印染设备示意图。
图2为传动系统正视图。
图3为传动系统侧视图。
图4为推力装置示意图。
图5为印染滚筒及喷头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数码印染设备,包括放料支架(图中未示出)、上浆装置(图中未示出)、染色装置10、烘箱20和落布支架(图中未示出)。其中,数码印染设备的所述放料支架用于支撑和张紧面料30,确保面料30在染色过程中平整展开,不会出现褶皱。数码印染设备的所述上浆装置是为了提高面料30的染色质量,通过将适量的浆料均匀涂布在面料30上,使得上浆后面料30的得色率、牢度、清晰度、手感、渗透性等性能更佳。
所述染色装置包括电脑主机110、喷头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墨路系统(图中未示出)、喷头组件120、喷头清洗装置(图中未示出)、印染滚筒130、滚筒清洗装置140、推力装置150和张力控制系统160。
所述张力控制系统160由张力传感器、张力控制器、传动系统组成。所述传感器实时监控面料30的位置以及张力,将位置、张力信号实时传递给所述张力控制器,所述张力控制器根据预设的目标张力值进行比较,发出指令到所述传动系统。如果传感器检测到张力超过目标值,所述张力控制器将发送指令减小压力。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系统可以维持面料30的恒定张力。通过调节面料30两端的张力使面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所述张力控制系统实现对面料30张力以及位置进行精确控制,并实时监测,确保印染过程中面料30的张力始终在合理的范围内,面料30位置在要求的区域内。
所述张力控制系统160的传动系统包括两个固定辊161和一浮动辊162,通过驱动器163如电机或气缸控制所述浮动辊162的动作方式实现整体张力和面料30位置的调节。浮动辊162整体上下浮动改变面料的整体张力,将张力调节至预设值。浮动辊162的一端上下浮动使得面料30的两端的压力会不平衡,面料30会向压力小的一侧移动,从而达到位置纠偏的目的。
所述印染滚筒130设置为两个相对滚筒为一组,采用对滚加压的方式实现双面印染。印染滚筒由金属轴芯131和外层覆盖的橡胶材料组成,橡胶材料主要用于承载喷头喷出的墨水,随即将墨水转移到面料上。所述印染滚筒130配套有滚筒清洗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以实现印染滚筒橡皮的自动清洁。
所述推力装置150包括推动机构151,所述推动机构151与连杆机构152连接,所述连杆机构152与一组印刷滚筒的其中一个132的金属轴心131延长部件135连接,另一个印刷滚筒133固定。所述推动机构151由气动或电动装置提供动力,通过连杆机构152驱动滚筒发生位移,推力机构将左侧的滚筒132推向右侧,两个印染滚筒132、133相互靠近并产生压力,此时面料30通过两个印染滚筒132、133之间,印染滚筒132、133表面的墨水就会转印到面料30的两侧。工作完成后,推动机构151将左侧的滚筒132拉回到左侧,两个印染滚筒132、133分开,此时面料30不会碰到任何一个滚筒。所述推力装置150的作用是在设备生产时提供稳定的印染压力,确保印染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所述染色装置10和所述烘箱20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40,所述传送机构40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椭圆形轨道41、轨道支架42、毛刷轮43和电机44,所述两条椭圆形轨道41设置在所述轨道支架42上,所述两条椭圆形轨道41上均设有由多节针式链条构件411构成的传送链412,所述传送链412在椭圆形轨道41上转动,在每节链条构件411的上方固定设置一排与所述传送链运行方向平行的钢针413;所述椭圆形轨道的远离所述烘箱方向的上方设有位置传感器45,所述位置传感器45与所述电机44电连接,电机44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45发出的电信号带动轨道支架42移动,使得所述传送链412的链条构件411上的钢针413对准面料30的边缘;所述毛刷轮43设置在椭圆形轨道41上方并与所述传送链运行方向垂直。在面料30进入烘箱20前,位置传感器45会检测到面料30的边缘位置,同时向电机44发出电信号,电机44带动轨道支架42移动从而使传送链412对准面料30的边缘,面料30继续向前运动到达传送链412的链条构件411上,在毛刷轮43的压力下,使得链条构件411上的钢针413刺穿面料30从而将面料30控制在传送链412上,带动面料30继续向前,同时向两侧微微张开,钢针413带动面料30平铺在椭圆形轨道41的上方,进入烘箱20,烘箱20内的热风可以快速有效的将面料表面的水分带走从而烘干面料30的表层,而面料30再进入第二层后就可以使用传统网袋的方式,此种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面料沾污。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数码印染设备的印染方式,具体如下:
所述染色装置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印染滚筒132、133、推力装置150和驱动电机158,所述两个印染滚筒132、133上方均设有喷头组件120以提供喷印墨水;所述两个印染滚筒132、133的轴心位置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滚轴131,所述滚轴131通过皮带136与所述驱动电机158输出轴连接,以使得驱动电机158通过皮带136带动所述印染滚筒132、133旋转;所述推力装置150包括推力机构151和推杆152,所述两个印染滚筒132、133的其中一个132在其滚轴131与皮带136连接的外侧即延长部件135还与所述推杆152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机构151驱动所述推杆152使得该滚筒132靠近或远离另一印染滚筒133。
每组印染滚筒上方都安装了喷头组件120,喷头组件120将墨水喷印至印染滚筒的橡皮布上,载有墨水染料的橡皮布通过旋转压合将墨水转移至面料30两侧,从而实现双面印染。因为在工作时左侧印染滚筒132是在推力机构151的作用下靠近右侧印染滚筒133,使印染滚筒132、133表面的橡皮布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该变印染压力的加压方式,针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面料,推力机构151会施加不同的压力,以达到最佳的印染效果。左侧印染滚筒132在推力机构151的带动下可以左右移动,工作状态时推力机构将左侧印染滚筒132向右推动,使其处于合压状态,当停机或维护保养时推力机构将左侧印染滚筒132向左拉动,使其处于离压状态,这种设计既有利于平时清洗橡皮,又能保护橡皮布使在非工作状态下相互脱开消除压力增长使用寿命。
滚筒清洗装置140设有两个,用于对打印橡皮布进行清洗;推力机构151有一个,该推力机构151安装在左侧印染滚筒的一侧实现两印染滚筒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码印染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支架、上浆装置、至少一个染色装置、烘箱和落布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染色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印染滚筒、推力装置和驱动电机,所述两个印染滚筒上方均设有喷头组件以提供喷印墨水;所述两个印染滚筒的轴心位置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滚轴,所述滚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推力装置与所述两个印染滚筒的其中一个的滚轴固定连接,所述推力装置驱动该印染滚筒靠近或远离另一印染滚筒;
在所述染色装置和所述烘箱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两条轨道和电机,所述两条轨道上均设有由多节针式链条构件构成的传送链,所述传送链在所述轨道上转动,在每节链条构件的上方固定设置一排与所述传送链运行方向平行的钢针;
所述轨道的远离所述烘箱方向的上方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以使得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所述印染滚筒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装置包括推力机构和推杆,所述两个印染滚筒的其中一个在其滚轴与皮带连接的外侧还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轨道支架,所述两条轨道相对设置在所述轨道支架上,电机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带动轨道支架移动,使得所述传送链的链条构件上的钢针对准面料的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毛刷轮,所述毛刷轮设置在椭圆形轨道上方并与所述传送链运行方向垂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染滚筒的滚轴为金属,所述印染滚筒外层覆盖橡胶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染滚筒上方还设有滚筒清洗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装置还包括张力控制系统,所述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张力传感器、张力控制器和传动系统,所述张力传感器、张力控制器和传动系统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系统的传动系统包括两个固定辊和一浮动辊,所述浮动辊的轴芯两端与气缸或推动电机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数码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支架、所述上浆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染色装置、所述烘箱和所述落布支架为一体化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69012.0U CN221315478U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数码印染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69012.0U CN221315478U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数码印染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15478U true CN221315478U (zh) | 2024-07-12 |
Family
ID=9179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169012.0U Active CN221315478U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数码印染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15478U (zh) |
-
2023
- 2023-11-22 CN CN202323169012.0U patent/CN2213154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0462B (zh) | 轉移染色方法 | |
US20110032319A1 (en) | Digital prin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pre-printing textile surface treatment | |
EP1740388A2 (en) | A digital printing apparatus | |
CN201511596U (zh) | 数码喷射印花机 | |
CN101638001A (zh) | 一种数码喷射印花机及数码喷射印花方法 | |
CN221315478U (zh) | 一种数码印染设备 | |
CN207496220U (zh) | 一种无纸数码转印喷绘机 | |
CN111013923B (zh) | 一种瓦楞纸板生产线上胶机 | |
CN201442381U (zh) | 倍速同步单双面数码喷绘机 | |
CN207190540U (zh) | 一种滚筒式同步双面喷墨印花系统 | |
CN108340667B (zh) | 转移染色设备 | |
CN201165083Y (zh) | 专色喷墨印花机 | |
KR101971497B1 (ko) | 디지털 잉크젯 프린팅 방식을 이용한 날염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날염 방법 | |
CN211710330U (zh) | 一种数码复合印花机 | |
CN211542824U (zh) | 一种数码印花与圆网印花同步的印花机构 | |
CN115556478B (zh) | 一种纺织布料印花装置 | |
CN216779257U (zh) | 一种纺织布料的涂饰装置 | |
CN110965392B (zh) | 一种有色纸张造纸上色设备及方法 | |
CN213891855U (zh) | 一种喷墨印花打印装置 | |
WO2018133259A1 (zh) | 无纸化转移印花机 | |
CN211463693U (zh) | 一种板材印刷用油墨喷涂装置 | |
CN220447424U (zh) | 一种网印与凹版转移印花设备 | |
CN220095934U (zh) | 一种便于调色使用的印刷机 | |
CN219427726U (zh) | 纺织品喷墨印花前喷雾加湿加药箱 | |
CN220535195U (zh) | 一种减排型平面热转印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