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7541U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07541U CN221307541U CN202323033783.7U CN202323033783U CN221307541U CN 221307541 U CN221307541 U CN 221307541U CN 202323033783 U CN202323033783 U CN 202323033783U CN 221307541 U CN221307541 U CN 2213075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stle
- face
- cluster
- head
- tuf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94 food was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32 tuf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1674 Agaricus brunnesce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15288 Cocc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牙刷头及牙刷,牙刷头包括头部、颈部和刷毛单元,头部具有承载面及背向于承载面设置的背面,头部还包括近端和远端,颈部与近端相连接,刷毛单元设置于承载面上,刷毛单元包括第一刷毛簇及第二刷毛簇,第一刷毛簇与第二刷毛簇位于头部的远端,且第一刷毛簇与第二刷毛簇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夹丝缝,夹丝缝沿近远端方向贯通,夹丝缝用于为弓丝预留位置,第一刷毛簇与第二刷毛簇形成前哨方阵用于夹持弓丝。因此,弓丝被夹持和包裹在夹丝缝中,第一刷毛簇和第二刷毛簇形成的前哨方阵均匀分布在弓丝两侧,可以有效清洁弓丝上的污垢,避免食物残渣残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腔清洁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背景技术
牙刷作为一种口腔清洁器具,广泛应用在生活当中。对于正畸患者来说,由于需要佩戴正畸牙套(包括正畸托槽和弓丝)在牙齿上,因此采用普通牙刷刷牙时,弓丝上容易藏污纳垢,造成食物残渣残留。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牙刷头及牙刷。该牙刷头有利于清洁弓丝上的污垢,避免食物残渣残留。
其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牙刷头,包括头部、颈部和刷毛单元,所述头部具有承载面及背向于所述承载面设置的背面,所述头部还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颈部与所述近端相连接,所述刷毛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刷毛单元包括第一刷毛簇及第二刷毛簇,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位于所述头部的远端,且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夹丝缝,所述夹丝缝沿近远端方向贯通,所述夹丝缝用于为弓丝预留位置,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用于夹持弓丝。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第一刷毛簇和第二刷毛簇位于头部的远端且位于承载面上,且第一刷毛簇与第二刷毛簇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夹丝缝,夹丝缝沿近远端方向贯通,夹丝缝用于为弓丝预留位置,第一刷毛簇与第二刷毛簇夹持并清洁弓丝,因此,在使用牙刷头对粘附有正畸牙套的牙齿进行清洁时,刷毛单元与牙面接触,弓丝被夹持和包裹在夹丝缝中,第一刷毛簇和第二刷毛簇均匀分布在弓丝两侧,可以有效清洁弓丝上的污垢,避免食物残渣残留。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丝缝的宽度范围为0.3mm~1mm;或者所述夹丝缝的宽度范围为0.45mm~0.9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丝缝的宽度范围为0.3mm~0.35mm、0.35mm~0.4mm、0.4mm~0.43mm、0.43mm~0.45mm、0.45mm~0.48mm、0.48mm~0.53mm、0.53mm~0.55mm、0.55mm~0.58mm、0.58mm~0.63mm、0.63mm~0.65mm、0.65mm~0.68mm、0.68mm~0.73mm、0.73mm~0.75mm、0.75mm~0.78mm、0.78mm~0.83mm、0.83mm~0.85mm、0.85mm~0.88mm、0.88mm~0.93mm、0.93mm~0.95mm或0.95mm~1mm中的任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二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一端面的斜面或者弧面和第二端面的斜面或者弧面分别向夹丝缝的方向向下倾斜;或者
所述第一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为阶梯面,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二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所述第二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簇和所述第二刷毛簇的横截面呈长条形且沿近远端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丝缝的宽度在近远端方向保持一致;或者
所述夹丝缝的宽度尺寸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或者
所述夹丝缝的宽度尺寸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正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刷毛单元还包括第三刷毛组,所述第三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排布且正对于所述夹丝缝,所述夹丝缝相较于所述第三刷毛组位于远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刷毛组包括多个第三刷毛簇,多个所述第三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三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夹丝缝贯通且正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V型槽、U型槽或弧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刷毛单元还包括第四刷毛簇,所述第四刷毛簇围绕所述第一刷毛簇、第二刷毛簇和第三刷毛组外围设置,各所述第四刷毛簇之间间隔形成排污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0.9mm~1.3mm;或者所述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
一种牙刷,包括刷柄及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头,所述牙刷头的颈部与所述刷柄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牙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牙刷头与弓丝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牙刷头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牙刷头与弓丝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牙刷头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牙刷头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牙刷头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牙刷头;110、头部;120、颈部;130、刷毛单元;111、承载面;112、背面;113、近端;114、远端;131、第一刷毛簇;132、第二刷毛簇;140、夹丝缝;200、弓丝;300、牙齿;133、第一端面;134、第二端面;400、托槽;135、第三刷毛簇;136、第三端面;137、凹槽;138、第四刷毛簇;139、排污缝。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提供一种牙刷头100,如图1至5所示,包括头部110、颈部120和刷毛单元130,头部110具有承载面111及背向于承载面111设置的背面112,头部110还包括近端113和远端114,颈部120与头部110的近端113相连接。例如,颈部120可以与头部110的近端113一体成型,并圆弧过渡连接。
刷毛单元130设置于承载面111上。例如,刷毛单元130可以使用现在已知的或者以后发现的任何技术连接到头部110的承载面111上。所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钉合、无锚固簇(AFT)、模内固簇(IMT)、压力-温度-时间(PTt)无锚固簇技术等。在钉合技术中,将刷毛簇折叠成U形,然后使用缝钉将刷毛簇固定在簇孔内。在AFT技术中,将刷毛簇通过头板中的孔插入,并且将从头板的背面延伸的簇的端部熔融在一起,以形成邻近头板的后表面的刷毛材料层。这防止刷毛簇通过簇孔被拉回。随后使用超声焊接、粘合剂等将头板固定到头部110。在PTt技术中,刷毛细丝以簇布置,然后将各个簇熔融在一起以形成具有蘑菇形端部的簇。然后将具有蘑菇形端部的簇插入牙刷的头部110的预去芯的孔中。然后,将压力和热量施加到牙刷的头部110,这使牙刷的头部110的表面自身重塑以封闭簇的蘑菇形端部,从而牢固地固定。本申请不旨在特别受限于刷毛单元130联接到头部110的方式。刷毛单元130能够根据需要从头部110垂直地或相对于头部110成一定角度延伸或以这两种方式的组合延伸。
刷毛单元130包括第一刷毛簇131及第二刷毛簇132,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均位于头部110的远端114,且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夹丝缝140,夹丝缝140沿近远端方向贯通,夹丝缝140为弓丝200预留位置,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用于夹持弓丝200。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由于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位于头部110的远端114且位于承载面111上,且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夹丝缝140,夹丝缝140沿近远端方向贯通,夹丝缝140用于为弓丝200预留位置,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用于夹持并清洁弓丝200,因此,在使用牙刷头100对粘附有正畸托槽400的牙齿300进行清洁时,刷毛单元130与牙面接触,弓丝200被夹持和包裹在夹丝缝140中,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均匀分布在弓丝200两侧,可以有效清洁弓丝200上的污垢,避免食物残渣残留。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之间的间隔形成夹丝缝140包括但不限于下面的形式: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之间的间隔处没有设置其他的刷毛簇。即,夹丝缝140是空白,未设置其他刷毛簇。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之间的间隔处设置其他的刷毛簇,该其他的刷毛簇可以是呈簇状,也可以是均匀的布满夹丝缝140。该刷毛簇与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相比高度更小,不会影响弓丝200进入夹丝缝140中。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夹丝缝140的宽度范围为0.3mm~1mm。或者所述夹丝缝140的宽度范围为0.45mm~0.9mm。或者夹丝缝的宽度范围为0.3mm~0.35mm、0.35mm~0.4mm、0.4mm~0.43mm、0.43mm~0.45mm、0.45mm~0.48mm、0.48mm~0.53mm、0.53mm~0.55mm、0.55mm~0.58mm、0.58mm~0.63mm、0.63mm~0.65mm、0.65mm~0.68mm、0.68mm~0.73mm、0.73mm~0.75mm、0.75mm~0.78mm、0.78mm~0.83mm、0.83mm~0.85mm、0.85mm~0.88mm、0.88mm~0.93mm、0.93mm~0.95mm或0.95mm~1mm中的任一种。例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夹丝缝140的宽度可以为0.3mm、0.35mm、0.4mm、0.43mm、0.45mm、0.48mm、0.53mm、0.55mm、0.58mm、0.63mm、0.65mm、0.68mm、0.73mm、0.75mm、0.78mm、0.83mm、0.85mm、0.88mm、0.93mm、0.95mm或1mm中的任一种。如此,夹丝缝140的宽度不至于过小而导致弓丝200不好进入夹丝缝140,或者夹丝缝140的宽度不至于过大而不能夹持和包裹弓丝200导致不能有效地清洗弓丝200表面的食物残渣或污垢等。夹丝缝140的宽度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有利于弓丝200夹入夹丝缝140,也方便夹持和包裹住弓丝200,而且与弓丝200的有效接触表面在合理范围内,清洁效果较佳。
第一刷毛簇131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133,第一端面133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第二刷毛簇132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134,第二端面134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第一端面133的斜面或者弧面和第二端面134的斜面或者弧面分别向夹丝缝140的方向向下倾斜,有利于引导弓丝200夹入夹丝缝140中,而且能够增加牙刷头在牙刷运动时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与弓丝的接触面积,刷的更干净。
请参阅图1和图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刷毛簇131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133,第一端面133为斜面;第二刷毛簇132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134,第一端面133和第二端面134为斜面,第一端面133的斜面和第二端面134的斜面分别向夹丝缝140的方向向下倾斜。如此设计,使得第一端面133靠近第二刷毛簇132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二刷毛簇132的侧边的高度,第二端面134靠近第一刷毛簇131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131的侧边的高度。如此,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共同围成了类似“V”型槽的结构,当牙刷头100进行刷牙时,该“V”型槽结构有利于引导弓丝200夹入夹丝缝140中,而且能够增加牙刷头在牙刷运动时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与弓丝的接触面积,刷的更干净。当然,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133和第二端面134还可以为弧面,此时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共同围成一凹引导弧形槽结构,该引导弧形槽结构有利于引导弓丝200夹入夹丝缝140中,而且能够增加牙刷头在牙刷运动时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与弓丝的接触面积,刷的更干净。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第一端面133的一部分为斜面或弧面,剩下的部分为平面,对应地,第二端面134的一部分为斜面或弧面,剩下的部分为平面。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毛簇131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133,所述第一端面133为阶梯面,所述第一端面133靠近所述第二刷毛簇132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二刷毛簇132的侧边的高度,所述第二刷毛簇132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134,所述第二端面134靠近所述第一刷毛簇131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131的侧边的高度。只要能够形成有利于引导弓丝200进入夹丝缝140、增加接触面积的结构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的横截面呈长条形且沿近远端方向延伸设置。如此,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与弓丝200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提高清洁弓丝200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长条形包括但不限于规则的椭圆形(如图3和图4所示)、长方形、弧形等等,也可以是不规则的长条形。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和4,在本实施方式中,夹丝缝140的宽度在近远端方向保持一致。换句话说,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相互平行设置。在矫牙的过程中,会先后使用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的弓丝200,这些弓丝200的侧面大概是相互平行的,因此,夹丝缝140的宽度在近远端方向保持一致,将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相互平行设置,可以保证刷毛簇与弓丝200的接触面积,提高清洁效率。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夹丝缝140的宽度尺寸自远端114向近端113逐渐减小。换句话说,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的间隔沿靠近头部110的近端113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沿近端113方向的延长线形成第一锐角。如此,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之间的间隔在远端114部分比在近端113部分要大,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倒八字型(参照图3的视角)间隔,当向远端114方向刷牙时,可以更好的引导弓丝200进入夹丝缝140中。例如,第一锐角的范围可以为10°~45°之间。具体地,第一锐角可以为10°、20°、30°或45°等。或者,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夹丝缝140的宽度尺寸自远端114向近端113逐渐增大。换句话说,第一刷毛簇131与所述第二刷毛簇132的间隔沿靠近所述头部110的近端113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刷毛簇131与所述第二刷毛簇132沿远端114方向的延长线形成第二锐角。如此,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之间的间隔在近端113部分比在远端114部分要大,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八字型(参照图3的视角)间隔,当向近端113方向刷牙时,可以更好的引导弓丝200进入夹丝缝140中。例如,第二锐角的范围可以为10°~45°之间。具体地,第二锐角可以为10°、20°、30°或45°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簇第一刷毛簇131包括多根刷毛,每一簇第二刷毛簇132包括多根刷毛。第一刷毛簇13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刷毛簇132的数量为一个。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毛簇13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刷毛簇131间隔设置,且沿近端113向远端114方向排列分布;第二刷毛簇13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刷毛簇131间隔设置,且沿近端113向远端114方向排列分布,且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之间平行间隔且正对着设置。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毛簇131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对应的,第二刷毛簇1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刷毛簇131沿近远端方向的尺寸与第二刷毛簇132沿近远端方向的尺寸相等,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正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完全正对且间隔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一刷毛簇131与第二刷毛簇132同时与弓丝200接触,可以达到更均匀的清洁。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刷毛单元130还包括第三刷毛组,第三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排布且正对于夹丝缝140,夹丝缝140相较于第三刷毛组位于远端114。第三刷毛组位于头部110的中间位置,主要用于接触托槽400和弓丝200,便于清洁食物残渣和软垢。具体地,第三刷毛组包括第三刷毛簇135,第三刷毛簇135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近端113远端114方向间隔排布,第三刷毛簇135与第一刷毛簇131和第二刷毛簇132间隔设置且正对于夹丝缝140。每一簇第三刷毛簇135包括多根刷毛,第三刷毛簇135位于承载面111的中部,主要用于对弓丝200和托槽400进行清洗。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刷毛组还可以包括均匀分布的第三刷毛,第三刷毛布满头部110的中间位置,只要能够达到清洁托槽400和弓丝200的目的即可。
请再次参阅图1、2和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三刷毛簇135的自由端形成第三端面136,第三端面136上设置有凹槽137,凹槽137与夹丝缝140贯通且正对设置。凹槽137主要用于容纳弓丝200和托槽400,使得第三刷毛簇135更贴合弓丝200和托槽400。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137为V型槽,V型槽有利于贴合托槽400和弓丝200,提高清洁效率。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凹槽137也可以是U型槽或弧形槽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刷毛单元130还包括第四刷毛簇138,第四刷毛簇138围绕第一刷毛簇131、第二刷毛簇132和第三刷毛组外围设置。例如,如图3和4所示,第三刷毛组的左右两侧各设计一排第四刷毛簇138,每排四个第四刷毛簇138,各第四刷毛簇138沿近远端方向延伸设置,主要用于清洁牙齿300和牙龈交界处的食物残渣和软垢。各第四刷毛簇138之间间隔形成排污缝139。排污缝139的设计,能够轻松排出刷下来的食物残渣,刷头清洗更轻松。具体地,排污缝139的宽度范围为0.9mm~1.3mm。或者排污缝139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例如,排污缝139的宽度可以为0.9mm、1.0mm、1.1mm、1.2mm、1.3mm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牙刷,包括刷柄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牙刷头100,牙刷头100的颈部120与刷柄一体成型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牙刷可以是手动牙刷,也可以是电动牙刷,在此不作过多限定。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牙刷头100的颈部120也可以与刷柄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牙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颈部和刷毛单元,所述头部具有承载面及背向于所述承载面设置的背面,所述头部还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颈部与所述头部的近端相连接,所述刷毛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刷毛单元包括第一刷毛簇及第二刷毛簇,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位于所述头部的远端,且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夹丝缝,所述夹丝缝沿近远端方向贯通,所述夹丝缝用于为弓丝预留位置,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用于夹持弓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丝缝的宽度范围为0.3mm~1mm;或者所述夹丝缝的宽度范围为0.45mm~0.9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丝缝的宽度范围为0.3mm~0.35mm、0.35mm~0.4mm、0.4mm~0.43mm、0.43mm~0.45mm、0.45mm~0.48mm、0.48mm~0.53mm、0.53mm~0.55mm、0.55mm~0.58mm、0.58mm~0.63mm、0.63mm~0.65mm、0.65mm~0.68mm、0.68mm~0.73mm、0.73mm~0.75mm、0.75mm~0.78mm、0.78mm~0.83mm、0.83mm~0.85mm、0.85mm~0.88mm、0.88mm~0.93mm、0.93mm~0.95mm或0.95mm~1mm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二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至少一部分为斜面或者弧面,所述第一端面的斜面或者弧面和第二端面的斜面或者弧面分别向夹丝缝的方向向下倾斜;或者
所述第一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为阶梯面,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二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所述第二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刷毛簇的侧边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簇和所述第二刷毛簇的横截面呈长条形且沿近远端的方向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丝缝的宽度在近远端方向保持一致;或者
所述夹丝缝的宽度尺寸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或者
所述夹丝缝的宽度尺寸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一刷毛簇与所述第二刷毛簇正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单元还包括第三刷毛组,所述第三刷毛组沿近远端方向排布且正对于所述夹丝缝,所述夹丝缝相较于所述第三刷毛组位于远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刷毛组包括多个第三刷毛簇,多个所述第三刷毛簇沿近远端方向间隔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刷毛簇的自由端形成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夹丝缝贯通且正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V型槽、U型槽或弧形槽。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单元还包括第四刷毛簇,所述第四刷毛簇围绕所述第一刷毛簇、第二刷毛簇和第三刷毛组外围设置,各所述第四刷毛簇之间间隔形成排污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0.9mm~1.3mm;或者所述排污缝的宽度范围为1.0mm~1.2mm。
14.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包括刷柄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头,所述牙刷头的颈部与所述刷柄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33783.7U CN221307541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33783.7U CN221307541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07541U true CN221307541U (zh) | 2024-07-12 |
Family
ID=9180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33783.7U Active CN221307541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07541U (zh) |
-
2023
- 2023-11-10 CN CN202323033783.7U patent/CN2213075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725546B2 (ja) | 歯ブラシについての植毛配置 | |
US8776302B2 (en) | Oral care implement | |
EP1284621B1 (en) | Toothbrush | |
US3792504A (en) | Hygienic toothbrush | |
US9723912B2 (en) | Toothbrush apparatus with an arcuate toothbrush head and bristle configuration | |
US5926897A (en) | Toothbrush having bristles for interproximal cleaning | |
EP2654497B1 (en) | Oral hygiene appliance with bristle characteristics for effective cleaning | |
US6035476A (en) | Brushhead for a toothbrush | |
US20040255416A1 (en) | Toothbrush with tongue cleaning member | |
US8032971B2 (en) | Oral care implement having tooth whitening elements | |
UA55476C2 (uk) | Зубна щітка | |
US9066580B2 (en) | Toothbrush having bent bristles | |
CN221307541U (zh)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
JP2003061749A (ja) | 歯ブラシ | |
CN218737711U (zh) | 牙刷头及牙刷 | |
JP4854285B2 (ja) | 歯ブラシ | |
CN221307542U (zh) | 一种牙刷头及牙刷 | |
JP4656775B2 (ja) | 歯ブラシ | |
JP2012192175A (ja) | 歯ブラシ | |
JP3152717U (ja) | 歯ブラシ | |
JP2001340139A (ja) | 歯ブラシ | |
KR20230149791A (ko) | 칫솔 | |
KR20040017533A (ko) | 개량형 칫솔 | |
KR101741444B1 (ko) | 칫솔 헤드 | |
AU2012265571B2 (en) | Oral Care Imple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