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7234U - 锁装置、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和汽车遮阳篷 - Google Patents
锁装置、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和汽车遮阳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67234U CN220667234U CN202322092488.2U CN202322092488U CN220667234U CN 220667234 U CN220667234 U CN 220667234U CN 202322092488 U CN202322092488 U CN 202322092488U CN 220667234 U CN220667234 U CN 2206672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shaft core
- jaw
- awning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锁装置、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和汽车遮阳篷。其中,锁装置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第二半壳体以及腔体;轴芯孔,设置在第一半壳体或第二半壳体的壁部;锁,包括插设在轴芯孔中并与轴芯孔转动连接的轴芯、沿着轴芯轴向延伸的钥匙孔以及设置在轴芯末端的公锁扣;母锁扣,与公锁扣相适配,设置在与轴芯孔所在的半壳体的另一半壳体的内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形成了一个腔体,能够在待锁定对象外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而这个保护屏障,只有通过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因此,基于这个保护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被盗窃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锁装置、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和汽车遮阳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汽车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给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城镇化人口的集中,城市中所配套的车位难以满足需求,也带来了停车难的问题,尤其是地下车库数量有限,导致大量的车辆只能停在户外。
由于夏季阳光强烈,停在户外的车辆在遭受太阳的暴晒时会导致车内温度过高。一方面会降低驾乘人员在进入车内后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车内温度的升高会加速车内皮具塑料制品线路等老化。另外,在高温下,座椅塑料等车内装饰品可能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对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市面上陆续出现了多款汽车遮阳篷。但这些汽车遮阳篷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需要人工打开和关闭遮阳篷,打开和关闭遮阳篷的过程不便捷。(2)遮阳篷拆装过程繁琐;(3)拆装遮阳篷的过程可能会对车辆造成划伤。
为了解决遮阳篷拆装过程繁琐和拆装遮阳篷的过程可能会对车辆造成划伤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695396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全自动遮阳篷,其通过对吸盘抽真空的方式将遮阳篷固定在车顶,以实现车顶免打孔,安装拆卸不伤车,无痕安装的目的。然而,在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辆的颠簸容易导致吸盘的真空环境被破坏,导致吸盘与车顶脱离。
另外,由于遮阳篷安装在车顶,其暴露在车外,存在一定的被盗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锁装置,以提升遮阳篷的安全性,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遮阳篷缺乏防护装置,导致可能出现设备被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锁装置,所述锁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第二半壳体以及由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限定形成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腔体;
轴芯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或所述第二半壳体的壁部;
锁,包括插设在所述轴芯孔中并与所述轴芯孔转动连接的轴芯、沿着所述轴芯轴向延伸的钥匙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轴芯末端的公锁扣;
母锁扣,与所述公锁扣相适配,设置在与所述轴芯孔所在的半壳体的另一半壳体的内壁;通过驱动所述轴芯转动,使得所述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啮合或解除啮合,以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部的第一缺口和位于所述第二半壳体顶部的第二缺口共同构成所述顶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公锁扣和所述母锁扣形成为能够啮合的勾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部分伸入所述顶部开口中,部分位于所述顶部开口之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形成了一个腔体,能够在待锁定对象外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而这个保护屏障,只有通过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因此,基于这个保护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被盗窃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遮阳篷锁紧器,以解决通过吸盘固定汽车遮阳篷的方式,吸盘的真空环境易被破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权利要求所述的锁装置,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位于所述腔体内;
松紧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和/或所述第二夹爪朝向或远离彼此移动,以夹紧或松开被夹持对象。
该汽车遮阳篷锁紧器一方面可以实现车顶免打孔,安装拆卸不伤车,实现无痕安装,另一方面,解决了因吸盘的真空环境易被破坏,导致吸盘与车顶脱离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松紧部包括:
螺纹孔和光孔,对齐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上;
螺栓,其螺杆部从所述光孔伸入所述螺纹孔中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孔为台阶孔;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台阶孔的沉头孔部内,所述螺栓的螺杆部分从所述台阶孔的通孔部延伸至所述螺纹孔内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的张口方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对合形成一个与被夹持对象的形状适配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空间为的顶部为水平结构,空间的两侧为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遮阳篷,以提高现有的汽车遮阳篷的防盗性能和安装在车顶时的牢固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篷,包括遮阳篷主体和所述的汽车遮阳篷锁紧器;所述汽车遮阳篷锁紧器设置在所述遮阳篷主体的底部两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一;
图3是图1的爆炸图二;
图4是汽车遮阳篷锁紧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除去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爆炸图;
图7是汽车遮阳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半壳体;12第二半壳体;13顶部开口;14底部开口;20轴芯孔;31轴芯;32钥匙孔;33公锁扣;34母锁扣;11a第一缺口;12a第二缺口;33公锁扣;34母锁扣;40安装块;51第一夹爪;52第二夹爪;53螺纹孔;54光孔;55螺栓;100遮阳篷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锁装置,如图1-图3所示,所述锁装置包括:壳体、轴芯孔20、锁和母锁扣34。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11、第二半壳体12以及由所述第一半壳体11和所述第二半壳体12限定形成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顶部开口13和底部开口14的腔体。
所述轴芯孔20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11或所述第二半壳体12的壁部。所述锁包括插设在所述轴芯孔20中并与所述轴芯孔20转动连接的轴芯31、沿着所述轴芯31轴向延伸的钥匙孔32以及设置在所述轴芯31末端的公锁扣33。
所述锁还包括与所述公锁扣33相适配的母锁扣34,所述母锁扣34设置在与所述轴芯孔20所在的半壳体的另一半壳体的内壁。例如,若母锁扣34设置在第一半壳体11上,则公锁扣33设置在第二半壳体12上;若母锁扣34设置在第二半壳体12上,则公锁扣33设置在第一半壳体11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的公锁扣33和母锁扣34的设置位置是对于一对公锁扣33和母锁扣34而言的。当然,可以设置两对公锁扣33和母锁扣34。总而言之,在一对公锁扣33和母锁扣34中,公锁扣33和母锁扣34的设置的半壳体的位置是不同的。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公锁扣33和所述母锁扣34形成为能够啮合的勾形结构。
通过驱动所述轴芯31转动,使得所述公锁扣33与所述母锁扣34啮合或解除啮合,以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一半壳体11和所述第二半壳体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壳体11和所述第二半壳体12形成了一个腔体,能够在待锁定对象外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而这个保护屏障,只有通过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因此,基于这个保护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被盗窃的情况发生。
在实际使用中,将待保护对象安放在腔体内,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后文的第一夹爪51、第二夹爪52等结构安放在腔体内。随后对合所述第一半壳体11和所述第二半壳体12。将钥匙插入钥匙孔32中,驱动轴芯31转动,使得公锁扣33扣合在所述母锁扣34上,实现对所述第一半壳体11和所述第二半壳体12的锁定。再次驱动公锁扣33或反向旋转公锁扣33,实现对所述第一半壳体11和所述第二半壳体12的解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开口13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心。所述第一半壳体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缺口11a,所述第二半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缺口12a。所述第一缺口11a和所述第二缺口12a对合后构成所述的顶部开口13。
为了便于壳体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块40。安装块40可通过螺栓和螺母实现与壳体和汽车遮阳篷可拆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块40部分伸入所述顶部开口13中,部分位于所述顶部开口13之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如图4和图5所示,该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爪51和第二夹爪52、松紧部以及前述中的锁装置。
所述第一夹爪51和所述第二夹爪52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松紧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51和/或所述第二夹爪52朝向或远离彼此移动,以夹紧或松开被夹持对象。即,所述松紧部可以驱动一个夹爪靠近另一个夹爪,也可以驱动两个夹爪相互靠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地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驱动第一夹爪51靠近或远离第二夹爪52的夹紧和松开方式。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夹爪51和所述第二夹爪52的张口方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14。
所述第二夹爪52的根部与壳体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爪52根部与所述壳体的安装块40固定连接。具体可通过紧固件(螺栓、螺母)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夹爪51和所述第二夹爪52对合形成一个与被夹持对象的形状适配的空间60。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空间60的顶部为水平结构,空间的两侧为弧形结构。这种形状的空间60的优点在于:无论被夹持对象的形状是圆形的还是矩形的,都能被夹紧。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空间60从上至下,先变大后逐渐减小。这样的空间布置可以有效防止被夹持对象脱离空间。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遮阳篷锁紧器是用于将汽车遮阳篷安装在车辆顶部的载体。通过夹紧在车辆顶部的横杆上,实现对汽车遮阳篷锁紧器的固定。在这里,前述中的被夹持对象即为车辆顶部的横杆。
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松紧部包括:螺纹孔53、光孔54以及螺栓55。所述螺纹孔53、光孔54对齐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51和所述第二夹爪52上。所述螺栓55的螺杆部从所述光孔54伸入所述螺纹孔53中并与所述螺纹孔53螺纹连接。通过驱动所述螺栓55正转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夹爪51逐渐靠近所述第二夹爪52,实现对待夹持对象的夹紧。驱动所述螺栓55反转,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夹爪51逐渐远离所述第二夹爪52,实现对待夹持对象的松开。
优选地,所述光孔54选用台阶孔。所述螺栓55的头部位于所述台阶孔的沉头孔部内,所述螺栓55的螺杆部分从所述台阶孔的通孔部延伸至所述螺纹孔53内并与所述螺纹孔53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汽车遮阳篷,如图7所示,所述汽车遮阳篷包括遮阳篷主体100和所述的汽车遮阳篷锁紧器;所述汽车遮阳篷锁紧器设置在所述遮阳篷主体100的底部两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11)、第二半壳体(12)以及由所述第一半壳体(11)和所述第二半壳体(12)限定形成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顶部开口(13)和底部开口(14)的腔体;
轴芯孔(20),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11)或所述第二半壳体(12)的壁部;
锁,包括插设在所述轴芯孔(20)中并与所述轴芯孔(20)转动连接的轴芯(31)、沿着所述轴芯(31)轴向延伸的钥匙孔(32)以及设置在所述轴芯(31)末端的公锁扣(33);
母锁扣(34),与所述公锁扣(33)相适配,设置在与所述轴芯孔(20)所在的半壳体的另一半壳体的内壁;通过驱动所述轴芯(31)转动,使得所述公锁扣(33)与所述母锁扣(34)啮合或解除啮合,以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一半壳体(11)和所述第二半壳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口(13)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半壳体(11)的顶部的第一缺口(11a)和位于所述第二半壳体(12)顶部的第二缺口(12a)共同构成所述顶部开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锁扣(33)和所述母锁扣(34)形成为能够啮合的勾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块(40);所述安装块(40)部分伸入所述顶部开口(13)中,部分位于所述顶部开口(13)之外。
5.一种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爪(51)和第二夹爪(52);
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装置,所述第一夹爪(51)和所述第二夹爪(52)位于所述腔体内;
松紧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51)和/或所述第二夹爪(52)朝向或远离彼此移动,以夹紧或松开被夹持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部包括:
螺纹孔(53)和光孔(54),对齐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51)和所述第二夹爪(52)上;
螺栓(55),其螺杆部从所述光孔(54)伸入所述螺纹孔(53)中并与所述螺纹孔(53)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孔(54)为台阶孔;所述螺栓(55)的头部位于所述台阶孔的沉头孔部内,所述螺栓(55)的螺杆部分从所述台阶孔的通孔部延伸至所述螺纹孔(53)内并与所述螺纹孔(53)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51)和所述第二夹爪(52)的张口方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1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51)和所述第二夹爪(52)对合形成一个与被夹持对象的形状适配的空间(60);
优选地,所述空间为的顶部为水平结构,空间的两侧为弧形结构。
10.一种汽车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遮阳篷包括遮阳篷主体(100)和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遮阳篷锁紧器;所述汽车遮阳篷锁紧器设置在所述遮阳篷主体(100)的底部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92488.2U CN220667234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锁装置、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和汽车遮阳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92488.2U CN220667234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锁装置、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和汽车遮阳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67234U true CN220667234U (zh) | 2024-03-26 |
Family
ID=90343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092488.2U Active CN220667234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锁装置、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和汽车遮阳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67234U (zh) |
-
2023
- 2023-08-04 CN CN202322092488.2U patent/CN2206672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51849A (en) | Motor vehicle accessory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protecting the vehicle against theft | |
US5862688A (en) | Locking device | |
US20120167710A1 (en) | Pedal-crank assembly for bicycles | |
CN2470216Y (zh) | 摩托车双撑锁 | |
US5842360A (en) | Automobile security device | |
CN220667234U (zh) | 锁装置、汽车遮阳篷锁紧器和汽车遮阳篷 | |
CN200951751Y (zh) | 汽车及轮胎防盗装置 | |
CN102795278B (zh) | 一种新型驻车自动落锁防盗装置 | |
CN220314691U (zh) | 汽车遮阳篷夹持器和汽车遮阳篷 | |
EP3409569B1 (en) | Bike lock | |
CN2929097Y (zh) | 一种机动车车轮锁 | |
CN222253546U (zh) | 一种免钥匙开启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尾箱 | |
CN2578488Y (zh) | 车辆防盗锁 | |
CN222066453U (zh) | 一种自行车锁 | |
CN2507746Y (zh) | 一种自行车转向防盗双保险锁 | |
CN222570604U (zh) | 汽车遮阳篷多功能防盗扳手 | |
CN217783209U (zh) | 一种汽车前盖锁双开装置 | |
CN220054021U (zh) | 一种电动车防盗电池装置 | |
CN220518133U (zh) | 载具辅助灯用防盗支架及辅助灯 | |
KR0134413B1 (ko) | 스프링에 의해서 완충 고정되는 스페어 타이어 고정장치 | |
CN2361513Y (zh) | 插入式锁轮器 | |
CN2595958Y (zh) | 固定式防盗锁 | |
CN218912559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摩托车的头盔锁 | |
CN2245559Y (zh) | 机动三轮车驻车防盗装置 | |
JPH1016844A (ja) | ワイヤ式ハンドルロッ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