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9977C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99977C CN100499977C CNB2006100332727A CN200610033272A CN100499977C CN 100499977 C CN100499977 C CN 100499977C CN B2006100332727 A CNB2006100332727 A CN B2006100332727A CN 200610033272 A CN200610033272 A CN 200610033272A CN 100499977 C CN100499977 C CN 10049997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radiating fin
- plate
- heat abstractor
- infrabasal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吸热板,一导热体置于吸热板上,该导热体包括一与吸热板接触的下基板,一与下基板平行且相隔设置的上基板,一传热板连接下基板与上基板,该上基板朝向下基板垂直设有若干第一散热鳍片,若干第二散热鳍片垂直设于上基板顶部,还包括至少一热管,该热管包括一夹置于导热体上基板顶部与第二散热鳍片之间的冷凝段,该冷凝段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鳍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如中央处理器)运行时产生大量热,而使其本身及系统温度升高,继而导致其运行性能下降。为确保电子元件正常运行,通常在电子元件上安装散热器,排出其所产生的热量。
一种传统的散热器包括一与电子元件接触的底板、设于底板上的若干散热片以及安装于散热片顶部的一风扇。电子元件运行产生的热量被底板吸收后,再通过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以冷却电子元件,风扇运行产生气流吹向散热片以加速热量的散失。为提升散热性能,通常通过增加散热片尺寸来增加散热器的表面积。然而,增加散热片的尺寸将一方面会使散热器体积增大从而占用系统更多的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受到加工工艺的限制。
此外,传统散热器中由于其顶部距离电子元件较远,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经底板不能快速由散热器的底部传向顶部,致使散热器顶部利用率低,影响散热器的整体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快速将热量由散热器底部传至其顶部的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吸热板,一导热体置于吸热板上,该导热体包括一与吸热板接触的下基板,一与下基板平行且相隔设置的上基板,一传热板连接下基板与上基板,该上基板朝向下基板垂直设有若干第一散热鳍片,若干第二散热鳍片垂直设于上基板顶部,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热管,该热管包括一夹置于导热体上基板顶部与第二散热鳍片之间的冷凝段,该冷凝段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鳍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散热装置的导热体设有连接上基板与下基板的传热板,使热量快速传递至导热体顶部,该导热体顶部分别设置有朝下与朝上设置的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使传递至导热体顶部的热量快速传向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从而将热量散发,散热装置的总体散热性能得以提升。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揭露本发明散热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该散热装置用以对中央处理器(图未示)等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其包括一散热器10及一安装于散热器10一侧的风扇20。该散热器10包括一与电子元件接触的吸热板12,一置于吸热板12上导热体30,若干平行的第一散热鳍片36由导热体30延伸而出,若干第二散热鳍片38置于导热体30顶部,三U形热管40连接吸热板12、导热体30及第二散热鳍片38。
请参阅图3,该吸热板12呈矩形平板状,具有一与电子元件接触的底面120及一顶面122,该顶面122形成有三沟槽124,该吸热板12四角水平向外延伸有四耳部126,可供套设有弹簧60的螺钉元件50穿过以将散热器10固定于一电路板(图未示)上。
该导热体30呈“工”字形,其包括一与吸热板12接触的下基板32,一与下基板32平行且分隔设置的上基板34,一垂直连接下基板32与上基板34的传热板33,上述第一散热鳍片36自上基板34的下表面朝向下基板32垂直延伸而出,其间形成若干第一气流通道。该导热体30的上基板34、下基板32、传热板33及设于上基板34的第一散热鳍片36是通过铝挤加工方式一体成型,该第一散热鳍片36的自由端距下基板32有一间距,且该第一散热鳍片36的自由端位于下基板32之上,该上基板34沿垂直于第一散热鳍片36方向的长度较下基板32长,该上基板34的顶面形成有一对沟槽342,该下基板32的底面对应吸热板12顶部122的沟槽124形成有三沟槽(图未示)。其中传热板33垂直连接下基板32与上基板34中部从而使上述第一散热鳍片36分列于该传热板33两侧。第二散热鳍片38垂直结合于导热体30上基板34的顶面,该第二散热鳍片38平行于第一散热鳍片36,其间形成若干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散热鳍片38底面对应上
基板34顶面的沟槽342形成有一对沟槽382,一贯穿孔380形成于第二散热鳍片38沟槽342的上方。
该热管40包括一对第一热管42及一第二热管44,该第一及第二热管42,44分别包括一蒸发段420,440,一平行于蒸发段420,440的冷凝段422,442及一连接段423,443连接蒸发段420,440与冷凝段422,442。该冷凝段422、442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鳍片36、38。其中,第一及第二热管42,44的蒸发段420,440收容于吸热板12的沟槽124与导热体30下基板32的沟槽共同形成的通道中,从而使吸热板12与导热体30底面热连接;第一热管42的冷凝段422收容于导热体30上基板34的沟槽342与第二散热鳍片38的沟槽382共同形成的通道中;第二热管44的冷凝段442穿过第二散热鳍片38的贯穿孔380。
该风扇20安装于散热器10一侧,该风扇20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36,38形成的气流通道方向一致,使其产生的气流吹向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36,38的气流通道中以提升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36,38的散热效率。
该散热装置应用于发热电子元件时,吸热板12的底面120接触电子元件吸收热量;吸热板12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其上第一及第二热管42,44的蒸发段420,440;蒸发段420,440吸收的一部分热量传递至与其接触的导热体30的下基板32上,然后通过与下基板32相连的传热板33将下基板32上的热量迅速传递至导热体30的上基板34上,再由上基板34传递至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36,38上而将热量散发;第一热管42的蒸发段420吸收的另一部分热量通过其连接段423及冷凝段422直接传至导热体30顶面与第二散热鳍片38的底面,导热体30顶面的热量迅速传递至第一散热鳍片36,如此热量通过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36,38向外散发;第二热管44的蒸发段440吸收的另一部分热量通过其连接段443及冷凝段442直接传至第二散热鳍片38而向外散发。
本发明散热装置采用呈“工”状的铝挤型导热体30及与热管40相结合,使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至散热器10的顶部,加速热量的传递,从而更快速更有效并且更及时的把热量带走,提高整个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Claims (12)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吸热板,一导热体置于吸热板上,该导热体包括一与吸热板接触的下基板,一与下基板平行且相隔设置的上基板,一传热板连接下基板与上基板,该上基板朝向下基板垂直设有若干第一散热鳍片,若干第二散热鳍片垂直设于上基板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热管,该热管包括一夹置于导热体上基板顶部与第二散热鳍片之间的冷凝段,该冷凝段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鳍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之间与第二散热鳍片之间分别形成气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自由端位于所述下基板之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沿垂直于第一散热鳍片方向的长度较所述下基板长。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平行分布于导热体传热板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连接上基板与下基板的中部,使导热体呈“工”字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自由端与下基板之间有一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平行于第二散热鳍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板及第一散热鳍片由铝挤加工方式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包括一夹置于吸热板与导热体的下基板之间的蒸发段及一位于蒸发段与所述冷凝段之间的连接段,该蒸发段与冷凝段相互平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热管,该另一热管包括一夹置于吸热板与导热体的下基板之间的蒸发段,一贯穿第二散热鳍片的冷凝段及一位于蒸发段与冷凝段之间的连接段,该蒸发段与冷凝段相互平行。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置于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一侧的风扇,该风扇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形成的气流通道方向一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32727A CN100499977C (zh) | 2006-01-18 | 2006-01-18 | 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32727A CN100499977C (zh) | 2006-01-18 | 2006-01-18 | 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5751A CN101005751A (zh) | 2007-07-25 |
CN100499977C true CN100499977C (zh) | 2009-06-10 |
Family
ID=3870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3327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977C (zh) | 2006-01-18 | 2006-01-18 | 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9997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9980B (zh) * | 2008-12-22 | 2012-12-26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鳍片、散热器及电子装置 |
CN102819302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106052433A (zh) * | 2016-05-11 | 2016-10-26 | 北京文本至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铜管新型冷凝系统 |
CN106558562A (zh) * | 2016-11-21 | 2017-04-05 |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大功率负载mos管散热装置 |
CN108008797A (zh) * | 2018-01-04 | 2018-05-08 | 钦州学院 | 基于水稻叶微观表面的微电子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253416A (zh) * | 2018-10-12 | 2019-01-22 | 深圳益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易清洗led工矿灯 |
CN110778976A (zh) * | 2019-12-12 | 2020-02-11 | 惠州市弗朗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前照车灯 |
CN116683264B (zh) * | 2023-06-06 | 2024-01-23 | 深圳市格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便于降温的固体激光器 |
CN117267689B (zh) * | 2023-09-28 | 2024-04-12 | 惠州市拉图影视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射灯 |
CN119451065A (zh) * | 2025-01-13 | 2025-02-14 | 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结构及成像装置 |
-
2006
- 2006-01-18 CN CNB2006100332727A patent/CN10049997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5751A (zh) | 2007-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9977C (zh) | 散热装置 | |
US7440279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7779897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s | |
US7278470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8381801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TW201143590A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7509996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7448438B2 (en) | Heat pipe typ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20110094711A1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 | |
US8496047B2 (en) |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extended laterally from heat pipe | |
CN108800712A (zh) | 多温区半导体制冷设备 | |
US7817424B2 (en) | Heat sink assembly including a heat pipe and a duct | |
US7690418B2 (en) | Heat sink | |
CN102036536B (zh) | 散热装置 | |
CN100407416C (zh) | 热管散热装置 | |
US20050133199A1 (en) | Heat sink with heat pipes | |
US20080041565A1 (en) |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condensing passages for coo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 |
CN101312634A (zh) | 散热装置 | |
TWI334529B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CN100533716C (zh) | 散热装置 | |
CN100456205C (zh) | 散热装置 | |
US20090321050A1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CN100561399C (zh) | 散热器 | |
CN208487601U (zh) |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光源的散热装置 | |
CN2681343Y (zh) | 热管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11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