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223348U -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23348U
CN221223348U CN202323067336.3U CN202323067336U CN221223348U CN 221223348 U CN221223348 U CN 221223348U CN 202323067336 U CN202323067336 U CN 202323067336U CN 221223348 U CN221223348 U CN 221223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frequency
induction coil
shaped support
groove insert
positioning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673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忠利
王春波
王玉辉
葛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ingshe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ingshe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ingshe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ingshe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673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23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23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23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涉及安装设备技术领域,U形支架和定位螺杆,所述U形支架上等距贯穿开凿有若干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的内部均嵌设有凹槽插块,所述调节凹槽内部远离凹槽插块的一端均嵌设有定位螺帽,将凹槽插块插入到调节凹槽的内部,定位螺杆在贯穿凹槽插块、稳定凸台后所平行指向感应线圈的位置则是焊点位置,在该焊点位置标记,随后再将定位螺杆抽出后并焊接在感应线圈每圈的外壁上,此种标记定位螺杆在每圈焊接位置的方式能够准确的使焊接完成的定位螺杆匹配的贯穿换凹槽插块、稳定凸台上的孔,避免出现杆、孔位置不匹配而影响安装以及需要重新调整焊位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的感应线圈的作用是产生磁场,使金属材料在其中受到感应加热,具体来说,感应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磁场,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加热金属材料,在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中,感应线圈的设计和放置位置是根据工件加热面的形状而定,使感应部位铜管与工件加热面平行或等距且相邻匝间电流流向应一致。
发明人在实现该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线圈通过支架安装在炉体内,传统技术中的支架就是几块支撑板,感应线圈是螺旋形状,每圈纵向垂直的位置均焊接有螺杆,螺杆分别与支撑板贯穿相通,穿过支撑板的螺杆再与螺帽连接,但是由于支撑板是垂直的,且开凿与螺杆贯穿的孔也需保持垂直,但线圈是螺旋状的,很难垂直以及等距的将螺杆焊接在感应线圈每圈所对应的杆孔位置,经常出现焊好的螺杆与杆孔之间存有些许不匹配而无法贯穿的情况,从而需要重新调整螺杆与线圈的焊点位置,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包括U形支架和定位螺杆,所述U形支架上等距贯穿开凿有若干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的内部均嵌设有凹槽插块,所述调节凹槽内部远离凹槽插块的一端均嵌设有定位螺帽,所述U形支架位于调节凹槽位置的内部均固定有稳定凸台,所述凹槽插块的四角均固定有L形支撑板,所述U形支架位于调节凹槽位置的外侧四角均固定有限位螺杆,所述限位螺杆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
优选的,所述调节凹槽的内径尺寸分别与凹槽插块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凹槽插块和稳定凸台分别位于定位螺杆的位置贯穿开凿有杆孔,该杆孔的内径尺寸分别与定位螺杆的外径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定位螺杆分别与凹槽插块、稳定凸台上的杆孔贯穿相通。
优选的,所述L形支撑板远离凹槽插块的一端均位于调节凹槽的外壁并延伸至限位螺杆的位置,且所述限位螺杆分别与L形支撑板贯穿相通,所述限位螺杆外壁连接的限位螺帽分别位于L形支撑板远离U形支架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定位螺杆穿过稳定凸台、凹槽插块的一端分别与调节凹槽内的定位螺帽螺纹连接,所述凹槽插块分别与定位螺杆相靠近的侧壁触接。
优选的,所述U形支架的内部两端均设有内侧板,所述内侧板分别与U形支架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凹槽插块插入到调节凹槽的内部,定位螺杆在贯穿凹槽插块、稳定凸台后所平行指向感应线圈的位置则是焊点位置,在该焊点位置标记,随后再将定位螺杆抽出后并焊接在感应线圈每圈的外壁上,此种标记定位螺杆在每圈焊接位置的方式能够准确的使焊接完成的定位螺杆匹配的贯穿换凹槽插块、稳定凸台上的孔,避免出现杆、孔位置不匹配而影响安装以及需要重新调整焊位的情况。
2、凹槽插块四角的L形支撑板分别与U形支架前侧位于调节凹槽四角的限位螺杆贯穿,随后再与限位螺帽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凹槽插块能够紧密的在调节凹槽内并贴合稳定凸台的侧壁上,确保了U形支架、定位螺杆、凹槽插块以及线圈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定位螺帽与定位螺杆螺纹连接后进入到调节凹槽内并抵住凹槽插块,能够对U形支架、凹槽插块、定位螺杆以及线圈连接后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去掉内侧板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的局部U形支架和稳定凸台剖视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形支架;2、调节凹槽;3、凹槽插块;4、定位螺杆;5、L形支撑板;6、限位螺杆;7、限位螺帽;8、稳定凸台;9、定位螺帽;10、内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工作原理:包括U形支架1和定位螺杆4,U形支架1上等距贯穿开凿有若干调节凹槽2,调节凹槽2的内部均嵌设有凹槽插块3,调节凹槽2内部远离凹槽插块3的一端均嵌设有定位螺帽9,U形支架1位于调节凹槽2位置的内部均固定有稳定凸台8,凹槽插块3的四角均固定有L形支撑板5,U形支架1位于调节凹槽2位置的外侧四角均固定有限位螺杆6,限位螺杆6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7。
具体的,调节凹槽2的内径尺寸分别与凹槽插块3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具体的,凹槽插块3和稳定凸台8分别位于定位螺杆4的位置贯穿开凿有杆孔,该杆孔的内径尺寸分别与定位螺杆4的外径尺寸相匹配,且定位螺杆4分别与凹槽插块3、稳定凸台8上的杆孔贯穿相通,其贯穿杆孔所对应到线圈上的位置可方便进行标记,随后再进行焊接工作。
具体的,L形支撑板5远离凹槽插块3的一端均位于调节凹槽2的外壁并延伸至限位螺杆6的位置,且限位螺杆6分别与L形支撑板5贯穿相通,限位螺杆6外壁连接的限位螺帽7分别位于L形支撑板5远离U形支架1的一侧,使得U形支架1、凹槽插块3、定位螺杆4以及线圈之间能够紧密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定位螺杆4穿过稳定凸台8、凹槽插块3的一端分别与调节凹槽2内的定位螺帽9螺纹连接,凹槽插块3分别与定位螺杆4相靠近的侧壁触接,增加U形支架1、凹槽插块3、定位螺杆4以及线圈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U形支架1的内部两端均设有内侧板10,内侧板10分别与U形支架1焊接连接,增加U形支架1的强度,使其能够提供给线圈更好的支撑性。
工作原理:将凹槽插块3插入到调节凹槽2的内部,定位螺杆4在贯穿凹槽插块3、稳定凸台8后所平行指向感应线圈的位置则是焊点位置,在该焊点位置标记,随后再将定位螺杆4抽出后并焊接在感应线圈每圈的外壁上,此种标记定位螺杆4在每圈焊接位置的方式能够准确的使焊接完成的定位螺杆4匹配的贯穿换凹槽插块3、稳定凸台8上的孔,避免出现杆、孔位置不匹配而影响安装以及需要重新调整焊位的情况,凹槽插块3四角的L形支撑板5分别与U形支架1前侧位于调节凹槽2四角的限位螺杆6贯穿,随后再与限位螺帽7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凹槽插块3能够紧密的在调节凹槽2内并贴合稳定凸台8的侧壁上,确保了U形支架1、定位螺杆4、凹槽插块3以及线圈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定位螺帽9与定位螺杆4螺纹连接后进入到调节凹槽2内并抵住凹槽插块3,能够对U形支架1、凹槽插块3、定位螺杆4以及线圈连接后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控制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包括U形支架(1)和定位螺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1)上等距贯穿开凿有若干调节凹槽(2),所述调节凹槽(2)的内部均嵌设有凹槽插块(3),所述调节凹槽(2)内部远离凹槽插块(3)的一端均嵌设有定位螺帽(9),所述U形支架(1)位于调节凹槽(2)位置的内部均固定有稳定凸台(8),所述凹槽插块(3)的四角均固定有L形支撑板(5),所述U形支架(1)位于调节凹槽(2)位置的外侧四角均固定有限位螺杆(6),所述限位螺杆(6)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凹槽(2)的内径尺寸分别与凹槽插块(3)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插块(3)和稳定凸台(8)分别位于定位螺杆(4)的位置贯穿开凿有杆孔,该杆孔的内径尺寸分别与定位螺杆(4)的外径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定位螺杆(4)分别与凹槽插块(3)、稳定凸台(8)上的杆孔贯穿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支撑板(5)远离凹槽插块(3)的一端均位于调节凹槽(2)的外壁并延伸至限位螺杆(6)的位置,且所述限位螺杆(6)分别与L形支撑板(5)贯穿相通,所述限位螺杆(6)外壁连接的限位螺帽(7)分别位于L形支撑板(5)远离U形支架(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杆(4)穿过稳定凸台(8)、凹槽插块(3)的一端分别与调节凹槽(2)内的定位螺帽(9)螺纹连接,所述凹槽插块(3)分别与定位螺杆(4)相靠近的侧壁触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1)的内部两端均设有内侧板(10),所述内侧板(10)分别与U形支架(1)焊接连接。
CN202323067336.3U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Active CN221223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7336.3U CN221223348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7336.3U CN221223348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23348U true CN221223348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65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67336.3U Active CN221223348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23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223348U (zh) 一种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熔炼炉感应线圈支撑结构
CN108381017B (zh) 一种形变量可控的石墨电极中频电阻扩散焊方法
CN213739556U (zh) 一种齿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器
CN210780241U (zh) 一种电机用导磁体
CN21211339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变压器
CN204397160U (zh) 一种复杂位置下铝母线焊接模具
CN217445542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焊接设备
CN203871300U (zh) 一种2KW/2450MHz连续波磁控管
CN112210642A (zh) 一种齿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器
CN107052533B (zh) 一种基于永磁铁阵列的磁控k-tig焊枪
CN205166159U (zh) 一种外磁场搅拌电阻点焊装置
CN222192591U (zh) 一种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快速接头及快速接头组
CN207820266U (zh) 一种感应线圈加热装置
CN220591868U (zh) 一种高频感应焊接方管用阻抗器
CN215747037U (zh) 一种防护用品生产用微型精密电阻焊机
CN222660425U (zh) 新型高频焊机
CN2226335Y (zh) 低温升的逆变电源用高频变压器
CN215919344U (zh) 一种自适应尺寸的钎焊感应加热工装
CN212990929U (zh) 一种矿热炉低压侧水冷型集合式电力电容器
CN222053406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感应加热线圈
CN217789925U (zh) 一种改善粘料的感应加热线圈结构
CN205290045U (zh) 一体化中频逆变点焊电源
CN222300415U (zh) 带有散热孔的电感
CN212495902U (zh) 一种全封闭壳体气体保护焊枪
CN219834418U (zh) 电芯感应加热装置与电芯感应加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