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3447U - 鳍片式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鳍片式散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93447U CN220493447U CN202322087648.4U CN202322087648U CN220493447U CN 220493447 U CN220493447 U CN 220493447U CN 202322087648 U CN202322087648 U CN 202322087648U CN 220493447 U CN220493447 U CN 2204934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fin
- substrate
- section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鳍片式散热器,鳍片式散热器具有一基板、至少一第一导热件、一第二导热件、及一散热鳍片组件。基板连接于热源。第一导热件为一弯曲的热管,并具有一吸热段及两散热段。吸热段连接于基板。散热段分别连接于吸热段的相对两端。第二导热件连接于吸热段,并具有至少一延伸导热部及一连接导热部。连接导热部与基板共同环绕包围散热段。延伸导热部为一热管并以远离基板延伸。散热鳍片组件连接且被各散热段及各延伸导热部穿设。借此第一导热件与第二导热件能分摊与加速热能传导,使得热源能更加高效地进行散热,从而发挥更高的效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器,特别是关于一种鳍片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迅速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效能及运算能力越发强大。然而强大的效能与运算能力使电子设备散发更多的热能。热能会使电子设备的工作温度提升,进一步影响电路运作以及提升能耗。所以处理散热问题乃是必要之务。
鳍片散热器为一种现有的散热技术。鳍片散热器具有多个金属片体及一导热基座。各个金属片体平行并排,且其中一金属片体连接于导热基座。一发热源件,如中央处理器(英语: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或图形处理器(英语:GraphicsProcessing Unit,缩写:GPU)等,连接于导热基座,将热能通过热传导传到鳍片散热器的各个金属片体上。通常会有一冷源另外连接于鳍片散热器上,例如水冷管或是空冷风扇,借此与鳍片散热器进行热交换,以达成散热效果。
然而随着新一代高速数据处理及快速运算的发热元件的推出,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亦随之增加,现有的鳍片散热器效果愈发不堪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鳍片式散热器,能用于更加高效地进行散热。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鳍片式散热器,其用以对一热源进行散热,并具有:
一基板,其具有:
一侧面,其连接于该热源;
至少一第一导热件,其具有:
一吸热段,其连接于该基板,并具有相对两端;
两散热段,其分别连接于该吸热段的相对两端,并以远离该基板延伸;
一第二导热件,其连接于该吸热段,并具有:
至少一延伸导热部,其以远离该基板延伸;
一散热鳍片组件,其具有:
数个散热鳍片,其彼此对齐排列;各该散热鳍片具有:
一第一片段,其具有相对两端,并具有:
至少一第一孔洞,其设置于该第一片段;各该散热鳍片上的该至少一第一孔洞彼此对齐;所有相互对齐的该第一孔洞共同被其中一该延伸导热部穿过;
二第二片段,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片段的相对两端,并分别具有:
至少一第二孔洞,其设置于该第二片段上;各该散热鳍片上的该至少一第二孔洞彼此对齐;所有相互对齐的该第二孔洞共同被其中一该第一导热件的其中一该散热段穿过。
通过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第一导热件与第二导热件能分摊与加速热能传导,使得热源能更加高效地进行散热,从而发挥更高的效能。
如前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该鳍片式散热器具有数个该第一导热件;各该吸热段并排于该基板上。
如前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中各该散热鳍片具有:
数个延伸孔;各该散热鳍片上的各该延伸孔连通于各该散热鳍片上的各该第一孔洞或各该第二孔洞。
如前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中各该散热鳍片具有:
数个环状凸片,其分别环设于各该孔洞,并环绕连接于该散热段或该延伸导热部。
如前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中,该第二导热件具有:
一连接导热部,其连接于该延伸导热部,并连接于该吸热段;
该基板连接于该连接导热部,并与该连接导热部共同环绕包围该散热段。
如前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中该延伸导热部为一热管。
如前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导热件为一热管。
如前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中,该连接导热部具有:
一第一侧面,其贴合于该基板,且该第一侧面与该基板共同环绕包围该散热段;
一第二侧面,其相对于该第一侧面,且该第二侧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一侧面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第一导热件、与第二导热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基板
11:侧面
20:第一导热件
21:吸热段
22:散热段
30:第二导热件
31:延伸导热部
32:连接导热部
40:散热鳍片组件
41:散热鳍片
42:第一片段
43:第二片段
421:第一孔洞
431:第二孔洞
412:延伸孔
413:环状凸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鳍片式散热器,其用以对一热源进行散热。鳍片式散热器具有一基板10、至少一第一导热件20、一第二导热件30、及一散热鳍片组件40。
基板10具有一侧面11。侧面11连接于热源,热源通过热传导将散发的热能通过基板10传递到鳍片式散热器上。
第一导热件20具有吸热段21及两散热段22。吸热段21连接于基板10,并具有相对两端。散热段22分别连接于吸热段21的相对两端,并以远离基板10延伸。第一导热件20为一弯曲的热管,吸热段21及两散热段22组成一ㄩ字型或U字型的热管。本实施例中,鳍片式散热器具有数个第一导热件20,各吸热段21彼此并排且平行地贴合于基板10上。基板10将热能传递至吸热段21上,再由吸热段21通过热管的结构将热能传递至两端的散热段22。
第二导热件30连接于吸热段21,并具有至少一延伸导热部31及一连接导热部32。各延伸导热部31为一热管,并以远离基板10延伸。连接导热部32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贴合于基板10且与基板10共同环绕包围散热段22。延伸导热部31与连接导热部32连接于第二侧面。第二侧面的面积大于第一侧面的面积。连接导热部32用以吸收散热段22及基板10上的热能,并将热能传递至延伸导热部31上,再由延伸导热部31的热管结构将热能传递出去。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导热部32为板体,且连接导热部32由多个不同大小的板体以阶梯的形式由小到大堆叠而成,借此能扩大表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散热鳍片组件40连接且被各散热段22及各延伸导热部31穿设。请参考图2、图4、及图5。散热鳍片组件40具有数个散热鳍片41。各散热鳍片41彼此对齐排列。散热鳍片分为一第一片段42及两第二片段43,并具有数个延伸孔412、及数个环状凸片413。第一片段42具有相对两端,并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421。第一孔洞421设置于第一片段42。所有散热鳍片上的第一孔洞421彼此对齐。所有相互对齐的第一孔洞421被其中一延伸导热部31穿过。两第二片段43分别连接于第一片段42的相对两端,并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二孔洞431。第二孔洞431设置于第二片段43上。各散热鳍片上的第二孔洞431彼此对齐。相互对齐的第二孔洞431共同被其中一第一导热件20的其中一散热段22穿过。
各延伸孔412分别连通于各第一孔洞421或各第二孔洞431。各延伸孔412于散热鳍片组件40上对齐排列,借此形成一条流道。各环状凸片413环设于各第一孔洞421或各第二孔洞431,并环绕连接于穿过各第一孔洞421的散热段22或穿过各第二孔洞431的延伸导热部31。散热段22与延伸导热部31分别通过各第一孔洞421与各第二孔洞431及其周围的环状凸片413将热能传导到散热鳍片41上。
当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组件40装设一空冷装置,如风扇,将冷空气通往各散热鳍片41之间,并且冷空气能通过延伸孔412形成的流道,与散热鳍片41、散热段22、及延伸导热部31进行热交换,以此达到散热效果。
从热能传递的角度出发,热源通过接触基板10的侧面11将热能传至基板10。再由基板10将热能传递至第一导热件20及第二导热件30。第一导热件20通过延伸出去的散热段22的热管结构将热能传递至散热鳍片组件40上。第二导热件30通过延伸出去延伸导热部31的热管结构将热能传递至散热鳍片组件40上。最后再由空冷装置进行热交换当热能带离鳍片式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导热件20与第二导热件30能分摊与加速热能传导,使得热源能更加高效地进行散热,从而发挥更高的效能。环状凸片413增加散热鳍片41与第一导热件20及第二导热件30的接触面积,使热传导更加高效。
Claims (8)
1.一种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用以对一热源进行散热,并具有:
一基板,其具有:
一侧面,其连接于该热源;
至少一第一导热件,其具有:
一吸热段,其连接于该基板,并具有相对两端;
两散热段,其分别连接于该吸热段的相对两端,并以远离该基板延伸;一第二导热件,其连接于该吸热段,并具有:
至少一延伸导热部,其以远离该基板延伸;
一散热鳍片组件,其具有:
数个散热鳍片,其彼此对齐排列;各该散热鳍片具有:
一第一片段,其具有相对两端,并具有:
至少一第一孔洞,其设置于该第一片段;各该散热鳍片上的该至少一第一孔洞彼此对齐;所有相互对齐的该第一孔洞共同被其中一该延伸导热部穿过;
二第二片段,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片段的相对两端,并分别具有:
至少一第二孔洞,其设置于该第二片段上;各该散热鳍片上的该至少一第二孔洞彼此对齐;所有相互对齐的该第二孔洞共同被其中一该第一导热件的其中一该散热段穿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鳍片式散热器具有数个该第一导热件;各该吸热段并排于该基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具有:
数个延伸孔;各该散热鳍片上的各该延伸孔连通于各该散热鳍片上的各该第一孔洞或各该第二孔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具有:
数个环状凸片,其分别环设于各该孔洞,并环绕连接于该散热段或该延伸导热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热件具有:
一连接导热部,其连接于该延伸导热部,并连接于该吸热段;
该基板连接于该连接导热部,并与该连接导热部共同环绕包围该散热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延伸导热部为一热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导热件为一热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导热部具有:
一第一侧面,其贴合于该基板,且该第一侧面与该基板共同环绕包围该散热段;
一第二侧面,其相对于该第一侧面,且该第二侧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一侧面的面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207518U TWM649319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鰭片式散熱器 |
TW112207518 | 2023-07-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93447U true CN220493447U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2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087648.4U Active CN220493447U (zh) | 2023-07-19 | 2023-08-04 | 鳍片式散热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93447U (zh) |
TW (1) | TWM649319U (zh) |
-
2023
- 2023-07-19 TW TW112207518U patent/TWM649319U/zh unknown
- 2023-08-04 CN CN202322087648.4U patent/CN220493447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49319U (zh) | 2023-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05053A (zh) | 散热模组 | |
CN100499977C (zh) | 散热装置 | |
TW201024982A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TW201143590A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7331185B2 (en) | Heat radiator having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 |
CN103906413B (zh) | 散热模块 | |
CN211090362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2036536B (zh) | 散热装置 | |
CN203444409U (zh) | 散热器 | |
CN220493447U (zh) | 鳍片式散热器 | |
WO2018196141A1 (zh) | 一种功率放大器 | |
CN201476667U (zh) | 可增加散热面积的热管式散热鳍片 | |
CN219936382U (zh) | 一种新型散热模组、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 |
CN212061096U (zh) | 水冷散热装置及扩充卡组件 | |
TW201222216A (en) | Computer system and heat sink thereof | |
CN209563078U (zh) | 可调换散热鳍片的服务器用散热片 | |
TWI273379B (en) | Heat sink module | |
CN216927549U (zh) | 计算机cpu用高效散热装置 | |
TWM612965U (zh) | 水冷頭附加鰭片散熱器 | |
CN219269413U (zh) |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 |
TW200911099A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 |
CN214791873U (zh) | 一种散热器及空调器 | |
CN218601773U (zh) | 一种双层导热铆压直触散热器 | |
CN221409608U (zh) | 一种均温板结构 | |
CN221151872U (zh) | 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