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7542U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07542U CN221307542U CN202323033881.0U CN202323033881U CN221307542U CN 221307542 U CN221307542 U CN 221307542U CN 202323033881 U CN202323033881 U CN 202323033881U CN 221307542 U CN221307542 U CN 2213075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stle
- bristles
- face
- group
- tu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794 food was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1415288 Cocc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32 tuf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1674 Agaricus brunnesce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3082 Discomfor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95 gingiv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牙刷头及牙刷,牙刷头包括头部、颈部和刷毛单元,刷毛单元包括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刷毛组,第二、第三刷毛组分别位于第一刷毛组两侧,第一刷毛组包括多根第一刷毛,第二刷毛组包括第二刷毛,第三刷毛组包括第三刷毛,第一、第二和第三刷毛的材质相同,且第一刷毛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二和第三刷毛的直径,第一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3mm~0.18mm,第二和第三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mm~0.13mm,第一刷毛组的硬度大于第二和第三刷毛组的硬度,形成了中间刷毛质地较硬,能够有效清洁正畸托槽和弓丝上的食物残渣和软垢,两侧质地较软,能够有效清洁牙龈的食物残渣和软垢且不会刺激牙龈出血等不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腔清洁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背景技术
牙刷作为一种口腔清洁器具,广泛应用在生活当中。对于正畸患者来说,由于需要佩戴正畸牙套(包括正畸托槽和弓丝)在牙齿上,因此采用普通牙刷刷牙时,要么刷毛太硬与牙龈接触刺激牙龈造成出血等不适;要么刷毛太软无法有效清洁正畸托槽和弓丝上的食物残渣和软垢。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牙刷头及牙刷。该牙刷头既不会刺激牙龈造成出血,又可以有效清洁正畸托槽和弓丝上的残渣和软垢。
其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牙刷头,包括头部、颈部和刷毛单元,所述头部具有承载面及背向于所述承载面设置的背面,所述头部还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颈部与所述近端相连接,所述刷毛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刷毛单元包括第一刷毛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刷毛组两侧的第二刷毛组及第三刷毛组,所述第一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所述第二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所述第三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所述第一刷毛组包括多根第一刷毛,所述第二刷毛组包括多根第二刷毛,所述第三刷毛组包括多根第三刷毛,所述第一刷毛、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直径,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3mm~0.18mm,所述第二刷毛和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mm~0.13mm。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刷毛单元包括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的第一刷毛组,第一刷毛组主要用于接触正畸托槽和弓丝以清洁食物残渣和软垢,刷毛单元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刷毛组两侧的第二刷毛组和第三刷毛组,第二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第三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因此,第二刷毛组和第三刷毛组主要用于清洁牙齿和牙龈交界处的食物残渣和软垢,第一刷毛组包括多根第一刷毛,第二刷毛组包括第二刷毛,第三刷毛组包括第三刷毛,第一刷毛、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材质相同,且第一刷毛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直径,第一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3mm~0.18mm,所述第二刷毛和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mm~0.13mm,在刷毛材质相同的情况下,刷毛的直径越大硬度越大,因此,位于中间的第一刷毛组的硬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第二刷毛组和第三刷毛组的硬度,形成了中间刷毛质地较硬,能够有效清洁正畸托槽和弓丝上的食物残渣和软垢,两侧质地较软,能够有效清洁牙龈的食物残渣和软垢且不会刺激牙龈出血等不适。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3mm~0.134mm、0.134mm~0.141mm、0.141mm~0.157mm、0.157mm~0.150mm、0.150mm~0.170mm或0.170mm~0.18mm;和/或
所述第二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02mm~0.125mm、0.125mm~0.127mm、0.127mm~0.128mm或0.128mm~0.13mm;和/或
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02mm~0.125mm、0.125mm~0.127mm、0.127mm~0.128mm或0.128mm~0.1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为0.13mm、0.134mm、0.141mm、0.157mm、0.150mm、0.170mm、0.178mm或0.18mm;和/或
所述第二刷毛的直径为0.102mm、0.125mm、0.127mm、0.128mm或0.13mm;和/或
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为0.102mm、0.125mm、0.127mm、0.128mm或0.1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比所述第二刷毛的直径大0.01mm~0.08mm;和/或
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比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大0.01mm~0.0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组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刷毛簇,所述第二刷毛组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刷毛簇,所述第三刷毛组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刷毛簇,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和第三刷毛簇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簇的横截面为长条形,所述第一刷毛簇沿所述承载面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刷毛簇的横截面为长条形,所述第二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刷毛簇的横截面为长条形,所述第三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沿近远端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刷毛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为V型槽、U型槽或弧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一所述第二凹部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刷毛簇凹陷共同形成,一所述第三凹部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刷毛簇凹陷共同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刷毛簇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刷毛簇的高度,所述第三刷毛簇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刷毛簇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三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二端面的斜面或者弧面和第三端面的斜面或者弧面分别向所述第一刷毛簇的方向向下倾斜;或者
所述第二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为阶梯面,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所述第三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靠近所述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刷毛簇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排污缝,所述第一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0.9mm~1.3mm;或者所述第一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和/或
各所述第三刷毛簇之间间隔形成第二排污缝,所述第二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0.9mm~1.3mm;或者所述第二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
一种牙刷,包括刷柄及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头,所述牙刷头的颈部与所述刷柄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牙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牙刷头与弓丝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牙刷头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牙刷头与弓丝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牙刷头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牙刷头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牙刷头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牙刷头;110、头部;120、颈部;130、刷毛单元;111、承载面;112、背面;113、近端;114、远端;131、第一刷毛组;132、第二刷毛组;133、第三刷毛组;140、第一刷毛簇;150、第二刷毛簇;160、第三刷毛簇;141、第一端面;142、第一凹部;151、第二凹部;161、第三凹部;152、第二端面;162、第三端面;170、第一排污缝;180、第二排污缝;191、第四刷毛簇;192、第五刷毛簇;193、夹丝缝;200、弓丝;300、牙齿;400、托槽。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提供一种牙刷头100,如图1至5所示,包括头部110、颈部120和刷毛单元130,头部110具有承载面111及背向于承载面111设置的背面112,头部110还包括近端113和远端114,颈部120与头部110的近端113相连接。例如,颈部120可以与头部110的近端113一体成型,并圆弧过渡连接。
刷毛单元130设置于承载面111上。刷毛单元130包括第一刷毛组131、分别位于第一刷毛组131两侧的第二刷毛组132和第三刷毛组133,第一刷毛组131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第二刷毛组132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第三刷毛组133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第一刷毛组131包括多根第一刷毛,第二刷毛组132包括多根第二刷毛,第三刷毛组133包括多根第三刷毛,第一刷毛、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材质相同,第一刷毛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直径,第一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3mm~0.18mm,第二刷毛和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mm~0.13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刷毛、第二刷毛与第三刷毛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毛、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软毛,尼龙(PA)刷毛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磨尖丝的其中一种。
刷毛单元130包括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的第一刷毛组131,第一刷毛组131主要用于接触正畸托槽400和弓丝200以清洁食物残渣和软垢,刷毛单元130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刷毛组131两侧的第二刷毛组132和第三刷毛组133,第二刷毛组132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第三刷毛组133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因此,第二刷毛组132和第三刷毛组133主要用于清洁牙齿300和牙龈交界处的食物残渣和软垢,第一刷毛组131包括多根第一刷毛,第二刷毛组132包括第二刷毛,第三刷毛组133包括第三刷毛,第一刷毛、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材质相同,且第一刷毛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直径。因此,中间的第一刷毛组131形成中锋方阵,位于两侧的第二刷毛组132和第三刷毛组133形成护龈方阵。
刷毛在相同材质的前提下,直径越大,则硬度越大。位于中间的第一刷毛组131的硬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第二刷毛组132和第三刷毛组133的硬度,形成了中间刷毛质地较硬的中锋方阵,能够有效清洁正畸托槽400和弓丝200上的食物残渣和软垢,两侧质地较软,形成护龈方阵,能够有效清洁牙龈的食物残渣和软垢,呵护牙齿300健康且不会刺激牙龈出血等不适。第一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3mm~0.18mm,因此,第一刷毛不至于太软为清洁效果不好,也不至于太硬对托槽400、弓丝200和牙齿300牙龈造成损伤。所述第二刷毛和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mm~0.13mm,因此,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不至于太软清洁效果不好,也不至于太硬伤害牙龈。
具体地,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为0.13mm~0.134mm、0.134mm~0.141mm、0.141mm~0.157mm、0.157mm~0.150mm、0.150mm~0.170mm或0.170mm~0.178mm。例如,第一刷毛的直径可以为0.13mm、0.134mm、0.141mm、0.157mm、0.150mm、0.170mm、0.178mm或0.18mm。
第二刷毛的直径为0.102mm~0.125mm、0.125mm~0.127mm、0.127mm~0.128mm或0.128mm~0.13mm。例如,第二刷毛的直径为0.102mm、0.125mm、0.127mm、0.128mm或0.152mm。第三刷毛的直径为0.102mm~0.125mm、0.125mm~0.127mm、0.127mm~0.128mm或0.128mm~0.13mm。例如,第三刷毛的直径为0.102mm、0.125mm、0.127mm、0.128mm或0.13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刷毛的直径始终要比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直径大,这样才能保证第一刷毛比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质地硬。例如,第一刷毛的直径比第二刷毛的直径大0.01mm~0.08mm,第一刷毛的直径比第三刷毛的直径大0.01mm~0.08mm。第二刷毛的直径可以与第三刷毛的直径相等,第二刷毛的直径可以与第三刷毛的直径不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刷毛与第三刷毛的直径相等,并且相对于中线对称的分布在牙刷头100的承载面111上。
请参阅图1至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毛组131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刷毛簇140,第二刷毛组132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刷毛簇150,第三刷毛组133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刷毛簇160,第一刷毛簇140与第二刷毛簇150和第三刷毛簇160间隔设置。
例如,刷毛簇可以使用现在已知的或者以后发现的任何技术连接到头部110的承载面111上。所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钉合、无锚固簇(AFT)、模内固簇(IMT)、压力-温度-时间(PTt)无锚固簇技术等。在钉合技术中,将刷毛簇折叠成U形,然后使用缝钉将刷毛簇固定在簇孔内。在AFT技术中,将刷毛簇通过头板中的孔插入,并且将从头板的背面112延伸的簇的端部熔融在一起,以形成邻近头板的后表面的刷毛材料层。这防止刷毛簇通过簇孔被拉回。随后使用超声焊接、粘合剂等将头板固定到头部110。在PTt技术中,刷毛细丝以簇布置,然后将各个簇熔融在一起以形成具有蘑菇形端部的簇。然后将具有蘑菇形端部的簇插入牙刷的头部110的预去芯的孔中。然后,将压力和热量施加到牙刷的头部110,这使牙刷的头部110的表面自身重塑以封闭簇的蘑菇形端部,从而牢固地固定。本申请不旨在特别受限于刷毛单元130联接到头部110的方式。刷毛单元130能够根据需要从头部110垂直地或相对于头部110成一定角度延伸或以这两种方式的组合延伸。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毛组131还可以不成簇状,第一刷毛组131可以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第一刷毛,第二刷毛组132可以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第二刷毛,第三刷毛组133可以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第三刷毛。第一刷毛组131与第二刷毛组132和第三刷毛组133之间虽然也有一定的间隙,但没有图1至图4所示的间隔那么大那么明显。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毛簇140的横截面为长条形,第一刷毛簇140沿承载面11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承载面111的宽度方向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为承载面111左右延伸方向。如此,第一刷毛簇140与弓丝200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提高清洁弓丝200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长条形包括但不限于规则的椭圆形(如图3及图4所示),长方形、弧形等等,也可以包括不规则的长条形。
进一步地,第二刷毛簇150的横截面为长条形,第二刷毛簇150沿近远端方向延伸设置,第三刷毛簇160的横截面为长条形,第三刷毛簇160沿近远端方向延伸设置。如此,第二刷毛簇150和第三刷毛簇160可以增加与牙齿300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清洁牙齿300牙龈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长条形包括但不限于规则的椭圆形(如图3及图4所示),长方形、弧形等等,也可以包括不规则的长条形。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刷毛簇140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141,第一端面141上设置有第一凹部142,第一凹部142沿近远端贯通第一刷毛簇140。第一凹部142主要用于容纳弓丝200和托槽400,使得第一刷毛簇140更贴合弓丝200和托槽400。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42为V型槽,V型槽有利于贴合托槽400和弓丝200,提高清洁效率。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142也可以是U型槽或弧形槽等。
近端113与远端114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部151和第三凹部161,一第二凹部151由至少两个第二刷毛簇150凹陷共同形成,一第三凹部161由至少两个第三刷毛簇160凹陷共同形成。第二凹部151与第三凹部161主要用于形成用于避让托槽400的避让空间,在上下刷牙过程中,不至于对托槽400施加过大的力而导致松脱,而且第二凹部151与第三凹部161能够与托槽400贴合的更贴切,提高清洁效率。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刷毛簇150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凹部15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凹部151由中间相邻两个第二刷毛簇150凹陷共同形成。第三刷毛簇160的数量为四个,第三凹部161的数量为一个,第三凹部161由中间相邻两个第二刷毛簇150凹陷共同形成。当然,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15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三凹部16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进一步地,第二刷毛簇150的高度高于第一刷毛簇140的高度,第三刷毛簇160的高度高于第一刷毛簇140的高度。由于位于中部的第一刷毛簇140主要用于清洁托槽400和弓丝200,因此设计时第一刷毛簇140的高度不能过高,不然与托槽400和弓丝200干涉太多,会导致对托槽400和弓丝200施加的力过大,而位于第一刷毛簇140两侧的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是用于接触牙齿300,因此,需要将第二刷毛簇150和第三刷毛簇160的高度设计的比第一刷毛簇140的更高,以有效清洁牙齿300。
进一步地,第二刷毛簇150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152,所述第二端面152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三刷毛簇160的自由端形成第三端面162,所述第三端面162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二端面152的斜面或者弧面和第三端面162的斜面或者弧面分别向所述第一刷毛簇140的方向向下倾斜。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面152为斜面,第三端面162为斜面,且第二端面152的斜面和第三端面162的斜面分别向第一刷毛簇140的方向向下倾斜,因此可以形成引导面,另外增加第二端面152与第三端面162与牙齿和牙龈的接触面积,提高对牙齿300和牙龈的清洁效率。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面152还可以为弧面,第三端面162也可以为弧面。或者,第二端面152的一部分为斜面或弧面,另一部分为平面,第三端面162的一部分为斜面或弧面,另一部分为平面。或者,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面152为阶梯面,第二端面152靠近第一刷毛簇140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140的侧边的高度,第三端面162也为阶梯面,第三端面162靠近第一刷毛簇140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140的侧边的高度。
进一步地,各第二刷毛簇150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排污缝170,第一排污缝170的宽度范围为0.9mm~1.3mm。或者,第一排污缝170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例如,第一排污缝170的宽度可以为0.9mm、1.0mm、1.1mm、1.2mm、1.3mm等。各第三刷毛簇160之间间隔形成第二排污缝180,第二排污缝180的宽度范围可以为0.9mm~1.3mm。或者第二排污缝180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例如,第二排污缝180的宽度可以为0.9mm、1.0mm、1.1mm、1.2mm、1.3mm等。从弓丝和托槽还有牙齿和牙龈上脱落的污垢从第一排污缝和第二排污缝排出。
进一步地,刷毛单元130包括第四刷毛簇191及第五刷毛簇192,第四刷毛簇191与第五刷毛簇192均位于头部110的远端114,第四刷毛簇191和第五刷毛簇192较第一刷毛簇140位于更远端114,第四刷毛簇191与第五刷毛簇192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夹丝缝193,夹丝缝193沿近远端方向贯通,夹丝缝193为弓丝200预留位置,第四刷毛簇191与第五刷毛簇192用于夹持弓丝200。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由于第四刷毛簇191和第五刷毛簇192位于头部110的远端114且位于承载面111上,第四刷毛簇191和第五刷毛簇192较第一刷毛簇140位于更远端114,第四刷毛簇191与第五刷毛簇19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夹丝缝193,夹丝缝193沿近远端方向贯通,夹丝缝193用于为弓丝200预留位置,第四刷毛簇191与第五刷毛簇192用于夹持并清洁弓丝200,因此,在使用牙刷头100对粘附有正畸托槽400的牙齿300进行清洁时,刷毛单元130与牙面接触,弓丝200被夹持和包裹在夹丝缝193中,第四刷毛簇191和第五刷毛簇192均匀分布在弓丝200两侧,可以有效清洁弓丝200上的污垢,避免食物残渣残留。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牙刷,包括刷柄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牙刷头100,牙刷头100的颈部120与刷柄一体成型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牙刷可以是手动牙刷,也可以是电动牙刷,在此不作过多限定。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牙刷头100的颈部120也可以与刷柄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牙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颈部和刷毛单元,所述头部具有承载面及背向于所述承载面设置的背面,所述头部还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颈部与所述头部的近端相连接,所述刷毛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刷毛单元包括第一刷毛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刷毛组两侧的第二刷毛组及第三刷毛组,所述第一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所述第二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所述第三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延伸排布,所述第一刷毛组包括多根第一刷毛,所述第二刷毛组包括多根第二刷毛,所述第三刷毛组包括多根第三刷毛,所述第一刷毛、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二刷毛和第三刷毛的直径,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3mm~0.18mm,所述第二刷毛和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mm~0.1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3mm~0.134mm、0.134mm~0.141mm、0.141mm~0.157mm、0.157mm~0.150mm、0.150mm~0.170mm或0.170mm~0.18mm;和/或
所述第二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02mm~0.125mm、0.125mm~0.127mm、0.127mm~0.128mm或0.128mm~0.13mm;和/或
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范围为0.102mm~0.125mm、0.125mm~0.127mm、0.127mm~0.128mm或0.128mm~0.1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为0.13mm、0.134mm、0.141mm、0.157mm、0.150mm、0.170mm、0.178mm或0.18mm;和/或
所述第二刷毛的直径为0.102mm、0.125mm、0.127mm、0.128mm或0.13mm;和/或
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为0.102mm、0.125mm、0.127mm、0.128mm或0.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比所述第二刷毛的直径大0.01mm~0.08mm;和/或
所述第一刷毛的直径比所述第三刷毛的直径大0.01mm~0.08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组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刷毛簇,所述第二刷毛组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刷毛簇,所述第三刷毛组包括多个沿近远端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刷毛簇,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和第三刷毛簇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簇的横截面为长条形,所述第一刷毛簇沿所述承载面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毛簇的横截面为长条形,所述第二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刷毛簇的横截面为长条形,所述第三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沿近远端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刷毛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为V型槽、U型槽或弧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一所述第二凹部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刷毛簇凹陷共同形成,一所述第三凹部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刷毛簇凹陷共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毛簇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刷毛簇的高度,所述第三刷毛簇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刷毛簇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三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二端面的斜面或者弧面和第三端面的斜面或者弧面分别向所述第一刷毛簇的方向向下倾斜;或者
所述第二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为阶梯面,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所述第三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靠近所述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刷毛簇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排污缝,所述第一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0.9mm~1.3mm;或者所述第一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和/或
各所述第三刷毛簇之间间隔形成第二排污缝,所述第二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0.9mm~1.3mm;或者所述第二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
14.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包括刷柄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头,所述牙刷头的颈部与所述刷柄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33881.0U CN221307542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33881.0U CN221307542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07542U true CN221307542U (zh) | 2024-07-12 |
Family
ID=9179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33881.0U Active CN221307542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07542U (zh) |
-
2023
- 2023-11-10 CN CN202323033881.0U patent/CN2213075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61188B (zh) | 用于口腔护理工具的头部、口腔护理工具和用于制造此类头部的方法 | |
CN110494064B (zh) | 用于口腔护理工具的头部、口腔护理工具和用于制造此类头部的方法 | |
CN110461189B (zh) | 用于口腔护理工具的头部、口腔护理工具和用于制造此类头部的方法 | |
CN110494065B (zh) | 用于口腔护理工具的头部、口腔护理工具和用于制造此类头部的方法 | |
AU669765B2 (en) | Toothbrush | |
US5742972A (en) | Toothbrush | |
US6108851A (en) | Toothbrush | |
US3792504A (en) | Hygienic toothbrush | |
US6006394A (en) | Toothbrush | |
JP2019517322A (ja) | 口腔ケア器具用のヘッド及び口腔ケア器具 | |
JP2001513344A (ja) | 歯ブラシ | |
CN105358009A (zh) | 用于口腔护理工具的头部 | |
US20140101881A1 (en) | Toothbrush Apparatus With An Arcuate Toothbrush Head And Bristle Configuration | |
HU221908B1 (hu) | Fogkefe hajlékonyan felerősített sörteszálakkal, valamint eljárás annak előállítására | |
CN221307542U (zh)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
JP4854285B2 (ja) | 歯ブラシ | |
CN221307541U (zh)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
JP2006181190A (ja) | 歯ブラシ | |
JP4688345B2 (ja) | 歯ブラシ | |
CN219982359U (zh) | 牙刷头及牙刷 | |
CN220545962U (zh) | 牙刷头及牙刷 | |
US20040025273A1 (en) | Product with bristles | |
KR20230149791A (ko) | 칫솔 | |
JP4688344B2 (ja) | 歯ブラシ | |
WO2015095086A1 (en) | Toothbrush apparatus with an arcuate toothbrush head and bristle configur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