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3898U - 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73898U CN220873898U CN202322582045.1U CN202322582045U CN220873898U CN 220873898 U CN220873898 U CN 220873898U CN 202322582045 U CN202322582045 U CN 202322582045U CN 220873898 U CN220873898 U CN 2208738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rusion
- bulge
- wire
- clamping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中通过在线材组件的线材上设置应变消除结构,应变消除结构包括沿线材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位于容纳腔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间隔设置,第二凸起与外壳的外表面抵接限位,接着再通过卡接件设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的间隙中,卡接件的第一侧面与第一凸起抵接限位,卡接件的第二侧面与外壳的内表面抵接限位,从而在线材的轴向方向上使应变消除结构同时与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抵接限位,无需在外壳内设置额外用于固定的卡座以及螺丝,避免占用较多的外壳内部空间,且成本较低,还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
背景技术
现有产品(例如拓展坞或电源排插等)的外接线材基本上都是通过线材上的应变消除结构(Strain Relief,即SR)配合另外的卡座卡住,再通过螺丝锁定卡座和应变消除结构以防止线材松动。但是现有的固定方式需要通过额外的零件和螺丝进行固定,也占用较多的空间,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旨在解决现有的线材需要通过额外的零件和螺丝进行固定应变消除结构导致占用空间多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材组件,用于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孔,所述线材组件包括:
线材,所述线材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应变消除结构,所述应变消除结构设置在所述线材上,所述应变消除结构包括沿所述线材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抵接限位;
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卡接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凸起抵接限位,所述卡接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抵接限位。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件的第一侧面还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抵接限位;
和/或,所述卡接件为弹性件。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件包括具有卡接腔的卡接本体,所述卡接腔的形状与所述线材的形状适配,所述卡接本体上具有与所述卡接腔连通并用于所述线材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线材的外径。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平行于所述第二端面;
和/或,所述卡接件还包括与所述卡接本体连接的两个拉拔部,两个所述拉拔部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的两端。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凸起部从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卡接件的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变消除结构还包括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变消除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凸起上的防呆凸起,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防呆凸起相适配的防呆孔,所述防呆孔与所述通孔连通。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弧面,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弧面的至少一个平直面;
和/或,所述外壳具有向所述通孔延伸的抵接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抵接凸起抵接限位。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包括所述抵接凸起的第一外表面,及远离所述抵接凸起的第二外表面;
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凸起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齐平。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拓展坞,所述拓展坞包括外壳以及所述的线材组件。
本申请中通过在线材组件的线材上设置应变消除结构,应变消除结构包括沿线材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位于容纳腔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间隔设置,第二凸起与外壳的外表面抵接限位,接着再通过卡接件设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的间隙中,卡接件的第一侧面与第一凸起抵接限位,卡接件的第二侧面与外壳的内表面抵接限位,从而在线材的轴向方向上使应变消除结构同时与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抵接限位,无需在外壳内设置额外用于固定的卡座以及螺丝,避免占用较多的外壳内部空间,且成本较低,还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坞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坞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坞的一个实施例的应变消除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坞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坞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接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坞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坞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应变消除结构与卡接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坞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材组件,该线材组件可以应用于拓展坞、电源插排等线材连接结构,下面以拓展坞为例进行展开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扩展坞,该拓展坞包括外壳1、线材2、应变消除结构3以及卡接件4。
其中,外壳1的内表面围合形成容纳腔11,外壳1的外表面具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通孔12;线材2的一部分穿过该通孔12位于容纳腔11中。
其中,应变消除结构3设置在线材2上,应变消除结构3包括沿线材2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凸起31、第三凸起32和第二凸起33;第一凸起31位于容纳腔11中,第二凸起33和第三凸起32位于通孔12中,第一凸起31和第三凸起32间隔设置,第二凸起33位于第三凸起32远离第一凸起31的一侧,并与外壳1的外表面抵接限位。
其中,卡接件4设于第一凸起31与第三凸起32之间的间隙中,卡接件4的第一侧面与第一凸起31朝向第三凸起32的一面抵接限位,卡接件4的第二侧面与外壳1的内表面抵接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应变消除结构3上的第二凸起33与外壳1的外表面抵接限位,再通过卡接件4的第一侧面与第一凸起31抵接限位,卡接件4的第二侧面与外壳1的内表面抵接限位,从而在线材2的轴向方向上使应变消除结构3同时与外壳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抵接限位,即可紧固应变消除结构3和外壳1,进而固定住线材2,无需在外壳1内设置额外用于固定的卡座以及螺丝,避免占用较多的外壳1内部空间,且成本较低,还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外壳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和下壳,上壳可以为类似长方体的壳体,该壳体具有一个底壳以及围绕该底壳四周设置的四个侧壳,通过底壳和侧壳围绕出容纳腔11,通孔12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壳上。下壳可以为板状壳体,并与四个侧壳连接,以封闭该容纳腔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壳和下壳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上壳和下壳可以均为能够连接的U形壳体,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展坞还具有设置在容纳腔11中的线路板及与线路板连接的多个扩展端口,伸入容纳腔11中的线材2可与线路板连接,该线路板具有信号转换电路和电源电路,使多个扩展端口分别充电端口,USB(通用串行总线)端口,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端口等等,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丰富的扩展功能。此外,线材2位于外壳1外部的端部可以连接插接端口,例如USB端口,该USB端口可以具有防呆作用,只能从一个方向插入移动设备,以便于与移动设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件4具有弹性,例如卡接件4可以为卡簧或其他具有弹性的部件,当卡接件4设于第一凸起31与第三凸起32之间的间隙中时,第一凸起31和外壳1对卡接件4具有挤压作用,使卡接件4的弹力作用于第一凸起31和外壳1上,以进一步提高应变消除结构3和外壳1之间的紧固效果。
此外,卡接件4可以为金属材质,例如钢材质、铜材质或其他金属材质,以提高卡接件4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7,应变消除结构3的第一凸起31与外壳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卡接件4的厚度,以确保第一凸起31和外壳1能够挤压卡接件4,进一步提高应变消除结构3和外壳1之间的紧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7,卡接件4的第一侧面还设有凸起部5,凸起部5与第一凸起31抵接限位。当卡接件4设于第一凸起31与第三凸起32之间的间隙中时,卡接件4上的凸起部5通过抵接限位第一凸起31,使第一凸起31在线材2的轴向方向上受到更大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应变消除结构3和外壳1之间的紧固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卡接件4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设置凸起部5,或者,只在卡接件4的第二侧面设置凸起部5,只要能进一步提高应变消除结构3和外壳1之间的紧固效果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7和图8,卡接件4包括具有卡接腔41的卡接本体42,卡接腔41的形状与线材2的形状适配,卡接本体42上具有与卡接腔41连通并用于线材2穿过的开口43,开口43的宽度小于线材2的外径。当卡接件4设于第一凸起31与第三凸起32之间的间隙中时,卡接件4是套设于线材2上,通过将卡接腔41的形状与线材2的形状适配,例如卡接腔41和线材2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可以提高卡接件4套设于线材2上的稳定性,并且卡接本体42的开口43的宽度小于线材2的外径,可以使线材2穿过开口43后被限位在卡接腔41中,防止卡接本体42与线材2脱落,提高卡接件4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卡接本体42包括位于开口43两端的第一端面421和第二端面422,第一端面421平行于第二端面422,使开口43为矩形状开口43,便于线材2顺滑穿过开口4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7,卡接本体42包括位于开口43两端的第一端面421和第二端面422,凸起部5从第一端面421沿卡接件4的第一侧面延伸至第二端面422。也就是说,凸起部5基本上覆盖了卡接件4的第一侧面,通过增大凸起部5,可以增加凸起部5与应变消除结构3的第一凸起3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卡接件4与应变消除结构3的抵接限位效果,进一步提高应变消除结构3和外壳1之间的紧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卡接件4还包括与卡接本体42连接的两个拉拔部44,两个拉拔部44分别位于开口43的两端,通过拉开两个拉拔部44以扩大开口43,即可将卡接件4从线材2上取下,从而解除应变消除结构3和外壳1之间的紧固,以便于提高拆卸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拉拔部44上均设有拆卸孔,以便借助工具伸入拆卸孔中拉开两个拉拔部44,进一步提高拆卸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应变消除结构3还包括设于第三凸起32上的防呆凸起34,外壳1的外表面设有与防呆凸起34相适配的防呆孔13,防呆孔13与通孔12连通。在装配时,只有当防呆凸起34伸入防呆孔13时才能使第三凸起32位于通孔12中和第一凸起31位于容纳腔11中,否则防呆凸起34会与外壳1产生干涉,从而实现应变消除结构3只有一个方向才能够伸入容纳腔11中与卡接件4配合,确保线材2的正面和反面始终朝一个方向设置,实现线材2的正反面防呆。并且,当防呆凸起34伸入防呆孔13时,防呆孔13对防呆凸起34抵接限位,能够防止线材2发生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凸起31的外表面(也即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弧面311,以及连接两个弧面311的至少一个平直面312。具体地,第一凸起31大体呈圆形,第一凸起3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平直面312,该结构设置能够减少第一凸起31在径向截面上的尺寸,在相同物料的情况下有利于增加第一凸起31在轴向方向的尺寸,从而提高第一凸起31的刚性,有利于提高拓展坞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33的结构与第一凸起31的结构相同或相适,也即第二凸起33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平直面,通孔12靠近容置腔的一端与第二凸起33的形状相同。该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凸起33和通孔12上设置相配合的平直面,有利于防止线材2在通孔内转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拓展坞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7,第二凸起33和第三凸起32大体呈圆形。具体地,第一凸起31、第二凸起33和第三凸起32为一体成型于线材2上的同心圆。第二凸起的半径大于第一凸起和第三凸起的半径。外壳1具有向通孔12延伸的抵接凸起14,也即通孔12为阶梯孔,凸起14处对应通孔12的小孔段,凸起14背离第一凸起31的一侧对应通孔12的大孔段,第三凸起32位于通孔12的小孔段内,第二凸起33位于通孔12的大孔段内,且第二凸起33与抵接凸起14背离第一凸起31的一面抵接限位。通过在外壳1上设置向通孔12延伸的抵接凸起14,可以使抵接凸起14处形成第一台阶面,同时第二凸起33的直径大于第三凸起32,也可以使第二凸起33和第三凸起32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二凸起33与抵接凸起14抵接限位使,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应变消除结构3与外壳1的外表面的抵接限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7,外壳1的外表面包括抵接凸起14的第一外表面141,及远离抵接凸起14的第二外表面142,第二凸起33远离第三凸起32的一侧表面与第二外表面142齐平,也就是说,第二凸起33也位于通孔12中,从外壳1的外表面来看,外壳1与应变消除结构3齐平,提高外观的美观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针对本申请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但与本申请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申请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申请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申请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申请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申请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线材组件,用于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组件包括:
线材,所述线材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应变消除结构,所述应变消除结构设置在所述线材上,所述应变消除结构包括沿所述线材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抵接限位;
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卡接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凸起抵接限位,所述卡接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抵接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的第一侧面还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抵接限位;
和/或,所述卡接件为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具有卡接腔的卡接本体,所述卡接腔的形状与所述线材的形状适配,所述卡接本体上具有与所述卡接腔连通并用于所述线材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线材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平行于所述第二端面;
和/或,所述卡接件还包括与所述卡接本体连接的两个拉拔部,两个所述拉拔部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凸起部从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卡接件的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消除结构还包括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消除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凸起上的防呆凸起,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防呆凸起相适配的防呆孔,所述防呆孔与所述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弧面,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弧面的至少一个平直面;
和/或,所述外壳具有向所述通孔延伸的抵接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抵接凸起抵接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包括所述抵接凸起的第一外表面,及远离所述抵接凸起的第二外表面;
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凸起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齐平。
10.一种拓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坞包括外壳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线材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82045.1U CN220873898U (zh) | 2023-09-21 | 2023-09-21 | 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82045.1U CN220873898U (zh) | 2023-09-21 | 2023-09-21 | 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73898U true CN220873898U (zh) | 2024-04-30 |
Family
ID=9082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82045.1U Active CN220873898U (zh) | 2023-09-21 | 2023-09-21 | 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73898U (zh) |
-
2023
- 2023-09-21 CN CN202322582045.1U patent/CN2208738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873898U (zh) | 一种线材组件及拓展坞 | |
CN118299839B (zh) | 线束连接器组件 | |
CN215184555U (zh) | 连接端子、充电座及电动汽车 | |
CN107425356B (zh) |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2991490U (zh) | 一种止位结构及连接器 | |
CN109565127B (zh) | 一种电插接装置及电动汽车 | |
CN205646373U (zh) | 双面连接器 | |
CN214755620U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
CN214957448U (zh) | 一种插座连接器 | |
CN212392411U (zh) |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318482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183893U (zh) | 一种fakra连接器 | |
CN211829288U (zh) |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 |
CN214957447U (zh) | 一种定位胶芯 | |
CN209966624U (zh) | 电动牙刷 | |
CN113270731A (zh) | 连接端子、充电座及电动汽车 | |
CN218215819U (zh) | 连接器和充电设备 | |
CN107768876B (zh) | 耳机插座及电子装置 | |
CN217740921U (zh) | 电连接器的屏蔽罩组件及电连接器 | |
CN215343091U (zh) | 一种连接端子及插座连接器 | |
CN210296730U (zh) | 连接器母座 | |
CN217405832U (zh) |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
CN215816532U (zh) | 一种矩形插头 | |
CN21272578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4313737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