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2977U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32977U CN220832977U CN202321925448.5U CN202321925448U CN220832977U CN 220832977 U CN220832977 U CN 220832977U CN 202321925448 U CN202321925448 U CN 202321925448U CN 220832977 U CN220832977 U CN 2208329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ing
- flange
- bending control
- endoscope
- tractio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手柄以及与手柄连接的插入部,手柄设置有控弯机构,插入部设置有弯曲部,控弯机构设置有至少一根牵引体,牵引体延伸至弯曲部,控弯机构具有与牵引体连接的控弯转盘,控弯转盘沿周向的部分侧面向外突伸形成至少一个凸缘,控弯转盘用于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并致动牵引体,以使牵引体带动弯曲部弯曲,并使牵引体沿着凸缘的边缘移动以增大控弯行程,进而增大弯曲部的控弯角度,由此提升内窥镜的使用性能,降低控弯设计难度,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增大控弯角度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电子内窥镜与内窥镜图像处理器配合使用,常用于不同科室的疾病检查、诊断和治疗中的成像,为医护人员提供手术视野。内窥镜使用时,通过操控控弯机构,使内窥镜前端弯曲部进行弯曲转动,进而实现对不同角度的视野观察。合适的控弯机构,对控弯功能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受限于内窥镜手柄中紧密狭小的空间,单纯通过增大整个控弯机构的尺寸来增大控弯行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不需要通过整个增大控弯机构的尺寸,就能够增大控弯行程的内窥镜,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申请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能够在不增大整个控弯机构尺寸的情况下,增大控弯行程,进而实现更大弯曲角度的视野观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手柄以及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插入部,所述手柄设置有控弯机构,所述插入部设置有弯曲部,所述控弯机构设置有至少一根牵引体,所述牵引体延伸至所述弯曲部,所述控弯机构具有与所述牵引体连接的控弯转盘,所述控弯转盘沿周向的部分侧面向外突伸形成至少一个凸缘;
所述控弯转盘用于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并致动所述牵引体,以使所述牵引体带动所述弯曲部弯曲,并使所述牵引体沿着所述凸缘的边缘移动以增大控弯行程。
可选地,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控弯转盘的预设周向区域内,使得当所述控弯转盘转动时,所述凸缘的部分边缘或者全部边缘能够与所述牵引体接触。
可选地,所述牵引体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牵引体能够通过同一个所述凸缘增大控弯行程,或者,多根所述牵引体能够通过不同的所述凸缘增大控弯行程。
可选地,所述凸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缘的结构相同或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牵引体的近端与所述控弯转盘连接后,所述牵引体沿所述控弯转盘的周向走线并绕过所述凸缘向所述内窥镜的远端方向延伸至所述弯曲部。
可选地,所述凸缘沿周向为尖形结构,或者,所述凸缘沿周向为弧形曲面。
可选地,所述控弯转盘和所述凸缘中的至少一者沿周向设置有线槽。
可选地,所述凸缘与所述控弯转盘沿周向接触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弯转盘的周长。
可选地,所述控弯转盘和所述凸缘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控弯机构还包括转轴和控弯手轮,所述控弯手轮与所述转轴连接并驱动所述控弯转盘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窥镜,其中,控弯机构具有与牵引体连接的控弯转盘,且控弯转盘沿周向的部分侧面向外突伸形成至少一个凸缘,进而当控弯转盘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并致动牵引体,以使牵引体带动弯曲部弯曲时,能够使牵引体沿着凸缘的边缘移动以增大牵引体的控弯行程。如此,可以在不增大整个控弯机构尺寸的情况下增大牵引体的控弯行程,从而实现更大弯曲角度的视野观察,在提升内窥镜的使用性能的同时,降低控弯设计难度,并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手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控弯机构能够增大控弯行程的原理说明;
图5a~图5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b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b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手柄;200-控弯机构;210-控弯转盘;210a-线槽;210b-缺口;211-凸缘;220-转轴;300-插入部;301-弯曲部;400-控弯手轮;500-牵引体;510-固定头;501-对比实施例的控弯长度;502-本实施例的控弯长度;A1-第一方向;A2-第二方向;A3-第三方向;A4-第四方向;a-控弯转盘的理论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此外,术语“近端”通常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靠近患者的一端,“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申请文件所述的“周向”是指围绕控弯转盘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因受到手柄的内部空间的限制而难以增加牵引体控弯行程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包括手柄100以及与手柄100连接的插入部300。插入部300具有至少照明和拍摄功能。内窥镜通过插入部300伸入至人体的自然通道或开孔中,进行体内环境探测,并通过操作位于人体外部的内窥镜手柄100,对位于插入部300远端的弯曲部301进行弯曲角度调节,使弯曲部301在预定方向上进行偏转,帮助医护人员获取更大可视角度范围的观察。
手柄100设置有控弯机构200,控弯机构200设置有至少一根牵引体500,牵引体500延伸至弯曲部301。进一步的,控弯机构200还包括控弯手轮400,转动控弯手轮400来致动牵引体500,便可通过牵引体500控制弯曲部301弯曲。内窥镜使用时,通常配置有至少两根牵引体500,由至少两根牵引体500控制弯曲部301前后或左右或上下偏转。每根牵引体500的远端与弯曲部301连接,每根牵引体500的近端与控弯机构200连接。下面以两根牵引体500进行示范性说明。虽然提及两根牵引体500,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牵引体500也可以是一根或更多,优选为四根。
图1~图4为弯曲部301偏转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当控弯手轮400朝图示第一方向A1转动时,可控制弯曲部301朝第三方向A3弯曲;反之,当控弯手轮400朝图示第二方向A2转动时,可控制弯曲部301朝第四方向A4弯曲;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A2相反,第三方向A3和第四方向A4相反。
请参考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以及图9a~图9b,控弯机构200具有与牵引体500连接的控弯转盘210。控弯转盘210一般具有安装转轴220用的中心孔(未标注),中心孔为通孔或盲孔。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中心孔为通孔。可选地,控弯转盘210还具有安装牵引体500用的线槽210a,线槽210a设置于控弯转盘210沿周向的侧面,线槽210a可以在整个周向上设置,也可以在部分周向上设置。可选地,控弯转盘210还具有缺口210b,便于通过缺口210b手动固定牵引体500,此时,线槽210a可在缺口210b处断开而不连续地在周向上延伸。还应知晓,线槽210a不是必选结构。
控弯转盘210的主体是围绕其中心轴线(中心孔限定)并以一定长度为半径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圆形结构。除此之外,控弯转盘210沿周向的部分侧面向外突伸形成至少一个凸缘211。控弯转盘210和凸缘2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将控弯转盘210和凸缘211一体注塑成型,又或者,控弯转盘210和凸缘211分别加工成型后再组装连接。可选地,控弯转盘210和凸缘211中的至少一者沿周向设置有线槽210a。
可理解的,控弯转盘210的理论轮廓a为圆,增加凸缘211之后,整个控弯转盘210的实际轮廓为非圆曲线,如此,便能够通过凸缘211增大牵引体500的控弯行程,进而增大弯曲部301的控弯角度。更详细地,当控弯转盘210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并致动牵引体500,以使牵引体500带动弯曲部301弯曲时,能够使牵引体500沿着凸缘211的边缘移动,从而增大当前牵引体500的控弯行程。
另外的,可参考图4进行理解。图4示意了控弯手轮400朝第一方向A1转动后,控弯转盘210与上面一根牵引体500的接触状态。为便于理解,虚线501表示没有凸缘211时的牵引体500的控弯长度(实际为弧长),实线502表示有凸缘211时的牵引体500的控弯长度(实际为弧长)。可以看出,控弯转盘210朝第一方向A1转动后,若存在凸缘211,则上面一根牵引体500与凸缘211接触,此时,在转动相同角度的情况下,上面一根牵引体500沿着凸缘211的边缘移动,使沿着凸缘211移动的上面一根牵引体500的控弯长度502明显大于沿着控弯转盘210的理论轮廓a移动的控弯长度501。由此,上面一根牵引体500的行程增大,那么,弯曲部301朝第三方向A3的弯曲角度也变大。
同理,若控弯转盘210朝第二方向A2转动,则下面一根牵引体500与凸缘211接触,由此增大下面一根牵引体500的行程,那么,弯曲部301朝第四方向A4的弯曲角度可以更大。此时,两根牵引体500能够通过同一个凸缘211增大控弯行程,使同一个凸缘211既可以增大上面一根牵引体500的行程,还可以增大下面一根牵引体500的行程,使弯曲部301朝上弯曲和朝下弯曲时的角度都可以更大。
实际上,不同方向的弯曲角度的调节还可以由多个凸缘211来实现,如上面一根牵引体500由对应位置的一个凸缘211来控制,下面一根牵引体500由另外的一个凸缘211来控制,通过这两个凸缘211来分别调节弯曲部301在不同方向上的弯曲角度。因此,多根牵引体500也能够通过不同的凸缘211来增大控弯行程。
本申请可通过控弯机构200增大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弯曲角度,也即,至少一根牵引体500能够沿着对应的一个凸缘211的边缘移动而增大弯曲部301的控弯角度。如此,可以在不增大整个控弯机构200的尺寸,以及不增大手柄100及其内部其他配件(如吸引组件等)尺寸的情况下,增大牵引体500的控弯行程。
进一步的,凸缘211设置在控弯转盘210的预设周向区域内,使得当控弯转盘210转动时,凸缘211的部分边缘或全部边缘能够与牵引体500接触。如此,当控弯转盘210被驱动转动后,凸缘211能够及时接触到牵引体500,使牵引体500沿着凸缘211的至少部分边缘移动。在此,所述的预设周向区域是指控弯转盘210沿周向的某一位置,该位置能够保证控弯转盘210转动时凸缘211的边缘能够接触到牵引体500。另外的,所述的预设周向区域可以是基于多次实验确定的,也可以是基于多次仿真确定的。
应知晓,凸缘2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如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一般设置一个或两个凸缘211即可,而且,凸缘211与控弯转盘210沿周向接触的长度小于控弯转盘210的周长。此外,当凸缘21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凸缘211围绕控弯转盘210的中心轴线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凸缘211的结构相同或不相同,这里的“结构”包括形状和大小。凸缘211主要设置在控弯转盘210上与牵引体500的固定位置相对的一侧,具体地,牵引体500的近端与控弯转盘210连接后,牵引体500沿控弯转盘210的周向走线并绕过凸缘211向内窥镜的远端方向延伸至弯曲部301。此外,当弯曲部301未弯曲时,控弯转盘210便停留在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凸缘211可以接触或不接触牵引体500。
凸缘211可以具有任意合适的形状,对此,本申请不限定。事实上,只要控弯转盘210的侧面有突伸,使得控弯转盘210的实际轮廓不是圆形轮廓即可。虽然示出的凸缘211是尖的或弧形的,但是应该理解,凸缘211可以具有其他或更复杂的构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缘211沿周向为尖形结构,使凸缘211带有尖端。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凸缘211沿周向为弧形结构,使其沿周向为弧形曲面。这些几何构造均能接触并增大牵引体500的控弯长度。
下面通过一些示范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凸缘211的几何形状,这些几何形状均容易加工制作,降低制作成本。
图5a~图5b为控弯机构200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凸缘211的数量为一个,并且凸缘211沿周向为圆弧曲面,凸缘211的圆弧曲面的圆心与控弯转盘210的圆心不重合,而且,凸缘211的圆弧曲面的圆心远离控弯转盘210的圆心设置。此时,可通过一个凸缘211分别调节上下两根牵引体500。在此,凸缘211的圆弧曲面的圆心可设置在控弯转盘210的理论轮廓a上,或者设置在控弯转盘210的理论轮廓a之内或之外,对此,本申请不限定。
图6a~图6b为控弯机构200的另一个实施例,图6a~图6b与图5a~图5b的不同在于,凸缘211的数量增加至两个,每个凸缘211沿周向为圆弧曲面,这两个凸缘211的结构(如形状、大小)相同或不相同。此时,通过两个凸缘211分别调节上下两根牵引体500。
图7a~图7b为控弯机构200的又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凸缘211沿周向为椭圆弧曲面,椭圆弧曲面的圆心与控弯转盘210的圆心重合。这种凸缘211具有更长的边缘,可以显著加大控弯角度。
图8a~图8b为控弯机构200的又一个实施例,图8a~图8b与图5a~图5b的不同在于,此时的凸缘211变形为尖形结构,大体为倒V形。
图9a~图9b为控弯机构200的再一个实施例,图9a~图9b与图8a~图8b的不同在于,凸缘211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凸缘211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虽然本实施例是结合以上所述图形的凸缘211进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认识到,作为一种变型,圆弧形、V形的凸缘211也可以由其它形状的凸缘211代替,其他形状例如还可以是倒U形、S形等。但是圆弧形、椭圆形或V形的凸缘211在结构上更简单,加工制作也更方便。
如上所述,控弯转盘210具有安装转轴220用的中心孔。如此,控弯转盘210通过转轴220与控弯手轮400同轴连接,并驱动控弯转盘210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理解控弯手轮400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弯机构200还包括转轴220,转轴220与控弯转盘210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优选地,转轴220与控弯转盘210一体注塑成型。
控弯机构200可以采用金属或硬质塑料或陶瓷等材料制备。控弯转盘210设置在手柄100的内部。
如图3所示,控弯转盘210上与凸缘211相对的一侧用于固定牵引体500,牵引体500的近端通常自带固定头510,牵引体500通过固定头510与控弯转盘210固定连接。固定头510与控弯转盘2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加限制,如螺丝固定或压接固定或其他固定方式,只要能够保证牵引体500(如绳索、钢丝绳)在实现控弯功能时与控弯转盘210牢固锁紧。本实施例中,每根牵引体500经由线槽210a走线,最终将牵引体500的近端在缺口210b处与控弯转盘210固定。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窥镜,其中,将控弯机构具有与牵引体连接的控弯转盘,且控弯转盘沿周向的部分侧面向外突伸形成至少一个凸缘,进而当控弯转盘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并致动牵引体,以使牵引体带动弯曲部弯曲时,能够使牵引体沿着凸缘的边缘移动以增大牵引体的控弯行程。如此,可以在不增大整个控弯机构尺寸的情况下增大牵引体的控弯行程,从而实现更大弯曲角度的视野观察,在提升内窥镜的使用性能的同时,降低控弯设计难度,并节省成本。
还需说明的是,通常内窥镜上插入部的管径越粗,实现较大控弯角度时越难,而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的解决粗规格内窥镜的控弯问题。还应当认识到,本申请提供的控弯机构能够适用于各种内窥镜,应用范围广。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以及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插入部,所述手柄设置有控弯机构,所述插入部设置有弯曲部,所述控弯机构设置有至少一根牵引体,所述牵引体延伸至所述弯曲部,所述控弯机构具有与所述牵引体连接的控弯转盘,所述控弯转盘沿周向的部分侧面向外突伸形成至少一个凸缘;
所述控弯转盘用于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并致动所述牵引体,以使所述牵引体带动所述弯曲部弯曲,并使所述牵引体沿着所述凸缘的边缘移动以增大控弯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控弯转盘的预设周向区域内,使得当所述控弯转盘转动时,所述凸缘的部分边缘或者全部边缘能够与所述牵引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体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牵引体能够通过同一个所述凸缘增大控弯行程,或者,多根所述牵引体能够通过不同的所述凸缘增大控弯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缘的结构相同或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体的近端与所述控弯转盘连接后,所述牵引体沿所述控弯转盘的周向走线并绕过所述凸缘向所述内窥镜的远端方向延伸至所述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沿周向为尖形结构,或者,所述凸缘沿周向为弧形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转盘和所述凸缘中的至少一者沿周向设置有线槽。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与所述控弯转盘沿周向接触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弯转盘的周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转盘和所述凸缘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机构还包括转轴和控弯手轮,所述控弯手轮与所述转轴连接并驱动所述控弯转盘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25448.5U CN220832977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内窥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25448.5U CN220832977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内窥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32977U true CN220832977U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76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25448.5U Active CN220832977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32977U (zh) |
-
2023
- 2023-07-21 CN CN202321925448.5U patent/CN2208329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70685B2 (ja) |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機構 | |
US4834069A (en) | Endoscope with improved inserting portion | |
CN102038998B (zh) | 具有旋转锁的导管护套导引器 | |
US20130041222A1 (en) | Endoscope | |
JPH03264039A (ja) | 可撓管用アングル | |
US20070161860A1 (en) | Flexible tube for endoscope | |
CN113907849B (zh) | 套管组件和超声刀 | |
CN111528769A (zh) | 一种医用内窥镜装置 | |
CN212438544U (zh) | 一种医用内窥镜装置 | |
CN220832977U (zh) | 内窥镜 | |
CN114886362A (zh) | 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 |
CN115969295A (zh) | 一种内窥镜复合插入部的刚度调节机构及内窥镜 | |
JP2005304586A (ja) | 側方視型内視鏡の先端部 | |
EP3960112A1 (en) | Endoscope and operation arm | |
CN113081243A (zh) | 一种可视可控弯乳头切开刀 | |
CN112120652A (zh) | 一种定向弯曲的内窥镜导管结构 | |
CN112205951A (zh) | 一种定向弯曲的内窥镜导管 | |
CN115553689A (zh) | 内窥镜手柄 | |
CN221180356U (zh) | 一种内窥镜及其一体式蛇骨 | |
CN215777929U (zh) | 一种可万向调节的软质内窥镜 | |
CN115708921A (zh) |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输送系统的手柄及输送系统 | |
JP2950131B2 (ja) | 経処置具挿通チャンネル型超音波プローブ | |
CN219742877U (zh) | 绳索换向装置及手术器械 | |
JP3745562B2 (ja) | 細径プローブ | |
JP2002291686A (ja) |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